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十二》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fā)展。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十二》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十二》教學設計1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和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掛圖,結合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讓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和“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在今后學習中進行實踐,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準備:
1、投影片
2、搜集有關中山陵、莫高窟、圓明園、故宮、漓江、黃山等名勝古跡的資料。
3、課前出好一期黑板報。
4、準備一次演講(限定2分鐘)參考話題(1)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2)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3)要有正確的讀寫姿勢。
5、課前參觀校(或鄉(xiāng)鎮(zhèn))的有線電視臺,采訪節(jié)目制作的有關情況。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明代畫家董其昌的一幅繪畫作品(如《黃山雪霽圖》、《秋興八景圖》等),說說看了圖的感受。
講述:這是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的畫,怎樣才能畫好畫呢?他說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板書)。其實不光是學畫,這種方法對我們學習語文也很有益處。那么,“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是什么意思呢?學習語文為什么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應該怎樣通過“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途徑來學習語文知識呢?學習了這一課我們就明白了。
二指導看圖,學習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1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指導觀察第一頁的三幅圖。
。1) 觀察第一幅圖。
(2) 講述;圖上畫的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參觀的是我國古代的天文儀器,我國遠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測天儀器——渾天儀,并取得了輝煌的天文學成就?吹竭@些古代天文儀器,會想到什么?
指名說。
小結:同學們說得對,我們都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的。
。3) 觀察第二幅圖
過渡:在參觀了古天文儀器后,老師又帶領同學們去了天文展覽館,他們看到了什么呢?
說說展覽館墻上的照片上有些什么內容。
指名說
小結:同學們要從小愛科學,努力學習,長大后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4) 觀察第四幅圖
圖上畫了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說
小結:老師帶領學生欣賞碑刻,碑刻就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或者圖畫,這些文字或圖畫大多出自著名畫家之手,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
圖上的同學們看到這塊碑刻,會怎樣想,怎么說?
指名說
同學們在書法課或外出旅游時,欣賞過哪些碑刻?在欣賞過程中,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討論交流
2指導觀察第2~3頁通版插圖。
。1) 逐幅圖觀察第一行的四幅圖。
觀察第2頁最上面的兩幅圖。
說說圖上畫了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他們游覽了漓江和黃山之后會有什么感受?
分組討論。
指名說。
觀察第3頁最上面的圖。
分別說說圖上畫了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同學們參觀了植物園會有什么收獲?與丹頂鶴一起嬉戲會有什么樣的樂趣?
指名說。
。2) 觀察大海圖。
a. 說說圖上海面是什么樣的景象。
b. 小結: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很長,站在海邊,眺望大海,能讓人領略到“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和“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光燦爛,若出其里”的壯美景象(投影映示,教師簡要釋義,學生朗讀)。
c.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所得(包括生活積累),結合自己所讀的關于大海的文學作品,談談自己見到遼闊大海后的感受。
指名說。
觀察右邊的兩幅圖
a說說圖上同學在干什么,中山陵和莫高窟在什么地方,同學們游覽這些名勝后會說什么。
指名說
b讓學生結合造假課前收集的關于中山陵和莫高窟的資料,介紹一下這兩處名勝。
其余同學邊聽邊思考:聽了介紹,你有什么感受,獲得了什么知識?
指名說
。3)觀察第三行插圖
觀察左邊一幅圖
a說說圖上是哪兒,在什么地方。
b說說圓明園美在哪里,它又是怎樣被破壞的。
請同學介紹
c聽了同學介紹有什么感想?
指名說
觀察右邊一幅圖
a說好所圖上是哪兒,在什么地方?
b故宮規(guī)模宏大,建筑技術高超,同學們課前已經查閱了資料,知道得一定比老師多,誰愿意老介紹?
指名說
評點
c聽了同學們介紹你懂得了什么?
指名說
評點
。4)小結:聽了同學們的介紹,老師也學到了不少知識。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同學們有機會去這些地方走走看看,一定會學到很多知識。
(5) 你們的家長曾到過哪些地方,游覽過什么名勝、什么景點,有什么感受?
指名說
三、總結
1通過觀察插圖,你知道了什么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嗎?
2談談準備怎樣“行萬里路,讀萬卷書”。
討論交流
3小結: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不僅可以從書本上獲得,從課本上獲得,還可以走出課堂,走出課本,走向社會,大自然中獲取。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自然界的各色景觀處處有學問,處處有語文。在學好各門功課的基礎上,我們還要學會讀社會和自然這樣的大書,這就是“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圖中的這些同學,他們走出課堂,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陶冶了情操,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語文知識,收獲很大。
當然,“行萬里路”并不一定要有“萬里”之遙,同學們可以從身邊開始,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在自己的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讀好社會和自然這本大書。同時還可以結合日記,記下自己的觀察所得,這對于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很有幫助。
四作業(yè)
1閱讀徐霞客的故事,學習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神,加深對“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體會。
2深入大自然和社會,寫觀察日記。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通過《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十)》中“多種渠道學習語文”和上一課“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學習,你知道了應該怎樣學好語文嗎?
2、教師談話:學習語文的渠道多種多樣,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踐中加以運用!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就是實踐的重要。我們要在生活實踐中學會運用語文這個工具,不僅在實踐中學習語文,更要在運用中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板書課題)
二、指導看圖,教學生學會運用語文
1、觀察第4、5頁第一行的兩幅圖。
。1)教師邊指圖邊講述:圖上是一所學校的閉路電視系統(tǒng),左邊是控制室,里面的幾位同學通過屏幕,既可以知道全校的情況,也可以把信號傳到預定的地方,右邊是學校電視臺的播音室,通過攝像機和專門的路線可以把聲音傳導控制室,由控制室根據需要加以處理。
。2)圖上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工作的?
指名說。教師給予提示和補充。
。3)課前同學們參觀訪問了校(或鄉(xiāng)鎮(zhèn))有線視臺,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制作節(jié)目的?指名說。
。4)小結。
2、觀察第二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1圖上的同學在干什么,寫字的同學是用什么姿勢寫字的?他們是怎樣握筆的,字寫得怎樣?別的同學表情怎樣?
同桌討論、交流。
2、小結。
3、請班上毛筆字寫得好的一兩名同學作書法表演(字不宜多),并表揚認真寫字的同學。
(2)右邊一幅圖。
1、說說圖上畫的是一次什么活動,參賽的同學什么樣,神態(tài)怎樣?指名說。
2、我們在第十一冊已經學習過演講,老師也請大家課前作了準備,哪位同學愿意到前面來演講?請兩位同學作演講表演,同學予以簡短評價。
3、觀察第三行插圖。
(1)左邊一幅圖。
1、圖上的同學正在開展什么活動,大家分別在干什么?指名說。
2、討論:古詩文課外活動的形式很多,如集體或單獨朗誦、配樂朗誦、背誦、抽簽朗誦或背某一詩文,突出某一主題的朗誦,比如背有關寫月亮的詩句,指定某一作品的朗誦、背誦,比如背李白的詩句等。
3、抽簽背誦古詩文。教師評價。
(2)右邊一幅圖。
1、說說圖上有誰,在干什么,他們辦的黑板報質量怎樣。指名說。
2、我們班這期的黑板報出得也非常好,欄目豐富,插圖精美,書寫完整。我們請本期的作者和編輯分別來介紹一下他們是怎樣選擇內容、寫好稿件、確定欄目、設計插圖的。
指名介紹。同學評價。
3、同學們對出好黑板報還有什么建議?指名說。教師評價。
4、觀察第4頁左上角的圖。
。1)說說圖上有誰,在干什么,小報的質量怎么樣。
指名說。
。2)展覽各組課前出的小報,說說質量怎樣,然后請幾位編者或作者談談是怎樣編這期報紙的。指名說。
5、觀察第5頁6右下腳的插圖。
。1)講述:這是一個學校的學生正在表演課本劇《母親的恩情》,圖中兩個同學分別扮演孟郊和他的母親。
(2)圖上同學表演得怎樣?指名說。
。3)同學們學過不少課文,也演過課本劇,請參加過演出活動的同學談談演出的要求和體會。
。4)小結。
三、總結
1、交流同學們在課前搜集的在實踐中應用語文的例子。
2、小結。
四、作業(yè)
1、分組編輯出版小報。
2、練習排演課本劇。
3、多參加語文課外活動。
五、聯(lián)系前面學過的有關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一~十一),說說自己在這方面的收獲。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十二》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
2、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
難點
通過課本插圖和有關事例,逐步養(yǎng)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最后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指導看圖,領會內容
(一)指導觀察第一頁
1、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有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他這是會時想些什么?
2、指明回答,教師補充
第一幅:在天文臺,老師和同學參觀古代的天文儀器。同學門看到這臺儀器,一定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在天文臺的天文展覽館內,墻上貼著宇宙中星體的照片,希望大家長大后到太空中研究宇宙的奧秘。
第三幅:簡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圖畫,大多出自著名書法家和書畫家之手,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同位共同參觀三幅圖,回顧主要內容,說說自己的想法。
。ǘ┲笇в^察二、三頁通版圖
1、學生自由觀察插圖,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思考:圖上有哪些人物,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有什么意義?
2、同組相互交流,感受體會
3、教師總結并補充
(三)學生交流:觀察了這些圖畫,你有什么想法?
三、教師小結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逐步養(yǎng)成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到學校里學習知識,長大后才能勝任祖國交給我們的工作。因此,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學生齊答:運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二、指導看圖
教師帶領學生依次觀察插圖,弄清圖中內容。
1、第一行兩幅
。1)教師簡單介紹
。2)學生討論: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工作的?
(3)班級交流
2、第二行左圖
。1)請一位同學作一次簡短的演講,學生評價。
。2)教師總評
3、第三行左圖
(1)觀察圖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自由練習朗誦,體會方法。
第三行右圖
(1)觀察插圖,回答:圖上的人在干什么,黑板報出的怎樣?
(2)教師補充:辦黑板報要先選擇好內容,確定欄目,設計圖案。
4、左上圖
學生觀察,談談怎樣編手抄報?
5、右下圖
。1)教師簡介
。2)學生交流:他們演的怎樣?怎樣才能演好課本劇?
。3)教師小結:參加課本劇演出,可以鍛煉自己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藝術情操,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談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十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教學反思(精選5篇)12-25
良好的素質來自良好的習慣_1500字01-26
良好的習慣作文八篇02-28
要有良好的習慣_800字01-27
培養(yǎng)習慣作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