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初二下冊地理課件

時間:2021-06-11 15:34:37 課件 我要投稿

初二下冊地理課件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關于初二下冊的地理課件,內容如下:

初二下冊地理課件

  教學要求

  1.明確秦嶺—淮河一線是劃分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界線。

  2.通過閱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比較圖,明確區域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3.通過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和人文特點的比較,了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以及受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人類生產、生活的差異。

  4.訓練學生學會用比較法和歸納法學習區域地理。

  結構分析

  教材的第二節和第三節是在第一節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四大地區的區域特征。本節運用比較的方法,分析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區域特征,內容涉及“總論”中的基礎知識,主要包括中國地形的分布和特點、中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中國主要的河流以及中國的農業生產等知識。

  1.本節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同屬我國的東部季風區,與西部地區有明顯的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對于區域內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并沒有一一羅列,而是用比較的方法,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2.本節教材對應《地理課程標準》中以下要求: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并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范圍,比較它們的自然地理差異;說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課時安排】

  建議本節安排2課時。

  【引入新課】

  1.中國區域地理知識是在中國總論的基礎上講述的,因此,所涉及的內容中很多都是學生已經學過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抓住這一點,盡量采用簡明生動的啟發方式,幫助學生形成對區域知識的構建。

  2.可以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直觀地感到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的差異。我國地域遼闊,區域差異明顯,在教學中要突出區域特色。

  【北方與南方的自然差異】

  1.展示不同區域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直觀了解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錄像資料。提出問題:從圖片或錄像資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哪些差異?如何用科學的地理方法表述它們?為什么會有差異?

  2.這部分教材中的圖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景觀圖,包括圖5.9中的“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圖5.10的“東北林海雪原”、圖5.11的“海南島熱帶風光”。另一類是地理圖表,包括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哈爾濱、北京、武漢、廣州四城市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長江和黃河的流量過程線圖,這部分教學活動應注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3.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哈爾濱和北京的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引導學生得出“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氣候特征。再將這樣的特點與武漢和廣州的.氣候進行對比,認識到南方比北方冬季氣溫高,最冷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而且年降水量多。同時為分析河流流量的特點和植被的特點打下基礎。填活動1表格。

  4.由降水的特點引導到河流流量分析。首先讓學生明白我國東部季風區的河流來源主要是靠天然降水補給,由于南方地區的降水量比北方地區多,所以造成了長江流量比黃河流量大。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河流流量的變化與降水的變化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河流的流量隨著降水的變化而變化,降水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反之減少。引申到我國南方地區夏季會出現洪澇災害,明確災害的形成原因,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5.由氣候的特點引導到對植被的分析。仍然用對比的方法,使學生明確不同區域的植被特點,引導學生分析植被類型與氣候條件的關系。首先分析“北方溫帶落葉闊葉林”和“南方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區別,然后繼續分析區域內部植被的區別,又突出我國地域遼闊,自然差異明顯的特征。完成活動2的有關部分。

  6.總結歸納,繼續完成活動2的討論,歸納出形成南方和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

  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進一步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所以,活動1的表格中可以多設計幾行讓學生填寫。

  【北方與南方的人文差異】

  1.“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差異,會影響到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閱讀比較圖5.12和圖5.13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差異,并通過列表格的方式對比體現出來。這實際上是八年級上冊有關我國農業部分的知識的再現,學生通過回憶上學期所學知識,再通過兩張素描圖的比較體現出來。

  北方地區 南方地區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旱地為主 水田為主

  主要農作物 小麥、大豆等 水稻、油菜等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 一年二至三熟

  傳統運輸方式 陸路運輸為主,多用汽車、馬車 水運

  傳統民居 屋頂坡度較小、墻體較厚 屋頂坡度大,墻體高

  其他不同

  3.組織學生探究北方農村生活景觀和南方農村景觀差異的原因,完成活動1:

  主要形成原因

  農耕制度 土地利用類型 地形、氣候

  主要農作物 氣候

  作物熟制 氣候

  傳統運輸方式 地形

  傳統民居 氣候

  其他不同

  4.通過區域比較研究歸納區域特征。教材中只是分別通過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自然地理差異和人文地理差異說明兩個區域的不同,教師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研究、歸納每個區域的特征,對于理解區域內人地關系協調發展意義重大。完成活動1之后,教師應引導和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和南方地區的區域特色。尤其是突出自然環境、自然資源、人類活動的關系,使學生受到生動的人地關系的教育.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西北地區的范圍、及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

  2.使學生掌握西北地區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3.培養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并使學生進一步學會認識與分析一個地區區域特征的方法。

  重點

  西北地區的自然特征

  難點

  以干旱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范圍,找出兩個地區的分界線(秦嶺—淮河線),并說說兩個地區有哪些差異。

  【引入新課】我們已經學習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它們都位于東部季風區。今天我們學習非季風區的西北地區。

  一、干旱的西北地區

  【讀圖講解】西北地區大體上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x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北部。

  【讀圖】P5的5.5圖、5.7圖

  1.西北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

  學生回答課后的活動練習題。

  【歸納】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處于東部季風區,比較濕潤,特別是南方地區更加濕潤,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區因深居內陸,并有山嶺阻隔,年降水量多小于400毫米,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

  2.西北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

  3.西北的自然特征:干旱

  原因:西北地區位于非季風區,降水稀少。

  學生讀圖:5.14,然后回答:

  1、塔里木盆河我國最長的內流河,周圍的胡楊林耐鹽堿、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

  3、 西北地區高原、盆地為主的地形,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的雅丹地貌。

  【回答】由東向西,地表植被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降水變化規律是:本區降水從東部向西逐漸減少。胡楊林耐鹽堿、生長快,是西北地區重要造林樹種。

  (2)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是全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

  【小結】通過學習這一節,我們了解了西北地區地廣人稀,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氣候干旱以及河湖、植被方面的自然特征,也了解到本區礦產資源豐富,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發達。通過“干旱”這一主導因素,逐層分析區內其他因素、歸納區域特征的方法。


【初二下冊地理課件】相關文章:

初二地理下冊課件04-18

初二地理下冊教案課件02-23

地理下冊課件內容04-20

初二英語下冊課件03-24

初二地理課件04-17

初二地理下課件04-06

初二地理黃河課件04-19

初二政治下冊教學課件03-29

地理 課件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