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的教學設計
教學進度表
第二課: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單元 單元說明
第三單元
13山中訪友
次北固山下 王灣
18綠色蟈蟈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能用簡潔的語言概述 內容。
2.能體味文中的美詞佳句,并說出其作用。
3.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概述內容的能力。體會的語言特色。
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也許你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里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也許你已經從各類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你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一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目標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并及時點撥指導。
三.重點研讀,質疑問答,合作交流
[問題組]
1.你最喜歡哪個段落?為什么?
2.你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句子?為什么?
四.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說說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
五.課后練習
1.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2.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容寫一篇短文。
19月亮上的足跡
教學目標
1.速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2.理清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點
速讀課文,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用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入。
二.速讀課文,感悟大意
要求學生速讀課文,了解內容。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并提出思考題,把握大意。
1.自主學習
A.快速默讀課文,并找出登月過程中表示時間的詞語。
B.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C.登月全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D.試將登月全過程畫一張示意圖,并簡要說明。
2.合作探究
以上問題可以由小組討論完成,然后由小組代表發言。
三.研讀欣賞,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宇航員從登月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登月全過程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2.宇航員登月后 做了哪幾件事?
3.寫作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四.拓展延伸,聯想和想象
1.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2.科學家為什么要收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3.想象一下在登月過程中,宇航員會有什么感覺?
五.總結
登月成功是人類的一大壯舉,是人類聰明智慧的結晶。愿大家努力學習,長大能為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20山市
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
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
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神。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象能力。
教學設計
一.導入
由“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的詩句引入。
二.整體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
檢查預習,出示字詞,學生識記。
教師導讀,出示文言文閱讀方法
1.通覽全文,了解全貌
①識記生字詞 ②斷清句層次
③ 朗讀按標點 ④難句標出來
2.逐詞逐句,通懂詞語
①分析理解詞語 ②省略補出翻譯
③精讀分析理解 ④畫批圈點小結
三.自主學習
1.在學法指導下,用多種方法讀。
2.看注釋講內容,理解句子的含義。
3.互相質疑,師點撥。
四. 探究想象
1.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
2.結尾的作用是什么?
3.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
理?
4.相象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五.拓展練習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3.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了解起創作風格。
第五單元
人與社會之一:家庭親情
濃濃親情,動人心弦,天倫之樂,其樂融融。親情是人間真摯而美好的感情,本單元前兩篇課文描寫矛盾,后兩篇課文描寫家庭親情,最后一篇文言文描寫家庭教育,大都以描寫心靈感應為主。《風箏》為我們講述了一對兄弟童年時代游戲的故事,從童年的游戲中感受人情美、人性美。《羚羊木雕》講述的就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好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散步》短小精悍,意味深長,濃濃親情,醉入肺腑。《詩兩首》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世說新語》中《詠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但誰的語言優,誰的劣,一望而知。《陳太丘與友期》記錄陳紀和來客的對話。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陳紀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這些大都以描寫心靈感應為主,感情性特點較為明顯。
學習本單元,要在整體感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寫法的借鑒,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要求學生體驗表現的情感,投入感情,學會感受,學會領悟。可引發學生對課文作出個人的判斷,發表創見。
第六單元
人與社會之二:想象世界
這幾篇都是描寫想象世界的作品,通過虛構的故事曲折地反映現實,表達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假惡丑的鞭撻。《皇帝的新裝》是以想象寫成,通過虛構而又生動有趣的故事,表達對愚蠢的統治者的蔑視和對人世間真理的追求。《郭沫若詩兩首》短小、精悍、清新、優美。《天上的街市》描寫的是晴朗的繁星和滿天的夜空,《靜夜》描寫的是天上飄著團團白云,遮住了天河,遮住了星星,月亮也不甚明亮的夜空,前者引起的想象是牛郎織女在天街閑游,是動景,后者引起的想象是鮫人在天河岸邊對著月亮流下串串珠淚,是靜景。《女媧造人》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義與擴充。課文敘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做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這篇美麗的童話,它營造了一種純真、友好的'氛圍,是有詩情畫意的境界。盲孩子熱愛生活,渴望光明,情調輕松歡快,情境多姿多彩。《寓言四則》包括伊索寓言和兩則中國寓言,他們共同的特點是通過虛構的故事和景象曲折地反映現實,或揭露鞭撻,現實生活中的丑惡,或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贊美呼喚人間真情,想象豐富奇特,引人遐想。
本單元重朗讀指導,在朗讀中品味與感悟。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可嘗試運用續寫、改寫、擴寫等手法激活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能力。鼓勵學生討論、爭辯、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深入理解課文。本單元內容是虛構的,但是反映的都是生活的真實、生活的本質,可讓學生聯系自己身邊的生活,感悟的深意,培養學生向往真善美的思想感情。
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
○教學目標
① 在教師指導下,培養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
② 學習欣賞神話傳說。
③ 培養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
④ 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活動重點
① 搜集資料,整理資料。
② 口語表達。
③ 想像寫作訓練。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① 讓學生自主選擇合作伙伴,組成合作小組,并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活動內容給小組命名。
② 圍繞活動內容廣泛搜集資料,上網查詢資料,整理資料。
③ 每組準備一個檔案袋。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可從放映《星球大戰》影片片段導人活動,喚起學生對未來世界的遐想,對人類起源的思考,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及科學探索熱情。
二、故事大王比賽
① 每組每人搜集一種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在小組內互講故事。
② 每組選出一名講故事的代表,參加班級故事大王比賽。
③ 比賽將評出一、二、三等獎。
④ 小組將部分參賽的神話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匯編成冊。
三、自由辯論會
① 搜集查找關于“人類起源新說”的資料。
② 從中選定一種說法,并圍繞這一說法繼續查找相關資料。
③ 讓小組成員熟悉資料內容,為參加班級自由辯論會做好準備。
④ 辯論形勢靈活,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開辯論。每一小組可在比賽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并根據資料證明自己觀點的成立,同時還可以反駁其他的小組的觀點。
A.以小組合作情況、發言情況及準備資料的多寡評出一、二、三等獎。
B. 比賽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資料,實現資源共享,互通有無,并匯編成冊。
四、給未來人畫像
① 每組設計一幅未來人像
② 每幅畫要做簡要說明,說明主要包括:(1)外形設計理念;(2)服飾搭配理念;(3)人體結構的變化:如皮膚、肌肉、骨骼會有哪些改變……
③ 畫像要求100c×80c,將畫像懸掛在教室墻壁上,每組派代表到畫像前闡述本組的創作理念。
④ 根據畫像制作的精美程度,設計是否有創意、說明內容是否充分,評出一、二、三等獎。
⑤ 每人以“未來世界”為題,寫一篇想像作文。
五、活動評價
根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表現的情感和態度,同時也根據小組在各個活動中的獲獎情況,評出最佳合作獎、最佳口語交際能力獎、最佳表現獎、最佳創意獎等一系列獎項。
六、活動小結
通過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了解了關于人類起源的發展過程,感受了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及神話傳說的魅力,培養了學生自主組織、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科學探索精神,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創新思維能力都得到較好的確培養和提高。
【七年級語文上冊全冊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美術全冊的教學設計11-21
七年級生物上冊全冊導學案設計09-08
語文全冊教案11-03
小學美術全冊優秀教學設計06-18
小學美術人教版全冊教學設計12-15
蘇教版第五冊美術全冊教學設計12-15
一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學反思01-22
數學上冊全冊教案01-07
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全冊教學設計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