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邊形說課課件
在同一個二維平面內,由兩組平行線段組成的閉合圖形,稱為平行四邊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關于平行四邊形說課的課件,內容如下:
一、教學解讀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5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二節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1課時,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直觀認識了平行四邊形,初步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認識了垂直與平行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一系列的探究實踐活動繼續認識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底和高,為以后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打基礎,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增強創新意識,而且進一步發展了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對學生理解、掌握、描述現實空間,獲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有著重要價值。
教材通過兩個例題和兩段文字呈現了三部分內容: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和定義、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平行四邊形特性及應用, 教材的編排始終遵循四年級的認知規律和思維規律,注重注重在學生實踐操作中經歷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注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在實踐過程中逐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在整個教材編排體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初步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平行四邊形。同時學生在生活中也接觸到很多平行四邊形,對平行四邊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同時學生掌握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會畫垂線,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本節課將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學學習場景和豐富的學習素材,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操作、自主探究、討論,經歷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過程,讓學生在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中發展能力,學會思考和學習,真正成為數學課堂學習的主動參與者。
教學目標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數學學習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根據上述教材分析,為此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目標:在圖形具體的活動中認識平行四邊形,知道它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能正確測量和畫出它的高,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性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能力目標: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比較、判斷等活動中,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的過程,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目標:使學生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增強認識平面圖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學生雖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積累了一定的數學學習經驗,但是用三角板做垂線是規范作圖的基礎,所以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會測量平行四邊形底所對應的高。
教學難點:會畫平行四邊形底所對應的.高。
教學思路:
把課堂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通過找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動手畫、拼平行四邊形,動口說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特性,應用平行四邊形的特性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并適當地應用課件輔助教學,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目標。
教具、學具準備
鑒于對以上的認識,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要求學生準備三角尺、直尺、方格紙、小棒、釘子板、量角器。
教師準備課件、三角尺、直尺、長方形框架。
教法學法
依據數學課的課程標準,圍繞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本節課我運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等方法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體驗數學的樂趣。
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猜一猜、練一練等一系列活動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及自信心,從而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實施
本節課的教學將把數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緊密相連,通過 “找——做——拼——說——用”等活動,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實踐、猜想、驗證、體驗,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建構知識,并恰當地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力求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習知識、獲得體驗,達成學習目標。本節課的數學學習活動將從以下幾個環節進行實施: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四年級的學生學習習慣基本養成,感官上已經認識了平行四邊形,而且已經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與整理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首先可以創設情境,談話導入:我展示一個長方形框架,提醒學生注意看,變成什么形狀了?(我拉動長方形框架展示漸變平行四邊形的過程)提問學生:你們認識平行四邊形嗎?揭示課題:認識平行四邊形(板書),通過演示長方形變平行四邊形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二)聯系生活,初步感知
1.找平行四邊形:(課件出示例1)提問:這些物體中中哪里有平行四邊形?用課件演示從上述物體中抽象出平行四邊形,《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边x擇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素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讓學生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
2.我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平行四邊形?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平行四邊形,進而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悟到數學的價值。
(三)自主探究、驗證猜想
1.學生利用學具制作平行四邊形。
我請學生利用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動手制作平行四邊形,我巡視并進行一定的輔導,然后板書學生匯報可能出現的情況:
、俜椒ㄒ唬河眯“魯[。
、诜椒ǘ涸卺斪影迳厦鎳粋平行四邊形。
、鄯椒ㄈ涸诜礁窦埳袭嬕粋平行四邊形。
④方法四:用直尺畫一個平行四邊形。
本著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我敢于放手,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這一部分在操作中體驗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既實現了探究過程開放性,也突出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2.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1)我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請學生猜想一下:平行四邊形會有什么特征?(提示:我們可以從平行四邊形的邊來猜想它的特征。)
(2)學生匯報,可能出現的情況:
板書猜想:
對邊可能平行;
對邊可能相等。
……
(3)驗證得出結論。提示學生用兩把三角尺研究
(4)小結平行四邊形的特征。(課件演示特征并板書特征。)
得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5)根據平行四邊形的特征來判斷一個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出示“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判斷。提問:為什么第3個圖形不是呢?
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個過程用“猜想-操作-測量-演示-驗證-結論” 的探究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維過程。
3.認識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
首先我創設問題情境:我們剛才認識的平行四邊形一家碰到一個難題,頂點A想到對邊CD去,怎樣過去最近呢?你們能幫助她找一條最近的路嗎?
由于學生已經有了畫垂線的方法,我首先安排學生嘗試畫高,一名學生板演,試說畫高的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畫高的情況適時引導,通過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明確畫高的方法,并獨立畫出一條高。
然后我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師生共同總結高和底的概念,使學生理解在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的內畫高方法,理解一組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有無數條垂直線段。構建對平行四邊形底和高的理解,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
最后完成做一做第二問,讓學生在不同的平行四邊形里畫高,既鞏固畫平行四邊形高的方法,又拓展了底和高的對應關系。
4、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性
(1)我提出問題:我們探究了平行四邊形這么多的知識,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還見過平行四邊形?接著課件展示生活中伸縮門和升降機圖片,使學生產生疑問:這些物體中的平行四邊形起什么作用?讓學生猜想: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2)實踐活動:課件出示例2,用四根吸管串成一個長方形,然后用兩手捏住長方形的兩個對角,向相反方向拉,說說有什么感受,讓學生觀察對邊有什么變化,形狀有什么變化。
學生匯報交流試驗情況。
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體驗如果定位到此,我認為學生只是從活動中得到了淺層次的體驗,因此,我讓學生進行第二次實踐活動,教材65頁做一做第1題,并讓學生思考,這四根小棒能圍成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嗎?平行四邊形的四條邊確定了,它的形狀能確定嗎?
從而得出結論: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
(3)穩定性的應用:
我首先出示:小兔和小猴都在圍籬笆,誰的籬笆更牢固呢?
接著交流:生活中還有那些物體是利用了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的特性呢?讓學生體驗數學和生活的聯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四)鞏固練習
為了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基礎題:1、教材第65頁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獨立畫圖,畫出平行四邊形的高并量出來 ,然后同桌檢查,我注意規范作圖的方法。
2、練習十一第1題,我用課件演示畫圖過程,讓學生充分發言,并試一試。
操作題:練習十一第2題,用完全相同的兩套三角尺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學生動手拼圖,我課件演示,邊演示邊說明:這是兩塊完全一樣的三角尺拼成圖形的幾種情況。
(五)全課小結
最后我讓學生說說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通過總結整理,梳理知識,在頭腦中形成清晰地知識結構。
【平行四邊形說課課件】相關文章:
體育說課 課件03-14
體育說課的課件06-10
窮人說課 課件03-19
故鄉說課的課件03-20
插花課件說課06-11
會計說課的課件03-31
體育課說課的課件03-20
木蘭詩說課的課件03-19
說課教學課件模板03-21
會計說課獲獎課件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