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自然之道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系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從故事中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2、體會向導的語言及神態描寫的句子。
教學準備:
學生查找資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解析課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水底世界里的一些小動物嗎?你能說一說你喜歡的`水底的小動物嗎?
2、本文寫了有關太平洋綠龜的故事,請談談你對太平洋綠龜的了解。(師生結合收集查到的資料互相談一談)
3、假如你在海島上遇見這種幼龜被海鳥啄食時,你會怎么做?是遵循自然之道還是違背自然之道?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自然之道>>(板書課題)
二、列出自學提綱,引導學生自學、反饋。
1、回憶自學要求:
(1)讀生字:抓字音、偏旁、筆畫、字形。
(2)讀生詞:熟讀記憶,不理解的詞查字詞典。
(3)讀課文:標畫自然段,所有字音要讀準。
(4)再讀課文:找出不理解的問題,質疑訓練。
2、學生按要求自學,在小組里匯報、交流。
3、老師檢查,對個別字、詞提醒大家注意。
4、練一練: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后,再寫出四個詞語。
()無其事()貫而出爭()恐()氣喘()()響()云霄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初步感知課文的情感。
1、自由讀課文,讀準生字的讀音,正確地朗讀。
2、邊讀邊思考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分組討論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4、討論歸納:
(1)課文圍繞著幼龜離巢進入大海寫了哪幾件事?
(2)將全文內容按順序歸納。:(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訓練說話)
5、全班質疑:當眼看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向導為什么若無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文中的“我們”做法對不對?從幼龜最后的結局說明了什么?
四、作業:
1、抄寫生字及詞語
2、熟讀課文。
第二時
一、復習導入。
1、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下面我們就從這幾方面入手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
二、按順序學習,理解課文,了解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1、探究學習1—4自然段。
(1)指名朗讀
(2)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有關詞句,完成下表。
神態
語言
我們
向導
(3)理解填空。我們要救幼龜的理由是,向導不救幼龜的理由是。
(4)最終向導有沒有救那只幼龜?(救了,但是“極不情愿的”)
(5)我們再將描寫向導的神態及語言的句子找出來,用心體會一下。
(6)分角色表演讀第3、4段,著重體會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過渡:正當“我們”以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時,不料“接著發生的事情讓大家極為震驚”。
2、探究學習5—8自然段。
(1)開火車讀第5—8自然段。
(2)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什么事?請一們同學用自己的話簡單口述一下。
(3)幼龜的結局如何?(大多數幼龜被海鳥啄食)
(4)你認為造成這種結局的責任主要應由誰來承擔?
(5)“我們”知道錯沒有?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6)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向導所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三、理解感悟,揭示道理。
1、了解課文給我們的啟示。(人類要遵循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事與愿違的結果。)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一。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列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誤導眾幼龜
“我們”救一只幼龜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2
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
2、學科:四年級語文
3、課時:一課時
4、課前準備:圖片、資料等。
教學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九課《自然之道》
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本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及同伴和一個生物學家的向導到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結果導致許多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后成了食肉鳥的口中之食。對此,“我們”很后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教學本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2、教學目標:
(1)讀準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知內容體會文章的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教學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1、講授法:講授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
2、朗讀感悟法:通過朗讀感悟文章的內容和情感。
3、想象體驗法:發揮想象,體會情感的變化過程。
教學準備:
1、從百度中搜索關于幼龜,食肉鳥的圖片,做成課件。
2、課前讓學查找資料,了解太平洋綠龜的生活習性。
3、搜集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和案例。(百度搜索)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閱讀單元導讀,讓學生明確這一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什么。(1、抓住文章的
主要內容。2、了解大自然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二、導入:《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又是什么呢?(學生和老師一起板書并齊讀課題)
三、學生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相關資料,了解綠龜的生活習性。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對照文中的拼音或查閱工具書讀準字音明確新詞的意思。不明白的也可以請教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同學。
3、教師開火車檢查生字詞是否讀準確,對于難讀或易錯的讀音進行指導。
4、再讀課文,練習把課文讀準確,讀通順。
5、每人一句話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標記出讀的不準的地方,讀完后再進行訂正。
四、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質疑。
1、指導學生用“誰做了一件什么事,結果怎樣?”的模式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課文中你有不明白的問題嗎?(簡單問題直接找同學回答,較難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供學生討論時用)
3、針對學生提出的較難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交流,然后逐一解決。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
五、品讀課文,感悟內涵。
1、自讀課文,把文中最讓你感動的地方找出來讀一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悟體會。
2、把你的感悟體會與同位或小組內的其他成員分享。
3、班內交流自己的感悟或體會。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相關內容。(看圖感受幼龜被食肉鳥吃食的悲慘場景)
4、討論:讀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你得到了什么樣的啟示?(明確遵循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
六、課堂小結:
1、今后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應如何遵循自然之道?
2、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七、課堂小練筆:從下面的三個題目中任選一個寫一寫,寫完后班內交流。
1.假如你是一只太平洋綠龜,當探路的偵察兵沒有返回龜巢時,你些時的心情怎樣,你會想些什么?
2.假如你是龜群中的一個,當那么多的食肉鳥來襲時,你又會想什么做什么?
3.假如你是游客中的一員,面對沙灘上血跡斑斑的幼龜殘體,聽著空中食肉鳥歡樂的叫聲,此時會想什么,會說什么?
八、課外延伸:讀《揠苗助長》的故事,讀后按照“誰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的模式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并說一說這個故事帶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
有一個宋國人靠種莊稼為生,天天都必須到地里去勞動。太陽當空的時候,沒個遮攔,宋國人頭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渾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濕,但他卻不得不頂著烈日躬著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時候,也沒有地方可躲避,宋國人只好冒著雨在田間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頭來,和著汗一起往下淌。
就這樣日復一日,每當勞動了一天,宋國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動也不想動,連話也懶得說一句。宋國人覺得真是辛苦極了。更令他心煩的是,他天天扛著鋤頭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莊稼,似乎一點也沒有長高,真讓人著急。
這一天,宋國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著大得好像沒有邊的莊稼地,不禁一陣焦急又涌上心頭。他自言自語地說:“莊稼呀,你們知道我每天種地有多辛苦嗎?為什么你們一點都不體諒我,快快長高呢?快長高、快長高……”他一邊念叨,一邊順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線頭,線頭沒拔斷,卻出來了一大截。宋國人望著線頭出神,突然,他的腦子里蹦出一個主意:“對呀,我原來怎么沒想到,就這么辦!”宋國人頓時來勁了,一躍而起開始忙碌……
太陽落山了,宋國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飯菜,坐在桌邊等他回來。“以往這時候早該回來了,會不會出了什么事?”她擔心地想。忽然門“吱呀”一聲開了,宋國人滿頭大汗地回來了。他一進門就興奮地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把每一根莊稼都拔出來了一些,它們一下子就長高了這么多……”他邊說邊比劃著。“什么?你……”宋國人的兒子大吃一驚,他連話也顧不上說完,就趕緊提了盞燈籠深一腳淺一腳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經晚了,莊稼已經全都枯死了。
九、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的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案例還有哪些?
十、作業超市:
1、讀其他有關違背自然之道的文章,進一步感悟自然之道的重要性。如《鹿和狼的故事》等。
2、學習了《自然之道》這一課,你有什么感想,寫一篇讀后感。
板書設計:
幼龜受到傷害
9、自然之道(違背)禾苗枯死
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探究的過程中感悟文中的情感,體會文中人物情感的變化,感受幼龜的心情變化。在感悟的過程中理解自然之道的重要意義。尤其是最后的練筆,學生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了進行寫作練習,他們覺得有好多話要說,寫出來的東西也很感人,表達了孩子們內心真實的感受。在交流的時候教室內的掌聲不斷,可見同學們的心已經與課文的內容融為一體了。
不足之處是教師講解的內容還是有點多,總不放心學生的學習,唯恐孩子們學不會,而不斷的重復強調。這樣就浪費了一些時間,導致后面的練筆時間有些短,有些同學沒寫完。另外,在朗讀的指導方面還不到位,學生對感情的把握不深,還沒有讀出文中所表達的真正感情。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3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
(1)基于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它是閱讀習作的基礎。由于中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識字能力,識字方式上可以做進一步的調整。對于認識的字,由于精讀和略讀課文中的生字都注音,學生認字并不困難,可以讓學生自學完成。老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檢查,可以對多音字、難讀準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導。
(2)基于閱讀
指導朗讀、默讀,誦讀課文,展開想象。“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的閱讀方法,。在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的過程,并得出結論。
2、教材分析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著,成群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悔恨。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情分析
學生的概括能力相對較差,他要通過本文的教學,引導學生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并了解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先把整片課文讀一讀,對課文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認真閱讀,了解每部分內容主要講的是什么,再把每部分內容連起來想一想,就抓住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學本文,不要過于追求主要內容概括的特別簡練,學生能說出大概意思,了解一般方法就可以了。在這樣的訓練中,逐步引導學生概括的能力,直至最終做到所概括的內容正確、語言簡練。這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幼龜、沙灘、偵察、企圖、情愿、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3、通過讀書、思考、討論、聯系實際的例子、談感受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明白道理,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評價任務
1、通過聽教師范讀、默讀、個別讀等形式,練習課文朗讀,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帶著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
2、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明白:人類辦事要遵循自然規律,否則就會事與愿違。
教學活動過程
環節學習過程評價要點
環節一
激趣導入
整體感知
10分鐘活動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陸陸續續、猶豫不決、若無其事”等詞語。
2.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情感目標: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重點難點:
1.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2.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
這節課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自然界之道(板書),看到課題,你會想到什么問題?
(問題預想)道指什么?什么是自然之道?
二、初讀課文,概括故事
1. 了解主要內容。
作者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么是自然之道?請同學們自由通讀全文,努力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遇到不好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然后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我和同伴到南太平洋旅游,因救一只幼龜,而傷害了許多只幼龜。隨機板書:游客、向導)
2. 理清線索。
從同學們的話中老師知道,我們和同伴本想救幼龜反而傷害了幼龜。請大家迅速瀏覽課文,看看文中哪幾節寫了救龜?(4、5節)哪幾節又寫幼龜受到傷害的?(6至9節)
3. 學習詞語。
三、學習“救幼龜”
1.“猶豫不決”在文中是形容誰的?同學們找到那個句子,讀一讀,再聯系上文想一想什么是“猶豫不決”?
(欲出又止)
2. 一只嘲鶇突兀而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同學們,此時假如你就在現場你會怎么做?
(是呀,憐憫之心人皆有之,誰能忍心見死不救?)
3. 自由讀第4、5節,畫一畫游人和向導的不同表現。
(1)游人:緊張
(2)向導:極不情愿
多媒體出示:
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朗讀體會若無其事)
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小烏龜,把它引向大海。那只嘲鶇眼見著到嘴的美食給抱走了, 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把“極不情愿”去掉可不可以?為什么?)
四、自學“傷害幼龜”
一只可愛的'幼龜得救了,我和同伴本以為做了一件好事,可是接著發生的事卻出乎意料。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6至9自然段,這四個段落中一定有一些句子能引發你深刻的感受,請你把這樣的句子畫下來,在旁邊做一點批注,寫寫自己的感受。
1.學生讀書,批注。
2.學生交流感受,教師隨機出示重點句子。
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結隊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
(想一想幼龜魚貫而出的場面是什么樣?讀讀下文,幼龜為什么會魚貫而出?)
一切都過去以后,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歡樂”與前文哪個詞照應?)
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朗讀指導,體會“悲嘆”,再說一說向導為什么而悲?)
五、小爭辯
1. 學到此,讓我們再回頭讀一讀向導最初說的那句話。(多媒體出示)
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①體會這句話的含義。
②這句話看似普通卻意味深長。同學們,聯系向導后說的話,你有什么問題?
(多媒體出示)
2. 向導明明知道“我們”的想法會害了幼龜,還抱起那只幼龜朝大海走去。他這樣做你是贊同還是反對呢?
正方:贊同
反方:反對
六、啟示
1. 現在讓我們回答課前提出的問題,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學了這課你現在最想說什么?
2. 自然界處處都有規律,我們要發現規律,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出示圖片)
3. 誰還知道這們的例子?
這一切,都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啟示。順應自然,遵循規律,才能保護自然,造福人類。
附板書:
自然界之道
游人:緊張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救”害!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訓練語感。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3、學習課文,豐富見識,激發探究大自然的興趣、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向導的話。
三、教學難點:依據文本,深入體會自然之道,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四、教學課時:1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齊讀詞語。2、復習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理念:復習詞語、課文內容,溫故知新,訓練學生學總結概括能力。】
(二)、提出問題,學生自讀自悟。
生自由讀文,思考“蠢事”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說這是一件蠢事?
【設計理念:中心突破法,讓學生抓住主要問題進行目的性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理解與分析文本能力,這是閱讀課的重要方法。】
(三)、解決問題,體會自然之道
1、師生交流,這件蠢事指的是什么。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讀、悟。)
2、師生交流:哪些信息透露出這是“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指名交流、反饋(PPT出示相關語句“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我和同伴緊張地看著眼前的一幕”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等相關句段”,抓住“欲出又止”、“如無其事”、“氣喘吁吁”等,體會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因為我們的“無知”以及“熱心”而上演。)
【設計理念:聯系平時學過的閱讀方法讓學生自讀自悟,學以致用,快速在文本中提煉重點信息,并且在學生照讀原文時指導內化語言,提高表達能力。】
3、說話練習:悲嘆與感嘆哪個表達效果更好。
【設計理念:指導朗讀,詞語品析體會人物心情以及表達效果的不同。】
(四)、拓展閱讀,體會升華
1、生閱讀《揠苗助長》、《被喂飽的熊是死熊》談感受。
2、師生談話交流、揭示中心:自然之道就是自然規律,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
3、聯系實際,師生交流:我們怎樣保護大自然。
【設計理念:增加閱讀量,開拓視野,加深體會何為“自然之道”。】
(五)、布置作業,閱讀鏈接
【設計理念:教師點撥引發閱讀期待,將課堂延伸到課下。】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 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 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九課《自然之道》。回憶: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向導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游。他們不顧向導的勸阻,要求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導致幼龜誤以為安全,魚貫而出,結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讓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感受文章的自然之道。
二、 精讀:自由掃讀,畫出自己感興趣的語句,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標注在書上。也可以與同學交流。 重點理解:
1、 學習第三段:找出作者對幼龜動作的描寫,模仿動作來理解詞語。學習細節的描寫方法,理解細節在文章中的寫作效果。
2、 學習第四段:理解導向的話。并說出導向為什么這樣說?指導朗讀,理解導向和“我”的心理變化(板書:焦急 震驚 悔恨 ;若無其事 極不情愿 發出悲嘆)。討論:導向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為什么不制止?你同意他的做法嗎?
3、 學習五、六段:復述當時的場面。(導:氣喘吁吁的.奔跑也無濟于事。還在喘著粗氣的向導 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導讀最后一句話。
4、 理解最后一句話:體味 “悲嘆”的心情。指導朗讀。擴句練習:如果不是我們 ,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學習如果……就……的復句)
三、 小結:他們的做法錯了,悔恨讓他們心痛,他們終于理解了導向的話:“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他們的做法錯在哪里?(沒有遵循自然規律)正是由于用主觀的感情判斷自然,導致了錯誤的見解。所以我們要客觀的看待自然,要遵循“自然之道”。(板書:遵循——自然之道)
四、 你還知道哪些生活中我們應該遵循的自然規律?(候鳥遷徙不能挽留,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溫室難育參天大樹)
五、 我們該如何利用這些自然規律?(閱讀人類來自動物的靈感)
六、 總結:遵循大自然的規律,走進自然,探索自然,合理的利用自然,創造和諧、美好的生活!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結合課文理解什么是“自然之道”。
2、通過學習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懂得要按自然規律辦事的道理。
教具: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當你看到一只艱難出殼的小雞或剛出生睜不開眼睛的小狗時,你會做些什么?(扒開蛋殼幫小雞出殼,幫小狗扒開眼睛。)當你這樣做時,你是否知道你是在幫倒忙嗎?已經違背了“自然之道”。板書題目
二、初步感知課文
聽錄音。
1、在聽中標注你不認識的字或生詞。
2、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聽完課文你有什么疑惑?
a、為什么向導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b、為什么向導知道這是“自然之道”,還“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c、為什么說“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d、“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在沙灘上慢慢地走”,此時此刻,“我們”的心里在想著什么?
e、向導為什么發出“悲嘆”?他“嘆”的是什么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為了解決“什么是自然之道”這個難題,我們先來看看“我們”做了什么樣愚不可及的蠢事?
(一)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讀后與伙伴說說感受。
(二、)引導學生匯報交流。
1、請學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幼龜”“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隊而出”(要經過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它們可能會想什么?食肉鳥“響徹云霄”它們又會想些什么?“頹廢”。
2、在匯報中重點點拔以下問題:孩子們救下的.幼龜肩負什么重任?如果不救它結果會怎么樣?大家怎樣做能既救小幼龜,又能避免悲劇,讓蠢事,變好事(如把幼龜抱回巢穴)
3、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再分角色朗讀,讀出感情。
4、“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三、)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a.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b.向導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尊重學生獨特見解。
7、違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聰明,只能好心辦
壞事,聰明反被聰明誤)
四、感悟提升
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結合課文,聯系生活和開課導語談談:談候鳥遷徙不能挽留,談山澗小魚難在魚缸生存,談老虎圈養便失去野性,談溫室難育參天大樹,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為地破壞大自然等等。從而使學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時激發學生主動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8
《自然之道》3~5自然段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這三個自然段的教學我是抓住兩條線進行切入,一條是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各自情感。讓學生在詞語歸類中明確文中各個角色的態度,并親自演讀,體會心情,并由此歸結出疑問,為什么各自所持態度會有如此反差,進而引出第二條主線,抓住兩個關鍵句子(①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②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過學生的自獨自悟和相互交流初步理解“自然之道”,因我們對自然之道的無知,好心卻辦了蠢事。
【設計目標】
1、情感朗讀,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2、初步理解自然之道。
【設計過程】
一、出示詞語歸類題目
探出欲出又止突然啄焦急緊張冷淡
極不情愿魚貫而出結伴而出偵察躊躇不前
若無其事爭先恐后拉到
幼龜──(探出欲出又止偵察躊躇不前魚貫而出爭先恐后結伴而出)
我們──(焦急緊張)
向導──(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
嘲鶇──(突然啄拉到)
1、讀課文3~5自然段,請找一找上述詞語并歸類:
⑴學生交流匯報,找出相應句子完成上述歸類。
⑵生自由挑選句子(可以是“幼龜”“我們”“向導”“嘲鶇”的相關句子)朗讀,自讀自悟,體會以上關鍵詞語所蘊含的情感和心情。
⑶生返回表演朗讀上述分類詞語,(可男女讀,分組讀,個別比賽讀)師指導評價(幼龜:表演理解起先小綠龜的機警、謹慎,后來感受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后的心情。我們:當幼龜遭到襲擊時緊張擔心的心情。向導:冷淡,與我們形成強烈的對比。嘲鶇:看到美食,急切捕獵的心情)
2,再次朗讀3~5自然段,提出疑問:
⑴為什么向導的態度那么冷淡、極不情愿,并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與我們的態度形成強烈的對比)
①自讀自悟,初步感受“自然之道”,幼龜出巢偵察,嘲鶇捕食是自然之道,向導的`冷淡若無其事也是出于自然之道,幼龜得到爭先恐后,魚貫而出是因為得到了錯誤的信心,我們違反了自然之道……
②各生交流,初步理解。
⑵我們干了怎樣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①讀文交流,同桌互說。
②全班交流(有了以上基礎,生基本能理解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出于對小幼龜的同情,我們卻違背的自然之道……)
3、再次朗讀3~5段,體會各種情感,感悟“自然之道”。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會認讀文中的生字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欲出又止”、“躊躇”、“若無其事”等詞語的意思;
2、通過感情朗讀、想象說話等語言實踐活動,發展歷練語言;
3、利用閱讀期待,引發學生的情感沖突,在反復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有層次地感悟自然之道。
教學重點:在學生的情感體驗基礎上,通過朗讀、勸說、想象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語言,進而感悟“自然之道”。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引發閱讀期待。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結果讓食肉鳥()。“我們”()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二、切己體察,揣摩“自然之道
三、1、師: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后悔不已,這到底是一件什么事呢?這節課,我們就隨著作者一起上島,去看個究竟。
3、當我們上島時,已近黃昏,我們看到了什么事?(嘲鶇啄幼龜)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說說你看到的事情。
①現在老師請一位學生來扮演幼龜,(出示課件)一位同學來幫他配音。其他同學仔細觀察,一會兒請你們來當小評委,評評這兩個同學的表現。隨機讓學生理解:“欲出又止”躊躇不前”。
②采訪幼龜: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③、幼龜躊躇不前,欲出又止是有道理的,你看“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④、你們覺得這是怎樣的一幕。
⑤把你的體會用朗讀表現出來,全班齊讀。
4、感情朗讀人物的不同反應
(1)面對這樣揪心的一幕,如果你在現場,你會怎么做?我和同伴、生物學家向導又有什么樣的反應呢?課件出示:“我和同伴緊張地??呼喊。
指導讀出我們的焦急來,讀出向導的漠然和若無其事。(指名讀,男女生讀)
(2)老師當向導,學生當同伴再讀。
5、說話練習
假如你們也在場,聽到向導說的這句話,你們心里會怎么想,會怎樣對向導呼喊?
(1)師引讀:在大家無知而又激烈的逼迫下,(課件出示)向導(大家讀)極不情愿地??飛走了。理解:極不情愿、頹喪
1、 三、直面慘狀,感同“自然之道”
師:嘲鶇頹喪地飛走了,我們救了一只可愛的小幼龜(板書:救了一只好事),我和同伴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你們贊同嗎?
2、 (課件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理解“愚不可及”。 請同學們自由讀5-8自然段,說說我們蠢在哪里?
3、 課件出示畫面:(群龜被食)
4、 指名回答。
①理解“魚貫而出”。
②想象說話:成群的幼龜從巢口魚貫而出時,他們心里可能會想些什么?
5、 師小結:救了一只,害了一群(板書)我們真是愚不可及!
6、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做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我們怎么補救的?
7、 找出我們救小海龜的動詞,說說你的體會。
8、 小結:今后在寫作文中,描寫比較緊張的場面時,也可以用上一連串的`動詞,使作文更生動。
9、 雖然我們做了補救,但于事無補,此時我和同伴們低著頭??心里會想些什么:
10、 難怪向導會發出悲嘆:??
①悲嘆能不能改為感嘆呢?
②指名讀,齊讀。
四、抒發心聲,內化“自然之道”
1.感情朗讀
如此的愚不可及,造成了慘痛的結局。這3個自然段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復雜的感情。好好讀讀,讀出我們的悔恨、痛苦
2、師: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說的那句話(出示向導的話,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
3、你想給人類怎樣的忠告?
五、作業
1、把故事講給父母聽。
2、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
六、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救了一只好事
愚不可及
害了一群壞事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0
[ 教學要求]
1、深入學習“救幼龜”的經過,能與大家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培養復述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重點]
1、了解“救幼龜”的經過,抓住關鍵詞句體會人物情感。
2、樹立尊重自然規律的意識,激發學生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
明白“救幼龜”是一種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懂得尊重自然規律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引出主線“救幼龜”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9課《自然之道》。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道”
指什么?(規律) “自然之道”呢?(大自然的規律)
2、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和幾名同伴在觀察太平洋綠龜離巢入海時,出于善心,救下龜群的偵察兵,卻最終導致龜群慘遭食肉鳥捕食的悲劇。)
二、 學習課文3~4自然段,初識自然之道
1、課文哪句話點出了課題?(叼就叼吧,自然之道。)
師: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指的是什么呢?讀了下面這段話你們就明白了。
2、課件出示: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正當幼龜躊躇不前時,一只嘲鶇突然飛來,它用尖嘴啄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拉到沙灘上去。
3、自由讀這段話。
4、通過剛才的讀,你體會到什么?是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體會到幼龜很機警。
生:我體會到幼龜很危險。
……
5、這段話是用第三人稱寫的,你能把它換成第一人稱來敘述嗎?
(1)自由練習。 (2)指名匯報。 (3)師生評議。
師:同樣是看著眼前的一幕,向導和游客的態度卻截然不同。請女生讀游客的話,男生
讀向導的話,我讀作者敘述的語言。
6、分角色朗讀第四自然段。
師:現在,你們明白向導說的自然之道指什么了嗎?
教師小結:向導認為嘲鶇啄幼龜,這是自然之道。作為人類,不能插手介入,可是在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聲中,他極不情愿地救下了這只小海龜。這樣做帶來了什么后果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這段文字。
三、 學習課文5——8自然段
1、課件出示: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
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于是,很多幼龜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2、自由讀后談體會。
3、把上面這段話換成第一人稱用巢中幼龜的口吻來敘述。
(那只先出來的幼龜是我們派出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我們的偵察兵被向導引向大海,我們得到錯誤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從龜巢到海邊的一大段沙灘,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的幼龜結隊而出,很快引來許多食肉鳥。于是,我們的很多同伴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4、學到這里,你有何感受?
過渡:目睹了慘劇發生的經過,游客們后悔莫及,向導更是悲從中來。他們說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來補救呢?
5、指名讀有關句子,說說體會到了什么。
四、 創設情境,法庭辯論。
師:由于人類的'無知,致使成百上千的幼龜成了食肉鳥的腹中美食。慘劇發生后,太平洋綠龜家族向國際動物保護法庭提起訴訟,要求法庭對旅行團的全體成員追究法律責任。人類應對此事負責嗎?如何看待人類在這件事中的所作所為呢?我們來進行一場法庭辯論。
1、課件出示:
對簿公堂
原告(太平洋綠龜) 被告(旅行團成員)
要求:講清案情的經過,講明自己的理由。
2、分好角色。
(1)請你以原告太平洋綠龜家族成員代表的身份陳述慘劇發生的經過。
(2)、請你以被告旅行團成員代表的身份陳述自己的前后行為表現。
3、分小組練習。
4、匯報交流。
(1)請幼龜偵察兵陳述案發那天的親身經歷。
師扮演法官:人類救了你,你現在有何感受?
(2)請幸存的小海龜陳述案情經過。
(在案發當日黃昏,我們太平洋綠龜家族千余名成員正潛伏在巢內。為了避免受到食肉鳥的攻擊,我們照例派出了偵察兵,過了很久,我們沒看到偵察兵回來,也沒有收到任何有危險的信號,更不知道偵察兵已被人類救走了,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傾巢出動。沒想到沙灘上空突然飛來了許多食肉鳥。結果,我們的許多兄弟姐妹慘遭毒手。正是由于人類的無知,使得我們家族遭受巨大的不幸。我們強烈要求法庭主持公道,讓人類受到法律的制裁。)
(3)被告陳述。
師引導:①被告人,原告的話屬實嗎?說說你們的所作所為吧。
②向導,你明明知道這樣做會給綠龜家族帶來災難,為什么要明知故犯呢?
(4)自由辯論。
師:一方是善心如水,卻使另一方深受其害。我真不知道該怎么判決,我請求辭職。不過,辭職之前,我聘請你們來當國際動物保護法庭的法官。
(5)通過以上的陳述,小法官們,你們會作出怎樣的判決呢?為了避免悲劇重演,你對人類有些什么勸告呢?
五、 總結升華。
1、學到這兒,你明白了什么?(人類救下一只幼龜,卻使很多幼龜慘遭不幸。如
果不懂規律,好心也會辦壞事。我們要尊重自然規律。)
2、師:我們也明白了,弱肉強食,適者生存,這是自然之道。你們能舉例說說哪些是自然之道嗎?
3、 在我們的生活中,仍然有一些愚昧無知的人在違背自然之道,你能舉例說說嗎?
4、 自然之道是紛繁復雜的,但只要我們認識它,尊重它,還可以利用它來為人類服務呢。想想生活中有哪些這樣的現象?
5、 教師總結:我們只有認識自然,尊重自然,才能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六、 作業(任選一題)
a) 走進大自然,去觀察動、植物的生長或其他自然現象,看看有什么發現,受到什么啟發。
b) 搜集資料或調查訪問,了解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么發明創造。
c) 自己動手,做做實驗或搞搞小發明。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許多幼龜慘遭食肉鳥啄食
違背
嘲鶇 啄 幼龜 救 向導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1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1、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將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看課題。(板書:自然之道)齊讀課題。
2、師:大家看這個“道”字,你們知道它都有哪些意思?生:
師:看來,這個“道”字的意思還真不少,那它在“自然之道”里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讀課文,把握大意
1、師:這個課題的意思很深奧,我們讀了課文會有更深的理解!請同學們先自己來讀讀課文,要把課文讀通,讀順,特別難讀的地方,可以多讀幾次,好,開始!
2、學生按初讀要求自由讀文。
3、指名逐段朗讀全文,相機正音、評價。
(1)從同學們的表情,鄭老師發現想要讀好這篇課文確實有點難度,現在,老師請幾個同學來讀讀,誰來?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把握的。你最積極,我請你讀第一自然段。
生:......(正音“加拉巴哥島”。理解“筑巢孵化”)
師:讀了第一段你知道它主要講了什么嗎?生.....
(2)第二小節誰來?好,你來!生:......
(3)接下來誰讀?把難度增加,第3、4小節連起來請一個同學來讀!我請你來!同學們,帶著你的心跟作者一起上島,看看一路走來,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生讀)
老師:你的心情有什么變化?
生:......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說說你的理解!
師:這2段我們可以用一個詞來說說它的只要內容。(“救幼龜”)
(4)第5自然段讓誰來讀呢?你聽得最認真,你來決定吧。生:......
(5)第6自然段,我要請沒有舉手的同學。生:......
這兩段你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生:(“害”幼龜。)
(6)第7、8段連在一起讀,這么多同學啊,那這樣吧,想讀的同學都站起來輕輕地讀,好嗎?生讀
4、師: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敘事味道很濃。現在你能按事情的發生、經過、結果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嗎?
5、指名匯報。生:
三、學習字詞,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詞語:
旅游、幼龜、嘲鶇、沙灘、偵查、企圖、蠢事、返回、海鷗、補救、爭先恐后、欲出又止、若無其事、見死不救、魚貫而出、愚不可及、氣喘吁吁、響徹云霄、離巢而出、稍不留心、躊躇不前、極不情愿、結伴而出、無遮無攔、成百上千、結隊而出、飽餐一頓、氣喘吁吁、頹喪、震驚、悲嘆。
各種形式朗讀:指名讀,正音。小組齊讀。(強調“躊躇、嘲鶇、愚蠢、氣喘吁吁”等的讀音。)
2、理解難點詞語。
在這么多的詞,哪幾個詞需要老師和同學幫助的呢?生提出來,一起探討。
3、出示本課生字,小組合作記憶生字。
幼灘偵嘲啄企愚蠢返攔鷗帽吁徹
4、提醒易錯字的寫法:
幼(與“幻”比較)、啄、帽;指導書寫:愚、灘。
板書:我和同伴:焦急、震驚、悔恨
向導:冷淡、若無其事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
2、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規律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聽寫導入,回顧整體
1、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2、(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愚不可及)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讓食肉鳥(飽餐一頓)。“我們”(氣喘吁吁)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后悔不已)。
二、品味語言,感悟“蠢事”。
1、師:在這一段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話中,有一個詞語是“愚不可及”。請同學們在課文找到含這個詞的句子。
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指名讀。
2、現在我們就是那一群游客,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了呢?細細讀課文3-5段,不動筆墨不讀書,把有關的內容都找出來,細細體會。
3交流
生:......
出示:突然,一只幼龜把頭探出巢穴,卻欲出又止,似乎是在偵察外面是否安全。
(1)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你覺得自己愚蠢在哪里?
(2)朗讀。
師:你們還找到了哪些句子說明自己愚不可及的。生......
出示:向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向導極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龜,朝大海走去。
(1)你怎么就覺得自己是愚不可及的呢?
(2)老師采訪向導:請問,你當時為什么這樣若無其事呢?可為什么你又極不情愿地抱起小龜扔向大海呢?
師:愚不可及的事還有呢?當我們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更是認為自己愚不可及了。生:......
出示:向導抱走幼龜不久,成群的幼龜魚貫而出。我們很快明白: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來的幼龜,原來是龜群的“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便會返回龜巢,那只幼龜被向導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的很安全,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出。
生:(自由讀,齊讀)在書旁邊寫寫批注,再交流。
過度: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是可悲的,大家來讀一讀第七八自然段。
三、明白后果,指導朗讀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七八自然段。
老師:我們的愚不可及造成的結果怎么樣?生:......
2、引讀
師:盡管我們來回奔跑,盡管我們拼命拯救,還是給幼龜們帶來了很大的傷害。此刻的補救顯然已經晚了。抬頭仰望天空(引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生:(讀課文第八節第一句)
師:天啊!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讀文)“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師:一只幼龜得救了,無數只幼龜喪生了——看我們做了些什么;
生:(繼續讀文)
師:一只嘲鶇飛走了,數十只食肉鳥歡笑了——這就是我們做的蠢事。
3、一齊有感情地朗讀第七八自然段
師:別看這小小的綠龜,他們也是有的一套躲避危險、防御危險的辦法!可這樣的辦法卻被我們給破壞了。這2個小節里的每個字,每句話,甚至是每個標點,都跳動著作者那難以言說的痛苦!
因為——(再出示):“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四、再讀課文,發揮想象。
1、師:我們已經認識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了,向導呢,何嘗不自責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里去。(出示)
向導心里難受極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一邊走,一邊發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生:......
2、指導朗讀
師:原本無奈的向導現在多了一份悲傷。讀出他無限的悲嘆:
生:(讀)
五、回歸整體,提升文本
1、師:大自然氣象萬千,美麗無比,充滿生機,也充滿神秘。現在我們在回過頭來,這“自然之道”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2、請學生談談人們在生活中違背自然規律的例子。
師:要遵循自然之道,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否則,就會產生與我們愿望相反的結果。你們接觸過這樣違背自然之道的事嗎?生:......你認為怎樣才會不違背“自然之道”?
生:
3、其實,違背“自然之道”的故事我們學習過不少。如:《我要的是葫蘆》、《拔苗助長》、《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們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大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要想不犯錯誤,首先就要了解自然之道,遵循自然之道。
9、自然之道
遵循 人 違背
保護↘↙傷害
海龜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理解課題
今天我們學習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請大家和我一起寫課題。(板書:自然之道)來,我們齊讀課題。
1、了解題目意思,初識自然之道。
這里“道”是什么意思?“自然之道”呢?學生理解,老師點撥。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到底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的?(學生自主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3、自主質疑。學生結合課前預習和課文內容質疑,教師篩選重點問題,深入探究。
三、深入文本,體驗感悟
1、學習三、四自然段:研究“救”的原因,體會我們救幼龜的“一片好心”。
抓住重點詞“探”和“若無其事”等理解詞義;結合詞語,讀懂向導口中“自然之道”的含義,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理解、感悟和體驗。
2、學習五至八自然段:研究“害”的慘烈,突出對幼龜的“傷害”,體會愚不可及等。
(1)創設情境,默讀5-8自然段,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幼龜受到的傷害及人們的愚不可及。
(2)結合有關重點句子理解體會、想象表達。師指導朗讀,讀中感悟。想象當時情景,進行寫話練習,通過“語言表達”豐富原文畫面,以寫促悟。
3、探究“救”了一只,卻“害”了更多只的多重原因,反復揣摩,觸動學生心靈。為什么這樣一片好心救了一只幼龜,卻害了更多的幼龜呢?
(1)引導學生關注全文,學生在文章關鍵外反復揣摩,由淺入深地悟出“救一只,害更多”的多重原因,體會出人們的愚不可及,領悟道理。
(2)引導學生抓住“悲嘆”等,角色體驗朗讀。到底是為何而悲、為何而嘆?體會愚蠢,得到啟迪。
4、小結:正如大家所言,人類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所以要多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才能不違背自然規律,否則,不了解、不尊重自然,堅持己見,違背自然規律,往往事與愿違,“好心”也容易辦“壞事”。
四、回歸整體,交流收獲
課文學完了,師生共同回顧。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延伸,遷移運用
看蝴蝶故事,感悟自然的規律。
六、小練筆
學習了《自然之道》,同學們一定有很多的感觸,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來吧!
七、板書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3
【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群旅游者出于同情心,從食肉鳥口中救下一只幼龜,卻使龜巢里的幼龜得到錯誤信息傾巢而出,導致成百上千的幼龜受到傷害。揭示了“自然之道不可違”的自然規律。
【學情分析】
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究大自然的奧秘,對自然現象有著關注的`熱情。所以對于這篇課文,學生是有學習欲望的。但是,學生的關注可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保護大自然,探究自然的規律,并學會善于從自然之中獲得有益的啟迪,有效利用大自然為人類造福。因此,要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讀中感悟,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設計理念】
以疑促讀,以讀促思,讀中感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與文中進行心靈對話,領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回憶上節課內容,用“先……再……然后……”說說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大家自由讀全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多讀幾遍,不懂的問題,請在書上做好記號。
2、指名分節朗讀,注意正音。重點朗讀難讀的句子。
三、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小組合作學習1~4自然段。
⑴ 讀明白了什么請說說?
⑵ 提出不明白的問題討論交流。
⑶ 當那只出來偵察的幼龜即將被嘲鶇啄食時,對此“我們”與向導的態度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有關詞句,完成下表。(見大屏幕)
神態 語言 我們 向導
2、向導和“我們”為什么有完全不同的態度呢?
3、最終向導在什么情況下救那只幼龜?
4、表演讀3、4自然段,著重全體向導看似冷淡的外表下所隱藏的對“自然之道”的真知灼見。
5、感悟啟示:
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啟示。請把你的收獲告訴給大家。
這是一篇反映人與自然的關系的課文。自然萬物,有著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規律。在自然面前,我們人類該做些什么呢?課文通過具體事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這就是自然之道。
請大家再次用心讀課文,細細體味吧。
四、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見過或聽說過不按自然規律辦事而最終受到自然的懲罰的事例?
例舉一、兩件,在班上說一說,議一議。
【板書設計】
9、自然之道
“我們”救一只幼龜 誤導眾幼龜 →眾幼龜被海鳥啄食
(違反自然之道──→事與愿違)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繼續品讀文章,能聯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2、對學生進行語文能力的培養,抓關鍵詞、句品讀。
3、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自然規律是不能夠違背的,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懂得如果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有時好心也會辦錯事,讓學生產生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
2、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句話的意思,并體會帶點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
教學準備:
PPT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破題導入新課。
1、師:“這節課,請跟著老師再次走進神秘的大自然,走進大自然中發生的這件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中,相信大家一定會從中得到啟示,悟出自然界之道。”
齊讀課題:自然界之道
2、師:“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含有課題的句子嗎?”
(目的:引出向導的第一次語言,以此為切入點)
二、以向導的第一次話為切入點理解第一條情感線即游客們的“好心”。
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1、讀句子。
2、師:“叼就叼去吧,就是這樣的”分別指的是什么?”
“請你從第三自然段中尋找答案。”學生讀段進行思考
讓學生明確:“叼就叼去吧”指的是嘲鶇叼幼龜。”
“就是這樣的”指的是嘲鶇叼一只幼龜的頭,企圖把它拖到沙灘上。
3、師:“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段的意思嗎?” (也就是嘲鶇想把幼龜吃掉。)
4、師:“你認為應該怎樣讀這段話?”(指名學生讀)
追問:“你為什么要這樣讀?”
5、師:“面對這種情況,你如何想?”
(目的:讓學生體會到面對這種情況,大家自然而然便會產生憐憫之心,擔心幼龜會被吃掉,初于好心,所以才會焦急地想去想辦法求那只幼龜。)
6、師:“正在大家焦急萬分的時候,向導是個什么態度呢?請你用書中的詞概括。”
引導學生找到:若無其事、冷淡
出示:向導卻()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這樣的。”
師:“請你填上合適的詞語,然后再讀一讀向導的話。”
“讀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向導為什么有這樣的態度?”對向導進行評價
7、師導:“旅行同伴們又是怎樣的心情,請你從書中找找相關的句子把它畫下來。”
學生畫批相關的句子
出示: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向導說:“你得想想辦法啊!”
向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
師:“讀一讀這句話,他們為什么會這樣?”
指導學生朗讀:
師:“你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
指導學生讀出焦急、緊張的語氣。
(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出游客焦急,緊張的心情,他們這樣都是出于一片好心)
(以上環節是為了通過讓學生理解“好心”這個情感主線,接下來就要讓學生理解“好心卻辦了壞事”這條情感線。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感悟了解到有時候如果違背了自然規律往往是好心也有可能辦壞事的道理。)
三、感悟好心辦壞事即第二條情感主線:
1、師:“向導在大家極富愛心的勸說下極不情愿地幼龜抱進了大海,后果如何呢?請你閱讀課文的6-----9自然段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畫批)
2、出示:
(1) “很快引來了許多食肉鳥,這回它們可以飽餐一頓了。”
(2) “這時,數十只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物。”
(3)“一切都過去以后,數十只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樂的叫聲,響徹云霄。兩只嘲鶇仍靜靜佇立在沙灘上,希望能捕捉到最后一只迷路的幼龜作為佳肴。”
3、指導學生朗讀,然后讓學生用一句話概括:“你能用一句話概括這三句話的含義 嗎?”(大批幼龜受到傷害)
4、師:“究竟是為什么?”導入第六段的“向導抱走幼龜不久……于是爭先恐后地結伴而行。”這段話
5、師:“這種后果是誰導致的?”(是我們)
追問:是我們什么樣的行為導致的?
追問:“這樣的行為也就是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
師:“如果我們違背了自然界的規律即使是好心有時能像我們想象的.結果是一樣的嗎?不是的,也許我們好心卻辦了一件……”(壞事)
6、出示:如果不是我們 。
師:“你能根據你的感受把上面的句子補充完整嗎?并說一說你的感受或用你的讀書聲告訴大家你的感受。”
讓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感受填寫,并讀出自己的感受。(后悔)
7、師:“如果我們要不讓這些海龜受到傷害應該如何做?”
(不能因為好心就違背了自然規律,違背了有可能就好心辦了壞事。這時學生對前后兩個情感線有了感悟,也感悟到了由于自己一時的好心卻讓自己的好心辦了壞事,從而違背了自然規律,導致了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從而自然規律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會好心辦壞事。)
四、升華理解向導最后發出的悲嘆,揭示本課指的自然界之道究竟是什么。
出示: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1、分析句中帶點詞的用法。(雙重否定表肯定)
(1)出示對比句:
A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是我們,這些海龜才受到了傷害。”
B終于,向導發出了他的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2)師:“請你對比著讀一讀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
(學生讀句體會兩句話表示的含義都是相同的)
(3)師:“兩句話表示的是一個意思,那它們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呢?你覺得那句好?為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出第二句用了兩個否定詞,卻表示的是肯定的含義即雙重
否定表肯定,另外讓學生體會第二句有增強的語氣的作用,更能表達出人物的情感。)
(設計意圖:以上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對比體會句中帶點詞的作用。)
2、理解完帶點詞的作用之后,提升學生的理解,讓學生結合前面的感悟理解向導發出的悲嘆所要表達的深一層含義
(1)這觸目驚心的一幕,使向導發出了這樣的悲嘆。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旅行者,你肯定也在自責,你會說什么呢?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我們,就不會。
(2) 在與動物的接觸中,人類的哪些行為令你有同樣的感慨?請你拿出筆寫下來。
出示句式:如果不是人們( ),就不會( ),我們( )。
(3)師;“那通過前面的學習,請你結合上下文,說一說你是如何理解向導的話的?”
(即自然界之道的含義)
(4)師:“現在我們再回到課題,你能解釋本文所指的‘自然界之道’就是指什么嗎?”
五、走出文本,內化“道”
1、拓展:課外大家可以去找這樣的故事來閱讀,然后再讀書交流。
2、延伸:其實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引導學生舉出生活中的具體例子談體會,使“道”得以內化。走入大自然,留心觀察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自然規律的行為。跟同桌交流。
(設計意圖:由文本走向課外延伸,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評價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六、全文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感悟,你有什么收獲嗎?”
師:“是的,自然界之道存在著許多它固有的道理,我們不可以去違背,否則將會好心辦壞事。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自然之道等我們去探索,解“道”在前,循“道”在后,順其道而勝之。”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豐富見聞,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過程與方法
朗讀感悟,綜合性學習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
教學難點
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課件、相關背景資料
第一課時
一、閱讀本“單元導讀”,說說單元的專題是什么內容,對我們的學習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板書:自然之道】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初讀課文,大聲朗讀,把句子讀順讀通。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利用字典或者工具書來學習并且理解字詞。
3、【出示課件】有關生字詞,如下: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可以叫學生形象表演詞語比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4、默讀課文,用筆標出自然段。
5、【課文范讀課件】注意朗讀節奏、字音、語氣等。
6、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是否正確,學生糾錯。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7、匯報:你讀了本課讀懂了什么?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離家“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演中理解。
1、出示句子:“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
2、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名學生扮演幼龜,戴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師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理解詞語的意思。書寫比較“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表演,范寫“啄”字。
(2)請同學們找出第四自然段的表示感情或者表情的詞語。
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廢
自由朗讀此段,注意老師范讀,指導朗讀,注意讀出各自的表情,練讀,模仿讀,比賽讀。最后分角色讀,師采訪“向導”的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回答: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1)學生分組討論
(2)小組匯報
4、比較句子:下面的句子有什么異同?
(1)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2)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和聯系上下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才是“愚不可及”。
【板書:好心——蠢事】范寫“愚蠢”,寫出反義詞:聰明。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1、回顧本節內容。
2、自讀課文,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3、抄寫生字新詞。
板書設計:
自然之道
好心------蠢事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06-11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06-10
教學設計:自然之道07-29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1-21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06-11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01-20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05-27
自然之道的教學設計02-20
教學設計:自然之道07-29
《自然之道》教學設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