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體會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再見了,親人》這篇優美的散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對于這篇課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2、這篇散文最重要的特點就是語言富有感染力,那么你在讀課文的時候,讀到哪,讓你特別感動。
3、讀書最重要的就是要讀出自己的味道來,這節課我們就來品味書中的語言文字。感受志愿軍和朝鮮人民難舍難分的情感。
二、激情引讀,理解課文
1、放錄象片:志愿軍離開朝鮮,人們送別。
從這段錄象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課文中是用怎樣的語言文字來抒發這種難舍難分的情感的?找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注意傾聽,那位同學讀的好?好在哪?
3、小結:
以上三名同學在讀的過程中注重抓住重點的詞句,而且在讀的過程中有輕有重,有急有緩,抒發了自己的情感,我們在朗讀的時候也要像他們學習。
4、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找出課文中那句話最能包含志愿軍和大娘之間感情深厚?
5、出示課文最后一句:這比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怎樣讀才能把這種情感讀出來。
6、如果把它轉化成陳述句,應該怎樣表達?比較一下,這兩句話那句情感更強烈一些?
7、讀書,貴在思考,聰明的你們能不能根據這兩句話提出什么有價值的問題么?
8、總結學生的問題為什么大娘對志愿軍的情感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9、默讀課文,用筆邊讀邊找課文中那幾件事能夠說明大娘對志愿軍的情誼。
板書:送打糕 縫補衣服 救傷員
10、八年的相處,大娘是不是僅僅為志愿軍做了這幾件事。想象在這八年的相處中,大娘還可能為志愿軍做了那些事?
三、讀中感悟情感
1、八年的相處大娘為志愿軍做了太多太多,此時此刻,隨著列車的移動,難舍的淚水模糊了親人的眼睛,望著大娘那一次又一次揮動的.雙手,又使我們的志愿軍陷入了深深的回憶。
2、出示還記得五次戰役的時候。
3、戰爭離我們也許太遠了,下面我們就在片子當中感受戰爭的場面。大娘是在什么情況下送去打糕的?從大娘的行為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對于大娘這種行為,課文中用了一個成語來形容同雪中送炭。雪中送炭是什么意思?(學生說)
5、第一個同學講的是這個詞的本義,第二個同學講的是這個詞的比喻義。再請同學們考慮,讀大娘送打糕時,怎樣才能突出雪中送炭的艱難、危險?讀時應突出大娘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這樣能突出大娘愛護志愿軍的精神。請同學們練習讀讀。(配樂)(生讀)
6、學生評價,教師抓住值得學習的地方進行鼓勵。
7、大娘在志愿軍最需要幫助時,冒著生命危險,幫助了志愿軍,事跡動人。但最感人的是哪個事例?大娘丟下小孫孫,救出了志愿軍傷員,這個事例最感動人。
8、這個事例中有兩個詞對比非常強烈,你剛才畫出來了嗎?丟下的是誰?唯一的親人對大娘來說意味著什么?
9、唯一親人:
說明大娘的小孫孫是個沒爹沒娘的孤兒,是奶奶的命根子,祖孫二人相依為命,她怎能丟下自己的親骨肉呢?可是這時敵機來了,志愿軍傷員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該怎么辦?志愿軍戰士為了朝鮮人民負傷流血,一定要保住他的生命!在這不能兩全的緊急關頭,大娘寧愿舍棄親人的生命,也要保住志愿軍傷員的生命。從這一丟一背里,可以看出在大娘的心目中志愿軍戰士──
10、(配樂)教師范讀,學生讀,抓住課文中你認為最能表達情感的詞句,有感情的賽讀。
11、第一段我們學得很好。文章按照臨行話別、追憶往事、贊頌友誼三層意思來敘述,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這一段是怎樣學習的?
12、小結:
我們在學習這一段中是抓住了課文中重點的詞語,在有感情的朗讀中來抒發斤自己情感的,希望同學在學習下一段時也要按照這種方法來學。
【五年級《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再見了,親人》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7-04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2-11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03-04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03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優秀教學設計02-04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02-04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模板07-13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范文12-05
課文《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1-03
再見了,親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范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