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新課程下體育的教學設計思考

時間:2021-06-19 13:00:04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新課程下體育的教學設計思考

  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人們對體育教學設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必須符合人體運動規律以及體育教學規律,課堂設計要豐富多彩,應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年齡特征、身體素質特征等,合理科學地安排運動強度與密度,以更好地增強學生體質,讓學生掌握運動技巧、規律以及防護措施,從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適應新課改的發展要求。

新課程下體育的教學設計思考

  關鍵詞:新課改;體育教學;教學設計

  自從我國推出了基礎教育關于各門課程的新課標以后,其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與《體育課程標準》規定了體育教學的新要求與新內容,并開始在全國各大學校逐步施行。但也不難發現,傳統教學的一些陋習以及新課改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依然存在,體育教學的反響與質量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的體能素質與綜合素養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關于體育教學如何適應新課標的改革要求,如何完善與創新教學設計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問題。

  1傳統教學理念下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體育教學活動更具有明確的教學目的、較為復雜的教學對象、豐富的教學內容、多變的環境、多樣化的體育器材設施等影響因素,要想在確定與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設計出巧妙生動的優質體育教學課程,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素養都提出了高標準、高要求。但是就傳統教學模式來看,教師往往將教學設計等同于教學備案,按照教學備案的固定格式與規范去設計,勢必讓體育課堂“黯然失色”,喪失活力與創新,教學活動也是“四平八穩”,追求教學目的與教學結果完全吻合。于是有著統一模板、固定教學方式的傳統體育課設計就應運而生,還美其名曰:“目的明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殊不知這樣的體育教學方式充滿程序化、呆板化與機械化,完全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教學發展也是緩慢而閉塞的。正是由于教師缺乏創新意識,所以新課程的推廣變得阻力重重。

  2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思路

  2.1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導。新課標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發展”,體育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因此教師必須建立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制訂符合學生發展規律與差異性特征的教學計劃,因材施教,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而服務。及時轉化師生角色,建立翻轉課堂與體驗式教學的新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產生良好的互動關系,在寓教于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更能輕松掌握運動技能以及防范措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強壯體魄,從而達到體育教學的目的。2.2設計理念突出整體性。新課標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不再是單純、機械地傳授一些基本的體育運動技巧,而是更著眼于教學與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全局關系上。它要求教師要運用教學技巧與教學工具,設計出符合學生發展與喜愛的課堂模式,除了學習到基本的技能本領外,還能鍛煉學生的毅力、團結協作的能力,培養他們樹立堅持不懈、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與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良好品質。這也是有別于傳統教學的一大亮點,它的聚焦點不在拘泥于傳授知識與技能,有效的、多樣的、創新的、以人為本的新體育教學設計應該能夠體現在更多面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生命課堂”。2.3設計方法更系統化。新課標理念下的體育教學設計,必須是基于教學資源全面與系統的分析的前提下的。體育教學資源紛繁復雜,需要教師具備整合優化的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圍繞教學要求,選擇適合的教學資源融入教學內容中,從而起到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2.4體現了在教學過程中確定與。不確定的統一新課標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與學生發展規律,靈活運用豐富的教學方式,系統化地設計出課堂教學模式與內容,而教學過程卻是不固定的,它會隨著教學進度、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變化而變化。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激發出教師的創作靈感,從而形成一堂堂豐富多樣、生動有趣的課堂形式。

  3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理念的設計

  3.1堅持“健康第一”的教學意識,培養學生樹立體育精神。體育教學的最直接目的是為了強身健體,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發育成長。因此教師應該建立“健康第一”的教學意識,通過滿足新課標改革的要求,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與整體健康水平,構建以提升學生認知、情感、技能、行為、品質等全方面素養為目標的課程結構,融入生理、心理、體能、環境衛生、保健、營養、社會、安全等多個領域知識,逐漸提升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以及健康習慣的養成。并將體育精神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精神,以此來作為自己終身體育的目標。為未來良好運動習慣以及堅持體育鍛煉奠定基礎。例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青蛙跳遠來回30m的接力比賽,輸贏的評判標準以每組的比賽用時來判斷,并且讓贏的一組來制訂懲罰措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與體育鍛煉意識。3.2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主導,為學生服務,是新課標改革的新要求,也是其核心問題。教師在體育教學實際的所有環節都應該及時轉化傳統的師生關系,以學生為主導,將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差異性放在中心位置。它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更注重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意識以及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與精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從而提升教學效果。教師還應該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性特征以及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不同,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與內容。例如,可以根據男生與女生的生理、身體素質、興趣愛好不同來分類,從而提高教學針對性訓練。對于女生的教學內容,教師主要可以選擇花式跳繩、健美操、瑜伽等運動項目。而針對男生愛動愛跳、爆發力與身體素質強等特點,可以組織男生訓練籃球、排球、短跑、跳遠等項目。有時這兩類運動項目也可以男女生共同練習,只不過教師應該制訂不一樣的訓練標準,這樣才能達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運動效率達到最大化,從而大大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4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組織設計思考

  體育教學組織通常是指圍繞教學目標而采取的多樣化措施,包括體育課堂隊形隊列、課堂常規、分組教學以及體育器材、設施的選擇與運用等。4.1創新體育課堂常規。首先,教師要注意提升教學素養,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審視教學課堂以及學生的課堂行為,建立課堂與課后的反饋機制,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與體育精神。其次,教學設計要突出彈性化特征,將教學設計的過程看成一個不斷創新的過程,教學內容不應死板,要做到為教學資源選擇、教學時間變更、教學內容更新等留有余地。最后還要對學生常規要求給予一定的.尊重,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以及差異化特征,樹立人人平等、公平公正的教學原則,充分體現課堂民主。基于這些前提,教師才可以制定出較為完善、公平、合理的課堂常規來維護課堂秩序以及保護學生權益。但應盡量做到與學生協商制定,以此來增強學生對課堂常規的認同感與服從意識。4.2隊形隊列的課堂設計。首先隊形隊列的訓練有助于學生互相交流,體育教學也是體現交流互動的過程,因此必須要改變傳統方式下的縱向線式的隊列隊形。其次訓練隊形隊列應該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特征,在訓練隊形隊列時,教師要做到有的放矢,著重訓練學生的隊列意識以及團體意識,而不應強行依靠訓練隊形隊列來嚴格控制學生的自由行動甚至是一些違紀行為。教師應充分發揚民主教學精神,滿足學生被認同與被信任的需求,盡可能由小組成員來自行整理隊列。最后,訓練隊列隊形能夠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應該多運用手勢、眼神、表情、語言傳達給學生有效信息與期望,使學生能及時將所想所感反饋給教師,從而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4.3分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可以采取教學編班的方式。也就是指通過對行政班建制的方式來進行編班,這樣的教學行政班建制的形式更為方便,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管理課堂秩序以及學生的課堂行為,同樣有利于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與學習。其次,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無論班級多少人,分組教學在體育教學課堂上是被運用得最為頻繁的一種形式。一般分組形式主要包括:同質分組、隨機分組、友伴型分組、異質分組等。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特點,創新出新型的分組形式,比如合作型分組教學、探究性分組教學等。

  5結束語

  實踐表明,體育新課標的頒布,使得體育教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并將增強學生體魄、提升學生全面素質作為新教學理念,廣大的體育教師也逐漸投入更多的熱情在體育教學改革上,與此同時,教學方式、教學設計、教學工具、課堂氛圍等都在悄然發生著可喜的變化。換言之,體育新課標的改革給體育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

  作者:張艷紅 單位:西南政法大學

  參考文獻:

  [1]齊玉松.新時期體育教學模式的優化組合研究[J].電子制作,2014(3):198.

  [2]劉扉.體育課堂教學價值取向的回顧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91-94.

  [3]蔡海春.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14(7):641-642.

  [4]王學芳.新課程理念下體育教學設計四要素——“新”“樂”“精”“實”[J].運動,2013(9):57-58.

  [5]張振華,吳躍.體育有效教學五種練習設計與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2):84-87.

  [6]馬衛東.新課程理念下體育課堂教學設計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4,(33):104-105.

  [7]汪美芳.體育教學設計研究的回顧、反思與展望[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5(1):76-79.

  [8]梁占歌,汪美芳.論體育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5(1):80-84.

  [9]董翠香,黨林秀,白永芳.體育教育專業“學科教學類”課程群建設與優化[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3):95-99.

【新課程下體育的教學設計思考】相關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復習課教學設計幾點思考06-30

體育新課程下的教學反思01-23

淺析新課程背景下對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思考教育論文07-06

新課程下美術教學之有效思考論文06-22

新課程理念下創新的教學設計06-07

新課程理念下的體育教學模式研究論文07-05

新課程理念下教育管理思考論文07-04

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評價論文07-05

新課程下初中體育教學怎樣改革論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