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數學課題《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學課題《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通用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1
一、教材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下數學P25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六。
例4以計算100元錢可以購買多少本練習本為背靜教學除法的驗算,使學生體會驗算的作用。使學生利用乘除法關系,教學用乘除法驗算除法,并且學會驗算有余數的除法。明確在有余數的除法中被除數、除數、商、余數之間的關系。
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養成檢驗的習慣;
(2)使學生進一步利用除法解決問題,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實際生活中經常要對一些計算進行驗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品質和認真仔細學習習慣。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是在掌握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為了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感受驗算的作用,特出示情景圖,結合實際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礎商自主探究,允許得出不同的方法。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教法:引導法與啟發法相結合
學法:探究法與發現法相結合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學掛件、口算卡片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一、活動激趣。
1、課件出示例4情境圖。
師:文具店里有什么呢?各多少錢一本呢?
師:如果你現在有100元,能夠買幾本紅筆記本呢?又能夠買幾本藍筆記本呢?
2、揭示課題。
師:剛才大家的購物活動開展得不錯。我們通過購物活動,進一步熟悉了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在購物活動中,會不會出現一些錯誤呢?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師:同學們說的方法真多。這說明,我們在計算時為了提高正確率,要注意驗算,千萬不能出現錯誤。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驗算。
(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生可能回答:文具店里有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紅筆記本每本7元,藍筆記本每本5元。
生個別匯報。
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新知
1、課件出示小明和小華購物情況。
師:小明和小華都拿著100元錢分別去買紅筆記本和藍筆記本,小明買了14本紅筆記本,售貨員找回他2元錢,而小華剛好買了20本藍筆記本。
師:根據上面的購物情景,你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嗎?
師:他們算得對嗎?我們要如何判斷對錯呢?這時候,除法的驗算就派上了用場。和你的同桌說說看,你想怎么樣驗算,然后動手試試看,你的方法管用嗎?
師:剛才的幾位同學說得真精彩,你們知道他們是用什么方法驗算的嗎?
生在練習本上書寫,個別匯報。生可能回答:
100÷7=14……2
100÷5=20
生討論、試一試,個別學生匯報:
①重新再算一遍
②用乘法計算:
14×7+2會不會等于100,會的話就是正確,不會就是錯誤的。第二個也是一樣。
生可能回答:乘法。
設計此環節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獨立思考與合作的學習空間、培養質疑問難的學習態度。
師:誰能到黑板上來驗算給大家看一下。
師:為什么第一個驗算還要加2,而第二個的驗算不要加上任何數呢?
3、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覺得在要驗算一個除法算式是不是確的,應該要用什么方法呢?
師:在驗算過程中,應該要注意些什么?
(板書: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師:在以后的計算過程中,大家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計算正確率了。個別學生匯報。
生可能回答:因為第一個算式有余數2,所以要加上2。而第二算式沒有余數,所以不要加上任何數。
生可能回答:乘法。
生可能回答:如果除法的結果有余數,驗算時先用商和除法相乘,再加上余數。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得出用乘法驗算除法(含有余數除法)的驗算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一理念。
三、鞏固練習。
1、完成例4后面的做一做。
2、練習六第3題。
師:同桌兩個人合作,利用除法,分別找出被2除,被3除,被5除余數為0的數。
師:你們還能想到更簡單的方法嗎?
3、練習六第4題
師:租9輛車夠嗎?你們想用什么方法解決呢?
4、練習六第7題
師:因為成人人數是兒童的2倍,也就是說每2個成人帶1個兒童,每三個人中有1個是兒童,那么456人中有幾個3人呢?生獨立計算,并且驗算。個別學生在黑板上板演,集體訂正。
同桌互相幫助,個別同學匯報
生可能回答:
①389÷9<45
②45×9>389
生可能回答:
456÷3=152(個)
練習題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知識的飛躍,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么呢?生自由匯報。通過小結,回顧本節課的學習重難點,加深學生學生的記憶。
板書設計:
除法的驗算
100÷7=14……2 100÷5=20
20×5=100
被除數=商×除數+余數
五、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教學時,我積極創設生活中購買圖書這一情境,讓學生口算、筆算用100元錢最多可以買多少本《寓言故事》(5元/本)或《科普知識》(7元/本),然后在學生交流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積極進行反思性學習——怎樣檢驗計算的正誤?從而激發學生探索驗算的方法,領悟驗算的作用。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驗算方法的過程,會用乘法對除法進行驗算,初步養成驗算的習慣。
2、在解決問題、探索驗算方法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能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
3、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體會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教學難點:
學會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口算練習:
30÷3 80÷4 96÷3 48÷4 5×9+3
36÷3 26÷2 87÷4 56÷5 4×20+2
師:如果我們能又對又快地完成這些口算題,小林和小芳就會邀請大家一起去逛商場,怎么樣?抓緊時間開始吧!
二、探求新知、掌握算理:
1、出示情境圖畫,獲取數學信息:
問:小林和小芳帶大家到哪里去呀?從食品柜臺上,你可以獲取哪些數學信息?
2、探索驗算方法,體會驗算過程:
(1)沒有余數的除法驗算:
①蛋糕香噴噴的可好吃了,小林帶了36元錢,他可以買多少塊蛋糕呢?大家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獨立練習)
指名交流:36÷3=12(塊)
②你們認為自己算出的結果正確嗎?有什么方法驗證?
預設:A 可以再算一遍;
B 可以用乘法來算。
③用乘法怎么來驗證呢?請大家先試一試。(指名板演)
④根據學生的板演情況指導學生寫出乘法驗算的豎式。
在乘法驗算的豎式中12、3、36分別表示什么?
1 2
× 3
3 6
⑤小結:請學生說說驗算的方法。
(2)有余數的除法驗算:
①小芳也喜歡吃蛋糕,她有65元錢,可以買多少塊呢?還剩多少元?你會算嗎?請你試著做一做。
指名交流:65÷3=21(塊)……2(元)
②這個結果算得對嗎?怎么知道?
剛才一題是怎樣驗算的?還用這個方法驗算行不行?先獨立嘗試,再同桌討論。
指名交流。
預設:A 每塊3元,21塊是63元,再加剩下的2元,正好是65元;
B 2 1
× 3
6 3
+ 2
6 5
③仔細觀察這兩種驗算方法,有沒有發現什么?請學生說出驗算豎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④小結:請學生說說有余數的除法驗算的方法。
(3)比較總結、揭示課題: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的就是――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問:沒有余數的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有什么不同?
總結:在對除法進行驗算時,一般用商乘除數,如果有余數,還要再加上余數,最后看看得數和被除數是否相等。
(4)拓展:
如果你有65元錢,你想買什么?能買多少呢?先自己算一算,再用今天所學的驗算方法進行驗算。
同桌交流。
三、鞏固練習、綜合運用:
1、基礎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看看每組中的兩道題有什么聯系?進一步理解除法驗算的方法。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他們比一比上下兩題有什么聯系和區別。
2、綜合運用: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題:
①仔細讀題,從中你知道了什么?
②你能獨立解決嗎?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自備本上。
③集體交流。問:為什么最多只能裝11輛車?
④哪些同學已經自覺地驗算過答案了?養成自覺驗算的好習慣,可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還可以形成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5題:
①認真讀題,說說題中什么叫單打?與之相應的雙打又是怎么一回事?
②如果都參加單打,可以分成幾組?學生獨立列式,組織交流。
③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決,然后交流。
(3)我們班有48個學生參加植樹活動,如果每4人一組可以分成幾組?如果每5人一組呢?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四、總結提高,課后延伸:
在計算除法時,如何知道做得對不對?如何進行驗算呢?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中能經常進行驗算,能用我們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五、作業:
1、完成書P4想想做做的第2題。
2、補充作業:
(1)每輛汽車能裝3噸貨物,65噸貨物最少要幾輛汽車才能裝完?
(2)搭一個正方形要4根小棒,47根小棒最多可以搭幾個這樣的正方形?
《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知道商和除數相乘等于被除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2、通過新舊知識的類比,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新知。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爭當小老師。
1、出示書25頁例4的情境圖。
他們算得對嗎?你能幫他們算算付的錢對嗎?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你是用什么方法的?
2、學生匯報
3、談話導入:通過同學們剛才做出來的多種方法,我們發現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余數,結果等于被除數。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商和除數相乘的方法來驗算除法計算得對不對。這節課我們來學習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體驗
1、出示548
2、請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計算得數,另一人驗算,看是否正確。教師有針對性地展示幾個同桌計算的結果。
3、小結:驗算時,先在豎式的右邊寫上驗算:,然后把商寫在上面,除數寫在下面,列出乘法豎式。在今后做題時,凡題里要求驗算的,要寫出驗算的豎式,沒有要求驗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紙上用筆算進行驗算。
三、實踐應用
1、學生單獨完成書25頁做一做剩余兩題。
2、反饋:根據學生的實際錯誤進行講解
3、小結:除法驗算的方法是什么?(商除數+余數=被除數)
4、完成書26頁第1題。
四、全課總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新的知識?
2、師總結。
【三年級下冊數學課題《除法的驗算》教學設計(通用3篇)】相關文章: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04-08
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數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04-22
三年級數學口算除法教學反思03-31
《分數與除法》教學設計10篇04-03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01-04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通用7篇)03-27
二年級數學下冊《表內除法一》教學反思04-09
二年級數學下冊《表內除法一》教學反思04-09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設計范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