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時候優秀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起情感共鳴。
師:(通過網絡連接播放:下雨的圖片)回憶以前下雨的日子,我們只能悶在家里,你的心情會怎樣?
(通過網絡連接播放:雨后彩虹的圖片)雨過天晴,天邊出現了一道絢麗的彩虹,你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你會做些什么?
{設計意圖:傳統的教學很難讓學生在短時間進入詩歌的情境,因此我利用雨中、雨過天晴圖片的對比,用詩情畫意的語言溝起學生回味雨過天晴后那份舒暢的心情,學生思緒一下子被帶回到雨后在村頭田野嬉戲的歡快場面,文中情感與學生情感一下子達成共鳴,這樣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詩中的情境,為以下的學習做好了情感鋪墊。}
二、讀通詩句,感知詩的結構。
1、在雨過天晴之后,來到大自然的懷抱,他被眼前美景陶醉了,用清新優美的語言描繪一個雨后神奇的世界。出示課題:在天晴了的時候
2、檢查預習情況,要求讀通詩句、讀準字音。
(1)學生分段讀詩。
(2以猜謎語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形聲字。板書:曝
(3)指導第2小節中“暈皺”的正確讀音。
3、詩人在上小徑上看到什么?
板書:
泥路 小草 小白菊 鳳蝶 近
晴空 溪水 云朵 遠
{設計意圖:讀通這個環節,我只針對學生的初讀情況進行反饋,要求學生能做到讀準、讀通,從整體結構上把握詩文大意。}
三、品讀詩意,體會詩歌意境。
(一)學習第一小節
1、師:接著,就讓我們走進雨后的世界,用心來聆聽,詩的語言。清晨詩人打開窗戶,一股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詩人情不自禁地走在那幽深的小徑中,老師范讀。
2、這些大自然的普通景物,在詩人筆下一下子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板書:鮮活
3、如品茶一般用心來品味詩的語言,抓住重點詞語,用讀來喚醒這些大自然的生靈。
4、[出示:“給雨潤過的泥路,一定是涼爽又溫柔”]
(1)在這句詩中,哪個詞語讓你感到小路是有生命的?
(學生抓住溫柔,談自己的理解。)
(2)師:我們先來回憶一下,下過雨后,你和小伙伴一起到泥路上玩耍、嬉戲、踩在被雨水潤過的小路上,踩在上軟軟的泥路上面什么感受?把這種感受送到文中去,讀出來。
5、[出示:“炫耀著新綠的小草,已一下子洗凈了塵垢”]
(1)在這句詩中,哪個詞語使小草特別賦有生機勃勃。
(學生抓住炫耀,談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教師引讀: 經過雨水的沐浴、陽光的潤澤,小草顯得多可愛。
教師引讀: 在陽光、雨露的愛撫下,小草顯得多么勃勃生機。
(學生品讀)
{設計意圖:當學生在品讀描寫小草的詩句時,雖然他們能夠明白“炫耀”的意思,但“炫耀著新綠的小草”運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有的學生不能用語言表達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這時我適時地播放小草圖片,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詩歌的情景,用自己發自內心的讀表達出表現文中蘊涵的美。}
6、[出示:“不再膽怯的小白菊, 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試試寒,試試暖, 然后一瓣瓣地綻透;”]
(1)師:小草用綠色來訴說大自然的語言,小白菊用花朵綻放自己的美麗。
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小白菊是有鮮活的生命力?
(學生抓住“慢慢地抬起它們的頭、一瓣瓣地綻透”談腦海中畫面)
(2)引導學生用手指再現白菊開放的情形。
教師引讀:“慢慢地抬頭”她開的多輕柔,你能通過讀讓別人感受到嗎?
(學生品讀)
(3)師:雨停了,太陽出來了,小白菊慢慢張開了笑臉,一瓣、兩瓣、、、、、努力開放,直到完全---------
(學生說出自己的頭腦中理解:開放,綻開,開到極限,綻透 )
(4)學生品讀。
指導學生朗讀:如果把這句詩改成“一瓣一瓣”好嗎?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說出一瓣一瓣不能夠把連續開放的情形表達。)
小結:一個“綻透”多么形象,讓我們仿佛看到一幅畫面,這就是詩的語言。
7、 [出示:“抖去水珠的鳳蝶兒 ,在木葉間自在閑游。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
(1) 教師范讀描寫蝴蝶的語句。
(2)讓學生說出仿佛在腦海中看到怎樣的畫面?
(學生想像,說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
(3)教師引讀:蝴蝶在木葉自在閑游,多么詩情畫意呀!讀出你腦海中的畫面。
(在樂曲聲中,學生品讀)
(4)師:蝴蝶揮動的翅膀多美呀的翅膀,在詩人筆下成了什么?(智慧書頁)
你覺得蝴蝶的翅膀和智慧書頁有什么相同之處?
(5)
教師以“枯葉蝶、大眼鳳蝶”為例講解蝴蝶翅膀的保護作用。
(6)小結:“智慧的翅膀”詩人比喻的是多么生動、貼切,這就是詩的語言。
8、品讀詩的第一小節。
{設計意圖:課前經過調查,發現90%同學都不理解,于是我展示枯葉蝶、大眼蝶的圖片,講解翅膀中蘊含的知識,在理解障礙排除后,品讀更加容情入境。}
(二)學習第二小節
1、欣賞完大自然的風光后,你此刻最想做什么?(學生回答投到大自然的懷抱)
2、 學生品讀第2小結。
3、讀詩的前兩句,你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出示第一小節]
小結:像這樣前面出現過,后面也出現過的類似的語句在寫作手法上,叫“前后照應。”
4、讓學生發現這兩句異同?
(學生發現順序調換了,還有語氣也是不一樣)
5、讀出2小節這種激動的召喚的語氣。
教師引讀:一刻也不能停留,我們必須馬上出發再讀------------
教師引讀: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是那樣的無拘無束,酣暢淋漓,再讀-------------
(三) 學習第三小節
1、師: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詩人的視野更加開闊。
2、 學生讀第3小結。
3、你覺得那個詞用的特別美?你的腦海中出現怎樣的畫面?
(學生抓住:暈皺、陰霾、流動的暗綠談自己的感受)
4、[播放溪水的暈皺、陰霾圖文]
教師用語言引導學生理解詞語。
{設計意圖:例如“新陽推開陰霾”, 但意境深遠,教師先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體會和想像詞語的意境,之后對學生理解不夠充分的詞語,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出示課件,形象的畫面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更好的體會詩中情境。}
四、容情朗讀,品味語言溫婉。
[播放:《在天晴了的時候》配樂朗讀]
師:詩人用細膩、溫婉的筆觸把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和體會娓娓道來,在不知不覺中融入美的意境,再來感受到詩人的語言。
{設計意圖:品味詩的意境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在音樂和圖片的襯托下反復讓學生把自己頭腦中的畫面融入朗讀中品讀整首詩歌,體會詩歌語言的溫婉,感受到詩句語言的精妙。}
五、課外延展,了解作者背景。
[播放:作家、作品介紹、寫作背景]
小結: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大自然中,才能感受大自然的美。回家后自己捕捉大自然的美,然后寫一篇贊美大自然的詩歌。
設計意圖:運用多媒體以文字和圖片結合的形式對作家、作品、時代背景作適當的介紹,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在天晴了的時候優秀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語文A版《在天晴了的時候》優秀教學設計10-22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設計12-01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設計模板05-18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設計范文03-21
《在天晴了的時候》優秀的教學反思05-14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反思03-04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反思06-10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學反思04-08
《在天晴了的時候》教案設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