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表內乘法(一)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學生之前已經認識了加法和減法,初步了解了加減法的意義,這節課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本節課一是讓學生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其中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是本課的重點,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是本節課的難點。
設計理念
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力圖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體會很多個相同加數連加給“聽、說、讀、寫”帶來諸多不便,從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即“如何用簡便方法表示很多個相同加數連加?”,激起學生的探索簡便寫法的欲望,在觀察、比較、歸納、推理中體會乘法的意義,積累學生思考的經驗,體會創造的樂趣,從而落實“四基四能”。
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初次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去想更好的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經歷由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過程中創造出乘法的過程,從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的聯系和區別。能正確地讀、寫乘法算式。
能力目標:讓學生從簡單的實際問題中抽象出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能列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活動中,培養學生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建立乘法的概念,初步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初步體悟乘法運算的意義,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識別相同加數。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感知
1.出示教材游樂場主題圖:
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
2.觀察小火車游樂場景:我們先觀察小火車上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這里面有幾個6?
根據兩個已知條件,誰能提出一個問題?
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計算幾個6相加?怎樣列式?
板書:6+6+6+6=24(人)
3.觀察旋轉飛機游樂場景:每架飛機座幾人?一起數數是幾個3?誰來提個問題?怎樣列式?
這里一共有多少人就是在計算幾個幾?板書:3+3+3+3+3=15(人)
4.觀察過山車游樂場景:每節車廂里座兩個小朋友,比較密集,我們一起數數是幾個?一共多少人就是解決什么問題?
我們來檢查一下,看加數夠不夠,比較長的加法算式寫起來不方便,容易寫錯。板書:2+2+2+2+2+2=14(人)
這里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就是解決什么問題?板書:7個2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數學問題意識。觀察是一種心理活動,伴隨思考、記憶、想象、推理等心理活動,由遠及近,由整體到細節的觀察,遵循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有利于學生掌握事物表象,建立記憶系統。】
二、自主探究,認識乘法
1.觀察算式特點:請同學們觀察我們寫出的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現在有10節車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算幾個幾相加?如果是20兩小火車,一共是多人?就是算幾個幾相加?你還會列加法算式嗎?
【設計說明:讓學生經歷觀察、比較和概括的過程,從而抽象出若干個相同加數相加的的基本形式“幾個幾”,初步認識乘法的基本含義,培養學生抽象能力。】
3.書寫20個2連加你有什么感受?
20個2連加,讀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是50個2相加呢?很麻煩,不簡潔,100個2連加呢?現在你最希望的是什么?
【設計說明:讓學生動眼看、動手寫、動嘴說、動腦想,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體驗到若干個相同加數連時,聽、說、讀、寫都很繁瑣,凸顯乘法學習的價值和必要性,認識到應用乘法求相同加數的和的簡潔性。】
4.給學生創造機會:擇優板書,評價。
5.介紹乘法、乘號及情感教育。
介紹乘法:表示很多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方法就叫做乘法。
介紹乘號:乘法和加法都表示求總數,但是也有區別,和加、減號一樣,乘號是世界通用的數學符號。
讀法:強調只讀出一個字“乘”。
板書課題:
6.意義:把黑板上幾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結合題意說一說每個算式中的乘數表示的意思。
7.對比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你有什么感受?
8.小結:像這樣相同加數相加的算式用乘法計算非常簡便。
9.看書、質疑:
10.練習身邊實例說乘法:乘法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想一想,哪些情況現在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設計說明:聯系具體的問題說明乘法算式的意義,這既是數學《課程標準》對乘法意義教學的要求,也是學生深化對乘法意義理解策略。】
三、實踐應用,深化認識
1.讀法練習:
5×2=10
6×3=18
4×5=20
2.列式并說一說算式意義: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3.把下列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8+8=
4+4+4+4+4=
9+9+9+9+9+9+9+9+9+9+9+9=
4.乘法建模:
【設計說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義,還在觀察、比較、抽象的過程中,初步建立起了乘法的數學模型,內化了對乘法的認識和理解,落實“四基四能”。】
四、學習反思,強化認識
想一想這節課你們都學習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收獲?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2
一、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教材一開始就專列了一節乘法的初步認識,使學生知道乘法的含義,為以后學習乘法的其它知識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礎。
教材十分重視讓學生實際操作,首先提出了讓學生擺一擺、算一算。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
2.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初步邏輯思維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教學重點:
識別相同加數。
四、教學難點:
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五、教法和學法
1.正確運用知識遷移規律,注意以舊引新,抓準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體現溫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適時讓學生動手操作,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各種感官協同活動,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教師在演示、看圖列式的基礎上,及時抽象方法,再比較對照,從中進一步強化所學的新知識。
3.創設思維的環境,按照教材的編排順序,引導學生有序的思維,注意鼓勵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連貫地表述思維過程。
六、教學過程
1.抓準新舊知識的聯系,促進學生學習的正遷移。本節教學內容與相同加數連加有著相互依賴的關系,是在認清相同加數和相同加數的個數的基礎上引發出來的,因此再現和再強化相同加數連加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在新課前可設計如下準備題:
(1)出示:5+4+5,5+5+5
(2)出示:5+5+5+5+5+5
這些算式寫起來比較長,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簡單的方法來表示它。(板書課題)通過準備題,使學生進一步建立起相同加數的概念,掌握相同加數連加式題的特征,并能初步認識到:相同加數連加,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從而為學習乘法做了孕伏。
(3)加強直觀,借助演示、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掌握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例題的處理要借助卡片(紅花卡片、正方形卡片和圓形卡片)的直觀演示、操作來達到初步理解乘法意義的目的。具體可采用以下程序:演示操作——列連加算式——找出相同加數的個數——寫出乘法算式,并指導算式的寫法、讀法和定義,并認識號。認識乘法算式要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學生實際操作、認真的觀察分析來完成。
2.教學新課
(1)擺紅花。新課一開始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在投影片上擺紅花卡片,指名回答老師是怎樣擺的?(先擺2朵,再擺2朵,最后又擺2朵)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擺了幾個2朵?(板書:3個2)再讓學生模仿老師在桌上擺3個2朵,最后讓學生用算式來表示一共有多少朵紅花?(板書:2+2+2=6)看算式教師問:
①有幾個相同加數連加?
②可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板書23=6)
③認識號后,師問:乘號前表示連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乘號后表示什么數?提問后教師領讀2乘以3,它表示3個2相加得6,叫學生自己再讀兩次。
(2)擺正方形。教師在投影儀上擺,學生在桌上擺。3個擺一排,共擺4排。核對正誤后,師問: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板書4個3)一共擺了多少個?用加法算式怎樣表示?(板書:3+3+3+3=12)能否改寫成乘法算式?
怎樣書寫?說明理由。討論后回答。(板書34=12)。
(3)出示擺好的圓片。教師直接出示在投影儀上擺好的圓片。然后提問學生:每份擺了幾個圓片?擺了幾份?一共擺了幾個幾?(板書45)5個4用加法怎樣列式?(板書4+4+4+4+4=20)改寫成乘法算式怎樣列式?(學生寫在作業本上,指名學生回答后,板書45=20)
(4)分析比較,揭示本質。指導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板書:用加法算用乘法算2+2+2=623=63+3+3+3=1234=124+4+4+4+4=2045=20
①橫向比較:比較2+2+2和23,說一說23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3+3+3+3和34,說一說34表示幾個幾相加?比較4+4+4+4+4和45說一說45表示什么?
②縱向比較:比較23、34和45,說一說乘號前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乘號后面的數表示什么?(板書:相同加數的個數)
③綜合比較:這三個加法算式為什么都能寫成乘法算式?
(都是幾個相同加數相加,板書:也就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④乘、加比較:乘法與加法相比,哪種方法比較好?好在哪里?(乘法不僅讀、寫比加法方便,計算也比較簡便)(板書: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這樣通過分析比較,不僅揭示了本質,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構建新的認知結構。
3.鞏固練習,強化新知。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注意設計出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饒有趣味的練習,這樣可以鞏固和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學習興趣
二、新課
1.教學例1。
(1)師生一起看圖。指導學生回答。
師:圖上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生:用小棒擺自己喜歡的圖案。師;這個同學擺了幾把小傘?生:1、2、3、4把小傘。
用同樣的方法說出其他幾位同學擺圖案及所用的木棒。(2)看看老師擺了什么圖案生:正方形、房子、八邊形。師:每種圖案一共用了幾根木棒?
師生:每個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每個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每個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師:把老師擺的其他圖案
(3)教師敘述:求4個5或5個4相加是多少,4個5或5個4,分別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連加法計算,還可以用一種更簡便的方法計算,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方法——乘法。
(4)學習怎樣寫乘法算式。
師:要求5個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計算就可以寫成“5乘4或4乘5”。兩個數中間寫“×”,這個符號叫乘號。(板書:3×2=6或2×3=6。)
師: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師生:在乘法算式中乘號前后兩個數分別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數,以及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3.教學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和讀法。
寫出第三個例子的其中一個乘法算式,分別說出各部分的名稱,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讀法。
讀作:5乘4等于20。
師:5和4相乘可以寫成5×4也可以寫成4×5。說明:求兩個數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兩個乘法算式中的一個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動動手、動動腦
師:每行擺5個圓片,擺四行。師:每行擺5個圓片,擺四行。2.我會讀
4×5 6×5 5×2 2×4 3.我會做
(1).做教科書“
(2).做教科書“做一做“中的練習。
做題時,教師可讓學生先說出圖中表示的是幾個幾?學生回答出“表示4個2”后,提問:“可以怎樣算?怎樣列式?”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想,求4個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積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計算。
(3).做教科書“ 4.我會改
師: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課小結
1.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什么時候我們才用乘法?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4
教材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P45-46練習九1-4教學目標
1、讓學生親歷乘法的意義的產生,建立乘法的數學思想,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乘法數學問題。
2、認識乘法中的乘號,知道乘號與加號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通過對數學文化的傳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重點:
建立乘法的數學思想。
教學難點:
乘法與加法的聯系和區別。
教學策略:
在比較中認識新知識。
教學步驟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復習加法的知識。+這個符號叫做什么號,它是怎么產生的。加號前面的叫做加數,加號后面的也叫做加數,算出來的結果叫做和,表示兩個加數的總數。
二、引入新課
1、出示加法算法:2+2表示什么意思,2個2相加2+2+2呢,3個2相加2+2+2+2呢
4個2相加2+2+2+2+2呢
5個2相加
這組加法算式與一般的加法的算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加數都是相同的,加數的個數有2個或者2個以上。相同的地方呢,都是表示求總數的意思。
如果這樣的2有50個呢,加法算式可以怎么寫?2+2+2+2+2+......
全部寫下來會很麻煩。所以古代的數學家,想了個聰明的辦法,把這樣的加法算式改寫成新的一種算式,哪個小朋友知道,你來介紹下。
2、介紹乘法算式的寫法。把加號改成乘號“×”,把相同的加數寫在乘號的前面,把加數的個數寫在乘號的后面。
2+2寫成乘法算式是2×2讀成2乘2 2+2+2寫成乘法算式是2×3讀成2乘3 2+2+2+2寫成乘法算式是2×4讀成2乘4 2+2+2+2+2寫成乘法算式是2×5
讀成2乘5
3、拓展深化。
50個2相加呢?寫成乘法算式是2×50或者50×2,因為得數都是100。所以都可以寫。
4、歸納乘法的意義。把幾個幾相加,用乘法算式來表示有什么好處?可以把寫得很長的加法算式改寫成很短的乘法算式。
那么2+2寫成2×2,有簡便嗎,看不出。短的看不出,長的算式有簡便的意思。
2+3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不能,因為2+3表示把2和3合起來的意思。不是表示幾個幾的意思。
三、下面的加法算式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嗎,能的話請說出乘法算式
3+3
4+4+4
5+5+5+5
6+6+6+6+6
7+7+7+7+7+7+8 3×2
4×3
5×4
6×5
(不能完全用乘法算式來寫出,可能會有寫出7×6+8當然要表揚了。)說說這些乘法算式的意思,2個3,3個4,5個4,6個5,( )如果學生說成是3個2,4個3,4個5,5個6也可。)
四、歸納小結乘法的意義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5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44~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乘法產生的過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義。
2、知道乘法算式的讀法,認識乘號。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4、能與同伴合作探究,寫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驗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課件。
小朋友們去過游樂園嗎?去游樂園干什么?今天這節課老師要求大家帶著一雙數學的眼睛去逛逛游樂園。(課件出示主題圖)
2、引導學生觀察畫面。
(1)從面畫上,你們看到了什么?
(2)根據你們看到的情景能不能提出一些數學問題?
(3)想一想: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4)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5)請同學們看看這些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它們的共同點是每一道算式中的加數都是相同的。像這樣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了用加法計算外,還可以用另一種運算表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乘法。(板書課題:乘法的初步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引導學生寫出乘法算式,教學讀法。
(1)“3+3+3+3=12”這道加法算式,如果用乘法去計算,該怎樣寫?
(2)如果有更多的3相加,例如10個3、100個3又該怎么寫?
(3)這道題的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結果是多少?
像這樣好多個3相加求和的,還可以用“乘法”來算。我們就先來研究3+3+3+3這道算式吧,數學家們把4個3連加的算式寫成乘法算式是——板書:3×4=12。
(4)認識“×”號。
“×”號,它與我們認識的加號、減號一樣,也是一種運算符號。
(5)教學乘法算式的讀法。
3×4=12 讀作:3乘4等于12。
(6)教學“3×4=12”的意思。
“3”表示相同加數,“4”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12”表示相同加數的和。(4個3相加可以寫成3×4=12,也可以寫成4×3=12,這里都表示4個3相加。)
(7)請同學們將其余三道加法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
(8)聽學生匯報,評價學生的匯報結果。
2、玩游戲。
(1)同學們喜歡用小棒擺圖案嗎?現在我們就和圖中小朋友們一起擺一擺圖案,比比看誰擺得又快又好!
(2)出示例子。
(3)說一說擺出了什么圖案?
(4)要擺出這些漂亮的圖案,分別要用多少根小棒?
A、組織學生交流(教學根據學生回答相應板書)。
B、讓學生仔細觀察,將板書的算式進行分類。
C、引導學生發現上面算式的加數有什么特點?(一邊加數相同,一邊加數不相同)
(5)想一想:14+6=20能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為什么?
(不能改寫,只有加數相同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因為這兩個加數不相同,所以不能寫成乘法算式。)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6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練習九第1、2、3、4題。
3、試一試,你是最棒的。
6×3讀作( ),表示( )
5×4讀作( ),表示( )
2×7讀作( ),表示( )
4、我最棒。
( )+( )+( )+( )+( )=( )×( )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同學們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認識
3+3+3+3=12
2+2+2+2+2+2=12
4+4+4+4+4=20
3+3+3=9
3×4=12讀作:3乘4等于12。
4×3=12讀作:4乘3等于12。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用小學生比較熟悉的公園里的一些娛樂活動,提供素材,為認識乘法作準備。通過實物圖、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相對照;乘法算式的讀法、意義與乘法算式相對照。這樣形數的有機結合,使學生初步認識乘法。在認識乘法過程中學會乘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得出二個知識點:一是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本節教學的一條主線。二是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
二、學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剛接觸的學習內容,對于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因此,只有讓學生通過實物圖等,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讓學生通過“列加法算式”體悟遇到這種情況用加法真的很麻煩,學生有了這種體悟后,引導他們去想更好辦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動力。
三、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在動腦、動手、動口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2、認識乘號,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四、重點、難點
重點:乘法的意義,認識乘號,會讀、寫乘法算式。
難點:把加法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
五、教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去哪兒玩?我們一起看看這些小朋友在什么地方玩得這么開心?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他們在玩什么?讓學生觀察后說一說。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1
1、整體感知,初步認識乘法。
(1)游樂園里的確很好玩,其實在這里還藏著很多數學秘密呢!
a)課件出示旋轉小飛機圖。根據我們觀察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小飛機里共有多少人?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問:一共有幾架小飛機?一架小飛機里有多少人?(3人)一架小飛機就是1個3,數一數,有( )個( )相加?有5個3,寫出加法算式是:3+3+3+3+3=15。
b)課件出示旋轉小火車圖。問:小火車里共有多少個人?那你能不能用剛才數小飛機的方法來數一數小火車的人數?一個車廂里有多少人?(6人)有幾個這樣的車廂?(4個)想:( )個( )相加,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6+6+6+6=24)
c)課件出示過山車圖。過山車里共有多少人?(每排是2人,有7排,那就是7個2。)你能列出加法算式嗎?(2+2+2+2+2+2+2=14)
(2)觀察這幾道算式,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這些算式的加數都一樣。)3+3+3+3+3=15 6+6+6+6=242+2+2+2+2+2+2=14
(3)這三個式子最長的是哪個?看到老師寫你們有什么感受?為了簡便地表示像這樣的連加算式,人們就用乘法來計算。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種新的計算方法——乘法。(板書課題)提問:2+2+2+2+2+2+2=14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么?(7個2相加,和是14。)指出:這種加數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寫成乘法算式是2×7=14或7×2=14。說明:“×”叫乘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板書)
2、用乘號算式表示。同學們數一數“3+3+3+3+3=15”里面有幾個3?(5個3相加。)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5×3=15,3×5=15,并讀一讀。6+6+6+6=24,這里面有幾個6,你能寫出乘法算式嗎?學生試著寫出:6×4=24,4×6=24,指名讀算式。
(三)鞏固練習
1、“找朋友”游戲,拿著乘法算式的同學去找拿著相應的加法算式的同學;
2、智力大比拼,共四關。
3、完成教材第48頁做一做的第1—3題。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收獲到什么了?小結:求幾個相同的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其實呀,我們平常生活中也有很多乘法算式,讓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教師總結:在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希望同學們用心去觀察,相信你一定會成為小小的數學家。
【二年級上《乘法初步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1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3-20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9-21
乘法的初步認識優秀的教學設計06-29
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1-06
關于初步認識乘法的教學設計06-1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文03-29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范本09-21
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14篇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