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質檢人員培訓資料

時間:2023-06-17 05:08:25 海玲 教育培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質檢人員培訓資料

  員工通過有效的培訓,在生產商品或服務時,能減少所需工作時間,從而降低人力及推銷成本;減少材料的浪費和不良產品的產生,從而降低了供應成本;改進由企業將產品或服務輸送到用戶手中的方法,因而降低了服務成本。

質檢人員培訓資料

  質檢人員培訓資料

  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體系工作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門。從質量管理發展史來看,質量檢驗曾經是保證產品質量的主要手段。質量管理體系就是在過去質量檢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質量檢驗是質量管理體系的根,這個根不扎實,開展質量管理體系的基礎就不鞏固。因此,開展質量管理體系決不意味著削弱或取消質量檢驗工作,相反,必須進一步加強這項工作,更有效地發揮質量檢驗的作用。

  1 質量檢驗的重要作用

  一、定義

  1.產品

  產品是過程的結果,它可以是有形的或無形的,或是它們的組合。有下述四種通用的產品類別:

  ①硬件(如發動機機械零件)

  ②軟件(如計算機軟件、字典)

  ③流程性材料(如潤滑油)

  ④服務(如運輸)

  2.質量

  質量是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質量”可使用形容詞如差、好或優秀來修飾。

  “固有的”(反義詞“賦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來就有的,尤其是那種永久的特性。

  3.檢驗

  檢驗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時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價。

  二、 質量檢驗過程

  1.明確標準:熟悉和掌握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并將其作為測量和試驗、比較和判定的依據;

  2.測量和試驗:采用一定的檢測器具或設備,按規定的方法,對產品的特性進行測量,得出一具體的數據或結果;

  3.比較:把檢測的結果與規定的標準要求進行比較;

  4.判定:根據比較的結果,判定產品是否合格;

  5.處理:將合格的接收(通過),不合格的重新處理(拒收或返修等);

  6.記錄反饋:把測量或試驗的數據做好記錄、整理、統計、計算和分析,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向領導和部門反饋質量信息,作今后改進質量,提高質量制訂措施的依據。

  二、 質量檢驗的目的

  1. 判定產品質量合格與否;

  2. 確定產品缺陷(不合格情況)的嚴重程度;

  3. 監督工序質量;

  4. 獲取質量信息;

  5. 仲裁質量糾紛。

  三、 檢驗的重要作用

  1.把關——通過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檢驗,鑒別、分選、剔除不合格品,確定每個產品或產品批是否接收。嚴格做到“不合格的原材料不投產,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轉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廠”。

  2.預防——通過工序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運用,監督工序狀態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加以調整,預防不合格品的生成,使工序處于穩定狀態。應該看到,把關本身也是一種積極的預防。

  3.反饋——通過對檢驗資料的分析整理,掌握產品質量情況和變化規律,為改進設計、提高質量、加強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據。

  長期以來,把關是檢驗部門一直行駛著的主要職能,而預防和反饋的職能在檢驗工作中往往被忽視。因此,某些人認為,質量檢驗是單獨的“事后把關”和“死后驗尸”。這種認識實際上是片面的。把關和預防二者是辯證的統一。把好原材料、原器件、半成品的質量關,對產品制造來說,就等于預防不合格品的產生。督促工人嚴格遵守工藝、有效地控制“五大因素”的變化,努力把不合格品消滅在生產過程之中也是一種積極的預防;在成品檢驗中,得到許多質量信息,為改進和提高產品質量指出了方向,同樣起著“事先預防”的積極作用。

  2 質量檢驗部門的任務和檢驗人員的要求

  一、 質量檢驗部門的任務

  1.制定質量檢驗計劃。根據產品的各種質量要求,事先確定質量標準、檢驗方法和手段,然后按生產的工藝過程確定質量檢驗的范圍和設置專職人員的檢驗崗位,合理組織檢驗工作。

  2.嚴格把關。按照各項技術標準對原材料、零部件(外協件)、半成品和成品進行檢查、驗收;按照工藝規程和操作要求對工序進行檢查,做好各種原始記錄。

  3.充分利用質量檢驗所得的數據、資料,結合用戶的意見和要求,及時進行質量信息的分析和處理,針對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質量問題,協同有關部門迅速采取果斷、有效的措施,確保產品質量的穩定。

  4.加強不良品的管理,嚴格執行質量考核制度,統計質量完成情況。

  5.參與新產品的試制和鑒定工作。

  6.合理選擇檢驗的方式,積極采用先進的檢測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檢驗工作的準確性、及時性和科學性。

  7.做好用戶技術服務工作。定期組織對用戶訪問,認真聽取用戶要求、迅速處理用戶意見,為用戶培訓使用、維修人員。

  8.加強質量檢驗隊伍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不斷提高質量檢驗人員的技術素質和工作質量,正確貫徹檢驗標準,嚴格遵守檢驗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錯檢、漏檢,提高檢驗工作的準確性。

  二、檢驗人員的要求

  由于質量檢驗人員擔負著質量把關預防和加強質量管理的任務,所以,要求檢驗人員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思想,責任心強,能實事求是,敢于堅持原則,熟悉生產,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檢驗專業知識,并具備比較敏銳的判斷力。同時,在工作中要不斷改善服務態度,當好“三員”和堅持做到“三滿意”。“三員”就是,產品質量檢查員,“質量第一”的宣傳員和生產技術輔導員;“三滿意”就是,為生產服務的態度工人滿意,檢查過的產品下工序滿意,出廠的產品質量用戶滿意。有了這樣一支素質好的質量檢驗專業隊伍,企業的產品質量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保證。

  3 質量檢驗的類型及其特征

  對于不同的檢驗對象,在不同的條件和要求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檢驗方式。不同的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檢驗精度要求。合理選擇檢驗方式的原則是,既要保證質量,又要便利生產,還要盡可能減少檢驗工作量,節約檢驗費用,縮短檢驗周期。

  按檢驗方式的不同特點和作用,可分為:

  一、進貨檢驗、生產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

  按工作過程的順序來說:有進貨檢驗、生產過程檢驗和最終檢驗三種方式。進貨檢驗是加工前對投入的原材料、毛坯、半成品等的檢驗。生產過程檢驗是加工過程中對某道工序或某批工件的檢驗。最終檢驗是對生產對象的完工檢驗(出廠檢驗)。

  二、定點檢驗和巡回檢驗

  按檢驗的地點來說:有定點檢驗和巡回檢驗兩種方式。定點檢驗是在固定的地點進行檢驗,這種方式適合于檢驗批量大,需裝備專用檢測儀器、測試手段進行檢驗的關鍵工序和部件,以及成品裝配后的檢驗。巡回檢驗是檢驗人員和生產工人密切協作,共同搞好質量的一種檢驗方式。

  三、全數檢驗和抽樣檢驗

  按檢驗的數量來說:有全數檢驗和抽樣檢驗兩種方式。全數檢驗即對檢驗對象逐個、逐件檢驗。這種方式往往會導致檢驗費用的增加,產品成本的上升,而且在產量高、批量大、檢測手段受到一定限制、檢驗工作量繁重的情況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誤差。所以,一般對關鍵的與主要的在制品、質量要求必須百分之百合格的產品、或不是破壞性檢驗的產品等,實行全數檢驗。此外,當某批原材料或半成品混有不合格品時或某工序加工質量發生異常時也需實行全數檢驗。抽樣檢驗是根據事先制定的抽樣方案,在檢驗對象中(某一批產品)按規定的數量進行抽查,通過檢驗結果來判斷整批產品的質量。

  四、首件檢驗和統計檢驗

  按檢驗的預防性來說:有首件檢驗和統計檢驗等方式。首件檢驗是對改變加工對象、改變生產條件以及操作者變動以后,生產出來的頭幾件產品進行檢驗。統計檢驗是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對產品進行抽查。通過對抽查結果的分析,了解產品質量的波動狀況,找出生產過程的異常現象和原因,及時采取措施,使生產過程重新恢復正常,以防止不合格品的產生。統計檢驗是一種科學的質量控制方法。

  五、三檢制

  按檢驗體制來說:有自檢、互檢和專檢。自檢是生產工人對自己加工的產品或完成的工作進行自我檢查,即“自我把關”;互檢是生產工人之間對加工的產品、零部件和完成的工作進行相互的檢查;專檢就是專職質量檢驗員對產品質量進行的檢查。

  4 測量設備管理

  測量設備的管理主要包括測量設備的流轉管理、封緘管理、標記管理、A、B、C分類管理以及量值傳遞管理等。

  一、流轉管理

  測量設備的流轉管理是指測量設備的申購、入庫驗收、發放、周期檢定或校準、降級、報廢、銷號等管理環節。

  一、 封緘管理

  測量設備經確認合格后,對可能影響其性能的可調部位進行封緘或采取其他防護措施,以防未經授權的人員改動。實行封緘的目的,保持測量設備的完整性,以確保測量設備輸出量值的準確性。

  三、標記管理

  標記是對測量設備現場管理的一種形式,要求企業保證所有測量設備都牢固耐久地用標簽、代碼或其他標識標明其確認狀態。標記的作用主要是:

  1.表明測量設備所處的確認狀態,以便正確使用測量設備;

  2.便于對測量設備的現場管理,防止錯用。

  標記的種類有:計量標準、合格標記、準用標記、禁用標記、限用標記、封存標記等。

  四、ABC分類管理

  A、B、C分類管理方式是根據測量設備的可靠性、測量設備在生產和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對該種測量設備管理要求,將其劃分成A、B、C三類進行管理。

  二、 量值傳遞管理

  量值傳遞管理的目的是確保生產第一線使用的測量設備的量值準確。把企業建立的計量標準器量值準確地傳遞到生產第一線,將車間生產和檢驗用測量設備進行定期檢定。同時,本公司的計量標準也要定期送上一級計量部門進行檢定,實行量值溯源。要搞好量值傳遞工作,須做到以下三點。

  1.傳遞要準確;

  2.檢定要按周期;

  3.傳遞要按系統。

  先按測量設備的具體情況制訂年度周期檢定計劃,使用部門按此計劃在有效期內送檢,不漏檢。公司可自行傳遞的,自行檢定,當無法自行檢定的,或國家強制檢定的,送上級計量部門檢定。

  量值傳遞管理是上述幾項管理的基礎和實施相應管理的依據。

  六、測量設備的維護保養

  測量設備的維護保養是確保其計量性能能滿足使用要求的必不可少的措施,通常有如下條款:

  1.專人管理測量設備和正確使用測量設備。嚴格按操作規程或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使用。

  2.應使測量設備在一適宜的工作環境中使用。

  3.測量設備在使用前需進行零位校正。

  4.經常保持測量面或測試頭的清潔,保持測量設備的清潔,使用后要擦凈水漬、塵土、沙粒;對該上防銹油的表面進行上油。然后放入專用盒或罩上防護罩。

  5.量具在使用過程中不能和工具、刀具、夾具堆放在一起,以免碰傷和損壞。

  6.測量設備不能作為他用,以免降低或失去其正常精度。

  7.保持測量設備各種狀態標識的完好。

  主要培訓內容:

  一、質量檢驗基本概念

  1、質量管理發展過中的質量檢驗(傳統質量檢驗階段/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2、質量保證的重要意義(質量的定義/質量保證的重要意義)

  3、質量檢驗與全面質量管理的關系(認為產品質量是設計和制造出來的,不是檢驗出來的,因而放松質量檢驗,甚至撤銷檢驗機構,削弱檢驗職能和技術力量/認為全面質量管理強調的是“預防”,要求把不合格品消滅在過程之中,而檢驗工作只不過是“死后驗尸”)

  4、檢驗的定義和要求(檢驗的定義/判定性檢驗的工作內容及要求)

  5、檢驗的職能(檢驗職能的內容/檢驗職能間的相互關系)

  6、檢驗的分類(按生產過程的順序分類/按檢驗地點分類/按檢驗方法分類/按被檢驗產品的數量分類/按質量特性的數據性質分類/按檢驗后樣品的狀況分類/按檢驗目的分類/按供需關系分類/按檢驗人員分類/按檢驗系統組成部分分類/按檢驗的效果分類)

  7、信息性檢驗(信息性檢驗的特點/信息性檢驗的案例)

  8、尋因性檢驗(定義/防差錯裝置的特點/防差錯裝置的類型/幾個典型的防差錯裝置)

  9、法律與法規

  10、產品質量法與相關法規

  二、質量檢驗的依據

  1、質量檢驗依據的種類(標準/產品圖樣/工藝文件/訂貨合同/標準樣件(品))

  2、質量檢驗依據的選擇(概述/抽樣依據的選擇/檢驗方法的選擇/檢驗質量要求依據的選擇)

  三、質量檢驗機構及人員

  1、質量檢驗機構

  2、質量檢驗人員

  四、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1、GB/T19000-ISO9000族標準

  2、七項質量管理原則

  3、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標準

  五、質量檢驗工作的實施內容

  1、質量檢驗的作用

  2、取樣方法與測量能力

  3、檢驗和試驗計劃(編制檢驗和試驗流程圖/設置檢驗站(組)/制訂質量檢驗技術管理文件/編制檢驗和試驗設備的配備計劃)

  4、統計抽樣檢驗國家標準的執行(GB/T2828.1-2012與GB/T2829標準的應用/計量抽樣檢驗標準的執行)

  5、進貨檢驗和試驗(進貨檢驗和試驗的目的與作用/進貨檢驗的要求/進貨檢驗的內容)

  6、過程檢驗和試驗(過程檢驗和試驗的目的與作用/過程檢驗和試驗的要求/過程檢驗和試驗的內容)

  7、最終檢驗和試驗(目的與作用/要求/內容)

  8、產品入庫、包裝及出廠檢驗(成品入庫檢驗/成品包裝檢驗及出廠檢驗)

  9、檢驗和試驗記錄及檢驗證書、檢驗印鑒的管理(檢驗和試驗記錄的作用/檢驗和試驗記錄的種類及內容/檢驗和試驗記錄的管理/檢驗證書及印鑒的管理)

  10、檢驗和試驗狀態及不合格品控制的管理

【質檢人員培訓資料】相關文章:

質檢人員述職報告06-02

質檢人員述職報告11-05

2023年質檢人員述職報告05-17

員工安全培訓資料12-05

消防知識培訓資料03-11

酒店員工培訓資料12-04

業務員培訓資料12-04

安全教育培訓資料03-03

(薦)消防知識培訓資料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