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課文《搭石》的教學設計模板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蘊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諧美。
3.學習作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現美、
感知美,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感悟文中蘊含的景美、人美以及人景的和諧美。
教學難點:“每當 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感受”的感悟。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出示情境圖)師口述作者家鄉的美麗。(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回憶上節課內容:什么是搭石?學生齊讀相關段落。
3、師導入:搭石只是普普通通的、毫不起眼的石頭,可在作者眼里,它卻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生齊讀),這節課我們繼續跟隨劉章爺爺,跟隨家鄉的人們去走走搭石,一起去感受一下家鄉這道美麗的風景。
二、探究新知,感悟景美、人美。
(一)出示自學提示: 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學生交流匯報。
預設一:
1、第二自然段,描寫調整搭石的老人的句子。
(1) 從這段話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感受到了什么?從哪些詞語感
受到了?
(2) 老人家明明是急著趕路的,可他們為什么卻放下手中的東西去擺搭
石?
以采訪的方式向學生詢問。
(3) 帶著感悟朗讀這段話。
預設二:
2、上工、下工的人走搭石的句子。
(1)強調“行”的讀音。
(2)回顧讀準:協調有序、人影綽綽、清波漾漾。
(3)朗讀指導:體會“協調有序”:
(4)搭石,構成了家長的一道風景。在這段里,你還能從哪體會到美?(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5)讀著這兩個詞,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水波蕩漾,人走在搭石上,影子倒映在水里。)
(6)朗讀指導:老師把它變成了一首清麗的小詩,指生讀、齊讀。
①劉章爺爺在這里工作了13年,一年365天,他有200多行走在搭石上,每天,他都會看見這樣的風景,讀“每當上工??”(指名讀)
②劉章每天都要走過62道搭石,走過166400多塊石頭,他一道一道地走、一遍一遍地數,他對故鄉的情感早已融入到這搭石之中,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每當上工??”(指名讀)
③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的一道風景
(齊讀)
3、預設第4自然段:
(1)預設第4自然段第1句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①一行人走搭石是美麗的風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誰來讀讀文中的句子?
②你體會到了什么樣的'美?
(2)預設第4自然段第2句:老人和年輕人一起走搭石。
①生反饋:伏
②請一生做年輕人,老師做老人,表演“伏”和“背”的動作。
采訪老人:這位年輕人把你背到了對岸,你沒跟他說道謝,你覺得他會生氣嗎?(不會)
③透過這個“伏”字,透過“理所當然”,你看出了鄉親們怎樣的優秀品質?(尊老、敬老)
④搭石,連同那蘊含在搭石上的謙讓美、尊老美,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我們一起來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齊讀: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三、隨“石”牽“情”。
1、隨讀回顧一道道風景。
①、師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②、師引讀: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生接讀句子) ③、師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④、師引讀:假如遇上老人——(生接讀句子)
⑤、師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⑥、師引讀:秋涼以后,人們——(生接讀句子)
⑦、師讀: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⑧、師引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生接讀句子)
2、一排排搭石是一道美麗的風景,而鄉親們美好的情感,又何嘗不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呢?
3.劉章在他的家鄉發現了蘊含在搭石上的美,如果他不仔細觀察,能發現嗎?不能。只要我們仔細觀察,也能發現身邊的美。請你拿出手中的筆把你身邊沒的畫面寫下來。
四、總結全文:
有了美,生活才會變得更加亮麗多彩,正如這普普通通的搭石,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通上路,但不變的是淳樸的鄉風、濃厚的鄉情;也許有一天,搭石會在家鄉消失掉,但家鄉人們走搭石的美,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頭。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自己喜歡的句子。
2、請同學們繼續發現身邊的美。
板書設計:
21搭石
家鄉一道風景
【小學課文《搭石》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搭石》課文的教學設計07-10
課文《搭石》教學設計11-10
課文《搭石》的教學設計10-14
課文《搭石》教學設計范文02-04
關于課文《搭石》教學設計12-27
課文《搭石》教學設計模板11-19
課文《搭石》精品教學設計12-16
課文《搭石》的優秀教學設計10-22
《搭石》課文教學設計范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