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線段》的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使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觀察線段的過程,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會數線段的條數并會畫線段。
2、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yǎng)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小朋友,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看一個森林運動會,好嗎?瞧,小羊、小兔、小熊正在比賽立定跳遠呢?請你們來做小裁判,看誰跳得最遠,誰跳得最近?(課件顯示3個動物跳遠的圖片)
一、游戲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動畫:小羊跳起落地,逐漸留下一條線段,接著小兔、小熊跳,分別留下2條線段。
2、課件顯示:從起點開始,每個小動物跳一下,就出現(xiàn)一條線(依次閃動3條線段)
3、揭題:這些線可大有學問了,在數學上有個專用的名字叫“線段”,大家愿意去研究它嗎?(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動畫情境來引發(fā)學生對線段的注意,激起他們對新知學習的向往,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聲有色的課件演示也為下面學生對線段特征的感知埋下伏筆。】
二、合作研究,探索新知
小朋友們,今天毛線寶寶也來和我們一起學習了呢,你們開不開心?
(一)感受線段的“直”
1、引導學生想辦法把一根彎曲的毛線變直。
毛線寶寶給大家?guī)砹艘桓,看一看,它是線段嗎?為什么?你能想辦法將它變成一條線段嗎?動手試一試。
2、觀察思考:線的形狀有什么變化呢?從哪兒到哪兒是直的。
3、課件演示:一段毛線上一點到另一點從彎曲到直的變化過程。
4、明確兩手之間的這部分形狀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嗎?
5、組織比較:這樣拉出來的線和原來的那個線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的直觀操作與概括交流,引導學生感知線段的特征。通過“看、猜、拉、比”,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體驗到了新知。】
(二)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1、導思:用一只手捏住線的一頭能得到線段嗎?(得出:必須兩只手捏住,暗示兩個端點)
2、指出:這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
3、板書:端點
4、交流展示學生自創(chuàng)的端點畫法。
【設計意圖:兩個端點對學生建立線段的表象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來說也是個難點,因此這個設計讓學生自己來設計端點的表示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線段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表象,而且學生在“再創(chuàng)造”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能夠成功的樂趣。】
(三)介紹圖形
1、課件演示:隱去兩只手,出現(xiàn)兩個小豎線(或小圓點),讓學生記住這樣的圖形就是線段。
2、建立表象:請大家用眼睛為線段拍張照片,把它們的樣子記在心里。(教師同時描述線段的特征
提問:以后如果碰到這樣的圖形,你能一眼認出是線段嗎?毛線寶寶帶來了一些圖形,請你認一認。
3、圖形判斷(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題)。
(四)實物感知,強化特征
1、介紹:生活中,在很多物體的身上都隱藏著線段。如老師手中的這把尺,它的這條邊可以看成線段嗎?為什么?除了這條邊還有嗎?直尺的一個面上有多少條線段?
2、與我們朝夕相伴的數學書,它的身上也有線段,你會找嗎?
3、再找一找,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作線段?
4、小結: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你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線段。
【設計意圖:生活是數學的源頭,數學知識需要及時的回歸生活,這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但再次鞏固了新知而且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學習產生親切感。】
(五)圖形感知,抽象特征
1、學習多邊形是由線段圍成的。
⑴ 課件出示一條線段。你們猜,用線段可能圍成一個什么圖形呢?
⑵ 毛線寶寶也圍成了一些圖形,想請大家數一數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題)
⑶ 集體交流:每個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⑷ 想一想:六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八邊形呢?十邊形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發(fā)現(xiàn):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2、從變式圖形中找線段。
過渡:從一些物體或圖形身上,我們能找出許多線段。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動手創(chuàng)造一些線段?
三、動手創(chuàng)作線段
1、折一折,引導學生在長方形紙片上創(chuàng)造出線段。
(1)出示一張長方形紙,問:這張長方形身上藏著幾條線段?下面老師用一張長方形紙來給大家再變出一條線段,想不想看?(教師將紙對折后講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線段)
(2)你們想折嗎?請你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
(3)還想折嗎?請你折出比這條線段短的折痕。
得出結論:線段有長有短。
過度:這些線段,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你覺得可以用什么工具來畫呢?
2、畫一畫,用尺子畫線段。
(1)學生試畫線段。
① 選擇一份作業(yè)展示,提問:他畫得對嗎?說出你的理由。
② 對照要求檢查一下自己所畫的線段。
③ 介紹3種順序不同的畫法:點線點法、線點點法、點點線法。
④ 想一想:畫線段時要注意什么?給大家提個醒。
(2)毛線寶寶也想畫條線段,可是忘記帶直尺了,你覺得還可以用什么工具能畫出線段呢?為什么可以用這些東西來畫?
小結:借助物體直直的邊都可以畫出線段。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再次注重了學生對線段的操作體驗,以促進學生對線段表象的進一步形成。通過線段的畫法來引發(fā)學生對線段的注意,學生在操作交流的過程中得到了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3、連一連
① “想想做做”第3題。學生嘗試以給出的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提問:兩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②“想想做做”第4題。引導學生理解“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畫成的是什么圖形。
③“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獨立嘗試畫線段。及時滲透:像這樣有序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問題。
④拓展:若給你5個點、6個點呢?你會連嗎?其中是不是還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進行了多樣、靈活、有趣的練習,不僅鞏固了對線段特征的認識,而且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了。】
四、總結線段特征
1、線段的自我介紹。
2、欣賞“生活中的線段”。
【《認識線段》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線段的認識教學設計04-28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線段的教學設計07-05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3-30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7-26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及反思07-06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5篇04-06
認識線段的教學設計2篇04-28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9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