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數學聽課記錄

時間:2024-11-20 19:22:10 林惜 記錄 我要投稿

【實用】數學聽課記錄15篇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偨Y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聽課記錄,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數學聽課記錄15篇

  數學聽課記錄 1

  一、導入:

  1、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對于圓我們有沒有深入學習的必要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進一步學習一下。

  2、看見過方形的車輪嗎?(課件:唐老鴨騎方形車輪的車子)

  為什么笑呀?(生述原因)

  3、摸一摸手中的圓片,在桌上滾一滾,感覺怎么樣?(沒有棱角)

  我們說方形能給人以陽剛之美,那么圓形給人以曲線美,圓形是平面內一種封閉的曲線圖形。

  4、唐老鴨騎車時它的表情怎么樣?為什么會這樣?(不平穩)

  學生模擬平穩著走路。

  5、(課件:小強騎車)車輪安裝時該把車軸安裝在什么地方?(圓的中心)

  (課件:小紅平穩騎車)猜想為什么安在中心走起來就能平穩了?(圓點到圓邊的長度一樣)

  板書:圓中心的一點到圓邊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都一樣長。

  6、指名指出課題中圓的圓邊上、圓內、圓外。

  二、新課:

  下面我們來證實圓中心到圓上的線段都一樣長。

  1、可以怎么證明,師述方法,學生找手中圓的中心,找到后小組交流。

  2、指名說是怎樣找的?

  誰用的是對折的方法?能找到圓中心到圓上的線段嗎?能找到幾條?畫出來。

  圓里這樣的線段有無數條。

  3、證明這無數條線段一樣長,你有什么方法?小組討論。

  指名說方法。

  4、邊展示邊指出定義:圓心、半徑(一樣長、無數條)

  能解釋車軸為什么安裝在圓心上了嗎?

  5、看圓形的折痕有沒有比半徑更長的線段的呢?

  有什么特性?自己來解決,完成“工作報告單”。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

  全班對照報告單交流。(通過圓心,兩個端點都在圓上,叫直徑,無數條,長度相等,和半徑的關系,用字母表示)

  6、回顧我們學到的這些知識是怎么得到的?觀察——猜想——實踐——獲得

  提倡這種學習方法。

  三、會畫圓嗎?自己畫一畫。

  指名板演畫圓,師問生答:每一步要做什么?

  學生再畫一個圓。

  比較大小兩個圓,為什么大小不一樣?(指出: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四、練習拓展:

  1、體育課上要在操場上畫圓,你打算怎么辦?

  2、生活中隨處可見圓,圓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美感,欣賞課件:有關圓

  板書設計:

  圓的認識

  一種封閉的曲線圖形

  圓心O 圓中心的一點

  半徑 r 圓中心的一點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都一樣長。

  直徑 d 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都一樣長。

  直徑=2*半徑 半徑=1/2直徑

  圓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平面圖形,也是最簡單的曲線圖形 。陳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圓形的物體,并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使學生認識圓的形狀,掌握圓的'畫法及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學生獲取知識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一、從生活實際引入,并在進行新知的探究活動中密切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課的開始,老師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學生很自然的說出是圓。接著讓學生舉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圓形的物體。然后讓學生欣賞大自然中的圓形物體。讓學生知道圓在一切平面圖形中是最美的。課的結尾讓學生討論車輪為什么要制成圓的,車軸要裝在什么地方并出示形象的動畫,使學生具體的感知數學應用的廣泛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教育。

  二、思維往往是從動手開始的,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多種感官參與到知識的生成過程中。要解決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思維形象性之間的矛盾,關鍵是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本節課在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教學圓的畫法時,安排了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與討論,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 重視激發學生求知欲。教學圓的認識時,老師注重給學生創設思維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積極體驗,自己產生問題意識,自己去探究、嘗試,總結,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值得思考和改進的地方 :

  關于在同一個圓里直徑、半徑的特征以及兩者間關系的教學。

  這應是本課的重點,我覺得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清晰的理解掌握概念、幫助其提升思維水平。如:在同一個圓中有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它們的長度都相等嗎?在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學生在圓形紙片上通過畫、量、折、比等操作活動中;怎樣證明直徑和半徑的關系的討論過程中。這里的教學由于時間關系還不夠細致,有待改進。

  數學聽課記錄 2

  同樣的一節"商不變規律"課,使我有了不一樣的反思、不一樣的體驗……

  第一次行動(教學)

  ……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看過《西游記》嗎?里面的資料精彩嗎?這天教師給大家講個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孫悟空西天取經回來后,就迫不及待的來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兒們,它給孩兒們帶來禮物桃子,分桃子時,它想和孩兒們玩一玩,孫悟空說:"把8個桃平均分給2只猴子吧。⑾骂^的孩兒們連連搖頭:"太少了!太少了!"孫悟空就說:"那好吧,把80個桃子平均分給20只猴子,怎樣樣?。"小猴們得寸進尺,撓撓頭皮,試探地說:‘大王,再多給點行不行啊?’孫悟空一拍胸脯,顯示出慷慨大度的樣貌:"那就把800個桃子平均分給200只猴子,你們總該滿意了吧?小猴子們笑了,孫悟空也笑了。

  師:同學們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桃子的總數與猴子的總只數變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個數沒有變。

  生2: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因為猴王把小猴子給騙了,每只小猴子還是分的4個桃子。

  ……

  2、探索規律

  師:你能列出算式嗎?師隨機板書:

  8÷2=4

  80÷20=4

  800÷200=4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3個算式,看看你發現了什么?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開始小組活動。

  生1:依次擴大10倍,商還是4;

  師:你是怎樣觀察的?

  ……

 。ń酉聛淼膮R報中有不少學生匯報并沒有按照我備課的思路去回答,整個安排全部打亂,耽誤了許多時間,在匯報中有的學生還發生了錯誤。)

  反思

  按照我的備課思路,自認為這一環節的教學就應很順暢,學生就應能夠順利完成此環節教學的,怎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會這樣呢?在反思與本組教師的評課過程中我逐步認識到:自我的安排看似合理,其實沒有認真思考到學生已有的經驗水平,沒有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沒有做到與學生生活世界的溝通。由于自我提出的問題過大,導致在此處的教學浪費了很多的時間。在課堂上我雖然蹲下來"扶學生,學生還是"夠不著"?磥砦业恼J識與學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

  改善策略

  不要著急讓學生解決這一問題,給他們一根"拐杖",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拋出的問題適當并及時地引導、點撥。因為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觀摩課,所以我根據本組教師的意見,結合自我的反思,在經過用心和獨立的思考后,我對第一次的行動計劃再次進行了改善,進行了第二次教學。

  第二次行動(教學)

  在講了孫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提問:

  師:同學們誰的笑是聰明的`一笑,為什么?

  生1: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桃子的總數與猴子的總只數變了,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個數沒有變。

  生2:猴王的笑是聰明的一笑。因為猴王把小猴子給騙了,每只小猴子還是分的4個桃子。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的?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①8÷2=4

 、80÷20=4

 、800÷200=4

  引導學生進行有序地觀察并探索出規律:二式和一式比較,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倍,商不變;三式和二式比比較,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倍,商不變;三式和一式比較,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了100倍,從上往下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詢問學生:還有什么發現?(從下往上看,又有什么規律呢?)此環節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完成。

  整節課的反思

  接下來的教學,我與孩子們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學生經歷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過程,這樣不僅僅有利于學生認識規律,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潛力,以及學習數學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關注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做一個新知識的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這連續兩次的教學中,使我的教學品質得到了整體提升。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我會幫忙學生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引導他們,而不是"制造"他們;要學生以自我真實的感受去體驗、理解;要讓更多的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悅,讓學生自始自終參與到知識構成的全過程。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課程改革,沒有休止符;課程改革,永遠是此刻進行時。

  數學聽課記錄 3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看書地20頁“走進鄉村”的畫面,讓學生從圖畫中找一找自己認識的平面圖形,一方面鼓勵學生從生活的空間中“發現”圖形;另一方面為圖形分類做準備。

  二、分一分:

  1、小組活動:把找出的圖形進行分類。

  2、匯報:分類的方法和標準。

  3、對找到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并說明分類的標準。

  4、分類后,找出同一類圖形的共同特點,引導學生總結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定義。

  三、畫一畫:

  讓學生在點子圖上畫平行四邊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畫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體會這些圖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了解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聽課評議

  從情境圖中找出平面圖形并通過觀察比較,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數學聽課記錄 4

 。ㄒ唬

  師:一走進咱們四(九)班,我的心里就感到非常溫暖。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有的同學用熱情的話語問候我;有的同學用甜甜的笑臉迎接我;還有的同學用端正的坐姿面對我,讓我迫不及待的想和你們一起走進今天的數學之旅。首先讓老師見識一下你們的數學功底。(出示課件: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生:括號里最大能填7。

  師:為什么想到填7呢?

  生:因為316里面最多有7個40。

  師:說的真好,老師想請幾的個同學按照這樣的方法來完成后面幾題。

  師:看來這幾道題對于同學們來說并沒有什么難度,請再看幾道題,你們能快速

  的說出商是幾嗎?(出示課件:想一想,商是幾)

  生 : 商是8。

  師:為什么想到商8呢?

  生:因為165里面有8個20。

  師:165除以20商是8,那么175除以20 185除以20商分別是幾呢?

  生:8和9。

  師:除數都是20,為什么165除以20 175除以20商是8而185除以20 商卻是9呢?

  生:因為165 175里面最多都有8個20,而185里面最多卻有9個20。

 。ǘ⿲W無止境

  1.學習例3(1)

  師:說的太好了,看來咱們四(九)班的同學數學功底的確很扎實,為了獎勵大家,老師帶你們到商場逛逛,這是一個文具專柜(出示課件)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生:一個筆袋21元,一個臺燈62元,一個計算器29元,一個足球38元。

  師:說的真完整,小紅也在逛商場,她來到這個文具專柜,提了這樣一道數學問題(出示課件)誰來讀一讀?

  生:我有84元,可以買多少個筆袋?

  師:能幫她解決嗎?

  生:能。

  生:84÷21=4(個)(師板書)

  師:你真厲害,直接口算出了結果,這道題的除數和被除數都比較小,一眼就能看出商是幾,如果除數和被除數都比較大,不能直接口算應該怎么辦呢、

  生1:估算。

  生2:可以用筆算。

  師:(板書課題)前面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這里除數21不是整十數應該怎樣想商呢?把21看成多少來想商呢?

  生:把21看成20來想商。

  師:為什么要看成20呢?

  生:因為21最接近整十數20。

  師:可以商幾呢?

  生:商4。

  師:為什么想到商4?

  生:因為84里面有4個20。

  師:(板書4)4應該寫在個位上,接下來我們來看這個4行不行,我們應該用4去乘20還是去乘除數21呢?

  生1:去乘20。

  生2:去乘21。

  師:這道題的除數是多少(21)所以應該用4去乘21等于84(板書豎式),再考考大家這個84是怎么來的?(生回答4×21)乘來的積等于被除數這個商行不行?

  生:行。

  師:積可以等于或者小于被除數,但不能大于被除數。(完善板書)

  2 學習例3(2)

  師:小明來到了文具店,小紅也來了,我們來看看小紅提了一道什么數學問題?(出示課件)誰來讀一讀?

  生:我有430元錢,可以買幾個臺燈?

  師:能解決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幾個問題試著筆算一下(出示課件)

  生獨立做師巡視,發現兩種不同的做法并請學生板書到黑板上。

  師:做好的同學可以互相交流一下黑板上的問題。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這是兩位同學做的,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他寫了兩個豎式,我們來聽聽他的想法。

  生1:我先把62看作60,因為430里面有7個60,所以商7,然后用7去乘62積是434,我發現積比被除數大,說明商大了,把商調小到6,6乘62積是372,余數是58。

  師:說的真好,我們再聽聽這位只寫了一個豎式的同學的想法。

  生2:我首先把62估成60,想到商7,用7去乘62的時候發現商大了就直接在原來的地方改商了6。

  師:原來他們想的一樣,都是先想到7,發現商7大了就調小到了6,同學們想一想商為什么會偏大呢?

  生:因為我們把除數看小了,所以商容易偏大。

  師:下面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完成板書,同學們說想的過程我來寫。(師總結 估 試 乘 調 四個字)

 。ㄈ┌贌挸射

  1、算一算

  師:你們真厲害,這么快幫小明和小紅解決了問題,老師這也有兩個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

  生:有。

  師:(出示課件并讀題)請一二組解決第一個問題,三 四組解決第二個問題,比一比那一組的速度快。

  學生獨立做師巡視,把列了兩個豎式的同學的.本子放到投影儀上請學生說想法。

  師:我們也可以像有些同學這樣做(把只寫了一個豎式的同學的本子放到投影儀上)

  他們把想商和試商的過程放在心里,直接寫出準確的商,我們以后做熟練了就可以直接這樣做。

  2、估一估

  師:同學們是不是特別的有成就感,在逛商場的時候幫到了這么多人,接下來我們到商場七樓的兒童樂園去玩一玩(出示課件 兒童樂園)兒童樂園的門票不是用錢購買的,它是靠智慧獲取的,我看有些同學心動了,心動不如行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ǔ鍪菊n件幫小動物找家)請一組幫藍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二組幫綠色的房子找到主人,三組幫黃色的房子找到主人,四組幫紅色的房子找到主人。

  學生分小組完成后匯報結果。

  3、比一比

  師:順利闖過第一關后我們快來看看第二關(出示課件 根據試商的情況誰能說出準確的商。)

  生搶答。

  師:集體的力量可真大,我們靠集體的智慧獲取了門票,我宣布咱們四(九)班全體同學都可以免費進入到兒童樂園。(出示課件 兒童樂園門開了)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一下在兒童樂園玩耍的情景。

  4、改一改

  師:同學們玩好了嗎?請睜開眼睛可能又要請你們幫忙了,體育用品專柜的售貨員阿姨遇到了難題(出示課件)(出示課件 改一改)

 。ㄋ模┩卣寡由

  師:看來任何問題都難不倒你們,老師這里還有一道挑戰題你們敢挑戰嗎?

  生:敢。

  師:是的,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呢?我們一起來挑戰一下吧。ǔ鍪菊n件)這道題被除數是兩位數,十位上是6,個位上的數字被遮擋了,想一想商可能是幾?請小組討論一下。

  生1:可能是4。

  師:是4行嗎?

  生:不行,如果是4 ,4乘22的積是88,被除數十位是6,積比被除數大。

  生2:可能是1。

  師:是1行嗎?

  生:不行,如 果是1,積是22 ,余數比除數大。

  數學聽課記錄 5

  講課教師

  XXX

  班別

  三年級(1)班

  記錄者

  XXX

  講課題目

  四 邊 形

  時間

  xx-10-13

  第二節課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

  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

  ①“在圖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凇澳憧吹綀D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 ….(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ㄒ鲋黝}:四邊形)

  二、探究交流,學習新知識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教師的問題: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

  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并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ㄗ寣W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 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形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W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三、動手實踐,取得新知識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教師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

 。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點評:

  利用錄像引起學生的注意。老師根據學生回答在屏幕上隨機出現各種圖形,這加深學生對四形的認識,從而引出新課的主題(四邊形)。讓學生通過觀察、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夠區分和正確辨認四邊形,并以小禮物獎勵的形式去表揚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小組討論形式培養學生間的相互合作;師生共同探究問題的教學設計由淺入深,使學生容易接受知識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教師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

  學生答:①“長方形” 或 “正方形”

  教師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匍L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2、聯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四、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師解答,并總結整節課。

  五、板書:

  四 邊 形

  四 條 直 的 邊

  四 個 角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思維,并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對家鄉的關注。反饋學生掌握的知識的程度板書簡潔而明了,突出四邊形的特征

  總評:

  這節課教師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知識點。

  通過多種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并認識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態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

  數學聽課記錄 6

  任課教師:

  xxx

  教學內容:

  小數的加減法

  一、 復習整數的加減法

  二、講授小數的加減法

  例1.李伯伯這個月水費24.83元,天然氣費用51.6元,他家這個月應付水氣費多少元?

  (1)、抽生列算式

  (2)、 抽生列豎式

 。ń處熤v解加法的規則)

  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并問;“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3)、抽一個學生估算一下要多少元?

  25+50=75(元)

  做活動:寫出幾個比10曉得小數(2位或1位),抽出較大或較小得數的同學,計算他們的和

  (4)、小結、小數與整數的加法是一樣的,只是小數點要對齊。

  例2.大田村出售小麥49.5噸,黃角村出售小麥32.48噸,求大田村比黃角村多出手小麥多少斤 ?

 。1)抽一名學生列算式:

  49.5—32.48=?

 。2)列豎式:49.5

  -32.48

  ---------------

  17.02

  三、小結:教師講規則(略)

  四、布置作業

  略

  評點:

  教師循循善誘,使學生跟著一起動腦、動手,且讓學生去發表自己的意見,提高課堂氣氛

  但教師沒有說出正確的分法

  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提高其積極性,發揮其創造思維,并且讓學生去總結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數學聽課記錄 7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 或366天。

  2.在年歷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開展觀察、操作、游戲、計算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學習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學習難點:

  發現并掌握閏年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回憶一下,之前我們學過哪些時間單位?(時、分、秒)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學習較長的時間單位,認識年、月、日。(板書課題)

  先了解一下年、月、日的由來。

 。ㄈ藗兏鶕厍蜃赞D,產生晝夜交替的現象形成了"日"的概念;根據月亮繞地球公轉,形成"月"的概念,根據地球繞太陽公轉產生的四季交替現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二、找找圈圈,認識年歷:

  1.師:認識時分秒要看鐘表,認識年月日要看什么呢?(年歷)

  這是一張20xx年的年歷,(課件圈出老師自己的生日)課件上圈出的這個日子,對老師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大家來猜一猜,這一天可能是老師的什么日子?是幾月幾日?

  2.生在年歷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訴大家嗎?指名說。

  同桌互相說說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書上的年歷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嗎?打開數學書P17,圈一圈。

  誰能從大屏幕上找出自己的生日,說一說你是怎么找的。

  師:1到12這些大的數字表示什么意思?每個月里的數字呢?

  3.師:知道祖國母親的生日是哪一天嗎?指名說一說,找一找。

  師:你還知道哪些節日?先說一說什么節日是幾月幾日,再找一找。

  教師可適當進行思想教育。

  4.小結:記錄我們每個人的生日、值得紀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時間單位。

  三、探究發現,學習大、小月。

  1.觀察各年年歷,獲得年月日的知識。

  師:觀察書上的年歷卡,你發現了什么?同桌討論。

  學生回答12個月時,師引導:年歷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幾個月?每年都有12個月。(板書:一年有12個月。)

  學生回答每月的天數時,師引導:每個月的天數都一樣嗎?(板書:31天、30天、28天)

  師:你們觀察得真仔細,老師也非常喜歡愛動腦筋的你們。

  2.整理每月天數,認識大小月。

  師:我們把每個月的天數來整理一下吧。填寫表格。

  一起來把整理的結果說一下。集體交流,師把表格填完整。

  師:誰再來看著表格說一說一年有多少個月?

  師:觀察表格,每個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幾個月?30天呢?還有呢?

  課件出示:(31天)1、3、5、7、8、10、12(月)

 。30天)4、6、9、11(月)

  2月(28或者29天)

  師: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課件: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課件:小月)。還有一個2月有28天,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誰再來說說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板書同課件)

  請大家給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是這樣涂的嗎?數一數大月、小月各有多少個?

  師:2月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個大月,多少個小月?還有1個二月?偣彩12個月。

  3.記憶大、小月。

  師: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觀察這張涂色的表格,找找規律。同桌商量一下。

  (1)兒歌記憶法:“要找大月你記住,7、8兩月挨著數;7月以前找單數,8月以后找雙數!

  生讀一讀,理解。記住這些大月后,其它除了2月就是小月。

 。2)拳頭記憶法:結合課件介紹拳頭記憶法,拳頭鼓起來的地方是大月,凹進去的地方是小月,2月也在凹進去的地方,但不叫小月。

  師引導學生用拳頭記憶;生自己練習一遍?梢越Y合以前學過的兒歌邊做邊念: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四.計算一年的天數。

  20xx年的二月有幾天?20xx年全年有多少天呢?我們來算一算吧。

  學生計算一年的天數。交流算法,可以連加,可以算出7個大月和4個小月的天數,再加2月的天數。

  五、練習鞏固

  1、想想做做第1題

  獨立思考,在P17用彩筆圈出國際兒童節、國際勞動節和我國的國慶節。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說說下面的有紀念意義的日子分別是幾月幾日?再在年歷里圈出來。

  六、實踐應用,鞏固新知。(課件出示)

  1 、我會答:

  ( 1 )一年有幾個月?

  ( 2 )哪幾個月是 31 天?

  ( 3 )哪幾個月是 30 天?

 。 4 ) 8 月 1 日 的前一天是幾月幾日?

  ( 5 ) 6 月 30 日 的后一天是幾月幾日?

  2 、手勢判斷,并說理由。

  (1) 兩年是 23 個月。 ( )

  (2) 一年中有 7 個大月, 5 個小月。 ( )

  (3) 小華說:“我爸爸 4 月 31 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

  3 、思維訓練:

  小麗在奶奶家連續住了兩個月,正好是 62 天。她在奶奶家可能住了哪兩個月?

  數學聽課記錄 8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于比已經學習了什么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的關系等。

  2.你能直接說出700÷25的商嗎?

 。1)你是怎么想的?

 。2)依據是什么?

  3.你還記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嗎?舉例說明。

  評析: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于是此環節意在通過復習、回憶讓學生溝通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系,重現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為類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質埋下伏筆。同時,還有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感受知識之間存在著緊密的內在聯系。

  二、新課學習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1.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的聯系,而除法具有商不變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會有怎樣的規律或性質?

  預設:比的基本性質。

  2.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預設: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3.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評析: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ǘ炞C比的基本性質

  師: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于它自己的規律性質,那么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并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

  1.教師說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倜總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依次交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說明,然后由組內同學再次進行討論研究。

 、圻x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2.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臺上進行講解)。

  預設:根據比與除法、分數的關系進行驗證;根據比值驗證。

  3.全班驗證。

  4.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么?

 。1)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說明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5.質疑辨析,深化認識。

  利用比的基本性質做出準確判斷:

  比的前項乘3,要使比值不變,比的后項應除以3。 ( )

  評析:基于猜想的學習必定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交流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ㄈ┍鹊幕拘再|的應用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用途嗎?什么是最簡分數?

  今天我們發現的比的基本性質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簡比,進而得到一個最簡整數比。

  理解最簡整數比的含義。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后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并簡述理由。

  3:4; 18:12; 19:10; : ; 0.75:2。

  初步應用。

  1.化簡前項、后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1)

  學生獨立嘗試,化簡后交流。

  2.化簡前項、后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

  3.歸納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總結出了將各類比化為最簡整數比的方法;4.方法補充,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化簡比?(求比值)

  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么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后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后結果是一個數。

  三、結論總結

  四、課堂練習

  五、作業布置

  六、板書設計

  比的基本性質

  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聽課評析: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溝通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系的。

  數學聽課記錄 9

  1.教師放錄像(介紹第一小學的校園),然后讓學生觀察主題圖(課本的圖)

  教師提問

 、佟霸趫D中你能看到什么?”(讓同桌互相交流)

 、凇澳憧吹綀D形了嗎?”

  學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藍色地板磚

  學生2:我看到了長方形的藍色地磚……(接著請好幾個學生回答)

  2.點明主題

  在這個美麗的校園里有許多的圖形。其中像正方形、長方形、藍色地磚的形狀和推拉門的形狀,都叫四邊形。

  (引出主題:四邊形)

  一、探究交流,學習新知

  1.涂一涂(教師向每位學生發一張畫有許多圖形卡片)

  要求:在卡片上找出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并把它涂上顏色。

  (學生都很認真地找和涂)

  老師展示兩張學生的結果,在學生之間進行評價。

  2.四邊形的特點(教師投影出涂好的四邊形)

  要求:觀察一下這些四邊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以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匯報結果:四邊形的特點是有四條邊、四個角。

  師生共同探究,進一步讓學生發現和認識到四邊形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3.舉例進一步深化

  請兩個學生到電視前提出長方體的面是四邊形

  (得出結論:長方體的六個面是四邊形)

  教師還讓學生聯系周圍的東西有哪些是四邊形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

  二、動手實踐,取得新知

  1.課前教師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里有很多圖形卡)

  要求:每個小組按不同的分法把圖形卡分組。

  討論后小組匯報分類結果:

  (1)按圖形的相似來分;

  (2)按圖形的顏色來分。

  2.游戲(準備工具:橡皮根、釘子板)

  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圍一個四邊形

  提問:①“你圍成什么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

  提問:②“為什么圍成的是長方形或正方形?為什么認為它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先讓學生討論,然后請多個學生回答)

  再討論“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小組討論,每組項基本原則找一至兩個發言)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的'特點,最后教師在屏幕上顯示總結:

 、匍L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陂L方形的對邊相等

  正方形的四邊相等

  3.聯系實際問題引入另一游戲:

  “我們鎮是毛織重鎮,用毛線編織出美麗的衣服”(回歸生活)引出游戲,教師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編織多種四邊形,這時學生自己動手編織出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

  數學聽課記錄 10

  一、創設選擇的空間,喚起“主角”意識

  師:同學們的精神狀態真好!看來平常的飲食不錯。你們喜歡吃魚還是喜歡吃肉?我們現場調查一下。哪個小組愿意接受老師的調查呢?

  (選擇一個熱情高的小組進行現場調查)

  師:在調查之前,老師要請同學們聽清要求:每人有兩張寫有姓名的紙條,喜歡吃魚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魚”一欄,喜歡吃肉的把紙條貼到“喜歡吃肉”一欄,既喜歡吃魚又喜歡吃肉的可以兩邊都貼,都不喜歡的把紙條貼在右下角。明白了嗎?(學生清楚要求后就讓學生作選擇)

  二、提供探索的機會,激活“主角”意識。

  1、收集、分析、整理數據

  師:這一小組的同學把自己的喜好通過貼姓名條的方法告訴了大家,那現在你能根據選擇的情況,分別說出這幾中選項的'人數嗎?你怎么知道的?(生:數紙條就能知道!)那黑板上一共有幾張姓名條?這么說,這個小組一共有13人了?(生質疑:這個小組只有10人!)

  師:假裝數一數,咦,真的`是10人,那多出來的3人是哪來的呢?請同學們先獨立思考,如果還是找不到原因就再和同桌討論。交流反饋,得出原因為有3個同學兩樣都喜歡。

  師:那誰能說說這組同學的選擇我們可以把他們看成是幾類?(生1:兩類,喜歡吃魚,喜歡吃肉。生2:三類,兩樣都喜歡,只喜歡吃魚,只喜歡吃肉。)教師板書。

  2、重新排列

  是: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說說兩樣都喜歡的有哪些人?(學生上臺指。)教師在一邊繼續問:你能把他們的名字找出來,重新放在合適的地方嗎?(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關注學生放的位置,如果沒有放在中間,則將讓學生展開討論。)

  3、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師:剛才這位同學真能干,通過他的重新排列,大家看這些數據是不是更清楚了呢?好,我們再請一個同學上來點一下“兩樣都喜歡的同學”,并說出有幾人。老師怎么數數有6(學生說的人數的2倍)人?(生:每人有兩張名字,重疊了,應該是3個人)

  師:哦,原來有3個人名字重疊了,那這3張姓名條我們如何處理?(生:把相同的名字拿掉一張)

  師:好,我們請一個同學上來拿!(學生上來拿走3張重復的。)

  4、畫集合圖

  師:同學們現在你知道,為什么人數會多出來嗎?

  師:人數是弄清楚了,誰愿意向老師和同學們指一指哪些人是喜歡吃魚的?如果學生是一個一個指的,就要求他:你能一下就找出喜歡吃魚的是哪些人嗎?學生再指。老師在一邊用黃顏色的筆把喜歡吃魚的紙條圈起來。

  師:老師用黃圈把喜歡吃魚的人圈起來,這樣大家是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呢?那誰能用同樣的方法表示喜歡吃肉的有哪些同學嗎?

  5、各部分的意義

  師:在紅色圈里的是表示喜歡吃什么的同學?在黃色圈里的呢?生:略

  師:有了這兩個圈和原來對比一下,你覺得怎么樣?生:略

  師:中間部分表示什么?除了這種兩樣都喜歡的情況,還有一些同學呢?

  師:請同學們先自己看圖說,然后再說給同桌聽。

  6、掌握算法

  師:現在,你能看著這張圖,利用上面這些數據,能列式計算這一小組的人數嗎?生:列式計算師生反饋交流,理解各計算方法的意義(略)

  數學聽課記錄 11

  師出示幻燈片

  如果給你一個機會,長大了當一名質檢員,有2個乒乓球,其中有一個不是2.7克,次品較輕,怎么找出這個次品?

  師:什么是次品?

  生:次品是偏輕或偏重,只要沒達到2.7克,都是次品

  師(拿出兩個乒乓球):你知道那個是次品嗎?

  生(齊):不知道。

  師:放在那里我們能不能看出來呢?

  生:①臟的那個。

 、跔的那個。

  師:那么我們就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是什么呢?

  生(齊):天平!

  師:誰來說說給你一個天平,你會怎么辦?

  生:用天平秤,一邊放一個乒乓球。

  學生上講臺扮演天平,兩只手當作天平的兩個盤,學生一只手在上,一只手在下。

  師:同學們,你們看后認為那邊偏輕呢?

  生:手在上面的那邊偏輕。

  師:左邊翹起來了,說明什么呢?

  生:說明要輕一些,輕一些就代表是次品。

  師:我們用天平來秤物體,一邊高一邊低,說明有一個是次品,如果兩邊都平衡了的話,有沒有次品呢?

  生:沒有。

  師:那么兩個大家會不會找?

  生:會。

  老師用幻燈片展示兩個乒乓球怎么來找次品。

  師:這是兩個乒乓球,那如果三個乒乓球又該怎么找呢?

  生:秤兩次。

  師:那剛才我們用了幾次找到了次品?

  生:一次。

  老師利用幻燈片演示怎么來秤。

  師:那三個乒乓球,我們把它分了幾份來秤的.呢?

  生:三份。

  生:盤子一邊一個,還有剩下的一個,所以是分成了三份。

  師:分成了三份,怎么秤的呢?同學們回憶一下。

  生:如果平衡,那剩下的那個就是次品,如果不平衡,輕的那個就是次品。

  數學聽課記錄 12

  一、情境導入:

  1、師:小朋友,我們先來聽一個童話故事:

  在螞蟻王國里有一座小橋。有一天,一陣狂風把小一個扶手給刮斷了。這可怎么辦呢?小螞蟻們準備再用木頭做一根扶手。小朋友,你們知道扶手有多長嗎?

  生:不知道

  師:扶手到底有多長呢?我這里有一根和扶手一樣長的小棒。哪位小朋友愿意用我盤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長?

  生1選用棋子,擺出來有5個棋子那么長。

  生2選用回形針,擺出來有6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選用正方體,擺出來有4個正方體那么長。

  2、質疑

  師:這可奇怪了,同樣長的扶手,可量出來的結果怎么不一樣呢?

  生:是因為選用的工具不一樣)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

  生:尺子

  學生活動:(聽故事,看大屏,用桌上的工具量長度。)

  評:一開始就以童話故事的方式引入課堂,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抓住了。然后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比如棋子、回形針、正方體等作為測量物體的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用不同的工具去測量,標準不一樣,那么產生的結果也不一樣。從而引發認知沖突,產生學習新知的迫切需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人們經過長期的探索才建立了統一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厘米

  1、觀察直尺

  師:下面我們就來認識尺子。請大家拿出直尺摸一摸,看一看,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數。

  師:對,你們按順序讀一讀。尺子最左端的數是幾?

  生:0。

  師:猜一猜,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

  生:表示起點。

  師:對,0對著的這根長刻度線就表示起點,我們給它取個名字,叫0刻度。(板書)

  你們還發現了什么?

  生:尺子上有很多線,有長有短。還有“cm”。

  師:“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今天我們就一塊兒來認識厘米。(板書課題)

  (評: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探究以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掌握直尺的基本構造。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為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

  三、用厘米量

  1、估幾厘米

  師:我們估計一下,這座小橋大約幾厘米長?(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

  2、量幾厘米

  學生量,老師巡視。選取幾位學生演示,并評一評誰的方法好。然后互相說說是怎么量的。

  師:螞蟻們知道了扶手的長度,一定能很快做好一根新扶手,你們想不想去看看?

  (評:這里的重點是讓學生學會用厘米量。教師讓學生之間互相說一說,在量的基礎之上再用說的.方式來鞏固測量的`方法,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環節的新知識。而且選取學生進行演示,那么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也就一目了然。分析了以后能讓學生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比較深的印象,那么自己嘗試時便會有意識地去避免這些錯誤。)

  四、探究交流:

  1.把自學中的收獲和問題與小伙伴分享、交流。

  2.請同組的小伙伴解決自己不懂的問題。

  3.小組長把小伙伴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好。

  4.小組匯報本組同學的收獲。

  5.報告員把小組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請其他小組的同學解答。

  (組內交流后再全班交流)

  精講釋疑: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講解讓學生知道直尺上有些什么,讓每個學生都認識1厘米和幾厘米,建立1厘米的概念,并用直尺正確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五、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知識。

  數學聽課記錄 13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應用。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要找出題中的什么?再根據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游的情境。課件出示教材第71頁的情境圖。

  從圖中找出相關的數學信息。

  生1:淘氣的步行速度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50米/分。

  生2: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相向而行。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第二個問題: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找出等量關系。

  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個問題: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設出發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的路程表示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則方程為70x+50x=840

  學生獨立解答。

  3、在這個相遇問題中,除了用方程來解答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試一試。

  根據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列出算式

  840(70+50)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60米/分,他們出發后多長時間相遇?請寫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

  數學聽課記錄 14

  一、謎語導入

  請同學們猜謎語:“左一片、右一片,摸得著,看不見,是什么呢?”(耳朵)為什么能看見別人的耳朵,卻看不見自己的耳朵呢?因為我們觀察的角度不一樣,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進一步研究觀察物體(板書)

  二、合作探究

  (一)整體觀察

  1.教師將一個對面涂有相同顏色的長方體舉起靜止不動,叫學生觀察并提問:

  你觀察到的正方體是什么樣的?

  在你的位置上觀察,你看到了哪幾個面?

  2.學生匯報交流。

  學生自由走動,觀察。匯報交流。

  3.解釋應用

  教師出示兩個正方體的立體圖,一個有虛線,另一個沒有。

  提問:誰能用剛學到的知識解釋一下正方體為什么這樣畫?

  學生解釋說明。

  (二)分別從三個面進行觀察(出示例1)

  1.教師提問:我們分別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去觀察這個圖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圖形,把它們分別劃出來。

  學生離開座位自由觀察。

  2.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學生以組為單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總結學生的發言:從不同的方向觀察,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三、拓展應用

  1.做教科書例2

  2.智力游戲:兩個同學為一組做游戲,一個同學畫,另一個同學猜,負責猜的同學要想辦法通過你提問的'問題確定這個物體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體拿出來驗證一下,看是否猜對了。

  學生玩游戲,教師指導。

  四、總結

  本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布置

  興趣探索,根據以下幾幅圖找出1的對面是幾,2的對面是幾,3的對面是幾。

  1.不同角度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面都是兩個或三個相鄰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相對的面。

  2.從一個面看到物體的形狀,可以有多種不同的擺放方式。

  3.知道從兩個面看到的物體的形狀,可以確定小立方體的個數范圍。

  數學聽課記錄 15

  一、知識回顧:

  1、解下列方程。

  x+2x=147、y—34=71

  2、根據下面敘述說說相等關系,并寫出方程。

  ①公雞x只,母雞30只,是公雞只數的2倍。

  ②公雞有x只,母雞有30只,比公雞只數的2倍少6只。

  3、(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講述:一天,學校的足球場上,善于觀察的小軍,勤于研究的小華和愛提問題的小剛三人休息時,突然發現足球的秘密。小軍發現……小華發現……小剛提出……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黑色皮共有12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白色皮)

  讓學生獨立做,集體訂正時。

  二、合作探究:

  教學例1(媒體出示教材情景圖)。

  "足球上黑色的皮都是五邊形,白色的皮都是六邊形的白色皮共有20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共有多少塊黑色皮"

  (1)審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

  提問:"例題與復習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說明:例1就是我們以前見過的"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習用方程解答這類問題。

  教師板書:稍復雜的方程

  (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教師板書線段圖講解)

  看圖思考:白色皮和黑色皮有什么關系

  學生小組討論,匯報結果。

  可能出現的等量關系是:黑色皮的.塊數×2—4=白色皮的塊數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黑色皮的塊數×2=白色皮的塊數+4

 。3)同桌討論怎樣列出方程。

 。4)交流匯報并讓學生根據題意說出所列方程所表示的等量關系。允許學生列出不同的方程。

  板書學生的方程并選擇2x—4=20討論它的解法。

  學生小組討論解法。

  匯報交流板書:

  解:設共有x塊黑色皮。

  2x—4=20

  2x—4+4=20+4

  2x=24

  2x÷2=24÷2

  x=12

  檢驗:(引導先生口頭檢驗)

  答:共有12塊黑色皮

  (5)學生選擇其余的方程解答。

  2、變式練習。

  (1)教師:如果把例1中的第二個條件改成"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多4塊"該怎樣列方程(課件演示把白色皮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中的"少"換成"多")讓學生列出方程解答。

 。2)把它和例1加以比較,使學生清楚地看到,這種用算術方法解需要"逆思考"的應用題,不論是"幾倍多幾"還是"幾倍少幾"列方程都比較容易。

  3、引導學生總結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倥孱}意,找出未知數,用x表示。

 、诜治觯页鰯盗恐g的相等關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軝z驗,寫出答案。

  三、鞏固應用

  1、只列式不計算。(課件出示)

 、賵D書室有文藝書180本,比科技書的2倍多20本,科技書x本。

  ②養雞廠養母雞400只,比公雞的2倍少40只,公雞x只。

 、蹖W校飼養小組今年養兔25只,比去年養的只數的3倍少8只,去年養兔x只。

 、芤粋等腰三角形的周長是86厘米,底是38厘米。它的腰是x厘米。

  2、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匯報交流

 、俦本┕蕦m的面積是72萬平方米,比廣場面積的2倍少16萬平方米。廣場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米

  ②世界上的洲是亞洲,最小的洲是大洋州,亞洲的面積比大洋州面積的4倍還多812萬平方千米。大洋州的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郢C豹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能達到每小時110km,比大象的2倍還多30km。大象最快能達到每小時多少km

 、芄灿1428個網球,每5個裝一筒,裝完后還剩3個。一共裝了多少筒

  3、拓展提高。

 、偌滓覂蓴档暮褪90,甲數是乙數的2倍。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诩滓覂蓴档暮褪183,甲數比乙數的2倍還多3。甲乙兩數各是多少

  四、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數學聽課記錄】相關文章:

數學聽課記錄12-26

(集合)數學聽課記錄10-30

初中數學聽課記錄10-16

小學數學聽課記錄08-30

【必備】數學聽課記錄10-14

怎么寫數學聽課記錄02-20

關于小學數學聽課記錄11-02

小學數學聽課記錄[精華]10-29

數學聽課記錄(精選25篇)10-26

(實用)小學數學聽課記錄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