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義詞:
糊里糊涂
意思:
神志不清、迷惘的狀態
詳細解釋:
亦作“ 恍恍忽忽 ”。 1.心神不定貌。《古尊宿語錄·明覺禪師語錄》:“放開精精冥冥,把定恍恍惚惚。” 崔璇 《在區委會里》:“他一天到晚恍恍惚惚的,拿不定個準主意。”
(2).模糊不清貌。《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眼中垂淚道:適纔昏憒之時,恍恍忽忽到一個去處,如大官府之狀。”《紅樓夢》第五回:“那 寳玉 才合上眼,便恍恍惚惚的睡去。”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久而神思焦勞,恍恍忽忽,如有所見聞者,遂疑為有所式憑也。” 曹禺 《雷雨》第一幕:“我恍恍惚惚地看見兩個穿著黑衣裳的鬼,并排地坐著。”
造句:
1、他恍恍惚惚昂著滾燙的臉頰,冒雨走著。
2、恍恍惚惚之間,她給人帶走了。
3、我恍恍惚惚地做了一個夢。
4、他頭腦的大部分給這又冗長又單調的工作弄得昏昏沉沉,恍恍惚惚。
5、這陣富于感情的聲音顯然使可憐的女郎從恍恍惚惚的驚恐狀態中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