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時間:2025-01-03 14:09:54 嘉璇 考試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2025年成人高考考試題庫(精選10套)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們都離不開試題,試題是命題者根據一定的考核需要編寫出來的。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5年成人高考考試題庫,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5年成人高考考試題庫(精選10套)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1

  一、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

  第1題單選 依次在橫線上填上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近年來,全省對亂收費現象進行了專項治理,加大了查處力度,使之得到了有效__________。

  ②然而,當地有關部門仍固執己見,堅持這種破壞歷史文化遺產的“舊城改造”,__________ 在1998年拆除了遵義會議會址周圍的大片歷史建筑。

  ③北京的圓明園,自康熙四十八年起,先后__________ 了一百五十多年,薈萃了中外盛景,被譽為“萬園之園”。

  A.遏制 私自 修建

  B.遏止 擅自 營造

  C.遏止 私自 修建

  D.遏制 擅自 營造

  參考答案:D

  第2題單選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他在國內體育界和社會上知名度都極高,在國際上也有較大影響,堪稱炙手可熱的名人。

  B.美國政府準許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天然公園里鉆井的決定,引起國際環保組織怨聲載道。

  C.這部剛獲得梅花獎的劇本深刻地揭示了新與舊、美與丑、文明與野蠻等錯綜復雜的矛盾。

  D.對于房價在全國略勝一籌的北京來說,經濟適用房的低價位無疑對工薪階層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參考答案:C

  第3題單選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工業經濟海外聯誼會第一批發展團體會員上百家、海內外理事近百人,已成為本市經濟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的群 眾社 團。

  B.文章中間某些方位的說明仍欠模糊,如“土地上”的表述不明,應該為“畫面上部右側”,這才能把“挖井人”的位置確定下來。

  C.一條廣告語的好壞,不僅在于文字的精致,構思的巧妙,還要考慮受眾的文化背景、歷史傳統。

  D.適度的自我批評,實際上是把心理之船停泊在一個平靜的“碼頭”,而超越個人實際的高目標,則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衡。

  參考答案:D

  第4題單選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詞義解釋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倍增(成倍地增長) 倍嘗辛苦 股份 恰如其分(辦事的做法正合適)

  B.畢露(全部顯露) 畢恭畢敬 辨析 辯才無礙(泛指能言善辯)

  C.雛議(自己的議論,謙辭) 雛鳳展翅 假寐 不假思索(無須假裝思考)

  D.厲行(嚴厲實行) 厲精圖治 精萃 出類拔萃(品德才能超出常人)

  參考答案:B

  第5題單選 選用下面的句子為文段填空,排列順序正確的一項是( )

  湖上也好,山上也好,天空中也好,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 ;到處都在動,都是不均衡,是離奇變幻,是光怪陸離的陰影和線條的無窮的混合和錯綜,而萬物之中卻隱藏著寧靜、柔和、統一和美的必然性。

  ①沒有一絲完整的線條②沒有一個同樣的瞬間 ③沒有一片完整的色彩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參考答案:B

  第6題單選 下列詞語中加下劃線字的讀音與所給的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

  A.片(pian) 片面 片刻 分片 片言只語

  B.強(qiang) 強大 強制 堅強 強詞奪理

  C.供(gong) 供銷 口供 提供 保證供給

  D.仆(pu) 仆人 仆從 公仆 前仆后繼

  參考答案:A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試題。

  建筑成為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首先是因為它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類自覺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建筑雖然起源于防寒、祛暑、蔭蔽、安全等實用生活要求,但在建筑史上,人類對解決生活實用而付出的創作勞動卻遠遠不如對非實用的方面付出的多。宮殿、廟宇、祭壇、陵墓、教堂、紀念碑、園林等,這些全部或基本上服務于精神生活的建筑,其成就遠超過了住宅、作坊、堡寨等服務于物質生活的建筑。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見證。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

  人對建筑的美感,客觀上來源于建筑的形式,舒暢、別扭、恐怖、驚訝、幽靜、輕松、肅穆……這是視覺反應的直覺情緒;質樸、剛健、柔和、雍容、華貴、纖秀、端莊……這就進入了初步的審美判斷。所有這些主觀的感受,無不是建筑的序列組合、空間安排、比例尺度、造型式樣、色彩質地、裝飾花紋等等外在的反映。但是這些感受(美感)又不是抽象的,其中往往包含著某些特定的內容,因而使得建筑的美感有可能突破單純形式美的法則而深化發揮。

  像秩序井然的北京城,宏闊顯赫的故宮,圣潔高傲的.天壇,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清幽別致的峨眉山寺,安寧雅靜的四合院住宅,端莊高雅的希臘神廟,威懾壓抑的哥特式教堂,豪華炫目的凡爾賽宮,冷峻刻板的摩天大樓……所有這些具體感覺形式,無不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因素,以及整個時代的民族的審美傾向,無不包含著懸念、感觸、素養、格調等因素。建筑的美感是朦朧的,是抽象的,但又可以是具體的;是無聲的空間凝聚,但又可以是有聲有色的時間的延伸。

  目前對建筑美學研究的對象和方法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甚至給建筑美學下一個定義也是困難的。但是,把建筑作為一項藝術門類,從它的藝術特征、它的藝術風格和它的形式美法則入手加以研究,無疑將有助于探索更為深入廣闊的課題,例如,建筑美感的組成因素,特別是它的心理構成因素,建筑創作的形象思維特征,自然美與環境美的美學內容,形式美的形式與發展,等等。

  第7題單選 在西方,人們形象地稱建筑是“石頭寫成的歷史”,其原因是( )

  A.建筑凝聚著人類物質生產的巨大勞動,是人類自覺改造客觀世界的直接成果。

  B.建筑服務于精神生活成就突出,其形式、風格的演變,常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見證。

  C.建筑是一個重要的審美對象,而對其具體觀照會獲得更多的美學感受。

  D.建筑服務于精神生活,也服務于物質生活,兩者都包含了歷史審美因素。

  參考答案:B

  第8題單選 第二段中畫曲線的句子“某些特定的具體內容”主要指的是( )

  A.客觀上來源于建筑形式的美感,既是直覺情緒,又是初步的審美判斷。

  B.所有的主觀感受,都是建筑組合、尺度、式樣、花紋等外在形式的反映。

  C.建筑美感的深化和發揮大大地突破了單純的形式美法則,從而獲得更多內容。

  D.建筑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因素,整個時代的民族審美傾向,以及懸念、感觸、素養等主觀因素。

  參考答案:D

  第9題單選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文中畫橫線的詞語,在內容表達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說明人們對建筑感受是具體的。

  B.文章的第一段是從建筑美感的來源、具體內容、流變性三個方面闡述作者觀點的。

  C.本文結尾提出了作者的主張,要從建筑藝術特征、藝術風格和形式美法則人手加以研究建筑美學。

  D.全文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寫作思路布局謀篇,敘議結合,有的放矢,充分闡述了當今建筑美學研究的課題缺陷。

  參考答案:D

  第10題單選 根據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建筑美學的研究歷史悠久,雖然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完整體系,但將來必定成為一門藝術性較強的新興學科。

  B.建筑美感源于形式,但隨著時代向前發展,所有美感必將突破單純的形式美法則而以升華。

  C.建筑美感終會明確具體,并成為有聲有色的時間延伸,從流動到穩定,從單純到復雜。

  D.建筑美學研究應該作為一項藝術門類,它必定有助于課題空間拓展、深入探索和建筑學健康發展。

  參考答案:D

  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試題。

  魯迅路口(節選)

  張承志

  今年又一次去了紹興。該看的上一次早已看過,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城市正在粉刷裝修;拆掉剛蓋好的大樓,改成黑白的紹興色。可能是由于天氣的原因吧,這一回頭頂是萬里晴空,總覺景色不合書里的氣氛。在魯迅故居門口,車水馬龍根本不理睬遠路的游客;滔滔河水般的群眾之流,擦著制作的假烏篷船一涌而過。我猶豫著,最后決定不再買票進去。

  與其說是來再一次瞻仰遺跡,不如說是來復習上一次的功課。那一次在冬雨中,我們走過了一條條街道,處處辨認著遺跡和背景。那幾年我潛心南方的游學,事先讀足了記載,到實地再加上草圖筆記。我辨認著,小街拐角坐落的秋瑾的家,青苔沾濕的青藤書屋,還有山陰道、會稽山、古史傳說的夏禹陵。蒙蒙冷雨中的修學令人愉快,追想著那些日子,盼著再重復它一次。

  雖然我明白這是一處危機潛伏之地。漸漸地我們終于明白了,這個民族不會容忍異類。哪怕再等上三十年五十年,對魯迅的大毀大謗勢必到來。魯迅自己是預感到了這前景的,為了規避,他早就明言寧愿速朽。但是,畢競在小時代也發生了尖銳的對峙,人們都被迫迎對眾多問題。當人們四顧先哲,發現他們大都曖昧時,就紛紛轉回魯迅尋求解釋。我也一樣,為著私人的需要,尋覓到了這里。

  同伴是本地人,對是否進去參觀無所謂。我也覺得要看的都看過了,門票要四十元呢,或者就不進去了吧。路口上,車聲轟轟人聲鼎沸,不由你過分地斟酌徘徊。于是胡亂決定離開,心里一陣滋味索然。

  就這樣,這一次在紹興過魯門而未進。雖然腳又踩過這塊潮濕土地,端詳過秋瑾的遺墨,進入了徐錫麟的臥室,我沒有邁過那個路口。我想保護初訪的印象。冬雨的那一次我夾在一群小學生里一擁進了三味書屋,后來就親身站到了百草園。那時的感覺非常新鮮,自己的小學生時代,以及自己孩子的小學生時代一霎間都復活了。那不是來瞻仰偉人的故居,而是回到自己的孩提時代。一股那么親近的沖動,曾在人流擁擠中幼稚地浮現。從魯迅家的大門口邁步,左右轉兩個彎,隔一兩條小街,原來三百步之內,就是秋瑾的家。初次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心中不由一驚。他們住得這么近!……果然還是要到現地,才能獲得感受。我不住地遐想。彼此全然不相識是不可能的,即便沒有借鹽討火做過親密鄰里,也會因為留學一國彼此熟識。若再是朋友,就簡直是攜手東渡了。后來去了徐錫麟的東埔鎮。冬月來時,以為東埔路遠不易到達,這一回才知東埔鎮就在眼前,公路水路都不消一陣工夫。這么說,我尋思著,烈士徐錫麟的家鄉就在咫尺——這幾個人,不但是同鄉,而且是同期的留日同學。站在路口上,我抑制著心里的吃驚,捉摸著這里的線索。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

  第11題簡答 作者專程來瞻仰魯迅的故居,為什么過其門而不入?

  參考答案:城市在粉刷裝修,總覺景色不合書里的氣氛。許多人以魯迅為飯碗,使作者興趣索然,全沒有了當初的美好感覺。

  第12題簡答 冬雨中的那一次初訪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文中為什么兩次寫那次初訪?

  參考答案:留下了新鮮而親切的印象。兩次寫那次初訪,一是為了與現實作對照,二是為下文由于失望而過魯門而不入,結果獲得了新的發現作鋪墊。

  第13題簡答 文章結尾一句“一切的起源,或許就在這里?”從全文看,應如何理解?

  參考答案:作者面對魯迅故居路口的變化,追尋他選擇文學創作之路的原因。他認識到應當從魯迅的留學經歷中尋找答案,魯迅的選擇應當與秋瑾和徐錫麟有關。

  第14題簡答 寫出表現作者冬雨中初訪紹興時心情的詞語。(至少寫出4個)

  參考答案:令人愉快,盼著再重復,感覺非常新鮮,親近的沖動。

  第15題簡答 下列對這篇散文的賞析,正確的兩項是( )( )

  A.這篇散文選擇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作者不僅探尋魯迅的足跡,也思考魯迅的同鄉秋瑾與徐錫麟可能對魯迅的影響。

  B.文章以“該看的上一次早已看過,若有所思的心里有些寂寞”開頭,以“站在路口上,我抑制著心里的吃驚”結尾,表現了對魯迅故居路口變化的不快。

  C.文中對冬雨的那一次初訪魯迅故居的描寫充滿詩意,卻不肯言明時間,是因為對作者來說時間并不重要,“那一次”的經歷才是最寶貴的。

  D.文章第三自然段說“但是,畢竟在小時代也發生了尖銳的對峙”。“小時代”是指魯迅生活的時代,是相對我們生活的大時代而言的。

  E.文章的標題“魯迅路口”有深刻的寓意。在“魯迅路口”,最能照出人們心靈的善惡美丑,也最能引發人們的深入思考。

  參考答案: A C

  四、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9—20題。

  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下面試題。

  早梅

  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第19題簡答 自古詩人以梅花人詩者不乏佳篇,有人詠梅的風姿,有人頌梅的神韻,這首詠梅詩則側重寫個“早”字,請說說作者是如何突出“早”字的?

  參考答案:寒”突出了早梅凌霜獨開;“不知”和“疑是”是從人的感覺上寫出此株梅花與眾不同,早于其他梅樹而“花先發”。

  第20題簡答 有人說王安石的“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和本篇可謂異曲同工,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同:張、王二詩都是先疑為雪,后知是梅。

  異:張詩從似玉非雪、近水先發的梅花著筆,寫出早梅的形神,同時也寫出了詩人探索尋覓的認識過程;王詩則從嗅覺上寫出梅的香氣,并由此判斷出那不是雪。

  五、閱讀下面苗得雨的短詩,根據要求作文。

  第21題簡答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羅斯福在當選美國總統前,曾在海軍擔任要職。一天,一位好友向他打聽海軍在加勒比海一個小島上建立潛艇基地的計劃。羅斯福向四周看了一看,壓低聲音問:“你能保守秘密嗎?”

  對方答:“當然能。”“那么,”羅斯福微笑著說,“我也能。”

  羅斯福婉轉地拒絕了對方的提問要求,既不傷害對方的感情,又保守了秘密。

  請以“拒絕”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參考答案:略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2

  一、(24分,每小題4分)

  第1題 放在橫線處恰當的一句是()。

  人才和奴才難以兼得,__________,愛人才的得不到奴才。

  A.不愛人才的愛奴才 B. 愛奴才的不要人才 C. 愛奴才的得不到人才 D. 不愛奴才的愛人才

  答案:C

  第2題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姿態 想往 面臨 機遇 辨識 B. 謙虛 幽默 蔓菁 苔蘚 鑒賞

  C. 偏面 贅余 綺麗 瀕臨 氣餒 D. 謬論 內疚 恬靜 貫性 叱咤

  答案:B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試題。

  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院凝聚物物理研究部威克斯曼博士和該院哈維德·施密斯索尼亞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洛比教授,在日前出版的《自然》雜志上公布了他們對宇宙伽馬射線成因提出的理論模型,以求破解這一困擾至今的天體物理之謎。

  根據這一理論模型,科學家認為,到達地球的大部分伽馬射線,實際上是引力引起的巨大沖擊波的剩余能量。引力使星系氣云自我坍塌,并產生巨大的疏散星團。這個過程中產生的電子以每秒l85000英里(1英里=1.6093公里)的速度運行,這些高速運動的電子與被稱之為大爆炸“回聲”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中的低能量光子相碰撞,碰撞使其部分散射出的光子能量增加形成伽馬射線。科學家認為,我們今天在宇宙中觀察到的伽馬射線背景輻射便由此形成。

  以色列科學家提出的這一模型與大爆炸粒子理論相符合,使星系氣云中被俘獲的氣體物質數量逐漸清晰起來,從而也可解開另外一個長期困擾天體物理學家的“物質丟失”之謎。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中與暗物質相對的初始物質的數量遠遠大于觀察到的行星和星系物質總和,大多數初始物質可能被俘獲在星系氣云之內,觀察到的.伽馬射線可能是這些神秘物質存在的第一個信號。

  科學家近年將利用美國宇宙伽馬射線輻射研究衛星的探測結果和地面無線電探測收集到的數據驗證這個模型。

  第3題 伽馬射線形成的條件有哪些?不符合模型理論的一項是 ( )

  A. 引力引起星系氣云的自我坍塌

  B. 星系氣云坍塌產生的電子以每秒18.5萬英里的高速運行

  C. 碰撞后一部分散射的低能量光子能量加大

  D. 星系氣云俘獲為數不少的初始物質

  答案:D

  第4題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 威克斯曼博士和洛比教授認為到達地球的伽馬射線是由引力引起的巨大沖擊波的剩余能量。

  B. 以色列科學家提出的這一理論模型和大爆炸粒子理論相合,因而也可以解開天體物理學里的“物質丟失”之謎。

  C. 這一理論模型破解了困擾至今的天體物理之謎,仍有待于進一步驗證。

  D. 美國宇宙伽馬射線輻射研究衛星的探測結果和地面無線電探測收集到的數據將被用來驗證這一理論模型。

  答案:D

  第5題 文中畫線句“科學家認為……由此形成”實則要強調突出的意思是( )

  A. 宇宙伽馬射線背景輻射形成的原因

  B. 宇宙伽馬射線形成的原因

  C. 宇宙伽馬射線背景輻射與宇宙伽馬射線形成有關

  D. 宇宙伽馬射線實際上是宇宙中的一種背景輻射

  答案:B

  第6題 “這些神秘物質”是指 ( )

  A. 宇宙中的暗物質 B. 星系氣云中被俘獲的氣體物質數量

  C. 與暗物質相對的大多數初始物質 D. 被俘獲在星系氣云內的初始物質

  答案:D

  二、(16分。每小題4分)

  第7題 填入下面橫線處,與上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它們是瓊漿、深潭、瀑布。他逼真地描繪出水的質、色、形。

  B.它們是瀑布、深潭、瓊漿。他逼真地描繪出水的形、色、質。

  C.他逼真地描繪出水的質、色、形。它們是瓊漿、深潭、瀑布。

  D.他逼真地描繪出水的形、色、質。它們是瀑布、深潭、瓊漿。

  答案:B

  第8題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

  A. 裝潢決擇殫精竭力殉私舞弊 B. 融洽流覽提綱挈領寸草春輝

  C. 贍養詼諧汪洋恣肆史無前例 D. 嚴峻部置旁征博引勵精圖治

  答案:C

  第9題 下列句子中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

  A. 喬安山被誣陷、被誤解的遭遇,只能說明社會風氣有待凈化,用人心惟危來概括,顯然有失偏頗。

  B. 他把這些年計算機發展的最新信息,一覽無余地告訴了我。

  C. 為了給心愛的兒子送大衣,母親在風雪中已經煢煢孑立地等了一個小時。

  D. 家庭溫暖,事業有成,李容卻突然皈依佛門,讓人不可理喻。

  答案:A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3

  2024年成人高考專科英語模擬試題(一)

  第一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Passage 1

  It was a busy morning, about 8:30, when an elderly gentleman in his 80s came to the hospital. I heard him saying to the nurse that he was in a hurry for an appointment at 9:30.

  The nurse had him take a seat in the waiting area, telling him it would be at least 40 minutes. I saw him looking at his watch and decided, since I was not busy with my patient, I would evaluate his wound. While taking care of his wound, I asked him if he had another doctors appointment.

  The gentleman said no and told me that he needed to go to the nursing home to eat breakfast with his wife. He told me that she had been there for a while and that she had a special disease. I asked if she would be worried if he was a bit late. He replied that she no longer knew who he was, that she had not been able to recognize him for five years now. I was surprised, and asked him, "And you still go every morning, even though she doesnt know who you are?" He smiled as he patted my hand and said, "She doesnt know me, but I still know who she is." I had to hold back my tears.

  00001.What was the elderly gentleman doing at the hospital?

  A. Visiting his wife.

  B. Having his wound treated.

  C. Waiting for a doctors appointment.

  D. Asking the way to the nursing home.

  答案:B

  Passage 2(此處省略,以保持示例簡潔)

  第二部分:詞匯與結構(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從每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00001.Im sorry I cant go with you. I have to _______ my little sister at home.

  A. look for

  B. look after

  C. look at

  D. look up

  答案:B

  第三部分:完形填空(共10小題,每小題1.5分,共15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每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

  (此處省略完形填空文章及選項,以保持示例簡潔)

  第四部分:翻譯(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將下列句子譯成英語。

  00001.他每天早上都鍛煉身體。

  答案:He exercises every morning.

  (此處省略其他翻譯題目及答案,以保持示例簡潔)

  第五部分:寫作(共1題,15分)

  假設你是李明,你的英國朋友Jack來信詢問你對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看法。請你根據以下提示,給他寫一封回信。

  提示:

  00001.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00002.家人團聚,共享美食;

  00003.孩子們會收到壓歲錢;

  00004.人們會參加各種慶祝活動,如舞龍舞獅、放鞭炮等。

  參考范文:

  Dear Jack,

  Im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my views on the Spring Festival,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festival in China.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families get together and share delicious food. Children will receive lucky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and relatives. People als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elebrations, such as dragon and lion dances, and setting off firecrackers.

  I hope this gives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ring Festival.

  Yours,

  Li Ming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4

  2024年重慶成考《教育理論》模擬試題

  一、單選題(25 題)

  1.以學生團體測驗的平均成績作為參照標準,說明某一學生在團體中的相對位置,將學生分類排隊,該測驗是()

  A.標準參照測驗

  B.標準化成績測驗

  C.常模參照測驗

  D.教師自編測驗

  2.有的兒童情感深沉、持久,而有的兒童則表現為奔放、熱情。這說明了青少年身心發展的()

  A.順序性 B.不均衡性C.可變性 D.個體差異性

  3.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班里,由教師分別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A.合作教學

  B.復式教學

  C.設計教學

  D.分組教學

  4.下列哪一條教學原則是教育家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的?()

  A.程序編排的原則

  B.激發動機的原則

  C.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

  D結構主義的原則

  5.教師的創造性主要體現在()

  A.運用教育教學規律

  B.進行科學發現

  C進行科學發明

  D.探索未知領域

  6.根據學科課程標準系統闡述學科內容的是()

  A.教學指導書

  B.教學參考書

  C.教材

  D.教案

  7.班主任的工作重點和經常性工作是()

  A.組織學生活動

  B.做好家訪工作

  C.做好德育工作

  D.指導團隊工作

  8.教育是一種()

  A.生物現象

  B.自然現象

  C.社會現象

  D.心理現象

  9.教師勞動的對象是千差萬別、活生生的個體,對他們的教育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A.長期性與間接性

  B.復雜性與創造性

  C主體性與示范性

  D.連續性與廠延性

  10.課程可被劃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對課程進行這種劃分的角度是()

  A.學生對課程選擇的自由度

  B.課程管理制度

  C.課程的組織核心

  D.課程的存在形式

  11.我國第一部試圖用馬克思主義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

  A.舒新城的《教育通論》

  B.孟憲承的《教育概論》

  C.莊澤宣的《教育概論》

  D.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

  12.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培養各種技能和技巧的教學方法是()

  A.實驗法

  B.實習作業法

  C.練習法

  D.實踐活動法

  13.在現代教育理論的發展中,德國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出了()

  A.結構主義教學理論

  B.兒童智力發展階段理論

  C.教學與發展的關系理論

  D.范例方式教學理論

  14.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內部感覺的是()

  A.運動覺

  B.機體覺

  C.平衡覺

  D.視覺

  15.班主任王老師從自己長期的工作中認識到,凡是讓學生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處處注意言傳身教。這體現了教師勞動的哪一特點?()

  A.長期性與間接性

  B.復雜性與創造性

  C.主體性與示范性

  D.連續性與廠延性

  16.決定教育性質的根本因素是()

  A.社會生產力

  B.政治經濟制度

  C.上層建筑

  D.科學技術

  17.我國中小學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說理教育法

  B.榜樣示范教育法

  C.自我修養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

  18.使用標準化的測量工具研究個體的心理特性,這種方法稱為

  A.實驗法

  B.觀察法

  C.測驗法

  D.調查法

  19.一個叫蘇珊的美國小孩,患癌癥化療后頭發幾乎掉光了。為了遮住禿頭,出院后回到教室時,她戴上了帽子。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每個同學和她一樣都戴著一頂帽子……原來,老師知道蘇珊將重返校園就提前對班上的同學鄭重宣布:“從下周一開始,我們要學習認識各種帽子,大家都要戴自己喜歡的帽子上學。”老師的意圖是()

  A.統一班上同學的儀表

  B.組織開展對帽子的研究

  C.通過戴帽子了解學生審美差異

  D.保護學生自尊心免其受到傷害

  20.學生的年齡特征是指他們在一定年齡階段內所表現出來的哪方面的

  本質和典型特征?()

  A.認識和情感

  B.情感和意志

  C.生理和心理

  D.氣質和性格

  21.主要從事流浪犯罪兒童教育并著有《教育詩》等論著的教育家是()

  A.加里寧

  B.克魯普斯卡婭

  C.凱洛夫

  D.馬卡連柯

  22.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是()

  A.確立了班集體的奮斗目標

  B.選擇和培養了得力的'班干部

  C.有無正確的集體輿論

  D.教育活動的多樣性

  23.動機產生的內在條件是()

  A.誘因

  B.能力

  C.認知

  D.需要

  24.智力是下列哪種能力的綜合()

  A.思維能力

  B.觀察、記憶力

  C.特殊能力

  D.一般能力

  25.下列不屬于教學模式的要素的是()

  A.主題

  B.策略

  C.程序評價

  D.范圍

  二、判斷題(8 題)

  26.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保存下來,這種記憶叫短時記憶,它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

  A.正確 B.錯誤

  27.幻想是指與個人愿望相聯系,并指向于未來的想象。()

  A.正確 B.錯誤

  28.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同步進行()

  A.正確 B.錯誤

  29.“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則()

  A.正確 B.錯誤

  30.技能就是習慣()

  A.正確 B.錯誤

  31.在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設置中,高中階段應以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為主。()

  A.正確 B.錯誤

  32.感覺的適應與感受性的變化密切相關。()

  A.正確 B.錯誤

  33.只要能教好書就是一名好教師。()

  A.正確 B.錯誤

  三、填空題(2 題)

  34.手舞足蹈、挺胸闊步、捶胸頓足這些表現屬于______表情。

  35.根據概念形成的自然性,概念可以分為自然概念和______。

  四、簡答題(10 題)

  36.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37.簡述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作用,并結合案例進行分析,

  38.意志的品質是什么?如何培養?

  39.結合教學實例論述應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40.請結合實際論述如何運用注意規律來組織教學

  41.德育過程應遵循的基本規律是什么?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5

  一、(24分,每小題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項是( D )

  A、黑暗 喑啞 韻腳 黯然失色

  B、調動 雕刻 稠密 民生凋敝

  C、稍微 譏誚 末梢 形銷骨立

  D、阻止 狙擊 租賃 神情沮喪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C )

  A、畏蒽 參禪 鳩占雀巢 摩肩接踵

  B、寒喧 坎坷 嚴懲不貸 一愁莫艘

  C、伸張 宏偉 鞭辟入里 輕歌曼舞

  D、題綱 參與 功虧一潰 牽強附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橫線處的詞語,正確的一項是( B )

  (1)相關條例提示:銀行向異地信用卡用戶支付大額現金,需要得到發卡地所在銀行 。

  (2)為了改變被動局面,盡快恢復生產,工廠決定 部分剛剛退休的工程技術人員。

  (3)對生活在經濟條件較差地區的烈士遺屬,當地政府應該履行 的義務,以告慰烈士的英靈。

  A、受權 啟用 扶養

  B、授權 起用 扶養

  C、受權 起用 撫養

  D、授權 啟用 撫養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康有為等維新人士深知,保守的清政府如果再不改弦更張,變法圖強,整個江山就有被西方列強瓜分的危險。

  B、六月中旬以來,深滬股市一路下跌,那情形真是勢如破竹,叫人不得不為中國股市的前程捏一把冷汗。

  C、誰也沒有想到,在經歷了工廠破產、家庭破裂的重重打擊之后,他還能夠東山再起,再次在商場上大顯身手。

  D、在文章中使用繁筆,有它的好處:描摹事物狀態,可以窮形盡相;刻畫人物心理,能夠細致入微。

  5、下面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 )

  A、能否有效地遏制房價過快增長,從而做到“居者有其屋”,是評價政府作為的重要方面。

  B、剛剛上市的這種玉米,是經過改良而制成的、吃起來有水果味的,被稱為“水果玉米”。

  C、鳥巢、水立方等一座座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進行幾年的艱苦奮戰,矗立在首都人民的面前。

  D、如何避免生豬收購價格不再上漲,穩定豬肉市場供應,是需要相關部門著力考慮的問題。

  6、填入下面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B )

  化學農藥的使用是三大公害之一,理應加以限制。但是, 。有實驗表明,在當前的生產水平下,如果不使用化學農藥,有些蔬菜會減收80%以上。實際上,不同化學農藥的毒性及其對環境的污染是很不相同的,我們要禁止使用那些高毒、劇毒和在人體內可能長期殘留的農藥。

  A、有一些病蟲害還是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進行控制,所以目前人類還離不開化學農藥,也就還不能限制使用農藥。

  B、限制不等于不用,這是因為目前人類還離不開化學農藥,甚至有一些病蟲害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進行控制。

  C、事實上還不能加以限制,因為有一些病蟲害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進行控制,人類目前還離不開化學農藥。

  D、人類目前還離不開化學農藥,甚至有一些病蟲害主要依賴化學農藥進行控制,因此適當的限制是必要的。

  二、(16分,每小題4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7—10題。

  在南極,雖然連熱氣騰騰的火山也被控制在冰封雪壓之下,但是也有超然于冰雪之外的地方。若從飛機上看下去,在羅斯島以西有一片黑色的沒有冰雪的土地,在茫茫白色的世界里顯得格外突出,這就是干谷。實際上,干谷地區是由古人谷地組成的,自南往北依次是泰勒谷、右谷和堆克多利亞谷。

  干谷地區有幾個非常特殊的湖。其中最著名的是右谷的汪尼達湖和泰勒谷中的巴內湖,都是咸水湖。有趣的是,這些湖水的咸度是分層的,表層咸度最小,上面為3—4米厚的冰所覆蓋。越位深處,咸度越大。例如,汪尼達湖附近年平均溫度為20。C左右,但在69米深的湖底,水溫卻高達25。C,其咸度比海水高10倍。還有一個小湖,其湖水的咸度是如此之高,以至在零下50。C時也不會結冰。水溫的熱能主要還是來自太陽。在夏天,太陽光線透過冰層,連續不斷地照射下去,由于湖水咸度很高,很容易就把這些熱能吸收并儲存起來。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湖水中,居然生長著海藻和某些類型的真菌。

  科學家們對干谷地區的巖石和土壤也特別感興趣。這里的原始土壤,在許多性質上,與火星和月球上的土壤極為相似。因此,從事火星探測的科學家們,專門到南極去進行實地考察,以得到某種感性認識。還有一項重要的發現是,科學家們利用右谷地區的巖石標本所作的古地磁研究表明,大約在10億多年以前,現在的南極是位于赤道附近的。

  據研究,大約在5萬年以前,干谷地區同樣也被冰雪所覆蓋。實際上,這些山谷就是冰川刻劃出來的。那么,后來是由于什么原因,冰川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呢?而且,按理說,沿海地區的降雪量是很大的,其他地區的積雪都年復一年地積存下來,唯獨干谷地區卻能把降雪融化得干干凈凈,不留痕跡,這又是為什么呢?這正是科學家們急于想知道的。但是,人類走到哪里,就會把污染帶到哪里。由于進入干谷的人越來越多,給干谷地區所帶來的污染也就愈來愈嚴重。因此很有可能,在科學家們還沒有搞清楚干谷的奧秘之前,那里獨特的科學價值可能就已經不復存在了。

  7、下面對第一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在南極,即使冒著熱氣的火山也覆蓋著冰雪。

  B、在南極,有一片沒有冰雪的土地被稱為干谷。

  C、干谷在羅斯島以西,從高空看土地是黑色的。

  D、干谷呈東西走向,是由三個谷地連接組成的。

  8、下面對第二段文意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C )

  A、干谷地區的咸水湖咸度是分層次的,越往深層咸度越高。

  B、干谷地區的咸水湖溫度是分層次的,越往深層溫度越高。

  C、干谷地區的咸水湖不結冰,它們的熱量來自陽光的照射。

  D、干谷地區的咸水湖的咸度雖然很高,但是也有生命存在。

  9、下面對第三段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D )

  A、干谷地區的巖石和土壤比火星和月球上的巖石和土壤性質更為原始。

  B、干谷地區的巖石和土壤與火星和月球上的巖石和土壤顏色極為相似。

  C、考察干谷地區有利于研究火星探測,是南極科學探索的一項重要發現。

  D、科學家通過研究干谷地區的巖石標本表明,南極大陸原來離赤道不遠。

  10、下面對第四段文意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B )

  A、5萬年以前干谷地區氣候變暖,冰雪才消失得無影無蹤。

  B、科學家認為,干谷地區的山谷是被冰川流動切割出來的.。

  C、干谷地區的降雪比其他地區少,所以沒留下冰雪的痕跡。

  D、本文作者對人類研究開發利用干谷地區的前景充滿信心。

  三、(25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5題。

  幸福是一種內心快樂的狀態。它使我們由衷地感到:活著是多么有意義,人生是多么美好。因此,幸福的體驗直接地包含著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得到了實現,不管擁有這種體驗的時間多么短暫,這種體驗卻總是指向人整個一生的,因為它所包含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總體評價。

  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很幸福時,他的心中就會響起這樣一個聲音:“為了這個時刻,我這一生值了!”如果你沒有這種感覺而又說自己“幸福”,那就是濫用了大字眼。所以,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緒,而是靈魂的愉悅。幸福只是靈魂的事,肉體只會有快感,不會有幸福感。

  苦難與幸福是相反的東西。但苦難與幸福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都直接和靈魂有關,并且都牽涉到對生命意義的評價。在通常情況下,我們的靈魂都是沉睡著的,一旦我們感到增補或遭遇苦難時,它便醒來了。如果說增補是靈魂的巨大愉悅,這愉悅源自對生命的美好意義的強烈感受;那么,苦難之為苦難,正在于它撼動了生命的根基,打擊了人對生命意義的信心,因而使靈魂陷入了巨大痛苦。生命意義僅是靈魂的對象,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只要是真切的,就必定有靈魂的出場。外部的事件再悲慘,如果它沒有震撼靈魂,也只能是一個精神事件,卻稱不上是苦難。一種東西能夠把震醒,使之處于雖然痛苦卻富有生機的緊張狀態,那它一定具有某種精神價值。

  快感和痛感是肉體的感覺,快樂和痛苦是心理現象,而幸福和苦難則完全屬于靈魂。幸福是靈魂的嘆息和歌唱,苦難是靈魂的呻吟和抗議,兩者凸現的是對生命意義的或正或負的強烈體驗。

  幸福是生命意義得以實現的鮮明感覺。一個人在苦難中也可以感覺到生命意義的實現,因為苦難與幸福并不一定是互相排斥的。當然,在更多情況下,人們在苦難中感覺到的卻是生命意義的受挫。但是我相信,即使是這樣,只要沒有被苦難徹底擊敗,苦難仍會深化一個人對于生命意義的認識。

  領悟悲劇需要有深刻的心靈,人生的艱難關頭最能檢驗一個人的靈魂深淺。有的人一生遭遇不幸,卻未嘗體驗過真正的悲劇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風順的人也可能經歷巨大的內心悲劇。

  11、從第一段的文意看,“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就是什么?(4分)

  答:使人感到活著有意義,人生很美好(照抄含有這個意思的原文,也算對)

  12、根據第一段、第二段的文意,回答下面的問題?(6分)

  (1)為什么說“幸福不是零碎和表面的情緒,而是靈魂的愉悅”?

  答:因為對幸福的體驗指向人整個的一生,是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次的總體評價(4分)

  (2)快感和和幸福有什么不同?

  答:快感是肉體的愉悅,幸福是靈魂的愉悅(意思對即可,2分)

  13、根據第三段的文意,解釋“對它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一句中包含的下列詞語的意義。(6分)“它”是指生命意義 。“肯定”是指 感到幸福。 “否定”是指 感到苦難 。

  14、根據第四段的文字表述,完成下表。(每個方框只填兩個字)(6分)

  快感

  苦難

  快樂痛苦

  (正體驗) (負體驗)

  15、用一句話概括第五段的中心意思。(不超過20個字,3分)

  答:幸福和苦難都是生命意義得到實現的鮮明感覺。(意思對即可)

  四、(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①,玃似母猴②,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④,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聞而傳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聞之若此,不若無聞也。

  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墨盒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⑦,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以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⑧所聞,則得之矣。

  [注]:①玃(jué):大獼猴。②母猴:又叫沐猴、獼猴。③過:錯誤。④穿井:打井。⑤子夏:孔子的學生。⑥史記:史書。⑦經:界線。⑧為:這里是審察的意思。

  16、文中能夠表明本文中心論點的一句話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4分)

  答:夫得言不可以不察。舉例論證

  17、“丁氏穿井”鬧出了什么笑話?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笑話?子夏為什么敢于質疑書上的記載?(6分)

  答:明明是丁氏打了井,可以節省一個勞動力,卻誤傳為打井挖出一個人來。

  因為丁氏傳出的“吾穿井得一人”的話過于簡潔,有歧義,結果以訛傳訛。

  “三豕過河”的記載不合常理,“三豕”與“己亥”字形接近。

  18、將文章最后一句話(畫線部分)譯成現代漢語,并說說它的含意?(6分)

  答:遵循事物的規律和人的情理,來審察自己聽到的傳聞,就可以知道真實的情況了。

  這句話強調了尊重事理人情的重要性,提出了“察言”的原則和方法。

  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9—20題。

  跋子瞻和陶詩

  (黃庭堅)

  子瞻謫嶺南,進宰欲殺之。

  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

  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

  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

  時宰:指當時的宰相章惇(dūn),他對蘇軾一貶再貶,必欲致之死地。

  彭澤:指陶淵明,他任彭澤縣令后一百多天即棄官歸隱。出處:出仕和隱居。

  19、“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表現了蘇軾怎樣的情懷?這兩句詩有怎樣的表達效果?(4分)

  答:表現了蘇軾隨遇而安的樂觀曠達情懷,以及追慕古代高人隱士(陶淵明),以寫詩自娛的優雅情趣。

  這兩句詩具有夸張和幽默的效果,生動地刻畫出蘇軾不畏強權、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質。

  20、“千載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觀點?(5分)

  答:“千載人”和“百世士”都是贊美兩位詩人的話,稱他們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

  蘇軾和陶淵明有仕(蘇)與隱(陶)的人生選擇上雖然不相同,但他們超脫世俗、率性認真的“性情”是相同的。

  五、作文(60分)

  22、溝通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不可或缺的行為方式。小到個人,大到國家,都需要溝通。溝通可以加強了解,化解矛盾,增進友誼,促進和諧。請以“溝通”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60分)

  作文略。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6

  2024年成人高考(高起專)語文模擬

  一、語言知識與語言應用。(24分,每小題4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讀音全部都不相同的一項是(C)

  A.投降、降低、降龍伏虎

  B.記載、裝載、千載難逢

  C.哄騙、起哄、哄堂大笑

  D.埋沒、埋怨、埋頭苦干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B)

  A.刻苦民心(銘)

  B.緣分、透徹、巧奪天工

  C.雕謝(凋)

  D.淘醉(陶)

  3.下列填寫下面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項是(D)

  D.同時、借助、作為

  4.下列各中加點成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在歷代以竹子為題材的文人畫中,鄭板橋的作品(別具一格),極富個性

  B.現在還有一些這樣的人,重男輕女的舊觀念在他的腦子里(根深葉茂)

  C.在這場抗洪搶險的艱難戰斗中,廣大官兵(奮不顧身)

  D始終沖在最前線作者將小說中的市井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令人(拍案叫絕)

  5.下列各中有語病的一項是(A)

  A.中國短道速滑隊的全體隊員將全在賽道上努力拼搏,繼續弘揚北京冬奧會

  B.自覺遵守國家法律,認真履行公民義務,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

  C.此次民主生活會達到了統一思想,改進作用,加強監督,增進國強的目的

  6.依次填入下面橫線處的語句,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C)

  針鼴的外形和刺猬差不多。不僅背上。一旦遇到敵方,它就可以縮成一團,像刺猬一樣,

  ①身上都披掛著粗硬而尖銳的刺

  ②這成了它保護自我的“盾牌”

  ③敵人也就對它無從下手了

  ④身體的邊緣也都長滿了刺

  ⑤全身根根減持一致朝外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

  “人體免疫系統在適當的條件下能識別并消滅癌”.....“史上首次,人們好像找到了消滅癌的方法”

  7.對本文有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B)

  A.免疫系統能夠很好地應對普通感冒,卻常常無法對癌癥做出免疫反應

  B.免疫系統無法識別癌細胞,僅是因為癌細胞與人體健康細胞過于相似

  C.人們發現啟動免疫反應的點火開關是與細胞上的抗原相似配的受體

  D.免疫系統具有不止一個抑制機制來限定殺滅T細胞對攻擊對象的選擇

  8.下面對于運用免疫方法治療癌癥的判斷,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B)

  A.長期以來,免疫療法是人類治療癌癥的最佳方法。

  B.發現CTLA-4和PO-1等檢查點是免疫療法的重大突破

  C.運用免疫的關鍵在于找到啟動免疫反應的油門。

  D.癌細胞通過與其他癌細胞的握手而得以相存

  9.文中提到的癌細胞的“生存把戲”指的是(B)

  A.激活T細胞的免疫反應

  B.阻止T細胞攻擊自體細胞

  C.繞過免疫系統的簡稱點

  D.利用免疫系統的抑制機制“人體免疫系統在適當的條件下能識別并消滅癌”“史上首次,人們好像找到了消滅癌的方法”

  10.下列文中的語句沒有運用比喻手法的是(C)

  A.T細胞昨晚外來細胞的連環殺手,其存在和作用已經非常明確

  B.研究人員很快意識到,啟動免疫反應需要不止一把鑰匙

  C.隨著激活T細胞所需的第二個信號的發現,人們開始有正確的破解免疫的迷茫

  D.如果說ctla-4 是把門撬開了一道縫隙,那PD-1則是炸開了大門。

  三、閱讀下面現代文,完成11~14題。(16分,25分)

  《云霓》豐子愷

  這是去年夏天的事。

  兩個月不下雨。太陽每天曬十五小時。寒暑表中的水銀每天爬到百度之上。河底處處向天。池塘成為洼地。野草變作黃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間。

  室內沒有一處地方不熱。坐凳子好像坐在銅火爐上。按桌子好像按著了煙囪。洋蠟燭從臺上彎下來,彎成磁鐵的形狀,薄荷錠在桌子上放了一會,旋開來統統溶化而蒸發了。狗子伸著舌頭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們各占住了一個門口而不息地揮扇。揮的手腕欲斷,汗水還是不絕地流。汗水雖多,飲水卻成問題。遠處挑來的要四角錢一擔,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處挑來的也要十個銅板一擔,沉淀起來的有小半擔是泥。有錢買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水。洗過面的水留著洗衣服,洗過衣服的水留著洗褲。洗過褲的水再留著澆花。沒有錢買水的人家,小腳的母親和數歲的孩子帶了桶到遠處去扛。每天愁熱愁水,還要愁未來的旱荒。遲耕的地方還沒有種田,田土已硬得同石頭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長,但都變成枯草了。盡驅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進小河,再由小河踏進港汊,再由港汊踏進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時,人們所踏進來的水,不夠一日照臨十五小時太陽的蒸發。今天來個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變黃色了;明天又來個消息,運河岸上的水車增至八百幾十部了。人們相見時,最初徒喚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辦呢?”“天公竟把落雨這件事根本忘記了!”但后來得到一個結論,大家一見面就惶恐地相告:“再過十天不雨,大荒年來了!”

  此后的十天內,大家不暇愁熱,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來,第一件事是問天氣。然而天氣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還是晴,晴,晴……晴到不計其數。有幾個人絕望地說:“即使現在馬上下雨,已經來不及了。”然而多數人并不絕望:農人依舊拼命踏水,連黃發垂髫都出來參加。鎮上的人依舊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刻下雨,或者還有萬一的補救。他們所以不絕望者,為的是十余日來東南角上天天掛著幾朵云霓,它們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們顯示種種欲雨的現象,維持著它們的一線希望,有時它們升起來,大起來, 黑起來, 似乎義勇地向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說:“不要失望!我們帶雨來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氣,愈加拼命地踏,看天的人得著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與歡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搖著雙手阻止他們:“喊不得,喊不得,要嚇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嚇退了,它們在炎陽之下漸漸地下去,少起來,淡起來,散開去,終于隱伏在地平線下,人們空歡喜了一場,依舊回進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場空歡喜,但每天逃不出苦悶和恐怖。原來這些云霓只是掛著給人看看,空空地給人安慰和勉勵而已。后來人們都看穿了,任它們五色燦爛地飄游在天空,只管低著頭和熱與旱奮斗,得過且過地度日子,不再上那些虛空的云霓的當了。

  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來天終于下雨,但已無補于事,大荒年終于出現。農人啖著糠粞,工人閑著工具,商人守著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蠶熟和麥熟,不再回憶過去的舊事了。

  我為什么在這里重提舊事呢?因為我在大旱時曾為這云霓描一幅畫。從大旱以來所作畫中選出民間生活描寫的六十幅來,結集為一冊書,把這幅《云霓》冠卷首,就名其書為《云霓》。這也不僅是模仿《關睢》,《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為我覺得現代的民間,始終充塞著大熱似的`苦悶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幾朵“云霓”始終掛在我們的眼前,時時用美好的形態來安慰我們,勉勵我們,維持我們生活前途的一線希望,與去年夏天的狀況無異。就記述這狀況,當作該書的代序。

  畫集《云霓》代序,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作

  11.文章開頭第二段對大旱場景進行描寫,試分析其特色。(6分)

  答:第二段敘述去年夏天的那場大旱時的情景,豐子愷用了最平凡的語言,來表達出他不平凡的思想。作者用“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不僅是為了強調當時旱情的嚴重,而且“苦悶”和“恐慌”帶給人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運用直觀的細節形象描寫帶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在人們的腦海中形成一幅烈日炎炎,大旱所帶來的殘酷的景象。

  12.文中畫線處,“踏進”出現了三次,這種寫法有怎樣的作用? (5分)

  答:具有強調的作用,可以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某種感情,讓讀者與作者產生共鳴,而且讓文章更有氣勢,更具音韻美。

  這是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反復分為兩種:

  一是連續反復,連續出現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中間沒有間隔叫連續反復。

  二是間隔反復,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不連續出現,有其他詞語或句子間隔在中間叫間隔反復。

  表達效果是指文章的語言,在介紹對象中所產生的影響、作用和心中的想法。表達方式有抒情,議論,說明,記敘,描寫。

  13.文章倒數第二段中,云霓的消長引起了村民的心理變化,請對這一過程進行梳理。(8分)

  答:文章中的人們從最開始處于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中,到中途因為看到了遠掛在天邊的幾朵云霓,認為可以擺脫這樣的境況,到最后失望再次回到這樣的大熱的苦悶和大旱的恐慌中。帶給人一種在失望中看到希望,隨即又是更深的失望的深深的挫敗感。而第六段出現的“大熱似的苦悶和大旱似的恐慌”,則是作者明確地引出了這詞組的真意--代表著當時人民的苦難與生活的艱難。再將此層深意融入到之前的段落中,更顯得回味無窮。

  14.“云裳”在文中有多重含義,請加以簡要概括(6分)

  答:(1)云霓帶給那些處在大早之中的人們希望,能使他們為了這樣小小的希望而奮斗,卻無法使他們擺脫那樣的狀況。是一個比較正面的意象,表達出作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帶給人們以希望,但卻因力量太小,數量太少,就像文中的云霓一樣,只能空空給人玩賞一下,然后便消沉下去。傳達出作者在懷著希望的同時也對此有著憂思。

  (2)文章中說云霓是“虛空的”,所表現出的云霓,是一種消極,可望而不可及,給人們帶來希望,卻又令人失望的一種事物。所以,文中的云霓是指的一種虛無縹緲的信仰,一種看似能帶來幸福而實際卻毫無用處的信仰。

  (3)作者說“而且也有幾朵云霓’始終掛在我們的眼前,時時用美好的形狀來安慰我們勉勵我們,維持我們生活前途的一線希望”。這便體現出了云霓的正面性。力量雖小,卻能盡力在暫時保持人們活下去、奮斗的一顆決心。這也是豐子愷在那個年代對社會的深思以及殷切的希望。

  四、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題。(25分)

  梁丘據問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 ”晏子對曰:“晏聞之,順愛!不懈,可以使百姓,強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聞之曰:“小子識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譯文:梁丘據問晏子說:“您服侍過三個君主,君主的心志是不一樣的,而您全都順從他們仁人難道有許多忠心嗎?”晏子回答說:“我聽說,順從與愛護不懈怠,能夠役使百姓。暴虐不忠誠,不能夠役使一個人。一種忠心能夠事奉百個君王,多種忠心不能事奉一個君主。"孔子聽說了這件事,說:“你們記住這些話!晏子是用一種忠心來服事百個君主。"

  15.翻譯文中畫下的句子(6分)

  答:先生侍奉三個君主,君主都不是同一個心思,而先生都能順應他們,仁人本來就有許多個心嗎?

  16.晏子話中的“一心”、“三心”分別有怎樣的內涵(6分)

  答:晏子是戰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一心”和“三心”都是他的代表性思想。這兩個詞都意味著專注和全力以赴。

  “一心”是指專注于一件事情,將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其中。在軍事上,晏子主張在作戰中要集中兵力,集中火力,形成“一心一意”的合力,以取得最好的戰斗效果。他認為,只有通過集中精力,才能在戰場上發揮最強的戰斗力。

  “三心”是指專注于三個方面的事情。晏子認為,一個有遠見和智慧的領導者應該同時關注國家的政治、軍事和經濟發展。他認為,只有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到充分的專注和全力以赴,國家才能得到全面、穩定的發展。

  總的來說,“一心”和“三心”都體現了晏子對于專注和全力以赴的重視。他認為,只有在精神和行動上都專注于目標,并將全部心思投入其中,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這種思想在當今的學習和工作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也應該從中汲取啟示,將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做到專注和全力以赴。

  17.孔子的話表明了他對晏子“事三君”有怎樣的看法?(4分)

  答:孔子曾經說過:“晏子善為事三君。”這句話表明了孔子對晏子在為三個君主服務方面的能力和品質的肯定。

  孔子對晏子的評價中提到了“事三君”,這意味著晏子能夠為不同的君主盡職盡責地服務。晏子在戰國時期歷仕三個不同的君主,分別是齊國的莊公、魯國的昭公和宋國的昭公。孔子對晏子能夠在這些不同的政治環境中工作,并獲得君主的重用和賞識表示了肯定。

  孔子對晏子“善為事三君”的評價也反映了他對晏子的能力和為人的認可。晏子以其高尚的品質和才干,能夠在多個君主的領導下以忠誠和聰明才智服務,并為君主帶來了實質性的貢獻。孔子對晏子的稱贊,體現了他對于晏子過人的能力和人格特性的贊賞。

  總的來說,孔子對晏子“事三君”表示了對晏子為各個君主服務的能力和品質的肯定。這對于那個時期的政治家和統治者來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榮譽和評價。這也進一步表明晏子在當時被認為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和忠誠的仆人。

  (二)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18~19題。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唐·李白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18.詩歌的前兩聯如何與題相關聯的?

  答:詩人通過所見,展現出一幅的自然而清幽的畫面:樹林深幽,野鹿時隱時現;正午靜寂,鐘聲卻未聽到。前句以參“時見鹿”反襯不見人,可見環境幽靜:以“不聞鐘”暗示道院無人,可見環境清幽。極寫山中之幽靜,暗示道士已經外出,直達主題。

  19.詩歌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表達的?

  答:尾聯表達了詩人尋訪道士不遇的惆悵和失落的思想感情:無人明知道士去處,只好依仗古松,排遣萬端愁思。詩人問訊到發人竟然不在,便倚著道旁的松樹發著愁,看似淡淡幾個迂回描寫,卻表達了久久不絕之情致,令人回味無窮。

  五、作文。(60分)

  20.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恥小讓

  譯文:“天下所有困難的事必定是從容易的事演變而來;天下所有發生的大事也必定是從細小的地方累積而來的。用在個人的身上就是指:沒有平時的日日積累,就不可能成大事,事無巨細都做好,才能夠成功,這種人生態度應該被人們學習傳誦。”。——《道德經》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7

  2024年江西成人高考高起專語文模擬卷及答案

  一、(24分,每小題4分)

  第1題、下列詞語中劃線字的讀音不相同的一組是()

  A.調解協調調教調遣調味

  B.校對校樣校訂校場點校

  C.泊位停泊漂泊淡泊泊岸

  D.顛倒傾倒倒閉倒運倒霉

  答案:A

  第2題、下列各句,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學校的通知說,讓新生本月20日前去報到。

  B.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惱怒,二忌睡前不可飽食,三忌臥處不可當風。

  C.文件對經濟領域中的一些問題,從理論和法規上作了詳細規定和深刻的論述。

  D.一個好的比喻,或為形似,或為神似,或為神形兼似,總是離不開相似這一根本特點。

  答案:D

  第3題、這里所說的“淺嘗”、“粗知”,培根的解釋是________,這叫摘讀;_________,這叫印象翻閱。至于_______,培根強調:_________。這種根據不同知識的需求,涉獵各種書籍,既突出重點,又不忽視一般,既顧及廣博,又聚焦于專精的方法,對拿起書就讀的人來說,不是很有啟發嗎?

  ①“對于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

  ②“這些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

  ③“深入鉆研,仔細揣摩”

  ④“知其中梗概”

  A.②④③①

  B.④②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答案:A

  第4題、下列各句中,下劃線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批批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C.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于滯銷的彩電,現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

  D.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

  答案:C

  第5題、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可以用括號內的詞語替換的一句是()

  A.這粒扣子在草叢中被偶然(偶爾)發現,為偵破工作提供了線索。

  B.由于精神過分(過度)緊張,他在比賽中失利了,沒能實現捧杯的夢想。

  C.類似的事情不止(不只)一次地發生,難道不該引起我們的警惕嗎?

  D.班長與團支書一起合計(核計)著春游的.事兒,不知不覺天已經黑了。

  答案:B

  第6題、下列詞語中括號中的字的讀音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曲)解(齲)齒興(趣)(曲)曲折折

  B.(檔)案恰(當)(蕩)漾安步(當)車

  C.割(舍)(攝)取(赦)免退避三(舍)

  D.(便)宜(駢)文隨(便)(便)宜行事

  答案:B

  二、選擇題

  第7題、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訃告桎梏細菌去逝良莠

  B.斡旋黯然啊諛剖析悵然

  C.茅塞秣馬陰霾驍勇恩賜

  D.靚妝愴皇銅臭龜裂鐫刻

  答案:C

  第8題、下列詞語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生殺予奪直接了當貽笑大方隱約其辭

  B.自慚形穢莫可名狀名列前茅輕手躡腳

  C.滌溝險壑影影綽綽滿目瘡痍暴戾恣睢

  D.花團綿簇好高鶩遠謬種流傳貧瘠不堪

  答案:C

  第9題、下列成語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嬌揉造作膾炙人口垂涎三尺鱗次櫛比

  B.杞人憂天未雨籌謀緘默無言天遂人愿

  C.審時度勢針砭時弊連篇累瀆鍥而不舍

  D.塞翁失馬素昧平生引吭高歌處之泰然

  答案:D

  第10題、下列詞語中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睚眥必報耳濡目染恪守不渝鳴金收兵

  B.目不暇給殘羹冷炙芳草萋萋休戚相關

  C.不堪之論姹紫焉紅親密無間禮尚往來

  D.毀譽參半誨人不倦疾風勁草危如累卵

  答案:C

  第II卷(非選擇題共110分)

  三、(25分)

  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下面試題。

  ①文學較之哲學,除了共通的社會批判功能以外,還有其獨特的風情。它有一種在字里行間洋溢著的詩情畫意,有美好的欣賞性,這就是文學的美感。將好的文學作品成功地拍成電影,更給人以遐想、沖動和震撼。在近現代文藝作品中,《簡·愛》和《音樂之聲》就是充分展示文學美感的作品,充滿了不朽的魅力。《簡·愛》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情節和場面,演員也說不上漂亮,但它總好像蘊含著某種與眾不同的“情結”,某種極其高貴典雅的氣質,像一杯陳年美酒,給人一種雖不可名狀卻回味無窮的美感。特別是影片《簡·愛》里所彈奏的那首主題曲,短短幾個音節,卻似乎把全世界的深沉、執著和激情都蘊涵其中了。《音樂之聲》雖然風格迥異,是一種別出心裁的、帶有喜劇夸張色彩的浪漫主義作品,但在美感的調動上和《簡·愛》有異曲同工之妙。《音樂之聲》從內容上看無非又是一個現代“灰姑娘”的愛情故事,但它卻以一種積極進取、蓬勃向上的生活態度表現出來,而且將藝術浪漫主義和藝術合理性、幽默感和嚴肅的倫理精神等等珠聯璧合、完美無缺地結合了起來,以自身的全方位藝術美感一往情深地謳歌了生活的美和人類道德的偉大,無愧為世界電影百花園中的精品。

  ②但是,歐美進入高度發達的商品社會后,已經很難奉獻這樣的經典之作了,正像音樂領域已很難再出貝多芬、舒伯特等大師的作品一樣。一方面是人們的欣賞情調和欣賞能力向簡單化刺激方向蛻化。當年愛湊熱鬧的美國人組成了擁有數十個分指揮的萬人樂隊來演奏施特勞斯的《藍色的多瑙河》,而且還盛情邀請施特勞斯本人赴美指揮。結果施特勞斯一曲指揮下來便逃之夭夭,因為那隆隆的擊鼓聲有如炮擊,那管樂齊奏也有汽笛齊鳴的味道,美感被破壞殆盡,而“揚基”們卻在那里喜形于色、樂不思蜀。由此可見,經典作品在“杯水主義”和“快餐文化”時興的氛圍里,其美感很多都要被附庸風雅和“豬八戒吃人參果”式的囫圇吞棗所銷蝕。

  ③受世界流行風的影響,又由于自身所處的社會發展階段,當今的中國文學,也甚缺那種值得咀嚼、耐人尋味的作品,而欣賞群也頗有點“顧不上”美感的倉促。缺乏哲學家素養也許是文學美感短缺的重要原因,在文學評論類作品中尤其可以發現這一問題。文學作品是深沉還是淺薄,生活積累是客觀條件,哲學素養則是更接近天才因素的東西。現在文學作品中每每出現的諸如“終極關懷”、“話語結構”、“邊緣化”、“二歧悖結”等似是而非、故弄玄虛、令人費解的新鮮辭令,其實都是作者思維概括力和闡發力不足而生出的“怪胎”;只有深入淺出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靠“造詞”來嚇唬民眾,而這樣做只能使文學的美感更加喪失。

  ④無論有多少客觀原因,文學美感的“滑坡”仍要歸結于文學的不爭氣。今天跟以往相比,社會的文明開放和心理健康程度已大為進步,生活的情趣和美感像春天的花朵一樣絢麗開放,只有缺乏競爭力卻又好高騖遠、不思進取的人才感受不到“世界真美好”。因此,“美感”問題完全應當和可以通過有才華的文學男女的努力來解決。

  第11題、本文認為文學應該具備什么功能?(4分)

  答案:社會批判功能,文學美感功能。

  第12題、在第①段中,為什么要以《簡·愛》和《音樂之聲》為例?(6分)

  答案:因為兩部作品都是充分展示文學美感的作品,有利于闡述文學的美感功能。

  第13題、第②段中的“杯水主義”、“快餐文化”指什么?(6分)

  答案:指人們的欣賞情調和欣賞能力簡單庸俗,追求刺激。

  第14題、作者認為在文學作品中。寫一些“令人費解的新鮮辭令”的原因是什么?(6分)

  答案:是作者思維概括力和闡發力,以及深入淺出能力不足造成的。

  第15題、作者為什么認為“文學美感的‘滑坡’”主要的原因要歸結于文學的不爭氣?(6分)

  答案:因為作者認為今天的創作環境比以往要好,文學美感“滑坡”,只能歸于文學創作者的自身原因。

  四、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試題。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嘎共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

  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孟子論“求放心”,而并稱曰“學問之道”,學即繼以問也。子思言“尊德性”,而歸于“道問學”,問且先于學也。

  第16題、填空文中能表現本文中心論點的一句話是什么?學與問的關系是怎樣的?(均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君子之學必好問;相輔而行者也。

  第17題、第二段主要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文中列舉所問的人有哪幾種?列舉的目的何在?(6分)

  答案:引用論證或對比論證;三種人:“賢于己者”、“不如己者”、“等于己者”;正面闡明“問”的重要:問不擇人,問必有得。

  第18題、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并說說它的含義。(6分)

  答案:(對)比自己道德才能高的人,向他們問,借以破除疑問,(這就是孔子)所說的到有道德才能的人那里判定是非。強調向賢人提問可以得到正確答案(或判斷自己看法是否正確)。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試題。

  關山月

  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

  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闖,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第19題、這首詩以什么線索貫穿全詩?指出統領全詩的一句。(4分)

  答案:以“月”為線索。“和戎詔下十五年”。

  第20題、分析這首詩寫了幾個場面,形成了怎樣的關系?(5分)

  答案:將軍、壯士、遺民構成的三個場面。形成對比關系。

  五、作文(60分)

  第21題、請以“謙虛”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60分)

  答案:略。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8

  2024年成人高考高升專《語文》

  模擬試題及答案(一)

  第I卷(選擇題,共40分)

  一、語言知識與語言運用。(24分,每小題4分)

  1.下列各組加點字,讀音全都相同的一組是【】

  A.數說 數伏 不可勝數 數典忘祖

  B.識別 識破 博聞強識 遠見卓識

  C.縱橫 橫行 妙趣橫生 專橫跋扈

  D.模型 模具 模棱兩可 裝模作樣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部署 裝潢 犄角之勢

  B.緝私 文采 偃旗息鼓

  C.統考 通牒 以德抱怨

  D.瀕臨 鐘磬 不事雕啄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現在有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對臨川名師懷著無限的______。

  ②近年電訊事業發展迅速,大城市、中小城市,______偏僻的農村,居民普遍安裝了寬帶。

  ③誰都知道他是個______、絕頂聰明的學生。

  A.敬仰 以至 舉一反三

  B.景仰 乃至 聞一知十

  C.景仰 以至 聞一知十

  D.敬仰 乃至 舉一反三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離不開數以千計的科學家們處心積慮的科研工作。

  B.來自科技界的政協委員,興高采烈地參觀了這個區的污水凈化系統設施。

  C.產品的質量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休戚相關,一定要千方百計地確保。

  D.中國寺廟建筑宏大精美,因勢構筑,巧思妙想,真可謂鬼斧神工。

  5.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莊子說:當你做好事的時候,不要以追求名譽為目的;當你做壞事的時候,千萬不要忘記觸犯法律。

  B.庖丁的刀順著牛體原有的空隙游走,牛體不但會順利解開,而且也不損傷刀刃,這就叫作按照事物的規律辦事。

  C.人生在世,不僅要做好事而不做壞事,而且好事要自然而然地去做,千萬不能有意而為之。

  D.人的身體要想長存,就不能觸及有傷于己的硬東西,而要在那些硬東西的中間行動,是保持身體長存的重要途徑。

  6.填入文中橫線處,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晉察冀北部有一條還鄉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碧綠的蘆葦像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云。

  ①蘆花開的時候,遠遠望去②河邊有個小村莊③河里長著許多蘆葦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閱讀下面文字,完成7~10題。(16分,每小題4分)

  人類使用玻璃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早在公元100年前就用它吹制瓶子和其他器皿。如今,玻璃的功能和用途越來越多,新的“家族”也在不斷擴大。

  玻璃是一種非結晶、無機透明的物質。常規的玻璃一般用天然氧化物如鈉或硼硅酸鹽制作。它具有堅硬、耐化學侵蝕、有強度、能導光和透視性強等特點。更有發展前途的是它還能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處理過程中改變化學結構,從而產生新的功能和特性。為了擴大玻璃的應用范圍和功能,近年來,研究者們一直在努力開發利用玻璃的這種特性,采用非常規技術來加工成新型玻璃,使其具備金屬、塑料和陶瓷都沒有的功能。其中有一個令人振奮的.開發成果就是結晶玻璃。這項發明打破了玻璃是非結晶結構的傳統定義。

  結晶玻璃的最大應用在于制作人造骨。日本電氣硝子株式會社新開發研制出的一種名為

  CERABONEA一W的人造骨,就是采用這種材料。常規的人造骨頭是用金屬、陶瓷,或者一種非常類似天然骨頭的材料磷灰石(鈣磷酸鹽)制成。可惜這些材料都不夠理想。金屬和陶瓷產品有強度,但與天然骨頭不能較好地嫁植。磷灰石嫁植效果好,但強度不夠。結晶玻璃解決了這些難題。這種材料由30%的玻璃和70%含有磷灰石及硅灰石(鈣硅酸鹽)的水晶所組成。植入人體后,它所滲出的鈣與磷酸能促進新的骨組織在真骨與人造骨之間生長。同時硅灰石晶體發揮了比真的骨頭還結實的強度作用。目前日本廠家已將這種產品投放市場,并開始了新的開發和醫療試驗,以使這種材料用于加固脊椎骨或替代失去的骨頭。

  7.第一段中劃線部分的意思是【】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的增多

  B.玻璃的種類不斷增加

  C.新型玻璃器皿不斷出現

  D.以人類最早使用的玻璃為基礎,新型玻璃不斷出現

  8.第二段的主要內容是【】

  A.研究者們利用玻璃的特性,加工制作出了結晶玻璃

  B.玻璃的定義、性質和特性

  C.結晶玻璃改變了玻璃的傳統定義

  D.玻璃的應用范圍和功能擴大了

  9.根據原文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天然氧化物如鈉或硼硅酸鹽是制作常規的玻璃的原料

  B.新型玻璃能和不同的元素相熔合,在處理過程中改變化學結構

  C.結晶玻璃的制成,打破了玻璃是非結晶結構的傳統定義

  D.結晶玻璃是制作人造骨的理想材料

  10.下列選項中可做選文標題的一項是【】

  A.玻璃的功能和用途

  B.人造骨的最好材料——結晶玻璃

  C.玻璃家族的不斷擴大

  D.玻璃與人造骨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110分)

  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1~14題。(25分)

  單純

  對于心的境界,我所能給出的最高贊語就是:豐富的單純。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他們的心靈世界無不具有這個特征,其核心始終是單純的,卻又能夠包容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思想。

  我相信,每一個精神上的偉人在本質上都是直接面對宇宙的。一方面,他知道自己只是宇宙的兒童,這種認識深藏于他的心靈的核心之中,從根本上使他的心靈永葆兒童的單純。另一方面,他對宇宙的永恒本質充滿精神渴望,在這種渴望的支配下,他本能地為一切精神事物所吸引,使他的心靈變得越來越豐富。

  與此相反的境界是貧乏的復雜。這是那些平庸的心靈,他們被各種人際關系和利害算計占據著,所以復雜;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內涵,所以又是一種貧乏的復雜。

  除了這兩種情況外,也許還有貧乏的單純。不過,一種單純倘若沒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寧可說它是簡單而不是單純。有沒有豐富的復雜呢?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顆魔鬼的心吧。

  人性的單純來自自然。有兩種人性的單純,分別與兩種自然相對應。第一種是原始的單純,與原始的物質性的自然相對應。兒童的生命剛從原始的自然中分離出來,未開化人仍生活在原始的自然之中,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原始的單純。第二種是超越的單純,與越超的精神性的自然相對應。一切精神上的偉人,包括偉大的圣徒、哲人、詩人,皆通過信仰、沉思或體驗而與超越的自然有了一種溝通,他們的人性都具有這種超越自然的單純。

  在兩種自然之間,在人性的兩種單純之間,隔著社會和社會關系。社會的作用一方面使人脫離了原始的自然;另一方面又會組織人走向超越的自然。所以,大多數人往往在失去了原始的單純之后,卻不能獲得超越的單純。

  社會是一個使人性復雜化的領域。當然,沒有人能夠完全脫離社會而生活。但是,也沒有人必須為了社會而放棄自己的心靈生活。對于那些精神本能強烈的人來說,節制社會交往和簡化社會關系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夠越過社會的壁障而走向偉大的精神目標。

  11.作者將“心的境界”分為哪幾種?(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豐富的單純”指的是什么?與之相反的境界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將人性的單純分為哪兩種?怎樣達到第二種單純?為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一段中畫橫線的句子與下文哪句相呼應?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精神上偉大兩人與平庸之人在心的境界上的本質區別。(7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代詩文閱讀。(25分)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題。

  馬周少落拓,不為州里所敬,補州助教,頗不親事。刺史達奚怒杖之,乃拂衣去曹、汴,為浚儀

  令崔賢育所辱,遂感激,西之長安,止于將軍常何家。貞觀初,太宗命文武百官陳時政利害,何以武吏不涉學,乃委周草狀。周備陳損益四十余條,何見之,驚曰:“條目何多也?不敢以聞。”周曰:“將軍蒙國厚恩,親承圣旨,所陳利害,已形翰墨,業不可止也。將軍即不聞,其可得耶?”何遂以聞。太宗大駭,召問何,遽召周與語,甚奇之。直門下省,寵冠卿相,累遷中書令。周所陳事:六街設鼓以代傳呼,飛驛以達警急,納居人稅及宿衛大小交,即其條也。太宗有事遼海,詔周輔皇太子,留定州監國。及凱旋,高宗遣所留貴嬪承恩寵者迓于行在。太宗喜悅高宗,高宗曰:“馬周教臣耳。”太宗笑曰:“山東輒窺我。”錫賚甚厚。及薨,太宗為之慟,每思之甚,將假道術以求見,其恩遇如此。初,周以布衣直門下省,太宗就命監察里行,俄拜監察御史。“里行”之名,自周始也。

  15.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文字。(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馬周到長安前后的境遇有什么不同?(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表現馬周的出眾才能的語句有哪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8~19題。

  晚泊潯陽望廬山

  孟浩然

  掛席幾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潯陽郭,始見香爐峰。

  嘗讀遠公傳,永懷塵外蹤。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

  【注】遠公:指東晉高僧慧遠,刺史桓伊曾為他建造禪舍“東林精舍”。

  18.詩中“掛席”即___________,詩中指___________;“塵外蹤”系指高僧慧遠___________。(4分)

  19.分析尾聯“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鐘”在全詩中所起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60分)

  20.如今,人造“美女”在韓國盛行。割眼皮、增鼻骨、美發等整容活動在中國也開始流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俗話說:“三分人才,七分打扮。”給自己化妝,既是自我的美化,也是對別人的尊重。但也有人反對這種違背本色、以“假我”來欺騙別人的做法。

  根據所給材料,以“化妝與本色”為話題,自選角度,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9

  2024年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考試語文模擬試卷(專科)

  一、語言知識及運用(24 分,每小題 4 分)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 商榷(què) 恪(gè)守 標識(zhì) 膾(kuài)炙人口

  B. 包扎(zā) 粗糙(cāo) 慰藉(jiè) 怙惡不悛(quān)

  C. 執拗(niù) 作坊(zuō) 內訌(hòng) 戛(gá)然而止

  D. 畸(qí)形 慰藉(jí) 妊娠(chén) 莘(shēn)莘學子

  答案:B

  解析:A 項“恪”應讀“kè”;C 項“戛”應讀“jiá”;D 項“畸”應讀“jī”,“藉”應讀“jiè”,“娠”應讀“shēn”。

  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

  A. 輻射 綠草如茵 敝帚自珍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B. 防礙 英雄輩出 揚長而去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C. 思忖 各行其是 肆無忌殫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D. 縝密 羽扇綸巾 鞠躬盡粹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答案:A

  解析:B 項“防礙”應為“妨礙”;C 項“肆無忌殫”應為“肆無忌憚”;D 項“鞠躬盡粹”應為“鞠躬盡瘁”。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 隨著社會的發展, 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

  ② 分別二十多年后,同學們再相聚時,我已經很難 出小學時的同桌了。

  ③ 這里出產的綠茶久負盛名,要仔細 才能領略到它的妙處。

  A. 終身 辨認 品嘗

  B. 終生 辨別 品評

  C. 終身 辨別 品嘗

  D. 終生 辨認 品評

  答案:A

  解析:“終身”側重于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職業、職務等方面,如“終身大事”“終身之計”“終身保修”等;“終生”側重于事業方面,多用于事業、工作、使命、抱負、業績等方面,如“終生奮斗”“終生鉆研”“終生從教”等。句①應用“終身”。“辨認”側重于根據特點作出判斷,以便找出或認定某一對象;“辨別”側重于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加以區分,有分析比較的意思。句②應用“辨認”。“品嘗”側重于嘗味道;“品評”側重于評價。句③應用“品嘗”。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 那本介紹學習方法的書出版后,受到中小學生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一時洛陽紙貴。

  B. 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是不容分說的,千里之外的問候,只要一個短信瞬間就能完成。

  C. 假以時日,我們可以巧立名目,開發大批新穎別致的旅游項目,為景區再添光彩。

  D. 學習了他的先進事跡后,我們每一個青年都應該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答案:A

  解析:A 項“洛陽紙貴”指著作廣泛流傳,風行一時。符合語境。B 項“不容分說”指不容人分辯解釋。不合語境。C 項“巧立名目”指變著法定出一些名目來達到某種不正當的目的。含貶義,不合語境。D 項“追本溯源”指追究根本,探索源頭,比喻追尋根源。不合語境。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 盡管作為歐盟成員國的希臘經濟總量有限,其債務危機不足以使美國經濟受到直接沖擊,但是仍然會間接影響美國經濟的復蘇進程。

  B. 梨不僅味道清甜,還有藥用價值,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的作用。

  C. 運動員的高超技能可以通過日常的刻苦訓練獲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卻要通過臨場的無數競技才能練就出來。

  D. 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重要標志,是一個重大的民生問題。

  答案:A

  解析:B 項句式雜糅,“它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就具有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的作用”可改為“它富含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碘等成分具有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的作用”。C 項“無數競技”成分贅余,應刪去“無數”。D 項兩面對一面,“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是兩面,“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重要標志”是一面,可在“提升”前加上“是否”。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在儒家傳統中,孔孟總是形影相隨, 。

  ① 既有《論語》,則有《孟子》

  ②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他們的宗旨也始終相配合

  ③ 今人馮友蘭,也把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圖

  ④ 既有大成至圣,則有亞圣

  ⑤ 《史記》說:“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④⑤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④①②⑤③

  答案:D

  解析:④承接前文“孔孟總是形影相隨”,①承接④中的“大成至圣”“亞圣”,②承接①中的《論語》《孟子》,闡述孔孟宗旨相配合,⑤以《史記》中的話進一步說明,③以今人的觀點作結。所以順序為④①②⑤③。

  二、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 7—10 題(16 分,每小題 4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7—10 題。

  ① 文化危機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轉型。所謂文化轉型,是指特定時代、特定民族或群體賴以生存的主導性文化模式為另一種新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這種意義上,文化轉型同文化危機一樣,并不是經常發生的社會歷史現象,無論是個體的文化習慣的改變、價值信念或信仰的改變,還是特定群體或特定社會某些文化特質或文化理念的一般意義上自覺的或不自覺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轉型。只有在大的歷史尺度上所發生的主導性文化觀念、文化理念、價值體系、文化習慣的總體性的、根本性的轉變,才是我們所說的文化轉型。

  ② 按照這種尺度,人類迄今所經歷的最深刻的文化轉型就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轉型,即傳統農業文明條件下自在自發的經驗型的文化模式被工業文明條件下的自由自覺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這即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文化的現代化或人自身的現代化。

  ③ 文化的現代化或人的現代化是一種內涵豐富的、復雜的過程。首先,它是人的存在方式的根本轉變,即人的生存的技術方式、實踐方式、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的全面變革。其次,它是一種世界歷史性的進程,即它不是孤立的、個別的民族或群體的現象,而是人類的總體性的轉變,是人類的共同命運。再次,它作為一種深刻的文化轉型,意味著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特質的創造,即在超越傳統的經驗文化模式的基礎上,建構一種新的理性文化模式。

  ④ 對于個體的`人來說,文化轉型首先是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傳統農業文明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是經驗性的、直覺性的、自然主義的,而現代工業文明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是理性的、分析性的、科學主義的。其次,文化轉型是人的生存方式的轉變,即從傳統的自然經濟條件下的自在自發的生存方式轉變為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自覺的生存方式。再次,文化轉型是人的社會關系的轉變,即從傳統的封閉的、固定的社會關系轉變為現代的開放的、流動的社會關系。

  下列對于“文化轉型”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 )

  A. 特定的時代、民族或群體賴以生存的主導性文化模式所發生的根本性的改變

  B. 在大的歷史尺度上所發生的主導性文化模式的總體性轉變

  C. 文化沖突與文化變革在量變過程中發生的具有轉折意義的質變

  D. 社會和生活的文化失范或文化沖突,社會精英對現實文化危機的自覺反思或批判

  答案:D

  解析:D 項所說的內容不是文化轉型,而是文化危機。

  根據原文,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化的現代化或人的現代化是人類總體性的轉變,是人類的共同命運。

  B. 文化轉型意味著創造一種新的生存方式和新的文化特質。

  C. 個體的文化轉型是人的生存方式、社會關系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轉變。

  D. 文化轉型是個體的人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全面變革。

  答案:D

  解析:D 項“文化轉型是個體的人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生存方式等方面的全面變革”說法過于絕對,原文只是說個體的人在這些方面發生轉變。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化轉型是經常發生的社會歷史現象。

  B. 傳統農業文明條件下的文化模式是自在自發的經驗型文化模式。

  C. 文化轉型是文化習慣的改變和文化理念的更新。

  D. 人的現代化就是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答案:B

  解析:A 項文化轉型不是經常發生的社會歷史現象;C 項文化轉型不是文化習慣的改變和文化理念的更新,而是主導性文化模式的總體性轉變;D 項人的現代化不僅是人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還有生存方式和社會關系等方面的轉變。B 項說法正確。

  10.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文化轉型是一種內涵豐富、復雜的過程。

  B. 文化轉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C. 文化轉型是在傳統經驗文化模式基礎上的簡單繼承。

  D. 文化轉型意味著新的文化特質的創造。

  答案:C

  解析:C 項“文化轉型是在傳統經驗文化模式基礎上的簡單繼承”錯誤,文化轉型是在超越傳統的經驗文化模式的基礎上建構新的理性文化模式,不是簡單繼承。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題(25 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3 題。

  李將軍廣者,隴西成紀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時為將,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紀。廣家世世受射。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蕭關,而廣以良家子從軍擊胡,用善騎射,殺首虜多,為漢中郎。廣從弟李蔡亦為郎,皆為武騎常侍,秩八百石。嘗從行,有所沖陷折關及格猛獸,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廣為隴西都尉,徙為騎郎將。吳楚軍時,廣為驍騎都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廣將軍印,還,賞不行。徙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戰。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與虜敵戰,恐亡之。”于是乃徙為上郡太守。后廣轉為邊郡太守,徙上郡。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戰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中貴人走廣。廣曰:“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驚,上山陳。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曰:“前!”前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用善騎射,殺首虜多 用:因為

  B. 數與虜敵戰 數:屢次

  C. 典屬國公孫昆邪為上泣曰 泣:哭泣

  D. 胡兵終怪之 怪:以……為怪

  答案:C

  解析:C 項“泣”在這里是“向……哭訴”的意思。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李廣家世代傳習射箭之術,他本人也善于騎射,在抗擊匈奴時殺敵立功。

  B. 李廣因作戰勇猛,得到文帝贊賞,但因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將軍印,未能得到景帝封賞。

  C. 李廣在與匈奴作戰中表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令匈奴不敢輕易出擊。

  D. 文中通過與中貴人的對比,突出了李廣的英勇善戰和足智多謀。

  答案:D

  解析:D 項文中并未將李廣與中貴人進行對比。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 分)

  (1)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

  譯文:李廣于是就率領一百名騎兵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

  (2)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譯文:那些匈奴人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我們都解下馬鞍表明不逃跑,來使他們堅信我們的意圖。

  四、古代詩歌閱讀(25 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 14—15 題。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4.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描繪了一幅凄涼的秋景圖,“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營造出一種雄渾高遠而又肅殺悲涼的氛圍。

  B. 頷聯對仗工整,“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在寫景的同時,深沉地抒發了詩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慨。

  C. 頸聯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漂泊寫到年老多病,抒發了詩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D. 全詩通過描繪秋景,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答案:D

  解析:D 項“慷慨激越”錯誤,全詩的情感基調是沉郁悲涼的。

  15.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的藝術特色。(10 分)

  答: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情景交融。前兩聯描繪了雄渾開闊而又凄涼的秋景,后兩聯抒發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慨,景中含情,情因景生,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2)對仗工整。頷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無邊”對“不盡”,“落木”對“長江”,“蕭蕭下”對“滾滾來”,對仗極為工整,使詩句富有節奏感。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 10

  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2],得李翰所為《張巡傳》[3]。翰以文章自名[4],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5],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6]。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7],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8],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9]。兩家子弟材智下[10],不能通知二父志[11],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12],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13],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14]。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15],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所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16]。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殘餓羸之余[17],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18]!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19],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20],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21]。其老人往往說巡、遠時事云:南霽云之乞救于賀蘭也[22],賀蘭嫉巡、遠之聲威功績出己上,不肯出師救;愛霽云之勇且壯,不聽其語,強留之,具食與樂,延霽云坐。霽云慷慨語曰:“云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云知賀蘭終無為云出師意,即馳去;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愈貞元中過泗州[23],船上人猶指以相語。城陷,賊以刃脅降巡,巡不屈,即牽去,將斬之;又降霽云,云未應。巡呼云曰:“南八[24],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云笑曰:“欲將以有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張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圍中[25]。籍大歷中于和州烏江縣見嵩[26],嵩時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嘗得臨渙縣尉[27],好學無所不讀。籍時尚小,粗問巡、遠事,不能細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帙以試[28],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口誦無疑。嵩從巡久,亦不見巡常讀書也。為文章,操紙筆立書,未嘗起草。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29],城中居人戶,亦且數萬,巡因一見問姓名,其后無不識者。巡怒,須髯輒張。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遠寬厚長者,貌如其心;與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為兄,死時年四十九。”嵩貞元初死于亳宋間[30]。或傳嵩有田在亳宋間,武人奪而有之,嵩將詣州訟理,為所殺。嵩無子。張籍云。

  一、選擇題

  1.《張中丞傳后敘》中,作者所抨擊的人物是( )

  A.張籍

  B.于嵩

  C.李翰

  D.賀蘭進明

  【答案】D

  2.《張中丞傳后敘》一文最突出的寫作特色是( )

  A.抒情與敘事并重

  B.議論與敘事并重

  C.抒情與議論并重

  D.描寫與抒情并重

  【答案】B

  3.唐代古文運動的主要領導者是( )

  A.歐陽修

  B.王安石

  C.韓愈

  D.陳子昂

  【答案】C

  4.本文中作者所寫的主要人物是( )

  A.張巡、許遠

  B.張巡、許遠、南霽云

  C.雷萬春、張巡、許遠

  D.于嵩、張巡、許遠

  【答案】B

  二、填空題

  1.“后敘”是一種兼有敘事和__________的文體。

  【答案】議論

  2.本文所記敘的“睢陽保衛戰”發生在唐朝__________期間。

  【答案】安史之亂

  3.韓愈,字__________,后人又稱其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退之;韓昌黎韓吏部拔

  4.作者在本文中主要是通過“__________”、“__________”等情節描寫來刻畫南霽云的性格特征的。

  【答案】刀斷指、箭射浮圖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

  1.翰以文章自名

  【答案】自許,自負

  2.不能通知二父志

  【答案】通曉,理解

  3.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答案】考慮

  4.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答案】斷

  5.初守睢陽時,士卒僅萬人

  【答案】將近

  6.以千百就盡之卒,戰百萬日滋之師

  【答案】接近,趨向

  四、翻譯下列句子

  1.遠之不畏死亦明矣!

  【答案】許遠不怕死也就(很)清楚了。

  2.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

  【答案】扯起繩子把它拉斷,繩子必然有斷開的地方。

  3.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答案】張巡、許遠才德過人,他們的考慮(已很)精細周到了。

  4.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

  【答案】抽出一支箭射向佛寺里的寶塔,箭射中了塔上的磚,箭的一半射進磚里。

  5.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答案】我回去打敗敵人后,一定要消滅賀蘭進明,這只箭是用來作標記的。

  6.擅強兵而坐觀者,相環也。

  【答案】擁有強大的兵力而坐視不救的人,四周都是。

  五、簡答題

  1.韓愈在本文中是怎樣采用夾敘夾議的方法來為許遠立傳的?

  【答案】作者采用了夾敘夾議的方法為許遠立傳。首先,作者先對許遠作了總的評價,肯定他“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認為許遠與張巡共同守城而死,建立了功勛,保全了名節。然后針對小人誣蔑許遠的三個錯誤論調,逐一進行辯駁:第一駁斥了“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認為許遠畏死降敵的謬論。第二駁斥“城之陷,自遠所分始”的謬論。第三駁斥“二公以死守”,未能“棄城而逆遁”,“責二公以死守”的謬論。本文二、三、四三個段落,每一段均駁一個論點,逐漸深入,層次分明。作者在批駁之中,皆以史實為理由,在敘事中進行批駁,使記敘和議論完全結合起來,使說理形象生動,言之有據,具體可感。同時在敘中有議,用以點明事件的內在含義。作者采用這種夾敘夾議的手法,不僅將對方駁得體無完膚,達到為許遠辯誣的目的',同時得出“遠之不畏死亦明矣”,“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的結淪,并且記敘了許遠讓賢授權與張巡“守一城,捍天下”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為許遠立了傳。

  2.文中兩次關于張巡就義前的場面描寫是怎樣表現出英雄崇高形象的?

  【答案】文中關于張巡就義時的場面描寫是很動人的。第一次是睢陽城陷落之時,敵人用刀威脅張巡,要他投降,張巡不但不投降,反而對南霽云喊:“南八,男兒死耳,不可為不義屈!”作者用張巡對南霽云的激勵,表現了張巡堅貞不屈、大義凜然、舍身取義的高尚品質。第二次行將就義的場面也很動人:“及城陷,賊縛巡等數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日:‘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陽陽如平常。”通過對張巡言語、神態的描寫和以眾人的動作、表情作襯托,張巡在部屬之中所享有的崇高威望,從容鎮定的氣度和視死如歸的可貴品質,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3.作者是怎樣刻畫南霽云形象的?

  【答案】作者選取了三個精彩的場面來刻畫南霽云的英雄形象。文中精心描寫了南霽云慷慨陳辭,拔刀斷指以示志,箭射浮圖以為記,以及不屈就義這三個場面,寫出了霽云氣慨豪壯、嫉惡如仇、忠心為國的可貴品質。同時作者還采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一是節度使賀蘭進明的嫉賢害能,狹隘自私;二是“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云泣下”;三是汴、徐二府的人長期廣為流傳南霽云的英雄事跡,歌頌南霽云凜然正氣,贊美其忠肝義膽。

【成人高考考試題庫】相關文章:

銀行考試試題題庫10-30

銀行考試題庫10-30

基金從業考試試題題庫10-25

成人高考專升本考試真題10-15

師德師風考試題庫02-27

安全員考試試題的題庫08-19

2024保險考試題庫12-15

銀行從業考試題庫10-30

就業考試題庫與答案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