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時間:2022-08-26 11:21: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那么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通用7篇)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晚風》,體驗歌曲3/4拍的強弱規律和安逸寧靜的意境。

  2.能用柔和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黃昏》

  1、用lu模唱旋律(氣息連貫,音準)

  2、用優美連貫的聲音和氣息,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唱出黃昏幽靜,美麗的感覺

  3、練習二聲部輪唱

  ①老師與學生合作進行輪唱

  ②學生分成兩個聲部進行輪唱

  二、學唱歌曲《晚風》

  《晚風》是一首俄國兒童歌曲,3/4拍,三個樂句為一樂段,其中二、三樂句基本相似。

  歌曲旋律平穩而流暢,洋溢著安逸的氣氛。

  1、聽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情緒和強弱規律;聽辨與《黃昏》的情緒區別

  2、哼唱旋律,為樂曲分句

  3、視唱樂句2、3句,分辨樂曲旋律的異同,并進行演唱

  (注意:①弱起小節拍子準確,不要唱得太重。②吸氣符號處換氣要及時。③加上連音線后同音時值唱準)

  4、師有感情的范唱歌詞,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

  5、輕聲演唱歌曲

  6、有感情的演唱歌詞(吐字清晰,注意一字多音的地方音準)

  7、用柔和的聲音,連貫的氣息,演唱第一段歌詞。

  8、歌曲處理

  ①認識力度符號“漸弱符號”

  ②加上力度變化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復習歌曲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晚風》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晚風》,體驗、表現歌曲安逸、寧靜的意境。

  2.學會6/8拍的揮拍;并能用豎笛演奏歌曲。

  3.用豎笛演奏、合唱等不同的形式表現歌曲《晚風》。

  教學重點:感受、體驗6/8拍的特點;采用自主學習的方法學習歌曲的旋律

  教學難點:二聲部的合唱

  教學方法:啟發、引導學生進行獨立自主或協作交流式的學習

  養成教育訓練點:培養學生在欣賞中能夠認真、安靜傾聽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聆聽《漁舟唱晚》

  1.欣賞《漁舟唱晚》第一部分。

  聽了外國的“晨景”,現在看看中國古代的漁村晚景。

  設問:從音樂聲中你能想像這是怎樣的景色?

  第一部分樂曲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是什么?

  哼唱一下這一段音樂的主題曲調,畫出圖形譜。

  2.欣賞《漁舟唱晚》第二部分。

  設問:從這段音樂中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請同學們靜聽一首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第二部分音樂在你們眼前展示了什么樣的情境?旋律、節奏、速度、力度有什么變化?

  哼唱這段音樂中的主題曲調,并把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連接起來唱一唱。

  3.聆聽全曲

  要求:聽完后能根據音樂的發展順序編講一個故事。(把編的故事寫在書上,有空的時候相互交流)

  (作品形象地表現了古代江南水鄉,在夕陽西下,漁民劃著船紛紛歸航,一天辛苦魚滿倉,江面上歌聲四起,在月色、江水中飄蕩……)

  二、聽辨活動:4/4拍還是6/8拍

  1.先聽教師彈奏一遍,想一想?

  2.聽一聽,劃劃拍,試一試。

  3.邊唱邊劃拍檢驗一下。

  4.在括號內填上拍號,再唱一唱。

  三、學習歌曲《晚風》

  1.教師談話導入:

  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在唱“晚”。《晚風》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聽晚上的景色美不美?

  提問:這首歌曲的情緒,速度,力度……猜猜拍號。

  2.復習已學過的三種拍號:2/4、3/4、4/4。

  引出6/8拍,知道它的含義;注意強弱節奏;區分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和以八分音符為一拍的不同。

  3.用“提綱”學習法學習旋律

  檢查節奏,節奏要唱準;逐句檢驗自學成果:在第一句能準確視唱的基礎上,在練習第二、三樂句的曲調。(注意每句的弱起拍)。

  4.學生齊唱全曲。

  5.學生齊奏樂曲。

  6.本歌的難點是二聲部合唱,其基礎是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平行三度的二聲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聽覺上的輔助練習。

  (1)學生唱第一聲部,教師唱第二聲部,要求相互都能傾聽。

  (2)聽伴奏學生學唱第二聲部。

  (3)教師唱第一聲部,學生唱第二聲部。

  (4)學生二聲部曲調合唱。

  7.在二聲部曲調較穩固的基礎上,再唱歌詞,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的聲音唱出其晚景。

  8.要求:學生能熟練地掌握二聲部曲調的合唱;二聲部歌曲要根據各班情況臨時調整。

  四、課堂小結。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能用柔和、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表達的美好情緒。

  2.通過體驗、探究,懂得八六拍號的意義,掌握其強弱規律。

  3.在聆聽表演的基礎上突出主題,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柔和、舒展的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表達的美好情緒。

  難點:通過體驗、探究,懂得八六拍號的意義,掌握其強弱規律。

  教具準備

  電子琴白板貼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創設情境

  1.課前互動

  2.節奏練習課前鋪墊

  導語: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從西邊落下,趙老師喜歡花香鳥語、充滿生機的清晨,也喜歡喜歡夕陽西下,落日余暉的傍晚。同學們,請你們描繪下心中秋日的傍晚,晚風徐徐的美麗景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歌曲《晚風》

  二、學唱歌曲——體驗探究

  1、初聽歌曲:

  設問:半晚時分有怎樣的美麗景色?

  孩子們在傍晚在野外玩耍、歌唱心情是怎樣的?

  2、講解八六拍及強弱規律

  3.再聽歌曲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打打節拍,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緒、力度和速度。

  4.學唱旋律,

  1)范唱曲譜,你們有什么發現?

  2)接龍唱

  3)自評、互評。區分第二樂句和第三樂句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填詞演唱

  5)填詞演唱,重點指導。

  6.情感處理:力度記號和漸弱符號。

  7.完整演唱

  三、活動拓展——編創延伸

  利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

  四、總結感悟——情感升華

  同學們,愉快的音樂課堂就要結束了,和你們在一起的這三十分鐘,我很快樂,你們又有什么收獲呢?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1、通過鋼琴和伴奏帶教唱學生《清晨》和《晚風》兩首歌曲。

  2、對比歌曲欣賞描繪早晨的《晨景》和描繪夜幕的中國箏曲《漁舟唱晚》.

  3、創造性地表演及編配打擊樂為歌曲伴奏。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樂《晨景》感受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的音樂。

  2、通過欣賞外國的晨景,學唱描繪中國晨景的歌曲《清晨》。學唱俄羅斯歌曲《晚風》,感受中國器樂描繪夜幕的音樂風格。

  3、對比國內、國外描繪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樂風格。

  4、唱好二聲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現能力

  5、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清晨》因四段歌詞太長,所以選擇1、3、4段唱,第2段由學生課后自己學唱。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清晨》第二樂段的曲調,重點是音準

  3、《晚風》第一小節的弱起部分,低聲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強弱對比。

  4、歌唱為主,欣賞為輔。

  教材分析:

  1.管弦樂《晨景》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評劇《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翁培爾·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時,描寫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樂。樂曲的主題僅在五聲音階范圍內活動,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

  2.箏曲《漁舟唱晚》

  這是近代古箏家婁樹華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根據古曲《歸去來辭》的素材加工改編而成的一首傳統箏曲,表現了夕陽西照、湖面歌聲四起,滿懷豐收喜悅的漁民,駕著片片白帆,紛紛而歸的動人畫面。標題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閣序》中“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句。樂曲大體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韻致悠揚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優美而舒緩;樂曲的第二部分清躍歡快,通過復式遞升遞降的旋律發展手法使旋律線循環往復、跌宕起伏。箏是我國古老的民族彈撥樂器之一,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流行于當時秦國(今陜西

  一帶),因此人們稱它為古箏,箏的形狀狹長而扁平,琴體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條弦,均按五聲音階排列。箏的傳統奏法是用右手彈奏琴弦,掌握音高和節奏,左手則在音柱左側用按、滑、揉、吟等手法來調節弦音變化,美化音色,裝飾旋律,雙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韻味濃郁的音樂來。

  3.歌曲《清晨》

  這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明快而又流暢的歌曲。2/4拍,宮調式,三段體結構。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個方整的樂句組成,第一、第三樂句是旋律的重復,第二、第四樂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變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節間奏,更使曲調輕快活潑,富有動感,它生動地表現了人們早起迎著晨曦鍛煉身體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優美舒展,與前段形成了對比。歌曲通過了對春天的草原、綠油油的秧苗、叢叢的山林等充滿生機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繪,不僅表現了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充分地表現了人們只爭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隨后,歌曲在“D·S”反復后又重復了第一部分的曲調,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4.歌曲《晚風》

  這是一首富有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夕陽的晚上”、“樹叢中的夜鶯在歌唱”。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為6/8拍,大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曲調優美抒情,委婉動聽。第一樂句在弱起小節進入后以平穩的節奏展開,在第1小節和第3小節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變化,使得曲調在平穩中稍有起伏,似乎音樂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到了黃昏時刻、當晚風吹來時四周田野一片靜謐的情景之中,富有詩情畫意。第二樂句在四度跳進后,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起伏,抒發了人們在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樹叢中的夜鶯一樣快樂的歌唱。第三樂句完全重復了第二樂句的旋律。把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以進一步的抒發。課程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學唱描繪中國晨景的歌曲《清晨》,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過程:

  1、引言:

  今天,我們請四位同學上臺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劇,是關于清晨我們起床之后的故事。

  無論你怎樣描繪清晨,但一定要特別,最好(轉載于:p3學生:閉眼睛欣賞

  老師:請看大屏幕,你們眼前出現的畫面是否和老師想的一樣呢?那誰能起來描述一下這幅圖片呢?ppt展示學生:自由回答

  老師:這段音樂其實是歌曲《晚風》的旋律。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晚風》這首歌曲。

  三、學習歌曲

  1、歌曲分析

  首先先讓我們一起聆聽一遍。

  介紹歌曲:

  歌曲《晚風》是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創作的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e大調八六拍。這首歌曲二聲部旋律基本上是由三度音程組成,優美流暢,節奏舒緩,且具有濃郁的俄羅斯歌曲風格。歌曲結構為一段體結構、弱起節奏,一共三個樂句,第二樂句是第一樂句的延伸,第三樂句是第二樂句的重復與補充。

  2、詞作者簡介

  烏申斯基(1824~1871)俄國教育家,俄羅斯教育科學的奠基人,提出烏氏論教育的民族性等重要教育思想、對小學兒童教育以及小學教材建設的寶貴意見,對后世的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3、讓我們再來聆聽一次歌曲,聽一聽歌曲的節奏有什么樣的特點。

  提問:什么特點?學生說一說。

  4、學習歌曲節奏,感受歌曲節奏美

  播放歌曲,體會節奏特點。

  (1)聆聽高聲部旋律,找出節奏特點

  (2)認知6/8拍的圖示、含義及強弱規律

  5、感受歌曲旋律美。

  (1)播放歌曲范唱,學生輕聲跟隨學唱。

  (2)教師教唱,解決學生的難點。

  6、歌曲聲音處理:

  師:“這樣的歌曲,我們應該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演唱更合適呢?”

  學生說一說,教師指導體驗。

  7、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老師:現在我們來欣賞另外一首俄羅斯經典歌曲《山楂樹》,聽一聽有什么感受?山楂樹.mp3

  學生:欣賞

  老師:同學們,他們唱得好不好聽?

  學生:好聽

  老師:他們之所以唱得好聽,是因為演唱者使用心在演唱,這樣才能打動人,感染人,最后讓我們再一次唱起《晚風》這首歌曲,讓我們的歌聲更加優美動聽。

  五、自我評價

  同學們,愉快的音樂課馬上要結束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富有田園風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夕陽的晚上”、“樹叢中的夜鶯在歌唱”……

  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為6/8拍,大調式,由三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曲調優美抒情,委婉動聽。第一樂句在弱起小節進入后以平穩的節奏展開,在第1小節和第3小節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變化,使得曲調在平穩中稍有起伏,似乎音樂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到了黃昏時刻、當晚風吹來時四周田野一片靜謐的情景之中,富有詩情畫意。第二樂句在四度跳進后,出現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起伏,抒發了人們在美麗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樹叢中的夜鶯一樣快樂的歌唱。第三樂句完全重復了第二樂句的旋律。把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以進一步的抒發。

  二、教學目標

  1.初步感受晚景,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指導學生以輕柔的聲音演唱歌曲的第一聲部。

  3.認識拍號6/8拍,懂得它的含義、強弱規律及指揮圖式。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唱會歌曲的第一聲部。

  2.難點: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準歌曲的節奏。

  四、教學準備

  電子琴、三用機、磁帶。

  五、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好。

  2.復習歌曲《清晨》。要求隨著歌曲的錄音伴奏演唱。

  (二)學習新課

  1.本課主題是朝夕,唱好了“晨”,現在唱“晚”。《晚風》是一首俄羅斯歌曲。聽聽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聽范唱。并談談聽后的感受。

  2.復習已學過的三種拍號:2/4、3/4、4/4。它們的含義是什么?強弱規律怎樣?怎么指揮?這三種拍號的單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晚風》的拍號是6/8拍,它的含義是什么?強弱規律怎樣?怎么指揮?

  3.復習已學過的三種音符:XXX,以四分音符為一拍,它們分別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為一拍,它們分別唱一拍、兩拍、三拍。

  4.全體跟唱第一聲部歌譜,注意每句的弱起拍,節奏要唱準。

  5.大家流暢地唱好全曲。設問:哪兩句的曲調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7.隨著錄音范唱輕聲地學唱。

  8.再學唱一遍,請找出難唱的地方。

  9.請會唱的同學或老師幫助教唱難唱之處。

  10.教師指揮,隨著錄音伴奏,全體唱一遍。注意力度記號,以輕柔的聲音唱出其晚景。

  (三)課堂評價

  請學生評價演唱的情況。

  (四)課堂小結

  學了這課,你有哪些收獲?

  (五)布置作業

  回去復習這節課所學的內容,預習第二聲部的演唱。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教唱歌曲《晚風》

  【教學年級】:五年級(上冊)

  【教材分析】:這是一首田園風格的俄羅斯歌曲。歌曲以“晚風”為題材,生動地描繪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抒發了孩子們對大自然的熱愛。歌曲由三個樂句組成,第一樂句在弱起小節進入后以平穩的節奏展開,似乎一下子就把人們帶到了黃昏時刻,當晚風吹來時四周田野一片靜謐的情景之中,富有詩情畫意。第二樂句出現了全曲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個較大的起伏,抒發了人們在魅力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像樹叢中的夜鶯一樣快樂地歌唱。第三樂句幾乎完全重復了第二樂句的旋律,把贊美、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得以進一步的抒發。

  【教學目標】:

  1、學唱《晚風》,并聆聽其他俄羅斯民歌,讓學生從中感受俄羅斯音樂清新、質樸、感情深切的特點。

  2、使學生在學唱過程中了解、掌握六拍子拍號。

  3、通過學習二聲部合唱,提高學生的合唱表演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能用連貫、優美輕柔地聲音歌唱晚風的美景。

  2、二聲部曲調要唱得和諧,均衡,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連貫,流暢,音色的豐滿,圓潤,聲部的和諧,統一。

  【教學過程】:

  一、聆聽《紅莓花兒開》引入

  師:同學們,這首歌曲好聽嗎?給你怎么樣的感覺?

  生:很清新,有一種舞動的感覺。

  師:這是一首外國歌曲,這個國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生長著大片大片白樺林,這片神奇的土地還曾孕育出像柴可夫斯基這樣偉大的音樂家。你知道這是哪個國家嗎?

  生:俄羅斯。

  師:對了,剛才那首歌曲就是非常著名的俄羅斯民歌,今天我們要來學唱的歌曲也是一首俄羅斯歌曲——《晚風》,接下來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這首歌曲有幾段,它跟《紅莓花兒開》在感覺上或者說風格上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二、欣賞、學唱《晚風》

  (1)欣賞《晚風》,與《紅莓花兒開》對比。

  生:兩首歌曲旋律都很優美,婉約抒情,但節拍不一樣。聽著《晚風》,似乎真的置身于夕陽下的田野和森林。

  (2)朗誦歌詞,感受田園詩意

  師:其實這首歌的歌詞就是一首淡雅的田園小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誦一下,老師領誦,每一段的最后兩句由同學們來朗誦,注意要朗誦出那種淡雅、清新的感覺。

  (3)對比聆聽二、三兩個樂句,區別最后一個字的不同音高。

  師:真美!在朗誦的過程中同學們有沒有發現歌詞有一個特點?生:第三樂句的歌詞跟第二樂句的歌詞一樣。師:是的,那么這兩句歌詞的旋律是不是完全一樣呢?我們來聽一聽,唱一唱。

  生:兩個樂句的結尾音不一樣。

  師:為什么第三樂句的結尾音要用“1”?

  生:這樣更有結束感。

  師:對,接下來,讓我們用“M”把整首歌曲哼一哼,注意把這兩個不同的音唱準。

  (4)了解6/8拍及指揮圖式、弱起小節,注意換氣記號,聆聽跟唱。師:在哼唱的過程中,同學們能聽出這首曲子是幾拍子的嗎?生:三拍子。

  師:是啊,聽起來它似乎就是三拍子的感覺,但實際上它是6/8拍,是由兩個三拍子相加形成的復拍子,它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次強弱弱。了解6/8拍指揮圖式。像這樣速度比較快的六拍子也可以把它揮成二拍子。了解弱起小節。有沒有發現其實每一個樂句都是弱起的,而且非常明顯的是,弱起的地方都有一個符號——換氣記號。除了開頭的弱起會有點難,其他弱起都是很順的。一起唱第一段。

  (5)利用力度記號進行感情處理。

  師: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歌曲用什么樣的力度演唱比較好?為什么?找一找力度記號。跟歌曲伴奏演唱

  (6)跟伴奏,看指揮,深情演唱。師:真美!此情此景似乎讓老師看到了一幅淡雅的水墨,又似置身于一幅清新的水彩。不過,這還不算最完美的,因為這是兩種色彩交織于同一幅美景的畫面,還有一種色彩等著我們去發覺。

  (7)引出合唱,學唱低聲部

  師:這另外一種色彩就蘊含于低聲部中。這是一首合唱曲,分為兩個聲部。為了更好地唱好低聲部,咱們把低聲部歌譜唱一唱。生:唱低聲部歌譜、歌詞

  師:這低聲部猶如淡淡的暮色,讓舞動的晚風變得寧靜、安詳。

  (8)老師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那如果把這兩個聲部融進一個作品,如何才能讓它們聽起來更豐滿卻又不紛繁蕪雜呢?記住,一定要堅定地在自己的那條旋律線上行走。

  ①老師彈奏低聲部旋律,演唱高聲部,讓學生感受合唱的效果。

  ②學生唱高聲部,老師唱低聲部,感受效果,及時修正,強調要點。

  ③老師唱高聲部,學生唱低聲部

  ④學生一半高聲部,一半低聲部

  ⑤教師評價、指導師:其實合唱要配合得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得經常訓練,讓自己耳中有音樂,心中有音樂,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聲部同時兼顧別人的聲部。

  (三)課堂拓展:聆聽其他俄羅斯民歌,促使學生到課外去了解俄羅斯音樂的特點其實,可以說俄羅斯音樂就像這晚風一樣都是很美的。不知道同學們還知不知道其他的俄羅斯音樂?讓我們一起來簡單地聽幾小段《山楂樹》《小路》《紅莓花兒開》,并請同學們到課外去欣賞更多的俄羅斯音樂,了解它的風格、特點。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感受音樂中描繪的自然界的美麗晚景,體會“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2、唱好二聲部合唱,提高二部合唱的扮演能力。

  教學重點:

  對二聲部合唱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用具:

  多媒體、鋼琴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隨音樂進入教室,師生拍手共唱問好歌開始上課

  二、聆聽歌曲

  1、導入

  師:同學們,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又從西邊落下,大家看,夕陽是多么美麗啊。

  結合歌曲音樂,多媒體播放夕陽、日落相關的幻燈片。

  師:同學們,請你們來描繪一下心中黃昏美麗的景色是怎樣的?(同學考慮回答)

  2、感受

  聆聽《晚風》,由同學們發揮想象,扮作晚景中的各種花草樹木或其他。隨著音樂一起做有律動的起伏。

  三、歌曲學習

  (1) 復習2、3、4拍子的強弱規律,著重分析6拍子的含義和強弱,指導同學一起做6拍子的指揮圖示,學習歌曲中的6拍子弱起。

  (2) 范唱歌曲的一聲部旋律,指導同學視唱前4小節,再由同學自主學習第二、三樂句曲調。教師范唱,全體學唱。

  四、二聲部的演唱

  (1) 用朗讀法讓同學先建立二聲部的概念,讓同學對合唱中聲部的知識有更深的了解。

  (2) 在集體掌握了第一聲部的演唱之后,由師生進行合作,同學唱一聲部,教師唱二聲部,相互注意傾聽。

  (3) 同學學唱第二聲部,教師用鋼琴彈奏二聲部的旋律,協助同學唱好二聲部的音高。教師再合作演唱第一聲部。

  (4)同學分組進行兩個聲部的演唱,教師指揮。并對兩個聲部的演唱給予評價。

  五、歌扮演

  同學進行二聲部的演唱,同時結合歌曲的旋律律動即興進行扮演,教師給予指導和評價。

  課堂小結:

  同學們的表示很好,相互懂得合作。二聲部的音準還需要加強訓練。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課《晚風》教學設計11-28

《晚風》教學設計07-04

三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模板09-21

關于《晚風》教學設計09-02

音樂《晚風》教學反思范文07-08

音樂《晚風》教師教學反思02-18

音樂《晚風》教師教學反思03-29

五年級音樂《晚風》教學設計11-21

小學音樂晚風說課稿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