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觀察記錄(精品15篇)
小班觀察記錄1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區域:圖書角
觀察者:XXX
觀察記錄:
觀察過程中,我發現小明特別引人注目。他拿起了一本維尼的書,坐在角落里認真地翻閱。他的表情專注,時而微笑,時而沉思。當遇到不認識的字時,他會主動詢問旁邊的小朋友或者老師。這種積極探索的態度值得表揚。
此外,我也注意到,圖書角內的光線稍暗,可能會影響孩子們的.視力。建議增加一些柔和的照明,為孩子們創造一個更加舒適的閱讀環境。
通過這次觀察,我深刻認識到圖書角對于孩子們的重要性。它不僅培養了孩子們的閱讀習慣,也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我也意識到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的終身學習習慣。
未來,我將繼續關注圖書角的發展,并根據孩子們的反饋和需要,進行適時的調整和優化。
小班觀察記錄2
觀察分析:
今天美術活動時,孩子們都在認真地給小彩樹涂色,我巡視了一圈,看著孩子們繪畫小彩樹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拿起油畫棒幫他們添幾下,修一修。“朵朵,你這個小樹邊上沒有涂到,像老師這樣按序從上往下涂,不要著急。”“顏色要均勻,不能留空白的地方”,我又走到糖糖身邊對她說。她低下頭去開始進行加工。過了一會兒,大部分的小朋友都畫好了,我看見吳一諾小朋友還在認真地涂著,我走過去一看,好多地方沒有涂均勻,我正想幫他修改時,他很快捂住畫紙,對我說:“老師,我自己來。”
采取措施:
在幼兒藝術活動中,作為老師要認識到:感受、喜歡、大膽表現才是我們在藝術活動中應該追求的教育價值,我們的藝術教育活動不是以造就藝術家為最終目的的,藝術教育是通過藝術活動,提高幼兒對藝術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藝術審美創造力,發展幼兒智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藝術啟蒙教育。兒童藝術活動更多的需要情緒、情感的支持。所以我們應該變過去的“要我畫”為“我想畫”“我能畫”。我們要做的是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支持幼兒大膽地表達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我們要做的是為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支持幼兒大膽地表達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獲取成效:
聽到孩子的這番話后我開始認識到自己在教育上的一些失誤,以后再組織活動時要把過去的“我幫你畫”要變為“我想畫”“我能畫”。在給與寶貝們充分肯定后,嘗試著做他們喜歡與創想,你會收獲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小班觀察記錄3
今天幼兒教育,我們班級帶來了許多的汽車玩具,小紅非常地喜歡,特別是一輛消防車。午飯時間到了,小紅很快就將自己的飯吃完了。接著他馬上到玩具筐里翻找了起來,可惜沒找到。于是,他走到小朋友面前一個一個看他們玩的玩具是什么,終于他停在了小胡面前。“給我玩一會兒! 小紅對小胡說,小胡轉了個身繼續玩了起來!敖o我玩一會兒!痹皆揭厕D過去跟他說。小胡繼續轉了個身不理小紅,小紅緊盯著小胡一連串地問道:“給我玩一會兒,給我玩一會兒……”小紅心里著急了起來,伸出手就要搶。發現后,我首先想到的是轉移越越的注意力,我挑選了一輛很神氣的坦克車,可是這一招并不管用,越越看都不看一眼,仍就搶著小胡的消防車。我先制止小紅,然后跟小紅說:“你把小火車拿走了,小胡就沒有玩具玩了,所以肯定不愿意給你,要不你去挑選一樣更有趣的'玩具和小胡交換好嗎?”也許小紅聽我說得有道理,他趕緊去玩具筐里挑了另一輛汽車,然后找到小胡說:“我跟你換。”剛開始小胡并不同意,于是,我介入說:“小胡你試試新玩具,玩一會兒我們還可以和小紅換回來的,好嗎?”小胡終于和越越交換了玩具,小紅拿著新玩具非常高興地玩了起來。
分析、思考:
從今天的表現來看,通過我們長時間的教育,小紅已經能夠用簡單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發出請求之后能夠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但是一旦請求沒被滿足時就會變得野蠻無禮,甚至去搶。這種行為不友好,這種偏執的性格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我們應該逐漸對這種行為進行改變與校正。于是我通過直接接入的方式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導與示范,讓幼兒能夠明白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說、怎么做。幼兒喜歡模仿,相信這樣的示范對于幼兒今后的交往來說更有幫助。
小班觀察記錄4
時間:20xx.03.28
區角名:娃娃家
班級:小二班
記錄教師:王xx
去娃娃家啦,是孩子最喜歡的地方,是小班孩子對家的寄托,是個溫馨的被窩。站在娃娃家門外一眼望去,娃娃家很熱鬧: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寶寶,并且各有分工,媽媽在廚房辛勤地做飯,為家人準備午餐。爸爸在書房工作,用電腦呢!哥哥在客廳看電視,哦!是小朋友最喜歡看的'《熊大熊二》,不時還露出笑臉,今日天氣有點熱,順手把空調開了;姐姐在臥室里擺放著洋娃娃呢,是在幫娃娃換衣服、梳頭發吧!寶寶在干嘛呢,在睡覺......
分析與反思
娃娃家,小班孩子的最愛?墒亲罱l現孩子不再那么感興趣了,是他們長大了,不在需要這個情感寄托了嗎?其實不是,而是教師對他們進入娃娃家太隨意了。并且作為一個獨立的娃娃家區域,過于單調,如果能有幾個平行的家庭就好了,就會有更多的游戲生成,像串門做客、交往就更趣味了。
小班觀察記錄5
觀察記錄:
區域活動開始了,澤睿小朋友選擇的是建構區。澤睿小朋友在建構區坐下后,他選擇了接管,起先他用接管一根一根的加起來像一個長長的自來水管,看著他很有興致的樣子,我覺得他可能還會繼續在接一根,可是他看看水管的長度放下了,我有點好奇,我以為他會覺得沒意思,會去玩別的,可是他并沒有走開的意思,一會兒一把高仿真的機槍打起來了,隨后和伙伴們玩起了機槍掃射的游戲。一臉露出興奮的表情!澳阏媸翘袅恕蔽也挥傻帽頁P起來,并給了他掌聲。他不僅玩的興致,收拾玩具也不馬虎,把留在角落的玩具也會一一拾起,整理有序的才離開。
分析評價:
構建機槍對于剛入園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說明他愿意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而且游戲結束能有序的收拾玩具這是很不錯的習慣。
在活動的表現中,可以看出小擇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但在嘗試活動失敗以后,他并沒有放棄。而是繼續構建。說明它有一定的耐性。
在獲得成功后,能夠分享他的快樂,并且在語言表達上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能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支持策略:
1.在區域里投放更多的材料,讓他們有更加豐富的想像,可發揮孩子們心中無窮的智慧。
2.教師及時鼓勵其進步,使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表揚幼兒在活動中不放棄的態度。
3.鼓勵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有序收拾玩具,讓玩具回家。讓成功幼兒講述自己的技巧。
小班觀察記錄6
建構區觀察記錄——建構區搭橋
環境描述:
這次是我們第五次開展建構活動,任務是請幼兒利用建構區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橋。在幾天前,我們開展了《小班建構活動:小動物過橋》,活動中,請幼兒利用紙杯和長條形紙板為小動物搭建合適的橋,操作一:兩紙杯、一紙板搭橋;操作二:橋梁加寬即再加入一紙板;操作三:橋加高即在原有基礎上搭第二層;顒又簧婕暗讲僮,沒有圖紙設計環節,而今天的活動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設計圖紙,接著根據圖紙搭建橋。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某某就拿起筆和紙在建構區里轉了約兩三分鐘,就回到座位上開始畫圖紙,畫的過程中沒有停頓思考,動作很流暢。畫完了跑過來說:“老師,我畫好了”我說:“好的,把筆收好,拿著你的圖紙去搭吧!蹦衬嘲压P放回筆筒,來到建構區找材料,但是沒找到,接著某某在區域外找到了放紙杯和紙板的簍子。某某把圖紙放在桌上,從簍子里拿出好幾個紙杯,從中拿出兩個倒扣在桌上,又拿來一紙板橫在上面,第一層完成。接著又拿了兩個紙杯倒扣在紙板上,再在上面橫放一條紙板,這時,第二層倒了。某某再次嘗試搭第二層,成功了。某某開始搭第三層,第三層也失敗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層后,某某開始看圖紙,用手指著在看,看完后又準備去拿材料,但是材料還沒拿到手,某某又回去看了下圖紙。這次看完后,某某拿材料準備搭第四層,可是某某的手把橋碰倒了,某某從頭開始搭,搭第三層的時候又倒了。這時我介入:“某某,要不你試試把杯子正著放”(某某失敗了幾次,我擔心某某會就此放棄,所以猶豫了會兒還是介入了)某某接受了我的建議,開始把杯子正著搭,但是在搭第三層的時候,橋又倒了,因為杯底的圓比較小,紙板也比較窄,如果放的.偏一點就會受力不均而倒下。某某轉過頭叫了我一聲:“老師”,我第二次建議:“再加一條橋梁試試。”某某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議,又去嘗試了,她的動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樣子,終于成功了。某某轉過來很淡定地說:“老師,我搭好了,”我說:“哇,某某真是個超級無敵的工程師,”某某似笑非笑(她平時得意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我又說:“某某,我們拍張照片吧”某某很配合地讓我拍照片。
反思:
某某在建構的過程中,我有兩次介入,分別是在她失敗了幾次后,我主動給予建議:把杯子翻過來試試;第二次是某某主動尋求幫助。
一開始,某某失敗了好幾次,我猶豫了一會兒,但是我又擔心失敗次數太多了會讓某某有挫敗感,從而放棄繼續探索,所以我主動提出建議。某某在接受了我的建議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來她遇到問題之后,她沒有再次去嘗試,而是直接找我尋求幫助,而我居然沒有鼓勵她再次嘗試,直接有給出了建議。最后的結果是某某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某某有強烈的成就感,而我卻有挫敗感,我沒有引導某某去發現問題,進而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我覺得,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時間、契機是需要考慮的,而且教師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給出建議,確切的應該引導幼兒發現問題,然后鼓勵幼兒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才能保護好幼兒的探索欲,才能增強幼兒的探索意識,提高探索能力。
小班觀察記錄7
觀察記錄:
涵涵抓著書的一半,團團緊緊的抓著書的另一半。兩個人都沒有松手的意思,邊搶嘴里邊喊著:“我看!我看!”是誰先拿到的`書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如果在這樣搶下去,圖書一定就要毀在他們的手里了。我走過去說道:“為什么一定要搶呢?兩個人就不能一起看同一本圖書了嗎?”我還沒有說完,團團馬上接著說:“分享!”“對,分享,說的真好,也要這樣做!奔热缓⒆佑蟹窒淼囊庾R,就不需要我再做什么了,于是便走開。但我在暗中悄悄觀察著他們。團團很象個大姐姐一樣把書給了徐勝凱,搬著小椅子去玩其他玩具。涵涵拿到了書,反而失去了剛才爭搶時對書的濃厚興趣,沒看兩眼就把圖書送回了書架上。
分析:
1、團團這個小朋友已經具有分享的意識,但是在行為中還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老師提醒了就能做到,不過通過行為明顯把分享和謙讓搞混了。
2、涵涵雖然得到了圖書,但是卻失去了興趣,說明幼兒對于圖書的內容本身沒有太大興趣。也許和小朋友一起看,一起交流會更有快樂。爭搶的原因有可能是出于想要得到,或者是逆反心理。
措施:
1、把發生的事情編成小故事講給孩子聽,看看其他孩子的反響,了解他們的想法。同時也可以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學會了分享。
2、將分享和謙讓意義區分,幫助孩子理解。在不同情況下可以正確做到謙讓和分享。
3、如何將幼兒分享謙讓的意識有效的轉化為行動,還需要家園的合作,以及平時一點一滴的滲透。如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家長的榜樣,幼兒的榜樣。文學作品感染幼兒,移情訓練、正面強化鼓勵等等。
小班觀察記錄8
觀察時間:4月25日
觀察地點:教學活動、晨間區域
觀察資料:
相對于2月、3月的‘太兇’行為,在教師的不斷糾正下,家長配合,她也在慢慢的改正這些壞習慣,積極的參與到游戲活動中。依照昀昀的一貫興趣愛好,很喜歡去美術區,可是由于一向來的晚,所以美術區的小朋友都滿了,教師有意識的引導她去一些不常去的區域,在《老虎拔牙》活動中,我請她去“拼老虎區”試一試,我先示范拼了老虎,她開始興奮的念“老虎、老虎”還指著圖片下頭的紅色彩紙說“紅色的、紅色的”,我朝昀昀豎起大拇指說“真棒”她也開心的跟著說“真棒!”看到她的興趣被激發出來了,我順勢給昀昀介紹了拼圖的玩法,告訴她要“找一找”拼出完整的一幅“老虎”。之后我請昀昀自我來試一試,開始時,她很認真的按要求尋找著拼圖,那幅拼圖需要4塊小圖。昀昀找到了3塊,就指著說“老虎、老虎”我提醒她還缺一塊,她又在籃筐里找了一番,沒找到,就自我跑走了。
分析與措施:
根據昀昀的這個情景,我也思考,昀昀經常性的.選擇美術區、畫畫區,能在美術區堅持很長的時間,是因為畫畫是昀昀的特長,在畫畫中,她能夠體驗到成就感、提升自我的自信,越畫越好!而很少、不太愿意去選擇其它區域,是因為她不敢嘗試,怕出錯,所以昀昀嘗試其它區本身就是一個提高,可能對其它的小朋友的要求是拼完整,可是對昀昀的要求能夠稍微的放低一些,比如說拼了3塊也能夠對她進行表揚,鼓勵,激發她下次繼續參加該區域的興趣,以此類推,讓昀昀去積極嘗試各種區域,讓她有全面的發展。另外,也應積極的與家長溝通,請昀昀按時來園,保證游戲時間的充足!
小班觀察記錄9
案例描述:今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讓孩子們到圖書區看圖書,請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書看,培養他們保護圖書、喜歡看書的習慣,孩子們都顯得比較高興,剛開始的時候,還紀律還比較好,可是后來卻發生了好幾件事:1、幾個小男孩拿著圖書當方向盤開汽車,嘴巴里還不時的發出:“滴滴、叭叭!”的.汽車叫聲,有的還把書卷起來當話筒唱歌;2、好幾本書都掉在了地上,卻只見孩子從書上踩過的腳印,沒有一個人會彎腰見圖書,面對這幅場面,我說:“書寶寶已經在地上躺了很長時間了,怎么沒有人把書寶寶送回家呢?看!這本書寶寶已經在哭了!它可傷心啦!”沒人反應,最后還是樂樂小朋友把書撿起來放回了書架;3、在看書的時候,突然有個小朋友大叫:“看!我這里有奧特曼!可好看了!”這么一叫,引來了旁邊小朋友的興趣,于是旁邊的小朋友也想看,最后你爭我搶,可憐的那本圖書,只聽“嘩”的一聲響,撕破了!
反思:面對以上孩子們在閱讀中出現的種種不良的行為習慣,我覺得應該要即使去引導和糾正,因為當孩子們形成了某種不良的習慣后,要去糾正它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我想,讓孩子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后果是一種可行的辦法,讓她去體驗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危害,去嘗嘗行為產生后的苦果。任何的說教都沒有幼兒直接的經驗感受來的真切,來的有效!
小班觀察記錄10
觀察要點:入睡情景及情緒反應
幼兒行為實錄:
實錄一:今日一早,詩彥奶奶牽著詩彥走到門口,奶奶懇求教師:教師,今日詩彥睡覺就別讓她睡了,她說睡不著。只見詩彥眼睛已經濕漉漉了,奶奶輕輕告訴我:她大概不睡覺,被教師批評過,今日就不肯來幼兒園了教師聽后感到莫名其妙,我們沒有批評她,怎樣回事我去問搭班教師,她也說沒有批評過她。
實錄二:中午,孩子們在柔美的音樂聲中,邊脫衣服邊睡下了,此時詩彥看看教師,又看看同伴,也開始脫衣服,可是眼眶里又有眼淚了。詩彥,怎樣了,是不是不想睡覺呀詩彥點點頭,說:我覺得有點不舒服。是嗎哪里不舒服她一會說腳不舒服,一會兒又說頭上的辮子扎著睡不舒服。那教師幫你揉揉腳吧!把你的辮子也解開來。這時她繼續尋找著更多的理由,教師,奶奶跟你說過的,我能夠不睡覺的。今日教師陪在你身邊,你必須能睡著的。詩彥將信將疑,就躺下了,在教師的.安撫聲中她漸漸地睡著了。
教師反思:
詩彥一向是我班表現好的乖乖女,可是近來發現她總和奶奶粘在一起,早上不許奶奶離開幼兒園,經常在教師的勸說中,奶奶才離開。我覺得原因一是奶奶對隔代特別寵愛所導致的。其二,孩子的心理承受本事很弱,經不起挫折,在表揚聲中長大,往往聽不進批評。其三,教師在細節方面處理過于草率,可能孩子在睡覺時以往有這樣那樣擾亂睡眠的因素,教師對不睡覺的幼兒只是命令的口氣,沒有分析原因,使孩子對睡覺產生厭惡甚至驚慌。
改善措施:
1、利用電話或應對面的形式,了解孩子在家睡覺的習慣,并取得與家長意見的一致。
2、多和孩子談心,運用正面引導的方法,鼓勵孩子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3、教師在幼兒入睡后多關注孩子午睡的情緒反應,如有反常就要耐心詢問,消除孩子的心理恐懼和不適。
小班觀察記錄11
活動內容 好看的圖書
觀察者 吳青
觀察目的
1. 是否能安靜地自由活動,與同伴一起游戲。
2.是否能帶領其他幼兒一起閱讀圖書。
觀察記錄
今天我和孩子們一起復習了學過的兒歌,接著他們有的去上廁所,有的則開始了自由活動。只見有的孩子選擇了下棋,有的選擇了玩拼圖,有的選擇了編辮子,丹文選擇的是看圖書,只見她從放圖書的籃子里拿了一本書,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看了起來,看了一會兒,邊上的.曹張澤把腦袋伸過來也想看,丹文看了看他,說:“我們一起看吧!”于是,兩個人一起看了起來,丹文一邊看,一邊在對曹張澤說著圖書上的故事,還不時地笑著呢。曹張澤也很開心地看著、聽著,沒有像有的時候在教室里到處亂跑,顯得比較安靜。一本圖書看完后,丹文又去拿了一本和曹張澤看了起來,基本上是她在講著圖書上的故事,曹張澤有時也跟著一起說說,兩個人玩得挺高興的。當我敲小鈴發出收玩具的信號時,丹文很快地把圖書放回籃子里,安靜地坐好,等老師說話。
分析與措施
自由活動是孩子們比較活躍的時候,有的孩子總是喜歡玩玩具,或者是拼圖,對看圖書并不喜歡。我發現丹文她對看圖書是比較感興趣的,能很安靜地看完一本又一本,她的講述能力很強,在她的帶領下,曹張澤能邊看邊聽,堅持和她一起看了兩本書,安靜地進行游戲。我在游戲結束講評時表揚了他們兩個,如果班中多幾個像丹文這樣的孩子的話,那就更好了。
小班觀察記錄12
觀察目標:
觀察幼兒在區角活動中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
觀察分析:
早餐后,孩子們開始在區角自由地玩,只見彤彤獨自一人坐著,她耷拉著腦袋坐了一會,終于抬起頭看了看玩具角里的積木。我走過去問她:“你想玩嗎?”她點點頭,沒說話。一會兒她站起來慢慢向玩具角走去,還不時回頭看我,我笑著點點頭。正當她認真拼插積木時,對面的小寶拿了她幾個雪花插片,彤彤看見了沒說話,但臉上有點不高興。過了一會,小寶又拿她的玩具,只見彤彤一把把自己的.玩具全拿回來,還把小寶拼好的玩具打爛了。當我走到她面前,她委屈地哭了。
采取措施:
1.彤彤是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在交往上不主動,內心的希望不敢去實現,需要老師更多的關懷。
措施:平時多和彤彤交談,多關心多引導。
2.在交往中又不善于用語言去和別人溝通,所以委屈得哭了。
措施:開展角色游戲,讓彤彤擔任游戲中的角色,在游戲中多讓幼兒以強帶弱,相互配合,鼓勵孩子大膽用語言與同伴交流。
3.針對彤彤的行為,與家長進行了個別交流,彤彤在家很依戀父母,平時父母交際少,很少帶她出門玩。
措施:建議彤彤的父母在家多鍛煉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多帶孩子戶外運動。
獲取成效: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彤彤變化較大,活潑開朗多了,敢于在集體面前說話了,口語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小班觀察記錄13
觀察目的
1.是否積極參與語言區活動,認真閱讀故事書,并講述故事。
2.能否為同伴起到好榜樣的作用。
觀察記錄
區域游戲開始了,我看見趙徹小朋友第一個搬著椅子走進了語言區,坐好后在一疊書中慢慢地挑選著,一邊挑選,一邊自言自語道:“這本書看過了,這本書也看過了……”當拿起《皇帝的新裝》這本書時,遲疑了一會兒,并對封面仔細看起來?此谋砬楹褪謩,他很想知道并讀一讀書的名字,但是不認識,所以愣了了好一會兒。我及時過去告訴了他這本書的名字,他很開心,跟念了一遍書名后,認真翻閱起來,一邊小心地翻閱著,一邊輕輕地講述……這時他看到金婉婉也搬了小椅子過來看書了,就連忙讓她坐在自己的身邊,說:“我們一起看這本書吧!我還可以給你講一講呢!”金婉婉愉快地點點頭并坐了下來,于是他倆親密地邊看邊講了起來。
游戲結束講評的時候,我引導大家觀察了一下她們看過的這本書,大家發現書的角都是平的,我及時表揚了她們,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愛護書籍,看懂看好每一本書,并給了他們一朵漂亮的小紅花。
分析與措施
這段時間隨著優秀兒童讀本不斷投入語言區,激發了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及閱讀的積極性。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雖然他們喜歡看圖書,但是還沒養成看圖講述的`習慣及愛護圖書、有序翻看的好習慣。今天我抓住趙徹這個典型事例,及時讓孩子們分享他看書的樂趣,并引導孩子學習他好的習慣和方法,還在集體面前對他進行了獎勵,相信對孩子們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7
情景描述:
游戲時間到了,今天玩的是自主性游戲,小澤插的是“建構區”,他拿起了一些雪花積木,并且用雪花積木打了一個大圓圈,高興地跑過來對我說“老師,你看,我搭的”,我走過去,及時表揚了他:“恩,真不錯!你搭得真好,再想想,把這個搭得更漂亮,好嗎?”“好的”可是過了一會兒,他并沒有再去搭建,而是走到別人搭建的建筑前,看看你的,看看他的,再回頭看看自己搭建的,我走過去,看著他旁邊的濤濤說:“濤濤,你跟小澤一起合作搭建吧!你看,我覺得你的房子很漂亮,他的雪花積木也搭得好看,如果你們合作的話,相信你們的作品一定非常棒!”“好”!濤濤爽快地答應了,而小澤也低著頭笑了笑。
評析:
作為老師的我們,面對這部分缺乏自信的孩子應該做到主動與其交流,并且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來鼓勵孩子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今天,小澤能夠有勇氣走過來給我看他搭的圓圈,說明孩子有了一點自信,這是一個很大的成功。相信多給他鼓勵和信心,他會變得更加自信。面對孩子的點滴進步,我進行了及時的鼓勵,并且請來了能力較強的濤濤與他一起合作搭建,這樣的方式也是讓他在和同伴一起合作搭建的同時相互之間有語言上的交流,也是為了提高他的發展交往能力。從今天游戲的方面來看小澤,還是進步很多的,能主動拋過來跟我交流已經跨出了很大的一步,開始和同伴交往也是一個很好的開端,相信進過接下來的繼續觀察,孩子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
小班個案觀察記錄分析與措施推進8
觀察目的:
觀察幼兒在玩打電話游戲時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幼兒的想象力。
兒童行為表現與分析:
20xx年12月23號老師開展了一次名為《打電話》的游戲,首先是老師負責打電話給幼兒引導幼兒回答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都可以做出很簡單的回答。后來我就試著讓幼兒倆倆自己玩游戲,發現大多數幼兒都只會說一些老師說過的話,沒有加入自己的想法,也沒有達到游戲的目的。
反思:
幼兒之所以沒有創新的對話跟幼兒平時的訓練是有關系的,所以教師應該在發現問題后要多開展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活動。
小班觀察記錄14
觀察對象:
小徐
觀察時間:
20xx年xx月xx日
觀察目的:
了解該幼兒與同伴的交往情況及自理能力。
觀察事件:
戶外活動時,小朋友來到運動場地,有的開始運輪胎來搭建自己喜歡的游戲場地,有的。開始在架好的木梯上有序的攀爬,而小徐卻站在場地的一邊不知該干什么,也沒有加入同伴的游戲,這時,和她同組的.一名幼兒喊道:“小徐,快來和我們一起玩!甭牭酵榈暮魡,小徐頓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她朝同伴走了過去,和她們一起玩起了游戲。
“起床了”,小朋友聽到我的聲音馬上都坐了起來,開始穿自己的衣服、褲子,小徐也不例外,她動作較其他同伴稍顯慢些,待其他同伴一個個都已來到自己的座位時,小徐卻在床邊蹲著,我以為她在穿鞋子,走近一看,她已經穿好鞋子了,可她為什么不出去呢?我催促她快點出來,她這才慢吞吞地從午睡室走了出來,邊走邊看她的鞋子,是在確認有沒有穿錯嗎?
小班觀察記錄15
觀察對象:小周
觀察日期:XXXX年XX月XX日
觀察地點:幼兒園小班教室
觀察記錄:
今天在幼兒園里,我發現小周表現得特別活躍。在集體活動中,他總是第一個舉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畫畫環節,他拿起畫筆,認真地畫起了自己的作品,盡管他的畫作在技術上還不夠成熟,但能夠看出他的用心和熱情。
午休時間,小周卻難以入睡,不時地翻來覆去。我輕輕走過去,發現他正聚精會神地看著手中的一只小蟲子。他對小蟲子充滿了好奇,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輕輕提醒他該休息了,他點點頭,安靜地躺下,但我知道他仍在心里思考著那只小蟲子。
觀察結論:小周是一個充滿好奇心和活力的孩子,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探索渴望。
【小班觀察記錄】相關文章:
小班的觀察記錄05-17
小班觀察記錄11-01
小班觀察記錄11-28
【經典】小班觀察記錄04-06
(通用)小班觀察記錄06-01
小班觀察記錄【熱】07-13
(精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2
(經典)小班區域觀察記錄08-26
小班幼兒觀察記錄06-13
小班觀察記錄筆記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