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

時間:2023-10-12 07:12:07 考核制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制度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的規章或準則。那么相關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急診培訓考核制度,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1

  一、日常急救培訓等工作

  1、熟悉環境:科主任帶領新員工熟悉工作環境、工作制度、搶救流程、各種急救設備及藥品。

  2、業務培訓:

  1)高年資的醫生或專業人員對醫師以下的員工及新員工進行徒手心肺復蘇、吸痰器等使用進行培訓。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醫生及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急癥項目培訓。

  3、急救意識培訓:科主任及護士長不定期組織參加值急診班的全體醫生及護理人員進行急癥及意外傷害的討論,以增強急救意識。

  4、急救設備保養:急診科由專人負責對心電監護儀、吸痰器等定期進行充電和檢查,對各種急救藥品效期定時檢查更換、保持各種急救藥品齊全;保持急救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二、科內急救考核:重點考核科室所以醫務人員。

  1、環境熟悉程度:醫政科在新員工試用期、見習期滿后,對科室及周邊

  環境的.熟悉程度進行考核。

  2、急救意識考核:進行模擬急救現場,重點考核醫護人員急救意識、應答質量等。

  3、反應速度考核:對醫生(護士)受理呼救后趕往患者所在地的時間進

  行量化考核。

  4、攜帶藥品及器械:對醫務人員外出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與病情關聯

  性進行考核。

  5、急救質量考核:依據《急救技能培訓及考核要點》進行急救質量考核。

  三、科內急救考核

  1、必考項目:徒手心肺復蘇、吸痰技術操作規程等。

  2、其他考核內容:《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診治》

  四、考核方法

  1、科內急救考核:側重考核急救意識、反應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體內容有:考核人員在某預定點打求救電話,考察醫務人員是否詢問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電話人的聯系方式,是否進行簡單指導;從接到電話到醫務人員到達現場所用時間,醫生到達以后對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當,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是否得當等。

  2、科內急救考核:

  1)考核內容:依據科室制定的《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診治》進行

  逐項考核。

  2)考核對象:除副高級職稱(含副高級職稱)以下的所

  有相關科室醫務人員;

  3)考核時間:具體時間考核時間由科室安排;

  4)考核人:科室主任及護士長為具體考核人;

  五、獎懲

  考核成績將記錄在案,對于成績優秀者,作為職稱和崗級評定的參考;成績不合格者,須經重新培訓、考核,直至合格。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2

  一、考核原則

  1、綜合性:必須對人員的知識、技能、態度等進行全面考核,做德才兼備。

  2、有效性:考核的方法和過程本身必須能對被考核者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價。

  3、可靠性:一個標準或過程在不同時間和地點由同一考核人或不同考核者測量同一目標的結果應是一致的。

  4、復合測量:可以利用各種標準對同一種能力進行測量,彌補各種方法的優缺點。

  5、客觀性:采取各種措施力爭考核結果的客觀公正。

  6、反饋與調節:考核的結果應向有關部門或被考核者反映,及時得到反饋意見以便修正和完善,實現考核的預期目的。

  二、急診科醫師的考核內容

  急診科醫師的考核內容包括急診專業知識、急診技術和技能、服務數量和質量、醫德醫風以及教學工作、科研成績等方面。應針對不同層次對象采取不同的考核方法和要求。對住院醫師重點考核基礎理論、治療原則、急救技術和技能;主治醫師重點考核對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急診處理的基本知識、高難度的急救技術和技能;主任(副主任)醫師重點考核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危重病搶救技術及國內外急診醫學的進展、教學和科研水平。

  (一)急診專業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以及預防醫學等的基本理論;掌握各種急危重癥的發病機理、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基本理論及治療原則;掌握常見急癥的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及急診處理的基本知識;兒科急診醫師需掌握小兒急病和創傷的早期鑒別診斷和緊急處理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熟悉內科、外科、神經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常見急癥的診治原創;了解常用臨床生化檢查、影像學、核醫學、超聲診斷學、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診斷知識。經常閱讀專業期刊,初步了解本專業的國內外現狀和進展以及臨床應用的情況。

  (二)急救技術和技能

  能夠獨立處理各種急癥(如高熱、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急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黃疸、血尿、抽搐、眩暈、頭痛等),掌握心肺復蘇術、昏迷、各種休克的搶救治療方法,創傷的'初步診斷和處理原則,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診斷和處理;能對暫時未明確診斷的急危重癥給予適當的搶救治療。能開展氣管插管、電除顫、電轉復、急診起搏、深靜脈置管、動脈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閉式胸腔引流、導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能熟練使用輸液泵、呼吸器、多種生理監護儀、分析血氣報告等。

  (三)服務數量和質量

  服務數量主要是對各項指標(包括每年平均診治患者數、搶救危重癥患者數、出入院病例數、床位使用率、經濟指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服務質量主要考核急診搶救成功率、診斷符合率、危重患者的管理、漏診和誤診率。

  (四)醫德醫風

  是否收受或變相收受患者的紅包和好處;是否收到上級主管部門或新聞單位的表彰和獎勵;是否受到患者及家屬的好評,患者滿意度調查是否合格等。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3

  急診醫務人員應在培訓和資格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考核不合格者不得單獨從事急診、急救工作。

  (一)急診培訓對象

  1、輪轉醫師:到急診科輪轉工作的醫護人員,上崗前必須由所在醫院急診醫學科進行醫學知識和技能的專門培訓。

  2、急診醫師:一直在急診科工作崗位的醫師,也要定期進行業務學士、知識更新、再培訓和考核。達到三基考核的要求。

  (二)急診人員培訓方式

  1、醫院定期組織培訓班(每年不得少于1次)。

  2、參加各級醫學會、急診醫學會或其他專業組織開辦的`繼續教育培訓班和專業學術會議。

  3、急診搶救預案的修訂和學習。

  4、科室內定期組織學術活動,進行業務學習和技能的訓練。

  5、結合特定病例進行病例討論和學習。

  6、各醫院和科室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開展專業學術活動。

  (三)培訓內容

  按照急診科專業人員的理論和技能要求進行。

  (四)培訓結束要求

  考核應同時采用筆試和具體操作的面試兩種。各醫院和科室對考核成績有一定的獎懲規定,對不合格者要重復培訓直至合格為止。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4

  一、日常急救培訓等工作

  1、熟悉環境:科主任帶領新員工熟悉工作環境、工作制度、搶救流程、各種急救設備及藥品。

  2、業務培訓:

  1)醫務科組織高年資的醫生或專業人員對主治醫以下的員工及新員工進行徒手心肺復蘇、喉罩管插管、除顫機使用等進行培訓。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項目培訓。

  3、急救意識培訓:醫務科不定期組織參加值急診班的全體醫生進行急癥及意外傷害的討論,以增強急救意識。

  4、急救設備保養:急診科由專人負責對呼吸機、心電機、除顫機、吸痰器、洗胃機等定期進行充電和檢查,對各種急救藥品效期定時檢查更換、保持各種急救藥品齊全;保持急救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二、院前急救考核:重點考核主治醫以下及剛入職的員工

  1、環境熟悉程度:醫政科在新員工試用期、見習期滿后,對校園及周邊環境的熟悉程度進行考核。

  2、急救意識考核:醫務科撥打急救電話進行模擬急救現場,重點考核醫護人員急救意識、應答質量等。

  3、反應速度考核:對醫生(護士)受理呼救后趕往患者所在地的時間進行量化考核。

  4、攜帶藥品及器械:對醫務人員外出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與病情關聯性進行考核。

  5、急救質量考核:依據《急救技能培訓及考核要點》進行急救質量考核。

  三、院內急救考核

  1、必考項目:徒手心肺復蘇、喉罩管插管、除顫機的使用。

  2、其他考核內容:《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診治》

  四、考核方法

  1、院前急救考核:側重考核急救意識、反應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體內容有:考核人員在某預定點打求救電話,考察醫務人員是否詢問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電話人的聯系方式,是否進行簡單指導;從接到電話到醫務人員到達現場所用時間,醫生到達以后對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當,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是否得當等。

  2、院內急救考核:

  1)考核內容:依據各科室制定的《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診治》進行逐項考核。

  2)考核對象:除科室主任之外的副高級職稱(含副高級職稱)以下的所有相關科室醫務人員;

  3)考核時間:具體時間考核時間由科室安排;

  4)考核人:分管的`院領導、醫務科、科室主任為具體考核人;

  五、獎懲

  考核成績將記錄在“職工業務檔案”中。對于成績優秀者,作為職稱和崗級評定的參考;成績不合格者,須經重新培訓、考核,直至合格。

  院前急救人員崗位培訓內容

  第一條院前急救醫師

  (一)急救知識:為院前急危重癥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

  1、常見急癥癥狀的院前處理流程;

  2、休克、心肺腦復蘇的現場處理與監護轉運;

  3、各類創傷的院前防護、現場救治和轉運原則;

  4、現場搬運與院前醫療轉送的原則;

  5、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的基本理論和相關預案;

  6、各類活動、醫療保障的相關知識。

  (二)急救技能:院前急救醫師應具備的基本的診斷、治療、操作技能、車載設備使用及維護技能和病歷書寫、體格檢查、閱讀輔助檢查報告和針對大眾的急救知識、急救技能的宣教能力。

  1、心肺復蘇技術(包括心臟電除顫技術);

  2、氣管插管與機械通氣技術;

  3、呼吸道異物梗阻處理技術;

  4、各類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技術;

  5、導尿術;

  6、車載設備的使用及維護技能;

  (三)相關法規制度1、《執業醫師法》

  2、《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條例》

  3、《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4、《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

  5、《院前急救病歷書寫規范》和《院前急救病歷管理規定》

  6、《院前急救醫師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

  7、《院前急救醫師服務規范》

  第二條院前急救護士

  (一)急救知識

  1、院前救護的原則;

  2、常見急癥的院前護理原則和轉送途中的護理;

  3、院前急救和緊急醫療救援的相關概念;

  4、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的基本理論和相關預案;

  5、各類活動醫療保障相關的基本知識;

  (二)急救技能

  1、急救車載藥物的管理和給藥技術;

  2、心肺復蘇技術(包括心臟電除顫技術);

  3、氣管插管與人工氣道護理技術;

  4、導尿術;

  5、呼吸道異物梗阻處理技術;

  6、各類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技術;

  7、車載設備使用及維護技能;

  (三)相關法規制度

  1、《執業護士法》

  2、《醫療事故防范及處理條例》

  3、《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4、《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

  5、《院前急救病歷管理規定》

  6、《院前急救護士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

  7、《院前急救護士服務規范》

  第三條醫療救護員

  (一)基本知識

  1、常見急癥的現場處理流程;

  2、各類創傷的院前防護、搬運原則;

  3、各類固定搬運設備的工作原理

  4、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的基本理論和相關預案;

  5、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相關的基本知識

  (二)急救技能

  1、心肺復蘇技術(包括心臟電除顫技術);

  2、人工通氣技術;

  3、呼吸道異物梗阻處理技術;

  4、各類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技術;

  5、車載設備的使用及維護技能;

  6、各類突發事件的現場急救技能;

  (三)相關法規制度

  1、《院前醫療救護員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

  2、《院前醫療救護員服務規范》

  第四條救護車駕駛員

  (一)基本知識

  1、各類創傷的院前防護、轉運原則;

  2、機械常識;

  3、安全行車常識;

  4、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的基本理論和相關預案;

  5、各類活動醫療保障相關的基本知識。

  (二)急救技能

  1、心肺復蘇技術(包括心臟電除顫技術);

  2、人工通氣技術;

  3、呼吸道異物梗阻處理技術;

  4、各類外傷的止血、包扎、固定和搬運技術;

  5、車載設備的管理及維護技能;

  6、各類突發事件的現場急救技能;

  7、車輛例行保養及常見故障的排除技術;

  8、急救車遇車禍后的處理流程。

  (三)相關法規制度

  1、《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2、《“120”急救車輛行車規范》

  3、《院前急救駕駛員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

  4、《院前急救駕駛員服務規范》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5

  (一)主治醫師

  1、專業理論知識

  (1)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以及預防醫學等的基本理論;掌握各種急危重癥的發病機理、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及急診處理的基本知識;兒科急診醫師需掌握小兒急病和創傷的早期鑒別診斷和緊急處理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熟悉內科、外科、神經內科、婦產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等常見急癥的診治原創;了解常用臨床生化檢查、影像學、核醫學、超聲診斷學、CT及MRI等基本原理和診斷知識。

  (3)經常閱讀專業期刊,初步了解本專業的國內外現狀和進展。

  2、工作經歷和能力

  (1)醫療

  1、從事本專業的工作經歷:在內科、外科主要專業輪轉至少,其中在內科輪轉,在CCU和EICU分別工作3個月,在普通外科和骨科輪轉各半年,在本專業工作至少,其中任住院總醫師至少半年。在急診門診、EICU、急診病房工作不少于。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包括病房和門診不少于44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能夠獨立處理各種急危重癥(如高熱、胸痛、呼吸困難、咯血、急腹痛、上消化道出血、黃疸、血尿、抽搐、眩暈、頭痛等),掌握心肺復蘇術、昏迷、各種休克的搶救治療方法,掌握創傷的初步診斷和處理原則,掌握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的初步診斷和處理;能對暫時未明確診斷的急危重癥給予適當的搶救治療。能判斷、診斷尚未明確的疾病及危重程度;能協助主任醫師及副主任醫師進行科室及觀察病房的管理工作。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機工作量:能開展以下搶救工作:基礎和加強生命支持,基礎和加強創傷生命支持、后續生命支持、氧療、氣管插管、電除顫、電轉復、急診起搏、深靜脈置管、動脈穿刺、胸膜腔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腰椎穿刺、閉式胸腔引流、導尿、洗胃和放置食道三腔管等;能熟練使用輸液泵、呼吸器、多種生理監護儀、分析血氣報告等。擔任急診住院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至少診治病例400例,至少搶救危重病例50例(包括各種休克,急性心衰,急性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腦綜合癥,急性中毒,癲癇持續狀態,水、電解質、酸堿失衡,腦血管意外及各類創傷等)。

  (2)教學:能獨立帶教實習醫師,并能正確指導進修醫師,低年資住院醫師處理常見的危重癥病例,有帶教實習醫師、進修醫師及低年資住院醫師至少的.經驗。

  (3)科研:掌握文獻檢索的功能與基本方法;了解科研選題、設計及具體實施的基本程序;在臨床工作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進行病例總結,撰寫綜述或論文。

  (二)副主任醫師

  1、基本理論知識:掌握系統解剖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理學、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以及預防醫學等的基本理論知識,并能用其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熟練掌握各種急危重癥的發病機理、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基本理論及治療原則;熟練掌握臨床心臟電生理學、災害醫學的知識;掌握復蘇學、臨床藥理學的理論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分子生物學、免疫學、臨床生化檢查、臨床影像學、核醫學、臨床藥理學、毒理學及醫學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知識并應于臨床實踐。

  3、廣泛閱讀專業期刊,了解本專業的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不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應用于醫療實踐。

  4、從事本專業的工作經歷:擔任急診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擔任觀察病房主治醫師工作2次,每次不少于4個月;平均每年參加臨床工作時間不少于40周。

  5、從事本專業的工作能力:熟練搶救各種急危重癥,如休克、心臟驟停、呼吸衰竭、急性心衰、急性心率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肺腦綜合征、急性中毒、嚴重感染、多發性創傷;能組織和指揮搶救群體的急、重傷患著;能協調組織救災醫療隊;理解并能宣傳急診醫療體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獨立承擔院內會診任務,能指導下級醫師解決常見疑難病例的診斷與治療;有一定的急診醫療組織和管理能力。

  6、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擔任急診主治醫師工作期間,能熟練進行一下的搶救工作:心肺復蘇和心臟臨時起搏,能進行常見創傷的緊急救治,能熟練操作各種急救器械,并進行保養和初步維修。平均每年診治病例至少400例,搶救危重病例至少25例。診斷準確率、搶救成功率等醫療技術達到本地區先進水平。

  (2)教學:具有指導下級醫師、進修醫師或協助指導研究生臨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門診病例及病房查房、討論;每年為下級醫師、進修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2次;有帶教1-2名住院醫師。

  (3)科研:掌握科研選題、課題設計和科研方法;能結合臨床實踐提出問題,開展科研工作并進行課題總結。擔任主治醫師期間,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省級以上學術會議做大會報告。

  (三)主任醫師

  (1)基本理論知識:在本專業副主任醫師的基礎上,系統掌握本專業某一領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

  (2)相關理論知識:在急診副主任醫師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熟悉與其專業相關學科的新進展。

  (3)廣泛閱讀國內外專業期刊:深入了解本專業國內外現狀及發展趨勢,不斷掌握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術,并用于臨床醫療實踐與科學研究。

  1、從事本專業工作經歷:擔任急診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平均每年參加工作(包括搶救、急診病房及EICU查房時間)不少于35周。

  2、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能力:在診斷、治療急危重癥方面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能熟練解決疑難復雜病例的診治及重大技術問題;能獨立指揮本專業院內大型搶救;能積極宣傳和推動急診醫療體系的建立;能組織院外搶救醫療隊;能承擔院內外疑難危重病例的會診任務;對本專業臨床工作具有全面的組織管理能力。

  3、應承擔的技術工作及工作量:擔任急診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每年診治一定數量的急診患者并指導疑難危重患者的搶救,醫療技術達到省內先進水平。

  (2)教學:具有培養本專業中、高級專門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學組織和領導能力;每年為下級醫師講授專題課至少3次;有培養主治醫師或協助培養研究生至少1名的經歷。

  (3)科研:具有跟蹤本專業先進水平及獨立承擔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據本專業的發展提出課題,并有課題設計、組織和總結能力;擔任急診副主任醫師工作期間,至少有3篇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或在全國性、國際性學術會議上做大會報告。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6

  一、日常急救培訓等工作

  1、熟悉環境

  科主任帶領新員工利用工作之余熟悉城市街道、居委會、小區、鄉村街道名稱(包括別名)等。

  2、業務培訓

  1)醫務科組織高年資的醫生或專業人員對主治醫以下的員工及新員工進行徒手心肺復蘇、喉罩管插管、除顫儀使用等進行培訓;

  2)科室主任自行安排本科室醫生必須掌握的急癥項目培訓;

  3、急救意識培訓:醫務科不定期組織參加值急診班的全體醫生進行急癥及意外傷害的討論,以增強急救意識。

  4、急救設備保養:急診室由專人負責對心電圖機、除顫儀、呼吸機、吸痰器、洗胃機每周進行充電和檢查,對急救箱內藥品效期定時檢查更換;保持急救設備處于完好備用狀態。

  二、院前急救考核:重點考核主治醫師以下及剛入職的'員工

  1、環境熟悉程度:醫務科在新員工試用期、見習期滿后,對醫院及周邊環境的熟悉程度進行考核。

  2、急救意識考核:醫務科撥打急救電話進行模擬急救現場,重點考核醫護人員急救意識、應答質量等。

  3、反應速度考核:對醫生(護士)受理呼救后趕往患者所在地的時間進行量化考核。

  4、攜帶藥品及器械:對醫務人員外出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與病情關聯性進行考核。

  5、急救質量考核:依據省市120指揮中心下發的質量考核標準進行急救質量考核。

  三、院內急救考核

  1、必考項目:徒手心肺復蘇、喉罩管插管、除顫儀的使用。

  2、其他考核內容:《XX醫院常見急癥診治規范》

  四、考核方法

  1、院前急救考核

  側重考核急救意識、反應速度、急救措施等方面,具體內容有:考核人員在院外撥打求救電話,考察醫務人員是否詢問地址、主要病情、是否留下打電話人的聯系方式,是否進行簡單指導;從接到電話到醫務人員到達現場所用時間,醫生到達以后對其采取的急救措施是否恰當,攜帶的急救藥品和器械是否得當等。

  2、院內急救考核

  1)考核內容:依據《XX醫院常見急癥診治規范》進行逐項考核;

  2)考核對象:除科室主任之外的中級職稱以下的所有相關科室醫務人員;

  3)考核時間:具體時間考核時間由科室安排;

  4)考核人:分管的院領導、醫務科、科室主任為具體考核人。

  五、獎懲

  考核成績將記錄在《醫務人員技術檔案》中。對于成績優秀者,作為職稱和崗級評定的參考;成績不合格者,三個月內須經重新培訓、考核,直至合格。

【急診培訓考核制度】相關文章:

培訓考核制度07-28

培訓機構考核制度11-03

培訓考核制度(優選)07-20

培訓考核制度【必備】07-04

教育培訓考核制度04-10

培訓考核制度15篇08-17

培訓考核制度12篇11-20

培訓考核制度(12篇)11-20

培訓考核制度精選12篇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