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1
【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掌握“花苞”“嬌媚”“棱鏡”“粗獷”等生字詞。
2、朗讀課文,想象雨中情景,概括四季的雨的特點。
3、從修辭、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語言。
4、理解作者對雨的喜愛、贊美之情,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
從修辭、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從修辭、想象、感官等角度品析本文精彩的語言。
2、理解作者對雨的喜愛、贊美之情,培養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方法】
多媒體展示法 講解法 小組合作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1min)
上個星期,我們欣賞了朱自清筆下充滿生機的春,也感受過老舍筆下響晴的濟南的冬。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春天常見、冬天也有的雨。一起走進劉湛秋的《雨的四季》
二、教學鋪墊
1、生字詞檢測(3min)
投影:花苞 嬌媚 彩棱鏡。(強調形近字的辨析和個別字詞的讀音)
三、整體感知
1、概括四季的雨的特點。(5min)
“雨的四季”,不是簡單的寫雨,而是寫了四季的雨景,那么,四季的雨景各有什么特點呢?默讀課文,圈出四季的雨的特點。
(提示:抓關鍵性詞語進行概括)
明確:春雨:美麗、嬌媚、溫柔
夏雨:熱烈、粗獷
秋雨:端莊、沉靜
冬雨:自然、平靜
四、精度細品
1、教讀賞析(賞析中注意朗讀指導,以學生的賞析為主,老師加以適當補充)(15min)
看來啊,四季的雨各有神韻,這四季的雨景喲,老師最喜歡春雨啦,接下來,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下春雨圖!
①聽老師朗讀,注意春雨圖中都有什么景物?你覺得哪種景物最美,美在哪兒?
景物:樹、水珠子、小草、空氣
賞析:
A、每一棵樹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的手臂也頓時柔軟了。
(提醒想象畫面)擬人手法,把樹寫活了,寫出了樹剛從嚴冬中蘇醒的樣子。
(對比)每一棵樹都睜開眼睛。
“特別明亮”則讓人感受到了樹干開始變青、樹葉萌芽的鮮活的生機。
(對比)每一棵仿佛都睜開特別明亮的眼睛,樹枝也變軟了,而新生的葉子,綠綠的。
柔軟:樹枝溶解開始抽條的狀態;將“葉子”比作波浪,寫出了新生葉子長勢之茂盛,充滿活力
在春雨的滋潤下,大樹開始重獲生命,樹枝開始變得柔軟,也反映了春雨的溫柔。
(略) B、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
比喻手法,把花苞滴下來的水珠子與少女的眼淚作比,說它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使本來平淡無奇的自然現象擁有了人的神態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嬌媚,那么那朵花呢?那個春雨浸潤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艷動人吧!
C、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
(提醒想象聲音)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將草復蘇、萌芽、生長的聲音傳遞給讀者,使小草充滿動態感,充滿生機,側面反映了春天反對萬物的滋潤。此外,也能感受到作者細心觀察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
D、呼吸變得順暢,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鼻子和嘴唇。
(提醒想象味道)無色無味的空氣仿佛有甜味呢,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好的雨后春景圖!
②對比朱自清在《春》中“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的對春雨的直接描寫,作者劉湛秋是寫萬物經雨洗淋后的情態,你覺得好么?
經過春雨洗禮的萬物,充滿了朝氣、充滿了生機,生機盎然個。這樣寫,能夠側面反映春雨的作用之大以及春雨溫柔、美麗的特點。
③小結:在春雨圖中,作者采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從視覺、聽覺、嗅覺的角度來描寫雨后的世界,牽動著美妙的聯想和想象,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春雨的溫柔和嬌媚,給了我們以美的感受。
2、合作交流(15min)
每組從剩余三個季節的雨景圖挑選一幅喜歡的畫面進行賞析。
要求:先自讀,賞析時可想象畫面,注意圈劃批注。
再小組合作討論,注意傾聽組內同學發言。
最后分析結果,組內代表發言,其他小組注意傾聽,及時做好筆記。發言完可做補充。
提示:抓能夠牽動讀者想象的句子;從修辭、感官等角度分析
預設:
①夏雨:
而荷葉鋪滿了河面,迫切地等待著雨點,和遠方的蟬聲、近處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響曲。
擬人、比喻;視覺、聽覺。
“迫切”擬人手法,寫出荷葉對夏雨到來的渴望,富有畫面感。
把雨聲、蟬聲、蛙聲的夾雜聲比作交響樂,從聽覺上給人以享受,讓人感受到夏雨的熱烈……
②秋雨:
各種各樣的果實搖著鈴鐺的時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婦人,顯得端莊而又沉靜了。
比喻。“果實搖著鈴鐺”,仿佛讓人感受到果實的可愛,具有畫面感……
③冬雨:
但這時候,雨已經化了妝,它經常變成美麗的雪花,飄然蒞臨人間
比喻、擬人
“化了妝”“飄然蒞臨”將雨人格化,寫出了冬雨的飄逸、可愛,沒有冬的殘酷,反而充滿柔情蜜意,從而抒發了作者對冬雨的贊美、對生命和自然的熱愛之情。
五、體悟情感(3min)
賞析完四幅美麗的雨景圖,你覺得作者對雨的情感是怎樣的?從文中找到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
點明:贊美、愛戀(尤其是第二人稱你,感情的熱烈、真摯,直抒胸臆。)
六、總結(1min)
雨是神奇大自然的一部分,作者贊美、愛戀雨就是因為對自然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熱愛。希望同學們也能以一顆積極的心去感受雨的四季,去感受自然,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人!
七、作業布置(2min)
完成課時訓練和作業本相關內容
八、附板書
附:積累:回顧有關“雨”的詩句
文章題目是“雨的四季”,很明顯,和雨相關,請同學們回顧有關“雨”的詩句
投影: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注意點撥詩歌中蘊含的情懷)
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2、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方法。
3、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意趣,提升鑒賞品位。
4、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教學重難點:
欣賞文章畫面美,體會作者用筆之細膩,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能力。在朗讀中品味文章詩化的語言。
教學設想:
本文最突出的特點是畫面美,教學中在整體把握文章的基礎上,調動學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畫面美,并領會作者抓住特征寫景時用筆之細膩,同時領悟、體會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學方法:
朗讀法 分析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多媒體展示雨絲畫面,配樂)
一、 導入
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寵兒。古人有很多寫雨的詩句:“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雨在古代詩人筆下,已經被寫得如此之美,在當代詩人眼里,它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當代詩人劉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 作者簡介
劉湛秋(1935),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被譽為“抒情詩之王”。兼創作散文、報告文學、小說及編輯詩歌。著有詩集《寫在早春的信箋上》、《溫暖的情思》、《生命的歡樂》。
三、 讀
(配樂欣賞,初步感知)
詩人創作散文,終脫不了詩人的氣質。本文就是如此,作者用詩化的語言繪出如畫的四季雨景,請同學們欣賞配樂朗誦,看看作者是如何表現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四季雨景圖你最喜歡哪一幅呢?(學生聽讀)
同學們聽后,定會發現作者很喜歡雨,他是怎樣表現自己對雨的喜愛的呢?(通過對四季雨景的描繪),這四幅圖你最喜歡哪一幅?老師最喜歡“春雨圖”,我想請同學們先和我一塊來欣賞它。
分析“春雨圖”:
朱自清《春》中也有一幅“春雨圖”,同學們還記得嗎?一起背背看: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的發亮,小草兒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時候,上燈了,一點點黃暈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
這是一幅雨中即景圖,寫出了春雨輕柔的特點。
剛才同學們在欣賞配樂朗誦時,我發現有些同學都被那美情朗讀陶醉了。不過,我想,我們同學也能讀,而且會讀得更好。我想請一位同學朗讀,(同學們最想聽誰讀?)在聽的同時,注意看看作者是否也給我們推出了一幅雨中即景圖?寫了哪些景?寫出了春雨的什么特點?你可在文中找關鍵詞句。
(師生共同欣賞“春雨圖”):
一場春雨過后,給整個大地帶來了什么變化?
多媒體展示:
柔軟
春雨綿綿 嬌媚 驅走冬天 改變姿容
透明
教師小結:確切地說,這是一幅春雨后景觀圖,春雨“潤物無聲”“微雨夜來過,不知春草生。”“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一場春雨滋潤后,整個大自然都從睡眠中蘇醒過來,把你的五官都調動起來,我們看到樹木睜開明亮的眼睛,我們聽到小草生長的沙沙聲,我們嗅到空氣中芳甜的氣味,置身其中,人們會情不自禁地感嘆:太美了!而這一切都是這一場春雨的功勞啊!在這里,作者對雨充滿了喜愛之情,把春雨寫得親切可愛。這段文字我最喜歡“空氣里像有無數芳甜的果子,在誘惑著你的鼻子和嘴唇。”我忍不住作個深呼吸。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這段文字)
同學們可用同樣的方法閱讀夏、秋、冬雨圖。
(師生共同欣賞其余三幅圖)
夏雨圖:夏雨有什么特點?熱烈、粗獷的僅僅是雨嗎?
多媒體展示:
熱烈
夏雨傾盆 豐滿大地 展示誘惑
粗獷
教師小結:整段文字充斥著火熱奔放的豪情。
秋雨圖:在文中找出描寫秋雨特點的詞語。多媒體展示:
端莊 深情
秋雨輕輕 傾訴 沉思 純凈靈魂 產生情思
輕 發光
教師小結:“自古逢秋悲寂寥”,在此作者一掃古人“秋風秋雨愁煞人”的哀怨與凄涼,更沒有林黛玉“已覺秋窗秋不盡,哪堪秋雨助凄涼”的傷感。
冬雨圖:作者用了哪些詞語來形容冬雨和南國的雪?用了什么手法?
多媒體展示:
自然
冬雨透明 降臨溫暖 帶來蜜情
平靜
教師小結:冬雨自然、平靜給人帶來異樣的蜜情,真希望今年的雪能早點到來。
歸納總結:王維的詩被評價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本文也可說是“文中有畫”了,作者抓住四季雨的特征,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四季雨人格化了。如果說春雨是一個嬌媚的少女,那夏雨可就是一個潑辣的大嫂了;如果說秋雨是一個出嫁生了孩子的母親,那冬雨可就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婦了。作者在這里表現出對自然、生命的熱愛。
四、悟
1、體會情感
雨給作者留下了如此美的形象和記憶,雨在作者筆下顯得如此可愛。對四季雨景的描繪,可謂一條線索,除此之外,還能找出一條線索來嗎?
喜歡(美) 愛戀(活力、滋潤、流動)
用了什么抒情方式?(齊讀第1、6、7段)
作者也曾說過:“我好像是屬魚的,因為只要下雨,我的身心便舒適起來,情緒進入那種靜謐的活躍,靈感的泉眼似乎也滋潤了。”
這與作者有著一顆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心是分不開的。
2、作者寫作本文的用意何在?
五、延伸拓展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感受,隨著生活環境、生活處境的變化而變化。雨給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記憶,作者對雨的感受始終沒有變化,這與作者的生活經歷有關,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時代的滄桑之變,而蔣捷就沒有這么幸運了,他一生顛沛流離,心系朝廷,對雨的感受自然會發生變化。
(多媒體展示、齊讀)
虞美人 聽雨
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師生共同賞析)
聽雨有兩種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賞心樂事,雨聲具有一種樂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悵莫名,雨聲淅瀝,益增愁思。
課外可閱讀《語文讀本》第三冊,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其中作者寫了自己在大陸、臺灣聽雨的不同感受。
六、課后練習:請抓住某景物特征寫一段文字,200字左右。
七、結束語
有人說“每個人不一定要成為詩人,但每個人可以詩意地活著”,但我要說:“沒有一顆鮮活靈動的心,沒有對自然、對生命的熱愛,是無法進入那詩意的境界的,讓我們走進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用心觀察自然,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真的很美。”
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并積累字詞。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分析四季的雨的不同特點,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寫
的方法,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標: 由作者對四季的雨不同性格的描繪,領悟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
活,歌頌生命的情趣。
教學重點:“細致觀察事物,抓住特點描述”的能力,體會作者對雨寄托的思想感情,賞析本文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培養學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寫的能力。
教學方法:
自讀法:教師點撥與學生自讀相結合,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合作探究法:引導學生展開聯想與想象,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教學準備:自制教學課件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課件出示不同形態的雨景,同時配以肖邦的鋼琴曲《雨滴》)雨是大自然的音響師,用心傾聽才能感受到它的美妙,今天讓我們一起通過劉湛秋先生《雨的四季》來感受不同季節雨的性格特征。
二、作者簡介
劉湛秋,當代詩人,翻譯家,評論家,1935 年出生,安徽省蕪湖人,著有詩 集《寫在早春上的信箋》、《溫暖的情思》、《生命的快樂》,曾被譽為“當
代抒情之王”。
三、整體感知,鑒賞課文
1、檢查字詞
靜謐 高邈 蒞臨 粗獷 咄咄逼人
2、學生自由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要求:注意處理好語速,突出關鍵字詞的讀法。體會作者的感情。
3、理清課文結構,思考每部分描寫的內容,哪幾個自然段進行了重點描寫?
要點:總——分——總
第一部分總寫我喜歡雨。
第二部分寫四季的雨。
第三部分抒發對雨的喜愛之情。
2——5 自然段是重點段,描寫四季雨的不同特點。
4、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可配樂),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課件出示問題: 各季的雨有什么樣的特點,從文中找出相關詞語,也可自己概括。
要點:
春雨:美麗 嫵媚
夏雨:熱烈 粗獷
秋雨:端莊 沉思
冬雨:自然 平靜
5、教師出示問題:品味語言。
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小草似乎像復蘇的蚯蚓一樣翻動,發出一種春天才能聽到的沙沙聲。
要點: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形象的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學生自由探究、交流。
四、再讀課文,體會情感
同學們齊讀第 6、7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師出示問題:文章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
學生自由發言,交流。
要點:后者單純強調一個“雨”字,顯得呆板,前者充滿靈動,賦予“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滿情趣和意境。
五、總結全文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開展了聯想與鑒賞散文的方法,讓我們用一顆靈動有愛的心,去感悟生活,熱愛生命。
六、拓展延伸
課件展示: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請同學們利用平日所積累的詩詞句,體會不同的人生感受。
七、布置作業
我們通過“寫了什么”,“怎么寫的”“好在哪里”領會了本文的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和結構美。根據本文所學的細節描繪方法,展開聯想與想象,描寫一幅你所見所想的本校夏雨過后的情景,不少于 300 字。
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背誦。
3、感受四季雨的不同之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課文朗讀帶,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喜歡雨天嗎?能說說都有些什么樣的雨嗎?
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雨,為什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指導自學,識字讀文。
1、聽課文朗讀帶。
2、自學,出示自學提示。
①請輕聲讀課文,標記識記有困難的字。
②想辦法認識這些字。
3、指名認讀生字卡片上的字。
4、“開火車”鞏固識字,口頭為生字擴詞。
5、標出自然段序號。
6、分段朗讀各個自然段,學生互評初讀情況。
三、學習寫字。
1、觀察,小組內交流寫字建議。
2、你們認為哪個字最容易寫錯?師范寫“疏”。
3、從中選擇兩個字練習書寫。
4、同桌之間互相評價。
5、老師小結鼓勵。
四、總結談話:
你今天又學到了那些新知識?
五、作業:
1、練習朗讀課文。
2、標出課文中描寫四季的雨不同特點的句子或者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讀一讀下面的詞語
綿綿的春雨閃閃的電光隆隆的雷聲
呼呼的狂風淅淅瀝瀝的雨聲
二、學習課文,感受四季的雨各不相同。
1、小組合作學習,出示學習要求:
請小組合作讀讀課文,然后找找課文中描寫四季的雨的有關句子。
2、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
3、重點指導學習第2自然段。
默讀第二自然段,然后從山峰和草木兩方面說說春雨怎樣最可愛?
(老師板書相關詞語)
4、指名朗讀,互評。
5、用同樣的方法自學其他自然段,體會夏、秋、冬季雨的特點。
6、師評。
三、拓展說話。
你還知道其他描寫雨的詞語嗎?試著用他們說幾句話。
四、補充“我的詞語庫”。
五、課堂總結:
大自然神奇而美麗,只要我們多觀察多思考,定會發現它更多的美,對自然現象有更多地了解。
六、作業: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兩個自然段背誦。
2、課余時間搜集吟誦雨景的詩句讀一讀。
板書設計:
春雨:綿綿、山峰嫵媚、草木青翠
3、四季的雨夏雨:傾盆直瀉
秋雨:稀疏短暫
冬雨:南方陰冷的雨、北方滿天飛揚的雪花
【七年級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雨的四季》教學設計 15篇04-01
雨的四季教學設計15篇04-01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雨的四季》教學設計07-29
雨巷的教學設計11-11
《雨巷》 教學設計09-03
《秋天的雨》教學設計803-14
秋天的雨備課教學設計02-15
夏天的雨教學設計舉例02-15
戴望舒雨巷的教學設計11-13
關于雨巷的教學設計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