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歌》優秀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囚歌》優秀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囚歌》優秀教學設計1
一、學情分析
課文的年代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浮于表面,所以要在充分的朗讀中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從而比較準確地認識革命英雄的氣節。
二、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是人的精神的建設,這種建設要在語言文字的感受與運用中存在。所以本課教學應當突出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從感性到理性,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走向高層次的精神境界,給學生以心靈的震撼。
三、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受葉挺將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憤慨,對革命必勝的信念和為革命而獻身的豪情。
2.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詩歌,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內涵。
四、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囚歌”)請學生讀課題。觀察“囚”的寫法,從字面看“囚”該怎么解釋?交流對“囚歌”的理解。
(二)回顧歷史,了解葉挺
1.回顧歷史:為了謀求人民的幸福,建立新中國,無數革命英雄,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有的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的被捕入獄,經受著敵人的拷打和迫害,但他們始終堅貞不屈,頑強地斗爭著。(出示相關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2.了解葉挺:組織學生交流課前查找的有關葉挺的資料。(在交流匯報中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三)初讀詩歌
1.自由讀文,感受葉挺的革命氣節。
2.小組讀文,說說自己的收獲和發現。
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
①詩中“人”、“狗”、“門”、“洞”、“活棺材”、“地下的烈火”各指什么?
②作者用什么手法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丑惡嘴臉?(對比)
3.指名朗讀課文,小組競賽朗讀。(在讀中進一步感受詩人的品格,并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表現出來。)
(四)細讀詩歌
1.鼓勵學生自主質疑。
2.學生提問,篩選出中心提問:葉挺想要的“自由”和敵人給予的“自由”一樣嗎?如果不一樣,有什么區別?
3.小組閱讀詩歌,并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并予以指導,引導學生在對比中感受兩種“自由”的區別。
4.小組交流匯報。
葉挺的自由:堅持真理,堅持自己的革命信念,做革命者、真正的人的自由。
敵人給予的自由:放棄真理,叛變革命,投降、出賣戰友,做他們的“走狗”的自由。
(詩歌充滿了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憑借分析講解會使其中飽含的情感大打折扣,所以在指導學生多讀的基礎上,抓住一個重點問題討論,會有助于學生與文本對話,理解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
5.想像葉挺當時在怎樣的心情下寫成這首詩的.?(學生交流)讓我們帶著對葉挺的敬佩之情來朗誦這首詩,能背下來的同學可以背誦。
(五)總結
戰爭的歲月里,無數革命英雄拋頭顱,灑熱血,他們堅貞不屈,追求革命理想,希望同學們在課余收集革命詩歌,了解革命英雄的故事,感受他們的壯志豪情。
五、教后反思
本詩的教學,成功之處在于,學生在多重朗讀中感受到了英雄的氣概,并為之而感動。在對詩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他們能結合看過的影片、讀過的故事較為準確地理解。比如學生談到了“狗”,就是叛徒,走狗,賣友求榮的人,不足之處表現為:學生課外查閱有關葉挺的資料不足,所以在課堂上,我不得不進行補充。
后來我想:本詩歌頌的是一種革命的氣節,革命者視死如歸,大義凜然是有相同之處的,學生查閱關于葉挺的資料有限,如果將范圍擴大些,讓學生查閱革命者的故事,效果也許就大不一樣了,學生獲得的情感體驗也許會更豐富。另外,我將本課的課外延伸設計為收集革命詩歌,將閱讀面局限于詩歌,這樣處理,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所以又補充了革命故事,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去認識那個血雨腥風的時代,從而獲得較為豐滿的認識。原來設計的第四環節的“默讀詩歌,猜猜老師會提出什么問題”的目的是鼓勵學生自主質疑,培養學生邊讀邊思考的能力,但問題的提出顯得隨意了,與詩歌的學習氛圍沖突,所以修改為“獨立默讀詩歌,想一想有什么不理解的,并做以批注”這樣學生在默讀中與文本對話,質疑,再到提問,過渡得會自然一些,避免了隨意性大的缺憾。
《囚歌》優秀教學設計2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以前的教材中,學生接觸詩歌較多,很喜歡這種體裁,但本詩屬革命詩,學生對詩歌的創作背景了解不多,體會詩歌意蘊有難度。
二、設計思路
學生初讀后,從學生的難點切入,先進行創作背景介紹,然后通過學法提示,指導學生逐步深入了解詩意。以有喻意的詞句為著眼點,引導學生體會喻意,整個教學過程以讀促思,以思促讀。
三、教學目的要求
1、學習葉挺同志堅定的革命立場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培養學生對黨、對革命的深厚感情和共產主義理想,學習革命者為捍衛信仰的尊嚴不惜犧牲的精神。
2、理解詩中部分詞語的含義或作用,進而讀懂全詩,使學生體會詩歌精煉、形象的特點,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
3、能有感情地閱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朗讀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一致的,即準確地理解部分詞語和句子的含義,體會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重點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內涵。
五、教學時間
1課時
六、課前準備
詞語卡片;指導朗讀的幻燈片或掛圖。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解題,介紹時代背景
1、通過討論解題:
(1)誰能從題目上看出這首詩是葉挺同志在什么環境下寫的?(隨即指出“囚”字在這里的含義)
(2)它為什么不叫“囚詩”而叫“囚歌”?(學生若答不出來,暫且存疑)
2、介紹時代背景:
(1)問學生是否了解葉挺坐牢的原因和獄中的斗爭事跡。有了解的請他們向大家介紹。
(2)教師介紹或補充介紹。強調葉挺同志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這一點。最后由獄中難友傳唱這首詩一事再回到題目的“歌”字。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并初步把握中心思想
1、教師范讀課文。
2、提示學法:讀全詩――質疑――理解重點詞句――弄懂詩意――體會感情。
3、學生輕聲讀課文,要求:邊讀邊找出不懂的地方,并做上記號;讀完后想一想: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葉挺是個什么樣的人?
4、討論以上問題,把握中心思想。
5、學生質疑。教師提示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研讀課文,較準確而深入地理解其思想內容
1、指名讀第1節。劃出一組對比句。(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這兩句用什么和什么對比?(用“人”與“狗”、“門”與“洞”、“緊鎖”與“敞開”作對比)
(1)“人”和“狗”各指什么?(作者把叛徒比作狗)用狗來比喻叛徒表達了作者對叛徒什么樣的感情?(表現對叛徒的極度厭惡和痛恨)
(2)“為人進出的門”和“為狗爬出的洞”各比喻什么?(“為人進出的門”指革命者所走的道路;“為狗爬出的洞”指出賣革命,充當可恥叛徒的投降之路)
(3)前兩句話反映了當時的革命者面臨著一種什么樣的處境?
(4)“高叫”反映了敵人怎樣的心情?對敵人的話應該如何理解?哪個字是理解的關鍵?(“爬”,讓革命者屈膝投降,當叛徒)
(5)指名連貫說說體會。
(6)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從這一節中我們可以看出革命者的處境怎樣?(面對威逼)
2、學習第二節。
(1)輕聲讀第二節。思考: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作者態度怎樣?
(2)討論思考題。(革命者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看穿敵人的卑鄙目的,不怕威逼利誘,革命的氣節堅定不移)
(3)革命者想不想得到自由?哪個詞反映了他的心情?作者為什么渴望自由?(作者想得到自由,從“渴望”一詞看出作者對自由的迫切希望。)
(4)第一、二節中的兩個“自由”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哪個詞表達了他對真正的自由的態度?
(5)“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里爬出”中的“怎能”表示什么樣的語氣?為什么這里不用陳述而用反問的語氣?
(6)“我渴望自由”和后面的話是什么關系?你是從哪個字看出來的?“但”字在這個句子乃至全詩中起著什么作用?
(7)這一節寫什么?表現了什么?
(8)教師小結。(結合板書;立場堅定)
3、自學第3節。
(1)自讀課文,并思考:
①第三小節有哪幾個比喻?它們各比喻什么?這樣比喻好在哪里?(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人民群眾中蘊藏著的巨大的革命力量。活棺材,比喻國民黨反動派設置的牢獄)
②“有一天”指什么樣的一天?(革命勝利的一天,也是反動統治崩潰的一天。)
③“將我……一齊燒掉”表達了葉挺同志什么樣的愿望和精神?
④“將我……一齊燒掉”和“得到永生”矛盾嗎?為什么?
4、試講詩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維護了誰的尊嚴?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課文,并試背課文
1、抽一名中等水平的學生朗讀課文。
2、領讀課文(利用幻燈或掛圖進行指導),辨析兩個破折號的不同作用。
3、自讀課文。
4、請剛才朗讀的那位學生再朗讀課文。
5、請一位學生試背課文。
八、教學反思
1、本詩內涵較深,教師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意時,講述較多,就四年級學生而言,是否講得太多太深。
2、革命者捍衛信仰的尊嚴,學生體會時不如捍衛國家民族人格的尊嚴更可感。
《囚歌》優秀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葉挺將軍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
3.通過學習,讓學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二、教學重、難點
1.分析詩人在“爬出來”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兩者中的選擇,體會詩歌中兩個“自由”的不同含義。
2.了解詩的寫作背景,讀懂詩句的意思。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1.收集有關革命烈士事跡材料。
2.收集葉挺將軍的資料,了解本詩寫作背景。
3.小組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五、教具準備
CAI課件
六、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師敘述:同學們,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幸福的時代,可是你們知道嗎?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有多少革命先烈面對毒刑拷打,堅貞不屈。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你能說出幾個嗎?(課件展示革命先烈圖片,像放電影似的逐個從屏幕中走過,配樂)看見他們,你們有什么感受?
2.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學習課文。(師板書課題)
(課前我引導學生收集反映革命烈士事跡的材料,了解詩的寫作背景,縮短詩歌的年代與學生生活的距離。課上,借助課件,配樂播放學生熟悉的革命英雄形象,引導學生談感受,同樣是為了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本詩的距離,讓學生進入生動的情景中。)
(二)釋題,介紹作者
1.從字形上看,“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呢?
(從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墻緊緊圍住,如籠中之鳥,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關在監獄里。“囚歌”在本文中指革命者在敵人監獄里寫的詩歌。)
(中國的漢字充滿著魅力,每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首詩。通過讓學生觀察“囚”字的字形,推斷出它的字意,讓學生從字形上,解決詩歌題目的含義,與課題對話。同時,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
2.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知道這首詩是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嗎?用你們搜集到的資料和你了解的知識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課前安排學生去查詢相關資料,培養學生預習課文的能力。在交流時,學生不僅互相傳遞信息,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還在教師的幫助下,學習了一些處理信息的方法。)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注意讀出詩的節奏。
2.指名接讀課文,注意正音。評價讀得怎么樣?
3.齊讀課文,注意剛才糾正的地方。
(本文是一首詩歌,節奏鮮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在朗讀上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朗讀訓練的第一步就是教師的范讀。在初讀課文這一環節中,引導學生把詩歌讀通讀順,讀出詩的節奏,為下一環節做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做好鋪墊,從整體感受詩歌內容。)
(四)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剛才我們理解了“囚”字的意思,就是把人關在監獄里,讓人失去自由!那么請找一找這首詩中幾處提到“自由”,勾畫相關句子,想想每處“自由”指的是不是一回事?
2.讀文質疑:葉挺渴望自由,敵人也說要給他自由,為什么葉挺又不要了呢?這不是矛盾嗎?在小組內讀一讀一二節詩,討論剛才的問題。(小組交流,體會兩個“自由”的不同,全班匯報)相機理解“人”“狗”“一個聲音”“爬出來吧,給你自由”的喻意。體會如果從狗洞中爬出就失去了人的尊嚴。
(教師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對話,抓住課文中的關鍵問題“詩中有兩個自由,它們的含義有什么不同”為突破口,讓學生去質疑探究,通過對比,體會兩個自由的含義。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解決問題,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3.指導朗讀第一、二節詩
①(課件出示從電影中剪輯的一幅圖:革命英雄圖,叛徒形象圖,丑惡的國民黨反動派形象圖)引導學生看圖,聯系詩歌,說說他們之間會說什么?(生自由說,感悟第一節內容)
②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葉挺卻作了堅定的回答!(生齊讀第二小節)
(課件出示:葉挺將軍在牢房內的生活照)假如你就是葉挺,此時此刻你會想到什么?(生自由說)讓我們懷著對革命者的無限崇敬的心情來朗讀這一節。(師引讀該段)
(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指導朗讀,以讀為主感知課文。這樣不僅增加了讀的趣味性,而且進一步陶冶了情感。)
4.既然不能得到我所渴望的自由,那么我情愿選擇――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
①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三節。理解“活棺材”“永生”“地下的烈火”,你怎么理解這節詩?(同桌討論,匯報)
②師小結:雖然人的身軀在烈火和熱血中燃燒了,但人的尊嚴,人的精神還在,它們將獲得永生!
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葉挺將軍怎么樣?(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師板書)
(本環節旨在采用情景串聯,說讀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觀察圖片,運用聯想和想像,感悟詩歌內容,并運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升華情感。力求達到在讀中體會,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像,在讀中得到感情的升華。巧妙點撥、引導,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的意思,特別是讀懂有比喻意義的詩句,使學生在“讀,思,議”中感受詩歌內容。)
(五)總結全詩
1.堅貞不屈,寧死也不喪失革命氣節,這就是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課文內容,深化本單元主題“尊嚴”,體會葉挺將軍堅貞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感受一個革命者的尊嚴。)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3.(課件出示:葉挺將軍畫像)指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中的葉挺將軍多么的英勇,多么的堅貞不屈啊!讓我們看著葉挺的畫像,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就好像你是葉挺將軍,正在監獄里吟誦這首詩《囚歌》一樣!比比看,誰能將葉挺將軍堅貞不屈,寧死也不出賣革命的氣概背誦出來!(生練習,有感情地背誦)
(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目的。讓學生面對葉挺將軍的畫像進行有感情地背誦,使學生進入情景,仿佛自己就是葉挺,在獄中吟誦著自己的作品,抒發自己的情感。注重課堂語文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
【《囚歌》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臺階》優秀教學設計12-22
《赤壁》優秀教學設計12-20
《塞翁失馬》優秀教學設計12-16
《鸕鶿》優秀教學設計12-16
匆匆優秀教學設計12-27
《臺階》優秀教學設計12-22
離騷優秀教學設計10-27
觀潮教學設計優秀10-23
《背影》優秀教學設計10-31
背影優秀教學設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