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語文教學設(shè)計

時間:2023-01-10 11:44:13 教學設(shè)計 我要投稿

語文教學設(shè)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shè)計,教學設(shè)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規(guī)劃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我們應(yīng)該怎么寫教學設(shè)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設(shè)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設(shè)計匯編15篇

語文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正確搭配詞語提高運用詞語的能力。

  2、借助拼音,朗讀、背誦童謠,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

  3、朗讀自己喜歡的兒歌、童謠并錄音或根據(jù)詩意畫畫。

  重點難點

  1、學習簡單的搭配詞語與運用詞語的。

  2、朗讀度錄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完成學習內(nèi)容“萬花筒”的第一部分——-搭配詞語。

  1、投影萬花筒中的內(nèi)容。

  2、學生自由讀讀范例提供的詞組。

  3、師生對對歌,加強對詞組的認識。

  師:什么樣的月兒,什么樣的船?

  生: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師:什么樣的星星什么樣的天?

  生: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4、小結(jié):“彎彎”、“小小”、“閃閃”、“藍藍“這些詞語多好呀。它使月兒、星星、天、船變得很美很美,使我們明白它們是什么樣的。

  5、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河水、山、小手分別是什么樣的?

  6、全班交流,鼓勵學生說有新意的詞語。

  7、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和積累的詞語自由說說“——的——”。

  8、師生對對歌加強記憶。

  二、學習“萬花筒”的第二部分——看圖猜字。

  1、投影這部分內(nèi)容。

  2、讀題,弄清題意。

  3、觀察例題,學習猜字的方法。

  圖中畫了兩個人,一前一后,表示“跟從”的意思,兩個“人”字合在一起就是“從”字。

  4、觀察右圖,圖中畫了什么?表示什么意思?“日”和“月”合在一起是什么字?

  5、把謎底填在田字格里。

  6、你能說幾個字謎讓大家猜嗎?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百寶箱“的內(nèi)容。

  1、教師范讀。

  2、學生借助拼音試讀。

  3、指名讀、師生訂正。

  4、指導學生聯(lián)系平時生活經(jīng)驗練習背誦。

  5、指名背誦。

  6齊背。

  二、出示大舞臺,完成本次活動的內(nèi)容。

  1、學生讀對話框,了解活動內(nèi)容和方法。

  2、教師提示:本次活動是朗讀自己喜歡的兒歌或古詩,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學習成果,如:朗讀、繪畫、表演、唱歌。

  3、學生讀一讀自己喜歡的兒歌或古詩,準備活動。

  4、分小組初中活動喜歡朗讀的一個組,喜歡繪畫的一個組,喜歡表演的一個組……。

  5、學生開展活動,教師巡回輔導,并幫助朗讀的同學錄音。

  6、教師對學生活動作總結(jié),并鼓勵學生課外多讀詩,多背詩。

語文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1、了解與生物入侵者相關(guān)的知識。

  2、理清說明順序,概括說明要點,體會文中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揣摩語言。

  3、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防范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教學對象及課時】

  初中二年級、一課時。

  【教學設(shè)想】

  1、課文與現(xiàn)代科技和現(xiàn)代生活關(guān)系密切,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的新進展,關(guān)注科技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影響和變化,留意觀察身邊生活,養(yǎng)成科學觀察和科學思維的能力與習慣。

  2、教學中要學習說明文的基本寫法和說明的常用技巧,如打比方、列數(shù)字、舉例子等。

  3、閱讀指導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指導學生學會篩選信息,二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在積累語言的過程中注意體會說明語言的表達方式與特點。

  4、教學中,科學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應(yīng)通過品味語言文字來達成。不能脫離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搞架空分析,或脫離語文學習搞科學教育。

  【課前準備】

  1、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guān)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chǎn)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2、借助《詞語手冊》等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教學設(shè)計】

  1、導入新課:

  課件1(動物):龍蝦十幾年前從天而降,繁殖極快,到處肆虐,在魚塘里與魚爭食,魚塘減產(chǎn);在稻田里損壞禾苗,水稻減收

  課件2(植物):加拿大一枝黃花,在江、浙一帶蔓延嚴重,我市已屢屢發(fā)現(xiàn),部分地方已成片發(fā)生,本縣區(qū)也有零星發(fā)生,若不及時防止,將會繼續(xù)蔓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嚴重影響

  教師演示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上述課件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fā)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zhàn),環(huán)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tài)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huán)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生物入侵者》,希望以此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2、題解: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解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然后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3、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邊閱讀文本邊思考。

  ⑴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nèi)容?

  ⑵作者按什么思路來告訴我們這些內(nèi)容的?

  明確:

  ⑴主要內(nèi)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yīng)措施。

  ⑵開篇:假設(shè)情境,引出話題,作出解釋。第2~4段:具體寫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第6~7段:生物學家和生態(tài)學家對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第8段:目前世界各國都在采取相應(yīng)措施。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邏輯順序

  4、文本探究:

  ⑴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明確: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

  ⑵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guān)語句并說明作用。(四人學習小組合作,組內(nèi)成員分工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guān)語句,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參考:

  ⑴列數(shù)字:

  ①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shù)字的變化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危害之大。

  ②耗資數(shù)十億美元──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巨大。

  (補充強調(diào):數(shù)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⑵舉例子:

  ①舉蒲公英等為例──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太大破壞。

  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

  ③蔬菜、水果、寵物等──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⑶打比方:

  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形象生動地說明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②把斑貝比喻成偷渡者,形象生動地說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

  (補充強調(diào):生物入侵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

  ⑷為了使說明生動易懂,作者在詞語和句子上還用了哪些技巧?

  明確:(比喻、擬人等修辭)學生在文中圈劃出具體詞句,并具體分析他們的作用(可以換詞語對比理解)。例如:趕盡殺絕、嘯聚山林、占領(lǐng)等。

  5、質(zhì)疑解答:

  ⑴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nèi)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復的,向老師提問。

  ⑵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教師應(yīng)事先準備。

  ①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②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diào)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③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過生物入侵的現(xiàn)象嗎?

  教師點撥:

  ⑴生物種類的自然繁衍和遷移,是非常緩慢的,并受空間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這種遷移是由于人類的跨地域活動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設(shè)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時,應(yīng)充分考慮人為干預。

  ⑵生物的自然存在和發(fā)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那就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某一地區(qū)的物種都是當?shù)厣镦湹囊画h(huán),經(jīng)歷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形成一種平衡狀態(tài)。如果由于人為的干預打破了這種平衡,等于破壞了生物鏈的平衡狀態(tài),就可能產(chǎn)生兩種后果:一種是經(jīng)過一個較長時期達到新的平衡狀態(tài);另一種就是產(chǎn)生生物入侵者,給當?shù)厣鷳B(tài)和人類生活帶來危害。

  ⑶教師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shù)貧夂蛎黠@干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從東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區(qū),一種來源于南亞的ALANG草侵入了數(shù)百萬公頃的熱帶森林,嚴重影響了當?shù)貥淠镜淖匀桓隆?/p>

  ③澳大利亞的一種可能來自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地區(qū)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來,導致數(shù)千公頃的森林被毀。這種真菌對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樹種和矮小的灌木。

  ④在新西蘭一種來源于澳大利亞的夜間活動的袋鼠,估計每晚可吃掉21噸當?shù)氐纳帧?/p>

  ⑤20xx年2月21日《每日新報》報道:國家質(zhì)檢總局、農(nóng)業(yè)部、國家林業(yè)局日前聯(lián)合發(fā)布公告,宣布暫停從菲律賓進口鳳梨、香蕉種苗等香蕉穿孔線蟲寄生植物,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一律作退回或銷毀處理。

  6、體驗拓展:(選擇教學)

  ⑴收集有關(guān)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組織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

  (既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又可以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應(yīng)動員同學人人參與,個個發(fā)言)

  ⑵以對生物入侵者要不要人為干預為辯題,組織一次小型的辯論會。

  (基本觀點:①人類不應(yīng)該過多地干預生物物種的遷移過程,失衡是暫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自然界的平衡最終會得以實現(xiàn)。②人類必須干預生物入侵者,如果聽任其發(fā)展,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會受到嚴重破壞,人類社會將會有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7、課堂總結(jié):

  這是一篇關(guān)于生態(tài)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tài)現(xiàn)象高度警覺。我們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tài)知識,還要培養(yǎng)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課文條理分明,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8、布置作業(yè):

  ⑴要求學生用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說明一種學習工具;

  ⑵完成《語文同步訓練》。

語文教學設(shè)計3

  學習目標:

  1、我能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我能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學習重點:我能理解理解“小河像長長的錦緞”這一句話,及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知識鏈接:

  1、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

  2、太陽系質(zhì)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陽。太陽系中的地球以及其他類地行星、巨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行。

  3、外圍繞太陽運動的還有小行星、流星、彗星、超海王星型天體以及灰塵。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yīng)區(qū)、輻射區(qū)、對流層和大氣層。

  4、由于太陽外層氣體的透明度極差,人類能夠直接觀測到的是太陽大氣層,從內(nèi)向外分為光球、色球和日冕3層。

  5、表面溫度:約5500攝氏度;中心溫度:約20xx萬攝氏度;日冕層溫度:約5×106攝氏度。

  預習任務(wù):

  1、積累一些好詞佳句。

  2、能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畫出有陽光的圖畫。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劃出好的詞句,談?wù)勛约旱捏w會。

  我來闖關(guān):

  一、按要求畫一畫。

  1.畫上一片金色的田野,田野邊是一座座青山。

  2.早晨,太陽從山后升起來了。

  學習收獲:

  知識延伸:

  1、查資料,說說陽光的對地球的好處。

語文教學設(shè)計4

  教學思路:我們課題小組將古詩分為八類:如勸學類、惜時類、節(jié)日類、四季類、愛國類、友情類、送別類、心情類等。學生曾經(jīng)背誦積累了不少古詩,并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整理背誦。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背誦積累,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就圍繞離愁別緒這一主題,誦讀賞析幾首比較有名的送別詩。

  教學目的

  通過誦讀古代的幾首送別詩,擴大積累,感受詩人的情懷,增加對友情的認識和理解,培養(yǎng)對古詩的熱愛,增加對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

  教學設(shè)計:

  一、談話導入。

  以前,我們曾經(jīng)背誦積累了不少古詩,并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整理背誦,比如描寫四季景色的詩,比如,有關(guān)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詩,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背誦積累,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圍繞離愁別緒這一主題,誦讀幾首比較有名的送別詩。

  二、回憶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1、悲歡離合、離愁別緒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誰能給大家背誦幾句?

  (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一斛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2、在中國古代送別詩中,“離情別怨”是永恒的旋律。送別詩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送別詩中常使用的意象有什么?(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

  (2)詩歌題目往往有哪些字眼?(贈、別、送)

  (3)送別內(nèi)容有哪些?(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

  (4)所用的手法常常是什么?(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三、小結(jié)送別詩的寫法。

  1、托物寓情形象生動。就是采用托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妙在哪里?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

  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贊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這是托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2、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好多送別詩,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沒有什么情誼。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

  典型的句子,莫過于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送靈澈返竹林寺,雖不長,卻句句如畫。

  四、品味送別詩的情感。

  1、謝別。如: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送別,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李白和汪倫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同時也寫出兩人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2、戀別。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此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戀和牽掛。

  3、壯別。如:駱賓王的《易水送別》:本詩是詩人在易水送別友人時寫的。面對寒冷的易水,詩人浮想聯(lián)翩,不禁想起了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故事,于是思念古人,感嘆時事,就寫下了這首詩。抒發(fā)了自己對英雄荊軻的仰慕之情,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那種豪俠悲壯之情。

  4、闊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人一改以往送別詩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diào),格調(diào)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

  五、背誦送別詩的代表詩作。

  多謀體出示詩人及作品名稱,讓學生自主背誦,看看哪些自己已經(jīng)背過,哪些還未背熟,然后同桌或四人以小組,互相提醒,互相背誦,賞讀感悟送別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在此基礎(chǔ)上,指生誦讀,相機點評。

  代表人物及詩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送別》、《山中送別》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贈汪倫》、《渡荊門送別》、《送友人》、《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高適:《別董大》

  駱賓王:《易水送別》

  六、聯(lián)系實際,學習運用

  1、還有幾個多月我們就小學畢業(yè)了,那時,我們將面臨著一個話題——離別,同窗六載的好朋友即將分別了,你會在你最好的同學的畢業(yè)留言冊上寫下哪首送別詩或經(jīng)典的詩句來表達你們之間的情誼呢?說說理由。

  2、作業(yè):古詩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而送別詩是古詩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平時要注意多積累、多誦讀。與經(jīng)典為伴,你就不會孤單;與經(jīng)典為伍,你將永遠幸福。

語文教學設(shè)計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及文體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明確作者通過現(xiàn)身說法,以自己年輕時代的求學經(jīng)歷啟發(fā)馬生,以達到勸學的目的。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復述課文,掌握作者求學的主要經(jīng)歷,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本文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學習作者克服困難、勤心求學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xiàn)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點

  1.翻譯課文,背誦課文,理解本文作者執(zhí)著的求學之志和殷殷勸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寫作方法和對比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形象說理的技巧。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運用現(xiàn)代觀念重新審視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學態(tài)度。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五單元前面幾篇課文里,我們學習了幾種古代不同體裁的文章,如吳均的書信體山水小品文——《與朱元思書》、陶淵明的自傳體文章——《五柳先生傳》、韓愈的議論性文章——《馬說》,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體裁為贈序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勉勵馬生勤奮學習的。

  二、作者簡介

  宋濂,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現(xiàn)漸江義烏人)。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朱無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稱贊他為: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集》。

  三、題目解說

  1.關(guān)于東陽:浙江東陽縣。與作者算是同鄉(xiāng)(同一個省)。

  2.關(guān)于馬生,馬君則。“生”是長輩對晚輩的稱呼。馬君則是作者同鄉(xiāng)人,在京城太學里讀書。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過作者,并寫了長篇書信作為見面禮,文筆十分暢達。作者和他探討學問,他語氣平和而且神色謙遜。還對作者說他小時候用心學習非常勤奮,這真是個好學的青年。現(xiàn)在他將要回家探望他的親人,作者因此講了自己求學的艱辛來勉勵他。

  3.關(guān)于“序”。這是一種文體,并非“序言”。序分為書序和贈序。

  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

  贈序:始于唐朝,唐宋以來,文人在送別時,常常以詩文相贈,有人把這些詩文集中起來,再作一篇序,就稱之為贈序。后來,盡管沒有什么詩文,只寫一篇送別贈言的文章,也叫贈序,內(nèi)容多是勸勉、譽揚之詞。

  本文就是一篇贈序。

  四、背景介紹

  洪武十一年(1378年),作者告老還鄉(xiāng)的第二年,應(yīng)詔從家鄉(xiāng)(義烏)到應(yīng)天(現(xiàn)江蘇南京)去朝見朱元璋時,同鄉(xiāng)晚輩馬生拜見自己后所寫。

  五、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課文朗讀

  六、再讀課文,抓住重點字詞意思,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七、作業(yè)設(shè)計。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2.合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穿。

  3.媵人持湯沃灌。灌通盥,盥洗,洗手。

  (二)寫出下列加點字的古今含義。

  1.余因得遍觀群書。余:古義:我。今義:多出的,剩下的。

  2.錄畢,走送之。走:古義:跑。今義:行走。

  3.媵人持湯沃灌。湯:古義:熱水。今義: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4.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古義:借。今義:虛偽的,不真實的。

  (三)解釋下列點字詞的意思。

  1.無從致書以觀。致:得到。

  2.弗之怠。怠:放松,松懈。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碩:大。

  4.俟其欣悅。俟:等待。

  5.缊袍敝衣。缊:舊絮。

  6.禮愈至。至:周到。

  7.腰白玉之環(huán)。腰:名作動,腰佩。

  8.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

  9.嘗趨百里外。嘗:曾經(jīng)。

  10.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卒:最終。

  1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假:借。

  12.余因得遍觀群書。得:能夠。

  13.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益:更加。

  (四)解釋虛詞“以”字的不同用法:

  1.以衾擁覆(介詞,“用”)

  2.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介詞,“把”,“拿”)

  3.家貧無以致書以觀(連詞,表目的,“來”)

  4.以中有足樂者(表原因,“因為”)

  5.補充: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憑借)

  第二課時

  一、熟讀課文,探究下列問題。

  1.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nèi)容?(本文講述了作者青少年時期讀書求學的經(jīng)歷)

  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種經(jīng)歷:艱辛、艱難。

  2.作者求學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假借和筆錄。

  3.從作者借書、抄書、還書這些敘述中,你認為我們該學習他哪些品質(zhì)或者方法?

  參考意見:1、勤奮好學,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誠實守信;4、抄書的讀書方法——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4.課文第二段主要從哪些方面寫拜師求學的艱辛?

  衣——食——住——行四個方面。

  5.本文在內(nèi)容上突出使用了什么手法?并舉例說明這樣寫的好處。

  參考意見:對比。如:老師的嚴厲與自己的謙遜形成對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著與自己的貧困形成對比,求學的艱辛與自己的執(zhí)著形成對比。突出學問、成就必須來自于勤奮刻苦的努力。

  6.第二段的景物描寫在文中有何作用?

  極力渲染求學的艱辛。

  7.作者遠道求師,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這種從師的方式?

  參考意見:這是一種尊師的表現(xiàn),但最好能師生平等互動,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知識。

  二、總結(jié)

  同學們,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朱熹也說得好: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趁青春年少,努力學習吧!

  三、作業(yè)設(shè)計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對話。

  A、“我”是宋濂——當“我”少時刻苦求學時,“我”認真地說:……

  當“我”老來功成名就時,“我”感慨地說:……

  B、“我”是老師——當“我”悉心教育宋濂時,“我”嚴厲地說:……

  當“我”聽聞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說:……

  C、“我”是同學——當“我”看到宋濂苦讀時,“我”譏諷地說:……

  當“我”聽說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說:……

語文教學設(shè)計6

  一、導入

  欣賞老人與海鷗的照片。

  二、初讀說心情(整體感知還不夠)

  三、精讀

  1、朋友告訴我。

  2、褪色。

  什么褪色了?

  老人真的褪色了?

  沒有褪色的是什么?

  3、老人把餅干丁。

  4、海鷗的心打動了,立刻便有。

  5、樂譜。

  鷗群和樂譜哪些地方是一樣?

  讀出樂譜。

  說自己看到的畫面,這樂譜是誰寫下的?

  這樣的樂譜還有嗎?

  第11自然段寫海鷗重情意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還有重情意,對于全文還有什么作用。

  6、看著這樣的老人,海鷗,樂譜,作者會有怎樣的心聲?寫一寫

  把學生的所寫好的句子,讓學生寫在黑板,發(fā)現(xiàn)像一首詩。

  引出白鷗飛處帶詩來,這首詩的題目就是----愛。

  反思:對于工具性,課堂扎實還要加強,過渡要更為自然,以更有效的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

語文教學設(shè)計7

  【教學要求】

  1、發(fā)現(xiàn)漢字具有偏旁表義的特點。

  2、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鞏固學過的字詞。

  3、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4、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識字及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如何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考考你們的記憶,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哪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識字方法)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誰能從“我的發(fā)現(xiàn)”中發(fā)現(xiàn)什么新的內(nèi)容。

  2、展示課前板書:鋼銅鐵釘

  ⑴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幾個字?

  提醒學生把其中的兩個生字多讀幾遍。

  ⑵問:你們發(fā)現(xiàn)這幾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都有一個金字旁(用紅粉筆板書出來)

  那么這說明了這幾個字都和什么有關(guān)呢?(與金屬有關(guān))

  對了,同樣衣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服裝、被子等有關(guān),而病字頭表示這些字都與病痛有關(guān)。

  邊說邊板書:金字旁與金屬有關(guān)

  衣字旁與服裝、被子等有關(guān)

  病字頭與病痛有關(guān)

  ⑶出示生字卡片,讓生一起來把這些字讀一讀:

  開火車讀。

  對于生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讀正確。

  后鼻音:釘、疼、痛、瘋

  “裙”是二聲,“襖”讀三聲。

  3、師小結(jié)歸納:

  漢字的偏旁有表義的構(gòu)字特點。

  4、給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沒組對的師要及時糾正。

  二、日積月累

  1、完成“我會填”:

  ⑴抽生把所學過的數(shù)量詞復習一遍。

  可參考教室內(nèi)的實物說一說。如: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視、一扇門等。

  ⑵填詞練習:

  ①讓生先自己獨立在書上填寫。

  ②小黑板出示:一只()一個()一把()

  一塊()一條()一盤()

  抽生回答。老師板書。

  ⑶鞏固練習:你問我答:

  同桌互相合作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把自己想到的數(shù)量詞說出來,填上恰當?shù)脑~語搭配。

  2、完成“我會讀”:

  摘蘋果,認詞語:

  ⑴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枚嘤执笥旨t的蘋果,想要嗎?要想得到這些蘋果,必須準確讀出蘋果后邊的詞語,能行嗎?

  ⑵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每個“蘋果”后面都有一個詞語。

  抽生上臺摘蘋果,摘一個蘋果,就大聲地將蘋果后邊的詞語讀出來,讀正確了,全班跟著讀三遍,然后就把蘋果拿下去,否則蘋果就得重新上樹。

  ⑶全班看著書齊讀詞語,可采用豎著讀、橫著讀的方式,也可邊拍手邊讀詞語。

  ⑷讀詞語比賽:

  全班分成4個大組,比賽讀詞語,老師打分。讀得正確、流利、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無錯字的一組為優(yōu)勝。

  3、讀讀背背:

  ⑴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兒歌《走山路》,這首兒歌是以繞口令的形式出現(xiàn)的,學完以后,我們大家來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背下來,而且背得又快又好。

  ⑵讓生自由讀兒歌。可默讀,大聲讀,想象讀。

  ⑶邊讀邊看邊思考:圖上畫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有小豬、小兔和小鹿;它們一起手拉手地走山路)

  抽生回答。

  ⑷全班齊讀兒歌。不要求很快的語速。

  ⑸誰愿意來試著背一背這首兒歌?

  抽生背誦。可多抽幾個。背完評價。

  ⑹全班一起背誦,不會背的可看著書讀。

  《語文園地五》教學設(shè)計12

  學習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樂于交流的意識

  2、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培養(yǎng)口語交際的能力。

  3、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做到語句通順。

  教學重難點:學會觀察生活和搜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討論交流

  ①組內(nèi)交流,讓組內(nèi)同學充分了解大家搜集到的祖國傳統(tǒng)文化。

  ②推選一名同學作為小組“代言人”,代表本組向全班作介紹。

  二、觀摩評選

  ①各小組將自己的資料(文字、圖片、實物等)展示出來。

  ②小組之間互相觀摩。

  ③每位學生要記住各小組搜集資料的情況,為評選作準備。

  三、集體評議

  ①各組同學評議:哪組活動開展得好?好在哪里?

  ②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四、總結(jié)、頒獎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自主發(fā)現(xiàn)詞語的構(gòu)詞特點,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2、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tǒng)文化。

  3、培養(yǎng)學生的積累能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圖畫與詞語,初步了解十二生肖這一傳統(tǒng)文化

  教學過程:

  一、我的發(fā)現(xiàn)

  ①回憶舊知,明其特點。

  出示:“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學生說說這句話中意思相反的詞。)

  ②出示詞語

  遠近聞名黑白相間輕重倒置

  舍近求遠頭重腳輕積少成多

  異口同聲左鄰右舍里應(yīng)外合③

  a.引導學生認讀詞語。

  b.引導學生留心加點的字的意思及在詞語中的位置,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的構(gòu)成特點。

  ③引導學生積累詞語。

  a.鼓勵學生把想到的具有上述特點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b.學生讀讀記記這些詞語。

  二、讀讀背背

  ①觀察與認讀。

  a.學生觀察圖片:這是什么?(郵票)上面畫的又是什么?

  b.學生認讀圖片下面的詞語,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

  ②了解十二生肖。

  a.讓學生懂得郵票上畫的是十二生肖,這是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

  b.交流一些有關(guān)十二生的傳說。

  c.交流生活中與十二生肖有聯(lián)系的地方,如,人的屬相、年份。

  d.學生說說自己屬什么。

  ③讀讀與背背。

  a.學生讀詞語,注意按一定的順序。

  b.學生試背十二生肖。

  三、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三課時

  學習目標

  1、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認識“搞、稿、編”等9個字。

  2、能主動參與展示活動,樂于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和才能,并善于與別人交流。

  3、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讀讀認認

  ①學生自讀并觀察生字特點。

  ②學生說說發(fā)現(xiàn)的特點。(生字都是由熟字加上偏旁構(gòu)成的,字音也與熟字相同或相近。)

  ③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④同座互相檢查對生字的認讀情況。

  二、展示臺

  ①學生商議展示方式。

  ②自主或合作進行展示的準備工作,班長與組長負責進行分工,教師參與準備(注意不同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展示形式)。

  ③學生自主進行展示、交流(鼓勵學生邊展示邊介紹)。

  ④教師總結(jié),表揚表現(xiàn)突出的小組或個人。

  第五單元復習題一

  1、(迎候等候)

  大家手捧鮮花,在機場()貴賓的到來。

  李老師已經(jīng)在辦公室()多時,你快去吧!

  (拜訪拜見)

  我特地前來(拜見)恩師。

  孔子不遠千里,來到洛陽(拜訪)老子。

  2、根據(jù)句子的意思寫出相應(yīng)的成語。

  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趕路。(日夜兼程)

  十分有名。(遠近聞名)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風餐露宿)

  絲毫沒有留存。(毫無保留)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學無止境)

  長途跋涉后,勞累疲乏。(風塵仆仆)

  3、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他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行記錄下來,編成(《論語》)。我知道孔子的名言:(溫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ⅲ▽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在三十歲的時候,離開家鄉(xiāng)(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4、學習了《孔子拜師》,我知道了,人們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為:(孔子謙虛好學,不畏艱辛,求知若渴)。人們敬重老子的品行,是因為:(老子謙虛有禮,愛護晚輩,誨人不倦)。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你能舉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這句話的意思嗎?。

  5、組詞。

  論()()曲()()悶()()

  干()()降()()重()()

  作()()溜()()乘()()

  6、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

  寫出這句話中的幾組反義詞。

  (—)(—)(—)(—)

  7、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呼出的氣息,變成了(四季的風)和(飄動的云);他發(fā)出的聲音,化作了(隆隆的雷聲)。他的雙眼變成了(太陽和月亮),他的四肢,變成了大地上的(東、西、南、北四極);他的肌膚,變成了(遼闊的大地),他的血液變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變成了(茂盛的花草樹木);他的汗水變成了(滋潤萬物的雨露)……

語文教學設(shè)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萬花筒”中學會用“愛”字說話。

  2.在“百寶箱”體會“愛”的收獲。

  3.體會“愛”,感受“愛”。

  教學重點:練習造句。

  教學難點:學演各種動物說話。

  教學準備:表演道具。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活動式。

  教學過程:

  一、萬花筒:

  1.導入。提問:同學們最愛吃什么?

  2.那知道小羊、小牛、小雞、小鴨有吃什么嗎?

  3.請同學們把剛才說的寫下來。

  4.除此以外你還知道其他人和動物喜歡什么嗎?請說一說。

  5.把剛才說的按下列格式寫下來。

  _________________愛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百寶箱。

  1.導入。請用含有“愛”字的句子回答問題。

  你愛看書嗎?

  你愛背諺語嗎?

  2.老師出示諺語: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學生讀記,背誦比賽。)

  1、你還知道別的諺語嗎?說給同學聽一聽。

  三、大舞臺。

  1.請同學們將剛才學到的“愛”字句子和諺語拿到講臺上,分別念給同學聽,看哪組表現(xiàn)最好。

  2.檢查沒上臺說話的同學學習情況。

  四、作業(yè)。照樣子寫話。

  例:小羊小牛愛吃青草。

  小雞小鴨愛吃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語文教學設(shè)計9

  教學目標

  1、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zhàn)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體會革命領(lǐng)袖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品質(zhì),感受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2、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出山路的艱險,挑糧的艱難,讀出朱德和戰(zhàn)士間的情。

  教學難點:

  1、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朱德記”三個字,引導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zhì)。

  2、創(chuàng)設(shè)情境圖,幫助學生理解時代背景和形勢,明白挑糧的原因。

  (課前知識儲備:以“朱德是個怎樣的人”為主題讀有關(guān)故事。)

  教學過程:

  一、齊讀課題,認識扁擔特點。

  1、讀課題:第13課朱德的扁擔

  2、觀察扁擔圖,指導觀察。

  朱德的扁擔是怎么樣的?同學們,你們想親眼去看看嗎?

  正巧啊,在2個月前,老師去了一趟井岡山,在軍事博物館里親眼看到了這根朱德的扁擔,我特意拍下了一張照片,現(xiàn)在帶來給大家看一看,高興嗎?

  好,仔細看!這就是朱德的扁擔。瞧,扁擔上寫了三個字:生:(“朱德記”),

  看了這三個字,我們就知道了這根扁擔是誰的?朱德的。(點紅)。來,把課題再讀一遍。

  3、朱德用這樣的扁擔干什么呢?板書:挑糧

  同學們,我們知道朱德同志可是十大元帥之首,是開國元勛,也是國家領(lǐng)導。他怎么會用這樣的扁擔去挑糧呢?

  二、學習第一節(jié),了解挑糧背景。

  1、師描述背景,相機讀詞。

  告訴大家,那還是70多年前的事。那是在1927年,毛澤東同志帶著秋收起義的隊伍來到了一個地方(井岡山)(讀詞),井岡山就在江西,這地方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板畫山),一座座高山連綿起伏,山連著山,山疊著山。山勢非常險要,一般的人是很難走到山里去的。他們在這里豎立了一面紅旗,板畫“紅旗”,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叫“井岡山根據(jù)地”。第二年,就是1928年,我們的朱德同志帶領(lǐng)隊伍也來到井岡山,(板畫“紅旗”)這兩支隊伍匯合在了一起,(把兩面紅旗合在一起,板畫一面大紅旗),這就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井岡山

  “會師”,會師,多開心啊!隊伍壯大了,力量變大了,你們?yōu)樗麄兏吲d嗎?來,讓我們高興地讀一讀。(“會師”)不久就成立了

  “紅軍”,朱德就是紅軍的總司令。

  課文第一節(jié)就告訴了我們這些情況,想來讀一讀嗎?快打開書吧,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勝利會師的高興!齊讀

  三、學習第2節(jié),明白挑糧原因。

  1、理解“圍攻”“堅守”“足夠的糧食”。

  同學們,我有個疑問,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敵人離我們這么近,他們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們)。書上有個詞叫

  “圍攻”,讀詞,敵人想怎樣攻打我們紅軍?理解“圍攻”

  敵人可狡猾了,他們仗著人多,分布在山下的好幾個地方(板畫……)封鎖了各個路口,把紅軍團團圍住,紅軍需要的糧食、生活用品沒辦法運進山里,紅軍也很難出山,

  敵人就是想把紅軍戰(zhàn)士餓死、凍死、困死。這就是(讀詞“圍攻”。)

  “圍攻”一是圍,二是攻,除了把我軍圍困在山里,還找機會攻打,他們先后調(diào)動了10萬兵力三次攻打我們紅軍。敵人是那么氣勢洶洶,再讀

  圍攻

  敵人想圍攻,紅軍就要“守”住井岡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這就叫(讀詞)“堅守”,不管付出多少代價,一定要守住根據(jù)地。這就叫(讀詞)“堅守”。

  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首先要解決大家的吃飯問題,所以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

  足夠的糧食

  (詞卡)多少糧食?紅軍有四五千人,要供這么多人吃上一年、兩年的。那要多少糧食啊!讀詞

  足夠的糧食為了對付敵人的長期圍攻,紅軍必須儲備(讀詞)足夠的糧食

  當時,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讀詞)(茅坪)那是在井岡山北面的一個很遠的地方,到那么遠的地方去挑糧,那是為了避開敵人。

  2、讀句明白挑糧原因

  同學們,現(xiàn)在,你們明白了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

  出示:紅軍要堅守井岡山根據(jù)地,粉碎敵人的圍攻,必須儲備足夠的糧食。井岡山上生產(chǎn)糧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糧。

  自讀,思考。反饋,討論。讀句。

  四、圖文結(jié)合,品讀“挑糧”艱辛

  1、過渡: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

  大家是怎樣爭著去挑糧的呢?師說:(年輕力壯的戰(zhàn)士說:“我去,我有的是力氣。”經(jīng)驗豐富的老戰(zhàn)士說:“還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敵人我能應(yīng)付”。)

  朱德同志會說什么?指生說(我是軍長,應(yīng)該帶領(lǐng)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糧,大家都這樣爭先恐后搶著去,大家挑糧的熱情是多么高漲!

  2、品讀“挑糧”艱辛

  1、(出示挑糧圖)看,他們挑著糧食向我們走來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1)誰來說說他的穿著打扮?他頭上戴著……脖子上搭著……手臂上挽著……腳上穿著……

  看來,他和戰(zhàn)士們穿戴得沒什么兩樣!都是那么艱苦樸素。

  (2)再看他籮筐里裝的'糧食……(出示詞組“滿滿的一擔糧食”)從“滿滿”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我想這么滿的一擔糧食肯定很重。我覺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這么滿的一擔糧食。

  我想,這么重的一擔糧食會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壓紅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堅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3)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他為什么還笑得這么燦爛?(想到戰(zhàn)士們有糧食吃了……有了糧食,就能吃飽……吃飽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氣,就可以堅守……)

  (4)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樣穿草鞋、戴斗笠,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一起和敵人作戰(zhàn),這就叫“同甘gan共苦”。

  2、書上是這樣寫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戰(zhàn)士們一道去挑糧。他穿著草鞋,戴著斗笠……”)

  誰來讀?盡管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朱德仍舊走得那么帶勁!誰再來讀。

  點:朱德同志當時已經(jīng)40多歲了,工作很忙,休息時間很少。可他也跟戰(zhàn)士們一樣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多了不起!齊讀。

  3、朱德同志挑著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山,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啊?

  出示:從井岡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難走。

  指名讀。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當于從璜土走到江陰城這么遠的路程,汽車要開一小時呢,靠兩只腳要走上一整天呢。你們說,他們走的是怎樣的路啊?(路途遙遠)

  路途遙遠,誰來讀好這個詞?五六十里

  評:路好遠呢?五六十里,誰也會讀?路真遠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讀慢些,就顯得更遠了。來,一起讀。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樣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難走。

  “山高路陡”追問: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導學生看板圖,想象挑糧的困難。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頭,石頭一絆很容易跌倒。跟我們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無法相比。

  點:再想想,這兒的陡,除了不平之外,還有什么意思?(老師做了個手勢: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這就是“山高路陡”,誰來讀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說,男生讀。

  “翻山越嶺”

  正因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糧時要“翻山越嶺”。(看板圖手勢演示)讀詞。同學們,如果我們空著手要翻過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誰讀出這番艱難?現(xiàn)在肩上挑著糧食,要翻山越嶺,多么艱難啊。誰再來讀,讀出這番艱辛。

  4、想象“挑糧”艱辛,讀好句子

  同學們,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挑起滿滿的一擔糧食,跟大家一塊兒爬這樣的山,走這樣的路。會遇到怎樣的困難呀?

  腳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腳趾頭踩在堅硬的石頭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會怎樣啊?磨出血泡,劃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戰(zhàn)士們挑糧上山就更困難,誰來說?(路很滑,但是他們挑著擔子,不能用手幫忙。走一步,又會滑兩步。這是多么艱難的挑糧啊!)

  5、朗讀背誦句子

  一讀剛才,同學們說得很好,讓我們用朗讀來表現(xiàn)出當時挑糧的種種艱難吧!

  二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每次挑糧,大家都要起早趕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請再來感受一下。

  三背挑著這么滿滿的一擔糧食,走在那么長,那么難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樣樂呵呵的,什么困難都不怕,笑著面對困難,讓我們想著那挑糧的情景,一起記住這句話。(圖,文字隱去)

  五、研讀戰(zhàn)士們的“想、勸、藏”。

  1、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戰(zhàn)士們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讀課文第三節(jié)。

  2、討論:戰(zhàn)士們看到朱德同志這樣挑糧,是怎么想的呢?

  他們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

  (1)“那么忙”,有多忙?

  當時,朱德是一位軍長,請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糧,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軍事地圖、思考怎樣跟敵人作戰(zhàn)、指揮戰(zhàn)斗……)

  圖片出示,稍作介紹。

  說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燈下寫作戰(zhàn)計劃,與大家開會討論問題。

  讀詞:工作那么忙

  誰來讀出朱德同志忙這忙那的情景。評:那么忙,“那么”這么一讀,我們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讀得多響亮,我們聽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為軍長,朱德比普通的戰(zhàn)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盡管那么忙,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從井岡山上到茅坪,(看板圖手勢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會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風下雨,走一步,滑兩步。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我們被敵人圍攻,(看板圖手勢演示)隨時可能遇到敵人偷襲,挑糧還有危險呢!盡管如此,朱德還是(生接讀“翻山越嶺去挑糧”。)

  (3)朱德這樣不怕困難、不怕危險,真是“不畏艱險”。

  (4)朱德工作這么忙,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么辦?

  同學們,如果朱德同志累壞了,會怎么樣?(就沒有人來指揮戰(zhàn)斗,就難以取得革命的勝利。)所以,戰(zhàn)士們十分擔心,十分著急。誰來讀一讀?累壞了怎么辦?

  指名讀,評:怎么辦?讀出了戰(zhàn)士們的擔心。請你再來讀給大家聽。

  齊讀詞戰(zhàn)士們多么擔心,多么著急!我們一起讀。

  (5)齊讀句子

  戰(zhàn)士們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還要跟大家一塊兒挑糧,是多么擔心啊!你能通過朗讀把戰(zhàn)士們這番擔心告訴大家嗎?先請你們自己試一試。

  指名讀,讀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擔心朱德同志的戰(zhàn)士。

  齊讀:同學們,我從你們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對朱德同志的擔心、著急。來,我們一起讀,把這份擔心、著急告訴大家。

  3、戰(zhàn)士們是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說,板書:勸藏

  詞卡:越發(fā)敬愛敬愛?尊敬、熱愛越發(fā)?更加

  為什么戰(zhàn)士們會越發(fā)尊敬、熱愛朱德同志?再讀第三節(jié)。

  交流:為什么戰(zhàn)士們會越發(fā)尊敬、熱愛朱德同志?(點,原來看到朱德同志跟大家一道挑糧,戰(zhàn)士們非常敬愛他,后來,大家勸他不要挑,他不肯。藏了他的扁擔,原以為他不挑了,不料,他連夜趕做了扁擔,還在上面寫上名字,不讓大家再藏他的扁擔。所以大家越發(fā)敬愛他了。)板書:趕做

  寫名

  4、三次回讀重點句。

  同學們,我們現(xiàn)在知道了,戰(zhàn)士們?yōu)槭裁磿桨l(fā)敬愛朱德同志?

  你瞧,戰(zhàn)士們勸說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糧了,可是,他還是出現(xiàn)在山路上,當一個同志把他那根扁擔藏了起來,他卻連夜趕做了一根,第二天,朱德同志又出現(xiàn)在挑糧的隊伍了,盡管路途遙遠,山高路陡,肩上是滿滿的一擔糧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燦爛,挑糧的勁頭多大啊。

  就這樣,在朱德同志的帶領(lǐng)下,一批又一批的戰(zhàn)士下山挑糧,一擔又一擔的糧食挑上了井岡山,紅軍儲備了足夠的糧食,最后勝利粉碎了敵人的圍攻,守住了井岡山根據(jù)地。

  六、總結(jié)全文,再明題目

  讀到這兒,相信同學們都明白了這根扁擔的特別。過了這么多年,當我們看到這根珍藏在軍事博物館的扁擔,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著草鞋、戴著斗笠,翻山越嶺挑糧的感人畫面)看著這根扁擔,我們不由會想到朱德這一偉大的領(lǐng)導。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根特別的扁擔“朱德的扁擔”,永遠記住這個偉人的名字“朱德”。

  作業(yè):完成練習冊上的填空題。

  學習生字。

  這兩個生字你還認識嗎?“攻、守”是一對反義詞。你能給他們找朋友嗎?

  (進攻、攻打、攻擊、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書寫時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寬,“守”字上窄下寬。)

  (3)請認真描紅,找準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業(yè)本上認真臨摹。

語文教學設(shè)計10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zhí)教的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三單元可愛的小生靈主體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小蝦》,這篇課文是一篇寫小蝦生活習性的說明文。通過我觀察小蝦的樣子、生活習性等細節(jié)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fā)了我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課文比較淺顯易懂,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目標,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讀中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7個字,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的認讀、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學習寫作方法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3、通過學習了解小蝦的樣子、生活習性,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4、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作者是如何圍繞一句話把文章寫具體的。

  三、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nèi)容,激發(fā)學生細細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學生愛護小動物。

  四、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寫作結(jié)構(gòu)、寫作方法,并靈活運用。

  五、課時:兩課時

  六、教具: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語引入:

  1、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可愛的小生靈,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繼續(xù)走近小蝦,(齊讀課題)深切認識小蝦的特色,領(lǐng)會作者的情感。

  2、翻開書23頁,根據(jù)劉老師的問題讀第一自然段。(引讀第一段)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一口缸怎么樣?陽光呢?我產(chǎn)生了怎樣的想法?

  3、過渡語:是的,院子里的一口缸積了大半缸雨水,讓作者萌發(fā)了養(yǎng)蝦的興趣。

  二、學習新課:

  (一)學習小蝦的樣子

  1、于是,和鄰居阿成哥去溪邊捉蝦,他們捉到的蝦是什么樣子的呢?

  (1)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線畫出描寫小蝦樣子的句子。

  (2)學生匯報朗讀自己畫的句子。你覺得這些小蝦怎么樣?(板書:可愛)

  (3)出示小蝦的圖片學生欣賞,在描寫小蝦樣子時,作者還充分發(fā)揮了想象,進行了比喻,你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了嗎?(再讀句子)

  (4)所以我們在寫作中應(yīng)注意發(fā)揮想象,恰當比喻,使文章更生動。(板書:發(fā)揮想象 恰當比喻)

  (二)學習小蝦有趣的特點:

  (1)小蝦的樣子那么可愛,那它吃東西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呢?出示句子:

  他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

  (2)學生朗讀。劉老師也寫了一段,誰來幫我讀一讀,出示句子,對比朗讀。你認為哪句好?說說你的理由。

  你覺得小蝦吃食怎么樣?(板書:吃食小心)

  (3)找出體現(xiàn)小蝦吃東西小心這一特點的動作詞,讓學生帶著動作來讀這個句子。(板書:抓動作描寫)

  (4)作者在寫這些動作的時候,還注意了什么才把這些動作寫的這樣準確、清楚的呢?找出這些順序詞。

  (5)我們寫作的時候,如果是一連串的動作也要用到順序詞,這樣才能把意思表達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板書:言之有序)

  過渡:小蝦吃東西時是那么小心,那吃飽后的小蝦都在干什么呢?出示:

  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在缸壁上休息。(學生讀)

  想一想,吃飽后的小蝦又是怎樣的?

  小蝦們在吃飽后還會干什么?(板書:吃后自在)

  填空:吃飽了的小蝦顯得十分自在,有的獨自游來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緊貼在缸壁上休息,還有的( )。(學生口頭填空)

  過渡句: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觀察得很仔細,才能寫得如此生動。(板書:仔細觀察)

  (3)讓我們一起美美的讀一讀,邊讀邊想:小蝦吃食小心和吃后自在都體現(xiàn)了小蝦的什么特點,從這一段找到句子,用橫線畫出來。這種能概括全段的句子,稱為中心句,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先概括后具體,寫作結(jié)構(gòu)是先總后分,我們寫作文的時候就經(jīng)常要用到。

  (4)小蝦這樣有趣。,作者喜歡嗎?同學們喜歡嗎?用喜歡的語氣朗讀這段話。 小結(jié)寫作方法:本段以中心句開頭進行概括,后面具體寫小蝦吃食小心和吃飽自在,在具體寫時也采用了同樣的方法,寫作層次清楚

  過渡:小蝦是那么可愛,又那么有趣,那它還有什么特點呢?

  (三)、學習小蝦脾氣不好的特點。

  (1)出示自學建議:

  ①、默讀第四自然段,看看該段一共有幾句話?用序號標注。

  ②、這一段又是圍繞哪句話再寫?用橫線勾畫來。

  ③、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這一特點的?用波浪線劃出來。

  ④、把你自學后的情況與同桌一起交流交流。

  (2)學生匯報學習情況。

  <一>生讀,匯報。有幾句話?圍繞哪句話再寫?

  <二>你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小蝦脾氣不好的?抓“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領(lǐng)會:(做動作組詞,口頭填空)

  <三>誦讀領(lǐng)會:你覺得這是一群這樣的小蝦?(板書:受打擾生氣 搏斗猛烈) <四>小蝦的搏斗到底有多猛烈,你能想象一下他們的動作和語言來說一說嗎?

  (發(fā)揮想象,說一說)

  (3)一般情況下,我們說誰脾氣不好是他的缺點,那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 小結(jié)語:在作者眼里,小蝦脾氣不好卻讓人感覺是那么的有趣,作者看他們打架,自己肯定躲在旁邊偷著樂呢,這說明作者對小蝦充滿了?(板書:喜歡)請同學

  們用喜歡的語氣讀這一段話。

  (四)、學習5-5段:

  (1)請同學迅速瀏覽課文5-6段,還從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對小蝦的喜愛?

  (2)作者不僅為小蝦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還不怕麻煩地從小溪拿回一些石塊和金魚草,讓小蝦更有家的感覺,由此可見,作者是多么地喜愛小蝦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顧下,小蝦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活潑可愛的小蝦越來越多,帶給作者的快樂也將會更多!

  三、總結(jié)拓展:

  1、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了些什么收獲?(圍繞文章內(nèi)容、寫作建議兩方面來談)

  2、感情提升:

  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向這樣的可愛的小生靈,如果我們都像小作者愛護小蝦一樣愛護我們身邊的小動物,那么我們的世界就會更加美好。這些可愛的小生靈也會給咱們的生存帶來了無限的樂趣,走進他們的天下,專心去察看,去體驗,你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歡喜。課下把你最喜歡的小動物寫一寫,和同學們來分享你的快樂。

  四、課后作業(yè):

  1、在生活中認真觀察一種你喜歡的小動物,了解它的樣子及其生活習性。

  2、練習用你的筆把你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用上本節(jié)課學到的寫作方法。 附:板書設(shè)計:

  樣子 可愛 寫作建議

  吃食小心 仔細觀察 有趣 喜愛 發(fā)揮想象 小蝦 吃后自在 恰當比喻

  習性 受打擾生氣 言之有序

  脾氣不好 抓細節(jié)描寫

  搏斗猛烈

  《小蝦》教學反思

  《小蝦》是三年級下冊第三主題單元“可愛的小生靈”的第一篇主體課文。文章語言清新活潑,充滿童真童趣,字里行間流露著小作者對小蝦的喜愛。

  一、談話導入,激起共鳴

  教學伊始,我從單元主題“可愛的小生靈”入手與孩子們親切談話:在大千世界中,有許多可愛的小生靈,今天我們就繼續(xù)走進小蝦,去深切認識小蝦的特色,體會作者的情感。緊接著,老師引讀第一自然段,順勢過渡到小蝦的樣子。在我語言的調(diào)動下,孩子讀文時很認真很投入。他們在與小作者一起品讀著蝦趣。

  二、讀文品悟,感受蝦趣

  在交流課文內(nèi)容時,我圍繞三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導學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體會。在體會“小蝦有趣”這一特點時抓住“碰、后退、再碰、又后退、捧著吃”等小蝦吃東西時的動作。而體會小蝦“脾氣不好”時抓住“一張一張、一翹一翹、一突一突”等詞語體會小蝦的特點,感受小蝦的可愛,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本課重在帶領(lǐng)學生學習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 趣……”的段落結(jié)構(gòu),以及重點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來了解小蝦的特點,在學會學習模式的基礎(chǔ)上自學第四自然段,再在學習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基礎(chǔ)上認識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fā)學生細致觀察動物的興趣,使他們熱愛小生靈。 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踴躍發(fā)言……

  三、滲透寫法,學習仿編

  在學習吃飽后的小蝦那悠然自得的樣子后,我引導孩子們用“有的……有的……有的……”對自己喜愛的小動物進描寫仿編。

語文教學設(shè)計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學會聲母d、t、n、l,能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輔導學生學會聲母d、t、n、l與單韻母拼讀音節(jié)與帶調(diào)拼讀音節(jié)。 3.引導學生會讀兒歌。認識“大、樂、我”三個生字。教學重點: 聲母d、t、n、l的發(fā)音及d、t、n、l與韻母拼讀音節(jié)。教學難點: n、l的發(fā)音及n、l與韻母的拼讀。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聲母、音節(jié)卡片,“蘋果樹”。課時安排: 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引入 1.談話激趣:孩子們,今天有幾個大家都熟悉的朋友來到我們的教室(課件出示ɑ、b、e、m、f、o、u、l、p、ü)誰能準確地讀出它們的名字? 2.還有誰能找出這些字母里的聲母來? 3.我們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聲母的?(唱兒歌) 4.齊唱兒歌。 5.導入新課:今天教師再介紹幾個聲母朋友給大家認識好不好?那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看圖說話學拼音4”。

  二、學習新課

  一)看圖進入情景,練習說話,引出并學習d、t、n、l四個聲母的發(fā)音。1.同學們請隨老師到動物園去找新朋友吧。(課件出示書中情景圖)。2.一走進動物園的門口,你見到了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一至三名學生說話,鼓勵學生把話說完整。課件閃出dǎbǎ)。3.你喜歡這些小熊嗎?為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小熊很遵守紀律。4.你會排隊嗎?在什么時候?5.“dǎbǎ”這兩個音節(jié)里哪個聲母是我們的新朋友?引出并學習“d”。 師講發(fā)音方法、范讀、指讀、齊讀。6.參觀了小熊打靶,我們又去看看別的動物在干什么好嗎?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自由參觀動物園。邊參觀邊小聲地跟身邊的同學說說你看見了誰在干什么,還遇到了哪些新的聲母朋友。7.學生匯報 注意引導學生把話說完整,相機引導學生認讀t、n、l三個聲母。

  二)記憶d、t、n、l的形。1.孩子們,剛才我們學會了這幾個聲母的讀音,現(xiàn)在我們來想想辦法記住它們的樣子。2.先請看一幅圖(課件出示課本第13頁第一幅圖)。你覺得這幅圖跟哪個聲母朋友很像?3.你還有什么辦法記住“d”,它跟我們學過的哪個聲母相似?4.誰能編出一句順口溜來記住“d”(左下半圓d d d)5.另外的三個聲母t、n、l你們又用什么辦法來記?6.請打開課本第13頁,看看書中的圖,回憶一下學過的聲母,想一想,把你的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再告訴老師。7.學生匯報。 相機出示書中插圖,引導學生編出順口溜(傘把向下ttt,一個門洞n n n,一根棍子l l l )。8.輕松一下。請把你們剛才編的順口溜編進兒歌里,同桌間唱一唱,夸一夸。9.站起來齊唱兒歌。

  三)指導書寫1.我們來寫寫這四個聲母。2.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老師示范寫)誰能說說老師是怎樣寫d、t、n、l的(抽生名答一個)。3.誰能把這四個聲母正確地寫在四線格里?注意:寫字時姿勢要正確(四個聲母各寫一個)。

  四)指導拼讀1.同學們學會了聲母d、t、n、

  l。下面讓我們來做拼讀練習。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拼讀口訣,叫做——“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

  2.(出示小熊打靶圖)小熊打靶的“dǎ”,這個音節(jié)的聲母是什么?韻母是什么?怎樣拼?(示卡片) 指說、拼,領(lǐng)拼。

  3.誰能用dǎ說一個詞或一句話。

  4.d和ɑ相拼的另外三個聲調(diào)誰會拼。(指拼、齊拼)

  5.聲母d還喜歡跟其它韻母交朋友,看誰會拼,(指拼、領(lǐng)拼de、di、du)。

  6.我們再來看一幅圖,(出示塔)“tǎ”這個音節(jié)誰能來說一說,拼一拼。7.請用“tǎ”說一個詞或一句話。

  8.t和ɑ相拼的另外三個聲調(diào)誰會拼?(指拼、開火車拼)。

  9.聲母t還想多交幾個韻母朋友,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游戲。 游戲中完成te、ti、tu的拼讀練習。

  10.用同樣的方法指導拼讀“ná”、“l(fā)ǎ”。

  11.聲母n和l還和其它韻母交上朋友,我把它們的音節(jié)掛在了蘋果樹上,請同學們練習拼一拼。

  12.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摘蘋果”的游戲。請一些同學上來摘下你拼讀得最好的音節(jié),大聲地教大家讀。小老師當?shù)煤玫模蠋熅桶烟O果送給你。 通過游戲完成ni、nu、nü、li、lu、lü、le的拼讀練習。

  三、鞏固練習。1.接順口溜,看誰接得又快又準。左下半圓,右下半圓。一個門洞,兩個門洞。傘柄向上,傘柄向下。 2.連線題:練習拼讀:nù、nǚ、lù、lǘ、dǎ、dú、tǎ、tù。四、總結(jié)漢語拼音可以幫助我們拼讀好多好多的音節(jié),以后還能幫我們認識所有的漢字呢。所以老師希望你們永遠都跟漢語拼音做好朋友!

  第二課時

  一、導入這一課時復習鞏固聲母d、t、n、l及其音節(jié),認讀“大、樂、我”三個生字。)

  二、鞏固聲母d、t、n、l及其音節(jié) 1.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四個新朋友,請大家讀一讀(d、t、n、l)。 2.下面我們做一個小游戲,這里有一幅圖(出示)我們的新朋友就藏在圖里,看看誰能把他們找出來。(指名)

  三、指導書d、t、n、l

  四、練習拼讀音節(jié)(出示課本13頁中部音節(jié))請同學讀一讀。

  五、讀兒歌,學習會認字。 1.讀同學們用手指著,看著音節(jié)自己讀一讀。 2.聽老師讀一遍,看看你剛才是不是都讀對啦。 3.全班一起讀一讀。 4.全班邊讀邊表演。

語文教學設(shè)計12

  教材分析:

  這篇文章生動地記敘了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所作出的卓越貢獻,贊揚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

  課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錢學森乘一艘巨輪在海上航行了15天,終于返回祖國。第二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美國留學但時刻不忘自己的祖國。第三、四自然段講了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和十幾位在美的留學生感到格外興奮,錢學森渴望早日回國。第五、六自然段講錢學森克服阻撓,在周總理的關(guān)懷下,踏上歸國的航程。第七自然段寫錢學森回國之后,為我國的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和發(fā)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課文的語言、樸素。通過人物語言,具體表現(xiàn)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如第二自然段中錢學森在生活富裕和工作條件優(yōu)越的情況下說的一段話,表現(xiàn)了錢學森時刻想念祖國,一心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第四自然中錢學森在新中國誕生后的第一個中秋之夜飽含深情袒露心跡的話語,更讓讀者感受到錢學森那顆拳拳報國之心。課文中的插圖有助于配合課文的理解。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語言文字的訓練,體會錢學森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錢學森為什么要回到祖國?

  教學難點:

  能抓住錢學森的語言僅僅性朗讀品位,體會錢學森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揭題談話,簡介人物。

  錢學森:1911年生,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34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第二年到美國留學。1938年獲博士學位。師從世界著名航空大師卡門,成為卡門最得力的助手。卡門曾說:“36歲的錢學森是一位天才,他所做的工作對發(fā)展高速空氣動力學和火箭推進技術(shù)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設(shè)下懸念,為自讀作鋪墊。

  錢學森為什么要放棄美國優(yōu)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回到自己的祖國呢?他回國后為我國的科學事業(yè)作出了哪些貢獻呢?

  三、自讀課文,反饋糾錯

  1、一讀課文。

  (1)明確一讀要求: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檢查一讀效果。

  2、二讀課文。

  (1)提出二讀要求。

  (2)檢查二讀情況。

  3、三讀課文。

  (1)明確要求:了解各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弄清自然段之間的聯(lián)系,粗分段落。(2)檢查討論。

  A、指名說說各自然段的意思。

  B、分段,理清課文脈絡(luò)。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錢學森乘一艘巨輪返回祖國。

  第二段(第2自然段):寫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寫新中國的誕生使錢學森和十幾位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感到格外興奮,錢學森下定決心,隨時準備回國。

  第四段(第5、6自然段):寫錢學森克服阻撓,在我國政府和周總理的關(guān)懷下,終于踏上歸國的航程。

  第五段(第7自然段):寫錢學森回國后,為我國運載火箭、導彈的研制和發(fā)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復習檢查,明確要求

  1、自讀課文,大家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文中有關(guān)主人公錢學森的語言你們畫下了嗎?

  2、學生朗讀錢學森說的話。

  二、精讀課文

  1、精讀第一段。

  (1)默讀第一段。

  圈畫出這一段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內(nèi)心活動的詞句,結(jié)合書上的插圖,讀一讀,體會錢學森歸國時的心情。

  (2)抓住重點句品讀。

  (3)感情朗讀。

  錢學森一艘巨輪返回祖國,他多么希望腳下不是輪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艙壁啊!

  2、讀第二段

  (1)指名讀第二段。

  (2)出示錢學森的話。

  “我是中國人。我現(xiàn)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a、為什么錢學森要強調(diào)“我是中國人”?

  b、錢學森在美國時做怎樣的準備?目的是什么?

  (3)朗讀加深理解。

  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雖然當時他享受著優(yōu)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讓我們用心朗讀體會主人公的一片愛國熱情。

  (4)小結(jié)并板書。

  身在異國待遇優(yōu)厚生活富裕

  (心系祖國一切……都是……為的是……)

  3、精讀第三段

  (1)指名讀第三段。

  (2)導語:在新中國成立之際,錢學森歸國的愿望越發(fā)怎樣?你是從哪些詞句看出來?(3)出示重點句

  “我們?nèi)找古瓮模褪亲鎳軌驈暮诎底呦蚬饷鳎@一天終于來到了。祖國現(xiàn)在是很窮,但需要我們大家——祖國的兒女們共同去創(chuàng)造。我們是應(yīng)當回去的。”

  a、這段話是錢學森對誰說的?“這一天”指的是什么時候?

  b、為什么說“我們是應(yīng)當回去的”?

  c、這段漢化表達了錢學森怎樣的思想感情?

  (4)感情朗讀。

  三、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設(shè)計:

  一、復習回顧,準備新授

  1、課文記敘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哪些詞句反映了他那高尚的愛國情懷,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過渡:

  二、精讀第五段。

  1、指名讀第五段。

  2、“卓越”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錢學森的貢獻是卓越的?

  3、感情朗讀。

  三、總結(jié)全文

  1、本文具體地記敘了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回國后,他為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制及發(fā)射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贊揚了他熱愛祖國的高尚的情懷。

  2、這篇課文語言樸實,用人物的語言展示了他的內(nèi)心世界,主人公的愛國感情是那么強烈,要多加體會。

語文教學設(shè)計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交流預習縮寫,更全面、有重點的了解小說情節(jié),提高攝取信息的能力。

  2、學生通過圈劃”我”回故鄉(xiāng)所見所感的句段,認識小說中談到的三個“故鄉(xiāng)”并初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感悟小說閱讀的切入點。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策略】

  交流、討論、圈劃,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

  1、引小學學過的《少年閏土》入境。

  2、引“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導入。

  3、讓學生回憶魯迅及學過的作品導入。 學生或背或憶或理解或質(zhì)疑。 從學生學過的儲備文章入手設(shè)置情境,順理成章學習新課。 二、預習交流:交流《故鄉(xiāng)》縮寫 點名小組派代表宣讀縮寫內(nèi)容,其他組派代表補充。 讓學生更清晰、全面的了解小說主要故事情節(jié)。 三、初讀自由整體感知:交流初讀后的整體感受 各抒己見,表達自己讀后的對《故鄉(xiāng)》的第一認識。 了解學生的初讀層次,同時給學生創(chuàng)設(shè)自由表達初讀心得和初讀疑惑的廣闊空間。 四、指向性整體感知

  1、“我”眼前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的?記憶中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的?(用不同線形畫出來表現(xiàn)不同的“人”和“景”的句段)兩個故鄉(xiāng)有什么不同?“我”對兩個故鄉(xiāng)分別是什么感情?(畫出最能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句子。)

  2、小說中寫了幾個故鄉(xiāng)?作者對幾個故鄉(xiāng)的感情分別是怎樣的?(通讀課文,梳理信息,辨別信息,整理、加工信息。)

  小結(jié):小說濃墨重彩描寫是哪個故鄉(xiāng)?作者是如何構(gòu)建現(xiàn)實故鄉(xiāng)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什么樣的?作者要通過“故鄉(xiāng)”反映他怎樣的創(chuàng)作心理?下節(jié)課見分曉。 1、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工合作,一人負責圈劃一部分,分以下四部分:

  “但從此沒有再見面”前;“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幅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前;“他就領(lǐng)水生回去了”前;最后幾段。

  2、小組交流,明確各部分圈劃的重要信息。

  3、感悟“我”的感情,并用最恰當?shù)脑~語表述。

  4、整體交流、討論小說中寫了幾個故鄉(xiāng),運用文中有效信息自圓其說,并初步感知作者通過“我”所見所聞所感表達的思想感情。 梳理小說思路,學生進一步認識小說中的重要情節(jié)、人物,感受環(huán)境描寫的意義,訓練獲取語言信息的準確度,通過再閱讀進行充分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語感和基本的圈劃、標注、寫感受等閱讀習慣。

  通過攝取后效信息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作業(yè)

  再縮寫《故鄉(xiāng)》,要求在反復閱讀小說基礎(chǔ)上記下對情節(jié)的記憶。 板書

  故鄉(xiāng)(小說,選自《吶喊》)

  魯迅(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過去 現(xiàn)在 未來

  少年我 中年我 水生

  少年閏土 中年閏土 宏兒

  豆腐西施楊二嫂

  神往 失望 希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攝取閏土的所有信息對比分析、討論他前后二十年的變化,把握人物變化的社會根源,初步理解小說的主題。

  【教學重點】

  對比分析、討論閏土二十年前后的變化。

  【教學難點】

  把握人物變化的社會根源,理解小說的主題。

  【教學策略】

  圈劃標注、對比分析、討論等。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

  直接導入分析閏土形象。 二、閏土人物形象分析

  1、圈劃閏土二十年前后的變化點對比分析:

  ⑴ 肖像

  ⑵ 神情

  ⑶ 言談舉止

  ⑷ 對“我”的稱呼

  ⑸ 精神世界

  ⑹ 閏土本性

  2、歸納閏土的形象

  3、討論閏土生活、精神變化的社會根源:

  4、“我”與中年閏土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怎么理解“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jīng)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障壁”指什么? “厚”指什么?“可悲”、“寒噤”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5、透過信息我們可以領(lǐng)悟到作者創(chuàng)作的意圖是什么?

  畫出閏土二十年前后發(fā)生變化的地方,包括言行舉止、精神世界進行信息提煉。

  小組分工合作交流、討論。 通過攝取少年閏土和中年閏土形成對比的細節(jié)信息分析閏土發(fā)生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 三、小結(jié)

  通過閏土變化作者揭示了窮苦人民生活、精神貧窮的社會根源,在他們依然善良的本性后喚起療救的注意。那豆腐西施的形象有如何把握?“我”希望的路又怎么理解?下節(jié)再議。 作業(yè)

  1、完成旁批“理解詞語和讀準字音”。

  2、完成課后練習一。 板書

  故鄉(xiāng)(小說,選自《吶喊》)

  魯迅(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銀項圈少年──木偶人

  閏土 怕羞──仿佛石像一般

  迅哥──老爺(封建等級受害者)

  熱情──矜持依然熱情(這一點干青豆……)

  社會根源

  喚起療救的注意

  生活貧窮、精神失去活力、依然善良真誠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分析楊二嫂變化的形象,認識其社會蕭條對人生活、精神毒害的廣泛性。

  2、學生通過理解后四段的關(guān)鍵句,整體把握小說的主題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

  【教學重點、難點】

  整體把握小說的主題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

  【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一、導入

  “終日坐著”的楊二嫂變?yōu)椤皥A規(guī)式的姿勢”說明了什么?下面我們從描寫楊二嫂的細節(jié)處分析一下這一典型舊式小手工作坊主形象。 二、分析人物形象以及與主題的聯(lián)系

  1、楊二嫂的變化有哪些?

  2、你最驚心觸目的細節(jié)描寫楊二嫂的語句是哪些?你如何評價?

  3、塑造楊二嫂這個人的意義何在?

  1、學生速讀課文:從“一個尖利的聲音突然怪叫起來”到“順手把我母親的一幅手套塞在褲腰里,出去了”,受訓最富表現(xiàn)力的肖像、語言、動作描寫,對楊二嫂其人評價。

  2、同學交流、討論這個人物囂張、尖酸、刻薄的性格,挖掘其被社會壓迫下經(jīng)濟貧困背后的道德淪喪。

  3、同學討論楊二嫂與閏土同是經(jīng)濟貧窮卻善惡本性不同的差異,理解動蕩的社會在生活和精神上造成人民痛苦的深廣性。 訓練攝取細節(jié)信息全面而深刻地認識人物的典型性。

  通過分析楊二嫂的變化的形象,學生認識其社會蕭條對人生活、精神毒害的廣泛性。

  滲透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 三、解后四段,深刻把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

  1、為什么“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到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

  2、為什么“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響,我本來十分清楚,現(xiàn)在卻忽地模糊了”?

  3、在“然而我又不愿意他們因為要一氣,都如我的辛苦輾轉(zhuǎn)而生活,……也不愿都如別人的辛苦自睢而生活”中,結(jié)合小說開頭與后文如何理解“我的辛苦輾轉(zhuǎn)”?如何理解“閏土的辛苦麻木”?“別人的辛苦自睢”是小說中誰過得怎樣的生活?

  4、如何理解“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路了”? 帶著問題朗讀后四四段:

  整合前面信息交流理解。 讓學生通過具體理解作者抒情性議論句,理解“我”對故鄉(xiāng)的失望,理解“我”對閏土麻木的悲哀,理解“我”對改變貧窮、混亂故鄉(xiāng)及祖國的強烈愿望,整體把握小說的主題及作者的創(chuàng)作心理。從而理解魯迅創(chuàng)作《吶喊》的主旨:在沉寂的夜里不免吶喊幾聲,引起療救的注意。 四、小結(jié)

  主題整合:

  小說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

  作業(yè)

  練習冊閱讀部分。

  板書

  故鄉(xiāng)

  魯迅

  閏土──辛苦麻木

  我──辛苦輾轉(zhuǎn) 希望有新的生活,希望更多的人去追求、奮斗

  對祖國的希望和感受

  楊二嫂──辛苦自睢

語文教學設(shè)計14

  教學目標

  1、在感情誦讀中,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了解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字里行間體會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2、讀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

  3、學習本課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入,激發(fā)情趣。

  1、以談話的方式帶領(lǐng)學生輕松的走進快樂讀書屋。

  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讀書屋嗎?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進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讀書內(nèi)容,還能展示我們的讀書能力。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七,來欣賞一處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草原,板書齊讀。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領(lǐng)你們?nèi)ッ利惖拇蟛菰纯础?/p>

  2、教師的解說伴隨著課件中優(yōu)美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師)在那風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條小河潺潺流過,乳汁般滋潤著綠色的大地,300多個大小湖泊幽幽鑲嵌,明鏡般倒映著麗日,藍天,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鮮花竟相吐艷,百鳥爭艷,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

  3、從課題入手,學生理解“錫林郭勒”的含義。

  (師)錫林郭勒草原位于內(nèi)蒙古草原上,錫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錫林郭勒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走進錫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采用多種方式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

  1、教師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全篇內(nèi)容。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大聲讀,同桌合作讀,分自然段讀,比賽讀等,讀的不通順和含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師)請小組內(nèi)的同學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認真,非常投入,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并思考: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生)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師)板書

  (師)剛才我們是用這些詞語來概括錫林郭勒草原的特點,你能不能試著有這些關(guān)聯(lián)詞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僅,而且既,又)

  三、讀中體會,讀中感受,想象賞讀。

  1、瀏覽課文,理清脈絡(luò)。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哪個自然段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教師適當指導讀,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朗讀。在讀中體會、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學生展示讀。讀出自己對美妙的自然風光的感受。

  (師)你覺得哪里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1)(生)讀“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句

  (師)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播放藍天圖片

  (生)這里的天真藍呀!這里的草一眼望不到邊!

  (師)那就讓我們帶著對它的贊美的語氣來讀吧。

  學生試讀

  (2)(生)讀“山嶺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里面捉迷藏。”一句

  (師)你們有多大,你們就算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錫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這么深的草叢中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多有意思呀!請你讀出其中的情趣吧。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

  (師)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綠滿大地,藍逼蒼穹,這里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綠與藍的印記,而就在這綠與藍之中,閃爍著晶瑩的光,那是什么呢?

  (生)湖水

  (3)(生)讀“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一句

  (師)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見水中的小魚。可以看見水中的石子。

  (師)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來說一說嗎?

  學生練說

  (師)難怪書上說這湖水就像神話故事里的寶鏡一樣,那就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想象把這美麗的感受讀出來吧。

  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比賽讀。

  (師)這么生動的描寫,這么優(yōu)美的句段,你們想不想把他記住。那我們背一背試試。

  你們背的這么快,有什么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邊想象一邊背;熟讀成誦;抓住重點詞語。

  (師)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共享。

  3、略讀第四自然段。

  (師)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滿眼都是綠綠的青青的野草,清風一吹,那活潑的可愛的草就會翩翩起舞,好似那綠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寶鏡一般。展現(xiàn)著靈動的畫面,這就是美麗迷人的錫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這里不但廣闊而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想:是因為什么才使錫林郭勒草原成為一個歡騰的世界?

  學生練說“因為----所以-----”

  (師)居住在草原上的人們幸福嗎?快樂嗎?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自在嗎?那就讓我們帶著這愉快的心情讀出他們的幸福吧。

  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分組比賽讀。

  (師)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jīng)深深的愛上了這片草原。想象你現(xiàn)在就是那個騎在馬背上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用心讀出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課件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云朵,牛羊好似珍珠灑,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四、檢查識字

  1、師出示一段文字,變色,加點的字是本課的生字。

  草原上覆滿了青草,一直鋪向遠方。草灘上嵌著一洼洼清亮的湖水。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fā)著清香。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揮舞著鞭子,還有偶爾跑過的黃羊、撒歡的小馬駒,讓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

  2、同桌互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再指名認讀。

  3、整體齊讀這段文字。

  五、說寫景色

  1、(師)錫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們心馳神往,那里的野草,湖水,野花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點。那我們的家鄉(xiāng)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樣抓住家鄉(xiāng)景色的特點來寫寫嗎?寫寫秋天的景色,可以寫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樹,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鄉(xiāng)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愛家鄉(xiāng)的秋天,最愛那一排排挺拔的楊樹。

  (師)引導挺拔的楊樹像什么?你在組織一下語言。讀讀試試。

  (生)秋天楊樹的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黃色的蝴蝶。

  (師)引導,掛在樹上的,飄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態(tài)的樹葉,那想象一下落在樹旁小河里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美麗極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藍蔚藍的,一群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師)你學會了積累,并已經(jīng)應(yīng)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學生讀自己寫的一句話,師引導,修改,生再讀,師指導讀。生再讀。)

  2、教師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寫的文章,讀給學生聽。

  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處的田地里,稻谷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里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秋波搖晃著稻谷,使沉甸甸的稻穗有節(jié)奏地波動著,好像金色的海浪。風聲稻浪,如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一段大路兩邊長滿了樹。夏披棉衣冬著短衫的的樹冠,身上已經(jīng)單薄了許多。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蕩下來,紅的、黃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猶如千萬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見有一群大雁從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遠處飛去。他們排列著整齊隊伍變換著陣容在空中飛翔著,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著。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著。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歡秋天的田野。

  3、學生交流本課收獲。

語文教學設(shè)計15

  教材分析:

  《大地的話》是一首現(xiàn)代詩,詩人運用擬人的手法把大地擬人化為母親,抒寫了大地母親博大的胸襟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詩歌語言通俗,學習難度低,學生在欣賞詩詞的同時更好地體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語言情趣,也能夠繼續(xù)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稱向所有她想與之對話的對象說出自己想說的話。也就是能夠做到仿照文本,繼續(xù)文本內(nèi)容。

  學情分析: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學生已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大多學生能夠在自學中掌握生字,運用多種方法理解新詞。我還鼓勵學生在自學中能夠針對課文中的某段話、某個詞發(fā)表自己有個性的感受,并隨手寫在書上以備與他人討論交流。我班學生特別喜歡詩歌,因此在教學中不必給學生做過多瑣碎的講解,學生就能讀中感悟,讀中理解。學完后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然后組織展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

  教學目標:

  1、準確認讀課文中的三個生字,掌握寫字表中的八個生字,重點指導“蕊”的寫法。

  2、注重朗讀,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體會詩中蘊含的大地母親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3、能夠仿照詩歌續(xù)寫,獨立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練習配樂朗讀投影:生字學生準備:課前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自學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入情入境

  教師直接板書“大地”,激活學生思維,思考:同學們,一看到這個詞你想到了什么?

  (這是個十分個性化的寬泛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答案也就不同,學生回答時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接著板書完課題,再預設(shè)大地會與誰對話的問題導入新課。

  (學生已經(jīng)預習課文了,這個問題可以幫助教師檢查學生對課文的預習情況。)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盡量將課文讀通

  2、生字出示生字、詞

  吐蕊一嘟嚕枝丫筑巢驅(qū)趕嫌寶藏

  學生“開火車”領(lǐng)讀生字。學生質(zhì)疑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3、指名讀課文,說說大地在和誰說話?

  三、細讀詩歌、品讀賞析

  本篇詩歌共分5小節(jié),前4節(jié)內(nèi)容淺顯易懂,故在教學設(shè)計中應(yīng)以讀為主,使學生通過閱讀能夠較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達的中心思想,使學生能夠自己有效和真情的與文本對話。故在設(shè)計品讀詩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以各種不同的閱讀方式和有效的指導,讓學生能夠自主感悟,自發(fā)抒情,自然續(xù)情。設(shè)計以下兩個環(huán)節(jié):

  (一)進入角色,以讀悟情

  1、教師出示課文內(nèi)容,配樂范讀。

  [設(shè)計意圖:將學生帶入情境,產(chǎn)生強烈的朗讀欲望。]

  2、用心的默讀以下課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種子、飛鳥、游魚和小草說什么?并選出其中的一節(jié)練讀。在讀流利的同時,盡量將大地的話讀懂。

  3、指名四位同學扮演大地朗讀課文的前四節(jié),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對你的朋友們說些什么?其他同學你們就是種子、飛鳥、游魚、小草。仔細聽,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聽懂大地對你說了些什么?

  4、選擇你最喜歡的段落讀給你的同位聽聽,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說的話。閱讀時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話或一段話寫在書上與同位交流。

  (教師及時指導學生,根據(jù)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指導學生用“心”來說話,用心來朗讀,用心交流。)

  5、在自讀、交流的基礎(chǔ)上再指名朗讀。

  6、再來讀讀課文的最后一節(jié),再回想剛剛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話語,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話語想表達自己怎樣的感情嗎?適時設(shè)疑對最后一句的省略號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即:還有許多大地體內(nèi)的生靈,比如……

  [設(shè)計意圖:前5個小環(huán)節(jié),是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從一開始練讀?D?D讀通順?D?D讀懂?D?D有感情朗讀,到最后由讀變成說,而且要用心說,這就需要學生在與文本的每一次對話的時候都能有所收獲,使每一次閱讀都能及時有效。不要刻意的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只是讓學生在一步步自己潛心的朗讀課文后,由讀大地的話變?yōu)樽约壕褪谴蟮貋碚f自己的話,這樣更能與文本貼近,理解課文的中心,感悟大敵對萬物的思想感情也就潛移默化地進入于孩子的心間了。第6個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明白大地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為了向大地上的所有的生靈表達,你們都是我的寶貝,我的體內(nèi)所有的一切都是寶藏。并通過對省略號的理解為下文的續(xù)寫做好鋪墊。]

  (二)借助文本,換位抒情

  如果你是種子,飛鳥,游魚,小草,聽了大地的話,你有什么想對大地說的?你能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嗎?

  [設(shè)計意圖:這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延續(xù)上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與同位互相扮演大地向?qū)Ψ健氨磉_說話”時,對方能夠認真聽,此時才能夠讓學生在換位思維后,感悟到大地的話語對說話的對方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也就是感悟語言的作用和魅力。]

  四、激發(fā)情感,以寫續(xù)情

  1、讀了這篇課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話語,想來說說吧?對你想說的人、物敞開心扉,大膽的說出來吧。

  2、也嘗試著用課文中出現(xiàn)的“假如”、“即使”關(guān)聯(lián)詞語,仿照課文的前四段,來抒發(fā)你自己的感情吧。

  (這里可以引導學生繼續(xù)使用大地對萬物的話,也可以換位說說萬物對大地的話語;也可以離開書本,自己設(shè)定說話的對象。)

  3、學生仿照課文的前四段,將自己想說的話,也來寫一篇簡短的小詩。

  4、組內(nèi)交流,推薦一篇優(yōu)秀詩歌。

  5、全班交流推薦的詩歌,不滿意的地方自己進行修改。

【語文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北師版語文教學設(shè)計(《語文教學設(shè)計》)07-22

《語文活動》教學設(shè)計01-14

語文教學設(shè)計01-30

語文識字教學設(shè)計09-23

語文練習教學設(shè)計03-29

語文教學設(shè)計07-25

語文園地教學設(shè)計07-13

語文教學設(shè)計01-06

人教版《語文》的教學設(shè)計06-13

語文《白楊》教學設(shè)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