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律”等11個生字,會寫“竹竿、白茫茫、規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1~4自然段,把握這部分內容,初步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1.“天堂”用來比喻什么?
2.(出示課件1)看,鳥兒們在這里自由飛翔,多么快樂。這里就是鳥兒們快樂的天堂。
板書:鳥的天堂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出示課件2)
1.生初讀課文,把自己認為有難度的生字詞圈起來,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學請教等方式解決。
2.大聲朗讀課文,試著用簡單的話介紹課文內容。
3.指名分段讀課文,邊聽邊想:(出示課件3)
作者到“鳥的天堂”去過幾次?分別在什么時候?看到了什么?
4.匯報,交流。
三、學習1~4自然段
1.自由朗讀1~4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出示課件4)
請用簡潔的話概括這部分的主要內容。(出示課件5)
板書:作者和朋友們劃船出去玩。
2.賞析好句:(出示課件6)
找出這部分中的比喻句,并說說其作用
生總結,匯報
這是一個比喻句。把劃水的聲音比作樂曲,體現出聲音的優美,同時也點明作者的心情是愉悅的。
指導朗讀。
四、小結(出示課件7)
這一次,“我們”去鳥的天堂,卻沒有看到一只鳥。為什么?這部分中,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寫上,又是為了什么?下節課我們一起來揭曉。
五、布置作業。(出示課件8)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繼續朗讀課文,看看“鳥的天堂”到底是怎樣的。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把握課文內容,領會“鳥的天堂”的含義。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聽寫生字詞。(出示課件9)
白茫茫 規律榕樹 糾正錯誤片刻
天堂應接不暇 錯過興奮 留戀
二、快速閱讀,把握重點
1.讀5~14自然段,思考下面的問題。(出示課件10)
A作者詳細描寫大榕樹的目的是什么?
B描寫鳥兒們,作者用了怎樣的順序?
C作者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生總結,匯報
2.把握重點段落:
⑴指名讀5~9自然段:(出示課件11)
說一說,本文主要描寫了大榕樹的什么特點?
板書:大、美
⑵課文里哪些地方說明榕樹大?
(生找出詞語、句子,讀一讀。)(出示課件12)
⑶課文哪些地方是寫榕樹的美的?(出示課件13)
板書:大榕樹的靜態美。
找出體現大榕樹動態美的句子。
板書:動態美
作者對這棵大榕樹流露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你是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出來的?(出示課件15)
(4)有感情地朗讀5~9自然段。
(出示課件16)
(5)讀10~13自然段,思考:這次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17)
(6)這里的鳥有什么特點?找出相關的語句。
板書:多、歡 熱鬧景象
(出示課件18)
(7)對鳥兒們的描寫主要采用了哪種描寫?找出相關語句。
板書:動態描寫
(8)有感情地朗讀10~13自然段。
3.朗讀第14自然段。說說作者為什么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的確,確實,果真。因為這里既有適合鳥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又有人類對鳥的保護,所以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板書:離開 對生命的熱愛和贊美
4.小結:文章抓住了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給人鮮明的印象。
三、總結課文,升華情感(出示課件20)
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四、布置作業。
1.抄寫并積累課文第八自然段。
2.說說你對保護自然環境的意見或建議。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2
一、課文內容分析
《鳥的天堂》是著名文學家巴金1933年到新會訪友時所作,后來與同一時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隨筆》中。這篇文章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見到的不同景象,分別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早晨榕樹上群鳥活動的景象。寬闊清澈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的小鳥,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和贊美。
課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9自然段,寫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為第10—14自然段,寫第二天早晨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情景以及對它的留戀和贊美。
本文在表達上獨具匠心,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雙重描寫,文章運用了先整體后部分的方法描寫大榕樹,突出了它的靜態之美。運用以靜帶動、動中寓靜的方法,繪聲繪色地描寫了百鳥歡鬧的場景,使學生感受文中描寫的“鳥的天堂”那人與自然友好相處的和諧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寫鳥兒的時候運用了先面后點的寫法,先寫百鳥歡鬧的場面,再具體寫一只畫眉在唱歌,這樣的描寫手法讓人眼前一亮。
第二,這篇文章的細節描寫細膩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鳥的天堂”時候并沒有見到鳥,所以他第一次時著重描寫了奇特的大榕樹,將大榕樹描繪的美麗又迷人,在描寫大榕樹時先寫遠看榕樹的情景,再具體描寫近看樹枝和樹葉的特點,大榕樹的勃勃生機躍然紙上。巴金第二次去“鳥的天堂”時如愿見到了鳥兒,并且看到了群鳥在大格樹上亂飛的壯麗景觀,將鳥的天堂的動態之美描寫得淋漓盡致。巴金主要描寫了鳥兒的叫聲、鳥兒的身影和鳥兒的形態——大、小、花、黑;還寫了鳥的各種姿態——叫、飛、撲;然后又著重描寫了一只畫眉鳥,采用點面結合的方法描寫了可愛的鳥兒和它們在這個天堂里生活情景。在這一段文字中既展現了鳥兒的數量與種類繁多,又表現了它們的快樂、自由。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夠在學習中感受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熱愛和贊美。但學生對動靜結合的表達方式理解不夠到位,本課將引導學生通過對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的學習,感受主旨、積累文字并遷移運用。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槳、樁”等3個生字,會寫“槳、榕”等10個字,會寫“陸續、白茫茫”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懂得為什么說“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3.能說出“鳥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點,初步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能用不同的語氣和節奏朗讀相關段落。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能說出“鳥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點,初步感受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之美,培養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學習字詞
1.引導學生關注“天堂”的特點。(幸福、美好)
2.今天我們跟隨巴金爺爺的腳步一起走進:《鳥的天堂》。
【設計意圖:通過關注題目中的關鍵詞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初讀中感受鳥的天堂,整體切入新課。】
二、借助預學單,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1.指導書寫:槳、樁、暇。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應接不暇,不可計數,白茫茫,漲潮
榕樹,糾正,樹梢,畫眉,陸續
3.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設計意圖:從字音、字形到文中選段,由易到難,既鞏固了詞語,查漏補缺,又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使學生更容易走進文本。】
三、整體感知,梳理脈絡
學生自讀課文,要求讀準讀通,思考:作者去了幾次”鳥的天堂”,景象有什么不同?
預設:兩次到“鳥的天堂”,第一次是在傍晚,看到了一株靜靜的榕樹;第二次是在早晨,看到了眾鳥紛飛的熱鬧景象。
(一)以讀促講,體會靜態美
一讀,讀懂寫作順序
1.放生讀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觀察角度的變化。
預設:由遠及近
2.默讀第1—4自然段思考與榕樹描寫無關為何要寫?
預設:奠定輕松、愉快的基調引出“鳥的天堂”
(二)再讀,感受靜態之美
1.默讀第5—9自然段,思考這是一株怎樣的榕樹。
預設:枝繁葉茂、生機勃勃
2.聚焦第7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談一談作者是如何描寫榕樹之大的。
(1)不可計數
預設:枝干多到數不清,寫出榕樹之繁茂。
(2)“臥”
提示:不僅寫出榕樹之大,也勾勒出榕樹古老而安靜的姿態。
3.聚焦第8自然段,作者又是如何描寫榕樹生命力旺盛的?
(1)擬人句。
榕樹正值茂盛的時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
預設:“展示”一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突出了榕樹旺盛的生命力。
(2)關鍵詞語。
提示:“一簇”“堆”展現樹葉之密,“照耀”“顫動”展現樹葉之綠,從而體會榕樹蓬勃的生命力。
(三)三讀,讀出自然之美
1.生機勃勃與安靜矛盾嗎?
預設:不矛盾,環境是安靜的,生命是蓬勃的。
2.小結寫法。
我們隨著作者第一次經過了“鳥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麗的大榕樹。它枝繁葉茂,靜靜地臥在水面上,充滿著無限的生命力。作者對榕樹的大及枝葉等進行了細致的描寫,這樣的描寫是靜態描寫。我們通過這部分課文的學習已經欣賞到了一幅美麗的靜態圖。
3.指導朗讀:節奏舒緩,語氣帶有贊美之情。
讀出自然和諧之美,讀出生機勃勃之美。
【設計意圖:抓住文中重點詞句,在朗讀中感悟,感受榕樹大而繁盛的姿態,為下文刻畫“鳥的天堂”埋下了伏筆,突出作者寫作的特點,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學生理解為何大榕樹的確是“鳥的天堂”做鋪墊。】
四、存疑結課,布置作業
1.同學們,人們常說獨木不成林。但這棵繁盛的榕樹卻“獨木成林”。可遺憾的是作者第一次經過時卻不曾看到鳥的影子,他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的影子!
那“鳥的天堂”真的沒有一只鳥的影子嗎?真正的“鳥的天堂”究竟是什么模樣的呢?我們下節課一起去看看百鳥歡騰,群鳥紛飛的場面吧!
2.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3.抄寫并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回憶內容,復習導入
1.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大榕樹有什么特點?
預設:繁盛、有生命力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一同欣賞了榕樹的靜態之美,其實在這棵樹上棲息著數不清的小鳥。第二天清晨,作者又來到這里,目睹了百鳥歡騰,群鳥紛飛的情景。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鳥的天堂》。
二、讀議結合,體悟動態美
(一)讀懂寫作順序
自讀第10—13自然段,用“____”劃出表示事情發展順序的詞語,思考作者是怎樣描寫“鳥的天堂”由寂靜到熱鬧的過程的。
預設:起初:寂靜
后來:一聲鳥叫
接著:第二只、第三只
繼續:熱鬧,到處……到處……
(二)細讀感受動態之美
1.聚焦第12—13自然段,感受作者如何描寫出“鳥的天堂”的歡騰熱鬧。
學習提示:默讀第12~13自然段,用“~~~~”劃出表現鳥兒歡騰熱鬧的語句,和同桌說一說你有什么體會。
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預設(1):兩次“到處都是”寫出小鳥多且飛得快。
預設(2):“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寫出鳥兒種類多。
預設(3):多個動詞,描寫出小鳥的不同姿態。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
預設(4):“應接不暇”沒有寫出具體數量,卻讓人感受到鳥的數量之多讓人數不清。
小結提示:描寫了群鳥的飛、站、撲、叫等活動情況,這種描寫事物活動及變化的寫法叫動態描寫。
2.“鳥的天堂”熱鬧非凡,作者為什么只具體寫一只畫眉鳥呢?
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提示:這是我們曾經說過的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將“鳥的天堂”熱鬧歡騰的場面描寫得層次分明,細致入微。
3.指導朗讀。
百鳥紛飛,眾鳥歡唱,本是寂靜的大榕樹變得熱鬧非凡,我們應該怎樣去讀呢?
預設:歡快的節奏,驚喜的語氣。
【設計意圖:學生活動以同桌交流為主,學生在交流匯報過程中體會動態描寫的寫法,感受“鳥的天堂”的熱鬧歡騰。】
三、動靜對比,領悟寫法
(一)梳理線索“鳥的天堂”
1.文中好幾次出現“鳥的天堂”的句子,找一找,說說自己的理解。
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
“鳥的天堂”里沒有一只鳥,我不禁這樣想。
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2.提示:4句話共出現5次“鳥的天堂”。前四次都是指大榕樹這個地方,只有最后一次是指小鳥生活的好地方。
(二)課文分別描寫了傍晚和早晨兩次看到“鳥的天堂”的情景,說說它們有哪些不同的特點
作者為什么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提示1:第一次看到的是枝繁葉茂生機勃發的榕樹,沒有看到鳥。第二次看到百鳥紛飛,聽到眾鳥歡唱,感受到“鳥的天堂”熱鬧非凡。
提示2:結合榕樹的生機勃勃和鳥兒的歡騰雀躍這兩方面來說,鳥和榕樹和諧共處。
(三)總結提升
如果說大榕樹的生機勃勃,給我們一種靜態的美,那鳥兒的生機盎然,就是一種動態的美,動靜結合,讓我們感受到了生命之美。這已經不僅僅是巴金心中的鳥的天堂,更是他心中幸福生活的美好天堂。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片段節選自巴金先生的《筑渝道上》,描繪的是作者1942年乘坐汽車從貴陽到重慶的旅途中的所見所感,請你放聲讀,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一片土、一棵樹、一塊田,它們使我的眼睛舒暢,使我的呼吸暢快,使我的心靈舒展。我愛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愛一切從土里來的東西,因為我是從土里來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無處不是生命。
提示:第1自然段用排比修辭寫出了自然景色帶給作者的震撼。第2自然段反復強調“生命”一詞,情感細膩而熱烈,表達了巴金先生對自然、對土地、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
從《鳥的天堂》到《筑渝道上》,走近巴金先生,我們能感受到他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正如先生所說:生命,無處不是生命。
【設計意圖:聯系閱讀鏈接,學生不僅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自然和諧之美及作者對自然與生命的由衷贊美,也能夠初步了解巴金先生的寫作風格。】
五、學以致用,推薦閱讀
1.描寫一處從靜到動的有變化的場景。例如:學校、商場、海灘等,用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把內容寫生動。
2.閱讀巴金的《繁星》,在閱讀中繼續發現靜態與動態的變化之美。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3
一、導入。
巴金爺爺在《鳥的天堂》這篇課文中重點向我們描述了兩次經過“鳥的天堂”(也就是大榕樹)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感嘆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那么“鳥的天堂”為什么叫鳥的天堂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去研究研究。
二、研究:“鳥的天堂”為什么叫鳥的天堂?
( 1 )原因一:鳥多
課文的第12、13段,出示句子:
“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只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只,第三只。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提示: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句話,作者卻把鳥的多表現得淋漓盡致,再仔細讀讀,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鳥的多?第二句話寫得更妙,我覺得可以分成三組,你們會分嗎?{大小、顏色、姿態}這樣結構對稱,讀起來特別朗朗上口,誰想來讀一讀?各種大小的鳥,各種顏色的鳥,各種姿態的鳥,都在這株榕樹上,怪不得作者說,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只,看見了那只,另一只又飛起來了。”這又是一句表現鳥多的句子,可寫法上完全不同,你們能感受到嗎?什么叫應接不暇,你懂嗎?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怎樣應接不暇呢?就是——————引讀
(2)原因二:鳥的生活幸福。
“一只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叫著,那歌聲真好聽。”
“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它們多開心啊!還會在干什么呢?請大膽想象,有的——有的——有的——鳥兒在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沒人來打攪,怪不得作者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3)原因三:在這里安全
可聯系課文第9段“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他們”。
(4)原因四:大榕樹很大、枝葉繁茂,為鳥兒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
三、了解榕樹成為鳥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這棵大榕樹成為了“鳥的天堂”呢?
2.補充課外資料或其它知識加以介紹分析。
3.小結:榕樹的枝繁葉茂為鳥類提供了生存空間、食物、水分,當地的居民愛鳥、護鳥,同時鳥的糞便成為榕樹生長的有機養料。使這棵榕樹長得愈加的繁茂。在這里,動物和植物,人與自然互惠互利,是多么和諧地共處在一起呀!讓我們把這一切介紹給更多的人吧!
四、思維拓展,深化主題。
請你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如寫導游詞、寫詩,順口溜……。
3.學生分頭準備。
4、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學習的感受。匯報交流。
4、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麗,我們應該學習這里的人們,保護鳥類、保護環境,讓我們的地球母親成為人間的天堂。
作業:
課外閱讀破壞環境或保護環境的材料
設計環保宣傳標語保護那些正在危機中的鳥兒們
有興趣的同學去讀一讀巴金的作品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漿、耀”等14個生字,會寫“隙、暇”等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應接不暇、不可計數”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描寫最美的或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感受大自然和諧之美,激發熱愛自然的情趣。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有關鳥、樹的詞語。
2、制作大榕樹,百鳥飛翔和畫眉的課件。
3、詞語卡片。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出示“天堂”,提問:這個詞常常用來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環境,沒有煩惱,只有快樂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
2、那“鳥的天堂”指什么?
二、出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地方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交流:你喜歡讀哪一節?
教師相機出示學生感到陌生或困難的詞語:
縫隙、顫動、應接不暇、靜寂。
三、精讀大椿樹部分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圖文對照:欣賞圖畫(課件——大榕樹),把能表示榕樹特點的詞寫到黑板上,可以從課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詞來概括。
3、我們來看同學們所寫的詞,有不合適的嗎?井把它劃去。
4、大榕樹的這些特點,都交叉地寫在課文第七、八自然段,現在老師只要求你們通過自古的朗讀,把這些特點表現出來,你先自己試試。
5、指名讀。
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數目不可計數。枝3c5L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
(1)你為什么這樣讀?
(2)“垂”寫出榕樹最與眾不同的特點,獨木成林,盤根錯節。
(3)“枝上生根、不可計數”寫出榕樹很奇特、很壯觀的景象。
(4)就讓我們把奇特、壯觀、美麗的榕樹朗讀出來。
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5)讀了這句話,你最喜歡哪里?為什么?
(6)看著這一切,作者被榕樹的勃勃生機震撼了,產生了聯想,請你再讀這一段話,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聯想到的?
(7)這么美的大樹,這么美的語言,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
(8)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讓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大榕樹這一部分。
(9)把你最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第二課時
四、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大榕樹的奇特、美麗。其實在這棵樹上棲息著成千上萬只小鳥。第二天清早,我們又來到這里,有幸目睹了百鳥歡騰,群鳥紛飛的情景,你們想看嗎?點擊課件——百鳥紛飛圖。
五、精讀寫鳥部分
1、請大家靜靜地看,仔細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老師指圖,你看這只鳥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巴金爺爺是怎樣把百鳥歡騰寫出來的呢?
出示課文,請你想一想怎樣讀才能表現這種場面?
(1)讀好的,老師馬上說:老師感覺到你剛才這里的短句子讀得特別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嗎?
(2)讀不好的,老師說:老師覺得這句子寫得很特別,你看都是兩個字兩個字的短句組成,你想想怎么讀才能讀出韻味來。
(3)師讀后,師點評:
對呀,大大小小,各種顏色,還用了四個短句子就寫出來了,讀起來多有節奏感啊,就像剛才同學說的像跳舞似的。好,現在你能讀好了嗎?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讀好的。
(4)13小節呢?你能讀出“應接不暇”嗎?好,試試看。
4、剛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讀出了小鳥的歡樂,小鳥的歡騰,那么,小鳥們為什么如此的快樂?如此的開心呢?
5、聯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談。
6、師接著說:是啊,你的意思老師明白,繁茂的大榕樹給了小鳥一個舒適美麗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樹懷抱里的小鳥,它們沒有煩惱,沒有憂愁,沒有敵人,沒有威脅,沒有爭吵,只有快樂,只有自在,只有歡樂,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鳥因樹而可愛,樹因小鳥而充滿生機,你感受到了嗎?(齊讀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樹離不開鳥,鳥離不開樹,所以,畫眉時常引歌高唱,站在樹枝上唱起了婉轉動聽的歌呢!看圖——點擊畫眉圖,你想想畫眉會唱些什么歌呢?
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發出了感嘆: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抄寫句子,積累語言
把描寫優美的語段抄寫在作業本上,并背誦。
六、拓展練習,讀寫結合
“鳥的天堂”現已成為一處瀏覽勝地,根據課文內容和搜集到的資料,寫一篇導游詞。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5
一、創設情境,激發美感
利用多媒體播放鳥鳴的音頻,請學生閉上雙眼,想象一下:“鳥的天堂”應該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地方才可以配得上這個名字呢?學生發言之后總結:大家心目中的“鳥的天堂”都很美,那么作者經歷的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隨著他一起去看看這《鳥的天堂》。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初讀課文,請學生借助工具書弄清生字詞的讀音和意義,檢查效果。
點撥:注意“顫”、“應接不暇”中“應”、“簇”以及“隙”的讀音,“留戀、不禁、顫動、應接不暇”的詞義。
2、 “鳥的天堂”到底是一個什么地方?
點撥:“鳥的天堂”其實是河邊一株茂盛的大榕樹,許多鳥在上面筑巢。
3、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幾次去了鳥的天堂?分別看見了什么?
點撥: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
第一次是在黃昏,著重描寫了“天堂”本身——大榕樹的奇特景象。
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著重描寫了“天堂”里的居民——鳥兒熱鬧活動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體悟語言
(一)第一次經歷,研讀7、8自然段
1、默讀,找出描寫大榕樹的句子。
(1)作者從哪些角度描寫榕樹?分別有什么特點?從哪里體現出來的?
點撥:樹根——深;樹枝——多;樹葉——綠。
(2)為什么枝干不可計數?作者是怎么描寫的?
點撥:樹木的特點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樹干。
(3)“新的生命在顫動”指什么?小組交流。
點撥:指綠葉展示了全部生命力,體會明亮翠綠的樹葉的寫法,體會用語之妙。
(4)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榕樹的?
點撥:作者由“遠”及“近”地對榕樹的大小,它的根、葉、干、枝的形狀、顏色、大小等進行了描寫。
2、有感情地齊讀。
3、看課文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榕樹的特點。
(二)第二次游覽,研讀9—14自然段
仿照上一部分研讀方式,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自學,朗讀之后提出疑問。重點放在與第一次經歷的不同之處。
1、這次見到的景象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作者的心情又有什么變化?
2、找出文中描寫鳥的語句,分析鳥的特點。思考:作者為什么覺得 “應接不暇”?
點撥:通過對比,體會出榕樹的靜態美與鳥的動態美。作者用排比句和擬人句寫出了鳥兒們在“天堂”里活潑、自由的生活,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
3、利用多媒體出示圖片和中鳥紛飛的視頻,感受從從靜到動的壯觀景象。
4、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為什么兩次的經歷如此不同?
點撥:去的時間不同,按鳥的作息時間來看,早晨熱鬧,黃昏安靜。
四、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1、你喜歡晨光里還是夜幕下的“鳥的天堂”?為什么?作者描寫的與你想象的一樣嗎?
2、作者兩次經歷的心情有什么不同?通過朗讀把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比一比誰讀得更有感情,學生互評。
五、課堂小結
這里為什么會成為鳥的天堂?如果鳥的天堂在我們這兒你會怎么做?學生交流匯報。最后得出結論:因為這里環境好,更重要的是,這里的人們保護榕樹、愛護鳥兒。
六、布置作業
1、以導游或小鳥兒的身份,向游人介紹這里的景象,介紹的形式可以自由選擇。
2、仿照文中寫法,寫寫我們家鄉大自然中發現的美景
3、為保護“鳥的天堂”寫一個環保標語。
七、板書設計
鳥的天堂
第一次:大榕樹 樹——大;枝干——不計可數
動靜結合
第二次:鳥 鳥——應接不暇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鳥的天堂》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部編版五年級《鳥的天堂》教學設計范文12-21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鳥的天堂》教學設計12-21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鳥的天堂》練習題12-03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鷺》教學設計12-06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搭船的鳥》教學設計12-21
部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搭石》的教學設計12-21
部編版《搭石》教學設計12-21
部編版《月光曲》教學設計范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