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四篇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通常需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么方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導入:
小朋友們,你能說說你對見過的泉水有什么感受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泉水的一個故事。
二、朗讀感悟
1、圖文結合,展開聯想,整體感知全文。
(1)出示課文插圖,提問:你觀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自主說話,小組交流。
2、老師示范朗讀或播放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欣賞、體會“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的泉水帶給人們的幸福生活。
3、小組合作朗讀,讀準生字,讀通課文,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分在小組里展示朗讀。
4、小組派代表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最好,并發“小書簽”獎勵。
5、在整體朗讀過程中重點指導品讀下列句子。
(1)“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2)“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
(3)“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4)“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要求讀出泉水自豪、歡快的語氣,突出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無私奉獻的精神。
6、師生合作,采用教師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朗讀課文,進一步在讀中感悟。
三、總結拓展
1、朗讀全文,感悟泉水的純潔無私、美麗可愛的心靈。
(1)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文。
(2)討論交流:你覺得泉水怎樣?喜歡他嗎?給大家讀讀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2、發揮想象,進一步體會泉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1)“丁冬,丁冬”,泉水還會流到哪里呢?一路上他還會看到什么,為大家做些什么?
(2)口頭補充句子。
泉水流到___,他看見了___,泉水說:“___。”
四、積累運用
1、在“好詞佳句”本上自愿摘抄詞句。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還可仿照上述詞句的形式另寫幾個詞語或幾句話。
2、熟讀課后練習“我會讀”中的小韻文,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朗讀表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把它背下來或抄下來。
五、實踐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組織一次公益活動,如,打掃街心公園的衛生,制做保護環境的宣傳牌,幫助軍屬做家務……為社會奉獻愛心。
【學習目標】
(第二課時)
1、復習8個要求認讀的生字詞,正確書寫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試著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激發學生把自己想說的話說出來的興趣。
4、學習泉水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泉水》這篇文章。(板書課題)
2、第一節大家讀了課文,認識了幾個生字朋友,你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嗎?
3、出示生字詞。哦 塔 罐 杜鵑 縫(指名認讀)股 指名讀。(出示:一股清泉 指名讀)脆 我在課前看同學們的作業時,發現上節課學的生字中這個“脆” 字寫得不太好,下面咱們再來寫一寫。
4、書寫生字詞:脆 天然水塔 杜鵑
二、學習課文
1、初讀課文。
(1)過渡:下面咱們來讀讀課文吧。你們想怎么讀呢?(指名說)那就請你當回小老師,來分配分配吧。
(2)評價:這幾個同學讀得怎么樣?誰來簡單地評價評價?
2、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誰還愿意讀第一自然段?(2)你們能讀好嗎?誰能先給我說說,如果讓你讀這一段,你會怎么讀呢?我們讀的時候要讀出泉水清脆的歡快的聲音。(3)你們先自己練習練習吧。(自由讀)(4)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學生簡單評價。(5)我這里有一股泉水,誰能幫我貼在黑板上,其他同學齊讀第一自然段。
3、第二至五自然段(1)泉水都流過哪些地方,遇見了誰,說了什么?請同桌兩個一起讀讀書,把答案畫在書上,誰能給大家一點提示,答案在哪幾個自然段。大家拿出筆來,可以邊讀邊畫。(2)學生互讀互說。你們讀懂了嗎?我這里還有一些貼圖,我想請幾個同學上來幫我貼在黑板上,貼完后,還得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3)讀了第二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啟發學生體會泉水樂于助人的`精神。)(4)我們剛才在讀書時,誰注意到學習伙伴給我們提出的問題了。(5)指名讀學習伙伴的問題。(6)學習伙伴不明白這個問題,你能告訴她嗎?(理解天然水塔,進一步使學生體會第一自然段中,泉水是從石縫里沖出來的,而不是流出來的。)(7)誰還讀懂了第三、第四和第五自然段?(8)你們看,這幾位同學給我們拼出了好看的圖畫請你們自己看著板書說一說,泉水流過了哪,遇見了誰,說了什么。想不起來可以看看書。(9)大家說得真起勁,我也很想和大家一起欣賞這美麗的畫面,回顧這四個自然段的內容,你們歡迎我嗎?(10)下面請你從這四個自然段中選一個你喜歡的自然段讀一讀。我們怎么讀,才能讓人家一聽就知道你喜歡這部分呢?(有感情,帶表情,加動作)你們會加動作嗎?火花的杜鵑花照見了自己美麗的身影,怎么照?果樹大口大口地喝水,怎么喝呢?畫眉鳥在盡情地歌唱,小畫眉們,讓我看看你們怎么盡情歌唱。(11)看來大家會加動作了,不過拿著書可不方便啊,誰有什么好主意?下面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個自然段開始練習。如果能背下來就更好了。(12)我想請四個同學當代表到前面來領背。誰來領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其他同學,如果讀到你喜歡的那一段你就站起來和領背的同學一起讀。
4、激趣說話(1)歡快的泉水彈著琴跑下山去,她還會經過什么地方?會遇見誰,說了些什么?(指名回答。)(2)小結:你們說得這么精彩,如果能寫下來就更好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課下把它寫成文字。在班里的展示臺上展示。
5、第六至七自然段(1)(過渡)泉水跑呀,跑呀,一路上遇到了(好多同伴)他們互相問候(你好!你好!)他們互相約定(大海里見!大海里見!)(2)我們看課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出示六七自然段內容)自己先讀一讀。(3)自由讀。(4)齊讀。
三、指導背誦
1、課文讀完了,你們喜歡這篇課文嗎?你喜歡哪部分,就請你把你喜歡的那部分背下來。(師下去指導,加動作背。)
2、檢查背誦。
四、擴展延伸
1、你們看我這里還有一首寫泉水的小詩,咱們來讀一讀,女生讀問的句子,男生讀回答的句子。
2、你們喜歡泉水嗎?大家想一想,我們如何向泉水學習?我們能為身邊的人做點什么呢?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與文本人物的對話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熏陶。
2、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課文主要講了哪兩件事情?
二、新授
1、板書課題。
2、問:兩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聞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3、這兩件事情給作者一個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詞概括。(溫暖)
三、為什么會讓人感到溫暖呢?通過“讀、悟、議、再讀”,重點體會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為感人的是兩處人物的語言描寫。學習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設計如下環節:
1、讀:
學生自由讀兩個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語句,反復讀,體會阿姨和母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本,把時間和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
2、悟:
讀中感悟,說說自己的體會,學生在讀書時聯系已有生活經歷,體會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課文。
3、議:
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圍繞“為什么不抱怨護士?”展開,讓學生各抒己見,明確了母親把護士看成女兒,寬容護士的舉動。“議”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4、再讀:
在學生深入體會感受后,把自己體會到的朗讀出來。使學生在讀中欣賞品味,既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欲望,提高品味詞句的能力,又再一次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所折服。
5、想:
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會說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學生在頭腦中再現課文內容,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作業設計
提供兩個情景讓學生進行寫話練習并交流。
【板書設計】
阿姨為奶奶推門──聽說 溫暖
母親原諒護士──親歷 溫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材簡析:
《鄉下人家》向讀者展示了一幅幅自然質樸、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如“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紡織娘在月明人靜的夜里,便唱起歌來”都體現了作者喜愛鄉村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點:
是引導學生通讀課文,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到鄉村生活的美好。
教學難點:
一是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面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獨特的美,特別是從未接觸過農村生活的城市的孩子;二是了解課文在空間、時間上交叉敘述的順序。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培養語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中感受鄉村生活的美好與和諧,獲得美的享受。
3、體會感受鄉村生活,培養學生熱愛鄉村、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在情趣中置身“鄉下人家”
1、欣賞富有鄉村特色的“交響樂”。說說你在哪里聽見過這樣的交響樂?給這首交響樂起名。
2、說說在你的腦海中鄉村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課件播放鄉下特有的“交響樂”—— 雞鳴、狗吠、鴨叫、蟲鳴,使人一聽就仿佛已經置身于鄉下人家,濃濃的鄉村韻味撲鼻而來。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各種的感官,感受鄉村氣息。】
二、在品讀中感受“鄉下人家”
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劃出生字詞。
1、認讀詞語,采用聯系文中句子理解詞義。
2、指名分節讀課文,指導朗讀好句子。
3、讓學生說說,各小節分別寫了什么景物?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一起總結、概括,形成優美的詩句。
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雞群悠閑自在,
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小憩,
月夜睡夢甜蜜,
最美鄉下人家。
4、齊讀短詩,感受文章所描寫的平凡而又優美的景物。
【設計意圖:在朗讀交流中,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理解句子。通過交流每個小節分別寫什么,讓學生自讀自學,理清課文脈絡,感受鄉下人家清新、自然的美。】
三、在賞讀中享受“鄉下人家”
出示: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1、指名讀句子,理解“獨特和迷人”。
2、你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中感覺到這種“獨特”和“迷人”?
3、文章中描寫的景物都是鄉下最平凡、最普通的,但是在作者看來是那樣的獨特、迷人。(學生自由說說鄉下人家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4、品味你最喜歡的句子,有感情地讀讀。
【設計意圖: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總結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鄉下人家美麗迷人的生活環境和樸實歡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體現。所以引領學生重點品讀這一句,想象鄉村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的場面,體會從中展現出來的鄉村生活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
四、在想象中表現“鄉下人家”
1、出示補充內容: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一個瓜架,——( ),——( ),——( ),——( ),……描繪出詩情畫意的篇章,像一首詩,——( ),——( ),——( ),……
2、交流欣賞。
【設計意圖:在學生充分感受了鄉下人家的自然親切、優美恬靜后,設計這樣的課外拓展,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繼續尋找鄉下人家最平凡、最普通的美。從而升華感情:原來在大自然中,無論怎樣普通平凡的事物,都能描繪出最優美的畫卷。】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知識目標:1、懂得教育對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性;2、明白自己享有受教育的權3、知道義務教育的特征。
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2、培養學生正確行使和維護受教育的權利的觀念;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為了今后的幸福生活,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而努力學習;
重點難點:
本框包括兩部分:一,教育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基;二,我們享有受教育權利。其中第一部分是重點,第二部分是難點,同時它也是第二框內容的鋪墊。
課時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方法: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目標教學
教學流程:
一、先學
1、導入:觀察兩幅圖片,題目是《我要上學》。圖中的大眼睛女孩名叫蘇明絹。
下面是她在的自述:“照片上的我,正上小學一年級。那時,我家全年的收入僅僅夠全家吃三個月,父親每天起早貪黑,上山砍柴、下河抓魚,用換來的錢,買點口糧,維持生計。1990年9月,我上學了。當父親把100多元學費交到老師手里的時候,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知道這是父親砍了多少柴、賣了多少魚才掙來的錢,我更不知道以后父親是否都能給我拿出錢來交學費。
1992年,“大眼睛”的照片在國內外各種報刊上刊發,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我也成了希望工程的“名人”。此后,在希望工程的資助下,我順利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學業,并于20xx年考入安徽大學金融管理系,“我要上大學”的夢想終于實了
旁白:
從安徽大學職業技術學院金融專業畢業的她,已順利進入中國工商銀行安徽省分行工作。如今,昔日希望工程“大眼睛”女孩被已成銀行白領。 那么,她靠什么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呢?
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去探究這位“大眼睛”姐姐的成長歷程。
板書課題: 知識助我成長
1、知道受教育是憲法賦予公民享有的基本權利,也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2、理解教育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的意義。
3、知道義務教育的含義,理解其特征。 請同學們一起大聲朗讀本節的學習目標。
4、誦讀課文,感知課文:(時間5分鐘) 老師溫馨提示:學們要注意教材中的插圖,并出示自學指導。
5、自學指導
請同學們根據閱讀內容,自主完成下列各題,找到答案,可以畫在書上,答案分散的,可以集中在一起。
比一比,看誰找的快,看誰找的準。
1、教育對個人成長和和社會發展有什么意義?舉例說明。2、讀完59面下插圖,把你的答案填在書上。
3、什么是受教育權?什么是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有哪些特征?
(學生自主答題,不懂的可小聲與小組同學計論,解決為了的也可舉手詢問老師。時間6分鐘后老師檢查學生的答題情況)
二、后教
老師巡視學生自主答題情況,抽查學生答題答成度和質量,梳理出存在的共性問題,引導、研究、答疑。
三、探索 發現
材料一:記者采訪放牛娃時的一段對話
記 者:你為什么放牛? 放牛娃:掙錢記 者:為什么掙錢?放牛娃:找媳婦
記 者:為什么找媳婦放牛娃:生兒子記 者:兒子將來干什么?放牛娃:放牛
聽了這樣的回答,記者陷入了沉思。
材料二:當他還是個放牛娃的時候,他就在牛背上夢想能飛上藍天。 1980年,他父親不幸病逝,剛上初二的他不得不輟學.學校的老師冒雨找到了他的母親:“這孩子成績好,退學太可惜,可不要把孩子的前途耽誤了。” 正在地里干活的放牛娃重返了校園.1984年,他終于實現了那個牛背上的夢想,進入了空軍飛行學院。
這個放牛娃就是英雄航天員聶海勝。
材料三:在《大國崛起--德國篇》中有這樣的記載:早在拿破侖的軍隊入侵的時候,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就指出了德意志的出路。他說:“這個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于窮困,所以要辦教育。我從未聽過一個國家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在普及全民教育的同時,普魯士建立起教學與科研并重的現代大學。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四篇】相關文章: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10篇02-16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8篇02-01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六篇01-30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6篇01-28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10篇01-27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八篇01-22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四篇02-12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八篇02-11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錦集10篇02-05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錦5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