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背影》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朱自清先生寫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現了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也是敘事的線索。作者除了對背影作了筆酣墨暢的細致描寫外,還以背影為中心,安排了許多精彩的襯托和鋪墊。《背影》無論記人、敘事、抒情都十分平實,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卻打動了幾代讀者的心。在一個平凡、樸素的背影上刻下了兩個質樸而深沉的大字“父愛”。而這一主題的表達在物質充裕的今天,無論對我們還是學生都具有極其現實的教育意義。
教學依據:
《背影》是一篇家喻戶曉的名篇,作者以洗盡鉛華的質樸演繹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義:親情、孝道與感恩。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的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因此,我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強調情感體驗,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得到審美愉悅和道德情感的熏陶。
教學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之間的平等對話。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走近作者,認識生字、生詞。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散文的特點及散文的選材。
能力目標:學習在平實的敘述、抒情中蘊藏著的極為精巧的構思;關鍵語句含義的理解。
情感目標:認真體會文中所表現的父子之間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教學重點:
背影是全文描寫的焦點,但背影不僅是父親的形與行;要深刻理解父親的愛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顧及父親所說的話。因此,我把父親的形、行、言作為相互聯系的整體進行分析并以此為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還要求學生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初二學生,他們的閱讀范圍還不是很廣,掌握的閱讀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親那個不怎么優美的背影?學生還無能為力。因此,我把此當作本文的教學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受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對親情的理解遠不如作者深刻,教學過程中需加大感性教育。
教學策略及手段: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置學生于現實的閱讀情境中,教會學生質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師設計對課文閱讀過程起主導作用、支撐作用的問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討論,有所感悟,受到熏陶,獲得啟迪。
3、教師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環境,讓學生在
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愛的熏陶,感受摯愛親情從而實現愛的傳遞。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運用多媒體播放歌曲《父親》)一首熟悉的老歌讓我們想起了自己的父親,那些默默操勞,默默關心我們的父親。那是怎樣讓人心動的一份父愛呀。今天讓我們帶著這份感動再來欣賞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它曾以質樸的語言,真摯的親情感動了幾代人。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書《背影》)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情感,創設有利于本課學習的氛圍。
二、解題:
1、作者簡介:(略)
2、寫作背景:(略)(多媒體出示作者行蹤簡圖:北京——徐州——揚州——南京——浦口)
設計意圖:便于學生理解課文2、3段的內容,更好的渲染閱讀情境。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喪差使狼藉簌簌妥貼躊躇迂蹣跚箸拭瑣屑晶瑩
3、配樂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
設計意圖:掃清字詞障礙,通過配樂朗讀使學生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標注出自己印象最深或自己認為最感人的句子或場面。學生交流,有感情的朗讀標注的內容并說說自己感動的理由。(教師在學生郎多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為學生配樂并播放課件中準備好的部分畫面)
2、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父子之間什么樣的感情?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整體感知和概括能力。
五、學習探究,研讀課文: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1、背影作為全文的焦點和線索在穩中出現了幾次?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的好?為什么?(提示:找出四次背影描寫,及第六自然段的動詞和形容詞。)
2、配樂朗讀,飽含深情的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含的深情。
設計意圖:學習本文抓住某一事物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手法,通過找關鍵詞體會文章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飽含的深情。突破教學難點。
3、再讀課文,思考:
(1)文中作者圍繞背影還組織了哪些材料?(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了解2、3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體會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2)送別過程中父親說了幾句話?這幾句話有什么特點和含義?(小組活動,各組代表發言)
(3)文章出了寫父親,還寫了作者的感受,作者通過什么細節表現出來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學生用低沉舒緩的語調配樂齊讀項關于語句。教師配以相應的多媒體畫面。
設計意圖:把父親的形、行、言作為互相聯系的整體進行分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教學重點。
六、拓展延伸:
1、結合對課文的理解,以“父親我想對你說:”開頭,幫助作者把內心的情感表達出來。
設計意圖:結合課文設題,引發學生思考,達到閱讀延伸的目的。
2、世上有一部永遠寫不完的書,那便是父母。度過了人生十三四個春秋的你們一定留下了許多回味綿長的、令人百讀不厭的愛的細節。請你打開思維的閘門,盡情地回想,捕捉閃光的瞬間,說說自己的父親或母親。
設計意圖:體會真摯的親情,理解語文與家庭生活的關系。
七、作業:
結合本節內容以“親情”為話題,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細節描寫。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通過樸實細膩的描寫表現人物心靈的寫作能力。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揣摩文章樸實而簡潔的語言,感悟文字中蘊涵的父子深情。
2、仔細研讀父親爬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細致描寫的方法。
3、聯系自己的生活,進一步體會親情的內涵。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過對父親的背影在特定環境下的幾個細節描寫,刻畫了父親頹唐的老境和“我”對父親的眷戀之情作者“誠實”的寫作使文章真實可感,觸人心弦,讀之潸然淚下;語言樸實,意蘊深厚,“哀而不傷,怨而不怒”的美學風格,深深打動了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教學中,宜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采用朗讀、研讀相結合的方式,通過有感情的誦讀以及對文章重點詞句的分析,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人間親情。
三、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你平時注意過別人的背影嗎?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著名的紀實散文,作為語文材料的傳統篇目,它感動了很多很多讀者,因為它寫出了人世間至深至誠的父子之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二)整體感知(自主學習)
1、朗讀課文,進一步體驗作品的情感。
2、討論交流針對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詞語、句子等,提出疑問梳理篩選,將學生比較關注的、較有價值的問題找出來,共同解決。
(三)研讀課文
1、在寫父子離別之前,作者還交代了隨父奔喪、家境衰敗、父親到南京謀事等內容,從中可見父親當時怎樣的處境和心情?這對寫“背影”有什么作用?
2、文中四次寫到“背影”,組織討論,體會關鍵詞句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討論:文章寫了幾次背影?哪次寫得最具體、細膩?在這次描寫中,哪些詞語用得好?為什么?
明確:(1)①難忘背影②刻畫背影③惜別背影④再現背影
(2)(提示:找動詞、形容詞)如:“探”表明父親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了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把父親爬月臺是的艱難動作,寫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讀第六段,體會作者在樸實、細膩的敘述中所蘊涵的深情。
3、找出父親送兒子上車過程中說的四句話,并體會它們的含義。
4、文章除了寫父親外,還寫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過什么細節表現出來的?你認為作者當時的心情怎樣?表現出怎樣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買橘———感激淚(體貼父親)
父子離別———不舍
再現背影———傷心
以上問題,讓學生探究,教師歸納。
5、根據以上對課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體說說這是一種怎樣的“父子情”嗎?
提示:父親疼愛兒子,兒子體貼父親。
6、朗讀最后一段,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四)品味鑒賞(探究學習)
1、本文語言平淡中蘊涵深情,請從文中找出兩個句子加以品味。
2、課文寫作者一見父親的背影就流淚,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寫到父親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讀課文,仔細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細觀察課文彩頁中羅中立的油畫《父親》,說說畫中的“父親”給你留下了怎樣地印象(拓展)
(五)拓展延伸與作業
課后練習一、二題
教學反思
我在教《背影》這一課時,發現學生對“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親背影,對于從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學生并不能深切體會,可能由于離學生的生活相距太遠,也可能是由于他們平時生活中對于親情體察得不夠敏銳,因此感受得不夠真切,解讀得不夠深入其實,在教學中英更加注重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敏銳觀察,深入思考。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查字典掌握生字、生詞。
(2)掌握作家作品的簡單情況。
(3)掌握本文以背影為線索,以時間、空間為順序記事寫人的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
(1)反復誦讀課文,深入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品鑒文章平實質樸的文風,寫實細膩的筆觸。
(2)注意詳略結合、突出重點的寫法。
3、情感目標:
理解本文所表現的真摯、深沉父子之情,從一個家庭的不幸了解當時社會陰冷、灰暗的世態。
【教學重點】
“背影”既是全文線索也是全文主旨的所在,抓住這一點,理清文章的線索和感情脈絡。
【教學難點】
車站送別場面前的文字,即課文第二、三、四節在全文中的地位與對表達父子之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由學生自主閱讀、討論、研究,同時由教師作必要的引導、點撥。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的推進要注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以及各個步驟間的有機聯系。
【教學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該課,給與必要的啟發、提示,對學生的討論及時總結。
【教學媒體】
建議使用音、視頻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介紹作家生平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識
朱自清1898年出生于江蘇東海縣,后定居揚州。1916年19歲時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大學畢業后先后在江蘇的揚州、浙江的溫州、寧波和上虞當中學教員。
二、導入課文
作者在1947年答《文藝知識》問時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里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作者情動于衷,訴諸筆墨,文章中深摯的情感超越了時代,打動了幾代人,成為描寫父愛的作品中的經典之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這篇文章。
三、默讀課文
提示學生注意解決生字、生詞,理清文章層次。
多媒體顯示1:
交卸(xiè),卸,解除、除去。“交卸”,用于某種職務。“推卸”,用于某種責任。
奔喪(sāng),有關死人的事,名詞。奔喪,在外地趕回辦理尊親喪事。喪,別讀sàng,丟掉,失去。動詞。
躊躇(chóu chú),猶豫不定。另意,形容得意。
迂腐(yū),拘泥保守。迂腐,拘泥于舊的準則。迂,另意“迂迴”,曲折、繞遠。
蹣跚(pán shān),走路緩慢、搖擺的樣子。
頹唐(tuí),精神委靡,意志消沉。
瑣屑(xiè),指細小繁雜的事。
晶瑩(yíng),光潔透明。
多媒體顯示2: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最難忘父親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2~6段):追憶與父親在車站離別的情景,具體寫“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策1層(2、3段):寫送別時的家境,為寫“背影”渲染悲涼的氣氛。
第2層(4、5段):寫離別前父親對“我”的細心關照,為寫“背影”作鋪墊。
第3層(6段):描寫父親過鐵道買橘子時的“背影”,表現父親的愛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7段):寫別后思念,再現“背影”,抒發深切的思念之情。
教師靈活掌握,也可劃定層次后讓學生歸納意思。
四、朗讀與思考
播放全文朗讀動畫。
指導學生朗讀并思考文章是怎樣緊扣“背影”來寫,使內容和題目互相照應?
分析:
1、“背影”既是全文的寫作線索,又是文章題旨由以集中反映的所在。
“背影”在文中出現了四次。第一次在第一節,第二、三次在第六節,第四次在第七節。一寫“背影”,回念舊事,直抒胸臆,落筆點題;二寫“背影”親子之愛,情真意深,筆觸主題;三寫“背影”離情別緒,催人淚下,加深印象;四寫“背影”追憶往事,寄托思念,首尾呼應。
2、第二次與第三次寫背影,筆墨一詳一略。第二次是描寫父親過鐵道去買橘子時的背影,極為詳細:記寫了當時父親的穿著打扮、體態動作,特別著重描繪了他過鐵道的情景──對怎樣走去,怎樣探身下去,怎樣爬上月臺,攀上爬下,移腳傾身,都細細地翔實地寫下,使人讀后有身臨其境之感,仿佛親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親對兒子關懷和體貼的情狀;第三次寫背影:“我望著他走出去……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一句帶過。這里如再詳寫,文字難免要與前邊重復。而前邊是全文的重點,也是作者感情發展的高潮,當然是必須詳寫的;只有詳寫了,才能具體地形象地反映出當時的動人情景,才能深刻地細膩地表現出父子之間的依戀、眷念和溫情。詳所當詳,略所當略,不僅有利于突出文章的重點,而且也可使行文富于變化,產生出濃淡、張弛、疏密有機統一的美感。
3、閃耀在淚光中的父親的背影,是特定環境下的父親的形象特征,刻下了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的印記,表現出父親對兒子的摯愛,它對作為兒子的作者來說,是不可能不給自己留下最難忘的印象的。
五、朗讀與體會
先由教師范讀;然后要求全班學生輕聲朗讀;再指定一個學生有表情地朗讀;教師作朗讀指導后再要求學生齊讀。
六、布置作業
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感情。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朱自清散文《背影》教學設計06-05
朱自清散文《背影》教學設計09-04
朱自清《背影》的教學設計10-13
朱自清的《背影》教學設計09-19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13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范文(通用3篇)07-02
《背影》朱自清設計教案09-07
初中語文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11-15
朱自清《背影》公開課教學設計09-12
背影朱自清教學設計范文(精選4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