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生物《芽類型和發育》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生物《芽類型和發育》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教學目標:
1、說出芽的種類,描述枝芽的基本結構和發育過程。(重點)
2、了解木本植物的莖的大致結構。(重點)
3、了解頂芽和側芽的關系,理解頂端優勢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學法指導:
本節內容主要說明莖是由芽發育成的。首先從芽的種類入手,使學生對芽的位置、外觀及發育的方向有常識性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通過重點探究枝芽的內部結構和發育結果。讓他們在課堂上親自動手,小心地將枝芽剖開,結合教材上的模式圖認識各個部分,使學生理解枝芽就是未發育的枝條。然后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理解頂芽和側芽發育的相關性的具體利用。
三、課前準備:
制作課件;準備解剖刀、解剖盤、枝芽等試驗用具。
四、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5分鐘
1、根的形態和根的組成是什么?
2、根尖指的是哪一部分,根尖有哪四個區組成,并說出各區域的細胞特點及功能?
3、根有哪些功能?
學生回憶,搶答,要給出準確、規范的答案。
將復習舊知常態化,從而強化知識的識記和落實。
創設情景
激發興趣
3分鐘
多媒體視頻展示“冬日蕭瑟的植物、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初春各種植物競相吐蕊爭艷、發芽返青的怡人景象。花的盛開,枝葉的展放,他們的出現都與誰的發育有關系?我們這就一起來學和它有關的知識。.
生認真觀看視頻,根據老師的提示,引入本課的課題
利用視頻為學生增加感性認識,自然提出問題引入本節的課題,同時利用視頻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感受美好的'生活。
自主學習
引導探究
5分鐘實驗探究
合作交流
8分鐘
一、芽的類型和結構
同學們,請閱讀教材第33頁內容,認識芽的兩種分類情形:
多媒體出示各式各樣芽的圖片:
1、大家看這個枝條上有許多芽,它們的位置不同,有的芽位于枝條的頂端,有的位于枝條的側面。如果我們按照芽的位置給它分類,你認為可以分哪幾類?
2、如果按芽的性質和構造分類,可以分為哪幾類?它們將來分別發育成什么?3、小結:芽有許多種類,分類的標準不一樣,名稱也不一樣,如:
、虐粗恢脜^分,可分為頂芽、側芽。頂芽著生在主干或側枝的頂端;側芽著生在主干或側枝側面的葉腋處。
(2)按照芽將來發育結果的不同可以把芽分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
過渡:枝芽的結構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動起手來,一起來探索吧!
1、講述實驗的注意事項:
。1)、使用解剖刀要注意安全。
(2)、縱切枝芽時,不要切偏,將芽在中央進行縱剖。
。3)、對照多媒體出示枝芽的圖片,分清各部分名稱。
投影展示學生畫的枝芽結構圖。
師生共同總結:枝芽由生長點、葉原基、幼葉、芽軸、芽原基組成。
引導討論:是不是枝芽、花芽和混合芽都具備這些特點呢?你能區分嗎?
小結:枝芽的芽體頂端尖,基部較粗;花芽的芽體頂端鈍圓,基部較細,內部具有花部原基;混合芽的芽體肥大,頂端鈍圓,內部有葉原基和花部原基。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閱讀教材第33頁內容,并自主完成填空部分。生認真思考并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學生進行總結。
請個別學生進行指圖的活動
學生小組合作進行實驗。
利用自己的觀察結果將枝芽的結構畫出來。
學生自學教材34-35頁了解花芽和枝芽的區別指名回答
學生小結
利用圖片讓學生總結出芽的類型,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知識的能力。通過實驗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及動手能力。對照圖片指出相對應的結構名稱,使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把握更牢固。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己動手解剖枝芽了解枝芽的結構,培養學生自學探究獲取信息的能力。并指導多名學生根據圖示說出部分的名稱,強化知識的學習。組織交流
點撥建構
12分鐘
二、芽的生長發育
過渡:通過以上實驗我們了解到了枝芽的就夠分為五部分,大家知道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枝芽有這樣的結構,它有什么功能呢?
1、結合圖示,討論枝芽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2、誰能把老師出示的兩幅圖片聯系起來?3、如果你認為有不對的地方可以過來幫助修改。
小結:枝芽的中間部分是芽軸,芽軸頂端的結構是生長點,生長點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產生新的芽結構。芽軸四周生有幼葉,幼葉展放后形成新的葉。生長點外側的幾個突起是葉原基,葉原基逐漸發育成幼葉。幼葉與芽軸之間的小突起是芽原基,芽原基能夠發育成側芽。芽軸的生長使莖不斷伸長;ㄑ康幕ú吭鸩桨l育成雌蕊、雄蕊以及其他結構。混合芽的花部原基和葉原基分別發育成花和葉。
展示:具有頂端優勢的植物。
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常利用頂端優勢的原理,對棉花進行打杈?梢允敲藁ǘ嗌鷤戎Χ嚅_花多結果。讓學生了解頂端優勢的原因。
提出問題:“某些種類的蔬菜和花卉,在生長期間,常常要進行“打頂”(摘除頂芽)”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過渡:同學們,有些植物的莖非常細長,有些木本植物的莖很粗壯,你們知道這些木本植物的莖是為什么增粗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吧。
1、出示圖片,找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并說出各自的功能。
2、綠葉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產生有機物,這些有機物是怎樣輸送到植物體的各個部分呢?
3、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怎樣運輸的?小組討論,每小組選一名同學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看哪個小組表現的最好。
請一名同學到黑板前把兩幅圖連起來,并請同學修改。
小組討論
交流反饋
教師指名回答學生讀圖分析并指出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篩管運輸有機物樹皮內層為韌皮部,分布有篩管,運輸有機物。
形成層:有分裂增生能力,使莖逐年加粗。
木質部:內有導管,運輸水分和無機鹽。
髓:儲存營養物質。指導學生自學教材、交流,最后共同得出結論。認同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播放幾種植物的圖片讓學生去觀察,找到生活中的頂端優勢,理解頂芽的生長影響側芽,從而體會利用頂端優勢在生產實踐中得以應用。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利用多媒體出示莖的各部分結構及功能,增加學生的理解。
知識整合
遷移應用
7分鐘
同學們根據我們所學的內容,你們來幫助老師釋疑吧。
出示題目:剝去樹皮枝條上的果實和未剝去樹皮枝條上的果實相比,是長大了、長小了還是根本不生長?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彩,給自己來點掌聲鼓勵一下自己。
學組織學生分析、交流、討論、發言。(重點解釋原因)
學生自主回顧本節所學所得。
每人一句話說一知識點。
這一環節的設計促進了知識的整合、遷移和應用,反饋訓練針對性強,注重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學會用學到的知識解釋實際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或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通過自主、合作學習后,由學生自我總結所學與所思,得出結論要求學生要合上教材敘述,強化知識的識記。
課堂達標檢測題及課下作業
5分鐘
A類:(知識目標①)1、芽按著生位置分和;按芽的性質和構造分、和。
2、(知識目標②)枝芽的結構與發育:
、偕L點:能產生新的;②將來發育成葉;
③發育成葉;
、馨l育成莖;
、莅l育成側芽。
B類:3、果農用斧的鈍頭在樹干上敲打,使樹干的韌皮部受輕傷,所結的果實反而會更大的原因是()(知識目標④)
A、促使激素更多地運送到果實,刺激果實生長
B、阻斷部分有機物向下運輸,使有機物更多的輸送到果實中。
C、刺激樹干產生更多的激素,刺激果實的生長。
D、使根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更多地運送到果實中,促使果實的生長發育
4、我國南方有“筍有多大,竹有多粗”的說法,初鉆出地面的竹筍與長成后的竹子同樣粗細,這說明竹莖的結構中沒有()
A、韌皮部B、形成層
C、木質部D、髓
C類:(1)填寫各部分名稱:(知識目標①②)A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A的作用是使________不斷伸長,D伸長成為________,E發育成__________。
(3)B逐漸發育成________,在芽生長展放后,會發育成_______________。
(4)由此可見,枝芽將來能夠發育成_______________。
學生獨立自主完成,課堂檢測并及時互糾。
通過練習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規范,將學習延伸到課下。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明確的完成目標。
【八年級生物《芽類型和發育》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生物《芽的類型和發育》教學設計12-19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09-08
《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教學反思05-31
關于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的教學設計05-14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11-18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設計01-11
《莖是由芽發育的》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