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

時間:2021-04-10 16:06:5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么大家知道規范的教學設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范文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1

  單元課題

  長度單位

  本節課題

  第1課時統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

  本節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二年級上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與反思。

  2.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媽媽和爸爸比,誰高?誰矮?“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ㄒ唬┙y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ǔ鍪纠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教學反思《二年級上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與反思》。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教師提出疑問: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ǘ┱w感知,認識厘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袄迕住笔且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2、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說一句話嗎?學生積極發言。

  3、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O到7呢?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么量?

  5、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教學反思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興趣。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學生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引入

  淘氣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根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學生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梢岳檬种械男A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學生。)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學生板書,教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序: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熟練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序,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 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很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學生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幾?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 648= 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 書 設 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后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3

  單元簡析:

  1.教材分析: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并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了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說話的態度。

  2.學情分析: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于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并回答問題。

 。2)了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4.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5.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時安排:3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2課時

  練習一………………………………………1課時

  課題: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3.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班班通、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引入 :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如果學校再次做校服,想請你來做參謀,你們打算選什么顏色呢?為什么?

  交流理由。

  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

  師: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問: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

 。4)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課題:數據收集整理(二)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并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并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并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學準備:班班通,表格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引入:

  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愿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問: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么,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么?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折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里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

  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么方法來統計數?

 。ㄌ崾緦W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 )擔任數學科代表。

 。3)小結: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xx小學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

 。2)填寫統計表,分析數據。

  回答問題。

  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獲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小結:這節課,我們應用統計知識幫助老師選了一位同學們心目中的數學科代表,老師先謝謝同學們,我們還學到了統計的另一種方法——投票,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了記錄,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統計的內容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后還可以選擇一些內容進行統計。

【二年級數學第一單元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八單元數學廣角教學設計04-04

數學必修四教學設計范文01-04

數學二年級上冊的教學設計范文01-03

數學第一單元過關測試參考07-21

二年級數學教學設計03-30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3-03

幼兒數學教學設計02-15

初中數學教學設計03-08

二年級數學《租船》教學設計01-17

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