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第2課時 精讀引領課《彩色的夢》 圖書教學設計

時間:2021-01-13 15:43:35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第2課時 精讀引領課《彩色的夢》 圖書教學設計

  【課 型】精讀引領課

第2課時 精讀引領課《彩色的夢》 圖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說說作者用彩色鉛筆畫出的彩色的夢。

  3.仿照詩歌寫一寫自己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

  【教學重點】

  仿照詩歌寫一寫自己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

  【教學難點】

  仿照詩歌寫一寫自己想用彩色鉛筆畫些什么。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自讀感知

  1.出示彩色鉛筆的圖片。彩色鉛筆能畫什么呢?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朗讀課文,思考作者用彩色鉛筆都畫出了什么?

  二、合作交流,鞏固識寫

  1.出示詞語,認讀識記。

  彩色 聊天 跳蹦 腳尖 草坪

  蔥郁 煙囪 精靈 夢境 叮嚀

  指生讀詞語,根據學情,范讀正音,重點指導讀準“叮嚀”

  2.指導書寫生字。

  (1)田字格課件出示:彩 夢 藍 森 拉 結 蘋 般 精 靈

  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結構,指名說。

  (2)教師重點指導書寫“彩、結、般”。

  “彩”左右結構,左寬右窄,右邊是個“彡”部,注意“彡”寫法:第二撇、第三撇起筆均在前一個撇的右上三分之一處,這樣寫出的“彡”部才是豎立成一條線,不是橫著的。

  “結”左右結構,左窄右寬,第六筆的橫一定要比第四筆橫短。

  “般”左右結構,左右等寬,寫時注意,“舟”的一橫不露頭,右邊的部分,不要把“又”寫成“口”。

  三、抓住關鍵,品讀感悟

  1.學習第1小節。

  (1)分組討論:想一想“彩色的.夢”指的是什么?“他們躺在鉛筆盒里”聊些什么呢?

  (2)指導朗讀。

  “一打開,就在白紙上跳蹦”要讀得歡快、喜悅。

  “跳蹦”是指什么?(指名做動作)

  2.學習第2、3小節。

  (1)自讀這兩小節,用鉛筆在文中畫出小作者所畫出的景色。

  (2)從這些景物描寫中你明白了什么?

  草坪——綠了

  野花——紅了

  天空——藍了

  (這些景物是用不同顏色的鉛筆畫出來的。)

  (3)這兩小節中哪處最讓你喜歡?

  教師示范:我最喜歡“小屋的煙囪上,結一個蘋果般的太陽,又大——又紅”這句話真美啊!太陽能結在小屋的煙囪上,畫筆真是太神奇了。

  學生仿說。

  3.學習第4小節。

  (1)齊讀第4小節。

  (2)說一說第4小節有幾句話。

  (3)第1句話寫了什么?

  彩色鉛筆是大森林的精靈,這句話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4)④第2句又寫了什么?“水果香、季節風、紫葡萄的叮嚀”,你覺得是在說什么呢?

  (5)省略號表示什么?

  (6)指導朗讀。

  4.仿寫詩。

  (1)同學們,彩色鉛筆真是無所不能呀。我們也能用彩色鉛筆畫出許多神奇的畫面,課前我們已經畫過了,那么現在,你還想用彩色鉛筆畫什么呢?把你想畫的內容試著用我們剛才學習的第2、3小節的形式說給大家聽,好嗎?

  (2)出示第2、3小節的詩歌。

  (3)指名學生發言。

  (4)請學生將自己想寫的內容填在課后的橫線上,利用投影展示優秀作品。

  四、反饋鞏固,拓展延伸

  1.很多藝術家都以夢作為他們的創作靈感,創作出許多優秀的兒童作品,如《愛麗絲漫游仙境》、《森林里的秘密》攝影作品、夢幻般的建筑作品……課后,把這些作品找出來欣賞一下,體會夢的不同形式美感。

  2.自主閱讀《夢》。

  思考:在你心中,“夢”是什么?請以“夢是……”為開頭,照樣子說一說。

  3.交流展示。

  【作業布置】

  1.抄寫本課生字和生詞。

  2.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8彩色的夢

  鉛筆

  草坪 野花 天空

  森林

  雪松 小鳥 小屋 太陽

  夢境

  水果香 季節風 紫葡萄

【第2課時 精讀引領課《彩色的夢》 圖書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08-09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模板08-08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08-08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08-04

《觀潮》教學設計(2課時)11-18

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設計模板08-08

《赤壁賦》第3課時教學設計02-2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2課時教學實錄08-11

《觀潮》教學設計及總結(2課時)11-18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第1課時教學設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