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三月的原野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月的原野教學設計范文,歡迎大家分享。
三月的原野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讀準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品味文中描寫原野景色的句子,學習并運用人景結合的表達方法。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上課前,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段視頻。
看完這段視頻,你想說什么?可以用一個詞,一句話,一首詩。老師也積累了一些描寫春天的詞句,與同學們共享。
春山如笑春暉寸草、春色撩人、春意盎然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詩經。小雅》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江南的春景,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跟隨著名女作家蕭紅共同領略一下她筆下的北方春天的原野!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把文章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出示四組句子
(1)草兒頭上還頂著那脹破了的種粒的殼,發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鉆出了土皮。(理解“欣幸”的意思)
(2)搶根菜的白色的圓石似的籽兒在地上滾著,野孩子一升一斗地在拾著。(理解“一升一斗”)
(3)楊花漫天罩地地飛,像棉花似的。人們出門都是用手捉著,楊花掛著他了。(指導“掛著”的讀音)
(4)春吹到每個人的心坎,帶著呼喚,帶著蠱惑?(讀準“蠱惑”)
3、整體感知:
這么難讀的句子也難不倒大家,看來同學們預習得非常充分。
快速瀏覽課文,找找作者是通過哪些方面的描寫來體現春的生機?(動物、植物、人們的感受)
三、品味語言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中的'濃濃春意,讀到特別有感觸的地方,停下來,寫寫批注。交流反饋:(預設)
1、郊原上的草,是必須轉折了好幾個彎兒才能鉆出地面的。草兒頭上還頂著那脹破了的種粒的殼,發出一寸多高的芽子,欣幸地鉆出了土皮。
(1)抓住“轉折、頂著、鉆出”等詞語體會草頑強的生命力起狂風時,花兒凋落,樹兒折枝,可小草只是彎一彎腰,絕不會折斷身軀,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頑強啊!
(2)朱自清的《春》是這樣描寫草的——出示: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對比著讀一讀,他們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是啊,南方的草柔嫩、茂密,北方的草堅韌、頑強,作者正是抓住了景物的特點,把草頑強的生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讓我們把對草的敬佩融入到朗讀中去吧。
2、品味景+人的寫作方法
如果我們再細細品讀,你會發現——
出示句子:郊原上的草,是必須轉折了好幾個彎兒才能鉆出地面的。草兒頭上還頂著那脹破了的種粒的殼,發出一寸多高的子,欣幸地鉆出了土皮。放牛的孩子,在掀起了墻腳下面的瓦片時,找到了一片草芽了。孩子們到家里告訴媽媽,說:“今天草芽出土了!”媽媽驚喜地說:“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
——蕭紅《三月的原野》小草偷偷地從土地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朱自清《春》指名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景+人的寫法)
像這樣的句子,文中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
出示句子:
搶根菜的白色的圓石似的籽兒在地上滾著,野孩子一升一斗地在拾著。
楊花漫天罩地地飛,像棉花似的。人們出門都是用手捉著,楊花掛著他了。
師生合作著讀一讀。
你覺得在寫景的時候融入寫人,好在哪兒?
總結:是啊,寫人,實為抒情,景中有人,人中有景,情景交織,向我們呈現出一派詩意盎然的春光。其實,除了人景交融的寫法之外,作者寫作的秘訣還在于細致入微的觀察,你能舉個例子嗎?
讓我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和同桌合作,美美地讀一讀這些句子吧
3、多么有詩意的文字,是散文,更是詩歌,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三月的原野
已經綠了
像地衣那樣綠
透出在這里
那里
小草鉆出地皮
蒲公英發芽了
楊花漫天罩地地飛
春
吹到每個人的心坎
帶著呼喚
帶著蠱惑
多美的春景,多欣喜的人們,怪不得文中這樣說道——天氣一天暖似一天,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四、遷移寫話
其實,春天也在我們身邊,只要你睜開發現的眼睛,帶著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去體會,那么在校園,在公園,在山林,在路邊,甚至在自家的周圍……你都會發現春天的蹤跡:一陣春風、一場春雨、一棵小草、一個嫩芽,從這些,你都會感受春天來了,以及春天里人們所特有的勃勃生氣。讓我們也拿起筆,學著作者情景交融,人景合一的方法,寫一寫我們身邊的春天吧,交流展示。
五、總結,推薦課外閱讀
感謝蕭紅女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春的生機,春的希望,這樣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感悟,靜靜咀嚼。本文選自蕭紅《小城三月》的開頭,課后希望你們可以讀讀原文《小城三月》,在原著結尾,也有一段描寫春天的景色,對照著開頭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月的原野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品味文中描寫原野景色的句子,體會春天到來時人們的欣喜之情。
教學準備:
錄音機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你喜歡春天嗎?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現在,讓我們一起走出家門,走進大自然,去尋找春天的蹤跡,共同領略著名女作家蕭紅筆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學生互相評議朗讀的情況。
3.默讀課文,讀后匯報:說說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還有哪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2.交流學習結果,讀準下列生字并組詞:
脹、欣、籽、鴉、棉、糞、覓、巷、咩、坎
說一說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請找出來,可以查閱字典、詞典或其他工具書,也可以仔
細讀讀相關語句琢磨琢磨,還可以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同桌之間互相檢查朗讀課文,校正讀音。
四、作業:帶著自己的理解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春,預示著生機,預示著活力。春天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這節課我們繼續走進三月的原野,來感受北國的春天。(板書課題)
二、理解感悟課文
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從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國的春天到來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點,讀完后有什么樣的感受,說一說。
三、交流閱讀體驗
(1)從小草的描寫感受到春來了[課件出示語句]“三月的原野已經綠了……媽媽驚喜地說:‘那一定是向陽的地方!’”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轉折”“欣幸”等詞語感受小草表現出的頑強的生命力。從孩子和母親對話里讀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讀出來嗎?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尤其是孩子的那份驚喜,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從對小草的描寫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嚴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們仿佛聽到了春天的腳步聲。春天給土地、植物、動物、人類都帶來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2)“搶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氣一天暖似一天……”這句話,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師生交流。從河冰發了、苦悶而又奔放的流,烏鴉覓食,飛舞的楊花等,我們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從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機,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
作者對初春田野上的景物進行了仔細的觀察才把景物寫得如此生動、具體。作者是怎么觀察的呢?
你看,有動態的:羊羔的叫聲,河冰在流,烏鴉、楊花在飛;有靜態的:小草、蒲公英;有顏色:綠色的小草,白色的搶根菜籽兒,變黃的榆樹;還有石子打船的聲音。
真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
(3)指導鑒賞、背誦課文。
四、激發觀察興趣,尋找身邊的`春天
1.師: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春天離我們并不遙遠,只要你睜開發現的眼睛,帶著一顆細膩的心去觀察,去體會,那么在校園,在公園,在山林,在路邊,甚至在自家的周圍……你都會發現春天的蹤跡:一陣春風、一場春雨、一棵小草、一個嫩芽、一朵小花、一個風箏、一只蝴蝶、一條小蟲,等等。從這些,你都會感受到陽氣升了,春天來了,以及春天里人們所特有的勃勃生氣。
2.作業:尋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點。
第三課時
一、全班交流,練習口語表達
1.師:讀了《三月的原野》這篇文章,不禁會使人贊嘆:好一派生機呀!在尋找了春天之后,或許你從心底里萌發出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感慨,或許你這才真正理解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或許你還想了很遠很遠……來,展開你的想象,發出你的感慨,說出你對春天的認識吧。
2.學生說自己尋找到的春天,教師相機指導,學生之間也可以提出疑問或建議。
二、嘗試拓展閱讀,積累語言
推薦拓展閱讀:朱自清的散文《春》。課后搜集、閱讀與春天有關的文章、詩歌、諺語等,并進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記在本子上,也可以寫一篇觀察日記。
【三月的原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秋天的原野的教學設計內容06-11
《小城三月》教學設計范文02-14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12-12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2-27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4-15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4-14
《為三月譜曲》教學設計12-16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4-15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2-27
《三月桃花水》教學設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