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面積說課課件
課件逐漸普及后,教師以生動的語言加上有聲有色的課件,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容易,普通提高學生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梯形的面積說課課件,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梯形的面積說課課件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多邊形的面積”P88--89《梯形的面積》。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及教學反思等八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理解。
一、說教材分析
1、課標理念:
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梯形的面積時,要在已有認識梯形的底和高的基礎上,經歷探索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并能運用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問題,并在探索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中,獲得教學探索的經驗。
2、單元分析:
本單元教材包括四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和組合圖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掌握了這些圖形的特征以及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們是進一步學習圓面積和立體圖形表面積的基礎。(插圖)
3、本節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梯形的特征,并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并形成一定空間觀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教材沒有安排數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積,而是直接給出一個梯形,引導學生想,怎樣仿照求三角形面積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并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讓學生在教學的再創造過程中實現對新知識的意義構建,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發展。
二、說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善于獨立思考,樂于合作交流,語言表達能力較強,十分愿意發表獨立見解,有較好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他們已經掌握了梯形的特征和長方形、三角形以及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也學習了圖形的旋轉平移的方法。這些都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
針對上述教材分析及我班學生特點,我制定一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動手操作活動,引導學生推導梯形面積公式,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面積。.
(2)能力目標:利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等操作演示,通過合作探索,推導并歸納出公式。
(3)情感態度: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和邏輯思維能力,同時獲得探索問題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圖形的轉化推導梯形面積公式。
五、說教法、學法:
教學方法:這節課主要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導”的思想。主要采用引導法、直觀演示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學習方法:本課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知識遷移類推等學習方法。
六、說教學流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新課標賦予的教學任務,我把本課的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一)、第一個環節是:復習舊知、鋪墊引導
本節課教學中,我首先出示了課中主題圖這一生活情境,讓學生感受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接著讓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轉化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學到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還記得是什么方法嗎?(轉化)
師:誰來說說平行四邊形式三角形的面積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根據學生所述,教師電腦演示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讓學生通過復習,從而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奠定基礎,再提出假設,今天我們要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是否也可以將它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圖形來進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呢?
設計意圖:通過這一設計來啟發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大膽提出猜測,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又使學生明確了探索目標與方向。
(二)、第二個環節是: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首先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分小組進行畫、剪、拼、擺等操作活動,讓學生通過討論,自主探索梯形的面積公式:
2、師:同學們已經用不同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了多種圖形,并推導出了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真是了不起!現在讓我們共同來欣賞每個小組的成果。
3、有意識地按學生的認知規律一一展示。
4、學生一邊展示拼過程,一邊介紹方法步驟。
方法一: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與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法相同,運用“拼”的方法,選擇兩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每個梯形的面積就是所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等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梯形的高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高,由此得出:
梯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底×高÷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二:選擇兩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根據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就可以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面積÷2
=長×寬÷2
=(上底+下底)×高÷2
方法三:把一個梯形分割兩個三角形
方法四:把一個梯形剪成兩個 梯形再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5、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匯報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為上底與下底之和乘高除以二這一結論,這是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
設計意圖:在整個匯報展示過程中,教師把學生也當作教學資源,不但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不同方法和想法的平臺,還通過實際操作、互動交流。啟迪學生深思,引發爭論,并碰撞思維火花,讓學生在合作交流達到意義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從而獲取這一知識,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既培養了學生能力,又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第三個環節是:看書質疑、自主學習
1、自學字母公式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開P88,自學書中的內容。
用s表示梯形的面積、用a表示梯形的上底、用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s=(a+b)×h÷2。
師:同學們剛才看書自學到什么呢?
2、出示例題:我國三峽水電站大壩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求它的面積:學生讀題、分析,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這一部分是通過自學字母表達式、完成例3,培養學生的自學、看書、歸納能力;
(四)、第四個環節是:應用知識、鞏固提高
創關檢測:課本做一做、練習十七精選習題等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的練習,訓練學生,鞏固拓展已學知識,讓學生再次體驗學習,認識到梯形面積公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重要性,感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最后讓學生總結概括本節課所學內容,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歸納概括的能力,還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
(五)、第五個環節是: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教師通過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學生總結本課。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憶所學知識的內容,并幫助學生加以梳理,促進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方法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最后鼓勵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用數學的頭腦思考問題。
七、說板書設計:
梯形的面積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板書,簡潔明了,突出了重點,便于學生的識記與運用。
八、說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回顧本堂課的收獲,給學生提供了自我感悟、自我評價的時間與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使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體驗到數學的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從而使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了提高。
【梯形的面積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梯形面積》的說課設計08-15
梯形面積的計算說課設計11-12
梯形的面積教學課件03-31
梯形面積教學課件03-30
小學數學《梯形面積》的說課設計08-21
中班說課梯形12-27
面積的意義說課課件03-20
圓的面積的說課課件06-10
圓的面積說課課件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