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花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養花教學設計(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養花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樂趣”“置之不理”造句。
4、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后四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2、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
(二)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二、教學重點
(一)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劃分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是怎樣養花的?
請1、2名學生簡要說說自己是怎樣養花的。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學了這篇課文,一定會有很多同學愛上養花的
(板書:9養花)
(三)檢查預習。
1、填寫生字表。
指導學生“秉”字的寫法“;“砸”的右半部按“的筆順寫。
2、查字典并結合課文內容解釋詞語。
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詞語的意思后,結合課文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樂趣:使人感到快樂的意味。課文中指養花使作者感到快樂。
計較:計算比較。課文中指作者對花開得大小好壞并不在意。計較讀j@jiao。奇花異草:稀有罕見的珍貴花草。
霜凍:靠近地面的氣溫降到攝氏零度以下,使植物體受到凍害的天氣現象。
置之不理:置,放;理,過問;之,它,本課指花。在課文中的意思是把花放在一邊,不去管它。
自生自滅:由它自然生長,自然死之。意思是任其自然生長,不加過問。關切:關心。
一來二去:形容交往頻繁。課文中指經常和花打交道。
門道:門路。課文中指作者掌握了一些養花的方法。
三年五載:載,年。三年五載指好幾年。
不利于行:不便于走路。
循環:事物周而復始地運動或變化,課文中指工作一會兒就到院子里看看花,再工作一會兒再去看看,不斷地這樣重復下去。
有益身心:有益,有幫助;身心,身體和精神。有益身心就是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
勝于吃藥:比吃藥的效果還好。
真理:真實的道理,即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意識中的正確反映。
曇花:一種常綠灌木。花大,花瓣外面呈淡紅的紫絳色,中間純白色。夜間開放,開花的時間極短。可供人觀賞。
秉燭夜游:舉著蠟燭在夜間游賞。
贈給:無代價地把東西送給別人。
菊秧:菊花的幼苗。
(三)閱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課文,進一步加強對生字、新詞的記憶與理解,并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學生默讀課文,分清課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是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在默讀課文進一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給課文分段,然后請學生說一說是如何分段的,分段的依據是什么。鼓勵學生發表不同意見,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分段情況后,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
如果學生的意見比較分散,將哪些自然段合為一個段落的分歧較大,教師可讓學生將歸并成段的自然段逐一讀一讀,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指導學生理解自己歸并成段的自然段中,每個自然段都是圍繞“養花”這一中心表達不同方面的意思,是可以獨立成段的。教師可以向學生說明這篇課文的段落比較特殊,由于每個自然段相對完整地表達一個意思,全篇課文可以按自然段成段,共分成七段。
如果學生的意見比較集中,大多數學生將課文分成三段——首、尾自然段各一段,中間2~6自然段為一段。教師在肯定這種分段方法后,指出將第二段中的自然段各自成段,全篇課文分成七段的分段方法也是正確的。
結合這篇課文特殊的段落結構,教師幫助學生懂得在理清課文脈絡時,要從每篇課文的具體內容入手,按課文的實際情況分析、理清課文結構。將學過的分段知識靈活地應用于不同體裁、不同內容的文章中,而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固定的模式。
在理清課文段落結構的基礎上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寫“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第二段:寫“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寫“我”是怎樣養花和養花可以增長知識。
第四段:寫養花有益身心,“我”從養花中了解了勞動的意義,得到了樂趣。第五段:寫享受勞動果實的快樂。
第六段:寫養花中的傷心事。
第七段:寫養花的樂趣。
如果學生將課文分成三段,第二段(2~6自然段)的段意可概括為:從養哪些花、怎樣養花、養花增長知識、養花有益身心、養花有成功的歡樂和遇到挫折的痛苦等方面具體講養花的樂趣。
在概括段意時,以學生概括為主。對于較難概括的段意,可讓學生多讀課文并進行討論,教師給予適當的補充修正。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1、請七名學生逐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
(五)作業。
1、抄寫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體會作者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二)結合課文理解“樂趣”“置之不理”的意思,并會用“樂趣”“置之不理”造句。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段。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的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所表達出的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以“樂趣”為話題,引入新課。
1、回想一下,“樂趣”一詞是什么意思?
(使人感到快樂的意味)
課文的作者把什么當作生活中的樂趣?(養花)
(板書:養花)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你的生活中,有什么事給你帶來過樂趣?
(讀書、下棋、踢球……)
2、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用“樂趣”造句。
你能不能用“樂趣”這個詞造個句子?
(讀書可以豐富知識,是一種充滿樂趣的事。踢足球能鍛煉身體,也給我的生活帶來了樂趣……)
學生在造句時,有些會仿照課文中的句式,造出“我把……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的句子,對此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同時鼓勵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教師在輔導學生造句時,應當讓學生懂得“樂趣”是積極的,正面的快樂情趣,不能將消極的事物當作樂趣。
3、作者將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那么,養花究竟給作者帶來了哪些樂趣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至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的思想內容。
1、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這一段在全篇課文中的作用。
(1)(齊讀第一句話——“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作者因為愛花,也愛上了養花。讀讀課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愛養花?
(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作者把養花當作了生活中的樂趣)
通過對課文字(愛、滿)、詞(樂趣、計較)、句(只要……我就)的分析。引導學生懂得作者是一個真正愛養花的人。教師在此可向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下老舍先生,便于學生理解“沒有工夫去研究和試驗”的意思。從中體會出作者在繁重的寫作工作中仍要擠時間養花,可見其對花的愛之深及養花的樂趣之大。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這段的段意。
(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愛養花。從全文來看,這段還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板書:1、為什么養花……把養花當作一種樂趣……總述)
2、理解課文第七段(最后一個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并由此引入對課文二、三、四段的學習。
(1)請一位同學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
(2)第一段是對全文的總述,這一段在全文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是對全文的總結)
養花對作者帶來了很多樂趣。作者在篇末用簡練的語言進行了概括總結。而文章也正是圍繞著這些樂趣來寫的。
3、學習課文第二段,理解課文內容。
(1)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概括這一段的內容。
(這一段作者告訴我們他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
(板書:2、養什么花)
(2)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這些花自然很普通,作者那么喜愛養花,為什么不養些奇花異草呢?
(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
老舍先生是一位語言大師,他的作品語言生動、精煉、幽默。在這一段,僅用三十一個字,就將北京一年四季的氣候特點準確地概括出來了。你輕聲地讀一讀,體會體會。
(3)作者養的花,不僅好種易活,而且還要自己會奮斗,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好種易活是說花的品種普通,沒有奇花異草那樣嬌貴。會奮斗是指花草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在北京這種不適合養花的氣候中生存下來。)
指導學生體會作者既因氣候的特點選擇好養的花草,也有欣賞這些看似平凡普通,沒有美麗嬌貴外表的花草所具有的頑強向上的生命力的含義。
雖然不是奇花異草,但是能開花,能結果,能給作者的小院帶來生機和活力,誰又能說這不是養花的樂趣呢?
(板書:有花有果)
4、學習課文第三段,理解課文內容。
(1)花草自己要奮斗,也要靠養花人的精心照管。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段,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照管花草的,從中又得到了什么樂趣?
(作者天天照管花草,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作者從中摸著了一些門道,學到了知識)
(板書:3、養花要摸門道)
(2)“置之不理”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個句子嗎?
(別人有了困難,我們要熱情幫助,不能置之不理。)
在學生造句時,教師幫助學生分清什么情況下應該理,什么情況下應該不理,并鼓勵學生多造有積極意義的句子。
(3)你有好朋友嗎?平時你是怎么和他相處的?作者像好朋友似的關切花草,使你想到些什么?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花的喜愛之真、之深。把花草當作自己的好朋友一般,認真仔細地照管它們,為它們的茁壯成長而高興,為它們的不幸夭亡而難過,養花已經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每日精心的照管,換來了花草豐碩的回報,使作者享受到了養花的樂趣。你能從最后一段中找出一個詞來概括一下作者所得到的樂趣嗎?(長見識)
(板書:長見識)
看著滿院自己親手栽種的花草開花結果,作者心中涌起怎樣的情感?你能把表達作者這種心情的句子讀一讀嗎?
(自豪,驕傲。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多得些知識決不是壞事。)
5、學習課文第四段,理解課文內容。
(1)四個人一小組討論學習:這一段講了養花帶來了什么樂趣,你從哪些地方能體會到這種樂趣,用最后一段中的一個詞語概括出來。
(養花要付出勞動,在勞動中得到樂趣——須勞動。)
(板書:4、養花要付出勞動——須勞動)
學生結合課文談作者從勞動中得到的樂趣,相互啟發,教師予以點撥。
(澆水、搬盆的勞動使作者的腦力勞動得到調節,長期堅持,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這是樂趣;天氣突變時搶救幾百盆花,緊張的勞動雖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但看到花兒安然無恙,心里自是高興萬分,苦中有樂,這也是樂趣;天氣好轉,搬花出屋,讓好朋友們返回家園,這還是樂趣。)
(2)作者在勞動中體會到一條真理,他是怎么說的?(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作者采用了什么句式,表達了什么感情?
(反問句,表達出作者對勞動的熱愛。)
(3)練習背誦第四段。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四至七段。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課文第五至第七段,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三)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二、教學重點
(一)理解課文第5至第7自然段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三、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第4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的背誦。
1、請四名學生分段背誦課文。
2、同桌相互檢查第4自然段的背誦情況。教師了解背誦情況。
(二)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至第7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1)養花須勞動,而勞動則有益身心。
養花的樂趣并不止于此,我們看看第五段中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樂趣。
(2)請兩名學生有感情地背誦第5自然段。學生們邊聽邊看書,體會課文內容,從第七段中選出適當的詞語概括這段內容。
(這一段主要講享受勞動果實的快樂,可以用“有香有色”“有喜有笑”來概括)
(板書:5、養花使人喜悅……有香有色、有喜有笑)
(3)這一段文字充滿了歡快喜悅,使得讀者也為之感染,滿心高興。作者是怎樣通過文字把這種喜悅之情表達出來的呢?
(進門就夸“好香”——驕傲;秉燭夜游;贈給——特別喜歡)
結合以上語句,幫助學生進行分析。重點引導學生領會看到自己的勞動果實自然讓作者歡喜;而自己養的花能得到別人的夸獎、喜愛讓作者感到驕傲;和朋友一同分享養花的樂趣,才是作者最為高興的事,體會作者將自己的快樂與人共享的思想境界。
2、學習課文第6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1)世界上的任何事情沒有一帆風順的,既然有成功的喜悅,就會有失敗的苦惱。養花也是如此。哪位同學試著分析分析第六段,說說這段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這段寫了菊秧被砸死,全家人難過的心情。表達了作者傷心的心情)
(板書:6、養花使人傷心……有憂有淚)
(2)作者和全家這樣傷心,從悲傷之情中還能體會出什么情感?
(對花的喜愛、憐惜之情)
(3)五、六兩段作者采用的怎樣的寫作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一喜一憂,有笑有淚,使感情更加強烈,給讀者的印象更加深刻)
(4)男女生分別背誦,進一步體會有喜有憂,有笑有淚的情趣及寫作手法上的妙處。
3、學習課文第7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及在全篇的作用。
在第二課時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已基本理解第七段在全文中的總結作用,教師在這里著重指導學生理解這段總結的高度概括性和辯證性。
(1)我們已經知道養花給作者帶來了那么多的樂趣,而作者在總結時只用了二十四個字就將養花的樂趣概括得全面而且確切,使我們再次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精練簡潔。
(2)學生進行朗讀體會末段表達的思想感情。
(3)除了精練簡潔,這段總結還有一個特點,你發現了嗎?
(用辯證的方法進行總結。“喜”與“憂”“笑”與“淚”,“勞動”與“見識”)
作者對養花樂趣的總結是辯證的,養花既能讓人喜悅歡笑,也會讓人傷心流淚;既讓人有“香、色、花、果”帶來的感觀上的享受,又有看到自己的成功而自豪,欣慰的心理感受;既有體力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收獲。這樣的總結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耐人尋味,養花確有樂趣啊!
(板書:養花確有樂趣)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加深體會,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作者通過自己的養花實踐,切身體會到養花的樂趣: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四)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1、在《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我們學習了怎樣給課文編寫提綱。同學們回憶一下,編寫提綱的幾個步驟是什么?
(先確定文章中心,再想好選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然后把要寫的內容排列好。)
2、參照板書,給課文編寫提綱。教師巡視,檢查指導。
3、請一名學生將提綱寫在投影片上,出示投影片,師生進行評議。
(五)完成課后“練筆”的作業。
1、學習了老舍先生的這篇文章,使我們平添了幾分對花草的喜愛。生活中,同學們養過或看到過不少花草,哪些花草引起了你的喜愛,它有什么特點,你為什么會喜愛它?
(學生回答,相互啟發思路)
2、請一名作文基礎較好的學生口述片段,教師在黑板上簡單地列出提綱并進行講評。
3、學生可參考提綱的思路,寫片段。教師對作文基礎較差的學生適當地加以指導。
(六)作業。
將片段修改整理后抄寫在作文本上。
養花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會讀本課的7對詞語。
2、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教具準備:
課件、投影、彩粉筆,本課的一些資料、幻燈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課前播放錄音〈趵突泉〉,感受老舍先生散文的優美境界。
師問:誰知道這篇散文的作者是誰?
你對作者了解多少?說一說。
生自由發言。并播放課件〈作者簡介〉及作者的照片。(指名讀)
師:老舍先生的作品,有詞精妙,語句雋永,思想耐人尋味。尤其是他的散文更是取源于生活,感悟生活的再現。今天讓我們走進這精美的生活,感受一次養花的樂趣吧!(板書課題〈養花〉)
二、初步學習課文
檢查字詞(播放課件)
1、讀生字(排火車讀)置載循曇秉秧砸
2、板演易錯生字(置秉載)
(1)置:如何記住這個字?——用加一加的方法:四+直=置(上下結構);或雙語識字法:PUT四直置(即放)忌:直少橫。
(2)秉:如何用部首查字法查到此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禾”部再查三畫,是“拿,握”的意思。組一個常用詞:“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中的“秉性”。
(3)載:是什么結構?——半包圍結構,部首是“土”部或“戈”部。區別栽、裁、載。
3、我們把生字放到本課的詞語中,看還認識嗎?(齊讀兩遍)
出示詞語:置之不理三年五載循環曇花一現秉燭夜游秧苗砸死
檢查課文分段
4、師:同學們的字詞掌握的很好,課文順利讀過了幾遍。下面檢查同學們對課文的分段情況。(指名分段)
出示課件:全文共——個自然段,按照由事到理的順序可以分為——部分。(師生探討)
小結:本文可以分為三部分,還可以分為7段,因為每個自然段獨立成段。
三、深入學習課文,感悟課文
1、學習課文第一段
(1)播放課件及錄音(賞讀):生邊聽邊賞老師哪個詞或句子讀的好。
(2)品句: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
我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
(指名多遍讀出“愛花”、“養花”的樂趣,感悟詞中之樂。并板書:養花目的)
2、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課文,帶著你的喜愛,你的樂趣去讀第二段。(生生評價)
(2)問文中“奇花異草”什么意思?誰來用上它說一句話。
“大雨傾盆”什么意思?誰來畫一畫?(生主動前來畫出此景及春雨,指名說說夏雨和春雨的不同。)
板書:養易活花
3、學習第三段
(1)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指名6位學生接讀,其他學生品評。
(2)這段中有一個符號[、],誰知道它表示什么?(多音字)
(3)出示多音字:盡生注音并組詞。(盡管盡心盡力)找出這一段沒帶多音標志的多音字并注音組詞。(得載)
(4)“三年五載”什么意思?說一句話。
(5)你會用“載歌載舞”說一句話嗎?
板書:怎樣養花
4、學習第四段
(1)快速自由朗讀這一段
(2)出示課件
幾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搶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熱汗直流。第二天,天氣好轉,有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熱汗直流。可是這么多么有意思呀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加標點(可是……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B、把最后一句改成陳述句。
C這段中作者兩次使用“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的勞累嗎?為什么?
板書:需要勞動
5學習第五段
(1)放幻燈及這段錄音
(2)“曇花”是一種什么花?(生查字典解釋,師放曇花一現的圖片)
(3)“秉燭夜游”中“秉”何意?
(4)用//把這段花分為三層,并寫出層意。(在橫線上各填一個字)
第一層:寫——花。第二層:寫——花。第三層:寫——花。
從這句話中看出養花給作者帶來了什么樂趣?
板書:共享其樂
6、學習第六段
快速自由朗讀并說出段意
板書:也有憂愁
7、學習第七段
(1)齊讀課文
(2)背誦課文,出示課件
有——有——,有——有——,有——有——,有——有——。即——又——,這就是———。
這段話共——句,用了四對相對的詞非常辨證的道出了————的樂趣。也是對全文的——。表達了作者高尚的——情趣。
板書:其樂無窮
四、總結全文并板書
養花之樂勞動亦樂成果之樂給人啟迪
五、小練筆(15分鐘)
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寫一篇短文。要寫出這種花的特點和你為什么喜歡它。如果你養過花,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字數不限。(選讀優秀的短文品評)
養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3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5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培養學生搜集信息,以及預習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搜集關于老舍養花的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花草能裝點自然,美化生活。人們都愛賞花,有的人更愛養花。哪些同學自己養過花,把你養花的感受說一說。養花是件非常有樂趣的事,今天,我們學習《養花》,看看老舍先生對養花有哪些獨到的感受。
二、介紹寫作背景。
本文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56年12月12日發表在《文匯報》上的一篇散文。老舍旅美時得了“腰脊骨軟組織粘連”,動了手術。后來在回國途中,病情加重,到香港已不能走動,只好留在香港。到北京后,一直留下了“坐骨神經痛”癥——即課文中說的“腿病”。老舍養花,是從33歲結婚組織家庭后開始的。解放以后,自己有了固定的住所,興趣就更大了。老舍先生特別愛養菊花,經常與愛養花的朋友互相交談,致使花的品種達到100多種。大風、暴雨來臨,全家就搶救花草。到了群花盛開的時候,老舍先生總是邀請好友前來飲酒、賞花,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樂趣的。
三、驗收預習第一項,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出示預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勾畫出生詞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把易讀錯的字音和難寫的生字記在預習本上,并想辦法記住它。
(2)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搜集有關老舍及老舍養花的資料。
1、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驗收預習第一項。
過程:4人小組學習,由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并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2、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a、教師出示整理的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計較、門道、曇花、菊秧、大雨傾盆、狂風暴雨、奇花異草、三年五載、秉燭夜游、有益身心、勝于吃藥、置之不理、自生自滅
(注意矯正計較的“較”、曇花的“曇”傾盆大雨的“傾”的讀音。)
b.說說自己弄懂了哪些詞語。
(注意弄懂“計較、門道、秉燭夜游、置之不理、三年五載”的意思。)
四、驗收預習第二項,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概括大意。
1.指生按自然段讀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給每一自然段列一個小標題。)思考:作者圍繞養花講了哪些內容?
(為什么養花;養什么花;養花要摸門道;養花有益身心;養花使人喜悅;養花使人傷心;養花的樂趣。)
2.談談自己已經讀懂了什么?
預設:
(1)老舍先生養的都是好種易活的花。
(2)養花很辛苦。
(3)養花能增長知識。
3.提出不懂的問題。
預設:
(1)“花草自己會奮斗”是什么意思?
(2)養花其實很辛苦,而老舍先生為什么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養花到底有哪些樂趣?)
五、布置作業
1.摘抄體現作者愛花的句子。
2.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瞄準感覺。
從課文中,我們感覺到,花兒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繽紛的色彩,給了我們豐富而敏銳的感受。自古以來,詩人作家寫花的很多,不同的詩人和作家對花的感覺也不一樣。我們已經初讀了《養花》這篇課文,知道著名作家老舍正因為愛花,所以才養花。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大作家的業余生活,去盡情體味一下老舍先生養花到底有哪些樂趣?(板書:養花——樂趣)
二、深入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出示中心話題:
老舍從養花中獲得了哪些樂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結合中心話題自己默讀、感悟。
2.小組交流自己的'學習收獲、討論疑點。
3.全班匯報。
采取一人發言,其他人補充及教師點撥的形式。
預設:著重理解以下內容:
(l)“花開得大小好壞都不計較,只要開花,我就高興”,“小院子里一到夏天滿是花草”。(可以體會出作者愛花,確實把養花當成了生活中的一種樂趣,表達了作者熱愛生活的情感。)
(2)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草。(這句話中“自己會奮斗”是擬人的修辭手法,指有些花草不怎么選擇天氣,不怎么需要養花技術,就能自己生長。作者愛花,養花,不是為了研究和試驗,而只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樂趣。所以作者“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自己會奮斗的花。”)
(3)作者養花,不是對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地關心它們。(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規律,增長了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
(4)“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這是作者學會養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這就是樂趣。)
(5)如此循環,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有益身心,勝于吃藥。(“如此循環”指“像這樣循環”。指作者工作的時候,總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然后回到屋里再寫一會兒,然后再出去……這句話是說養花付出的勞動可以使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調節,對身體和精神都有好處,比吃藥效果還要好。在辛苦中了解了勞動的意義,得到了樂趣。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的感情。)
這里有兩點值得進一步探討。
a.作者為什么說得感謝它們?(因為養花,作者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了調節,消除了久坐或久站帶來的腿部不適,代替了吃藥,自然身體好,心里更高興,這就是“有益身心”的意思。)
b.作者兩次使用“腰酸腿疼”、“熱汗直流”,你認為作者是在抱怨養花勞累嗎?為什么?(作者不但沒有抱怨養花的勞累,反而從辛苦中體會到了樂趣。“這多么有意思呀!”這就是作者勞累后的感受,這是苦中有樂,是勞動帶來的快樂。)
(6)、投影出示句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a.讓學生不改變意思,換一種說法:(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
b.這句話說明什么道理?(勞動可以創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勞動創造出來的;人活著,就應該勞動。)
c.補充空白,強化感覺。
師:a、老舍在勞動中發現了真理,其實我們還可以從他的文中
發現不少真理,繼續讀下去,你也會發現不少真理的。
不勞動,就(),這也是真理。
b、你的生活中也有不少真理,聯系你的生活說說:
不勞動,就(),這也是真理。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4自然段。
(7)作者養花能得到別人的贊賞,并與朋友分享勞動果實,心里自然特別喜歡。這也是養花給作者帶來的樂趣。
(8)菊秧遭災,不怪暴雨,也不抱怨鄰家,只是自己默默承受。說明作者寬厚待人。當花受到摧殘時,養花的人難免憂傷,這說明作者對花產生了特殊的感情,傷心中表現了作者愛花、惜花之情。
(9)從小貓上房看出了院子里的花草很多。菊秧有“三百棵”,“砸死三十多種、一百多棵”。還養著曇花……說明:老舍養的花不僅數量多、而且品種多。“送牛奶的同志進門就夸‘好香’,”這些都說明老舍的花養得很好。對養花充滿了樂趣。
(10)養花的樂趣,歸結起來就是: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
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作者從養花中得到這些樂趣。正說明作者愛勞動、愛生活。)
教師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此段并隨機板書:
有喜有憂有笑有淚
有花有果有香有色熱愛勞動熱愛生活
即須勞動又長見識
小結:作者通過養花,掌握了養花的門道,在他眼里,花草就像孩子一樣需要呵護,這足以看出他對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熱愛。走近自然,珍惜自然,關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正是我們所提倡的。
三、回顧全篇,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養花的樂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向生活延展。
a結合自身實際,談談你對養花的新認識。
b、從《養花》中,你對老舍有什么了解?
(熱愛生活,熱愛勞動,探求知識,積極奮斗。)
3、向課外拓展。
推薦閱讀:老舍的《勞動最有滋味》或《勞動的開端》
四、布置作業
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寫一篇短文,要寫出這種花草的特點和你為什么喜歡它。如果你養過花,也可以寫寫自己的感受。
養花教學設計4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
a、識記和理解本課生字、新詞,積累美詞佳句。(借助字典和詞典,聯系上下文,預習時完成)
b、理解課文思想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哪些樂趣。
c、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d、背誦課文后四個自然段。(課后完成)
e、學習作者敘事具體、清楚的表達方法,“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擬人、排比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讀以貫之,讀中感悟,抓住重點,研討與點撥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情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培養熱愛生活、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2、老舍先生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課前準備:
課件、相關資料、配樂朗讀錄像。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思路: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教學方式
第一課時
一、導課
1、結合預習,看課題,提出問題。激趣式
2、結合投影,簡介老舍先生。簡介式
二、感知
1、播放錄像,欣賞《養花》課文朗讀。
2、學生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概讀式
(自主閱讀,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同伴互動,教師點撥,交流小結)
三、探究研讀式
1、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課文段落有兩種劃分法:
第一種:第一段(1),概述“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總)
第二段(2---6),具體講養花中的樂趣。(分)
第三段(7),總結養花的樂趣。(總)
第二種:每個自然段獨立成段,單獨表示一個意思。
第一段:寫“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總)
第二段:寫“我”只養些好種易活的花草。
第三段:寫“我”怎么養花和養花可以增長知識。
第四段:寫養花需要勞動,有益身心。(分)
第五段:寫養花中的高興事。
第六段:寫養花中的傷心事。
第七段:總述養花的樂趣。(總)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又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老舍先生為什么要養花?他從養花中得到了什么樂趣?
3、學習課文第一段,理解內容及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出示第一句話“我愛花,所以也愛養花。”)
讀課文,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作者愛養花?
(學生自由讀課文:只要開花,作者就高興,而不是只喜歡好看的花;作者在小院子里種滿了花草。)
(2)從課文中找出一句話作為本段的段意。(我把養花當作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問:這句話向我們解釋了作者為什么要養花。從全文來看,本段起到了什么作用?(全文的總述)
4、理解課文第七段,并了解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1)有感情地朗讀第七段,想一想,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全文的總結)
(2)養花的樂趣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5、學習課文第二至六段,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養花的樂趣的。
(1)作者養的花沒有奇花異草,都是好種易活,自己會奮斗的花草,因為奇花異草不易活,作者不忍心看著花草死去;另外,北京的氣候也不太適宜養花。這是作者養花的特點,是在養花過程中摸出的規律。
(2)養花不能對花“置之不理”,而是要天天照管它們,像好朋友似的關切它們,要按花的生長特點來管理,管理得法,花就會活著。作者在照管花的過程中摸出了一些門道,增長了一些養花的知識,從中得到了樂趣。
養花教學設計5
一、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從養花中得到的樂趣,從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養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課文思想內容。
2、難點: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
三、教學準備
1、完成第一課時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的教學任務。
2、準備一些本地好種易活的花草彩圖。
3、自制詩歌《心中的花朵》錄音。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一、三課時略)。
四、教學過程
(一、)欣賞詩歌,激趣導入
1、同學們喜歡花草嗎?為什么喜歡?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也跟同學們一樣珍愛花草,大家說他是誰?(生:老舍先生)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課文,這節課讓我們再次走進大作家的業余生活,去盡情體味一下老舍先生養花的樂趣。
2、復習舊知: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在文中找出根據。
(二、)鼓勵質疑,明確學習目標
1、在上節課學習的基礎上,這節課學習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充分提出問題,簡單問題點名同學當場幫助解決。師將問題梳理后,把重點問題寫在小黑板上。
2、同學們真會提問題,在大家提出的眾多問題中有些問題我們通過自己讀課文、查資料或同學們相互學習就能很容易地解決,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解決大家提出的最難最關鍵的兩個問題: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的?②養花的傷心事是不是養花中的樂趣?
(三)指導學文,解決疑問
1、自由讀文,小組討論弄清作者是怎樣把養花的樂趣寫具體,學完后匯報交流,師巡視指導,參與到學生學習中。然后學生匯報交流。
①指出文中直接點明養花的樂趣的語句。生找出最后一節齊讀,從這節中你知到了養花有哪些樂趣?
②課文哪里可看出養花既需勞動,又長見識。(從課文三、四自然段可以看出。)
③點名讀第三自然段,然后說說這節作者具體寫了些什么?是怎樣具體寫的?理解“門道”一詞在文中具體指什么?指名或小組齊讀第四自然段,并說說從這段里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作者養花很苦很累的?生讀有關語句,在最能看出作者累的詞句下畫上“△”。你還知道了什么?(作者從養花中悟出了真理。)讓學生把悟出的真理的反問句改變一個說法,比比用哪句好。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節,深入體會大作家養花的苦與樂。
④從課文中哪里看出養花有喜有憂?(生:從五、六自然段可以看出)誰能有感情地讀讀第五自然段,說說剛才是怎樣讀的?(生:帶著高興的心情讀的)你為什么高興?這一節具體要求寫了什么?生結合第五自然段具體說說高興的原因。理解重點詞語“秉燭夜游”。閉目想象老舍先生家小院里鮮花盛開的景象。說自己感覺到了什么?現閉眼:大家想不想身臨其境感受一下,睜開眼睛看看,展示鮮花盛開圖,看到這些鮮花你在想什么?
⑤生自由讀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這一自然段是寫菊秧被砸死了,全家都好幾天沒有笑容,寫養花的傷心事。)師:暴雨來臨,鄰家的墻要倒,老舍先生也沒辦法。在養花中遇到了挫折,用“~~~”劃出最能表現一家人愛花的語句,讀讀這些句子體會這節在文中作用。
2、重點討論第六節,師:老師反復讀了這篇課文,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文章是圍繞養花的樂趣寫的,而第六自然段寫養花的傷心事,老舍一家在菊秧被砸死的時候,非常傷心,怎么倒成了樂趣呢?究竟算不算養花的樂趣呢?同學們你們怎么看?說明理由。學生說不出時,讓學生再讀第六自然段,再說,學生還說不出時,師指導學生將第七段養花的樂趣歸類之后,再看能不能歸為哪一類,然后引導學生想象遭災后,老舍先生搶救花草,使未被砸死的菊秧成活直到開花之后的快樂,幫助學生理解悲也是樂,體會喜從憂來。無所謂憂,也就無所謂喜。
(四)從《養花》現認識老舍先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七自然段,師:老舍先生愛花呵護花草,真是其樂無窮,樂在其中。大家對他一定有了新的認識,能說說嗎?老舍不僅是作家,而且是熱愛勞動、熱愛生活。從老舍先生熱愛勞動,熱愛生活,想到你們自己,你想說些什么?學生充分說。
2、師小結:是啊!生活是美好的,我們要像老舍先生一樣,用我們勤勞的雙手去創造美好的環境,也為綠色環保工作做出應有的一份貢獻。
(五)作業設計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結合收獲和生活實際,寫一篇《養花》讀后感。
養花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養花既須勞動,又長知識,能給人們帶來樂趣,激發他們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
3、熟讀課文,概括中心思想,背誦第七自然段。
教學重難點:體會養花的樂趣。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初摸心靈
1、生活中,你們覺得做什么事最有樂趣?
老舍爺爺覺得養花很有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老舍爺爺寫的《養花》。
2、簡介老舍
3、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很愛養花,他在養花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哪些樂趣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二、讀中融入,感受心靈
(一)自由讀文,初知“樂趣”
1、自由讀文做到正確流利。
2、思考:老舍先生覺得養花給他帶來了哪些樂趣?劃出最能概括老舍先生養花樂趣的幾句話。
3、檢查抽讀詞語
(二)披文入境,體驗“樂趣”
1、讀文叩問。
⑴(承上交流出示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⑵指名數位同學讀。
⑶質疑。讀著老舍爺爺這段感受,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喜、笑、有花有果實,這些都堪稱樂趣,為什么勞動累得腰酸腿疼也是樂趣?甚至是“憂”、“淚”也被視為養花的樂趣呢?)
2、攜疑深究。
⑴問題產生了,你們打算如何解決?(好好讀讀,品味品味/聯系生活實際想一想/把自己放入文中,設身處地地想一想)
⑵自讀思考:那么老舍爺爺向我們講述了養花過程中的哪些事呢?每件事中你又體會到了什么?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作重點研究。
⑶小組交流。互相評議、補充和啟發。
⑷大堂匯報,適時點撥。
讓學生感受和領悟養花的“增長知識之樂”是通過賽讀評議的方式,讓學生在讀、評“一來二去,我摸著一些門道”“摸著門道,花草養活了,而且三年五載老活著,開花,多么有意思呀!不是亂吹,這就是知識呀!”等句段的過程中關注語言文字,甚至關注標點符號,從而領悟作者由衷的自豪。
體會養花的“有益身心之樂”“如此循環……勝于吃藥”指的是什么?作者有腿病,不利于行和久座,于是寫一會兒就到院子里去看看,澆澆這顆,搬搬那盆,然后再寫一會兒,然后再出去。如此循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得到適當的調節,勝于吃藥。
體會養花的“成果分享之樂”則讓學生邊讀邊展開想象:朋友受老舍先生之邀,秉燭夜游,欣賞曇花會說些什么。
對養花中傷心事的體會,主要采用自由思辯和相互辯論的方式,促動學生深入思考:傷心事也能稱得上樂趣嗎?作者怎么會覺得養花中的憂和淚也別有一番滋味呢?
三、引領提升,抒發心靈
1、學到這里,你對生活中的樂趣有沒有什么新的認識?(說一說或寫一寫)
2、指名分節讀課文,找出中心句。
思考:找出能概括本文中心的句子。這中心句是從哪幾方面來說養花的樂趣的?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
明確:中心句是課文最后一節: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
【養花教學設計(通用6篇)】相關文章:
《養花》教學設計(15篇)01-20
《養花》教學設計集錦15篇01-20
《養花》教學設計合集15篇01-20
老舍《養花》課文教學設計07-26
老舍《養花》課文教學設計(精選3篇)12-08
老舍《養花》的教學反思11-23
養花說課稿11-14
養花作文11-26
老舍《養花》讀后感通用15篇12-09
老舍《養花》讀書心得范文(通用10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