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 1
一、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疏通這首詩的文意,體會詩中所蘊涵的詩人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掌握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進而了解陸游創作的風格和特點。
3、誦讀、體味、欣賞這首詩。
二、學習要點
1、鑒賞《臨安春雨初霽》。
2、通過閱讀文本,掌握宋詩的鑒賞方法。
三、作者生平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與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是南宋愛國詩人的杰出代表。
陸游出生于戰亂年代,他出生的第二年趕上靖康之亂,隨他的父陸宰離開中原。他小的時候受父輩們熏陶,關心國事,?很早就立下了擊退胡人,恢復中原的雄心壯志。陸游29歲參加進士考試,因名列秦檜的孫子之前而受到秦檜的忌恨,復試時被黜落,直到秦檜死后才得入仕。他在后來的仕途中又兩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罷免。但陸游的愛國情懷始終沒有改變,“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一句是最有力的證明。
陸游的生活經歷:45歲以前,他任鎮江通判等職,后因贊助張浚北伐而罷職家居;自46歲入蜀從軍至65歲被劾罷官;66歲以后在山陰農村閑居20年。陸游的詩歌創作過程也可分成與之相應的三個階段,其中第二個階段是陸詩臻于成熟的關鍵時期。其間,他在地處抗金前線的南鄭受到緊張、豪邁的軍營生活的激發,領悟到應該改變早年專以“藻繪”為工的詩風,而追求奔放的風格。至此,他的創作產生了質的飛躍。最能體現陸詩雄放風格的七古名篇如《金錯刀行》、《胡無人》、《長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關山月》、《秋興》(成都城中秋夜長)等都寫于入蜀從軍以后的十年間,說明陸游詩的主導風格正是在巴山蜀水之間奠定的。正由于這個原因,陸游把自己的詩集題作《劍南詩稿》。
陸游與江西詩派也有著很大的關系。他師從曾幾,又私淑呂本中,受曾、呂二人的影響較深。(其中包括愛國思想的熏陶和藝術創作上的影響)然而陸游雖然從江西詩派的詩歌理論中獲得了增進藝術修養的啟示,他在早年寫詩的時候也曾仿效過黃庭堅、呂本中等江西詩人的風格,可是他的藝術個性和才力遠遠超越了江西詩派。他很快超越了曾幾、呂本中等師輩的成就,并以明朗瑰麗的語言、奔放磊落的情調和江西詩風的作品區別開來。
除了借鑒江西詩派以外,陸游還廣泛地學習前代的優秀詩人。在陸游很欣賞的古代詩人有屈原、杜甫,國家多難,報國無路,共同的遭遇使陸游與屈、杜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于半壁江山,陸游的理想與現實的巨大矛盾使陸游非常苦悶,他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得到安慰和解脫。于是本質上屬于寫實性質的陸詩卻時常需要借助浪漫幻想的表現方式,而李白那種獨往獨來、飄逸輕狂的人生態度和變化莫測的藝術構思也就成為陸游傾心學習的對象。因此,陸詩中既現實主義的特點,又運用浪漫主義的技巧,將兩種詩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此外,岑參和陶淵明也受到陸游的重視。在陸游心目中,岑參是僅次于李、杜的唐代大詩人。這顯然是由于岑詩多寫邊塞奇麗風光和軍營的.豪壯生活,正與陸游所向往的從軍生活情趣一致。當陸游退居山陰農村后,陶淵明恬淡的生活態度和陶詩平淡自然的風格又成為他仿效的典范。兼收并蓄,雜去百家的學習態度使陸游從前代詩歌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也使陸詩的題材和風格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
四、作家作品
1、作品概述
陸游一生勤奮創作,流傳至今的詩就有九千四百多首。詩歌的內容也極為豐富,幾乎涵蓋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愛國主題的日常生活和情景的吟詠。
其中愛國題材的作品有:
在《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中“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寫出了淪陷區人民對故國之師的期待。
《金錯刀行》寫出了南宋軍民不甘屈服的氣概:“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關山月》詩中假托一位老戰士之口,痛責統治者一紙和議拋棄半壁江山、茍且偷生貪圖享樂的無恥行徑,傾訴了愛國將士和淪陷區人民的滿腔悲憤。這正是南宋中葉沉悶的社會現實的真實寫照。
《書憤》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千古流傳,是一首自抒報國壯志的憂國深思的作品。詩人將個人的遭遇和民族的命運緊緊相連,這種高度愛國主題不但貫穿了他長達60年的創作歷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個生命,成為陸詩的精華的靈魂。
其中描寫日常生活題材的詩有:
《游山西村》贊美寧靜的村景和淳樸的民風。
《臨安春雨初霽》抒寫以京華紅塵的厭倦,但對江南春雨和書齋閑適生活的描寫卻優美動人。
《沈園》二首,寫出詩人故地重游,懷想亡妻唐婉所做的愛情詩歌。陸詩中愛情詩的數量雖少,但此二首是難得的精品。
2、重點作品
陸游擅長的詩體是七言詩,他的七古、七律和七絕的成就都很高。
陸游的七言古體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既有李白的飄逸奔放,又有杜甫的沉郁頓挫,形成獨特的詩風。如《長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東海騎長鯨。猶當出作李西平,手梟逆賊清舊京。金印煌煌未入手,白發種種來無情。成都古寺臥秋晚,落晶偏傍僧窗明。豈其馬上破賊手,哦詩長作寒螀鳴?興來買盡市橋酒,大車磊落堆長瓶。豪竹哀絲助劇飲,如巨野受黃河傾。平時一滴不入口,意氣頓使千人驚。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空有聲。何當凱旋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
筆力清壯頓挫,結構波瀾迭起,恢宏雄放的氣勢寓于明朗曉暢的語言和整飭的句式之中,典型地體現出陸詩的個性風格,故被后人推為陸詩的壓卷之作。
陸游的七律尤以對仗工整而著稱,陸詩的對仗常常能做到一整而不落纖巧,新奇而不至雕琢,同樣體現出平易近人的傾向。如《夜泊水村》:
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陸游的七絕筆致流傳,情韻深永,《劍門道中遇微雨》是其代表作:
衣上征塵雜酒痕,遠游無處不消魂。此身合是詩人未?細雨騎驢入劍門。
悲憤的情緒出之以清麗流轉的字句,情致深婉,頗有唐人絕句意境回歸的跡象。
五、本文創作背景
陸游的這首《臨安春雨初霽》寫于淳熙十三年,此時他已62歲,在家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賦閑了5年。詩人少年時的意氣風發與壯年時的裘馬清狂,都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雖然他光復中原的壯志未衰,但對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軟弱與黑暗,是日益見得明白了。這一年春天,陸游又被起用為嚴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臨安(今浙江杭州)去覲見皇帝,住在西湖邊上的客棧里聽候召見,在百無聊賴中,寫下了這首廣泛傳誦的名作。
詩中描寫的是江南的春雨和書齋的閑適,寄托的是對世態炎涼的感嘆和對京華紅塵的厭倦。
六、課文講解
1、課文朗讀
聽錄音,體會詩意,見PPT。
學生自讀,教師注意點撥。
2、課文分析
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七言律詩是陸游62歲在臨安所作,詩中寫了江南的春夜,通過杏花春雨,表現了臨安的獨特風光,抒寫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感嘆和對京華紅塵的厭倦。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匠心的巧譬,感嘆世態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紗。世情既然如此澆薄,何必出來做官?所以下句說:為什么騎了馬到京城里來,過這客居寂寞與無聊的生活呢?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小樓”一聯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只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著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里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說這兩句詩后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于刻畫春光,而是與前后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說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陸游這里寫得更為含蓄深蘊,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矮紙”是指卷面不高的絹紙,“草”就是草書。陸游擅長行草,從現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說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說,“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寫。陸游客居京華,閑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說“睛窗”,“細乳”即是茶中的精品。“分茶”指鑒別茶的等級,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無事而作草書,睛窗下品著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后,正藏著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愿,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陸機的《為顧彥先贈婦》詩中云:“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不僅指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陸游這里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莫起風塵嘆”,是因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詩人之愿。因京中閑居無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鄉躬耕。“猶及清明可到家”實為激楚之言。偌大一個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詩人有所作為,悲憤之情見于言外。
3、課文難點討論
《臨安春雨初霽》一詩與陸游許多雄渾豪放的戰斗風格的是不同,這首詩所表現的風格如何?請通過分析詩的內容揣摩詩的意境,仔細體會。
此詩貌似寫恬淡、閑適的臨安春雨杏花景致,實際上抒寫了詩人對京華生活的厭倦。表面上看來寫極了閑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隱藏著詩人無限的感傷與惆悵,那種報國無門、蹉跎歲月的落寞情懷,含蓄而有深蘊,個中滋味需要細細品味。
4、相關評論
①清末梁啟超《讀陸放翁集》之二“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②林景熙《書陸放翁詩卷后》,對陸游繼承杜甫的傳統給予高度評價:“天寶詩人詩有史,杜鵑再拜淚如水。龜堂一老旗鼓雄,勁氣往往摩其壘。”
③明末袁宗道《偶得放翁集快讀數日志喜因效其語》稱贊陸詩“模寫事情俱透脫,品題花鳥亦清奇”。
此外,繆鉞《論宋詩》、《詩詞散論》,朱東潤《陸游傳》,游國恩、李易《陸游詩選》,錢鐘書《宋詩選注》,程千帆《宋詩精選》等都有對陸游及其作品的評論,希望學生可下閱讀。
4、翻譯
世態人情近年薄如紗,誰讓我騎馬到京城來做客呢?
我在小樓聽了一夜淅淅瀝瀝的春雨,明早就會聽到深巷中杏花的叫賣聲。
閑來無事在卷面不高的絹紙上歪歪斜斜地書寫草書,天晴了,在窗前品著茶中的精品。
京城風氣雖壞,但不能染黑我的素衣,趕在清明前我還可以回趟家。
七、練習
1、選擇題
下列哪首詩不屬于陸游的七言古詩( )
A、《秋興》 B、《關山月》 C、《夜泊水村》 D、《長歌行》
答案:C (七言律詩)
2、填空題
陸游字 務觀 ,號 放翁 ,是 南宋 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他與 楊萬里 、 范成大 、尤褒并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主要代表作有 《關山月》 、 《書憤》 、 《臨安春雨初霽》等。
3、翻譯題
請將“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譯成現代文。
譯文:我在小樓聽了一夜淅淅瀝瀝的春雨,明早就會聽到深巷中杏花的叫賣聲。
4、簡答題
簡要回答“小樓”這一意象表現了陸游何種思想情感?
“小樓”是憂傷惆悵的代名詞,古人登高場生發出一股悲涼的情緒。如李煜的《虞美人》寫道“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通過“小樓”意象將離愁別緒、國難家仇的傷感抒發的淋漓盡致。陸游也是如此,在“小樓”聽了一夜的春雨,正是惆悵所至,抒發自己的落寞情懷。
八、研習與思考
1、清人賀裳評價陸游詩歌曰:“一詩中必有一聯致語,如雨中草色,蔥翠欲滴。間出新脆之句,猶十月海棠,枯條特發數蕊,妖艷撩人。亦時為激昂磊落之言,頗有禰衡塌地來前,嵇康揚錘不輟之態。”(見《載酒園詩話》)請結合《臨安春雨初霽》說說賀評是否切當。
答:賀裳三句話分別針對詩歌的領聯、頸聯、尾聯而發, 賀氏用比喻的方式道出了他讀陸游詩歌的體會,抓住的是每一聯最為突出的特色。其實每一聯的內容和內含的感情并不如此單一。
2、閱讀陸游《游山西村》詩,并結合《臨安春雨初霽》的學習體會,為這首詩寫一篇賞析文字。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答:《游山西村》描寫了寧靜的村景和淳樸的民風,表達了體者對和平寧靜的鄉村生活的向往;《臨安春雨》則將北南春雨和書齋閑適的生活與京華紅塵的厭倦作對比,從而突出詩人對閑情逸致的追求。
九、相關藝術作品展示
1、陸游祠:?陸游祠為紀念兩任蜀州通判的愛國詩人陸游而建,是除陸游家鄉浙江紹興外,全國僅有的紀念陸游的專祠。祠內仿明清建筑典雅別致,梅影婆娑,梅香如故,陸游愛國情操與傲梅風骨深寓其間。
2、陸游自書詩卷,見PPT。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疏通文意,體味詩人思想感情。
2.掌握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進而了解陸游創作的風格和特點。
3.誦讀、體味、欣賞這首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作者復雜的感情。
教學難點:
由詩歌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課前準備
1、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
2、在課堂筆記上謄抄原文,用有色筆批注閱讀。
3、寫一篇不少于50字的讀后感(文學短評),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點評本首詩歌:
(1)這首詩“寫了什么(詩歌中選擇的意象及其與情感的聯系等)”。
(2)這首詩“怎么寫的(思路、手法或者語言風格)”。
(3)詩人“為什么寫這首詩”。我們既可以寫出詩人所要表達的豐富的情感、觀點,又可以寫下我們讀者閱讀后獲得的人生啟迪。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在開學之初學過一首詞,叫《鵲橋仙》,大家記得嗎?它的作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的秦觀。秦觀深情款款的婉約詞收割了一大波粉絲,其中有一位女粉絲,她是宋神宗時的宰相唐介的孫女。她癡迷秦觀的詞,在分娩前的晚上,她甚至夢見了秦觀,因秦觀字少游,她便與丈夫商量,給兒子取名游,字務觀。這就是陸游名字的來由。
一句話評價:在你印象中,陸游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他的詩文更多的是直白的表達激憤的情緒,今天這首如何?
二、學習目標
三、知人論世
“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眥爵齒,或流涕痛哭……會秦丞相檜用事,變恢復為和戎……志士仁人抱憤入地者可勝數哉!”
——陸游《跋傅給事帖》
四、初讀疏通
1、指讀(糾正字的讀音。)
2、批注展示——生、師對前面批注講解的內容進行點評與補充。
五、品讀賞析
1、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頷聯這兩句細致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艷生動的春光圖,它在全詩中的作用僅僅在于刻畫春光嗎?
這兩句不僅刻畫春光。“一夜”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著這雨聲而涌上了眉間心頭。陸游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反襯了詩人落寞的情懷,顯得含蓄深蘊,與全詩表達的感情一致。
2、本詩抒發了作者哪些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①表達詩人客居京華的郁悶和惆悵。首聯“世味”“薄”表現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無奈和感嘆。頷聯表面上寫盡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還是表達自己的郁悶與惆悵。頸聯表面上寫閑適,實際上正值國家多事之秋,詩人卻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無法放下自己建功報國的大志,內心抑郁而且惆悵。
②表達詩人羈旅風霜的苦悶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尾聯寫不愿在京城閑居無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場的惡濁,渴望歸家的自我安慰。
六、研讀探究
1、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回答《書憤》與《臨安春雨初霽》兩詩所選意象及情感表現重點上的差異。
從意象上看《臨安春雨初霽》中紗、小樓、春雨、深巷、杏花、矮紙、晴窗、細乳、茶、素衣等意象給人以清新閑淡的感覺,而《書憤》中中原、山、樓船、夜雪、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衰鬢等這些有氣勢力度的意象給人以壯闊沉郁的感覺。《臨安春雨初霽》意象以實為主,敘述現在;《書憤》意象以虛為主,回憶過去。情感上都表達了詩人報國無門的感情,但前者悲傷,后者憤懣。
《書憤》如喬峰之降龍十八掌,虎虎生風,飛沙走石,氣勢逼人;《臨安春雨初霽》則如張三豐之太極,看似行云流水,貌似平靜柔軟,卻是暗流洶涌,不可阻擋。相比之下,后詩更催人淚下
2、劉小川在《品中國文人》一書中這樣評價陸游:“讀陸游,我們會發現,他是一個活得非常較真的人……當然不是去一味計較個人私利。”回顧所讀的.有關陸游的文字,談談你對劉小川這段話的理解。
七、回顧總結
1、《臨安春雨初霽》這首詩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樂景寫哀表現手法,詩人通過對明艷春光的描繪以及無聊的生活的敘述,表現出詩人心中蘊含的無限愁緒。在國家正值多事之秋時,詩人卻只能過著“閑適恬靜”的生活,這與詩人心中的壯志形成了明顯反差,因此全詩充滿結腸難解的郁郁愁情,表達了詩人的牢騷與感傷。
2、理解性默寫。
陸游畢竟是陸游,他不會永久地停留在“閑”“戲”之上的。不久后他在嚴州任上,仍堅持抗金,并且付諸行動,他的綿綿“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發展成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疾風暴雨。
陸游,站成了高高聳立在中華幾千年歷史上的一座愛國主義情懷的豐碑。
八、作業
1、背誦《臨安春雨初霽》、《書憤》。
2、閱讀陸游的其他作品,加深對人物的了解。
3、批注《李憑箜篌引》。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臨安春雨初霽》,使學生掌握古典詩詞的基本特點,理解并能夠解析詩詞中的意象、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表達。
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品析,引導學生運用詩歌鑒賞的方法,提升他們獨立解讀古詩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陸游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并把握詩中的意象,解析詩人借景抒情的手法。
教學難點:深入體會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無奈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深深憂慮。
三、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通過提問或故事引入,引發學生對南宋時期歷史背景和詩人陸游生平事跡的興趣,為學習詩詞創設情境。
自主預習:讓學生先自行閱讀并朗誦《臨安春雨初霽》,初步感知詩詞的`內容和情感基調。
文本解讀:教師帶領學生逐句解析詩詞,分析其中的主要意象(如“小樓一夜聽春雨”、“矮紙斜行閑作草”等),探討詩人如何借助春雨、明窗、研墨等景象抒發個人情感和對時局的感慨。
深化理解: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探討陸游在詩中寄托了何種情感,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延伸拓展:引申至其他同類題材的詩詞對比賞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嘗試創作一首描繪春雨景象的小詩,以此來深化對《臨安春雨初霽》的理解,并鍛煉自身的詩詞創作能力。
四、教學評價:
通過課堂問答、小組討論、作業反饋等方式,對學生在詩詞理解、語言表達、情感體驗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評價。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 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臨安春雨初霽》,讓學生了解南宋臨安城春雨過后的景象,感受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描繪技巧。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討論等方式,體會詩中的意境和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美景的熱愛,激發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引導學生珍惜當下,關注環保,熱愛大自然。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中的意象和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難點:領悟詩人通過描繪自然美景所傳達的深層含義。
三、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臨安春雨初霽》的詩歌原文、相關背景資料、圖片等。
學生準備:預習詩歌,了解南宋臨安城的歷史背景。
四、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教師展示臨安城的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南宋時期的城市風光。
(2)提問學生:春雨過后的城市景象是怎樣的?你們喜歡春雨嗎?為什么?
(3)過渡到新課:今天我們將學習一首描繪臨安春雨初霽景象的詩歌——《臨安春雨初霽》。
朗讀詩歌
(1)教師示范朗讀詩歌,注意語音、語調、節奏等。
(2)學生跟讀,嘗試模仿教師的朗讀技巧。
(3)學生分組朗讀,互相評價,提高朗讀水平。
解讀詩歌
(1)教師引導學生逐句分析詩歌,理解詩中的.意象和意境。
(2)重點講解詩中的名句,如“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讓學生感受詩人的描繪技巧和情感表達。
(3)提問學生:詩人通過描繪臨安春雨初霽的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從中體會到了哪些深刻的含義?
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應該如何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個春雨過后的景象,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
課堂總結
(1)總結詩歌的主要內容和詩人的情感表達。
(2)強調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
五、作業布置
背誦并默寫《臨安春雨初霽》。
寫一篇短文,描述一個你印象深刻的春雨過后的景象,并談談你的感受。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朗讀、背誦、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了《臨安春雨初霽》這首詩歌的意境和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學素養,同時也引導學生關注環保,熱愛大自然。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探索更加有效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臨安春雨初霽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及譯文09-24
《臨安春雨初霽》原文及譯文09-09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詩詞賞析08-19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的原文翻譯及鑒賞06-08
陸游詩《臨安春雨初霽》原文賞析09-20
《臨安春雨初霽》陸游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4-12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世味年來薄似紗》11-10
《臨安邸》教學設計06-13
優美散文:臨安初雨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