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1
一、說教材
《待人接物有禮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制(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教育學生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能夠認識到尊敬師長和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待人以禮,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羞恥。
二、說學情
學生雖然年齡較小,經過一年多的小學生活學生也懂得了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也學會了對他人說謝謝了。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能夠認識到尊敬師長和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生活中待人接物有禮貌。
3、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4、尊敬師長、待人以禮,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羞恥。
本課的教學重點:能夠在日常行為中做到尊敬師長、待人以禮。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禮貌待人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兩個小專題,我主要采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一)談話導入法
利用談話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出《孔融讓梨》小故事。提示課題:待人接物有禮貌。
(二)情境學習法
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讓學生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再利用《弟子規》教育學生敬老愛幼。再次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要怎樣有禮儀呢?出門說再見,回家要問好,客人來了要打招呼……
升華校園里要尊敬師長有禮貌,見到老師要問好;同學之間:請謙讓、不爭搶。
(三)情境判斷對錯進一步讓學生懂得要: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學會。
五、說板書板書設計
待人接物有禮貌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愛護幼小
學會謙讓尊敬老人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人不識禮儀,寸步亦難移”,這是我國人民廣為傳頌的一句名言。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禮貌語言。在一定意義上,它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著社會風尚,也反映著每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養。注意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特別是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就更為重要,這也是設計《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動的主旨。
組織形式
集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禮貌含義,并愿意積極參與和認真做好。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驗自己的價值。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去過公共場所。
環境準備
掛圖、禮貌牌若干。
教學重點
了解“禮貌”含義。
教學難點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過程與策略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這是什么地方?你去過嗎?
2、我們來當幼兒園有禮貌的小朋友。
在商場里,我們要注意什么?
3、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加深對禮貌的理解。
在幼兒園里,怎么做是有禮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樣做的呢?
(1)幼兒自由結伴練習禮貌用語。
請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并推選出誰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
你們覺得哪個小朋友最有禮貌?
(3)給有禮貌的小朋友掛上禮貌牌。
活動反思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選用“圖示”的手段,把幼兒應掌握的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說明禮儀的具體內容,這樣幼兒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記住。在社會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有利于協調入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們之間的團結。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說話有禮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課旨在通過活動,教育幼兒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明有禮的好傳統,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形成人人使用禮貌用語,處處使用禮貌用語的風氣,逐漸形成習慣。體會對人說話有禮貌、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給生活帶來的和諧和快樂,為自己做到說話有禮貌而感到自豪。激發了幼兒產生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3
一、教育與訓練目標
知道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初步學會禮貌用語“請、好嗎、謝謝、沒關系、不用謝”;初步養成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的良好習慣。
二、教育與訓練要點
1、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請、好嗎、謝謝、沒關系。”
2、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
三、教育與訓練準備
準備表演小品(包括道具)
四、教育與訓練過程
1、談話導入。當你忘了帶學習用品,你會怎么辦?當你非常想看同學的課外書時,你會怎么樣?
我們在借東西時,應該有禮貌,借了東西應該及時歸還。怎樣才是有禮貌呢?
2、演小品,明道理。
(1)借學習用品。
A丁丁上課做作業時,發現忘了帶橡皮。于是問東東借。
B看了丁丁和東東的表演,請小朋友來說說丁丁向東東借橡皮,用了哪些禮貌用語?(板書:借請好嗎謝謝沒關系)
(2)還學習用品。
聽聽丁丁用完橡皮又怎么對東東說?討論: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在歸還時應該怎么說?(板書:還謝謝不用謝)
3、演示,深化明理。
請小剛和小紅來表演借書,要求使用板書的禮貌用語。
4、演習導行。
請同桌學生互相借學習用品。要求:態度誠懇,學用禮貌用語。互相評議,誰做得好。
請幾位學生為大家示范,集體評議。
5、小結:通過四位小朋友的表演,我們知道了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學會用“請、好嗎、謝謝、沒關系。”也知道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學會用“謝謝、不用謝”。剛才,我們又互相練習了怎樣想別人借還東西,希望小朋友今后和這些禮貌用語交朋友,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
五、教育與訓練鞏固和延伸
了解學生平時使用禮貌用語的情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提醒做得不好的學生。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4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木偶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么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游戲: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的課題是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文明小公民”主題的第1課。依據《標準》“文明禮貌”德目認知第一條“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繼承和發揚”和第二條“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愿意做個有禮貌的人”設計的。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情感:
尊敬有禮貌的人,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不滿。行為:
待人接物有禮貌。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懂得禮貌待人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提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讓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照鏡子”。
從剛剛那個小游戲中,同學們有何感悟呢?
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里的人也笑;你皺眉,鏡子里的人也皺眉;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鏡子里的人也沖你大喊大叫。正如一句話所說:“若要人敬已,先要己敬人!”
提問:那么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教養從鏡子里能看到嗎?怎么才能知道呢?(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不小結,請學生熟悉一下課本內容,用這種方式對以上活動進行小結。
二、明理。
出示課本22插圖,“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學生看圖后討論。
小結: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光孝敬自己的長輩、關心其他老人;不關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要愛護其他幼小的孩子。
待人接物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訪友、交談、聚會、就餐、觀看演出和比賽等場合講文明、有禮貌,注意衣冠整潔,儀態大方,做到彬彬有禮。
三、深入明理、導行。
今天,我們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我們在與人交往中以禮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講禮貌會有什么后果?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聽到的事情談認識。出示課本第23頁的場景圖學生討論
指名朗誦《弟子規》——“父母戶,應勿緩。出必告,反必面。”
小結:父母叫我們時,要及時應答。外出時。須告訴父母去哪里。回家后,要和父母禮貌地打招呼。
2。聯系實際,深入明理。
(1)出示課本23頁右側三幅圖,學生觀察并討論。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在禮貌待人方面是怎樣做的?有什么體會?通過剛才的學習,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3)夸夸本班在對人有禮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學。
(5)小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語言是表情達意的重要工具。有禮貌的話可以給人帶去無限的溫暖,粗魯無理的話傷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聽后感覺像嚴冬一樣的寒冷。因此我們說話時一定要注意態度要誠懇和氣,語言要文明得體。客人來了先問好,待人接物有禮貌,謝謝、再見、對不起……
3。導行
請同學們談談自己遇到的不禮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當時自己的感受。
(1)電腦演示24頁“講謙讓、不爭搶”中同學的做法。
(2)提問:這里面的同學這樣做有什么不好?他應該怎樣做?
(3)請同學表演應該怎樣做到禮貌待人。
(4)小結:同學在一起,好說好商量。謙讓得友誼,爭搶傷和氣。
四、探究活動
1、出示課本25頁的場景圖,學生討論。
2、給大家說說自己能做到的互相謙讓、平等待人的事。
五、總結
1、請學生談學習本課的體會。
2、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總結全課。
3、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做個禮貌待人的好學生,讓我們用禮貌花裝扮我們的社會,那時,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待人接物有禮貌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待人有禮
講謙讓、不爭搶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談禮貌》教學反思15篇03-16
一年級上冊《把我寄給爸爸》教學設計12-16
《說說我自己》教學設計01-07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12-20
《我很重要》教學設計12-23
今天我值日教學設計12-16
一年級秋天教學設計12-25
《我喜歡過年》教案教學設計04-20
夸夸我的同學教學設計01-07
美術《我的太陽》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