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能與電能說課課件
《化學能與電能》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2第二章第二節,學生學習了化學能與熱能之后,了解了火力發電原理,進一步學習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各位領導、老師們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化學必修二《化學能與電能》.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展開說課。
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教材是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的重要知識點,也是高中化學的教學難點之一。在本專題的教學中,本節教材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它融合了之前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能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教材的重點
重點:原電池的原理,原電池的形成條件,電極方程式的書寫。
難點:原電池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運用,電極方程式的書寫。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驗探究,了解原電池的形成條件,能夠判斷所給裝置能否構成原電池。
2.理解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并能夠正確書寫正負極的電極反應式。
[過程與方法]
通過設疑誘導、實驗探索、現象比較等體會科學探究中的常用方法和一般過程,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生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教具準備
教學媒體、課件;有關實驗試劑和儀器
說教法
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輔以多媒體教學、問題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以“問題”為線索,挖掘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習興趣,從而進行探究性實驗,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啟發式學習,最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而接受新知識;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知規律融為一體,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理解了原電池的相關知識。
說學法
1.實驗探究法 2.邊討論邊比較法
學生主要運用實驗觀察、分析、比較、討論、概括、練習等學習手段,通過親自動手參與實驗,分析討論實驗現象,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培養其探索精神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與合作精神。
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以疑激思,揭示新知
通過美國的“自由女神像”患上金屬腐蝕病引出課題。設疑:她是怎么患上這種病的呢?那學完本節課——化學能與電能后,同學們就能解開這個謎團了。
(二)實驗探索——原電池的概念
原電池:將化學能直接轉變成電能的裝置
實驗1:把一塊鋅片和銅片,同時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燒杯里,觀察現象。
實驗2:在上述實驗中的Cu、Zn電極連上導線。
實驗3:在上述的裝置中連上電流表。
(三)實驗探索,合作交流,探究原電池的`構成條件(12min)
(1)實驗探究原電池的電極:
形成條件一: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導體)
(2)實驗探究原電池的電解質溶液
形成條件二:有電解質溶液
(3)實驗探究原電池的閉合回路
形成條件三:必須形成閉合回路
(四)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播放Cu——Zn原電池工作原理的動畫(鋅片溶解成為鋅離子,氫離子得到電子以氫氣泡的形式冒出, 電子的定向移動)。歸納:原電池的原理【較活潑的金屬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從較活潑的金屬(負極)通過導線流向較不活潑的金屬(正極)。電解質溶液中的陽離子在正極上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實現了化學能向電能的轉化。】并指導學生寫出電極反應 。
銅鋅原電池的電極反應
(五)嘗試新知,反饋鞏固,運用新知
(六)原電池的應用
1.交流討論:自由女神是怎么患上腐蝕病”?同學們就做一回醫生來給她診斷診斷。
2.制備各種各樣的化學電源,包括常見的干電池、蓄電池,以及我們手機中使用的鋰離子電池。還可以制成水果電池。
(七)課堂練習
(八)課堂小結和作業布置
板書設計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一、原電池
1.定義:把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裝置
負極:活潑性較強的金屬
①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導體)
正極:活潑性較弱的金屬或非金屬
2、形成條件 ②有電解質溶液
③形成閉合回路(導線、鹽橋)
二、原電池原理:
負極:Zn-2e-=Zn2+(氧化反應)
電極反應
正極:2H++2e-=H2(還原反應)
總反應式:Zn+2H+=Zn2+ +H2 ↑(氧化還原反應)
三、應用:
1.金屬腐蝕
2.制作各種化學電源
課后總結:
本節課包含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原電池,一部分是電解池,相對來說綜合性較強。在教學中,通過自主完成,啟發引導,小組合作,討論分析等方法,讓學生掌握此部分內容,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從而應對高考。
從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來看,它重在探究、重合作。在探究中,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獲得知識,更能啟迪學生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一個新的局面。在實踐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并意識到合作是學習的有效途徑,培養集體意識,很好實現化學教學的情感目標。
從整體教學效果來看,通過學生的大膽猜想和有目的的探索,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是相當不錯的,原電池的原理及形成條件,學生都能輕松、愉快地掌握并應用,為后面的新內容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的親身體驗的學習過程,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也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使課堂圍繞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大激發學習積極性。本節課立足于新課程的“教師主導,學生主體”新觀念和新教學模式,通過對教材靈活的處理和整合,使得整堂課連貫,生動,趣味十足,能很好的實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學生在感受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增強學習的興趣,成為學習最大的驅動力。同時課堂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不需要較高的實驗條件;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保證知識,方法,情感全面提高。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
1. 時間安排不夠合理,以至于達標訓練中有1道題沒來得及處理
2. 學生講解展示解題思路時化學用語使用錯誤沒有及時訂正
3. 對于一些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強調過多,可以適當簡略一些
4. 點撥時語速有些快,可能會有部分學生反應不過來,跟不上。
在日后的教學中我會逐漸克服這些缺點,努力使自已的課堂成為高效的課堂。
【化學能與電能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化學能與電能說課稿范文07-02
《化學能與電能》評課稿09-23
化學高一課件02-21
高中化學乙烯課件說課06-10
《電能與電功》教學反思10-18
高一必修《化學能與電能》評課稿09-26
重力勢能說課課件06-11
模電的教學課件03-19
《化學能與電能》說課稿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