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侮辱、規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晏子的智慧,知道他是怎樣維護齊國尊嚴的。
4、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重點:
1、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描寫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交流、討論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辯證思維。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演示、視頻短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良好的應變能力往往可以使你處在有利的位置上,今天老師帶了兩個問題想考考大家的口才和應變能力,你們敢接受挑戰嗎?(出示問題:
1、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你知道海涅是怎么回答的嗎?
2、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你知道歌德是怎么反駁的嗎?)
師:海涅和歌德都很巧妙地回答了對方所提出的刁難,在我國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有一位非常能言善辯的人,他是誰呢?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講解課題:
①、晏子是春秋時齊國大夫,關于晏子,你知道多少呢?
②、講解“使”、“楚”,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③齊讀課題,你從課題中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想了解的?
2、師:同學們的求知欲還真強,接下來就請你們以你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在文中找找你想要了解的資料,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在讀課文的時候要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你認為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3、檢查預習情況,進行生字教學:
師:同學們讀得都很認真,老師要檢驗一下同學們生字詞是不是都掌握了?
①、(出示生字詞)誰愿意當小老師領著同學們把這些詞語讀準確?
②、理解詞語意思;
③、交流易錯字(生說,師補充)
4、師: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掌握得很不錯,看來大家課前的預習工作都做得很充分!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生:讀課文;自由發言。(相機板書)
5、師: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寫,你知道課文的哪一部分是講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嗎?
生:(回答問題,師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概括起因、經過、結果)
三、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師:正如同學們說的那樣,晏子憑借自己的機智贏得了楚王的尊重。課文是怎樣寫晏子使楚的呢,我們現在一起來學習課文。
1、學習課文一、二自然段:
①指名讀一、二自然段
②、區別“大(dà)夫”與“大(dài)夫”(前者指古代官職的名稱,后者指醫生。)
③、一、二自然段講的是事情的起因,具體交代了什么?(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春秋末期、楚國境內、楚王和晏子)
2、學習第三自然段:
師: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仗著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晏子,顯顯楚國的威風。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駁的呢?課文的3—5自然段向我們詳細講述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個故事。
①、同桌之間(一個扮演晏子一個讀旁白)互讀課文第3自然段,思考并交流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在文中畫出晏子應對的語句。
②、指名回答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么應對的?
③、出示晏子的話,指名讀;晏子的這句話有什么隱藏的含義嗎?誰找出來了?
④、師:也就是說晏子鉆狗洞的前提是——楚王承認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晏子的意思是說,你們這兒分明是個狗洞,我訪問狗國才鉆狗洞,我要是從這里進去,你們楚國就是個狗國。可是,晏子為什么不這樣說呢?
生:晏子是齊國的使者,表面上還要尊重楚國;晏子不能剛到楚國就激怒楚王,那就進不了楚國了……
師:晏子與楚王第一回合的較量結果是怎樣的呢?你們覺得晏子的口才怎樣?有誰想來讀讀這段話?
3、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覺得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講述了晏子在出使楚國的過程中,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的故事,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個故事,誰來回憶一下還沒見面時,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么應對的?
二、細讀課文,思考領悟。
1、學習第四自然段:
師:堂堂的一國之君楚王還沒有和晏子見面,就已經敗下陣來,又豈能善罷甘休呢?
①、晏子見了楚王,楚王又想了什么辦法來侮辱他?
②、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從這句話中你聽出了什么?
③、這里的“人”指的是?(指的是能人/人才/儀表堂堂的人)
你能模仿楚王當時的語氣讀一讀這句話嗎?(讀出不屑的語氣)
④、楚王侮辱齊國沒人才,晏子是怎樣回答的?齊讀這幾句話,指名回答你讀懂了什么?
⑤、你能用三個成語來概括一下形容人多的幾個句子嗎?
晏子夸耀齊國的都城人口眾多,巧妙地轉換了概念,把楚王說的“能人,人才”換成了普通老百姓,借機贊揚了齊國。
⑥、出示晏子的話:“您這一問,我實在不好回答。說謊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說實話吧,又怕大王生氣。”指名回答晏子為什么要先說這句話。(這樣其實是設了個陷阱,為下面間接貶低楚國做鋪墊。這樣楚王就沒理由治晏子的不敬之罪了。)
⑦、那他又是怎樣解釋齊國派自己出使楚國的原因的呢?晏子的言外之意是要說什么?
⑧、面對晏子的應對,楚王只好怎么樣啊?
不愧是出色的外交家啊,一張巧嘴就維護了國家的尊嚴,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文,一起欣賞、體會一下晏子的聰明才智。(一、二組讀楚王,三、四組讀晏子)
2、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課文講了晏子三次智斗楚王,第三斗是怎么樣的呢?請你們快速閱讀第五自然段。思考:在宴席上楚王是怎樣取笑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取笑楚王的?(指名回答)
①、指名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②、晏子舉了“南橘北枳”的例子是為了說明什么?這里的兩個“水土”意思一樣嗎?
③、這里,晏子用打比方的方法,含蓄地指出了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他的機智真是令人佩服啊!讓我們來演繹一下他的精彩辯言吧。(分角色朗讀該段)
3、小結三個故事,填寫表格;
4、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在晏子三次靈活的、機智的反駁下,最終的結果怎么樣?
①、出示該段,生齊讀;
②、“不敢不尊重”是什么意思?這句話換種說法可以怎么說?
③、與陳述句進行對比,理解雙重否定句加強語氣的作用。
三、觀看影片(5分鐘左右),總結全文。
1、師:晏子不辱使命,成功出使楚國,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當時的精彩畫面。(播放影片);
2、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說說晏子獲勝的法寶是什么?
(①、才智過人,有善辯的口才;②、他愛國,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維護了祖國的尊嚴;③、正義在晏子一方,邪不壓正)
師:你們說得都很好,晏子的確才智超群,現在你們知道為什么稱他為晏子的原因了吧!
3、師:晏子成功使楚,齊王決定重賞他,于是需要擬一份詔書,對晏子作一個全面、客觀地評價,你能幫助齊王完成這一工作嗎?(聰明才智/維護齊國尊嚴/出色的外交家/能言善辯/機智靈活/沉著冷靜……)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王的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學習晏子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的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重點: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昨天我們已初步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么楚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是如何?這些都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關注的。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把文章速讀一遍,用“-----”劃出晏子出使結果的那句話。
2、交流,引導:
齊讀這句話: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抓中心句,理解脈絡:
(2)交流后板書:侮辱
(3)指名男女同學分讀這兩句話,為何變侮辱為尊重?(板書:打?)誰能簡單來說一說:
你能連起來說一說嗎?
自由說------指名說
1、同學們可真認真,把長長的一篇課文就讀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今天,咱們就抓住“侮辱”一詞展開研究,去看看,在這之前,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劃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講講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三、學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邊開了個5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里鉆進去。
這句話有點復雜,再讀一遍,相信第二遍會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話講得更簡單一點嗎?
(楚王要晏子鉆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
板書:鉆狗洞——
2、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指導朗讀這句話,特別指出:瞅、冷笑
讀重音,真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跟著他的樣子,一齊讀這句話,這句話楚王是輕視晏子沒才干,想以此侮辱齊國沒人才的目的。
板書:沒人才——
第三次機會讓給平時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學來說。
3、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楚王借此譏笑齊國人沒出息,齊國社會風氣不好。
板書:沒出息——
是啊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同學們積累的詞匯還真多!
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板書:反擊
四、學習晏子反擊:
1、咱們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擊楚王的語句,(學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覺讀得太平淡了,誰能體會晏子當時的心情和當時的場面,給他加一個修飾詞語,來讀一讀。投影出示:
好的,同學們都答得很出色,反復地讀了以后,同學們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練習: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
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是狗國
2、晏子給予有力的回擊以后,結果如何?
3、楚王這城門打得是無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認國家是狗國了,自己是狗王了。
4、小結,學法:
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反復朗讀——仔細思考——結合自己的理解,都學懂了晏子第一次反擊,而好戲還在后頭。我們將繼續利用這種方法學懂后二次反擊,變換一下學習方法,四人為一組,讀二、三次反擊的話,討論下面的習題;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等人訪問下等國。
2、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
3、所以楚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我們讀一讀三處表示結果的話。細心的同學會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只好),誰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此時的楚王。
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作自受
……
五、如果晏子回到齊國,齊王大喜,給他開了個慶功宴,你也去參加這個會,你講一講晏子為什么能取得勝利
六、分角色朗讀課文。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擊退楚王侮辱。同學們,只有今天學好知識,才能像晏子一樣,不辱使命,維護尊嚴。
板書:晏子使楚
(侮辱)—————(反擊)————結果
鉆狗洞是狗國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下等國只好陪著笑
沒出息強盜國只好賠不是
反思: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斗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不應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而應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后再讀課文,這樣就大大刺激了學生讀課文的興趣,在讀課文的過程中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學中,對于晏子的語言分析得較為細致,對楚王的語言和神態卻沒怎么顧及到,這是做得不足的地方。文中楚王的話不多,多為設問口氣,從“楚王見到了晏子,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能體會到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無禮。“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其中“打發”一詞,可以看出楚王對晏子的不尊重。后來,他又借故侮辱齊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再一次向人們展示了一個目空一切、傲慢無禮的楚王形象。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
課前對備學生不夠充分,沒想到學生對于晏子的邏輯性的語言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學生們能夠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真正作到了一吐為快,導致學完課文之后,沒有時間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演課本劇,體驗課文內容,使更多的學生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3
一、導入課題
1、簡介晏子。古時候有個人名叫晏嬰,他身高不到五尺,就和你們差不多高,他是齊國的大夫,也就是宰相,這個人啊,很有才干,人們尊稱他為晏子。
2、學習生字,理解課題。請大家仔細看老師寫他的名字。(板書:晏子)“晏”字上邊寫個“日”字頭,下面寫個“安”字,這是一個生字,請大家一起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晏子的故事,請大家打開書,翻到214頁,一起讀課題——(板書:使楚),“使”什么意思?(真不錯)晏子使楚呢?(說得很清楚!真棒!)能不能把這句話講的詳細一些呢?比如加上時間什么的(非常好!真厲害!)
二、自由讀課文
過渡:那晏子出使到楚國后,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碰到生字詞多讀幾次,讀不順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通讀順,開始——
1、學習生字
這里有幾個生字詞,老師來檢查一下,看看大家掌握了沒有,同學們先自己練一練。(好)誰愿意來讀?(真不錯!)
a:晏子大夫臨淄
b:楚王大王大臣們欺君之罪
c:強盜犯罪囚犯
d:春秋末期晏子楚國楚王侮辱尊重
(你們能選用上面一組詞語中盡量多的詞語說一句話嗎?)
2、剛才你們朗讀了課文有什么感受呢?晏子怎么樣?所以我們對晏子非常——(佩服)(板書:晏子)
那楚王呢?楚王這樣子,真是讓人氣憤。(板書:楚王)
三、師范讀課文,深入了解課文。
1、過渡。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最氣憤?什么地方讓你最佩服?老師朗讀課文,你們仔細聽,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2、范讀課文。
3、提問:我們來解決剛才的問題。
(1)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最氣憤?為什么?誰來說說,還有誰愿意說?(稍加點評)是啊,晏子作為一個使者派到楚國去,楚王竟然還這樣——(侮辱)他(板書:侮辱),真是令人氣憤啊!
(2)課文什么地方讓你最佩服?
小結: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一一反駁(板書:反駁)真令人佩服啊!
聽完了整個故事你高興嗎?(我非常高興。)高興什么?(板書:不敢不尊重)是啊,晏子出使到楚國,三次受到楚王的侮辱,他都一一反駁,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多么令人高興啊!(板書連線)
四、深入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過渡。
(1)下面就先來看看晏子與楚王的第一次交鋒,好好欣賞一下晏子這位外交家的語言魅力。請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找出晏子說的話。
(2)指導朗讀。
晏子剛到楚國,楚王就叫人把城門給關了,讓晏子從狗洞里鉆進去,(出示圖1)晏子是怎樣說的?指名說。晏子作為外交官,他是這樣說話的嗎?(不是)應該是——(不慌不忙,沉著冷靜。)該怎么把它讀好呢?請同學們自己先練一練。
出示幻燈: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①指名讀,指導朗讀。(第一句要肯定,當然,到底要強調)(真不賴,誰能讀得比他更好)(我發現他有一個地方讀得很好,如果把第一句讀得再肯定一些,就更好了。(很不錯,當然(到底)兩個字讀得很好)②齊讀。請大家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讀。③誰能站起來把自己當成外交家,手指著這個城門,加上動作、神態讀一讀,④指名讀。(你來試一試,不錯。很好,真有外交家的風采。)
3、轉換角色練習,體會弦外之音
(1)練習傳話。(速度慢)你們說,接待的人會怎么把晏子的話傳給楚王呢?你們能不能當當接待的人傳傳話呢?請同桌同學先練一練,一個當楚王,一個當接待的人,待會兒換過來,看看哪桌同學練得最認真!出示幻燈: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2)傳話。誰來當當接待的人傳傳話。指名傳話。對,是這樣的。那傳話的人見了楚王,直接就這樣說嗎?
(3)表演。現在我就是楚王,誰愿意當接待的人上來報告。(師敘述:今天那五尺來高的晏子肯定得從那洞里鉆進來,可有好看的啦!)……啊?如果……那……我……哎……
同學們,楚王聽了接待的人的稟報后,會怎么想呢?請大家想一想,用上老師這里的句式,(幻燈:楚王想:晏子說—————,如果——————,那——————,哎—————。)輕聲地說一說。誰來說?還有誰愿意?
是啊,楚王考慮再三,沒有辦法,只好(出示第二幅圖)——同學們,學到這里,你們對晏子佩服嗎?(佩服地五體投地)我們再來讀讀晏子的話。出示幻燈:
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
小結:面對楚王的侮辱,晏子不慌——不忙,胸有——成竹,沉著——冷靜,憑著他的三寸不濫之舌,使楚王不得不認輸。我們一起來讀好這段話。
準備練習:
練習1
能維護自己和國家尊嚴,是個愛國的人。
晏子能維護齊國的利益。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2
能巧妙戰勝對手的人,是個有智慧的人。
晏子用善辯的口才戰勝楚王。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練習3
龍港一小的學生個個都是好樣的,
我是龍港一小的學生,
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第一次的交鋒以楚王失敗而告終,那第二、第三次又是怎樣交鋒呢,誰輸了,誰又贏了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來欣賞。
板書設計:
26晏子使楚
侮辱
晏子楚王
反駁
不敢不尊重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
通過對本文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藝術魅力,從而愛上語言,在今后的生活中學會主動地積累語言,學會主動地去表達,特別是能夠利用課外時間,有意識地多看課外讀物,多朗讀;讓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學會作者運用人物對話來塑造人物的表達方法,恰當地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通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知道,本文是按事情發展的先后順序來敘述。明白敘事性文體主要的板塊包括: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經過,和事情的結果,而事情的經過是文章的最為重要的部分,使學生明白,在自己的習作中也要把事情的經過寫得具體。
總的來說:我設計本文的理念就是讓學生學會表達,一是口頭表達,學會說話;二是學會書面表達,學以致用,學會書面表達,學會習作。
教學目標:
1、會寫“侮、辱”等十四個字,會認“敝、柑”等八個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格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晏子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理清文章寫作脈絡,知道作者表達的順序,習得一些寫記敘文的方法。
3、反復誦讀晏子的語言領悟其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1、體會晏子的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從晏子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2、理解晏子語言的妙處,習得一些語言表達的藝術。
學法和教法:
學會快速瀏覽來抓住課文主要內容;用邊讀邊想讀書法在書上批注;學會用簡潔精練的語言表達;學會提出有創見的問題;學會從文章主要內容中體會作者的感情,和作者要表達的主題,并從中領悟主題與內容之間的關系;從例文中習得表達技巧,學以致用,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過感情讀來領悟作者的感情,并與之產生共鳴,從而獲得讀書的樂趣。
引導學生邊讀邊悟,從中領悟作者在表達的感情;注意每個知識點的過渡,盡量讓學生把所學知識系統化和理清文章寫作思路和文章主要內容,從而領悟到一些作文表達技巧和學會謀篇布局。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會寫十四個生字,會認八個生字;初讀課文,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在老師的幫助下理清文章脈絡;知道當時的歷史背景,事情的起因,和楚王幾次侮辱晏子;具體學習一到三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會說的說得人笑,不會說的說得人跳”。語言是一門藝術,會用這門藝術的人,立于別國的廟堂之上,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用三寸不爛之舌,不費一兵一卒,不用一槍一彈,打得敵人節節敗退,讓敵人不敢不尊重他。大家都預習了這一課,知道我要說的是——晏子。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十一課《晏子使楚》,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歷史名人,去了解他、學習他。好嗎?
二、板書課題、釋題、師范讀。
三、學生自讀,自行解決以下問題。
1、過渡:同學們,你們在課外對本課已進入了認真的預習,剛才又聽了老師的范讀,下面看投影上面的問題然后,自己默看課文,回答以上的問題,老師相信你們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務。
問題是:課文的時代背景?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寫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請你找出事情的起因是什么?結果是什么?寫事情經過的時候,寫了楚王和晏子的幾次較量?
2、指幾名同學來回答,老師相機糾正,總結。
四、學習課文一到三自然段。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基礎差的學生回答: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檢查剛才的學習所得。
(2)師引導:正是因為楚國和齊國都是大國,才為下文的故事發展作了鋪墊,如果楚國不是大國,他就不敢那樣狂妄,也就不會有下文故事的發生和發展。請同學們繼續看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過渡:上文作者告訴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接下來開始講述故事,大家一起說:作者首先告訴了我們——事情的'起因。對,同學們說得很好。大家一起把這一段話讀一下。在學生讀的同時,師相機板書:起因: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顯威風。
(2)師引導:同學們敘事性文章,一般來說作者要先告訴我們事情的起因,但是,注意起因,是詳細描寫還是一筆帶過?對!事情的起因,也就是事情的緣由,要簡單的描寫,而重點應在事情的經過。下面進入文章的重點部分,我們一起來來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學生用概括的語言說說楚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應對?(投影出示問題)
——國王讓關上城門,讓晏子從城門邊的一個五尺來高的洞進去。
——晏子說,如果楚國是狗國,他就進狗洞。
(2)畫出晏子的語言,多讀幾遍,體會妙在什么地方?(投影出示問題)
指幾名同學回答,學生的概括可能不是很好,師要做適當的總結,(見下)
妙在:將計就計,讓楚王沒有選擇地打開城門。
(3)學生讀晏子的語言注意讀出不卑不亢的語氣。師相機板書:經過國王出招:關城門開狗洞;晏子應對:是狗國進狗洞結果:只得打開城門
4、解決生字詞
過渡:同學們剛才,楚王和晏子的較量,第一回合以晏子勝,楚王慘敗而告結束。更精彩的兩局我們留待下一節課繼續學習。下面我們來解決課文的生字詞。請同學們把生字的拼音標注出來,在文中找出相應的詞,把你認為難寫的字多寫幾遍,給你們三分鐘的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OK?好!現在開始。
師巡視全班,關注那些平時好寫錯字的同學。之后,指幾名基礎最差的學生板演。
5、小結: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獲不少:我們知道了本篇課文寫作的背景;知道了故事發生的起因;知道了晏子和楚王第一次過招,以晏子勝,而楚王敗而告結束;而且在不到三分鐘的時間大家都學會了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老師為你們認真學習的態度感到高興,這節課老師很輕松,很開心,感謝同學們。
6、作業:抄寫生字一個字寫三個,并組詞。讀晏子的話體會其奧妙。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晏子和楚王的第二次第三次過妙,體會其語言的妙處。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文章脈絡,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好敘事性習作的謀篇布局。進一步學習晏子的能言善辯,感受語言藝術的魅力所在。
教學過程:
一、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過渡:上一節課,同學們對課文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別是對晏子在第一回合中的精彩登場拍手稱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晏子更加精彩的語言藝術會令我們深深折服。那么,他跟楚王的第二次回合,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大家一起說。對!第四自然段。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好嗎?
1、學生默看第四段,一邊讀一邊想。并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國王如何出招?晏子又是如何應對?(投影出示問題)
2、指名說一說。
3、師引導學生用簡潔概括的語言來表達。
——楚王:侮辱齊國沒有人才;
——晏子:最無能的我只配訪問最下等的國家;
4、晏子的話妙在什么地方?(投影顯示問題)
這樣的問題學生很難回答,需要老師引導說出:將計就計,有力地貶低了楚國,讓楚王有苦說不出。
5、第二次回合的結果找到原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只好陪笑。
6、晏子的笑,跟楚王的笑有什么不同?
——晏子的笑是一種自信的笑,以牙還牙之后,帶著快意的成功的笑。而楚王的笑是慘敗之后,無可奈何的笑,是一種難過的苦笑。
7、學生讀第二次晏子應對的語言,注意感情。師相機板書:
——只好陪笑。
二、學習課文的第五自然段。
過渡:
楚王前面兩次侮辱晏子,都是想通過攻擊他本人,來達到攻擊齊國的目的,結果,楚王不但沒有討到半點便宜,反而落得慘敗。我們知道楚王不會善罷甘休,接下來他會想去什么壞點子呢?我們同學課外做了很好的準備,已經知道,現在楚王開始把進攻晏子的矛頭直指齊國,他抓來一個人,說是齊國的一個小偷。這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講到,對第五自然段,下面我們進行第五自然段的學習。OK?同學們都喜歡動腦思考,經常能提出很好的問題,下面老師把這段時間交給你們,讓你們把提問。
(讓學生質疑提問: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學生先自答,學生答不上來的,老師相機引導答疑。)
1、楚王出了什么招?晏子如何應對?
國王:隨便抓一個人誣蔑齊國人沒出息;宴子:齊國人在本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為盜,是因為兩國的風氣不同。
2、晏子的話妙在什么地方?
過渡:前兩次較量,晏子都是將計就計,這一次,他用了什么方法來維護國家的尊嚴?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對,晏子用一個生動形象的比方,不但,指出齊人為盜的原因,而且,批評了楚王治國無方,致使民風很壞,讓好人到了楚國也變成了壞人。有力地打擊了楚王。他的話妙哉?對!太神妙了!
3、較量結果,楚王慘敗,找到原文的句子來說明?
——楚王只好賠不是。
4、學生認真讀晏子的語言,邊讀邊體會其妙。師板書:楚王只好賠不是。
三、學習課文最后一段。
師過渡:
楚王三次想要侮辱晏子,三次都以晏子勝而楚王敗而告終,而且,楚王一次比一次得到的打擊要重。從此以后,想要侮辱齊國,顯顯威風的楚王,怎么樣?對!不敢不尊重晏子。請同學們看到課文最后一段。
1、全班齊讀。
2、把這個雙重否定句改為陳述句。
——從此以后,楚王只得尊重晏子。
四、回顧全文,借助板書,理清文章的脈絡。
過渡:
同學們,每一篇文章都有它行文的路徑,也就是有一定線路。我們學習完每一篇文章一定要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脈絡,這對我們的習作是有幫助的。下面我們借助板書,回顧一下文章的脈絡。
1、指幾名同學說。
2、師引導總結。
先寫事情的起因,簡單的一句話。然后,寫事情的經過,經過寫得很詳細,寫了三件事,也就是晏子和楚王較量的三個回合。最后寫事情的結果,也只短短的一句話。我們在寫敘事的文章,一定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而且,要注意詳略的安排,這樣,才顯得我們的思路清楚。
五、總結:
1、學生說一說學習本文的收獲。
2、老師總結。略
六、作業:
1、課外找一些有關語言藝術方面的文章,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
2、小練筆。寫一篇記事的文章,注意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特別注意經過部分要詳寫。
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起因:侮辱晏子,顯顯威風
經過:三個回合只好開城門——只好陪笑——只好賠不是
結果:不敢不尊重晏子
教學后記:
本文教學成功點在于:抓住重點,比如: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較量作為重點來講。這個重點又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也是最能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地方,所以,學生參與很積極。另外,注意讓學生體悟,晏子語言的藝術性和魅力所在,學生,雖然不能表達不出來,但是,他們從內心明白,巧妙機智的語言對于一個人來說極為重要。然后,對于晏子的幾次應對的語言,主要引導學生多讀,盡可能讓他們把設身處地來讀,讀出晏子的語氣,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愛上語言,愛上語文。注意文章的脈絡思路,讓學生清楚地理解全文內容,學生,都能很好地說出本文的行文路線,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并且知道敘事的文章,有因有果,而重點在事情的經過。本文教學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內容安排略多,給學生讀的時間相對少了一些。對學生的要求過高一些,比如,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說出晏子每次回應的語言各妙在什么地方,這個問題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了,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太多的時間,讓學生少了一些讀的時間,同時,也影響到教學原來的熱烈氣氛。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課文,并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晏子是怎樣智斗楚王的,為什么晏子的話會駁得楚王無言以對?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國歷史上的春秋時代,出現過許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個。晏子是春秋時代齊國人,當過齊國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辭,機智果敢,是當時著名的外交家。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的故事。
從課文中找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課題中的“使”作什么解釋?并且說出課題的意思。
二、讀課文,自學字詞。
要求讀準生字字音,理解字詞。
三、再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1、課文寫了晏子的幾個故事?從哪里到哪里是寫這幾個故事的,給課文分段。
2、讀課文中的三個小故事,用晏子說的話概括每個故事的主要內容。
四、閱讀理解第一個故事。
1、默讀思考: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說“楚國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國家?”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訪問狗國得鉆狗洞,楚國開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聽到傳話,為什么只好吩咐打開城門,楚王當時是怎樣想的?
4、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小故事。
(二)閱讀理解第2、3兩個故事。
1、默讀思考:這兩個故事中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樣回擊楚王的,結果怎樣?
結合填空理解晏子話的含義:
(1)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來訪問楚國,因為楚國是____。
(2)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到了楚國卻做起了強盜,因為____。這句話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讀兩個小故事。
(三)總結課文,鞏固練習。
1、朗讀全文。讀后討論: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機智果敢,善于言辭,熱愛自己的國家)
2、課本劇表演比賽,體會“侮辱”和“尊重”這兩個詞語的含義。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離現在已有2500多年了,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楚王為了顯示楚國威風,三次企圖侮辱、取笑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機智,巧妙地使楚王陷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從此,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晏子的語言有著嚴密的邏輯關系,幽默而尖銳,值得細細品味。課文的重點是楚王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如何對待的。難點是理解晏子反駁的話。
[學生分析]
《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春秋末年,距現在兩千多年,離學生較遠。讓學生課前搜集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于“出使”、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有助于學生走進文本。另一方面,晏子的語言極富邏輯性,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設計理念]
本設計以“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主線,從“晏子的言行”和“楚王的態度”兩條線來體會,用抓重點語句談理解、分角色朗讀和課本劇表演等多種交流形式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從教材的要求和學生的需要出發,充分估計學情,隨時調整設計,體現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資料的搜集與運用,既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拓展和延伸文本,達到立體感悟的目的。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及10個新詞。
2、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確定進一步學習的方案。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距現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群雄爭霸的春秋戰國時代。其中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而齊國的強大離不開一個人,他就是晏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介紹晏子故事的文章。(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師生共同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
zǐfajubúshi
訂正字音:晏子打發規矩賠不是
2、在預習生字、新詞時,你有什么提醒大家的?
撒謊(別多寫一點)規矩(最后一筆是┖)
3、交流收集到的資料。
(春秋戰國時期的形勢、故事的時代背景、有關晏子的簡介以及關于出使和古人稱謂等方面的資料。)
三、再讀課文,初步感知: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記錄: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充分自讀后小組內交流。(簡單的問題互相幫助,共同解決,不懂的問題存下來。)
3、集體交流:
(1)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
(2)提出不懂的問題:
估計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
①為什么“楚王只好吩咐打開城門”?為什么“楚王只好陪著笑”?為什么“楚王只好賠不是”?
②晏子為什么要“裝著很為難的樣子”?
③兩個“水土不同”的意思相同嗎?
④楚王為什么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四、師生共議明確學習方向,擬定學習方案。
1、嘗試擬定學習方案。(結合課文的重點,圍繞你要研究或想解決的問題,擬定學習方案。)
2、師生共同修改、整理:
學習提示:
楚王仗著自己的國勢強盛,三次企圖侮辱晏子,結果卻是不敢不尊重晏子。晏子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方法自學:
1、抓住晏子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
2、抓住楚王的態度變化及其原因來思考;
3、任選課文中的一個小故事展開想像,還可以合作排演課本劇。
五、按照所選或自擬的學習提示自學。(時間根據學生需要靈活掌握)
六、作業:
必做:
1、抄寫詞語、生字,難寫的多寫幾遍。
2、練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選做:閱讀林漢達主編的中國歷史故事叢書中的《春秋故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理解晏子如何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挫敗楚王的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2、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3、學習晏子的聰明才智和維護齊國的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重點:抓住晏子三斗楚王時據理力爭的言行,理解晏子出使楚國時表現的聰明才智,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
教學難點:理解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學習簡單的推理。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師:剛才我們彼此的問候。從你們的表情和狀態,送給大家三個字:精、氣、神。給老師了一個很大的鼓勵,讓我們在這堂課里互相地鼓勵。同學們古人有句話叫做“外圓內方”,就是指規矩對自己多一點,強調自己真才實學,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外要尊重禮節。今天我們就要認識一位這樣的人。看誰,同學們你們了解晏子嗎?(學生回答)我們一起看一看。晏子的真名叫晏嬰,在這里為什么稱他為晏子呢?(學生猜測)
想:古時候,哪些人的稱呼中有“子”?(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孔子、老子、孟子……)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稱呼呢?假如我也生活在那個時代,要注意我的性別,我可能也回對國家作出了貢獻,他們怎么不叫我“鐘子”啊?你發現什么?(生答)出示課件
小結:孔子、孟子等都是古代的大學問家,晏嬰為什么也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
導言:《晏子使楚》的故事發生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課件)晏子受齊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了解他出訪的情況,同學們,想不想當一回齊國的小記者,隨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怎樣才算一個優秀的小記者呢?(耳聰、目明、嘴勤、手快)說的多好啊!快跟著晏子走吧!
二、初讀課文:
同學們,我們剛剛跟隨晏子出使了楚國。現在誰愿意站起來重現當時情景。你來讀。他讀的很好,有個地方大夫,現在我們都讀大夫,還有個地方侮辱。你接著讀,自己評價一下,還行,給自己留余地,讀的快證明他讀的流利,在慢一點就更好了。繼續,老師聽出這段有幾個成語:得意泱泱、面不改色、安居樂業,把他們畫下來讀讀。
剛才同學們一讀就把課文讀的這么好,而且在讀的過程中已經了解了課文內容。不信我們聊聊:晏子出使楚國那就叫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見到晏子就讓晏子難堪。楚王不給晏子開城門,讓晏子鉆——(生答狗洞。)第二次用晏子矮說齊國——(生答沒人了。)第三次(說齊國人人品不好。)楚王就這樣一次一次的侮辱晏子,然而,最終結果是;從此以后,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終結局了,再大聲讀一讀這句話。把他畫下來在讀一遍。孩子們,“尊重“換個詞可以說是?(生答)”不敢不“換個詞,(生答)換個說法讀一下。(生說)你讀的字正腔圓。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尊重晏子的什么?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晏子出使楚國時所表現出來的愛國情懷,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2、了解文言詞句方面的一些特點,識記一些重要的文言詞語.
3、感悟人物形象的特點.
[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
2、難點:鮮明的人物形象,個性化的語言。
[教學時數]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晏子簡介:名嬰,字平仲,春秋時政治家。從公元前556年開始,他繼承父親的官職,在齊靈公、莊公、景公時歷任卿相,掌管齊國政治,講究禮儀,以“節儉力行”著稱。
由于晏嬰的“節儉力行“符合于墨家的宗旨,晏嬰就為后來墨家所推崇。《晏子春秋》這部書,柳宗元認為它很可能是“墨子之稈有齊人者為之”,大約是戰國中期墨家學派的人收集有關晏嬰的言行,編輯成書的。它文學性很強,有不少記敘生動的散文,是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二、朗讀課文
三、疏通文意,落實字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字詞以學生自學提問為主)
讓學生逐步掌握文言文學習的規律。
(1)讀準字音
(2)實詞、虛詞的積累。如對課文注釋中的詞語要多讀、多記,不斷溫故知新。
(3)通假字、古今異義詞、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的辨識、理解。
通假字:熙,同“嬉”,開玩笑。一詞多義:之、使
古今異義詞:坐盜避席其實(它的果實)所以(……的原因)
倒裝句:曷為者也(為何人)何以也(以什么辦法)
參考譯文
在晏子將要出使楚國的時候,楚莊王聽到這個消息后對他左右的近臣說:“聽說這個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在他要到我們楚國來,我想羞辱他,該怎么辦呢?”有一個人說:“這樣吧,當他來的時候,我就綁著一個人從您的跟前走過。然后您問被綁的是什么人,我就說是齊國人;你問為什么被綁起來,我就說是因為偷東西。”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在宮里設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時候,有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來見楚王。楚王問:“被綁著的這個人是誰?”官吏回答:“是齊國人,因為在我們這里偷東西。”這時楚王看了看晏子,問道:“你們齊國人都是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站起來回答道:“我聽說,橘子生在淮南的時候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變成枳,雖然它們的葉子相似,但是結出來的果實則全然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不同罷了。老百姓在齊國的時候安分守己,不偷東西,可是到了楚國便偷東西了,難道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使人善于偷東西嗎?”楚王聽完笑道:“賢能的人是不能戲弄的,我這是自取其辱啊!”
四、學生口頭復述課文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五、
1、分析晏子與楚王的對話,體會晏子的外交語言藝術。
明確:
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看到晏子外交語言的藝術,主要在于他成功地運用了邏輯嚴密的三段式推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比喻、類比等反駁方式和語言藝術。當然,晏子的成功本質在于他反擊了楚王的無禮和無理,義正辭嚴地維護了國家的尊嚴,不辱使命,如果沒有這一點,那么巧辯成為詭辯而黯然失色。這里晏子性格的本質所在,也是我們學習本文而得到的啟示。
2、分角色朗讀。
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理解晏子語言的邏輯力量。(要讀出人物的語氣性格)
3、分析人物形象并思考:
⑴晏子在楚國嚴辭反擊楚王的目的是什么?
⑵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楚王又是怎樣的人?
明確:
本文人物形象刻畫鮮明。寥寥數語,楚王的自作聰明、仗勢欺人,晏子的機智善辯,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躍然紙上。
縱觀全文,晏子始終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一次又一次傷及國格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
六、布置作業。
把課文改寫成500字左右的一個小故事。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2、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
邊讀邊畫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了解詞義,師生也可以結合上下文共同討論詞義。
強盛:強大而昌盛(多指國家)。
訪問:有目的地去探望人并跟他談話。
大夫:古代官職。
出使:接受命令到外國去。
乘機:利用機會。
侮辱:使對方人格或名譽受到損害,蒙受恥辱。
吩咐:口頭指派或命令;囑咐。
冷笑:含有諷刺、不滿意、無可奈何、不屑于、不以為然等意味或怒意的笑。
敝國:對自己國家的謙稱。
欺君之罪:欺騙君主的罪名。
撒謊:說謊。
囚犯:關在監獄里的犯人。
盜竊: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柑橘:果樹的一類,指柑、橘、柚、橙等。
賠不是:賠罪。
安居樂業: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勞動。
有些字詞要特別提出,加強記憶。
4、多音字組詞。
(二)理清課文條理,分段,概括段意。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要邊聽邊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什么,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了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給以必要的指導就可以了。因此在分析課文結構時要放手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寫作脈絡。
(這篇課文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可以分成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這一段講的是齊國和楚國都是大國。
第二段:(第2~5自然段)講的是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給予反駁。
第三段:(第6自然段)講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學生在分清段落之后,也就明白了第二段是全文的重點,主要講晏子和楚王三次斗智的過程。
(三)結合閱讀提示學習全文。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楚王想依仗國勢顯威風。)
(2)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都是怎么說的?他為什么要這么說。
(晏子剛到楚國后,當楚王以他的身材矮小來侮辱他,不讓他從城門進去,而要他從事先挖好的狗洞中往里鉆時,晏子針鋒相對地予以堅決回擊。他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出。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晏子這樣說的目的,在于義正詞嚴而不動聲色地反擊了楚王的侮辱,同時,又能巧妙地將楚王交給自己的難題回敬給楚王,迫使他打開城門,使自己堂堂正正地從城門中進去。
晏子進了城后,見到楚王,楚王又以貌取人,以“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來欺負晏子,侮辱齊國。對此,晏子胸有成竹地引鱉入甕,誘使楚國讓自己說出“敝國有一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的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就派到這兒來了。”言外之意我連下等人都算不上,所以就被派到這個連下等國都不是的楚國來了。晏子不動聲色地將楚王對齊國和自己的侮辱又回敬給了楚王,使楚王哭笑不得,還不得不“陪著笑”。
晏子赴酒席時,楚王又用事先安排好的把戲來羞辱晏子,晏子卻從容不迫地以“橘”變“枳”來說明齊國人進入楚國才變成盜賊,這是楚國社會風氣不好,楚王治國無能造成的,以此反擊了楚王的污蔑,維護了齊國的尊嚴。)
(3)后來,楚王為什么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三次遭到楚王的侮辱三次予以堅決地反擊,維護了齊國的尊嚴,表現了超人的智慧和才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三次受挫。這一切都使楚王充分認識到了晏子的才能,明白了自己是斗不過晏子的,所以只好收斂起自己的狂妄,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列表的方法,把問題簡單、清楚地表現出來。
楚王(侮辱)
晏子(反擊)
剛到楚國
讓晏子鉆狗洞
到狗國鉆狗洞
見到楚王
齊國沒有人了
上等國派上等人下等國派下等人不中用的派到這兒
晏子赴宴
齊國人是強盜
“橘”變“枳”
通過表格能夠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課文內容。另外,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利用這個表格,再結合開頭和結尾的內容,能夠正確地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朗讀這篇課文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情況指導學生分角色或按照發展順序朗讀課文,以增強學生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2、技能目標: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3、情感目標:
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關鍵】
讀出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理解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系,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教學過程】
一、導人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一、三段,知道了齊、楚兩國都是大國,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仗著自己國勢強盛,趁機侮辱晏子,結果楚王不敢不尊晏子。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自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法研讀課文第二段,你認為重點的句子劃一劃,想一想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師:晏子與楚王的幾次交鋒?
生:晏子與楚王的三次交鋒?
師:你懂了哪一句,請說一說:
一次交鋒: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5尺來高的洞。晏子來到楚國,楚王叫人把城門關了,讓晏子從這個洞鉆進去。
(理解:“古代5尺來高”相當現在的的4尺不到(準備一根4尺長的繩子,讓學生加深了解長度。)
師: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生:身材矮小。
師:晏子怎么回答的?
生:“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鉆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出示課件)
訪問正常的國家開城門,訪問狗國鉆狗洞,楚國讓我鉆狗洞。
推理:所以楚國是(狗國)。
師:楚王是不是不侮辱晏子了呢?
生:不!又繼續侮辱晏子。
師:請找一找有關句子。
二次交鋒:
生: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
理解:“瞅了一眼”、“冷笑一聲”。
生:從神態看,楚王對冷笑一聲十分輕蔑。
生:“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都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師:誰能在第二句中概括三個成語:
生1:舉(袖)成(云)
生2:揮(汗)如(雨)
生3:摩(肩)接(踵)
生4:這些句子都說明人多。
“既然有那么多人,為什么打發你來呢?”
“訪問上等的國家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上等人訪問上等國家,下等人訪問下等國家,我是最下等人,訪問楚國。
推理:所以楚國是(下等國家)。
師:到這里,楚王認輸了沒有?
生:沒有。
師:你從哪里看出來?
三次交鋒: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么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情?”
師:“笑嘻嘻”是真的發誓內心的笑嗎?
生:不是的。
生:“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板書:類比推理:
生于淮南──橘生長于齊──安居樂業
橘水土不同人(不盜)
生于淮北──枳一到楚國──強盜
(生活環境不同,導致本質的改變)
圖(講的內容同上)
齊:淮南自然條件好,產柑桔。淮北自然條件差,產枳桔,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在楚國當強盜,推理:所以楚國是(環境不好,社會風氣差。)
二、分角色讀第二段
男:扮演楚王;女:扮演晏子;師:扮演武士。
連環畫復述這三次交鋒。
轉換角度:通過這個故事,我們應該懂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講三個事故事說明智慧。
故事一:
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散步,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這位傲慢的批評家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從來不給傻瓜讓路。”歌德卻說:“而我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批評家過去。
故事二:
德國大詩人海涅是猶太人,常常遭到無端攻擊。有一次晚會上,一個旅行家對他說:“我發現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會彌補這個缺陷!”
故事三:
俄國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長得很胖,又愛穿黑衣服。一次,一位貴族看到他在散步,便沖著他大叫:“你看,來了一朵烏云!”
“怪不得蛤蟆開始叫了!”克雷洛夫看著雍腫的貴族答道。
三、深入探討
1、晏子對楚王回擊的目的是什么?
2、晏子是怎樣一個人?
3、你覺得晏子的辯論有無漏洞?如果是你,會怎樣應對楚王?
四、小結
這則歷史故事深刻的諷刺了楚王的自作聰明,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與人,自討沒趣。
五、展示
師:齊王。
生:無晏嬰政不清。
師:孔子。
生:古今少有賢人。
史學家司馬遷:“不辱使命,雄辯四方”(外交活動)
假如晏嬰還在世的話,我即使替他手拿鞭子做個仆人,也是我高興和向往啊!
六、結束語
師:讓我們一起記住這個充滿智慧的名字──(生:)晏子!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精選10篇)】相關文章:
《晏子使楚》課件教學設計03-02
《晏子使楚》課件設計05-10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18篇12-25
《晏子使楚》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15
《晏子使楚》課件設計內容05-09
晏子使楚教學資料下載01-15
晏子使楚優秀教學課件11-16
《晏子使楚》教案02-16
《晏子使楚》閱讀的答案04-26
晏子使楚的教材課件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