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長城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長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理解長城被稱為世界奇跡的原因,抓住重點的語句進行理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在閱讀中領悟長城的特點,體會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教育學生從小要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告訴學生要愛護長城,保護長城文化。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長、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讓學生認識保護長城的重要性。
教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回憶舊知:
用小標題的形式說說課文每部分分別講了什么?
(以課文內容為線索的小標題:(1)一條“龍”(2)“高大堅固”;(3)結晶;(4)奇跡。以課文結構為線索的小標題:總貌;構造;聯想;地位)
2.引入新課:
長城以它獨特的魅力贏得了中外游客贊譽,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它的偉大吧。
二、圖文結合,感受“奇跡”
(一)出示學法:
讀思: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長城什么特點?
讀畫:用——畫出表現長城特點的詞句
讀情:體會長城特點,讀出感受
(二)自主學習
(三)匯報交流
特點一:長城“長”
讀畫:句一: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讀中品悟:(指名讀句子,讀懂了什么?)
1.品修辭:這是一個比喻句,______比作______,突出了長城______的特點。
(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______寫作方法)
2.品詞語:我們先看這個詞“崇山峻嶺”,讓你想到怎樣的'畫面?那“蜿蜒盤旋”又是什么意思?怎樣的形態?
3.師引:看,這就是崇山峻嶺,這就是蜿蜒盤旋,此時此刻,你有怎樣的感受?(課件展示長城圖)
4.齊讀這兩個詞語。
師結:所以作者把這彎彎曲曲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的長城比作______一條長龍。
5.帶著自己的感受讀句子,突出對長城的贊美。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
句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就有一萬三千多里。
1.品詞語:一萬三千多里
①聯系地圖品悟:“一萬三千里”在地圖上找一找有哪些省市?
師生共找——確定答案:長城穿越的省市(甘肅、寧夏、陜西、內蒙古、北京、河北等省、直轄市、自治區)
②計算法品悟:一天走多少里,如果日夜不停地走,走完長城需要走多久?
2.談感受:談一談登長城的感受。
3.讀感情:指導朗讀:突出長城的長,讀出贊美的語氣。
指名讀——師范讀——齊讀
特點二:長城的“高大堅固、雄偉”
讀畫:句一: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像……,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句二:城墻外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句三:頂上有隔三百多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
1.讀悟數字詞:五六匹馬同行、兩米多高、三百多米______體會長城的高大堅固。(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______寫作方法)
2.圖文對照,標注理解: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的位置、樣子,說說它們的作用。
師結:了解了這樣的設計,你覺得古代勞動人民在修筑長城設計方面怎樣?(板書設計極為巧妙)所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師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名朗讀,讀出贊美的語氣。)
過渡:此時此刻,當作者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他又想到的了許多。這種由一種事物想到另一種事物的方法就叫“聯想手法”。(寫法指導)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描寫作者想法的句子。
(四)感受聯想
1.師引:老師發現同學們的課本上都被畫出了美麗的波浪線,誰來讀一讀你畫的句子。
(1)課件展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2)凝結什么意思?凝結的又是什么呢?
(3)作者為什么說,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長城凝結的是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呢?相信同學們讀了這段話就會找到答案。(課件展示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
(4)品讀句子,圈出令你體會深刻的詞語。
血汗:沒有……沒有……有的……條件落后
一步一步……陡峭環境險峻
數不清……兩三千斤重工程浩大
智慧:沒有現代化的工具,人們怎樣才能把這巨石抬上這陡峭的山嶺上,勞動人民會想到那些方法呢?
(5)師: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有的只是無數的減胖無數的手,一塊條石就有兩三斤重,這巨石壓在肩膀和手上,這該是怎樣的肩膀,怎樣的手啊。此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怎樣的畫面?
(6)帶著感受讀這句話。(感受:“多少”“才”其中包含的含義)
2、出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試想在修筑長城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過渡:歷經風風雨雨,歷經種種磨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成的萬里長城,這就是我們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我們的民族。它不僅震撼著我們還震撼著全世界。
(1)課件展示:以色列前總理拉賓說: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跡。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說:只有一個偉大的民族,才能造的出這樣一座偉大的長城。
練一練:
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著這些名人,你來贊美一下長城。)
三、總結全篇,再贊“奇跡”
1.總結全篇:
課文學到這里,你知道為什么稱“長城是偉大的奇跡了嗎?”
(補充關于長城現狀的資料,喚起保護意識。)
2.再贊奇跡:
師引:是啊,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一個奇跡,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是一個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對古代勞動人民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我們一起自豪地對全世界說:___________________。
也讓我們一起驕傲地對全世界說:______________。
(說一說——寫一寫——評一評)
四、布置作業,延伸內容。
長城帶給我們的是驕傲,是自豪。他的故事說也說不完講也講不盡,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長城的圖片、資料、故事等。
板書1 7、長城
遠看長龍
近看高大堅固奇跡
設計巧妙
聯想血汗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呼應、肩膀、凝結、奇跡、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其實,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課件、長城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1、同學們,提起長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你去過長城嗎?你對長城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依據搜集的資料或見解感受,自由交流。)
2、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靈魂的象征,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讓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一同來感受這偉大的長城。
(齊讀課題)
二、出示圖畫,比較觀察
1、這兩幅圖有什么共同點和不同點?
2、觀察兩幅圖畫: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上畫了什么景象了嗎?
(引導生觀察和描述圖時,要有一定的順序,由近到遠、由主體到周圍景物。)
三、圖文對照,理清脈絡
讀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語句讀通順,想想課文中的哪些內容是圖中所描繪的。
(生自讀課文找出對應段落。)
四、感悟表達,交流感受
1、進行寫法上的引導,知道作者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由整體景象到局部描寫的方法。
2、首先請同學們自由的放聲朗讀課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完以后,試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你眼中的長城。
(生自由讀課文)
3、自由交流。
五、圖文對照,感悟朗讀
1、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長”的特點:
預設交流一:
研讀重點句: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全長13000多里。”
體會長城的長。
⑴ 在這句話當中,作者把長城比作什么?
(長龍)
這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那你知道蜿蜒是什么意思嗎?
課件出示:
蜿蜒曲折的長城圖像。
理解重點詞。
⑵ 體會比喻、列數字的表達方法。
⑶ 激發情感,感情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感受“高大堅固、設計巧妙”的構造特點:
預設交流二:
⑴ 從課文的第二段中,你還能感受到長城的其他特點呢?
⑵ 細細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看看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
(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了解長城的構造特點,感悟堅固、巧妙。)
⑶ 課件出示長城構造圖:
誰能當上小導游,看著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
⑷ 了解每部分的作用,引導體會設計的巧妙。
⑸ 感情朗讀,升華情感體驗
3、學習三、四自然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付出的艱辛、智慧:
⑴ 預設交流三:
① 同學們,你們誰知道修筑長城的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你從課文那句話中知道科技非常不發達?
② 重點研讀:
“單看那數不清的條石……一步一步臺上這陡峭的山嶺”。
交流體會:
你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和艱辛?
(一步一步、陡峭、數不清、兩三千斤重)
③ 激情朗讀:
是啊!在當時科技非常落后的時代,要把這些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嶺,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鮮血,甚至多少生命啊?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艱辛和不易的感覺嗎?
(指讀)
④ 拓展畫面,激發想象,披文入情:
引入課外資料,指讀談感受。
⑤ 激情朗讀,反復誦讀。
⑵ 預設交流四:
① 一起看課文的最后一句話“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懷著怎樣的情感去讀?
(自豪、激動地、贊美的、敬佩)
② 帶著你們各自的情感體驗,試著把你的感受和心情讀出來!
六、課件出示偉人題詞,齊讀升華體驗
七、觀看錄象,加深感悟
1、同學們,面對這巍然屹立的萬里長城,此時此刻,你心中肯定有萬語千言。就讓這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寫在課題上!
2、同學們,把心中的歌,把筆下的情,通過你的讀表達出來。
3、播放歌曲《長城長》,暢談感受。
【教學反思】
一、借助媒體,超越傳統,巧現畫面,有效突破重難點
進行這堂課的教學設計時,我采取了傳統教學時以看圖為主線,圖文結合,通過“三看長城”而達到理解感悟課文的設計思路。
如:初次讀圖,在看圖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理清課文脈絡,了解文章有序表達方法,效果較好。利用兩副畫面,在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直觀形象的理解重點詞句,簡潔有效,一改以前詞語教學時反復糾纏,理解模糊的弊端,收到奇效。再如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更是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順利幫助學生,為理解長城“高大、堅固,巧妙”的重點收到了舉重若輕的良效。
二、預設與生成的矛盾,該如何靈活應對
第二自然段創設小導游介紹長城的情境,借此了解長城的構造特點。原本設計以一名學生為主介紹,其余學生補充的環節,學生能介紹多少就介紹多少,可以介紹書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紹課外搜集的傳說、故事、資料,臺下的“游客”可以提問,形成互動氛圍。可在實際教學時,在學生還沒有充分閱讀課文、充分交流感受時,我就直接讓一名學生進入當小導游的教學環節,此時臺下響應者寥寥無幾,沒有出現我預設中的熱烈場面,因此,我又反復“引導啟發”,可還是費力不討好,造成這部分內容拖拉疲塌。如果當時及時調整,以小組讀書、討論為主,再結合運用課件的圖片資料,通過調動每一個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再來朗讀理解,我想,效果會大不相同。
縱觀整堂課的教學,有得有失,有成功也有失敗之處。希望能給大家以借鑒。反思課前教學的設計與課中的實施過程中的變化,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當教學的實際進程并沒有向著課前所預設的方向而去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靈活應對,采取恰當的教學策略,是今后需要自身思考的地方,也需要更多的磨礪,才能真正使我們的教學立足于課堂,服務學生,達到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靈活自如應對的境界。
長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會寫“吏、碑、瀚、烽、隘”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將帥、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豐碑、峻嶺、瀚海、縱橫、點綴、錦繡”等詞語。
2、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語句的內涵,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點)
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形式——對聯。(難點)
4、熟讀成誦。激發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的對聯的興趣。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看文中的圖片,圖片上是什么?關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城的資料)
2、長城居“世界八大奇跡” 之首,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千百年來,雄偉而壯麗的長城,吸引著無數歷史學者、考古學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們千里迢迢,歷盡奔波來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奧秘,評論它的功過是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它的文章——《長城贊》。(板書課題)從課文內容看,這是一篇什么體裁的文章?(生:對聯)
師:對聯又叫楹聯,俗稱對子,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一副對聯是一幅長聯。
〔通過觀看圖片導入,輕松自然。然后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資料,從學生對長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自由讀文,做到讀通讀順。
檢查,疏通。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自讀全文,把全文正確、流利。同桌間、小組間互相讀一讀,評一評。
2、研讀上聯。
(1) 認真默讀,勾畫重點詞句,小組討論:上聯從哪方面贊美長城,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全班交流,師點撥引導,適時板書:
(2)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上聯,組內互評。
3、用同樣的方法研讀下聯,學生匯報,并適時板書。
四、指導有感情誦讀,讀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延伸。
歷史上有不少贊美古跡的'對聯,課后大家搜集一些,下堂課與大家一起分享。
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長城贊》是一副對聯,一副全面贊美長城的長聯。全聯句勢整齊,對仗工整,內容博大,意義深遠。關于對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但對它的感知也僅限于此,沒有更深入的了解。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對聯中的意境,始終沒有一個好的思路。無意中看到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夜雪》的教學實錄,頓覺豁然開朗。王老師的教案環節十分簡潔,分為“會讀——讀懂——誦讀——積累”四個部分,我很受啟發。我感覺《長城贊》無論從題材、篇幅、還是特點上,都可以用到他的這種設計流程。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逐一落實我的教學流程,課堂思路顯得非常清晰。可是上完以后,我自己覺得我的課堂雖然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落實,可是還是淺嘗則止,內容挖得不深,好像有一種走過場的感覺,自我覺得不扎實。同時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方面還欠火候,這一點我要好好地向夏偉老師學習。
總之,這次同課異構下來,我雖然沒有全程聽課,但從各位聽課教師的點評中我還是收獲了不少,同時也讓我明白了有比較才有進步,缺憾也是一種美。
長城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詞,會寫15個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城墻”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語文學習習慣培養
1、學習完整表達,有理有據。
2、學習本節課的寫作順序。
3、培養學生坐姿端正,認真傾聽的良好學習習慣。
一、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不喜歡旅游啊?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一起去游覽一處名勝,你準備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訴我。它凝聚著中國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長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接下來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且要試著用一段話概括出你眼中的長城,開始。
1、剛才大家都讀得特別用心,老師這里有幾組生詞誰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讀
領讀(你讀得可真準,如果聲音再響亮點就更好了)
同桌讀、單人讀(別著急,讓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讀出來,我們等等他好么)、
齊讀(大家的聲音真響亮,如果再干脆點就更好了,再來一遍)。
2、蜿蜒:蟲字旁,形聲字
壘字寫法:撇折、點;上面大下面兩個小;下面的土字大
3、剛才讓大家讀書的時候提了個什么問題?誰來說說?
都說呀會讀書的孩子能把一句話讀成一個詞,這個詞是?
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板書:奇跡)
三、精講
為什么說是一個奇跡,請你快速瀏覽課文,把你感觸最深的地方用括號括起來,并簡單地在旁邊概括出你驚嘆他的原因。
誰來把你的贊嘆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訴大家在課文中的哪一段
(一)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略)全長13000多里。
1、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長)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萬三千多里,同學們,你知道有多長嗎?二十多年前有一個年輕人曾徒步走完了這一萬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長城長么?誰來,讀出你的驚嘆。
我們的操場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長城相當于圍繞操場跑上35000圈。你說我們的長城長不長?來,我們一起再把這種氣勢讀出來。
2、大家看咱們課本里的圖除了長還怎么樣?(板書:彎彎曲曲)
你們看,順著山勢長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峽谷他就俯沖直下,……這樣的姿態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 板:蜿蜒盤旋(把話說完整)
一條巨龍,蜿蜒盤旋在崇山峻嶺之間,多美呀,多有氣勢啊,誰愿意來讀讀第一段,就讀出這種美,這種氣勢。
美中有氣勢,來,同學們一起讀。
3、這是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長城?(板書:遠處)你能看著圖,把遠看長城的樣子描繪下來么?
是呀,看著如此美而又有氣勢的長城,讓我們情不自禁的發出了這樣的贊嘆:“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
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覺到這是一個奇跡?
(二)二段
1、說說你的感受(板書:高大堅固)
是呀,長城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堅固。同時作者在這一段還介紹了長城的構造。
2、請同學們細細的自由的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會兒啊請你做小導游,來介紹一下作者分別給我們介紹了構成城墻的哪些部分?圈畫出來,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誰來試試,老師說過,在課堂上回答問題錯了也不錯,看誰最勇敢。
3、老師這里有一幅長城的近照,這就是高大堅固的長城。誰能看著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結構呢?(這一段向我們介紹了長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臺。)真會讀書!但你們知道他們的作用嗎?
4、大家注意看瞭望臺和射擊口,為什么這樣設計?
(說的太好了,有理有據,我們說話就是要這樣)同學們,長城就是這樣用他那高大的身軀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衛了祖國的領土,像長城這樣巧妙的設計,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當你知道這些的時候,你想說點什么?
是啊,像長城這樣“長”而“高大堅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讓我們在以此由衷地贊嘆:
(三)三段
千百年的歲月過去了,歷史的銷煙已經散盡,但青山依舊在,長城依舊在,為了一睹長城的雄姿,成千上萬的人,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城墻上的條石,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他們想到了什么?
1、同學們,你們誰知道修筑長城的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你從課文那句話中知道科技非常不發達?
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哪些詞語最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不容易和艱辛?
3、在當時科技非常落后的時代,要把這些數不清的巨大的條石,靠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嶺,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鮮血,甚至多少生命啊?
同學們,你們能讀出這種艱辛和不易的感覺嗎? 指讀
4、透過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這種勞動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年累月,女生讀
這樣的工程也不是一段兩段,而是綿延萬里,男生讀
歷經風風雨雨,歷經種種磨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萬里長城,這就是我們的人民,這就是我們的長城,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齊讀
小結: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這樣的雄偉工程世界少有,這樣的艱巨工程靠人力完成,歷史罕見,這樣的精心設計使之易守難攻絕無僅有!這是勞動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結晶。
長城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用具: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單元主題: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
1、圖片展示遺產風貌,激發學生的興趣。
2、明確單元的學習目標:認真閱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達方法,搜集與我國的“世界遺產”有關的資料。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揭題: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見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長城。長城以其雄姿和壯美,深深地吸引著中外游客,它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今天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覽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多媒體演示,激發閱讀興趣。板書課題《長城》,指導學生自豪與深情地讀課題。)
三、初識長城
1、有些同學曾經登過長城,有些同學在課前查了資料。那么關于長城,你了解多少呢?請同學們介紹一下。
(生可以交流長城的地理位置、長城的自然風光、長城的歷史價值、相關的歷史故事或傳說,還可以是自己親臨長城的切身體驗。)
2、讓我們打開課本,深入地走進長城。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
要求:把生字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聲音響亮。
3、交流感受:長城留給你什么印象?(自由談)
4、要想更深入地了解長城,我們先要過字詞關。
學習生字詞
①生字:崇 旋 嘉 磚 隔 屯 堡 壘 仗 扶 智 慧 魄
②新詞: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
5、指名接讀課文,隨機正音。
6、全班齊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
四、整體把握
1、觀察長城彩圖,了解圖意,學會觀察方法(幻燈片打出與課本一樣的兩幅彩圖)。
(1)師:這兩幅圖都有長城,我們應該先觀察哪一幅?為什么?兩幅圖的觀察點在哪?
(2)看遠景圖時應重點觀察什么?(抓住觀察重點:長城)你覺得長城看上去有什么特點?(長、大、彎)再看近景圖:你能看出長城有什么特點?(高大、堅固)
2、說說剛才兩幅彩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第一幅與第一自然段,第二幅與第二自然段。)
3、生討論:課文三、四自然段為何沒有圖片與之對應?(不是作者所見之景,無法畫出。)后兩節分別寫了什么?(作者的聯想和長城的地位。)
長城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體會長城是俺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同學的民族自豪感。
2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教學重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如何指導同學理解課文的觀察順序和寫作思路。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長城》,首先我們來欣賞一下介紹長城的短片。 (播放短片)
2、過度: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自身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游客。簡短的記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現在,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一下長城嗎?
3、出示: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一)質疑:
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什么問題供大家討論、學習?
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隨機板書:偉大的奇跡) 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學習?
過度:我們回憶一下其它的段落是從什么角度寫的長城(隨機板書:遠望、近觀、聯想)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好,現在我們就先站得遠一點,高一點,看看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的?
1、這一自然段寫出了長城的什么特點?你是如何體會出來的?(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2、“蜿蜒盤旋”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看看書上第一幅遠看長城圖,用手勢表示出來。
3、作者用什么方法寫出了長城的長?(打比方、列數字)
4、指導朗讀:請同學們朗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能不能讀出長城的雄偉氣勢?(指名讀、男生讀、齊讀,給予學生鼓勵。)
過渡:讓我們繼續隨著作者從更近的角度去認識長城。
(三)學習第二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從課文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生:這一段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成的。 生: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生: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在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暸望臺和射擊用。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a、在讀的過程中,有什么句子或詞語令你感到很新奇嗎?
(1)老師邊出示課件邊解釋垛口、嘹望口、射口
(2)聽了老師說的后,你們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垛子、瞭望口、射口吧!
(同桌討論學習)
(3)還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當士兵從嘹望口發現敵情時,便迅速來到城臺頂上燃煙放炮,遠遠的地方都能看到聽到,這樣一座傳給一座,幾千里外的敵情在幾個時辰內就可以傳到朝廷。]
b、讓我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重新感受一下長城的巧妙設計和高大堅固。
3、現在,老師找個同學當小導游,邊看長城近景圖邊給大家介紹。聽了他的講述,我們對長城有了更深的了解。
過渡:長城作為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不僅建得高大堅固,而且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對長城了解了這么多后,你想到什么?
(四 )披文入情,傾情長城——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想到了什么?(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隨機:理解很自然
2、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作者想到的句子。
出示:“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3、你是怎么理解“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句話的呢?
a、想想古代勞動人民修長城會遇到哪些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指導:(1)建長城的材料: 一塊條石一塊就有兩三千斤:我想問一下,你們的體重是多少斤?(50斤)兩三千斤重的條石相當于多少個同學的重量?(60個)
(2)建長城的工具: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3)長城的長度:一萬三千里、或前不見頭,后不見尾。
現在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嗎?(多少:許許多多,無數)能想象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辛了嗎?讓我們再把勞動人民的艱辛讀出來。
4、文中又說長城是勞動人民 的“ 智慧 ”? 智慧體現在哪里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長城的長、高大堅固、設施齊全,能防御敵人又能進攻敵人。)
5從“多少”“才”字體會到什么?( )
6、此刻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什么?讓我們把這千言萬語轉變成一種崇敬之情把這句話讀一讀。
三、整體把握全文,升華認識
1、教師小結:
在崇山峻嶺之間修筑長城,怎能不流血流汗,怎能不付出大量的人力?古代勞動人民巧妙設計長城,不正體現勞動人民的智慧嗎?
2、假如這時你站在長城上,你想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呢?
3、正是這雄偉的長城,正是這偉大的勞動人民,讓作者激動、感慨,發出這樣的贊嘆:
4、課文學到這里,你明白作者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了嗎?( 聯系前文,從長城的長、高大堅固、在科技落后的古代人們付出的血汗和智慧來談。)
5、寫話寄情
正是這樣的雄偉氣魄,正是這世界歷史上不容忽視的奇跡,吸引了全世界的人。看,這些名人在登完長城后留下了自己的題詞。
(1)、出示領導人的題詞
(2)、此時此刻,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許多話要說。你也來學學這些名人,給長城寫幾句
話。(學生寫,匯報)
四、總結板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長城教學設計7
設計思想:
《長城》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他們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想象。
3、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朗讀感受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聯系上下文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難點:
走進文字中體會作者在聯想中所表達的.感情,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對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搜集長城相關資料,教師準備長城的相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籃球館等圖片
生:欣賞交流
師:這些蘊涵高科技、環保、人文內涵的現代化建筑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現代人真了不起。
多媒體演示:北京故宮、天壇、頤和園、長城圖片
生:欣賞交流
師:古代勞動人民同樣了不起,他們創造了建筑史上的一個個奇跡。毛主席曾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今天我們就一同來游覽長城。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自讀課文交流長城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三、朗讀課文,體會特點。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長城遠景圖 學生給圖起名(長龍、蜿蜒盤旋、氣勢雄偉……)
引導:借圖理解蜿蜒盤旋、崇山峻嶺
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句
2、你從哪里體會到了長城的長?(學生抓住長龍,一萬三千多里等詞語體會)
引導:列數字的準確 打比方的形象
3、指導朗讀
資料補充:據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員介紹,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到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國的萬里長城。
生:交流內心升騰的情感
4、滲透寫作方法:作者在這段描寫中,分別運用了打比方和例數字的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長城長而壯觀的氣勢,這也是我們今后在習作中需要學習的把事物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5、明確觀察點:這是在哪里看長城?(遠處)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們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長城又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堅固)
2、長城的高大堅固體現在哪兒?
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朗讀。(兩米多高、五六匹馬并行)
3、長城除了建的高大堅固,在構造上還有什么特點?
生:(設計有方,設施齊全,在長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臺,城墻還很寬,便于奔跑)
多媒體演示長城構造
4、這些構造向我們傳達了什么訊息呢?
(意在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了解長城是古時候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城墻,了解20xx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長城)
5、有感情的自由讀第2自然段
交流:此時,你內心又升起怎樣的情感?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作者浮想聯翩,誰來讀第三自然段?(指名讀)
2、僅三個字就拉近了我們與長城的距離。再讀“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
問:此時,你又會想些什么?
3、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師適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并且點名朗讀)
“數不清的條石 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沒有火車汽車起重機”“要抬到高高的八達嶺上”
4、激情:此時,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師點: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磚石組成,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筑成。難怪作者感嘆到: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學生朗讀:“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2、為什么說長城是個偉大的奇跡,你理解了么?(學生發表見解)
長城教學設計8
知識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陡峭”,“凝結”等詞語。了解長城的概貌、構造、歷史等。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能力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每段話的意思及段與段之間的聯系。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指導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3、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培養觀察能力和良好的觀察習慣。
情感目標:
1、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2、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讀文討論,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理解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長城錄像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0xx年,我國航空飛天史上創造了一個奇跡,中國首次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從而我們認識了一位英雄,他是誰?那你們知道楊利偉叔叔在太空中看到的唯一的人工工程是什么嗎?對,是長城!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長城,去領略長城的風采!
二:整體感知,心生贊嘆
播放錄像,誰來說說長城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能用一句話來說一說嗎?
過渡:文中又是怎么評價長城的呢?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課文,畫出那句話。課件出示:長城,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指導朗讀(齊讀,指名讀,再讀這句話的時候應該重讀哪個詞?)
提問:那么長城有什么過人之處說她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呢?自由的朗讀課文,找出相關的句子或者段落,并和同桌說說你的想法或感受。
三、細讀課文,感悟體會
1、分析第一段。
(1)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比喻)理解“蜿蜒盤旋”:彎彎曲曲的延伸 。
觀察第一幅插圖
(2)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全長有六千多千米。這句話用了什么手法具體的寫出了長城的長? 列數字(課件出示長城路線圖)
過渡:我們剛才遠遠的看到了長城,給我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特別的長,那你們想不想把長城看得仔細一點,清楚一點呢?
2、分析第二段。
出示課文第二幅插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圖畫,你都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課文的哪一段描述了這幅圖的內容?(第二段)現在請同學們自由快速的朗讀第二段,結合插圖,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向我們介紹長城的?各有什么特點或者作用呢?結合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長城的結構,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根據課文的描述畫出長城的示意圖。
遠看長城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長,近看長城又給我們留下了什么感覺呢?(高大堅固)
這么長、這么高大堅固的長城你能用一個詞語修飾嗎?(氣勢雄偉)板書:氣勢雄偉。這樣氣勢雄偉的長城怎能不是世界建筑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呢?
四、總結
長城的長,長城的高大堅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感受到長城的確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跡。這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此外,長城被稱為世界建筑史上偉大的奇跡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你們想知道嗎?下節課我們再一起走進長城,去更深入的了解長城。
五、板書
長城
長:六千多千米
氣勢雄偉
高大堅固:平 寬 高
長城教學設計9
一、導入新課
1、提問:誰去過長城?誰知道長城磚是什么樣子的?
2、教師小結:長城是我國勞動人民修建的為了抵御外來侵略者用的。長城上的磚一般重量為15千克,長36.5~38.5厘米,寬18~15.5厘米。厚9~9.5厘米。今天我們來看一看這篇童話中的長城磚有哪些經歷,遇到了什么問題,看看我們能不能幫助它。
二、檢查學生自學生字情況
1、字詞:綿延、防御、羨慕 、自慚形穢 、軟緞 、陳列、鍍金、里程碑、熱淚盈眶、剛毅、靈魂、妄自菲薄
2、解詞:
自慚形穢:原指為自己的容貌舉止而感到慚愧,后來泛指自愧不如別人。
綿延萬里:延續不斷,很長很長。
妄自菲薄:過分地輕看自己。
里程碑:比喻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可以作為標志的大事。
三、閱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批注。
2、思考:
⑴ 在武器高度發展的今天,長城磚產生了哪些想法?
⑵ 后來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⑶ 聽到人們對自己的高度評價,長城磚的`思想有了什么樣的轉變?
3、展開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4、全班討論。
5、分角色朗讀。注意長城磚的心里變化過程,先是自慚形穢后驚訝而深思,到自信的語氣。
6、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武器高度發展的今天,長城磚失去自信。有一天他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贊揚聲中,他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7、教師總結
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話的?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四、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信心,自尊心,有的時候可能會遇到一些挫折或被人冷落了,但不要妄自菲薄,正確對待。成功了也不驕傲,這樣才使我們有一個積極的生活態度,保持良好的心態。
【板書設計】
20 長城磚
自慚形穢──贊揚──自尊自信
【教學目的】
1、認識8個生字,理解“自慚形穢、神采飛揚、熱淚盈眶、妄自菲薄、自言自語”等詞義。
2、閱讀課文,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3、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4、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難點: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長城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看到的長城的樣子。
3、知道長城很雄偉,產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知道長城很雄偉,產生喜愛、贊美長城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游八達嶺長城》
二、復習詞語(課件出示)
八達嶺 起伏彎曲 伸向遠方 其中 很寬 知道 巨龍
游覽 雄偉 并排 臺階 敵人
(1)指名讀;齊讀。
(2)用上面的一、兩個詞語說一句與長城有關的話。
三、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思考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順勢而導,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可能會匯報知道了如下四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匯報哪里,老師就指導學習哪里)
(1)“長城真雄偉!”
①長城怎樣雄偉?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高高的城墻建在山上,起伏彎曲,伸向遠方。”
“媽媽告訴我:‘長城全長一萬多里,所以叫萬里長城。我們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②聽著你們的朗讀,我感受到長城真雄偉啊!它有什么特點?可以用哪兩個詞來概括?(板書:高長)
③(出示八達嶺長城圖片,學生欣賞)自己再讀讀這個自然段,把長城的雄偉讀出來!(指名展示讀)
(2)城墻上面很寬。
從哪里看出長城很寬?(板書:寬)在書上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城墻上面很寬,能并排跑五六匹馬。”
師介紹:“并排跑五六匹馬”的寬度大約相當于教室的寬度。
(3)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
①是從那句話知道的.?(板書:防御)找到并讀一讀。
指導理解并讀好:
“長城是古人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如果發現了敵情,就在烽火臺上點起烽火。遠處的人見到烽火,就知道敵人來了。”
②(課件播放烽火臺)這就是烽火臺,在通訊手段很不發達的古代,烽火臺承擔著報告敵情的重要任務。
③(指著板書提問)小作者先介紹了長城的雄偉——它高、長、寬,然后介紹長城是用來防御敵人進攻的,它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介紹順序可以顛倒嗎?
(4)小作者認為長城偉大。
①指導理解并讀好:
“我站在高高的長城上,向遠處望去,長城就像一條巨龍。”
(看長城圖片,體會長城像巨龍)師講解:“龍”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動物,是吉祥、和諧、長久的象征,全世界的華人都把自己稱為“龍的傳人”、“龍的子孫”。萬里長城是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建筑,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的象征。師范讀此句,然后學生齊讀。
②引讀:“我不禁高聲贊美長城真偉大!”
3、朗讀全文。
(1)自己有感情地朗讀一遍課文。
(2)指名配樂朗讀。
4、理清寫作脈絡。
《游八達嶺長城》是一篇游記,小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呢?
指名回答。
師指導概括出順序:來到長城腳下登上長城在長城上遠望
四、你看到過長城嗎?說說你看到的長城什么樣。
1、(再放長城錄像)先再回憶、思考
2、指名說,適機指導。(指導學生能按順序說兩三句完整的話。)
五、布置作業。
去搜集有關長城的知識、故事、傳說,回來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游八達嶺長城
來到 雄偉 高
長 防御 偉大
登上 寬
遠望 巨龍
長城教學設計11
【教材簡析】
《長城》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看圖學文。這篇看圖學文由兩幅長城的彩圖和一篇短文緊密配合,贊美了長城的雄偉氣魄,歌頌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楚,其中最后一個自然段“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概括了全文內容,是全文的總結段。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四個生字,結合圖畫和課文內容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比喻句描寫的形象和聯想句、總結句的作用。
2、智能目標: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借助聲像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創新能力。重視觀察和思維及聽說讀寫的有機結合。
3、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有感情朗讀和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和高大堅固,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如能身臨其境,兒童的學習欲望、探究熱情會被極大地激發起來。課前,教師利用這樣的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搜集資料,激發興趣。讓學生從中國地圖上找一找長城的起止點,即山海關和嘉峪關的位置,數一數長城經過我國哪些省市,收集長城的郵票、圖片及各種實物模型。
2、繪制圖畫,激發興趣。喜歡繪畫的同學自畫長城圖片,并能體現課文第二段中建筑的位置和構造特點。
3、制作模型,激發興趣。喜歡搞制作的同學根據圖片自己設計、制作出長城的模型。
4、收集故事,激發興趣。讓學生查找春秋戰國至今勞動人民修筑長城、連貫長城、修繕長城的歷史資料,收集關于長城的`各種傳說故事。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激發興趣
1、激情導入,激趣喚知:
教師課前板書好課題,課始教師用這樣的語言導入:長城是我們偉大祖國的象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舉世聞名的偉大建筑。因此,長城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大家都想飽覽一下長城的壯麗風光,欣賞一下長城的建筑藝術,得到美的熏陶和享受。你們誰游覽過長城?想不想去觀賞一番?
(這樣的導入旨在使學生對長城有一個整體感知并喚起學生的已有感知。)
2、學生暢談:
學生在教師的語言感染下暢談游覽長城的印象或從課前搜集的資料中暢談自己的感受,使學習興趣得以激發,課堂氣氛得以激活。
3、揭示目標,激發求知欲:
教師這樣引導:
剛才大家說得很好,都想去長城游覽,那我們今天就和作者一起去游“長城”。然后借勢揭示本課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任務有一個整體感知,并激發其求知欲。
二、觀察欣賞,發展思維
1、觀察圖畫:
⑴ 指名學生上臺從中國地圖上找出長城東起山海關西止嘉峪關的確切地理位置,并在黑板上寫出長城經過我國的哪幾個省市。
⑵ 書上的兩幅彩圖觀察點各在什么地方?各畫了哪些景物?
要求概括出第一幅圖是俯視,觀察點在高處,是遠看;第二幅圖是平視,觀察點在近處。景物有藍天、蒼山、紅楓、灰龍。
⑶ 第一幅圖上看到的長城是什么景象?
(讓學生發揮想象,形象地敘述長城的樣子,如:像一條彩帶,在群山中飄舞;像灰色長龍,飛舞在崇山峻嶺之間;像條玉練,鑲嵌在碧綠的地毯上等等。)
⑷ 第二幅圖上可以看到長城的什么?
結合理解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
為什么兩幅圖上長城的景象不同?
第一幅是俯視,遠看的景象;第二幅是平視,近看的景象。由于角度不同,景象的印象也就不同了。
2、欣賞錄音:
本課文質兼美,感情充沛,為燃起求知欲望,教師播放錄音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看課文思考所描寫的主要內容,學生被配樂朗讀帶入意境,仿佛也來到長城,飽覽長城的雄偉壯觀之美。
3、練讀課文:
分節練讀,思考:
⑴ 第一節:
遠看長城是什么樣子?找出介紹長城總貌的句子。
(“它像一條長龍……”結合看圖加深印象。此處讓學生用幾種說法表示這句的意思,體會“長龍”這一比喻句,理解“崇山峻嶺、蜿蜒盤旋”的意思。)
⑵ 第二節:
長城的近景又是怎樣?城墻上有哪些特點?這樣建造有什么作用?
要求說出垛子、瞭望口、射口、城臺的作用,并知道這段城墻在八達嶺上,已開辟為游覽景區。
⑶ 第三節:
作者站在長城上聯想到什么?
(聯想到修筑長城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勞和智能。)
⑷ 最后一節寫什么?
(寫長城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贊美長城是偉大的奇跡。)
4、欣賞錄像:
隨著同學們的發言,教師一邊打開錄音機,播放優美而令人神往的樂曲,一邊打開放像機,展示一幅幅美麗的長城風光畫面,讓學生再次思考圖文描寫的主要內容和作者要表達的感情。與此同時,讓同學們展示課前自己制作的長城模型和收集到的圖片、郵票,進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愛我長城感情的陶冶。
三、析文暢談,發展創新
1、精讀課文,重點思考討論下列問題:
⑴ 深思下列建筑的位置和構造:
城墻頂上、城墻外沿、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臺。
(指名學生到黑板上邊畫邊說。)
⑵ 作者為什么會“很自然地聯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聯想是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情”去觀察長城之后自然產生的,體會到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艱辛和不易,以及花費的代價和非凡的創造。
⑶ 為什么說“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能,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結合看圖和課后思考練習之中的句子比較來理解:我國勞動人民憑著勤勞的雙手,無窮的智能,想方設法,戰勝困難,修筑起這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⑷ 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讓學生討論、想象,最后歸納為:
① 這樣的城墻舉世無雙。
② 這樣雄偉的工程世界少有。
③ 這樣艱巨的任務卻用簡單的工具完成歷史罕見。
④ 創造這樣的奇跡,勞動人民表現出的毅力和智能絕無僅有。
⑸ 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為長城這一世界歷史奇跡感到激動、自豪;對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能表達了贊美、敬佩之情;對偉大祖國表現了熱愛之情。
2、討論構思,品味妙法:
回顧課文,討論作者怎樣構思,為什么能在這不足四百字的課文里把一個聞名世界的古代工程作了生動、具體的描繪,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讓學生學習作者觀察有順序、記敘有條理、聯想豐富又合理、比喻恰當又生動的寫作特色。)
3、講述故事,訓練語言:
在同學們的陶醉與神往之中,教師把話題一轉:大家知道長城歷史悠久,它是什么時候開始建造?怎樣修繕和連貫?有怎樣的動人故事和傳說?現在請大家把收集到的長城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讓同學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繪聲繪色,各抒己見,滔滔不絕,使課堂氣氛再一次升華,也使本課有一個精彩的結尾,與開頭遙相呼應。)
四、巧設練習,訓練思維
1、仿例寫句:
⑴ 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
( ),( ),( ),很自然地想起 。
⑵ 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
仰望藍天上的白云,像( )。
2、學習本文的觀察和寫作方法,觀察家鄉或校園的某一處景物,按要求寫三段話:
遠景:
近景:
聯想:
(本練習設計旨在訓練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能遷移運用到實際之中,促進其創新能力的發展。)
【板書設計】
(本板書采用“抓主干,明中心”的方法設計。)
遠景:一條長龍 蜿蜒盤旋
巨大的條石和城磚
頂上像很寬的馬路
長城 瞭望口 血汗
近景:高大 堅固
外側:垛子
偉大奇跡 射口 智能
方形城臺
聯想:站在……踏著……扶著……想起……
長城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這篇課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了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盤旋、南面百、城磚、城墻、屯兵、堡壘、打仗呼應、肩膀、智慧、凝結、氣魄雄偉”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3、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為,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體會出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初讀長城介紹紀錄片、國歌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導入,初讀課文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看看。
2、據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工程。一項是中國的`長城,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中華民族的驕傲與象征──長城。
二、再讀課文以讀字詞
1、自由讀課文:
圈出生字,認讀生字
2、用“ ”畫出不理解的詞,聯系上下文或借助字典理解它們。
3、重點點撥:
⑴ 字形:
隔 磚 旋
⑵ 字義:
垛口 瞭望 射口
三、練習朗讀課文
要求:
1、準確。
2、通順。
第二課時
一、播放介紹長城的紀錄影片,整體感知
老師激情導入課題:
長城──中華民族的象征,華夏兒女的驕傲,它以它自身的魅力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游客。簡短的紀錄影片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使我們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你能用書中的一句話評價一下長城嗎?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板書:
氣魄雄偉
17、長城
偉大奇跡
二、精讀課文,剖析語言,加深認識
1、出示重點詞句、質疑: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針對這個評價,你能提出哪些關鍵問題供大家學習討論?
(學生提出問題)
2、再讀課文,解決問題:
⑴ 指名讀第1、2自然段,思考第一個問題,發表見解。
(引導學生說出長城的長、高、彎、堅固。引導學生細致讀課文,全面考慮問題,并鼓勵學生從自備資料中選擇相應內容進行補充。)
⑵ 品讀課文,讀出理解:
你能通過朗讀反這種氣勢表達出來嗎?
⑶ 再次觀察文中插圖:
以小導游的身份,指圖向大家介紹長城的氣魄雄偉。
3、烘托高潮,體會情感:
過渡:
長城僅僅中為它的氣魄雄偉就被稱為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嗎?你能用書上一句話概括出其他原因嗎?
(指名說)
⑴ 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邁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⑵ 齊讀:
從這句話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趕緊和身邊的同學說一說。
(互相交流)
⑶ 班內交流:
指名談談自己的看法、想法。
⑷ 讓我們飽含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再讀這句話。
四、整體把握全文,升華認識
1、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
(指導學生整體認識。)
2、激發自豪之情(播放國歌):
長城,己被寫過了國歌之中,融進了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寶貴的歷史豐碑,閃爍著中華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華民族的魂,她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讓我們一起來唱響國歌。
3、拓展: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說的?有什么想寫的?
【板書設計】
17、長城
偉大的奇跡 氣魄雄偉
血汗與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深刻領會語句的內涵,感受長城悠久的歷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點)
2、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形式——對聯。(難點)
3、熟讀成誦。激發學生誦讀、積累古跡上的對聯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對對子游戲。(5”)
1、如天對地,室對家,少對多,明對暗,美對丑,真對假,善對惡,繁對簡,朝對暮,盛對衰,庭對院,井對池,山川對河流,落日對流霞,楊柳岸—杏花村,蘋果臉————葡萄牙,狗尾草———雞冠花等。
2、你知道對對子有什么規律嗎?(師相機板書:字數相等、詞性相對、內容相關等字眼。對聯做到了這些要求,就形成了兩兩相對的特點,使對聯對仗工整,讀來才朗朗上口。)
3、根據對子的特點試著找兩兩相對的詞。(幻燈出示)
【通過游戲讓學生明白對聯的特點,為下面的授課做準備】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3”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我國有世界聞名的萬里長城,有哪些同學去過長城?說說你在游長城時有什么感受。
師引:關于它,你還了解多少?(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長城的資料,師補充p15的小資料1)
師引:萬里長城居“世界八大奇跡” 之首,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建筑。它的雄偉堅固給我們每一個到過長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那么,今天讓我們通過《長城贊》這篇課文的學習,再次游覽一下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吧!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2”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1名讀課文,注意糾音。
3、本文與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什么不同?(對聯)
4、齊讀對聯 ,讀準字音。
三、體裁引入,理解內容。
1、這幅對聯給你讀起來的感覺怎樣?(順口、有節奏、好讀等)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預設1:因為它有很多地方做到了兩兩相對,比如:起對跨等,使對聯對仗工整;預設2:字數相等、結構相同、簡短等使對聯出現許多兩兩相對的詞語。)5”
2、找一找兩兩相對的詞語?在書中圈一圈。
3、集體交流。(出示幻燈2——兩兩相對)
4、師生合作讀全文,讀出節奏。(如師:起春秋,生:跨峻嶺)
師: 由于對聯對仗工整,所以我們讀起來就很有韻味。然而這幅對聯不僅對仗工整,而且內含豐富、意義深遠。我們再來一起走進它,首先請大家齊讀上聯?你讀出了什么?12”
預設:讀出了長城經歷的年代長久,都經歷了哪些年代?(引:上下共有兩千年,可謂歷史悠久)誰來讀讀,讀出這種歷史感來?(師相機板書:上下五千年)
預設:讀出了長城是中華民族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從哪里看出的?
預設:讀出了人們修筑長城時的艱辛。從哪里看出的'?——費(你很會抓字眼來讀書)
師:如此悠
久、巍峨的長城是誰修筑的?(數不清的將帥吏卒,黎庶百工)怎樣修筑?(靠人力和智力)他們在沒有起重機等現代設備的情況下是怎樣拉石頭上去的?會遇到什么困難?(啟發想象,體會修筑長城的艱辛)
師:然而這些困難都得靠什么來解決?(人力和智力)沒有任何的現代機械可以幫得上忙,這得需要多大的力氣?按書中說就是(費盡移山心力)
長城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讀懂課文內容。
2、技能目標:
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從不同觀察點觀察事物的方法,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想象。
3、情感目標:
認識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奇跡,激發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的長城嗎?今天老師就帶來了長城的風光圖片,請大家欣賞。
(課件出示圖片,同學欣賞。)
2、交流感受:
師:從大家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來,你們已經被長城深深吸引了。剛才看著一張張的圖片,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3、是呀,長城是如此雄偉壯觀,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就讓我們走進描寫長城的語言文字,再次去領略長城的美。
揭題。
指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通讀全文
師:請大家帶著剛才欣賞圖片時的心情,大聲地朗讀《長城》。
注意:
把生字新詞讀準,把句子讀通讀順。
思考:
課文中的兩幅插圖分別與文中哪些段落相對應?
2、請四位同學輪讀課文,相機指導生字。
3、師:你找到與插圖相對應的段落嗎?
(第一幅圖對應第一段,第二幅圖對應第二段。)
三、圖文對照感受讀,感知長城
1、對照第一幅圖,感受長城的“長”:
⑴ 出示第一幅圖:
師:你看到長城了嗎?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長城嗎?
生:長城很長。
師:是呀,長城長得像──一條長龍。
師:你能猜測一下長城有多長嗎?
(一萬三千多里)
生:長城彎彎曲曲的。
師:是呀,文中也用了一個詞,表示彎曲,你找到了嗎?“蜿蜒盤旋”。
⑵ 當這幅圖一出現在我們面前時,長城的長,長城的蜿蜒便躍入我們眼簾。(出示第一段)請你自由地讀讀這段話。
⑶ 指名配樂讀。
2、對照第二幅圖,感受長城的高大堅固:
⑴ 師: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那么走近看,又是一幅怎樣的情景浮現在眼前呢?請你仔細讀讀課文第二小節,找找能概括長城的詞語。
(高大堅固)
⑵ 這段話中哪些地方寫了長城的高大堅固?具體從哪個詞中可以體會到?
① 城墻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
② 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擊用。
結合插圖指名學生指出“垛子、瞭望口、射口”。
③ 城墻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互相呼應。
四、想象、感悟讀,體會艱辛
1、師:同學們,遠望了長城,近觀了長城,現在讓我們隨著作者的腳步,登上長城,去踏一踏那方磚,摸一摸那條石,也許會給我們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2、自己讀第三小節:
找一找哪些句子讓你感動。
3、交流:
生: 單看這數不清的條石,一塊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這陡峭的山嶺。
文章地址:http://www。7139。com/jiaoan/xiaoxuesinianjiyuwenjiaoan/437832。htm
師:能說說你的理由嗎?
(學生回答)
師:你們知道修筑長城的年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嗎?
生: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生:那是一個艱苦的年代。
……
師:是呀,那是一個科技非常落后的年代;那是一個戰火紛的年代;那是一個水深火熱的年代。這樣一個年代,要修建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容易嗎?簡單嗎?
4、邊體會邊讀:
師:那就讓我們再好好讀這句話。
5、指名讀。
6、讀著讀著,我們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怎樣的情景?
學生各抒己見。
7、師:長城,與其說是由一塊塊的磚頭和條石砌成的,不如說是由一個個古代勞動人民的血肉之軀筑成的。是他們的'汗水,是他們的鮮血,是他們的生命,才換來了這樣一個舉世無雙的偉大工程。
8、出示:
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讓我們沉沉地讀這句話。
9、配樂讀第三小節。
五、總結全文,抒發贊美之情
1、師:難怪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寫道……
出示:
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2、練筆:
師:如今,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參觀者登上長城,目睹了長城堅強、剛毅、莊重的形象,他們都會發出由衷的贊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游覽了長城后欣然題詞,她說:我到過世界許多地方,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最美的。
美國總統克林頓游覽了萬里長城后欣然題詞,他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由偉大的民族創造的偉大的奇跡。
聽著這些外國元首送給長城的題詞,你又想對長城說什么呢?請寫下來。
長城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蜿蜒盤旋、嘉峪關、屯兵”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初步體會長城的雄偉氣勢。
過程與方法:
圖文結合,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并通過反復朗讀和抓關鍵詞,體會長城“長”的特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初步激發學生對長城的熱愛,對我國燦爛輝煌的文物古跡引發的驕傲和自豪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長城圖片,介紹長城的音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學生介紹當地旅游景點[請同學們自由發言],順勢引出課題并板書。
2、播放簡介長城的'音頻資料和長城圖片,以音頻女聲為導游,邊聽邊欣賞。之后學生談感受。
二、初讀課文,檢查字詞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易錯之處多讀幾次。
2、學習本課生字詞語,逐行指名讀,師生共同糾正,并齊讀鞏固。
3、教師范寫生字“嘉”(強調橫筆畫的長短區分,其中有最中間一橫是主筆,要寫最長),學生練寫“嘉”字,并挑選一個自己認為不好寫的字練習。
三、再讀文章,理清層次
1、出示世界名人對長城的評價,引入第四自然段即課文中心句,并指導學生讀出自豪的語氣。
2、作者對長城給予如此高評價,有什么依據?(學生迅速默讀課文,在文中前三自然段尋找相關詞句,并進行小組交流,教師從長城的形態、結構、聯想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并板書。)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感受長城的長。
1、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從中感受到什么?(抽生答)
2、指導學生抓住“長龍”、“蜿蜒盤旋”等詞語,從中體會長城的長。
4、課件呈現中國地圖,標出長城的起止點,幫助學生感受一萬三千多里的距離,直觀展現長城的長。
3、邊看圖邊帶感情讀讀第一自然段,讀出長城的長,讀出氣勢,讀出驚嘆,進一步體會長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
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之后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六、課外延伸
長城到底給我們中華民族帶來了什么?除了驕傲,還有什么呢?請大家課外閱讀有關長城的書籍,搜集資料。
七、板書設計
長城
長
高大堅固
血汗和智慧
【長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長城教學設計06-01
長城教學設計09-16
《長城》的教學設計02-21
《長城》教學設計03-09
《長城》教學設計03-04
《長城》的教學設計03-06
長城贊教學設計12-06
小學《長城》教學設計05-23
《長城贊》教學設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