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第6課時

時間:2021-07-27 16:10: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第6課時)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第6課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第6課時)

  教材簡析:

  本課是學生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量多少的基礎上學習的,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是為將來學習多位數這類題型打下基礎。本課中,學生對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理解有一定難度,可以通過提供畫圖、操作、擺一擺的策略,幫助學生理解分析數量關系,溝通與原有經驗的減法模型間的關系,從而獲得解決比多(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法,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在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少幾”的問題,還利用轉化的數學思想,將新問題轉化成舊問題來解決,減輕了學生負擔。教學中,設計具體方法與策略的呈現,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題型結構特征、數量關系和解決策略。

  2.通過操作、觀察、比較,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一一對應、轉化等數學思想。

  3.讓學生體驗到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準備:

  主題圖、課件、實物圖片;學具:圓片或小棒。

  教學重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選擇算法。

  教學難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感知模型

  課件出示復習題:

 。ㄒ唬┍纫槐龋f一說。

  1.

  2.

  教師:這兩組題中,誰多誰少?你是怎樣看出來?

  學生匯報可能會說:題1中物體個數較少,能直觀看出○多,△少?梢员硎緸5>3,也可以表示為3<5.

  第2題,蘋果和梨比較,蘋果比梨多,多4個,引導學生在匯報過程中完整表述,并能用兩種方法說出比多和比少的關系。

  如:比多,表示:8>4;比少,表示:4<8。

 。ǘ⿺[一擺,比一比。

  教師:有紅色圓片10個,藍色的圓片8個,你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擺一擺嗎?

  學生利用學具操作,復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直觀看出誰多誰少的關系。

  學生匯報,直觀展示,完整表述。

  師生小結:在比較兩個物體多少時,最好分成兩排,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能感受這種方法直觀明晰的優點。

  【設計意圖:設計兩組復習題,從直觀判斷,實物操作,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準備,也突出新舊知識間的聯系!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課件出示例6主題圖。

 。ㄒ唬┝私庑畔ⅲ岢鰡栴}

  教師:圖中小朋友在干什么?(玩套圈游戲)從他們的對話中你發現什么數學信息?問題是什么?課件出示問題: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完整的回答,課件出示各信息:

  小雪:我套中7個

  小華:我套中12個

  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教師:我們根據這些數學信息(條件),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教師:誰和誰比?怎樣清楚看出誰的多?誰的少?

  三、自主探究,構建模型

  教師:想一想,我們在比較兩種物體多少的時候會用什么方法?

 。ㄒ唬⿺[一擺(畫一畫)

  學生嘗試操作,教師巡視。匯報結果,可能會出現:(課件預設)

  1.圓片或小棒擺出:

  2.畫圖:

  3.線段圖雛形:

  4.直接列算式。12-7=5(個)

 。ǘ┍纫槐,說一說

  師生交流。分析各種方法,引導補充,完善圖示,便于清晰理解。

  教師:方法1、2采用什么方法進行比較?(一一對應法)小華的12個分成幾部分?(引導學生看出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一一對應中相等的部分,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部分,教師可指出多的部分圈起來,完善圖示。)

  師生共同分析方法3,用兩條線長短不一的線表示小雪與小華套圈的個數。方法類似1和2,只是表示不同。教師引導學生把多出來的部分用大括號和問號方法表示。

  教師肯定學生操作過程中的數學思考,能聯系舊知運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進行比較。

 。ㄈ┬纬刹呗

  1.分析數量,理解關系

  教師:從圖中看出,我們要解答的問題是什么?在圖中哪一部分?

  通過圖示再次理解問題,標畫條件和問題,建立與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系,理解用小華12去掉與小雪相同的7個,多出的那部分就是要求的問題。

  2.列式計算,意義建構

  學生列式,指名板演,個別提問,說算式各部分的含義。

  12-7=5(個)

  教師追問:“7表示什么意思?(引導學生指著圖說,表示與小雪套中同樣多的小華中也有的那部分。)

  全班交流。檢查單位,口述答語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細節。

  3.變式思考,突出轉化

  教師:我們解決了小華比小雪多5個的問題,那么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怎樣解決?你有什么想法?

  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思想,換一種說法:(課件出示)“小華比小雪多幾個,也可以說小雪比小華少幾個”。

  結合圖示,(課件閃爍比少的部分)說出比少的部分與比多的部分相同,再次理解數量關系,列出算式。12-7=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操作、畫圖的方式理解數量關系,建立于原來減法模型的聯系,豐富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理解,從而獲得解決比多(比少)的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變式練習運用轉化思想,減輕學生負擔,促進理解!

 。ㄋ模┗仡櫡此,強化步驟

  1.驗證結果

  教師:“小華比小雪多套中5個,或者說小雪比小華少套中5個”這個結果正確嗎?(課件出示問題)

你有什么方法說明這個結果是正確的?

  學生可能會說:從圖中看出多(少)了5個;12個去掉5個就和7個一樣多;7個再增加5個就12個。

  只要學生說的有道理,教師予以肯定。

  2.回顧步驟

  結合主題圖,梳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

  教師:今天我們在解決問題時運用了什么方法?

  教師:分析信息時,怎樣表示個信息的數量?

  教師:解決問題的結果是否正確怎樣檢驗?

  師生小結:我們在解決問題時,要先了解文字信息,明確問題是什么;再通過畫圖,或操作的方式幫助我們分析理解,能直觀看出多少,根據多少的數量列出算式;解答的結果可以用反過來思考的方法來檢驗。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和反思,讓學生感受到有效畫圖策略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作用,同時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驗證與反思的能力!

  四、鞏固應用,體驗成功

 。ㄒ唬┙滩21頁“做一做”。(課件出示)

  用圓片擺一擺,圈一圈。列出算式,全班匯報。

 。ǘ┩瓿山滩23頁第9題。(課件出示)

  嘗試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先分析信息,理解數量關系,第(1)題直接列式計算。第(2)題讓學生選擇信息,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不唯一具有開放性。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比多比少與以前有什么不同?你還有什么問題?

  教學問題診斷:

  對于學生畫圖分析數量關系,并沒有案例設計中那樣規范,教師該如何引導分析?還是以教材中的圖示分析為主?

  學生嘗試擺一擺時,都會用舊知一一對應方法進行比較,能直觀看出5個,覺得這題難度不大。在這樣基礎上,教師還反復進行圖示講解,主要注重比較時多出部分或少掉部分都應在去掉同樣多的基礎上,理解減法的意義,逐漸培養學生規范畫圖,在學生原始圖示上教師進行補充完善,培養學生養成各數量和問題在圖中表示出來的習慣,是為將來學習線段圖和其他方法奠定基礎。這個環節看似簡單,相關的數學知識還是豐富的,教師要肯花時間,給學生空間,講解中源于本課教材知識點,從學生思考的角度出發,逐步形成一些數學思維,為后續的數學發展做準備。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教學設計(第6課時)】相關文章:

20以內退位減法練習題及答案05-18

20以內加減法練習題目05-20

20以內的加減法練習題的總結05-20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第1課時)12-16

20以內數的認識及加減法練習題05-18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02-22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教學反思范文12-25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08-0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08-05

一年級20以內加減法口算試題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