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家鄉的物產多又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情感與態度:為家鄉豐富的自然資源感到自豪,產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
行為與習慣:關注家鄉,了解家鄉的物產。
知識與技能:了解一些家鄉的自然資源,知道自己家鄉的物產主要有哪些;運用調查、采訪等方法收集家鄉物產及有關資料,并能在眾多物產中找出本地的物產。
過程和方法:與同學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和成果,在交流分享的過程中,體驗到家鄉物產的豐富,進而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程度來看,農村二年級的學生對家鄉特色產品或小吃有所接觸,但對家鄉的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農副產品、工藝品等方面的物產具體情況就缺乏深入了解,對家鄉物產特點的認識也不深,因此較難激發他們為家鄉感到自豪的情感。
從學生社會環境與生活基礎來看,農村學生每天都生活在家鄉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家鄉的風光,孩子們對家鄉的景觀、村落都是比較熟悉的,都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但對家鄉特有的物產卻不是很了解。可能這些物產就在學生的生活中,時時可見,但是學生意識不到這些就是家鄉的物產,而且對家鄉的特產了解得也并不多。
通過對學生的困惑和障礙分析,我們發現學生在搜集物產資料時會有一定的困惑,他們識字量有限,對物產的了解更多依賴于成人的介紹,印象最深的可能只是物產的名稱,這對于了解和欣賞家鄉的物產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只依賴于這些,很難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因此,本課針對以上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運用調查、采訪、看電視等方法來收集有關家鄉物產的資料,并能在眾多的物產中找出本地的物產。教學難點是讓學生了解一些自己家鄉的自然資源,并為之自豪。針對學生實際,要想突破重難點,讓學生有所感悟,可從不同的物產種類啟發學生去尋找、發現家鄉的物產,并運用看、查、問等多種方式,通過聽、聞、觸、嘗等感官加深對家鄉物產特點的認識。教師在教學本課題時,課前要注意指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調查、了解家鄉的物產有哪些,在課堂上要注意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去體驗、品嘗,加深對家鄉物產的體會,并進行必要的提示。
教學重點
運用調查、采訪、看電視等方法收集有關家鄉物產的資料,并能在眾多的物產中找出本地的物產。
教學難點
了解一些家鄉的自然資源,并為之自豪。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準備相關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家鄉主要物產的圖片、照片、文字資料、特產實物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完成話題“家鄉的物產多又多”的教材內容。
教學過程
活動一我的家鄉產什么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家鄉物產多又多》。(板書:家鄉的物產多又多)
2.提問:什么是物產呢?
3.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4.小結過渡:對于什么是物產,同學們都有自己的看法。為了上好這節課,老師把一些同學家鄉的物產進行了搜集整理,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了解一下。
5.[播放視頻:家鄉的物產]
視頻播放后,討論:什么是物產?可以從哪些角度介紹家鄉的物產?
6.小結:物產就是天然出產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而有的物產是我們家鄉特有的,就可以稱作家鄉的特產。我們可以從食品類、工藝類、中草藥及礦產品等不同角度介紹家鄉的物產。
【設計意圖:知道家鄉的物產可以有不同的種類,并嘗試從這些方面尋找、發現家鄉的'物產。】
活動二家鄉物產展示會
1.談話:下面我們開一個家鄉物產展示會。哪位同學愿意把你帶來的家鄉物產介紹給大家?
2.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家鄉的物產(食物、圖片、繪畫均可)
3.每一個同學介紹后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提問:
●你是怎么了解到我們的家鄉有這種物產的?
●你吃過(用過)這種物產嗎?什么感受?
●這種物產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也稱作家鄉的特產。
4.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調查、了解,展示了家鄉的物產。我們看得出,家鄉的物產真多呀!
5.老師這里對家鄉的物產進行了一下簡單的分類,分為了水果類、蔬菜類、糧食類、小食品類、手工藝品、礦石類(可根據家鄉物產的不同進行其他分類)、其它類。下面請大家把自己帶來的家鄉物產按照分類放到相應的位置。(在學生分類放置物產的實物及圖片的同時,老師要給予相應指導。)
6.提問:分類結束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我們家鄉盛產的水果是……糧食是……蔬菜是……看來,我們家鄉的物產真的是多又多呀!
7.提問:看到這么多家鄉的物產,你想說些什么呢?(以學生的感受,作為本節課的結束語,將愛家鄉的感情進行升華。)
【設計意圖:能用多種方式收集并介紹家鄉的物產,對家鄉的物產產生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家鄉的物產多又多
【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家鄉的物產多又多》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人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家鄉物產多又多》教學設計09-20
《家鄉的物產多又多》教學反思01-23
《家鄉的物產多又多》教學反思06-28
《家鄉的物產多又多》優秀教案11-19
人教版《家鄉的物產多又多》課后教學反思01-18
家鄉特產多又多作文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