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低年級如何朗讀教學教案
小學低年級課文語言文字優美,淺顯易懂,是落實大綱要求的極佳載體。那么,如何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落實以讀為本,從而優化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小學低年級如何朗讀教學教案 1
一、整體感知,自由式朗讀
根據學生認知規律,閱讀教學一般要按照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順序。因此,閱讀教學的第一個層次是整體感知。依據學生對新異知識特別感興趣的特點,我在教學新課開始,解題的時候,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問題,激發他們饒有興趣地去朗讀課文。如《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我板書課題后,就引導學生提問題。學生看到題目躍躍欲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課文中講過潑水節?這個潑水節在哪一年?問題提出來了,我把握時機布置學生按以下要求自由朗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詞語、句子多讀幾遍。
(2)一邊讀,一邊思考前面的問題。
(3)標出自然段,畫出文中生字詞。學生能按要求進行的自由式朗讀,既有對生字新詞的感知,又有對課文內容的初步了解。長期的訓練,學生就會從不知不覺中形成從整體上著手,一邊讀,一邊想,一邊讀一邊畫的良好閱讀習慣。
二、抓住重點,理解性朗讀
辯證唯物注意認為,任何一種事物都有關鍵之處。處理問題既要照顧全面,又要抓住重點,閱讀也是如此。課本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優秀篇目,是一個個飽含知識的載體。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把這些知識細細地全部消化,吸收,是不符合學習規律的。因此,應該大力提倡一課一得。要讓學生每節課真正有一點實在的收獲,哪怕是一個詞語,一句話的含義,一段課文的背誦,或者一種好的學習方法,都應該抓住閱讀的重點,啟發學生進行理解性朗讀。
(一)啟發讀準語氣。
低年級課文中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一般有人物的對話及人物的心理敘述。這些對話和敘述能夠很好地體現人物的特點,這就是課文的重點。如《狼和小羊》一文通過寫狼和小羊的對話,表現了狼狡猾兇殘的本性及小羊的善良可憐和無助,由此,啟發學生讀好他們之間的對話就可以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以下面的句子為例:
小羊吃了一驚,溫和地說: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站在上游,水是從您那兒流到我這兒來的,不是從我這兒流到你那兒去的。
小羊說這話時的語氣是溫和的,但這時的溫和同與同伴談的溫和是不同的,是在吃驚納悶情況下保持的溫和。這就可以看出小羊的善良與可憐。教學中,可這樣啟發學生來理解:
(1)自己讀句子,看一看小羊說了幾句話。
(2)讀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意思?
(3)自讀第二句,明確水是怎樣流的。
(4)自讀句子,體會小羊說話時的語氣。
(5)指生試用溫和的語氣讀,師生予以評價。
(6)齊讀小羊的話,體會小羊的特點。以上教學以朗讀為主線,把朗讀、思維,表達融為一體,指導學生很好地感悟了小羊的特點。
(二)啟發讀好重音。
一個句子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就不同。在閱讀教學中要啟發學生讀好重音,準確地理解句義,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小青蛙同烏龜的對話,它包含著烏龜同青蛙的不同之處。此處,只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重音,就會順利地理解課文內容。文中的句子是這樣的:
烏龜笑著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只大眼睛,披著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在這句話中,你們、大、綠等詞語都應讀重音,以顯示烏龜同青蛙的不同,教學時,可這樣啟發:
(1)自由朗讀句子,聯系上文想一想,哪些詞語要重讀?
(2)指生嘗試朗讀,師生予以評價
(3)教師小結,學生齊讀
(4)再自由朗讀,回答,讀了烏龜的話,你知道了什么?以上教學,以把握重音為契機,啟發學生在朗讀中自學地理解句子的含義,從而實現自能讀書,不待師講的目標。
(三)啟發把握語速與語調。
語速的快慢、語調的抑揚頓挫直接影響著感情的表達,學生能用合適的語速語調朗讀課文,意味著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一般來說,高興激動時用高昂的語調,悲傷難過時用低沉的語調,突發情況,激烈的場面語速快一些,自然的敘述語速平緩一些,有時還需要交叉運用,如《丑小鴨》一文的最后一句:原來我不是丑小鴨,而是一只漂亮的天鵝呀!這句話真實地再現了丑小鴨驚訝、興奮、激動的心境,是丑小鴨歷經不幸后理想實現的美好結局。教學時,可這樣來啟發學生:
(1)默讀課文,畫出寫丑小鴨心里想法的句子。
(2)自由嘗試朗讀、體會丑小鴨的心情。
(3)比賽性朗讀。通過比較,啟發學生懷著激動的心情,用高昂的語調,較快的語速朗讀,這樣教學以朗讀作為理解體會的主要手段,讓學生在瑯瑯的書聲中自己辨別領悟丑小鴨當時的心境,真正應驗了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古今共識。
三、回歸整體,品味性朗讀
通過自由式朗讀和理解性朗讀,學生已經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但這時的理解是零碎的。要真正達到口誦心惟,還需要進一步深化理解,即在總結全文的基礎上,進行再一次的整體性朗讀,加以感悟。如學完《畫風》一課,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體會三位同學在碰到疑問的時候,是怎樣開動腦筋,通過不同景物的變化把風的樣子描繪出來的。這時的朗讀雖然不用花很多時間,卻能把學生零散的理解梳理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四、課內延伸,運用性朗讀
任何一種知識,一種技能的內化,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反復練習運用。對于提高閱讀能力來說,最好的辦法仍是讀書。因此,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還找一些相似的文章讓學生自行閱讀。如教完《難忘的潑水節》,我就讓學生讀《關懷》。教完《稱象》,就讓學生閱讀《這個辦法真好》。通過遷移性的讀書訓練,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方法及時地加以運用,不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實施以讀為本,既是學生學習的需要,也是優化閱讀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的優良途徑。只要每位語文教師認真學習新大綱,從根本上轉變教學思想,樹立新型的學生觀,真正堅持以讀為本,就會使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結滿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
小學低年級如何朗讀教學教案 2
一、活動目的:
1.通過各項活動,拓展學生的朗誦水平,激發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培養朗誦新秀。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在文學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2.把朗誦、文學欣賞、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審美修養,定期開展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誦理論水平和對作品的欣賞能力。
3.健全組織,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好各項活動。
4、深化素質教育,通過朗誦詩社開展的表演、交流研討等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
二、活動內容
1、任課老師宣布詩歌朗誦會的意義、活動設想及注意事項;
2、每位同學認真收集自己喜歡的.詩歌,并要談談自己喜歡這首詩歌的原因。
3、組織學生將收集到的詩歌相互交流,并互相朗誦,作好準備;
4、選出對詩歌有一定欣賞能力、有一定文學基礎的同學擔任評委,并宣布優秀詩歌評選的標準;(也可請相關老師擔任評委)
5、在班級中舉行詩歌朗誦會,組織學生評委選出優秀詩歌朗誦者名單;
6、請老師或學生給獲獎的同學頒獎;
7、將學生選出的部分優秀詩歌貼于班級布告供其他學生欣賞;
8、請獲獎同學以座談會的形式暢談自己的對作品欣賞的感受。
三、活動要求及措施
1、按時參加,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有事請假。
2、每次活動要求學生能掌握本節課內容。
3、學生掌握朗誦的技巧后,定期開展朗誦比賽,讓社員互相學習,提高自己的朗誦能力。
四、活動時間:
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
五、具體安排:
第一次:組建詩歌朗誦社團。閱讀引導教你怎么去讀書。
第二次:朗誦技巧及訓練。
第三次:結合學校參經典閱活動契機,引領社員廣泛閱讀經典書籍。
第四次:講座:什么是朗誦?朗誦前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怎樣選擇朗誦材料?
第五次:怎樣把握作品內容。
第六次: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停頓)
第七次:朗誦的語速。
第八次:朗誦的句調。
第九次:作品的引導。
第十次:根據朗誦內容選配樂。
第十一次:總結收獲,評選表彰優秀社員。
小學低年級如何朗讀教學教案 3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草原上的鷹和人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能夠幫助人們了解天氣的變化,能夠幫助迷路的人克服困難。
3、在理解課文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重點:通過閱讀,去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解答課后練習第三題。
教學準備:一幅鷹的掛圖投影片
二、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
借助拼音,帶著思考題獨立閱讀思考,然后進行小組討論。
三、教學過程 :
1、用圖導課。
①出示掛圖。談話:圖上畫的是什么?你們見過它嗎?
(貼圖)
②出示課題,看看草原上的鷹與人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板書課題)
2、借助拼音閱讀課文,把不懂的詞語畫下來,再查。
3、說說有哪些詞語不懂,現弄懂了哪些。
4、正音。(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旋(xuán)、卷(juǎn)不要丟介母ü。
朝是多音字。朝著(cháo)朝霞(zhāo)
朝、逝、沙、塵這幾個字是翹舌音。
狂、汪、當、清這幾個字是后鼻音,要讀準確。
5、認真閱讀課文,獨立思考下列問題。
①本課有幾個自然段?仔細想每段都寫了什么?
②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原上的鷹能預報天氣?
③如果在草原上迷失了方向,鷹能幫什么忙?
四、組織小組針對思考題進行討論
第一節
教學內容:交流討論情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五、教學過程
1、指定四位同學讀課文
2、根據思考題,全班交流討論情況。各抒己見,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
3、師生共同學習,分析文章重點。
①指名讀第一段,思考這段寫了什么?(點明鷹和人們的關系)你是從哪句話看出來的?
②提問:鷹能預報天氣你是從哪幾段看出來?
(1)指名讀2~3段。
(2)對天氣的不同情況進行比較。
(3)提問:情況有什么不同?(時間不同,活動情況不同,天氣變化不同)都是怎樣?
(4)天氣變化(由好到壞)過程分了幾步敘述。請你畫下來,說一說。
3.小聲讀第四段,思考:這段有幾句話?每句是什么意思?
(1)提問:當人們迷失方向時會是怎樣呢?這時,你應該怎樣做?
(2)理解眺望一詞的意思,用動作演示。
(3)用肯定的語氣讀第一句話。通過讀理解如果就,要是就的意思。
(4)提問:鷹為什么能幫助迷失方向的人克服困難呢?(因為鷹的生存離不開水和食物,有鷹存在的地方,也就有水源,牛羊和村莊。)理解或許的意思,可讓學生用換詞方式弄懂意思。
③讓學生討論:說說鷹的這些作用是它本身直接告訴人們的嗎?(①長期觀察總結出來。②利用動物活動為人類服務。)
4、教師小結
5、有語氣地朗讀全文
【小學低年級如何朗讀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如何朗讀文言文10-19
《春》朗讀課教學設計 春的朗讀教學06-06
小學低年級教學總結05-19
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教案(通用8篇)09-06
如何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論文09-16
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課外閱讀02-16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興趣02-25
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感想06-06
教學論文: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01-09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體驗式朗讀論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