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購物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熊購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1
教學內容:
P2 --4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情景,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書寫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3、引導學生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4、培養學生書寫規范,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點:
口算題卡、ppt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開火車)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觀察下面每個算式里含有哪些運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導學生認識:只有加、減法計算的兩步式題一般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提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提問:你能知道那些數學信息?
2、提出問題:假如你們是顧客,你想買哪兩種食品?每種食品的數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師選學生提出其中一個問題,引出例題:胖胖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付多少錢?
3、解決問題。
(1)列算式:
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組織學生討論:
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①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塊面包和1個蛋糕共付18元。
②算式“6+3×4”紅的“3×4”表示4塊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個蛋糕和4塊面包共付18元。
這兩種情況所付的.錢都是相等的。所以,3×4+6與6+3×4這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
3×4+6
6+3×4
以上兩個算式有什么共同點?(都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
討論:含乘、加計算的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脫式計算的格式。(板書)
解法一:3×4+6
=12+6
=18(元)
解法二:6+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6+12
=18(元)答:該付18元。
三、嘗試獨立解決新的問題
1、提問:壯壯有20元,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元?
2、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可能會出現以下兩種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答:應找回8元。
b. 20-3×4(PS: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20-12
=8(元)答:應找回8元。
3、重點討論解法b。算式中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情況下,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認識:在既有減法又有乘法的兩步計算的式題中,應先算乘法,在算減法。
5、小結:觀察三個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點?(以上三個算式是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式題。)
板書課題: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提問:這樣的式題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鞏固練習:
1、P3“結合主題圖,說說下面每個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試一試第1題注意注意提醒學生討論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3、試一試第2題學生板演并訂正。
五、拓展練習:
1、第3題讓學生再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進行小組討論,寫出算式并把現算什么標記出來。第二問根據題目創設的情景來敘述算式的意義。
2、第4、5題學生獨立完成。
3、第6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意思,再根據題目意思選擇方法進行計算。
六、總結強調: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設計:
小熊購物(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式題)
解法一:3×4+6
=12+6
=18(元)
解法二:6+3×4(先算的一步用直線劃起來)
=6+12
=18(元)答:該付18元。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 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 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準備
掛圖,實物,課件。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誰能用講故事的形式說出這幅圖的圖意。
對話平臺
玩中學
1. 說一說。
通過看圖,獲取信息,提出問題。
(1) 同學們,請你也仔細觀察一下超市的東南角,看一看從圖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2) 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些什么東西呢?
指名匯報。
(3) 如果至允許你買兩種食品,每種數量不限,你又準備買什么呢?指名匯報。根據學生匯報,教師可板書問題。
2. 算一算。
在解決問題中掌握運算順序。
(1) 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么食品?
(2) 那么小熊應付多少錢呢?請你來幫他算一算。學生獨立解答后再小組交流匯報。
(3) 說一說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 教師介紹脫試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學中做
1. 做一做。
(1) 大家真聰明,你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黑板上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嗎?任選一題,做一做。
(2) 指名匯報。
2. 想一想,議一議。
通過小組探究,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熊媽媽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
(1)試著做一做。
(2)小組議一議。
(3)說一說。結合剛才的練習,你得到什么結論?
練習
(1) 完成試一試的第1題。先認真觀察,然后說一說圖意,最后列試計算。
(2) 完成試一試的第2題。先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再計算。
(3) 完成試一試的第3題。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3
說教材
小熊購物這一課實際上是孩子們初步接觸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本課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并探究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律,解決有加減又有乘除的解題方法,通過教學的不同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鞏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學生已經熟練的掌握了表內的乘除法,能熟練地進行加減,乘除的'運算,打是由于學生的知識背景及個性差異,學生會從不同的角度出發來理解混合運算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交流方法加深算法的理解。
教學內容
教材第12頁至第13頁“小熊購物”及“試一試”練習題。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先算乘除,后算加減”運算順序規定合理性,體會到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2.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
3.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說教法學法
根據二年級的孩子年齡較小,思維比較直觀的特點,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的手段,采用問題探究、發現、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去探尋問題、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輕松愉快的數學學習環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快樂的在其中探求新知。
說教學過程
首先我以小朋友們喜歡的小故事開頭,引出小熊樂樂和好朋友胖胖的購物情景,展示商店里的食品,讓孩子們觀察發現其中的數學信息,并把自己當成商店的顧客進行選購提出數學問題,共同探討!提高孩子們的數學興趣!
第二步引出小熊胖胖提出數學問題:小熊胖胖想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應付多少錢呢?讓孩子們共同去探討,孩子都會很容易的就想到分步計算:先算出4個面包的錢4×3=12(元)再算出一共的錢12+6=18(元)在這里讓孩子說清楚每個算式的意思是很重要的,接下來根據12+6=18(元)這個算式提出問題:12是怎么來的?可以用4×3來代替12我們就可以把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4×3+6。讓孩子自主探索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并引導學生認識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第三步引出樂樂提出數學問題: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讓孩子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方法。先分步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20—3×4,這里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索綜合算式,最后讓孩子小結發現有減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觀察上面的綜合算式讓學生體會綜合算式比分步計算簡便一些鼓勵孩子列綜合算式解題!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4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根據購物圖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指導學生探索先乘后加的混合運算順序。在課堂中精講多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指導學生練習計算方法。通過練習學生正確地進行兩步式題的計算,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景引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3、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目。
教學重點:
掌握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脫式計算的運算順序及格式。
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自主探究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件,故事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周末到了,小熊胖胖和壯壯相約去超市購物。超市里的東西可真多呀!走著。走著,他們來到了超市的食品區。
二、快樂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看情景圖,獲取數學信息。
仔細觀察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
(教師鼓勵學生把所看到的說出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之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2)如果你是小顧客,你想買哪兩樣東西呢?(每種食品,數量不限)
(此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做準備,學生上面所提到的問題,教師根據需要可挑選幾個寫下來,學會后可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自己提出的問題,這樣學生的興趣會非常濃厚,積極性也很高。)
(3)仔細看圖,說一說小熊買了什么食品,應該付多少錢呢?請你幫他算一算。
a、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b、小組內討論交流。
c、展示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分步算式解答:
3×4=12(元)
12+6=18(元)
綜合算式解答冒號:
3×4+6或者6+3×4
(學生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明確每一步要求的'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預設:若班里只有分步算式解答師應先啟發學生將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然后給學生留思考問題的時間。
(4)說一說有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結合上面的實際情景及運算,通過學生自己探索得出運算的規律,使學生獲得成就的喜悅。)
(5)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及方法。
脫式計算的格式及運算順序是本課的難點,師應多強調。
三、鞏固練習。
解決課前(2)中提到的問題,生獨立完成,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在兩步混合運算中,有乘法也有減法,應該按什么順序計算?
生答: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五、作業。
練一練
六、板書。
小熊購物
法一:3×4=12(元)
12+6=18(元)
法二:3×4+6
=12+6
=18(元)
法三:6+3×4
=6+12
=18(元)
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 情景導入使數學更加生活化,更加有趣。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自經歷實際問題及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因此,數學應從生活實際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我在這節課創設購買食品的情境中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現實中學習探索知識,對數學產生親切感,體驗到生活真有味,數學真有趣。
2、給學生創設一個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交流溝通,匯報展示,評價反思,從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3、學生參與率高。
不足之處:
1、練習環節應進一步優化,應在此處多做思考。
2、雖然對學生有生成性引導,但啟發性語言欠佳。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5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說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說一說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后,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學生匯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后)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面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探索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式題。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要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以及認真觀察、書寫規范、計算仔細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并掌握其計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主題圖等。
預習要求:學生可提前了解購物場景中的常見數學問題,如價格計算等。
四、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口算復習:通過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如3×5、4×8等,為后續的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故事引入:講述小熊購物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出課題。
2. 自主探究,構建新知
觀察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超市的`食品專柜,找出數學信息,如各種食品的單價等。
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如“如果買4個面包和1瓶飲料需要多少錢?”等。
解決問題:
學生嘗試用畫圖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
引導學生將分步式寫成綜合式,如“3×4+6”或“6+3×4”,并討論其意義。
強調運算順序:在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并引導學生進行脫式計算。
3.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小組活動:學生分組討論并嘗試解決其他購物問題,如“如果小熊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等。
全班交流:各組匯報解題思路和結果,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并總結。
4. 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基礎練習: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變式練習:提供一些貼近生活的購物問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
數學游戲:結合小熊購物圖進行數學游戲,如“猜算式”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總結收獲:引導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
布置作業:布置相關練習題或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知識并拓展應用。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運用畫圖策略,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信息,分析數量關系,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目,并掌握其計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主題圖、實物教具等。
預習任務:學生提前預習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了解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
四、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約5分鐘)
故事引入:通過講述小熊購物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展示多媒體課件,呈現超市的'食品專柜,引導學生觀察并獲取數學信息。
口算復習:通過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復習已學的乘法、加法、減法運算。
2. 探究新知(約20分鐘)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如“小熊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要多少錢?”等。
分析問題:指導學生運用畫圖策略理解題目信息,分析數量關系。
解決問題:
算一算:學生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如分步計算和綜合計算。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脫式計算: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和方法,引導學生用脫式計算解決問題。
討論交流:組織學生討論不同算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
3. 鞏固練習(約15分鐘)
基礎練習:完成課本上的練習題,鞏固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方法。
變式練習:設計一些變式題目,如增加食品種類或改變購買數量等,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數學游戲:結合小熊購物圖,進行數學游戲,如猜算式、說意義等,增加課堂趣味性。
4. 課堂總結(約5分鐘)
總結回顧: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內容,強調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方法。
暢談收獲:鼓勵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和感受,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8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實際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掌握其計算順序。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口算卡片
練習本、筆
四、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
口算練習:通過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復習乘法和加減法的基本運算,為新課學習做鋪墊。
故事引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熊購物的情境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新課內容。
2. 自主探究
獲取信息: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如各種食品的單價等。
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如“如果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要多少錢?”等。
嘗試解答:學生獨立嘗試解答問題,并嘗試將分步式寫成綜合式。
3. 合作交流
小組討論:學生分組討論解題思路和運算順序,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展示:各組派代表匯報解題思路和結果,教師適時點評,引導學生理解“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拓展練習:設計一些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題目,如“小明有20元錢,他想買3包餅干和1瓶飲料,夠嗎?如果不夠,還差多少錢?”等,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 總結提升
總結運算順序:引導學生總結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即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暢談收獲:鼓勵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增強學習成就感。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相關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觀察、仔細思考、書寫規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目,掌握其計算順序。
三、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包括小熊購物的情境圖、口算題卡等)
口算題卡
黑板及粉筆
四、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口算練習:通過“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如3×5、4×8、7×6等,以復習舊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
情境引入:利用多媒體展示小熊購物的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
2. 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觀察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如每種商品的價格、數量等。
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提出問題,如“小熊要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需要多少錢?”等。
3. 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嘗試解答:讓學生嘗試用畫圖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并嘗試列出算式解答。
小組交流:學生圍成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全班匯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點評和補充。
4. 認識脫式計算,掌握運算順序
介紹脫式計算:教師介紹脫式計算的格式和方法,如“3×4+6”的脫式計算過程為“=12+6=18(元)”。
強調運算順序:通過具體例題,強調“先乘法,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并讓學生理解其合理性。
5. 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基礎練習: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鞏固所學知識。
變式練習:提供變式題目,如“小熊有20元錢,買3包餅干應找回多少錢?”等,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數學游戲:結合小熊購物圖,進行數學游戲,如“說說上題中各算式的意思,并猜猜同桌的想法”等,增加課堂趣味性。
6. 回顧反思,梳理總結
總結收獲:讓學生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教師進行總結和點評。
布置作業:布置相關作業,如完成課后練習題、預習下節課內容等。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 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小熊購物”的情境,學生能夠理解并掌握先乘后加(減)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進行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運用畫圖、討論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題目信息,分析數量關系,掌握運算順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兩步式題目,掌握其計算順序。
三、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口算卡片、小熊購物主題圖等。
預習要求:學生提前預習混合運算的相關知識,了解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
四、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揭示新知
口算練習:通過“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口算練習,復習已學的乘法、加法和減法運算。
情境引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小熊購物的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你能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2. 自主探究,提出問題
觀察圖示: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找出圖中的數學信息,如食品的單價、小熊購買的食品種類和數量等。
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根據圖示信息提出問題,如“小熊買了哪些食品?需要付多少錢?”等。
3. 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分析問題:引導學生用畫圖策略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題意。例如,對于“小熊買了4個面包和1個蛋糕,需要付多少錢?”的問題,可以畫出面包和蛋糕的圖標,并標注單價和數量。
列式計算:學生嘗試列出算式進行計算。教師引導學生理解算式中的每一步含義,如“3×4”表示4個面包的總價,“3×4+6”表示4個面包和1個蛋糕的總價。
討論運算順序:組織學生討論在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中,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通過討論,明確“先乘后加”的運算順序。
4. 鞏固拓展,思維提升
練習鞏固:完成課本上的.相關練習題,如“練一練”中的題目,鞏固所學知識。
思維拓展:設計一些稍復雜的混合運算題目,如“小熊有20元錢,買3包餅干后應找回多少錢?”等,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5. 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總結運算順序:引導學生總結含乘、加(減)計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暢談收獲:鼓勵學生分享本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如學會了什么知識、解決了什么問題等。
【小熊購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熊購物教學反思04-07
小熊過橋教學設計11-24
《小熊請客》教學設計11-23
小熊過橋教學設計05-31
《絨毛小熊》教學設計11-04
《小熊過橋》教學設計01-10
《小熊過橋》教學設計01-10
小熊購物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