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5-01-17 11:10:04 美云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稱。

  2、通過觀察,認識圓柱、圓錐并掌握它們的特征,建立空間觀念。

  3、能正確判斷圓柱和圓錐體,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判斷等思維能力。

  教具學具:

  1、教師準備大小不同的圓柱和圓錐以及其他幾種形體的實物及模型。

  2、學生準備圓柱和圓錐實物。

  3、教師準備長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梯形的小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做你來說我來猜的游戲。(就是中央電視臺幸運52的記時搶答)隨著屏幕上出現一組漂亮的幾何圖形,一名同學根據已有知識在描述著它的特征,另一名同學在認真的猜著,復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然后屏幕上出現圓柱體和圓錐體,由于學生還沒學圓柱和圓錐。造成下面的學生無法猜出。此時學生自然會產生想深刻認識圓柱體圓錐的特征這一要求。

 。ㄍ瑢W們知道的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了解圓柱和圓錐。

  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教學新課

  (一)認識圓柱、圓錐。

  1、請同學們把自己準備的實物中的圓柱形物體和圓錐形物體分開。

  2、仔細觀察這些物體的形狀,你能在紙上把他們畫出來嗎?誰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

  (貼出學生畫的立體圖)

  教師:比較這幾個同學的畫法,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3、教師:剛才同學們通過觀察、想象,畫出圓柱和圓錐的立體圖形。那么,你還能回想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或圓錐嗎?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圓柱的.特征。

  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可以看出大家對圓柱、圓錐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么接下來咱們再一起來探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請你拿起桌上的圓柱,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ń處熢趯W生交流時,深入到學生中,傾聽孩子不同的見解,做到心中有數)。

  2、集體交流:(學生交流時語言可能不嚴密,教師隨時正確引導)

  誰想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學生交流,教師系統整理。

  (1)圓柱的上下兩個面是面積相等的圓,這兩個圓面就叫做底面。

 。2)圓柱還有一個曲面,這個曲面叫做側面。想一想,這個曲面展開會是什么形狀?想個法子試一試!

  (3)上下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想一想,圓柱的高有多少條?

  認識圓錐的特征

  教師:剛才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發現了圓柱體的特征,那么大家能不能繼續努力,來尋找圓錐體的特征呢?

  1、拿出桌上的圓錐形實物,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你又有什么發現?將自己的發現與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1)圓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形,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猜想一下,圓錐的側面展開又會是什么圖形?試試看!

 。2)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想一想圓錐的高有幾條?

  三、鞏固練習

  同學們通過努力,找到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下面做一組練習題看看大家對剛才的知識掌握的`怎么樣。請打開課本翻到48頁,看第一題。

  1、完成自主練習第1、2題。(注意傾聽學生不同的意見,并讓他們說出自己判斷的理由。)

  2、完成自主練習5。(利用課前準備的各種小旗)。

  3、完成自主練習4,6。

  四、實踐。

  1、讓學生動手量圓柱、圓錐的高。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聯系同學們的生活實際,通過觀察、操作,了解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圓柱和圓柱的基本特征,激發同學們的探究欲望。

  2、通過觀察、思考、操作、討論等活動,培養同學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理解并掌握圓柱、圓錐的基本特征。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教師拿一根一頭拴著一個小球的繩子甩動,問:你們看到了什么? 再讓學生結合書第2頁2、3題,想一想你發現了什么?

  最后總結出點的移動可以得到線,線的移動可以得到面,面的旋轉可以得到體的結論。

  2、教師出示一個袋子,里面裝著各種物體(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圓錐、圓臺)

  游戲規則:一人上臺摸,并描述你摸到的這個物體的最典型的`特征,使下面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猜出你摸的這個物體的名稱。

  師生共同活動。在摸出物體后,教師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的特征。

  引出這節課要探究圓柱和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 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從生活的實景圖中發現圓柱和圓錐。

  從書第2頁找一找的實景圖,找出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與同伴互相指一指,哪些是圓柱和圓錐,并指名回答。

  2、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圓柱、圓錐的特征。

  用各種方法,如摸、量、畫等,觀察帶來的圓柱、圓錐形實物,你們有哪些發現?用手中的工具驗證你們的猜想。并填寫小組合作學習的報告。

  小組合作學習表格:研究對象

  你們猜想它有哪些特征?

  你們是用怎樣的方法驗證你們的猜想的?把驗證方法記錄下來,與同學交流。

  3、小組匯報反饋。

  教師抓住幾個關鍵點進行引導:

  圓柱的特征:

 。1)兩個底面、一個側面。底面是由兩個大小完全相等的圓組成。側面是一個彎曲的面。

 。2)認識圓柱的高,并會測量圓柱的高。如果沒有學生探究這個問題,教師要示范兩個底面大小差不多的圓柱,讓學生觀察它們的高不同,從而引導學生關注圓柱的高(圓柱兩個底面的距離叫做高)。圓柱有無數條高,每條高的長度相等。

  圓錐的特征:

 。1)由一個底面(圓)、一個側面(曲面)組成。

  (2)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引導學生掌握測量圓錐的高的方法。

  小結:通過剛才的合作學習和交流,我們更進一步認識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你能說一說你現在知道了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特征嗎?

  4、說一說

  課本3頁,讓學生再次系統地看一看圓柱和圓錐各部分的名稱。拿一個你準備好的圓柱和圓錐,同桌互相說一說它們各部分的名稱。

  說一說,在生活中見到的哪些物體的形狀像圓柱、圓錐?指名回答。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8,19頁的例1,完成第19頁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看懂圓柱、圓錐的平面圖。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圓柱和圓錐的特征,了解圍成圓柱或圓錐的各個面。

  2、認識圓柱和圓錐的高,并會測量高。

  教學難點

  認識圓錐的高。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圓柱體、圓錐體的物體,讓學生收集一些圓柱體、圓錐體的實物。同時讓學生將教科書第125、127頁上的圖沿邊剪下來做成圓柱體、圓錐體。

  一、激趣引新

  1、師出示準備的模型圓柱,圓錐,提問,這是什么形體?

  師指出:圓柱體簡稱圓柱,圓錐體簡稱圓錐。

  2、舉例:你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學生舉例)

  3、師出示掛圖,提問,生活中的例子很多,你看這張圖上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4、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樣的直圓柱和直圓錐。(板書課題: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二、自主探究,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認識圓柱

 。1)談話,請看掛圖,剛我們看到的圓柱有大的`,有小的,有高的,有矮的,還有這么扁的,同學們桌面上也有大小不一的圓柱,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發現這些大小不一的圓柱有什么共同點?(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后自由發表意見,師根據學生回答適當板書)

 。2)驗證發現:上下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

  剛才同學說上下兩個面是完全相同的圓,請你想辦法證明一下,這個猜想是否正確?

  學生可能:a把茶葉筒的蓋頭拿下來比劃b用線繞c用尺亮圓的直徑

  側面是彎曲的:把你手中的圓柱摸一摸,滾一滾,你發現它的這個面與桌面有什么不同?側面滾一滾,滾出一個什么形狀?

  (3)師指出:這是沿著圓柱形物體的輪廓畫下來的圓柱的平面圖

  圓柱上下兩個面叫做圓柱的底面(板書底面,圖中標出底面)

  圍成圓柱的曲面叫做圓柱的側面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板書,在圖中標出)

  提問:圓柱的高有多少條?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師出示裝滿牙簽的牙簽盒讓學生體會)

  驗證圓柱的高都相等:把圓柱放在桌角量高,變換角度量高,量出的結果一樣嗎?

  (4)練習:說說師手中的杯子,方便面碗是不是圓柱,為什么?指出自己手中圓柱的各部分名稱,指出下列圓柱各部分名稱

  2、認識圓錐

 。1)談話:某些建筑物的頂部,吃的蛋筒,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圓錐體,請你觀察這些圓錐,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學生自由交流,師適當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一個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2)看書對照你的發現是否正確

  (3)師指出:圖錐的底面是一個圓,圓錐的側面是一個曲面,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是圓錐的高。(邊說邊在圖上標出來)

  提問,圓錐的高有幾條?

  滾動圓錐,你有什么發現?

  辨析,這是圓錐的高嗎?那你認為怎樣測量圓錐的高?師出示圖。

 。4)指出你手中圓錐各部分名稱。

  3、比較:觀察圓柱和圓錐有什么不同之處?

  師可引導提問:圓柱和圓柱都有一個側面,側面都是一個曲面,為什么圓柱滾動側面時與圓錐滾動側面的感覺不一樣?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判斷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錐?

  2、練習五第二題,連一連。

  3、練習五第三題:先讓學生根據題意轉一轉,想象一下,再交流。

  圓柱的底面半徑與高與長方形小旗有什么關系?

  4、拿出硬紙做的圓柱和圓錐,想辦法量出它們的底面直徑和高,記錄再自備本上。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4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8~20頁的例1,“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并發現圓柱和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例1場景圖,上面這些物體認識嗎?分別是什么?如果將它們按形狀分成兩類,怎么分?如果給這兩類物體起個名字,可以叫什么?

  學生交流(揭示課題:圓柱和圓錐)

  二、探究圓柱和圓錐的特征

  1、研究圓柱

  ⑴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形的?出示相關圓柱形實物和模型

 、埔龑в^察:仔細觀察這些圓柱,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

 、墙M織全班交流,教師適當板書:上下一樣粗細有兩個圓面一個曲面

 、日J識圓柱各部分的名稱:

  教師先對照圓柱的直觀模型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再讓學生在實物模型上找到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

  2、研究圓錐

 、派钪羞見過哪些圓錐形狀的物體?

 、谱屑氂^察圓錐,你能發現什么?在小組中說一說。

  ⑶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有一個頂點底面是圓形側面是一個曲面

 、日J識圓錐的高

  出示圓錐的`透視圖,讓學生認識圓錐的高。

  ⑸在圓錐的實物模型中,相互說說圓錐的頂點、底面、側面和高。

  三、鞏固練習

  1、討論“練一練”。

  交流挑選的理由和不挑選的理由。

  2、做練習五第2題。

 、乓龑W生從正面、上面、側面觀察圓柱和圓錐,看分別看到的是什么形狀?

  ⑵在書中連線。

  3、做練習五第3題。

 、懦鍪鹃L方形、直角三角形和半圓形的小旗,引導學生猜想: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想想一下:小旗旋轉一周各能成什么形狀?讓學生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迫绻屇阕约涸O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的?想想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自己做一做。

  四、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交流

  五、作業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

  板書設計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5

  復習內容:

  西師版小學數學第12冊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有關知識。

  復習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對本學期所學的圓柱和圓錐的認識、表面積和體積等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掌握。

  2、通過復習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及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3、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培養和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

  復習重點:

  圓柱和圓錐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復習難點:

  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上的聯系與區別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復習過程:

  一、情景引入、回顧交流

  1、師生問好。

  2、師生交流談話,引入正題。

  師:孩子們,屏幕上是一個裝糧食的糧囤,這個糧囤是由哪兩種圖形組合而成的?

  生:圓柱和圓錐

  師:這節課我們就運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3、請看復習指導(出示屏幕)。

  組內交流

  匯報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電腦大師也是這樣說的,請看屏幕,齊讀一遍。

  匯報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各怎樣計算(教師分別出示課件并板書)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4、從體積公式可以看出,圓柱與圓錐的體積之間有什么關系?

  等底等高圓錐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

  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是圓錐體積的3倍

  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過渡語:下面我們用圓柱和圓錐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1、看誰快:一個圓柱形水桶,底面半徑10分米,高是20分米。

  回答問題,并列出算式

  3.14×102②2×3.14×10

 、2×3.14×10×20④3.14×102×20

  2、壓路機前輪直徑10分米,寬2.5米,前輪轉一周,可以壓路多少平方米?如果平均每分前進50米,這臺壓路機每時壓路多少平方米?

  10分米=1米

  3.14×1×2.5=7.85(平方米)

  50×2.5×60=7500(平方米)

  答:————————。

  3、一根6米長的圓柱形木料鋸成相等的3段,表面積增加了15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每小段木料的長:

  6÷3=2(m)=200(cm)

  15÷4×200=750(cm3)

  答:———————。

  4、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圓柱體積比圓錐體積大36立方分米,圓柱與圓錐體積各是多少?

  圓錐體積:36÷2=18(dm3)

  圓柱體積:18×3=54(dm3)

  答:——————。

  5、一個圓錐形的沙堆,底面周長是31.4m,高是7.2m,每立方米沙重1.5噸,如果用一輛載重6噸的汽車來運,幾次可以運完?

  解:底面半徑r=31.4÷3.14÷2=5(m)

  沙堆的體積:

  V=×3.14×52×7.2=188.4(m3)

  188.4×1.5÷6≈48(次)

  答:——————————。

  6、將一個底面半徑是3分米,高是6分米的圓柱木料削成一個最大的圓錐,至少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3.14×32×6×2/3=113.04(dm2)

  答:——————。

  7、一個裝滿稻谷的糧囤,上面是圓錐形,下面是圓柱形,量得圓柱底面的周長是62.8米,高是2米,圓錐的高是1.2米。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立方米?如果每立方米稻谷重500千克,這個糧囤能裝稻谷多少噸?

  解:圓柱的底面半徑為:62.8÷3.14÷2=10(m)

  3.14×102×2+3.14×102×1.2÷3=628+125.6=753.6(m3)

  圓柱體積圓錐體積

  753.6×500=376800(千克)=376.8(噸)

  答:————————————

  四、全課總結。

  1、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2、

  附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圓柱和圓錐

  圓柱圓錐

  S側=c×h

  S表=S側+2S底

  V=shV=sh÷3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6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教學準備】

  1、圓柱和圓錐形的實物、模型(學生、老師)

  2、一根繩子一個小球,長方形、直角三角形的小旗各一面。

  【教學過程】

  一、想象導入。

  1、師:將一根繩子看作一條線段,一個小球看作一個點,觀察,你發現了什么現象?如果將一個長方形繞其中的一條邊,形成了什么物體。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是圓柱體。

  3、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圓柱形的?

  二、認識圓柱。

  1、拿一個圓柱仔細觀察,邊觀察邊思考,然后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①圓柱一共有幾個面?

  ②上、下兩個面什么形狀?大小相等嗎?用什么方法可以驗證?

 、塾檬置幻䦂A柱周圍的面,它叫什么面?這個面有什么特點?

  ④圓柱上下一樣粗嗎?

  (1)請同學們在自己的圓柱物體上互相指著說一說它的底面、側面。

 。2)小組合作,動手動腦:

 、賵A柱兩底面的大小怎樣?你有什么辦法證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罐頭盒的高,有多少種不同的量法?你發現什么?

  學生動手操作,集體交流。

  生1:量一量兩個圓的直徑,直徑相同,說明圓的大小相等。

  生2:用繩子量兩個圓的周長,周長相等,說明大小相等。

  生3:可以采用滾動的方法,證明周長相等。

  生4:剪下兩個面,直接比一比大小。

  2、出示三個不同的高不一樣的圓柱

  思考:①你想說什么?(高不相同)

 、谑裁词菆A柱體的高?

  ③怎么測量圓柱體的高?

  小結:圓柱體有無數條高,所有的高都相等。

  引申:圓柱的高在生活總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如:硬幣的厚,鋼材的長度,井的深度。

  三、認識圓錐。

  1、一個長方形上面的一邊縮短后,繞長旋轉一周,形成了什么圖形?如果繼續縮短變成一個點,是一個直角三角形,沿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旋轉一周,是什么圖形?(圓錐)

  2、找一找屏幕上哪些又是圓錐體。

  3、學法提示。

 。1)你想研究圓錐的.什么?

 。2)你想用什么方法研究?

 。3)你發現了什么?

  請同學利用學具試著研究圓錐的特征。(也可以看書自學)

  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思考:怎樣測量圓錐體的高?

  讓學生小組合作用教師提供的學具測量圓錐的高,介紹測量的方法,然后讓學生操作,再集體交流。

  思考:為什么圓錐的高在里面,可以從外面測量?

  4、對比小結:圓柱和圓錐各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圓柱體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方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四、鞏固練習

  1、教學練一練

  觀察練一練中的圖,你能很快找出圓柱和圓錐嗎?在圓柱旁邊打上“√”,在圓錐旁邊打上“δ”。

  2、練習五第2題

  有句古詩說:“橫看成林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蓖瑢W們一定很熟悉吧?那么,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圓柱和圓錐,是否也會看到不同的圖形呢?請分別從正面、上面和側面進行觀察,再到書上練習五第2題去連一連。

  3、拓展練習:

  在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時,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想象的大腦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請看屏幕。

  在下圖中,以直線為軸旋轉,可以得出圓柱體的是()。

  五、小結、布置課后作業:

  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疑惑?接下來,我們還會研究圓柱圓錐的哪些知識?

  但我們對圓柱和圓錐的研究還遠遠不夠。課后,請同學們完成一個小制作,具體的要求看練習五的第4題。聰明的同學還可以猜一猜,下一節課我們將研究什么問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7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第9-10頁內容,練習二1-3題。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活動,認識圓柱和圓錐,知道圓柱和圓錐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的基本特征。

  2、經歷探索圓柱和圓錐特征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初步體會圓柱和圓錐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圓柱和圓錐的特征。教學難點:認識圓柱和圓錐的側面和高。

  教具準備:

  課件,圓柱、圓錐實物,模型,長方形小旗一面。

  學具準備:

  圓柱、圓錐實物,圓錐模型,剪刀,長方形、半圓形、直角梯形、直角三角形小旗各一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喜歡吃冰淇淋嗎?你注意過裝冰淇淋的盒子嗎?(課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圖)請看屏幕,這是我搜集到的一些冰淇淋盒,看到這些盒子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到:左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右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通過學生喜歡吃冰淇淋,引入對它們各種各樣盒子形狀的研究,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讓學生自己提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愿望,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你說我講

  1、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

  師:同學們,左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圓柱。

  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冰淇淋盒,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圓柱形的物體嗎?在哪里見過?他們什么樣?

  學生可能提到未削的鉛筆、水杯、膠棒、水彩筆盒、茶葉筒、木頭、廣場上的圓柱子、壓路機的磙子、賓館的旋轉門等等。他們美觀、實用、安全、能滾動

 。2)探索研究

  師:請同學們拿出課前準備的圓柱,數一數,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看你發現了什么?(課件出示探索提示)

  提示:

  ①數一數,圓柱有幾個面?指給同桌看。

 、诿幻瑘A柱的幾個面有什么不同?

 、蹪L一滾,把圓柱不同的面放在桌上滾一滾,你發現了什么?

 、鼙纫槐,你的圓柱和同桌的有什么不同?

 。3)匯報交流

  學生根據提示交流匯報。

 、賵A柱有3個面。哪3個?讓學生指一指。

 、趯W生會說“圓柱有兩個圓形的面,平平的!贝藭r教師可以讓所有的學生再摸一摸感知一下,并介紹:圓柱上下這兩個圓形的面叫圓柱的底面。(板書)

  可能會有學生提到這兩個圓大小一樣,如果沒有,教師提問:這兩個圓之間有什么秘密嗎?并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可能是用眼睛看的,也可能是估計的。給他們時間驗證一下,再交流。學生的方法可能有:量直徑;把兩個圓在紙上畫下來比對;或畫一個再看是否重合;也可能剪下來比較等等。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后利用課件演示兩個圓重合,并板書:兩個完全相同的圓。圓柱還有一個面,學生可能會通過手勢表示,卻說不出來。也可能知道叫側面。教師根據學會的回答介紹:圓柱的曲面叫圓柱的側面,并板書:側面曲面。

 、鄣酌娣旁谧雷由喜荒軡L動,側面放在桌子上可以滾動。師:我們平常見到的哪些圓柱利用了它能滾動這個特點?

  壓路機、搟面杖、滾筒刷等,學生說不上來,教師可以提示引導。師:這些圓柱滾過的地方會是什么形狀呢?

  學生演示,猜測過后,教師可以用課件演示一下:長方形。

 、軋A柱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課件出示裝滿牙簽的圓柱塑料盒和裝滿水彩筆的圓柱盒,問:這兩個圓柱的大小與什么有關?

  圓柱的高。追問:什么是圓柱的高?圓柱有多少條高?

  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問:這些牙簽和水彩筆是圓柱的高嗎?假如他們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板書:圓柱有無數條高,高的長度都相等。課件演示圓柱的一條高。師介紹:生活中,我們把硬幣的高叫厚,圓柱水井的高叫深,鉛筆的高叫長。

  師:除了高,這兩個圓柱的大小還與什么有關?底面的大小或底面直徑半徑等。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圓柱的特征,通過數一數,摸一摸,滾一滾,比一比等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感知圓柱的`底面、側面的不同,加深對圓柱的認識,并通過課件演示,加以學生的想像,體會出圓柱有無數條高,培養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認識“圓錐”特征

  (1)整體感知

  師:右邊的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圓錐。師:生活中哪些地方見過圓錐?

  學生可能提到鉛筆尖部、塑料跳棋下部、沙堆、陀螺等。

 。2)自學探究

  師: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研究圓柱特征的方法,自己研究一下圓錐的特征。

 。3)匯報交流

  教師板書:一個頂點一個側面曲面一個底面圓形

  著重讓學生說說:圓錐的側面是什么形狀?什么是圓錐的高?圓錐的高有多少條?讓學生先猜測圓錐的側面是什么形狀?學生可能認為是三角形,也可能認為是扇形,然后滾動圓錐學具自己體驗,最后通過課件展示驗證。

  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圓錐的高。圓錐只有一條高。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在想象圓柱逐步變成圓錐的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體會了圓柱和圓柱的區別,所以在研究圓錐時,借助前面對圓柱特點的學習,全部放手,讓學生不僅收獲“漁”,還學會了用“漁”進行“捕魚”,同時體驗獲取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實現了教學資源的最優化!

  3、比較異同

  師:圓柱和圓錐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相同點:圓柱和圓錐的底面都是圓形,側面都是曲面。不同點:圓柱有2個底面,圓錐有1個底面。圓柱側面滾動后是長方形,圓錐是扇形。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高。

  可以追問:根據你的理解,說說為什么圓柱有無數條高,圓錐只有一條呢?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圓柱和圓錐的異同,使學生深化認識圓柱和圓錐的特點。后面一追問,既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加強了圓柱和圓錐的聯系,又為后面學習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作了鋪墊。】

  三、自主練習

  1、下面的物體哪些是圓柱形的?哪些是圓錐形的?

  教師可挑選小鼓和臺燈罩讓學生說說為什么既不是圓柱又不是圓錐?

  2、下面的圖形哪些是圓柱?哪些是圓錐?

  挑選第四個說說原因,進一步明確圓柱的特征。

  3、用一張長20厘米,寬15厘米的長方形紙卷成一個圓柱形紙筒。紙筒的底面周長和高各是多少?與同學交流一下。

  4、師:在學習圖形的知識時,練就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和一個善于想象的大腦十分重要,下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游戲。出示教具,這是一面長方形的小旗,如果將旗桿快速旋轉,小旗能成什么形狀呢?先想象一下,猜一猜。

  師:現在旋轉小旗,看猜想是否正確。

  師:如果是半圓形、直角梯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小旗,旋轉一周后又能成什么圖形呢?請你先想象猜測,再動手試試,最后連一連。

  師:這個游戲好玩嗎?如果讓你自己設計一個小旗,你想將小旗設計成什么樣子?想象一下,如果也這樣旋轉一周,會轉成什么形狀?課后自己做一做。

  【設計意圖:學生在練習中加深了對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其中在1、2小題比較和辨析的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深層次的思考,有了運用,有了判斷,提高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體現數學知識“有用”。最后兩道小題,不僅為后面學習圓柱的表面積作了鋪墊,更重要的是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回顧反思

  師:同學們,這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獲?(課件出示教材豐收園圖)

  學生可能回答:我會積極學習了。教師適時追問:你哪個環節最積極?(課件“積極”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哪個環節最積極?)

  學生回答。(課件將綠蘋果變成紅蘋果)

  學生也可能回答:我學會提問了。教師適時追問:你都問什么問題了?(課件“會問”綠蘋果圖片飛出果籃,同時出示問題:你都問什么問題了?)

  學生回答。(課件將“會問”綠蘋果變成紅蘋果)

  師:讓我們滿載著收獲,下課休息一下吧。(課件將紅蘋果裝入果籃)

  【設計意圖:以具體的問題引領學生從“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梳理,幫助學生積累一些基本的活動經驗,養成全面回顧的習慣,培養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8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18—19,隨后的練一練和練習五的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現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

  知道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的關系,認識立體圖

  設計理念:

  本課努力將傳統教具、學具和現代多媒體網絡技術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親身感受數學,在“找”中學,在“測”中學,在“思”中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直觀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使數學課堂教學“動”起來、“活”起來,讓學生在“做”中學,使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教師出示一組相關的幾何體的實物圖,其中有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也有圓柱和圓錐形狀的,提問:上面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哪些不是?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和圓錐體?

  2.揭示課題,板書:圓柱和圓錐

  教師說明:我們所學的圓柱和圓錐都是直直的直圓柱和直圓錐.觀察、辨別

  舉例、交流

  二、動手實踐探索特征

  (一)認識圓柱的特征

  1.分組活動,每人拿一個圓柱,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你發現了什么?

  2.互相交流,什么感覺.啟發學生動手實驗: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點.

 。2)用筆畫一畫,上下底面積有什么特點?你怎樣證明這兩個底面大小的關系?

  (3)用雙手摸側面,你發現了什么?

  3.討論、交流、總結

  (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

  并板書:

  底面2個平面完全相同圓

  圓柱

  側面1個曲面

  4.圓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兩個圓柱.

  (1)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圓柱的高.使學生明確: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2)讓學生找一找圓柱的高,然后教師出示圓柱的立體圖形,說明: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圓柱的高。教師先畫出一條高,再讓學生畫高,教師提問:剛才大家從不同位置畫了高,說明高有多少條?

 。ǘ﹫A錐形狀的認識。

  1、引導觀察

 。1)請學生從課前準備的物體中挑出圓錐體學具,請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與圓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說給同桌聽。

 。2)讓一生上來邊指邊說,回答后師板書:

  頂點:1個

  側面(曲面)

  面:2個

  底面(圓)

 。3)師指導透視圖,示范畫。

  畫透視圖的時候應該先畫一個橢圓,然后在橢圓的'正上方畫上頂點,最后把頂點與底面連起來。

  2、圓錐高的認識

 。1)高在哪里?師指母線,問:這條是不是圓錐的高?為什么不是?你能舉個例子駁倒他嗎?

  (2)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圓錐的高?

 。3)圓柱的高有無數條,圓錐的高有幾條?為什么?(教師在黑板上作高,板書:1條)

 。4)在下發的練習紙上的立體圖上畫高,標上字母h。

  學生先在小組內活動、研究、交流,再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觀察、獨立思考

  學生獨立畫高,思考高的條數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活動、交流

  觀察、思考

  互相指一指、說一說

  自己嘗試概括

  獨立比較

  獨立畫高

  三、鞏固練習,評價反饋

  1.做“練一練”,說出下列物體的形狀哪些是圓柱體,哪些是圓錐體?引導學生說說選擇的理由。

  2.找一個圓柱形和圓錐形的物體,指出它的各部分名稱。

  3.學生交流同座互相指、說學生連線,交流連線時的思考過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小旗,依次將小旗快速旋轉,借助觀察和想象,交流自己的發現。

  四、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1.這節課你認識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布置課后作業:用硬紙做一個圓柱和圓錐,并量出它的底面和高。課后剪下教材中材料,獨立制作圓柱和圓柱。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9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35頁復習第5~9題

  教學要求: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步掌握圓柱、圓錐體積計算方法,溝通已經學過的一些形體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圓柱、圓錐體積計算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

  預習作業:

  1、把課本34頁第5——7題在作業本上寫一下。

  2、把課本35頁第8、9題自己動手做一做。

  教學過程:

  —、預習效果檢測

  1、計算下面圓柱的表面積

  底面半徑6厘米,高8厘米

  底面直徑1米,高2米

  底面周長6.28分米,高3分米

  2、計算下面物體的體積

  圓柱:底面直徑5厘米,高7厘米

  圓錐:底面半徑3分米,高是底面半徑的2倍

  二、合作探究

  1、復習公式。

  提問: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怎樣計算?(板書時出示相應圖形)為什么正方體體積等于邊長a的立方?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這個公式怎樣得到的?圓錐的體積公式是怎樣的?為什么要乘以1/3?

  2、做復習第5----7題。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算式。指名學生口答每題算式,老師板書出來。

  提問:剛才一題是求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一共是多少,根據剛才一題的'解答,你能找出數量關系解答這道題嗎?(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

  3、我們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可以解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做第8、9題,學生討論。

  三、當堂達標檢測

  完成補充習題的作業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復習,你進一步明確了哪些知識?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 10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33、34

  教學目標:

  1、復習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掌握其特點,能借助圖形說出公式推導過程,式形結合,構建體積計算公式系統,形成牢固的知識網絡。

  2、熟練地運用公式進行計算,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靈活地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系統掌握體積公式的轉化與推導過程,形成牢固的知識網絡。

  教學難點

  靈活地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設計理念

  本節課讓學生在梳理和交流中有所收獲,并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通過自我整理、自我提高,有效地培養學生根據不同的問題情景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正確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整理知識、形成網絡。

  1、談話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圓柱和圓錐的有關知識,請各位同學把自己整理好的知識向大家展示一下。

  2、圓柱和圓錐有什么特征?請同學們完整地表述一下。

  3、強化公式的推導過程。

  圓柱體體積公式是什么?請說一說它的轉化和推導過程。

  圓錐體體積公式是什么?說一說它的轉化和推導過程?

  4、根據學生的復習整理,讓學生把下表填寫完整。

  圖形特征計算公式

  圓柱1、上下粗細一樣

  2、底面是兩個相等的圓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高展開是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S底=πr

  S側=ch

  =πdh

  =2πrh

  S底=2s底+s側

  V柱=sh

  =πrh

  圓錐1、有一個頂點

  2、底面是一個圓

  3、側面是一個曲面,沿母線展開是一個扇形S底=πr

  V錐=1/3sh

  =1/3πrh

  5、根據學生填寫的表格教師質疑:根據圓柱和圓錐的特征能解決什么問題?運用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公式能解決哪些問題?

  根據學生的討論得出:

 。1)根據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判斷圓柱和圓錐。

  (2)針對有關條件計算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并進行有關的逆運算。

 。3)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有關體積和容積的實際問題。學生先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整理的結果。

  學生填寫表格,并互相提問表格中的有關內容

  學生分組討論。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相關概念分得清。

  (1)把圓柱的側面沿高展開后通常得到一個(),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這個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所以圓柱的側面積等于()。當圓柱的()和()相等時,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是一個正方形。(2)一個圓柱底面半徑是1厘米,高是2厘米。它的`側面積是()平方厘米。

  (3)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相差16立方米,這個圓柱的體積是()立方米,圓錐的體積是()立方米。

  (4)一個圓柱形水箱,從里面量底面周長是18.84米,高3米,它最多能裝()立方米水。

 。5)一個圓錐形機器零件,體積是125.6立方厘米,底面半徑是2厘米,這個圓柱的高是()厘米。

  2、有關計算算得準。

  (1)、一個圓柱形鐵皮盒,底面半徑2分米,高5分米。

 、偃绻刂@個鐵皮盒的側面貼一圈商標紙,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紙?

  ②某工廠做這樣的鐵皮盒100個,需要多少鐵皮?

 、廴绻眠@個鐵皮盒盛食品,最多能盛多少升?

  (2)、一個圓錐形沙堆,底面直徑8米,高3米,這個沙堆占地多少平方米?如果每立方米沙重15千克,這堆沙一共重多少千克?

  3、解決問題用得妙。

 。1)、一個長9分米的圓柱形木材,底面半徑是4分米。如果將它加工成一個最大的圓錐,這個圓錐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削去部分的體積是多少?

 。2)、一個壓路機的滾筒的橫截面直徑是1米,它的長是2米。如果滾筒每分鐘轉動8周,5分鐘能壓路多少平方米?

 。3)、一個圓柱形鋼塊,底面半徑和高都是6分米,把它熔鑄成一個等高的圓錐,這個圓錐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

  學生說一說求容積為什么要從里面量。

  學生討論一下每一個問題各是求什么

  三、綜合運用、提高能力。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1)在一個直徑是20厘米的圓柱形容器里,放入一個底面半徑3厘米的圓錐形鐵塊,全部浸沒在水中,這時水面上升0.3厘米。圓錐形鐵塊的高是多少厘米?

  (2)一根圓柱形木料,底面直徑20厘米,長40厘米,現需要沿直徑把它對半鋸開,鋸開后每根木料的表面積和體積是多少?”

  2、總結復習,暢談收獲。

  3、作業:34頁3、4

  學生分組討論。

【六年級下冊數學《圓柱和圓錐》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10-15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09-16

圓柱和圓錐的教學反思08-16

六年級數學下冊《圓柱與圓錐》教學設計(精選12篇)03-14

六年級圓柱和圓錐的認識教學設計12-26

《圓柱和圓錐的認識》的教學設計(通用10篇)12-04

關于《圓柱和圓錐》教學反思06-06

圓柱和圓錐教案03-08

圓柱和圓錐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