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自然課件
21世紀是高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小學自然教學中做到有效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自然課件,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幫助到你。
篇一:生命的周期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活動、探究、交流,加深對已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活動、分析、總結,能夠了解生物成長過程
學情分析:
學生并不了解甚至沒有思考過生命的周期這個問題,興趣也不會很濃,教師要善于啟發引導。
教學重點:
知道任何有生命個體的成長與變化,并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求知精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了解生物的成長過程嗎?今天我們來做個游戲,名字叫——空當接龍
活動:空當接龍
(1)教師出示活動規則。
(2)學生看完后,開始游戲(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延長游戲時間)
通過游戲,有什么發現?
全班進行交流。
二、課外拓展
整理自己收集的相關資料,并選擇合適的方式進行解釋。
比如整理總結出蝴蝶一生經歷的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卵)。
師做小結并出示“生命周期”或“成長周期”,師給生做相關的解釋。
那么,我們可以怎樣來表示生物的生命周期呢?
小組內相互交流探究。
課外知識拓展——科學自助餐(動物寶寶與父母的外形)
三、作業
做54頁的試劍石。
篇二:動物的共同特點教案
教學目標:
通過對動物共同特征的認識,懂得生命的可貴,也體會生死的自然規律。
學情分析:
這節課作為小結活動,學生應該能較好的整理、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動物的共同特征。要再與植物進行比較,幫助他們形成初步的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體的基本特征,培養學生關心關注周圍世界的生命世界。
教學重點:
整理已經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各種動物的共同特征。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已學知識的概括、整理以及總結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在這一個單元中我們大家交了幾個動物朋友,大家還記得它們是誰嗎?讓我們再來看看它們(展示幻燈片)。
二、探究新知
1、整理本單元的學習成果
小組討論:四種動物有那些共同特點?從運動、反應、進食、繁殖等方面思考討論。 教師提示小組探究合作時的注意事項,引導學生及時寫下學習探究結果,教師巡視并參與問題的討論。
2、分組匯報學習結果
3、教師幫助小結并形成表格的形式(展示幻燈片)
4、請同學們說說生活中那些動物也具有類似的特點,也像老師一樣寫下來。
5、教師引導同學們一起小結動物的共同特點(展示幻燈片):他們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運動,需要食物維持生命,會排泄廢物,會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會生長發育,會繁殖后代。
三、請同學們思考并說說以下問題,感受生物的多樣性
(1)比較 ,植物和動物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2)討論人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共同特點。 四、歸納小結(展示幻燈片): 人和動物、植物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里,會生長繁殖、最后都會死亡。這是生物的特點,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四、作業設計
說一說:假如我是一只小螞蟻……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
教學反思:
1、這節課以了解“動物的共同特點”為核心,采用觀察、比較等方法,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在這一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概括、整理及總結的能力;這一教學過程既復習鞏固了已學內容,又幫助學生建構了新知。
2、我的學生生活在廣闊的農村,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而在這一節課中卻缺少了一些把學生引入到大自然中去自己觀察學習的機制,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思想。
3、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把學生引入到大自然里,引入到生活里,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知識,把知識運用于生活。
篇三:大樹和小草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比較狗尾草與樟樹見形態、特征分類進行比較,能說出它們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2、明白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并能說出來。
3、能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觀察不同植物的圖片,加深對植物的理解;
2、對狗尾草、樟樹的形態進行實物比較,用簡圖畫出小草的主要形態特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體驗分類的樂趣與巧妙,感知大自然的奇妙與博大精深;
2、體會到小草和大樹一樣,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體;
3、具有愛護小草,不踐踏不草的意識。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多在8到10歲,剛進入三年級,對事物的認識還是很懵懂,意識還沒定型,思維很活躍,思考不是很全面,但對新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易被新事物吸引,老師應合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使學生習得更多知識。《大樹和小草》,是孩子們剛接觸《科學》的前端部分。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接觸了學校里的植物,而且對植物的生長環境及特征有了一部分了解,但還是不透徹。學習本節內容,可使學生對觀察、分類的方法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順利完成知識的梳理,為學生學習以后的知識有很大的幫助。書中伴有許多圖片,簡潔易懂的文字,這些內容是學生建立對靜態的多種事物進行分類觀察的.意識以及逐步形成分類的習慣并具有分類的能力。本節課是以觀察、比較為主,適合學生初步進入科學課堂、初步認識自然的一般步驟。通過學生觀察、對比、分類實驗,逐步建立木質莖與草質莖、草本植物與木本植物的概念以及較淺特征區別。
教學重點:
找大樹和小草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理解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
看懂維恩圖的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地球圖片)同學們:你們知道地球主要是由兩種顏色構成的嗎?(藍色和綠色)
那你們知道綠色主要代表什么嗎?(大樹和小草)
二、講授
1、師生交流:在校園里不僅有高大的樹木,還有低矮的小草。我們認識這些小草嗎?這些小草長在校園的哪些地方?
2、教師指導:對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認識?提供認識的方法及資料。
三、活動
1、教師引導:在校園、田野、路旁、果園中都能找到狗尾草,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實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雜草,各地都有分布。
2、小組學生活動:觀察狗尾草,我們用簡圖把它的樣子畫下來。上臺描述互相補充:這是我們觀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莖葉果實大致畫下來即可。)
四、講授
1、引導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2、交流匯報:樟樹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讓學生在匯報中能使用這些詞語即可,不要求對概念進行背誦,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五、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較匯報內容:總結大樹和小草的不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非交叉位置中。
2、全班討論:大樹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處,記錄在下面圈圖的交叉框內。(這是教學重點)
3、總結:從以上唯恩圖的表達內容中我知道了樹和草的共同點有根莖葉,有的會開花、結果、有種子(基本形態結構相同);都長在土壤中,需要陽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環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還知道了樹和草的壽命不同,樹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們的具體結構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圖的作用是梳理學生的觀察比較結果,形成比較明確的概念,并顯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比較相同點就是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植物生命體的特征,從而指向本單元的核心概念。對概念內涵的梳理還得從學生實際出發。)
六、總結
大樹和小草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校園里的一草一木。
布置作業:根據植物的特點出三道選擇題。
板書設計:
草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莖叫草質莖;像狗尾草一樣的植物叫草本植物。
木質莖:像樟樹莖一樣的莖叫木質莖;像樟樹莖一樣的植物叫木本植物
【小學自然課件】相關文章:
小學自然的課件03-19
小學自然拼讀課件04-03
自然之道課件03-19
自然之道的課件06-12
自然之道的課件08-09
小學生自然常識課件04-04
大自然的語言課件03-19
《大自然的語言》的課件03-29
《大自然的語言》課件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