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買飲料》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買飲料》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買飲料》教學設計 1
學習內容:
教材p 36 買飲料
學習目的:
1、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3、通過合作、交流,體驗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
學習過程:
一、情境導入:
新校的體育場已經開始啟用了,學校準備召開一次運動會。運動場上老師已經給同學們準備了飲料。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提出數學問題。
出示“買飲料”掛圖。
理解圖意,引導學生思考“大約花了多少錢?”這個問題。
2、引導估算。
(1)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在小組內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師巡視,了解各小組在交流中出現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樣化。
指名口答估算過程及結果,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在交流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估算方法:
①把24聽看成25聽,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夠了;
②把24聽看成20聽,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
④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
……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估算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交流時,注意引導學生解釋各自估算的過程。
3、引導精算。
教師把情境中的問題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
全班交流時,教師繼續引導學生體驗算法的多樣化。
學生在交流中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解法:
① 24×3=72(元),72×2=144(元)
……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解法,只要合理教師都給予肯定。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做課本第36頁“試一試”中的1、2題。
1、第1題。
讓學生獨立計算,再指名板書,教師根據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
2、第2題。
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鼓勵學生從各種不同的途徑進行估算,并要求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
學生可能用以下方法進行估算:
①根據一個班的人數和班級數,估計全校總人數;
②根據一個年級的人數和年級數,估計全校總人數;
③根據做早操時隊列的有關數據,估計全校總人數。
學生可能還有其他的估計方法,只要合理,教師都要給予肯定。在估算中可能會出現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算法)教師要及時地加以指導。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用了估算和精算兩種方法解決連乘問題,(板書課題:連乘)。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善于應用這兩種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買飲料》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應用連乘計算的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3.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作用,進一步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5.培養學生愛校護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級時學生對連乘的運算順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位于運用連乘方法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并結合具體情境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本節課的原內容是新世紀版數學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買飲料”,在“試一試”中有一道題“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學生多少人”,本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靈感。備課時我考慮到估計學校約有學生多少人,必須基于學生對學校基本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開展“我愛我校”的活動,于是我靈機一動,將教學的具體內容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題材,在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學校的了解,在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同時增強學生愛校護校的情感。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湖北省政府機關直屬小學,絕大多數學生來自省委省政府機關干部家庭,家庭環境好。我班學生的情況也基本如此,孩子們思維活躍,常常用他們的聰明和智慧讓我體會到為人師的快樂。但因家庭條件導致的.優越感,使一部分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在生活中則體現出對自己的生活學習條件不太珍惜。這些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目的以“了解學校”為主線,使學生被熟悉的校園景象所吸引,從而主動地投入到發現數學信息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學學習中。)
師:孩子們,你們已經在水果湖一小學習生活了兩年多的時間,你們對我們學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生1:我們的學校很大。
生2:我知道學校的塑膠跑道長200米。
師:說得真具體。
生3:學校有兩棟教學樓,每棟樓有4層,還有一棟“愛我中華樓”,里面有很多專用教室。
生4:我補充,還有一座乒乓球訓練館和一座游泳館,學校西面是老師的辦公樓。
師:同學們對學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這就是我們的教室所在的北教學樓。(放錄像播放北教學樓情境,鏡頭由遠而近,目的是讓學生看清北教學樓有4層,每層有5間教室)
師:看了這段錄像,你對北教學樓有了什么具體的了解?
生1:北教學樓有4層。
生2:我數了一下,每層有5個教室。
生3:北教學樓一共有20個教室,我是用乘法算出來的。
(教師將學生回答的相關信息板書)
(繼續播放錄像,三(8)班教室, 一位老師說道: “歡迎參觀三(8)班教室,我們的教室里共有56套課桌椅”。)
師:(一邊說一邊板書)假如每個教室都有56套課桌椅,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每層樓有多少套課桌椅?
生2:4層樓一共有多少套課桌椅?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將問題“北教學樓一共有多少套課桌椅?”展示在大屏幕上。)
師:估計一下,北教學樓一共有多少套課桌椅?
《買飲料》教學設計 3
【課題】
買飲料
【教學內容】
連乘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乘試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過程】
一、結合圖引入新課;
1、觀察圖,有哪些數學信息?
2、進行估算,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二、連乘試題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計算。
2、討論交流計算方法。
可以分步計算:
24×3=72(元)
72×2=144(元)
也可以列綜合算式脫式計算。
24×3×2
=72×2
=144(元)
3、小結:
連乘的計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運算。
4、完成試一試。
5、估計一下全校大約有多少人?
討論估計方法:
(1)可以根據本班的人數和班級數來估算。
(2)可以根據本年級的人數來估計。
三、練習。
1、要求:先估算再計算。
2、第3問引導學生根據已有信息尋求適當的`辦法,
可以先求41×3=123(頁),123大于120,所以能打完。
也可以每分打40字,3分就能打120字,所以能打完。
3、可以讓學生先獨立判斷,在組織交流各自的想法。
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根據0的規律去判斷。
四、總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買飲料》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1. 讓學生認識不同種類的飲料,了解其基本特點,如礦泉水的純凈、果汁的富含維生素等。
2. 引導學生掌握簡單的人民幣面值識別,能進行 10 元以內的加減法運算,用于購買飲料的情境模擬。
3. 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社交禮儀,讓學生學會在購物場景中的禮貌用語。
4. 激發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增強數學學習的實用性感知。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熟悉常見飲料種類及特點。
熟練掌握人民幣 1 元、2 元、5 元、10 元的面值識別與簡單加減法計算。
能流暢進行“買飲料”的角色扮演,運用禮貌用語溝通交流。
2. 難點
根據給定金額,合理選擇飲料并準確計算找零。
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融入數學運算與社交禮儀,應對突發情況,如缺貨、價格爭議等。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準備
1. 各種常見飲料實物,如礦泉水、可樂、橙汁、椰汁等,每種至少 3 瓶,貼上價格標簽(價格為 1 - 5 元不等)。
2. 足量的人民幣學具,包括 1 元、2 元、5 元、10 元面額,保證每組學生都能充分操作。
3. 制作精美的 PPT,包含各種飲料圖片、生產過程動畫片段、超市飲料貨架場景圖等,用于知識講解與情境引入。
4.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塊小黑板、粉筆,用于記錄購買過程中的算式。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5 分鐘)
1. 播放一段孩子們在公園玩耍后口渴去超市買飲料的'動畫視頻,視頻中突出孩子們面對琳瑯滿目的飲料貨架時好奇、興奮的表情。
2. 動畫結束后,教師提問:“小朋友們,視頻里的哥哥姐姐們口渴了去干什么呀?你們有沒有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買過飲料呢?”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經歷,從而引出本節課主題——買飲料。
(二)知識講解(10 分鐘)
1. 飲料種類與特點
教師依次拿起準備好的飲料實物,向學生展示并介紹:“這是礦泉水,它來自大自然,沒有什么味道,但是最解渴啦;這是可樂,喝起來甜甜的,還有好多氣泡,特別爽口;這是橙汁,是用橙子榨出來的,滿滿的維生素 C,對身體很好哦……”讓學生直觀感受不同飲料的外觀、氣味,了解其特點。
利用 PPT 展示更多飲料圖片,補充一些不常見但健康的飲料,如藍莓汁、抹茶拿鐵等,拓寬學生知識面,簡單講解其原料來源。
2. 人民幣面值認識
教師拿起人民幣學具,從 1 元開始介紹:“小朋友們,看這張綠色的小錢,上面有個數字 1,還有毛主席的頭像,這就是 1 元錢,它可以買一些小零食哦。”依次介紹 2 元、5 元、10 元,強調不同面值的顏色、圖案特征,讓學生用手觸摸、感受質感,加深印象。
開展“人民幣找朋友”小游戲,教師說出一個面值,讓學生快速從學具中找出對應的人民幣,找對的學生給予小貼紙獎勵。
(三)小組活動:模擬買飲料(20 分鐘)
1. 將學生分成 5 - 6 人一組,每組安排一個“小超市”,擺放好飲料實物與人民幣學具。
2. 設定場景:每個小組的同學輪流扮演顧客和收銀員,顧客拿著 10 元以內的人民幣去買飲料,收銀員要根據飲料價格準確找零,并記錄購買過程中的算式在小黑板上,如顧客拿 5 元買 3 元的礦泉水,收銀員要算出找零 2 元,同時寫下 5 - 3 = 2。
3. 教師在各小組間巡視,觀察學生的操作,適時給予指導,提醒學生使用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請”等,糾正計算錯誤與社交禮儀不當之處。
(四)成果展示與總結(10 分鐘)
1. 每組推選一名代表上臺,展示小組的購買記錄小黑板,分享在模擬買飲料過程中遇到的有趣事情,如算錯錢后怎么糾正、顧客想要的飲料缺貨怎么辦等。
2. 教師對各小組表現進行點評,重點表揚計算準確、禮儀規范、團隊協作好的小組,給予小獎品激勵;同時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找零時粗心大意,再次強調正確做法。
3. 總結本節課重點:常見飲料種類、人民幣面值識別與簡單加減法在買飲料場景中的運用,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實踐,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課后拓展(5 分鐘)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和家長一起去真實的超市買一次飲料,記錄購買的飲料名稱、價格、所用金額及找零情況,第二天回校分享。
《買飲料》教學設計 5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品嘗等方式,辨別飲料的口味差異,如甜、酸、苦、辣等,培養敏銳的感知能力。
2. 讓學生了解飲料瓶身上的標簽信息,包括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等,樹立食品安全與健康消費意識。
3. 能夠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較復雜的飲料購買組合問題,如用 20 元購買不同價格飲料的多種搭配方式,提升數學思維與應用能力。
4. 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心目中的健康飲料配方,激發創新精神與動手實踐欲望。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準確辨別飲料口味,解讀標簽關鍵信息。
學會運用列表、畫圖等方法解決多品種飲料購買組合的數學問題。
依據健康理念設計簡單飲料配方。
2. 難點
從配料表中識別有害或有益健康的'成分,如色素、防腐劑、膳食纖維等。
在有限預算下,考慮個人口味偏好,找出最優飲料購買方案,兼顧性價比與健康需求。
三、教學方法
探究式教學法、實踐操作法、討論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1. 準備 8 - 10 種口味各異、包裝不同的飲料,涵蓋碳酸飲料、果汁飲料、功能性飲料、乳飲料等常見類別,部分飲料去除瓶身標簽,用于口味辨別環節。
2. 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飲料信息記錄卡、一支筆,方便記錄品嘗感受與標簽信息。
3. 制作多媒體課件,包含飲料成分分析圖表、超市促銷海報案例、健康飲料制作小視頻等資料,輔助教學。
4. 采購實驗器材,如量杯、攪拌棒、果汁濃縮液、蜂蜜、純凈水等,滿足學生設計飲料配方的實踐需求。
五、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5 分鐘)
1. 教師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個大箱子,里面裝滿各種飲料,只露出瓶口,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魔法箱子,里面藏著好多能給味蕾帶來奇妙旅行的寶貝,大家猜猜是什么?”邀請幾位同學上臺,閉上眼睛,品嘗一小口箱子里的飲料,通過表情和簡單描述讓臺下同學猜是什么飲料,激發學生好奇心與參與熱情,順勢導入新課。
(二)探究學習(15 分鐘)
1. 飲料口味大揭秘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發放 3 - 4 種未貼標簽的飲料,讓學生仔細觀察飲料外觀,包括顏色、氣泡多少等,然后小口品嘗,在記錄卡上寫下口味感受,如“酸酸甜甜的,有濃郁果味,可能是果汁飲料”,鼓勵小組內交流討論,最后每組派代表匯報猜測結果,教師揭曉答案并講解不同飲料口味形成的原因。
2. 解讀飲料標簽
教師選取幾款有代表性的帶標簽飲料,利用投影儀放大瓶身,引導學生一起尋找生產日期、保質期、配料表等關鍵信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各成分含義:“同學們,看這個配料表,排在前面的成分含量通常比較高,像這瓶果汁飲料,水排在第一位,說明大部分是水,后面的濃縮果汁就是讓它有果味的東西,而有些飲料里有色素,會讓顏色更好看,但吃多了可能不太好哦。”讓學生意識到關注標簽對健康消費的重要性。
(三)數學應用:購買方案設計(15 分鐘)
1. 展示一張超市飲料促銷海報,設定情境:“周末家里要開派對,媽媽給了你 20 元去買飲料,這里有不同價格、不同口味的飲料,怎樣買才能既讓大家喝得開心,又不超預算呢?”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找出已知條件和要解決的問題。
2.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嘗試用列表法將不同飲料的價格、可能購買的數量、總價羅列出來,如 2 元的礦泉水買 5 瓶是 10 元,3 元的可樂買 3 瓶是 9 元等,尋找多種滿足條件的組合;也可引導學生用畫圖法,用簡單圖形代表飲料,標注價格,通過連線組合計算總價,教師巡視指導,選取典型方案展示分享,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與解決問題能力。
(四)創意實踐:自制健康飲料(10 分鐘)
1. 播放一段健康飲料制作小視頻,展示如何用新鮮水果、蜂蜜、酸奶等原料制作美味又營養的飲料,激發學生興趣。
2. 提供實驗器材與原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己對健康與口味的理解,設計并制作一款獨特的飲料,記錄配方在記錄卡上,制作完成后互相品嘗評價,評選出“最佳創意飲料小組”,給予表揚獎勵,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與團隊協作能力。
(五)總結拓展(5 分鐘)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辨別飲料口味、讀懂標簽、設計購買方案、自制健康飲料,強調知識要點與生活應用的聯系,如購買飲料時要兼顧口味、健康和預算。
2. 布置課后拓展任務:讓學生調查家人朋友最喜歡的飲料及原因,結合本節課知識,為家人設計一周的健康飲料計劃,寫在紙上并附上推薦理由,下節課交流分享,延續學習熱情,強化知識運用。
《買飲料》教學設計 6
一、教學目標
1. 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季節適合飲用的飲料種類,明白飲料與健康、季節的關聯,如夏季多喝綠豆湯解暑,冬季適宜熱飲。
2. 熟練掌握 100 以內的加減法運算,能在復雜的飲料促銷活動場景中準確計算價格、優惠幅度及實際花費,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3.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在消費場景中的應變能力。
4.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選擇飲料,不盲目跟風,注重性價比與實用性。
二、教學重難點
1. 重點
熟知四季特色飲料及對健康的影響。
靈活運用 100 以內加減法解決促銷活動中的價格計算問題,如滿減、折扣、買幾送幾等。
以小組為單位流暢完成“超市買飲料”角色扮演,展現良好溝通協作。
2. 難點
根據不同季節、不同人群身體需求精準挑選飲料,考慮營養均衡、特殊功效等因素。
在多層促銷疊加情況下,理清計算思路,準確算出最優惠購買方案,避免計算錯誤。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啟發式教學法
四、教學準備
1. 按春、夏、秋、冬四季分類收集 10 - 12 種代表性飲料,如春季的花草茶、夏季的酸梅湯、秋季的梨汁、冬季的姜茶等,每種飲料配備簡單介紹卡片,標注功效、適宜人群等信息。
2. 制作大幅超市促銷場景海報,設計多種促銷活動,如“滿 50 元減 10 元”“第二件半價”“買三送一”等,張貼在教室四周模擬超市環境。
3. 準備充足的人民幣學具(包括 1 元、5 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面額)、計算器若干,方便學生計算演練。
4. 為學生分組準備任務卡片,上面寫明不同家庭場景下的飲料購買需求,如“家庭聚會,需購買 10 人份飲料,預算 100 元,正值夏季”等。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 分鐘)
1. 教師播放一段四季更替的視頻,視頻中穿插人們在不同季節飲用各種飲料的畫面,如夏天街頭人手一杯冰奶茶,冬天圍坐喝熱可可。
2. 播放結束后,教師提問:“同學們,看了視頻,你們發現人們在不同季節喝的飲料一樣嗎?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引導學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觀察與想法,從而引入本節課主題——根據季節買飲料。
(二)知識探究(12 分鐘)
1. 四季飲料大賞
教師將按季節分類的飲料一一展示,拿起春季的花草茶介紹:“春天萬物復蘇,花草茶清香宜人,能疏肝理氣,讓人心情舒暢,很適合在這個季節喝。”依次講解各季節代表性飲料的特色功效、原料來源,讓學生傳閱飲料介紹卡片,加深印象,形成初步認知。
2. 健康飲品小貼士
組織學生討論:不同人群在同一季節適合喝的`飲料一樣嗎?如老人、小孩、運動員、感冒患者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發表觀點,教師總結補充:“小孩要多喝富含鈣的乳飲料助力成長;運動員運動后適合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料;老人不宜喝太甜、太冰的飲料,溫和的養生茶更合適……”讓學生明白飲料選擇需兼顧健康與個體差異。
(三)數學挑戰:促銷價格大作戰(15 分鐘)
1. 教師帶領學生來到模擬超市場景,指著促銷海報講解規則:“同學們,今天超市有好多優惠活動,我們來看看怎么買最劃算。比如這箱飲料原價 60 元,現在滿 50 元減 10 元,那實際要花多少錢呢?”引導學生用 100 以內加減法計算,同桌間互相交流核對。
2. 發放任務卡片,每組根據卡片上的家庭場景需求,在模擬超市中挑選飲料,計算總價、優惠金額、最終花費,要求邊挑選邊記錄計算過程,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糾正計算錯誤,選取小組展示購買方案與計算過程,全班點評優化,提升學生解決復雜數學問題的能力。
(四)角色扮演:超市購物之旅(10 分鐘)
1. 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每組分別扮演顧客、收銀員、導購員等角色,依據之前設計的家庭場景購買飲料,顧客要向導購員咨詢適合的飲料,導購員需結合季節、健康因素推薦,收銀員準確計算價格,過程中運用禮貌用語,模擬真實購物場景,鍛煉學生溝通應變能力。
2. 表演結束后,其他小組同學進行評價,從角色表現、數學計算準確性、消費合理性等方面打分,教師總結反饋,表揚優點,指出不足,強化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與技能的水平。
(五)總結升華(3 分鐘)
1.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重點:四季飲料選擇、促銷價格計算、超市購物角色扮演,強調知識融合運用的重要性。
2. 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和家長一起制定下周家庭飲料采購清單,考慮季節、家人健康需求、預算等因素,寫清采購理由,回校后交流分享,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家庭責任感與理財意識。
【《買飲料》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買球》教學設計04-06
買鉛筆的教學設計09-20
《買鉛筆》教學設計07-13
《買新書》教學設計09-27
《買衣服》教學設計09-15
《買電器》的教學設計10-12
買鉛筆教學設計10-28
《買電器》教學設計08-24
買桃子的教學設計08-20
買電器的教學設計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