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觀察記錄
托班觀察記錄1
自己動手讓“懶羊羊”變成“勤羊羊”
陽陽是個天真、聰明的男孩,圓圓的臉蛋,大大的眼睛,還有一張櫻桃小嘴。別看他這張嘴巴小,說起話來卻是一套一套的。
第一次看見他是在開學前的家訪,雖說我們都只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就對我們老師說個不停,具體說些什么也許當時也沒聽懂,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就是這個小男孩太會說了。
開學了,我們發現,陽陽特別的聰明,只要是我們老師教的東西,他一學就會,而且都能表達出來,這讓我們非常喜歡。唯一讓我們頭疼的.是,陽陽特別的懶。剛開始,陽陽不肯玩積木,也不肯吃飯,因為陽陽沒入過托兒所,平時都是奶奶帶,我自然的認為這是正,F象,但是,一連好幾天都是這樣:早上,陽陽一到教室就干坐著,桌上擺著好多積木,他就是一碰不碰,我想挺奇怪的,怎么會有孩子不愛玩積木的呢?我讓他玩吧,他就說,“你給我搭!”每次快到中午要吃飯了,他就問我,“接下去我們要干什么了?”我說,“吃午飯呀”,其實,他早就知道吃午飯的時間到了,于是,他就接著問,“是讓我自己吃嗎?”我告訴他,“當然!”聽到這兩個字,他就很不情愿的撅起小嘴巴,然后跑到午睡室里去了,坐在自己的小床上。他還理直氣壯的告訴我說,自己的小手拿不動勺子。每天中午起床后,我讓孩子們自己穿鞋,別的孩子都自己穿上了,他非說自己的鞋子太小了,穿不進去,非讓我們幫他穿……現在,我算明白了,原來,陽陽是太懶了,什么都不肯自己親自動手。
有一天中午,孩子們在看《喜羊羊》的動畫片,看完后,陽陽就說“我是那個懶羊羊。”說完后,把我們都逗樂了,后來我們就叫他“懶羊羊”了。
陽陽媽媽告訴我,陽陽在家也是這樣的,什么都不肯自己動手,從小就不玩玩具,唯一玩的就是家里的鬧鐘,走到哪兒,拎到哪兒,媽媽還說他這是怪癖,改不了。
我想,一定要想辦法讓陽陽自己動手做事情,讓“懶羊羊”變成“勤羊羊”。
托班觀察記錄2
觀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觀察對象:小潘
觀察教師:xxx
觀察記錄:
今天在午睡時間,我發現小潘有些不同尋常的行為。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時不時地看看周圍。我悄悄走過去,發現他正試圖模仿其他孩子的睡姿。他的眼神中帶著好奇和困惑,顯然在思考為什么大家睡得那么香甜。
分析:
考慮到小潘的年齡,他的模仿行為和好奇心是正常的兒童發展特征。這個階段的孩子正在通過觀察和模仿來學習,他們開始對周圍環境產生濃厚的興趣。
措施:
為了滿足小潘的好奇心,我決定在明天的'活動中安排一些簡單的觀察活動,鼓勵孩子們觀察周圍的事物,并模仿或描述他們的發現。同時,我也注意到在午睡時間,孩子們的睡姿可以多樣化,不要過于強調統一的“正確”睡姿。
托班觀察記錄3
觀察記錄:教室里有一批小朋友比較的小,睡午覺時還需要喝奶粉,用尿不濕,每當小朋友們睡覺前老師給泡奶粉的時候,身邊總會有一個“小跟班”看著你泡奶粉,那個小跟班呀就是小布丁,小布丁看到他們每天睡覺前喝奶粉,她也吵著鬧著要喝奶粉,還說沒有奶粉的她睡不著,那幾天午睡都是要我們抱著才肯入睡,事后和她媽媽奶奶溝通,媽媽和奶奶都吃了一驚我們都斷奶很久了,不會吧,但小布丁還是不依不饒要抱奶瓶睡覺,沒辦法,奶奶從家里給她準備了足夠的奶粉和奶瓶帶來了學校,喝了幾個禮拜,其他的小朋友慢慢地適應了學校,慢慢開始不要喝奶瓶了,教室里只有小布丁一個人喝奶瓶了,之后,她也沒再吵著鬧著要喝奶粉了。
觀察分析:
我認為小布丁是出于模仿期,模仿期一般會出現在2到3歲,模仿期就喜歡模仿別人做的事情,小布丁看到別人喝奶粉睡覺她就模仿別人,自己也要和他們一樣,也要抱著奶瓶睡覺,奶奶和媽媽也是很配合的,和他們說了之后,馬上就給小布丁準備好了奶瓶和奶粉,滿足她的`模仿渴望,好讓她安全的度過這個敏感期,這個是讓很多家長值得學習的一個地方。
托班觀察記錄4
xx小朋友內向,膽小,很少有同伴交往,不愿意做早操,不愿意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但是對數字很敏感。
個案觀察記錄:
一、20xx年3月15日交了好朋友
今天區域活動的時候,我發現xx小朋友不再是自己一個人玩了,而是和林予小朋友一起,兩個人合作著玩平衡旗的游戲,非常開心。
二、20xx年4月13日愿意站上臺
今天班級“小小表演家”的時間又輪到了xx小朋友表演了,之前邀請他,他怎么都不愿意上臺,今天我抱著不放棄的心態,又嘗試著邀請他上臺表演,沒想到他猶豫了一下竟然起身站在了大家的面前,雖然他還是沒能開口做自我介紹,但是愿意站在集體面前就是有進步了。
三、20xx年5月19日想做早操
今天早操活動的時候,發現xx小朋友終于伸出手,跟著音樂在面前筆畫,雖然動作的幅度很小,但是可以看出來他想做早操,只是還不好意思做
四、20xx年6月3日有創意的畫
今天我請小朋友自由發揮畫一幅畫,xx小朋友的畫讓我很驚艷,他在紙的中央畫了一輛車,給車畫了車牌:閩H36888,在紙的下方畫了轉速表、時速表,并給自己的畫寫上了:中四班1號xx。
分析研究:
。ㄒ唬┠挲g偏小。
。ㄈ┤狈Π踩小
。ㄋ模┫矚g數字,對于數字比較敏感。教育對策:
一、對父母的指導方案:
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幼兒在園的表現情況以及在家的表現情況,請家長不要心急,給孩子多點時間,不要強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在他人面前談論他的不足,積極的引導鼓勵他嘗試一些他認為有點難度的事情,在成功之后要及時進行表揚,增強他的自信心。有時間可以多帶幼兒參加集體活動,主動加入其他幼兒的活動,比如周末可以約幼兒要好的朋友一起玩。
二、對教師的指導方案:
老師的教育應以表揚和鼓勵為主,仔細耐心的幫助他,對他微小的進步要加以肯定。不時的鼓勵會讓他對自己充滿自信,也會漸漸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愛心,這樣會讓他慢慢與老師和小朋友接觸,他參加小小表演家活動缺乏安全感,老師可以允許他邀請好朋友一起陪他表演,這樣會讓他更有安全感,能感受上臺的心情與成就感,知道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在教育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多創造與其他小朋友交流合作的機會,多鼓勵他去自由的交談,這樣他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對策實施:
。ㄒ唬⿶坌慕粨Q信任: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睈凼墙逃那疤,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我關注著xx的一言一行,常常主動與他交流,雖然他很少和我說話,但是每一次和他交流之后,都會發現其實他很愿意聽我說話,談話結束時都是蹦蹦跳跳的跑開。
。ǘ┘毿陌l現亮點:
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在每日的觀察與交流中,我發現他對數字很感興趣,數學集中活動他聽得特別認真,有很多知識他都懂,老師請小朋友上臺示范時,他會愿意舉手,班級有關于數學的區域活動它都很感興趣,而且每次進行區域活動他都非常認真,并且能夠一直堅持到活動結束。
(三)用耐心期待蛻變:
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你期待他變好他就會沿著你的期待慢慢的變化,但是這個變化的過程不是一次教育或輔導就能奏效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與家長加強交流。我把xx的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多溝通,通過家園雙向對他進行教育。
2.教育目標要切合實際,適度。
3.發現他的優點,經常在集體面前表揚他的進步。
4.允許他邀請朋友和他一起進行表演。
5.早操請小朋友站他前面帶他做,教師也站他面前師范動作。
托班觀察記錄5
觀察現象:
1、每到集體活動時,她總是缺乏積極性,懶懶散散,拖拖拉拉在最后一個,注意力不集中,想做什么就做什么;2、從家中帶來的食物或玩具從來不與其她小朋友分享,存在一定的自私心理。3、有時犯了錯還不準別人批評指正。即使勉強認錯,也是曇花一現,沒有多長時間該怎樣做還怎樣做。
教育措施:
1、找一位平時在班中較積極認真的小朋友和她做朋友,每到集體活動時(例如:列對做操)都讓這位小朋友和她一起進行,增強集體意識;2、針對蔣雨芮語言豐富這一優點,平時可以請她為別的小朋友講故事,說兒歌,樹立她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使她感到她是這個集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多找機會與伙伴合作,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讓她感受和體驗到與別人共同合作和分享成功的快樂
效果分析:
1、和好朋友相處了幾天,蔣雨芮每到集體活動時不再拖到最后,也感覺到自己應該和其她小朋友一樣以集體為中心,樹立集體榮譽感。2、與同伴共同分享一件物品時,有時仍表現出不情愿,但比以前已有了很大進步。
發展狀況:
喜歡看圖書,和同伴玩。
立案目的':
該幼兒進餐速度慢,觀察其進餐表現,查找原因,對癥下藥,使其有所改變。
觀察記錄:
今天的午餐是白米飯、西紅柿炒雞蛋、糖醋肉和豆腐湯。飯剛分好,他吃了一口米飯、一口醋肉,剛吃了三口,就和同桌的小朋友說起了悄悄話。發現老師在注意他,就又吃了一口飯,含在嘴里,坐著發呆,約兩分鐘后,再慢吞吞地喝一口湯,吃一口飯,菜幾乎沒動。后來有點急了,就用手幫忙把米飯放進湯里,連湯帶水慢條斯理地吃著。這頓飯他足足吃了五十六分鐘。
分析與措施:
該幼兒自理能力較差,動作發展緩慢,雖然已經3歲了,但是上下樓梯還要拉著老師的手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注意力常常不能集中。
托班觀察記錄6
觀察記錄與分析:
托班的孩子各項自理能力普遍都很差,尤其是中間插班的孩子,不熟悉環境,而且需要去熟悉其他的孩子和老師;再有他們很孤立,別的孩子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和自己熟悉的孩子在一塊玩,即使一些孩子主動去找他們玩,因為剛入園心情不好,他們也會不耐煩的拒絕。還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在幼兒園吃飯,不耐煩的拒絕老師遞來的飯菜。
我們班里就有一個叫含含的孩子,是中間插進來的。早晨從來不在幼兒園吃飯,一開始有幾次在家里吃了,她媽媽主動告訴老師說:“含含在家吃飯了,她要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含含這孩子很聰明,一聽媽媽說這話,她就知道老師不會強求她吃飯了。后來,連著幾天含含進教室后就告訴老師說在家里吃飯了。我們也有點大意了,因為含含經常會在家里吃飯,所以我們都相信了。之后我們也覺得不大對,就悄悄地把這件事情反映給了含含媽媽,她媽媽說她在家里根本沒吃呀。原來含含為了不在幼兒園吃飯,而對老師說謊了。
采取的措施:
我們幾個老師就想辦法先讓孩子在這吃飯,說謊的事情以后再處理。我們對孩子說:“以后孩子們在家吃飯的話,早晨就讓媽媽親口告訴老師,你自己說的可不算的啊”。這句話對含含這種很明白事理的孩子一點就通,第二天,含含就主動到桌子旁邊等待就餐了。早晨飯含含吃得不多也不快,也不和小朋友們比賽,自己慢悠悠的吃。一次偶然的機會,含含竟然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是小朋友們如廁時間,孩子們和往常一樣進了衛生間,為了讓孩子的速度快一點,而且能喝到足量的水,我就想了個辦法。我對孩子們說:“誰要是尿完尿,喝完一大杯水第一名的話,誰就可以當小老師給小朋友們接水,并且管著別的小朋友喝水喔”。正好這個時候是含含第一個尿完尿的,我就趁機大聲的說:“我看是含含第一個尿完尿的,咱看看是不是第一個喝完水的呀”。其他孩子聽見后速度也快起來了,含含一聽完我的話,看到別的孩子也積極起來了,就急急忙忙的接上滿滿一杯水,還舉到我面前讓我檢查之后,就咕咚咕咚的喝完了并且大聲說:“老師我喝完了”。我順勢就說:“好,現在含含當小老師給小朋友們接水”。
托班觀察記錄7
晨間活動時,孩子們正在安安靜靜的玩積木,沈燚瑋突然哭喪著臉來告狀:“老師,干路陽在欺負我。”聽了沈燚瑋告的狀,我沒即時地處理,僅僅點點頭,示意他接著玩,然后我悄悄地觀察干路陽和燚瑋的舉動。
在我觀察了干路陽之后發現,其實并不是干路陽愛欺負人,而是他處理問題的方法不恰當。例如:他在建構區搭了一把長槍后開心地顯耀著,這時坐在他旁邊的`沈燚瑋因為好奇用積木敲了一下他的槍,不小心將干路陽的槍敲斷了,于是干路陽就推了燚瑋一把,結果手重了,燚瑋差一點坐倒在地上D瑋又一次跑向我告狀說干路陽打了他。我將這個切都看在眼里,于是我走過去把干路陽叫了過來,問他:“干路陽,你為什么打沈燚瑋?”干路陽說:“我沒打他,是他敲斷了我的長槍!蔽矣謫査骸澳闶遣皇窍胱屗x你遠一些啊?”干路陽點點頭,我又告訴他:“那你想一想,如果不用手去提醒他,你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告訴他呢?”干路陽想了想,說:“請你坐遠一點好嗎?”我笑著點點頭,摸著干路陽的頭說:“對啊!你要是這么提醒燚瑋,那燚瑋就不會告你的狀了,對嗎?”干路陽點點頭。隨后我又轉向沈燚瑋:問他:“燚瑋,你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嗎?”燚瑋說:“我不應該打斷他的長槍”!袄蠋熤滥悴皇枪室庖驍嗨拈L槍,那你知道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惹干路陽生氣呢?”“我應該自己搭一把長槍!薄叭绻@樣做就對了!以后遇到這樣的事情時就要多想一想,怎樣做才不會讓對方生氣,好嗎?”燚瑋懂事地點點頭。問題解決了,兩個孩子相互道了謙,繼續玩起來。
從以上案例中可見,中班時期的孩子還缺乏社會交往水平,相互間的矛盾沖突比較多,所以作為老師應該多觀察他們的社交情況,必要時實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孩子們的社會交往水平持續地提升,從而減少相互間的沖突,為今后順利地進入社會早早地打好基礎。
托班觀察記錄8
觀察記錄:依稀記得剛入學的你,不知所措地在學校的各個角落晃蕩,每天小朋友上課你就游走在教室里,小朋友們開始走線了,你也開始晃蕩,再不然就是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有一天,我看到你渴望地看著走線的小朋友,但你依舊不知所措地坐在小椅子上,我慢慢地走到他的身邊并對他說“帥帥也想去走線對嘛?”帥帥輕聲地“嗯”,我鼓勵他道:“那我們一起去試一試,我跟在你的后面,好不好!睅泿浥d奮地“嗯”。之后每當吃完點心要走線,帥帥都會很興奮地告訴所有人“走線走線走線”。
觀察分析:
秉承了蒙氏規則,不打擾你所想,靜靜地觀察你,當你有需求時,老師進行相對引導,帥帥起初在教室里時我們就是這樣默默地觀察他,知道他想走線時,但是因為帥帥說話比較晚,不知道要如何表達,我們對他進行相對的引導,他就懂了,所以有一些時候不要看他每天都在教室里是游走的`狀態,其實他也有吸收到一些知識,家長在家里的時候也可以無意間和他分享一些生活小常識,比如紅綠燈、三原色等,相信帥帥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棒的,加油。
托班觀察記錄9
觀察實錄:角色游戲開始了,大家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開始扮演,俊俊小朋友選擇了到“銀行”扮演工作人員。大家都過來取錢,俊俊小朋友會一個一個的問:你需要取多少錢?但是游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就過來告訴我:俊俊來搶錢了。我走過去一看,俊俊和亮亮手里拿著幾張銀行的錢,在爭搶,誰也不肯松手,俊俊一邊搶一邊在嘟嘟囔囔的說著什么。我問俊俊:為什么要搶別人的錢呢?俊俊說因為銀行里沒錢了。分析:
幼兒到了托班年齡,開始能夠把行為規則化,從而獲得是非觀念,但其行為常常表明,他們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其中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搶東西的現象很嚴重,不過與其他年齡段的幼兒不同的是:幼兒會邊搶邊說理由,由于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言語水平的提高,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表現開始增加。
措施:托班幼兒已具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判斷力。調動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不僅有助于問題的解決,而且也是對他們進行了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設置“小記者”、“評論員”,組織一些熱點話題的討論活動,請小記者講講發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想法,最后集眾家之長,總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所以在講評時,我請小朋友一起來幫俊俊想一想辦法:當銀行的錢被領完的時候應該怎么辦呢?大家有的說可以讓銀行的工作人員來做一些錢,也有的說可以叫店里的人來存錢。大家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俊俊也表示方法都比較滿意。
托班觀察記錄10
觀察記錄:樂樂來園已有兩個多月了,早上來園每天都會有點哭鬧,這天早上外婆送樂樂到教室門口,我又聽到樂樂在哭著叫外婆了,我趕緊走過去抱起樂樂,跟樂樂說:“樂樂,早上好!”我又問:“樂樂,你們家每天誰做飯?”樂樂:“婆婆做飯”,師:“那婆婆做飯要不要買菜啊?”樂樂:“要的”,師:“那婆婆現在就是去買菜的`,不然樂樂放學回家就沒有晚飯吃了,樂樂在幼兒園就要乖乖的哦,這樣婆婆就開心。 睒窐仿犕旰罂戳丝次疫呅呎f:“嗯”。
觀察分析:每個孩子離開父母到幼兒園多少都會有不適應,他們適應新環境所需的時間也不一樣。樂樂早上來園不開心只要我先抱起他然后跟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這樣他一會就安靜下來了,婆婆放學接樂樂聽到說樂樂現在不哭了也特別開心!
托班觀察記錄11
觀察記錄:我們吃的是面條,添添小朋友也不著急著吃,先東張西望了一會兒,用勺子舀起一勺面條湯,放在嘴邊吹一吹放入嘴中。他喝了無數口湯可是就是不吃面條。我走過去,對他輕輕地說:“我們要使勁吃飯,吃的多身體好,長得高!甭犕旰,他說:“媽媽說了我好好吃飯會長很高很高的!蔽艺f:“對!我們添添小朋友可棒了,現在都自己吃飯了!”聽完,他開始用勺子挑起一根面條放入嘴中。這時,我拿起碗挖了一大口面條放入他嘴中,他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不再東張西望,一直盯著我的勺子什么時候往他嘴里放。喂了幾口他說:“我要自己吃。”我便表揚了他,他很高興,不一會兒一碗面條就吃完了。拿著碗來到我面前大聲說:“老師,我都吃完了!蔽冶頁P了他,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并且要求他以后爭取在家里也這樣。他點點頭,非常高興,不時拿著小紅花給別的小朋友看,一副很自豪的'表情。
觀察分析:
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大多是自幼逐漸培養的,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是保證營養均衡,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身心正常發育的重要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飲食習慣不好的孩子,身體較弱。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做些努力。要教育、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托班觀察記錄12
觀察記錄:
記錄一:“這些都是我的,我先拿到”,老師轉過身看著4歲的朵朵,正在極力保護自己正在玩的一些積木。朵朵用手臂盡可能地抱住自己能拿到的積木。明明十分困惑地站在一旁,說:“我也想玩”。朵朵急忙回答說:“你不能玩,我要所有的積木,你一個都不能拿走”。
記錄二:下午在離園前,老師請朵朵到一個區角和小伙伴們玩,朵朵走過去就搶了一個積木,又拿了很多的小積木在自己的身邊,自己搭起積木來,不與小伙伴們合作玩耍。
觀察分析:
通過幾次對朵朵的觀察,了解到朵朵不懂得分享也不懂得合作,對3—4歲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也是很正常的現象。在幼兒學會與其他人分享東西之前,她必須感到自己的東西是安全的。4歲的幼兒還不能正確理解“你的”和“我的”的真正意思。這種情況在幼兒園環境中會變得更加的復雜,因為在幼兒園里很少有
東西是屬于“我的”,而絕大多數是屬于“我們的”,因此,3—4歲的幼兒正在獲得一些分享的經驗,那么朵朵不愛分享的原因,對于老師的我們和家長一定要正確的識別,進行仔細的觀察與分析:
1、家庭原因:在家里是否有讓朵朵感到自己的東西已經受到“威脅”,所以才從而盡力地保護自己的物品或玩具。
2、家長原因:是否在家中過分的溺愛孩子,經常是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什么都是“獨占”,這樣會讓孩子變得自私、霸道、不懂得關心他人,更不懂得分享。
3、環境原因:是否給孩子創設適宜的.分享環境?在家里缺乏給孩子強化自發分享行為的機會,所以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去分享。家庭是孩子學習的地方,讓孩子感到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所以在家里盡量給孩子提供并幫助孩子學會為什么要分享和怎樣分享的能力。
矯正措施:
1、與孩子一起分享
在家中無論是好吃的還是好玩的,家長都要與孩子一起分享,不能夠讓孩子獨自享用。例如:面對好吃的食物,我們可以說:“寶貝,我們一起吃好嗎?”也許孩子最初有點不愿意,但每次家長都這樣對他說,一段時間后,孩子就習慣主動與我們分享了。
2、讓孩子體驗分享的快樂
當孩子在我們的引導下把玩具給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抓住教育的契機,鼓勵孩子去觀察那些得到玩具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快樂心情,當孩子看到同伴們玩得那么高興,他也會很自豪,也就不會想著獨占玩具或其他物品了。
3、鼓勵孩子主動向他人學習
經常帶孩子與一些懂得分享的同伴玩,去學習同伴的分享行為。當然,家長平時在家中也要為孩子做出分享的示范,不自私、不霸道,從而讓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樣才能培養孩子主動樂于分享的良好品質。
托班觀察記錄13
觀察記錄:果果剛入園的時候,個子小小的,大家都會忍不住地去保護這個小妹妹,大家都會親切的叫她“果果妹妹”,可是別看果果個子小小的,能量卻是滿滿的,大家一起上廁所了,年齡段較小的小朋友我們都會幫助她,果果卻說“不用,我可以自己來”,吃點心的時候,我帶著她一起去找她自己的杯子,還沒等我找到果果就已經拿在手里了,吃午飯的時候,剛來的小朋友我們怕吃不好,我們也會喂他們吃,果果卻說“我要自己吃,在家里的時候我也是自己吃的`”。
觀察分析:
果果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家里有一大部分的原因,這也是現如今我們要提倡家長要做到的,不要幫寶貝什么事情都做好,寶貝也會有所依賴,到后來也會變的越來越懶,什么都不想自己做,會想著反正我不做爸爸媽媽總會來幫我的,家長們在家也要學著適當地放手,試著讓他們自己去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生活方面:自己脫鞋子,自己穿鞋子,自己上衛生間,自己吃飯,也許你讓他們自己做了,在生活中會收獲不一樣的小驚喜哦!
托班觀察記錄14
觀察記錄:
夏天到了,天氣好熱呀!孩子們也要幫小動物洗洗澡,降降溫了?,美術區的孩子們開始忙了起來。
只見大家取來有噴頭的圖片,然后我們將顏料擺好,我告訴孩子們“下面我們變一個魔術,看看會發生什么奇跡?”孩子們都特別好奇,期待奇跡的發生。
于是,孩子們開始揮舞手里的小刷子,試著在“噴頭的下面刷呀刷,一會功夫藝軒喊起來,“張老師,我在給大公雞洗澡呢!”其他孩子也開始興奮起來,趕快動手在自己圖畫的.噴頭下面使勁的刷,不一會功夫別的小朋友的小動物也相繼出現,大家開心的談論自己是給哪個小動物洗澡。
看到藝軒的公雞出現,慧慧開始著急了,撅著小嘴吧,滿臉的不高興,于是,我告訴慧慧,沉住氣慢慢地刷一會兒你也會把小動物找到的。終于慧慧的小魚也浮現出來。后大家都為自己美術活動幫助小動物洗澡而感到高興。
評價與分析:
對于托班孩子來說,美術活動一直不好開展,因為孩子們一會拿這個,一會拿那個,為了讓孩子們喜歡美術活動,我們每次在開展活動時,總是設置一些孩子們喜歡的故事情節,讓孩子們置身其中來增加活動的興趣,并通過進行小組操作,老師能更好的輔導孩子,達到教育的目的。
托班觀察記錄15
小雨已經能自己走進教室,與媽媽道別。在老師指導下,上位就餐,游戲時會與同伴一起玩,搭積木或其他建筑玩具時,會拍拍旁邊的小朋友,欣賞自己的作品,告訴他們自己搭的是什么東西。有時不高興,會皺起眉頭或是撅起嘴巴,但馬上又消失了。
分析:
隨著托兒對同伴交往的深入和對幼兒園環境的熟悉,托兒情緒穩定,一方面,反映了托兒從初期不會自我調節情緒表現,到開始產生、控制、調節自我情緒表現的意識;另一方面,也表明托兒初步的社會化情緒的產生。
小結:
從周欣雨小朋友的表現,我們更好地了解了托兒情緒社會化的發展過程:從無到有,從興奮到穩定,從外露到內隱,從而更有針對性的予以指導、教育,縮短托兒興奮的水準、時間,以加速、提升托兒的穩定情緒,培養一個有良好情緒的、社會化的人。
記錄活動的精彩瞬間。
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記錄中,我們還輔以相對應的照片,記錄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細微表情和動作,以替代贅述的言語或描述不清的復雜情景。下面就是我們的一組觀察記錄:托兒表現:瞧!恬恬正在給媽媽戴“項鏈”呢!
這串“項鏈”不過她親手做得哦,可漂亮啦。快看!恬恬和媽媽笑得多開心呀!
具體分析:
馮恬是個比較內向的小女孩。剛開學的時候,她連續哭了兩個多星期,而且脾氣非常倔強,任憑老師怎么教育,效果就是不靈。自從參加了“親子園”活動以來,恬恬好像變了個人,上課非常認真、大膽,有時還情不自禁地開懷大笑。看來“親子園”活動起的作用非常明顯,它體現了教育活動的科學性、親情性、互動性、實用性,不但讓孩子的父母學到了科學的育兒知識,更讓寶寶學得開心。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以下幾點體會:
一、完成了對孩子的再理解。
在記錄的過程中,我們也逐漸轉變著對孩子的理解。因為我們兩位老師都從未帶過托班年齡段的孩子,所以對孩子顯現出的特征很難準確地把握,有時常常會“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水平,但通過我們幾個月的`觀察、積累和反省,對每個孩子的情況都心中有數,也從孩子的表現中歸納出了托班孩子發展的兩個特點:
、傩袨榈姆定性差。因為托班孩子年齡小,行為易受情緒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有時對于同一事件先后兩次的表現也會截然不同,即行為的穩定性差。
我們的收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和家長共同分享著孩子成長的每一天,再過幾個月,今天的記錄又會變成孩子成長歷程中的片段,等時間過去了,我們能夠驕傲、自豪地對孩子們說:“在你們的成長中,也有我們成長的足跡!
二、提升觀察質量、學會分析整理。
對托兒外顯行為的捕捉和敏銳細致地觀察、對托兒行為實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斷決策,轉換為教育行為與托兒實行互動,這些水平都是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科學地觀察,提升觀察質量和評價水平,在接下去的實踐中,將是我們要花工夫持續修煉的。反思我們本學期的記錄,存有著的問題就是:常覺得觀察無從下手,對看什么、怎么看心中無數,收集的資料雖然很豐富,但仍然比較零亂,很難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發展。面對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在把握托兒身心發展特點的同時,強化明確觀察目的的意識,提升觀察質量,勤記、善記,抓住與觀察目的相關的事件,這是其一。值得我們注重的第二點就是恰當使用觀察結果,準確對資料作出解釋、整理和分析,從而真正實現通過觀察記錄,促動托兒發展的目的。
【托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托班觀察記錄范例10-09
幼兒托班觀察記錄06-26
托班觀察記錄與分析08-17
托班觀察記錄(精選13篇)10-31
托班觀察記錄(精選14篇)12-11
幼兒園托班觀察記錄05-30
托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全文12-10
幼兒園托班個案觀察記錄05-23
幼兒園托班幼兒觀察記錄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