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時間:2022-12-05 09:36: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通用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做個加法表。(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材第50頁。)教學情分析

  入學以來,同學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分別學習了5、6、7、8、9、10的加減法。這些內容是一節一節的、零散的。本節課學生第一次系統整理數學家知識。經歷整理加法表的過程,提高10以內數的加法計算的正確性和速度。引導引導學生體驗、經歷獨立思考、有序整理的過程。在教學中,呈現了一組數量不多的散亂的算式卡片作為整理的線索,交分散學習的10以內的加法知識綜合起來,并通過淘氣和笑笑的對話,為學生點明了思考的方向,控制了活動的難度,從而使學生學生感受到整理加法表這一學習任務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1、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現加法表中的簡單規律。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現規律。

  難點: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教具學具:課件、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習慣養成:數學課本、作業本、筆拿出來放好。

  2、談話:開學以來,我們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今天,我們一起復習整理一下10以內的加法算式。

  3、我們先來開個火車:幾加幾等于8,(要求:后一個同學說得與前一個同學不同;聲音響亮。)

  二、探究新知

  1、我們來看這些算式卡片,想要把它們整理好,先確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2、淘氣發現了,這幾個算式得數都是3;笑笑發現了這幾個加法算式時都有5。還有什么規律呢?(算式得數是10)。

  3、找出得數是3的加法算式,排一排。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排,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說說。(相機出示笑笑和淘氣的排序)。

  4、你能找出得數是10的加法算式嗎?排一排。指名說說。(相機出示笑笑和淘氣的排序)

  5、你能寫出得數是9的加法算式嗎?按一定的順序排一排。

  ①學生排序。(教師巡視、指導。

  ②指名說。(相機出示課件。)

  6、還有得數是8、7、6、5等的加法算式,淘氣幫我們制作了一個加法表。有了這個表,我們以后計算10以內的加法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淘氣做的加法表,你能幫他填完整嗎?

  ①我們來看得數是10的有什么規律?

  指名說說。(前一個數由大到小,后一個數由小到大。)

  ②填得數是9的加法算式。

  指名說說。

  ③填得數是8、7、6……的加法算式。(與課件核對。)

  7、智慧老人問:豎著看、橫著看、斜著看,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分別指名說說。)

  8、誰能根據加法表的規律,試著背一背。

  三、總結

  今天,同學們表現很出色,整理出10以內的加法算式表。我們有了這個表,以后在計算10以內加法時,就容易多了。

  作業:把這個加法表向你爸爸、媽媽講述一下。板書

  做個加法表(10以內)

  豎著看

  橫著看

  斜著看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認識“”號和“=”號,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數的加法。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3頁例題及“做一做”,完成練習三的第1~3題。

  教學設計

  復習舊知

  1.看圖說數字。

  2.示圖(幻燈片)。

  師: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動物在跑步比賽,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還看到一只小鳥在喊。

  師:這只小鳥說了些什么呢?

  老師領讀,學生讀: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很快吸引了學生,打開“你看到了什么?”這一話閘,學生象小鳥歸巢一樣嘰嘰喳喳說開了,想表現的欲望非常強。一組瑯瑯上口的順口溜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舊知,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

  如果這一幅圖制作成課件,配以動態展現,效果就更好了。]

  探究新知

  1.引題。

  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這時的情況發生了什么變化?老師反復操作活動片,如下圖:

  生1:小狗和小貓趕上了小兔。

  生2: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來小兔跑在最前面,現在小狗、小貓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就是合起來的意思。(老師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它們合起來有幾只?

  生:它們合起來有3只。

  師:你們知道這是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嗎?

  揭示課題:今天我們來認識它(板書:加法)

  [通過演示,學生發現“1只小兔和兩只小狗、小貓跑在一起”引出“它們合起來有3只”,很自然產生“用什么方法計算出來的?”,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學生明白了加法原來就在身邊。]

  2.直觀演示,感知含義。

  師:1只小兔和兩只小狗、小貓合起來用數字表示,就是幾和幾加起來?

  生1:1和2加起來等于3。

  師:XXX同學真聰明!在數學上,1和2加起來,用“”表示,等于3用“=”表示。

  板書:12=3

  加號等號

  讀作:1加2等于3。

  教師領讀,學生讀。

  師:我們今天認識了兩個新朋友,你準備怎么記住它們?

  生1:加號像一個十字架,等吃像一雙筷子。

  生2:我是這樣記的:原來就有一橫,后來又有一豎,它們合起來就成了加號啦,上下兩橫一樣長,是相等長的就是等號。

  師:同學們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穎別致的想法,有從形象上,也有從含義上的,這不僅對加法和等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觀察畫面,體會含義。

  讓學生看書上汽球圖。

  師:誰來說說這幅圖的意思?

  生:3只紅汽球,1只藍汽球,合起來有4只汽球。

  師:與同桌一邊說一邊用手勢表示,并且討論怎樣列式計算?

  根據回答板書:31=4

  讓學生讀一遍算式。

  反思:我覺得這一環節處理得不恰當,老師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固定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對加法已有初步認識,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討論、探究。

  4.發散聯想,理解含義。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媽媽給我買回1個本子,我爸又給我買回2個本子,我一共有3個本子,12=3。

  生2:我們家有2個大人,1個小孩,一共有3個人,21=3。

  生3:我們學校一年級有3個班在二樓,1個班在三樓,一年級一共有4個班,31=4。

  生4.我們教室講臺上面有1盞燈,我們座位上面有4盞燈,一共有5盞燈。14=5。

  ……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學得主動積極,思路豐富多彩,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的關系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鞏固提高

  1.動手操作。

  a.第23頁“做一做”。

  學生一邊擺一邊說,然后一學生上臺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b.看算式,擺小棒。

  211122

  教師出示口算卡,學生用小棒擺,同桌互相檢查。

  (老師注重采用多種形式的訓練,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過程。練習設計圍繞加法認識這一重點,采取擺圓片說算式,看算式擺小棒、畫填方格、獨立筆答、開放題等形式,使學生的知識構建在活動中,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了預定目的。)

  c.用5個△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萬以內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加法的計算。

  2.培養學生認真細心進行計算,并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能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法。

  2.能準確地進行萬以內數的加法的驗算。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

  43+25=530+290=35+49=450+280=

  540+360=380+430=74+9=46+24=

  2.奪紅旗。

  365+825=627+231=455+126=

  3.找朋友:把和相等的算式連起來。

  275+769424+576768+657

  523+902125+875356+688

  4.完成練習八第3題。

  學生獨立連線,集體訂正。

  5.完成練習八第4題。

  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做。

  指名說一說它的計算方法。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如果要驗算,你認為用什么方法?

  二、指導練習

  1.完成練習八第6題。

  引導學生先將個位上的數湊整,然后估一估,再用鉛筆和直尺連一連。要求將和是1000的兩個數連起來,這樣的“湊整”練習,既能鞏固所學的筆算知識,又能為以后學習簡便運算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的數感。

  2.完成練習八第7題。

  先在草稿紙上算出得數,再用鉛筆和直尺連一連,此題包含了萬以內加法的各種情況,有利于鞏固所學知識,形成計算技能。

  3.完成練習八第8題。

  這是一道開放題,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呈現的四件商品的價格,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包括減法題,可以先獨立完成第1小題,然后依照第1小題完成后兩小題。

  4.完成練習八第9題。

  這道題的信息比較豐富,數據較多,需要學生看懂題意,根據問題選擇有效的信息進行判斷,小組討論可以怎么走,哪條路近,學生匯報。

  【設計意圖】

  通過練習,讓學生掌握連續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計算的速度。

  三、拓展練習

  思考:練習八第10題。

  只用數字8組成五個數,填入方框,使等式成立。

  首先要知道,既然是五個數,且相加等于1000,就意味著五個數中,最大只能是888,如果其余四個都填8,那么五個數相加得920,還差80,所以只要把其中一個8變成88即可。

  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嘗試填空。再全班交流并訂正。

  正確答案是:888+88+8+8+8=1000。

  四、課堂總結

  筆算萬以內數的加法要注意什么?

  教后思考: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8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計算法則,會筆算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學會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位算。

  2、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一、復習檢查(全班做,請學生板演)

  364287

  +72+88+49

  結合扮演情況進行評議。

  二、新課

  1、談話: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連續進位的加法,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部分內容。我們再來看“中國部分動物種數統計表”。

  用圖表或屏幕出示該表,框出下面部分。

  爬行類

  376

  兩棲類

  284

  提問:誰能就這兩個數據提出一個加法計算的問題?

  ——爬行類和兩棲類的已知種類一共有多少種?

  列式算式:376+284

  2、教師:在上學期我們已經學習過估算,現在請同學們先估計一下376+284的和大約是多少?

  分小組討論并在全班匯報

  師:同學們看看教材第18頁的男孩子和他的估算方法。

  歸納:在進行三位數的加法估算時,一般可以把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百數或幾百幾十,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計和的范圍。這種方法在我們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3、師:請同學們用豎式算一下

  學生獨立計算(同時教師板書)

  歸納:在加法中,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要向前一位進1。

  4、反饋練習。第18頁“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練習五第1、2題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1.本課的地位及作用: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就是運用坐標這一量化工具表達向量的數量積運算,為研究平面中的距離、垂直、角度等問題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它把向量的數量積與坐標運算兩個知識點緊密聯系起來,是全章重點之一。

  2學生情況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和平面向量數量積概念及運算,但數量積是用長度和夾角這兩個概念來表示的,應用起來不太方便,如何用坐標這一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來表示數量積,使之應用更方便,就是擺在學生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節內容的學習是學生認知發展和知識構建的一個合情、合理的“生長點”。所以,本節課采取以學生自主完成為主,教師查漏補缺的教學方法。因此結合中學生的認知結構特點和學生實際。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達式,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運算;能運用數量積表示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系。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用坐標表示平面向量數量積的有關運算,揭示幾何圖形與代數運算之間的內在聯系,明確數學是研究數與形有機結合的學科。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

  1.通過探究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運算,掌握兩個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方法.

  2.掌握兩個向量垂直的坐標條件以及能運用兩個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解決有關長度、角度、垂直等幾何問題.

  3.通過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面向量數量積的認識,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

  教學難點: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的應用.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教學方法:

  結合本節教材淺顯易懂,又有前面平面向量的數量積和向量的坐標表示等知識作鋪墊的內容特點,兼顧高一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數學思維能力和處理向量問題的方法的現狀,我主要采用“誘思探究教學法”,其核心是“誘導思維,探索研究”,其教學思想是“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為此,我通過精心設置的一個個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積極的鼓勵學生的參與,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最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適時的對學生學習過程給予評價,適當的評價,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識,更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

  2教學手段: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加大一堂課的信息容量,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法指導

  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都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些方式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在教師引導下的“再創造”的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潛能,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習慣。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本節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通過思考、計算、歸納、推理,鼓勵學生多向思維,積極活動,勇于探索。具體體現在:

  1、通過提出問題,把問題的求解與探究貫穿整堂課,使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了結論,推廣了命題,使學生感到成果是自己得到的,增強了成就感,培養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良好的學習動機。

  2、通過數與形的充分挖掘,通過對向量平行與垂直條件的坐標表示的類比,培養了學生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教給了學生類比聯想的記憶方法。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復習,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能夠熟練地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過程與方法:

  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加深對數感的培養。

  讓學生經歷系統整理數學知識的過程,形成自己的數學認知結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復習,使學生更進一步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通過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

  重點難點

  學生經歷整理加法算式發現其排列規律的過程,能感受到加法算式排列的有序性和不同加法算式之間的聯系。并能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下面我們來做“找朋友”游戲。

  游戲的形式應多種多樣,可采用以下幾種游戲:

  1、猜數,師左手拿幾個蘋果,右手和左手合起來是(6、7、8或9)個,知道右手是幾個嗎?

  2、一生出3個手指頭,另一個出一個數能和他組成6(7、8或9)

  3、拍巴掌,學小貓叫等游戲組成6、7、8或9。

  這樣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游戲中得到了樂趣又鞏固了6、7、8、和9的組成。你能寫出不同的數的組成嗎?(教師隨機說出容易出錯的數的組成讓學生寫出)

  如:[設計意圖]

  把枯燥的教學內容融入游戲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數學知識變為鮮活的富有生命的小精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進一步認識數學知識。

  二、探究體驗

  師:請小朋友們回憶一下,這一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什么?今天咱們要把學過的這些知識進行整理和復習。比一比哪個同學學得好!

  (一)基數和序數的復習

  1、猜一猜:投影出示P78第1題的主題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看圖,你看到了什么?

  師:(依次出示三個孩子的對話內容)他們都說了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據他們談話的內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幾層?小女孩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說說x層和第x層的區別嗎?

  2、聯系生活,說一說你的家住在哪條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預設]家住在哪條街?幾號樓?幾單元?幾層?不符合農村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那些地方有我們學的數字。師在學生匯報的同時板書學生說的數(1——10)。

  (二)自行探究,找出規律

  1、引導一:小朋友們看,黑板上的信都是10以內的加法算式,這些算式這樣排列,你們有什么感覺?

  引導二:怎么排列比較好?

  2、整理加法表

  師:請每個同學想一想,你準備按什么順序排列這些加法算式。(可在此節課之前引導學生對1—5的加減法進行整理。

  目的是讓學生對5以內的加減法有比較系統的認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提前經歷整理知識的過程,學習整理知識的方法)

  3、研究加法表。

  師:這是老師整理出的加法表,仔細觀察,豎看、橫看、斜看,你發現了什么?和你的同位說一說。

  師:根據算式的特點和規律,你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很快的記住它?

  4、計算。順著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順序,讓學生很快說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教師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讓學生很快說得數。

  (三)小組合作,實踐操作

  1.出示減法表

  師:表中寫出了一些減法算式,還有一些減法算式沒有寫出來,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個表,看它是怎么排列的,然后按這個順序把其它的減法算式寫出來。

  請小組長負責,組織好本組的同學填寫算式。可以采取一人填一道,開火車填的方式。

  教師巡視指導。

  2、研究減法表。

  師:請大家根據剛才填算式的過程,看看表里的減法算式是怎樣排列的。

  3、計算:順著表上某一行算式的順序,讓學生很快說出這些算式的得數。

  教師任意指定一些算式讓學生很快說得數。說一道加法,讓學生很快說出相應的兩個減法算式和得數。

  (四)看圖列式

  教師:看圖你能列出幾個算式?(引導學生選擇畫面,列算式。)

  [設計意圖]

  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減法表的復習中讓學生先觀察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提出問題。小組合作尋找問題答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同時,重視掌握基礎知識,落實教學目標。繼承了過去在教學實踐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學生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三、方法應用

  1、基礎練習:

  2、看圖列式:

  3、拓展題:

  [設計意圖]

  采用多種練習形式,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達到熟練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的教學目標。

  四、梳理知識,總結升華

  這節課,你的表現如何?你認為我們班,誰的表現最好,好在哪里?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7

  活動目的:

  1、利用郵票游戲教具做加法運算。

  2、加強大數目加算練習。

  3、加深對數位的理解。

  4、培養運算的興趣。

  5、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準備:

  1、托盤;

  2、郵票箱教具;

  3、彩筆、題目卡;

  4、加法訂正板紅線。

  活動過程:

  一、復習10以內的加法,并進行錯誤訂正。

  二、介紹本次工作名稱:郵票游戲的加法工作。

  三、復習郵票的一些簡單知識。

  1、取出寫上加法的題目卡,為幼兒鞏固加數的含義。

  2、用郵票表示數字。

  3、請幼兒觀察數字,詢問幼兒數字有哪幾個數位。示范拿取對應的定位籌碼,將定位籌碼按個、十、百、千的順序排好。

  4、按照題卡選擇郵票,分別把與數字對應的郵票放在對應的定位籌碼的下面。

  5、操作郵票得出豎式結果。

  四、給幼兒不同題卡引導幼兒獨立進行計算。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強調安靜進行工作。

  五、工作結束,請幼兒將教具放回原處,離開課室。

  區域延伸:提供郵票箱進行進位加法橫式練習。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8

  目標:

  1、能通過操作“加法、減法板”學習20以內的加法運算。

  2、能積極參加數學計算活動,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加法算式題卡(10加幾)青蛙頭飾9個,身上寫著答案是11—19的加法算式的蝌蚪寶寶圖片若干,數字卡片11—19.

  2、學具準備:“加法、減法板”20以內加法算式題卡

  3、操作卷第6冊第27—28頁

  活動過程:

  1、預備活動

  走線,線上游戲,碰球游戲,如教師出示數字卡“6”說“嗨嗨。我的1球碰幾球”幼兒回答“嗨嗨、我的1球碰5球”游戲可變換數字反復進行

  2、集體活動①復習10以內的加法教師出示答案在10以內的加法算式,請幼兒口算得出結果。

  ②學習20以內的加法

  創設情境:神奇工具顯身手,剛才我們做的是比較簡單的加法,稍微復雜一些的加法怎么做呢?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工具,它的作用很神奇哦。

  教師出示教具“加法、減法板”介紹“加法、減法板”的各個部件:加法減法底板,紅、藍定規等。教師將“加法、減法板”的各個部件逐一頂出,按順序擺放好。

  繼續創設情景,可是,怎么用它來做加法呢?看,神奇的工具開口說話了,我叫加法,減法板,學習加法離不開,白色底板一長條,紅藍定規放置好,前面加數取藍條,后面加數取紅條,擺放一起看的數,做出加法快又好。我們來按它說的方法試試看。

  教師從提卡中取出一個10加幾的加法算式,如“10+2=”教師先示范讀出算式,然后從藍色定規中取出10放在加法、減法板的空格中,再取出紅色定規2放在定規10的后面,看看合起來是多少,即10+2=12

  ③幼兒操作學具練習20以內10加幾的加法

  3、分組活動

  教師:用“加法、減法板”做加法,是不是很簡單呢?每個小朋友都來操作體驗下吧。

  第一組:操作學具“加法、減法板”做10以內或10加幾的簡單加法練習。

  第二組:操作側

  4、游戲活動

  游戲“小蝌蚪找媽媽”

  5、交流小結,收拾學具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9

  活動準備:

  3以內加法算式卡、數卡4,蘋果、梨圖片4張,每個幼兒4個蘿卜,4朵花,蘑菇圖片4張,兔媽媽、小兔頭飾,布置好活動場景。

  活動過程:

  隨《十個數字跳舞》音樂,做手指游戲。

  一、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復習4的組成

  1、游戲“開火車”復習得數是3以內的加法。

  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歡看動畫片,《動畫城》節目你們看過嗎?動畫城里的聰明屋有位金龜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請我們到聰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誰是最聰明的小朋友,現在我們就到聰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們坐火去吧!我們的火車幾點開?(出示加法題卡)嘿嘿!我們的火車幾點開?我們的火車2點開……。

  2、游戲“又有蘋果、又有梨”復習4的組成

  嗚…….火車開到了聰明屋,看看,金龜子姐姐他們拿什么來招待我們呢?導出“又有蘋果又有梨”的游戲,一個蘋果幾個梨?(3個)……。

  3、游戲“對數”

  剛才小朋友們對得真好,老師也來考考你們,我們來對數,舉起你們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幾?(3),1和3合起來就是4……。

  二、創設情景,

  在操作中嘗試寫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龜子姐姐說:“你們都很聰明”,現在我要請你們到智力迷宮玩,去智力迷宮前,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新本領才能去,學什么本領呢?

  兔寶寶,我是兔媽媽,我告訴你們一件高興事兒,我們種的蘿卜豐收了,請兔寶寶跟著媽媽到地里去拔蘿卜,每個寶寶拔4個蘿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幾種分法?(個別回答,老師演示)拔了這么多蘿卜,我們把蘿卜搬回家,搬的時候要聽媽媽的指揮,看看兩只手上的蘿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們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加法),怎樣列出這個加法算式,請兔寶寶將它寫在答題卡上,寫的時候,字要寫大一點,不然兔媽媽看不清楚,(兔媽媽幫助能力差的小兔講解列式)。

  我們的蘿卜豐收了,你們高興吧!我們來開個慶祝會吧!我們去采花來裝飾一下,我們每個寶寶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幾朵(4朵),我們把手里的花舉起來,看看兩只手上的花交換位置合起來還是幾朵花?(4朵),兩只手上的花雖然交換了位置,但是它們的和沒有變,請兔寶寶將加法算式寫在答題卡上,寫完之后把答題卡舉起來,小兔互相檢查一下你寫對了嗎?

  今天,我們學會了新本領又可去智力迷宮玩,來,我們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動延伸

  金龜子姐姐還想看看哪個小朋友最愛動腦筋,用老師提供的蘑菇圖片,自己試著編加法應用題,注意編加法應用題要講一件事,出現兩個數,提一個問題,問一共有多少?合起來是多少?

  編應用題又是一樣新本領,會編的小朋友很能干,不會編的也不用著急,下次老師要教你們編加法應用題的新本領。

  活動自評:

  從活動中發現,幼兒對操作很感興趣,幼兒有創新意識,但少數幼兒還是不會寫出算式,我認為對于這些幼兒,老師日常活動中多加以個別指導,他們一定會成功。

  設計思路:

  根據幼兒好動,喜歡操作的特點,我為幼兒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嘗試自己列出得數是4的加法算式,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23頁例題及做一做,27頁練習三第2題

  教學要求:

  1.通過操作、演示,使學生知道加法的含義;能正確讀出加法算式;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

  2.通過學生操作、表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加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實物投影、磁力板、5個圓片、5根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引導學生從1數到5,再從5數到1。

  2.出示數字,讀數。

  3.按順序填數:

  ()3()5。

  二、探究新知

  1.引導觀察,感知加法的含義

  (1)過電腦反復演示,讓學生感知到: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與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

  (2)學生之間交流感受與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師說明:1名同學與2名同學走到一起,把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到一塊兒就是合起來的意思。(教師邊說邊用手勢表示合起來)

  2.學習加法算式

  (1)由人或紙鶴的數量抽象出數字1和2。

  (2)教師說明:把1和2合起來,在數學上我們用符號“+”來表示,教師板書“+”。

  (3)引導學生數一數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數字幾表示?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并在等號后面寫上3。

  (4)教師進一步說明:把1和2合起來,用加法計算。(板書:加法)

  (5)讀加法算式。

  教師范讀,同桌互讀,學生自己讀。

  3.發散聯想

  (1)教師引導、啟發,使學生說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來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紙鶴圖)問:這幅圖還以用怎樣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師啟發學生說出:

  ①有2只藍紙鶴,有1只紅紙鶴,合起來是3只紙鶴,2+1=3。

  ②有2個小朋友,又來了1個小朋友,合起來是3個小朋友,2+1=3。

  ③有2個男同學,1個女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2+1=3。

  ④有1個女同學,2個男同學,一共有3個同學,1+2=3。

  ……

  三、鞏固發展,學會學習

  1.動手操作,體驗加法含義。

  (1)做一做的左圖

  ①教師示范,邊操作邊說明含義。

  ②學生操作,表述含義。

  (2)做一做的右圖

  學生獨立看圖操作,表述含義。

  (3)獨立操作,邊擺邊說

  ①教師說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個圓片擺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學生操作。

  ③匯報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圖,體驗加法含義。

  打開教科書23頁,認真觀察氣球圖,啟發學生說明圖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擺一擺。

  投影出示練習三的第2題,學生邊擺邊口述。進一步加強對加法含義的理解。

  4.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四、全課小結(略)

【《做個加法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06-13

《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06-14

寫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06-12

《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范文06-28

《做個加法表》教學反思(精選16篇)11-08

做個減法表的教學設計12-19

《做個減法表》教學設計范文06-29

《加法》教學設計09-08

《加法》教學設計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