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

時間:2021-08-31 16:34: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1

  一、說教材

  《待人接物有禮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道德與法制(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內容是教育學生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能夠認識到尊敬師長和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待人以禮,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羞恥。

  二、說學情

  學生雖然年齡較小,經過一年多的小學生活學生也懂得了基本的文明禮貌用語,也學會了對他人說謝謝了。

  三、說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能夠認識到尊敬師長和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生活中待人接物有禮貌。

  3、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4、尊敬師長、待人以禮,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羞恥。

  本課的教學重點:能夠在日常行為中做到尊敬師長、待人以禮。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禮貌待人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四、說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兩個小專題,我主要采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一)談話導入法

  利用談話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引出《孔融讓梨》小故事。提示課題:待人接物有禮貌。

  (二)情境學習法

  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利用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讓學生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再利用《弟子規》教育學生敬老愛幼。再次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要怎樣有禮儀呢?出門說再見,回家要問好,客人來了要打招呼……

  升華校園里要尊敬師長有禮貌,見到老師要問好;同學之間:請謙讓、不爭搶。

  (三)情境判斷對錯進一步讓學生懂得要: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學會。

  五、說板書板書設計

  待人接物有禮貌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愛護幼小

  學會謙讓尊敬老人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2

  設計意圖

  我國素有“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之稱。“人不識禮儀,寸步亦難移”,這是我國人民廣為傳頌的一句名言。禮貌用語是人們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經常使用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禮貌語言。在一定意義上,它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反映著社會風尚,也反映著每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素養。注意培養幼兒的禮儀意識,特別是把這種“意識”轉化為幼兒的自覺行為就更為重要,這也是設計《我是有禮貌的小朋友》本次活動的主旨。

  組織形式

  集體。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禮貌含義,并愿意積極參與和認真做好。

  2、讓幼兒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責任,體驗自己的價值。

  活動準備:

  兒童經驗基礎

  去過公共場所。

  環境準備

  掛圖、禮貌牌若干。

  教學重點

  了解“禮貌”含義。

  教學難點

  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過程與策略

  1、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仔細觀察。

  這是什么地方?你去過嗎?

  2、我們來當幼兒園有禮貌的小朋友。

  在商場里,我們要注意什么?

  3、請幼兒進行情景表演,加深對禮貌的理解。

  在幼兒園里,怎么做是有禮貌的小朋友?你是怎樣做的呢?

  (1)幼兒自由結伴練習禮貌用語。

  請你看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并推選出誰是最有禮貌的小朋友。

  你們覺得哪個小朋友最有禮貌?

  (3)給有禮貌的小朋友掛上禮貌牌。

  活動反思

  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選用“圖示”的手段,把幼兒應掌握的具體形象地描述出來,說明禮儀的具體內容,這樣幼兒一看就明白,也容易記住。在社會交往中使用禮貌語言,有利于協調入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人們之間的團結。因此,從小對幼兒進行說話有禮貌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本課旨在通過活動,教育幼兒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文明有禮的好傳統,知道了日常生活中為什么要使用禮貌用語,懂得人與人交往應該懂禮貌,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形成人人使用禮貌用語,處處使用禮貌用語的風氣,逐漸形成習慣。體會對人說話有禮貌、正確使用禮貌用語給生活帶來的和諧和快樂,為自己做到說話有禮貌而感到自豪。激發了幼兒產生做講文明有禮貌的好孩子的愿望。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3

  一、教育與訓練目標

  知道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初步學會禮貌用語“請、好嗎、謝謝、沒關系、不用謝”;初步養成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的良好習慣。

  二、教育與訓練要點

  1、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請、好嗎、謝謝、沒關系。”

  2、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學會使用禮貌用語:“謝謝、不用謝”。

  三、教育與訓練準備

  準備表演小品(包括道具)

  四、教育與訓練過程

  1、談話導入。當你忘了帶學習用品,你會怎么辦?當你非常想看同學的課外書時,你會怎么樣?

  我們在借東西時,應該有禮貌,借了東西應該及時歸還。怎樣才是有禮貌呢?

  2、演小品,明道理。

  (1)借學習用品。

  A丁丁上課做作業時,發現忘了帶橡皮。于是問東東借。

  B看了丁丁和東東的表演,請小朋友來說說丁丁向東東借橡皮,用了哪些禮貌用語?(板書:借請好嗎謝謝沒關系)

  (2)還學習用品。

  聽聽丁丁用完橡皮又怎么對東東說?討論:借了東西要及時歸還,在歸還時應該怎么說?(板書:還謝謝不用謝)

  3、演示,深化明理。

  請小剛和小紅來表演借書,要求使用板書的禮貌用語。

  4、演習導行。

  請同桌學生互相借學習用品。要求:態度誠懇,學用禮貌用語。互相評議,誰做得好。

  請幾位學生為大家示范,集體評議。

  5、小結:通過四位小朋友的表演,我們知道了怎樣向別人借東西,學會用“請、好嗎、謝謝、沒關系。”也知道借了別人的東西要及時歸還,學會用“謝謝、不用謝”。剛才,我們又互相練習了怎樣想別人借還東西,希望小朋友今后和這些禮貌用語交朋友,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生。

  五、教育與訓練鞏固和延伸

  了解學生平時使用禮貌用語的情況,表揚做得好的學生,提醒做得不好的學生。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4

  活動準備:

  1、背景知識:日常生活的禮貌用語。

  2、物質材料:木偶一個、模型電話(每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導入活動。

  (1)出示木偶:“小朋友,你們好!”

  教師引導說:“小木偶在問你們好,你們應該說什么啊?”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和大家一起說禮貌用語。

  (2)小木偶要走了:“小朋友,再見。”小朋友們主動和小木偶再見。

  教師總結:與人見面要主動問好,分手的時候要主動說再見,這樣才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2、場景游戲:

  (1)“鈴”來電話了,

  教師示范接電話:“喂,您好,再見。”

  (2)“鈴”來電話了。

  教師引導說:“我現在請最有禮貌的孩子來接電話。”找幾名表現好的幼兒來接電話。

  (3)分組游戲:相互打電話

  幼兒是否能說使用禮貌用語“你好”“再見”

  (4)特殊場景:“鐺,鐺。”另一名大班教師敲門。

  a、教師說:"小朋友,你們好。”小朋友:“你好”

  b、教師說:“我想請小朋友到大班做客好嗎?”征得幼兒同意。

  c、教師走時,幼兒主動問好說:“老師再見。”

  3、做客游戲:

  (1)教師組織幼兒到中、大班逐一做客參觀。

  (2)活動中做有禮貌的孩子,主動向中班小朋友說:“你好”“再見”

  a、幼兒會主動運用禮貌用語。

  b、是否積極參與交往。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5

  教材分析:

  本課的課題是北師大版《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文明小公民”主題的第1課。依據《標準》“文明禮貌”德目認知第一條“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繼承和發揚”和第二條“知道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愿意做個有禮貌的人”設計的。

  教學目標

  認知:

  1、知道我國是禮儀之邦,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要繼承和發揚。

  2、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情感:

  尊敬有禮貌的人,愿意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對不講禮貌的行為感到不滿。行為:

  待人接物有禮貌。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懂得禮貌待人的意義,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法、提問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讓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照鏡子”。

  從剛剛那個小游戲中,同學們有何感悟呢?

  自己待人的態度往往決定了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就像一個人站在鏡子前,你笑時,鏡子里的人也笑;你皺眉,鏡子里的人也皺眉;你對著鏡子大喊大叫,鏡子里的人也沖你大喊大叫。正如一句話所說:“若要人敬已,先要己敬人!”

  提問:那么一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教養從鏡子里能看到嗎?怎么才能知道呢?(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后,教師不小結,請學生熟悉一下課本內容,用這種方式對以上活動進行小結。

  二、明理。

  出示課本22插圖,“尊敬老人”、“愛護幼小”。學生看圖后討論。

  小結: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不光孝敬自己的長輩、關心其他老人;不關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也要愛護其他幼小的孩子。

  待人接物就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訪友、交談、聚會、就餐、觀看演出和比賽等場合講文明、有禮貌,注意衣冠整潔,儀態大方,做到彬彬有禮。

  三、深入明理、導行。

  今天,我們已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物質文明高度發達。我們在與人交往中以禮待人有什么重要作用?不講禮貌會有什么后果?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或聽到的事情談認識。出示課本第23頁的場景圖學生討論

  指名朗誦《弟子規》——“父母戶,應勿緩。出必告,反必面。”

  小結:父母叫我們時,要及時應答。外出時。須告訴父母去哪里。回家后,要和父母禮貌地打招呼。

  2。聯系實際,深入明理。

  (1)出示課本23頁右側三幅圖,學生觀察并討論。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在禮貌待人方面是怎樣做的?有什么體會?通過剛才的學習,自己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3)夸夸本班在對人有禮貌方面做的好的同學。

  (5)小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語言是表情達意的重要工具。有禮貌的話可以給人帶去無限的溫暖,粗魯無理的話傷害他人的情感和自尊,使人聽后感覺像嚴冬一樣的寒冷。因此我們說話時一定要注意態度要誠懇和氣,語言要文明得體。客人來了先問好,待人接物有禮貌,謝謝、再見、對不起……

  3。導行

  請同學們談談自己遇到的不禮貌待人的人的事例,以及當時自己的感受。

  (1)電腦演示24頁“講謙讓、不爭搶”中同學的做法。

  (2)提問:這里面的同學這樣做有什么不好?他應該怎樣做?

  (3)請同學表演應該怎樣做到禮貌待人。

  (4)小結:同學在一起,好說好商量。謙讓得友誼,爭搶傷和氣。

  四、探究活動

  1、出示課本25頁的場景圖,學生討論。

  2、給大家說說自己能做到的互相謙讓、平等待人的事。

  五、總結

  1、請學生談學習本課的體會。

  2、教師帶領學生回憶,總結全課。

  3、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做個禮貌待人的好學生,讓我們用禮貌花裝扮我們的社會,那時,我們的社會會更加美好。

  板書設計:

  待人接物有禮貌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

  待人有禮

  講謙讓、不爭搶

【一年級我最有禮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談禮貌》教學反思15篇03-16

一年級上冊《把我寄給爸爸》教學設計12-16

《說說我自己》教學設計01-07

《我的老師》教學設計12-20

《我很重要》教學設計12-23

今天我值日教學設計12-16

一年級秋天教學設計12-25

《我喜歡過年》教案教學設計04-20

夸夸我的同學教學設計01-07

美術《我的太陽》教學設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