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再見了親人課文的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5 17:37:08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再見了親人課文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再見了親人課文的教學設計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重點:

  教學的重點應放在體會中朝人民的深厚友誼和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體會句子含著的意思,繼續學習作者是怎樣通過內容表達思想的。

  教學難點:

  透過事情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教學準備:

  圖片,課前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抗美援朝的資料。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封鎖、暫時、打糕、情誼、混進、爭吵、大嫂、阻擊戰、搗米謠、偵察員、雪中送炭。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看過的抗美援朝故事,《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回憶英雄邱少云在奪取391高地的戰斗中為了不暴露目標,烈火燒身一動不動,英勇犧牲。黃繼光為了戰斗的勝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這些英雄事跡,發生在什么戰爭時期?(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打擊美帝侵略者和朝鮮人民并肩戰斗,用鮮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誼。1958年當最后一批志愿軍撤出朝鮮回國時朝鮮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情景令人感動,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板書課題:9再見了,親人)

  2.介紹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

  3.師生共同交流查閱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資料。

  4.播放《再見了,親人》情景朗讀等音像資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預習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學習生字詞。

  2.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再見了,親人”這句話是誰對誰說的,“親人”指的是哪些人?

  3.討論怎樣把課文分成兩部分?依據是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

  1.學生自由談談自己記憶生字、理解詞語的方法,取長補短,提高自學能力。

  注意“暫、誼、混”等字在文中的讀音。

  2.由4名同學分別朗讀第一、二部分,檢查學生讀書情況。教師糾正易讀錯的字的讀音。(注意“暫時、乘機、血泊、搗米謠、混進、看守”等詞語的讀音。)

  (1)課文是以誰的口氣寫的?(板書:志愿軍)

  (2)“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別代表著什么?(板書:朝鮮人民)

  3.理清課文脈絡:

  前三個自然段為第一部分,后三個自然段為第二部分,地點發生了變化。前三個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軍與朝鮮人民話別回憶,后三個自然段是在車站上。

  四、學習第一段

  1.配樂誦讀(動畫),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講的是送別路上的情景,寫了哪些人與志愿軍話別?

  (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讀第一自然段。

  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娘為志愿軍做了哪幾件事?邊聽邊作記號,把大娘做的幾件事找出來。

  3.學生思考后回答:

  (三件事,一是幾夜沒合眼給志愿軍縫補衣服;二是在一次阻擊戰中,冒著炮火給志愿軍送打糕;三是在敵機轟炸時,為救志愿軍傷員,失去惟一的小孫孫。)

  (板書:送打糕、救傷員、失去親人)

  4.出示句子。

  句(1)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來給我們吃。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雪中送炭”什么意思(“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給別人取暖,比喻在別人正急需的時候,給以支持和幫助。大娘是在志愿軍空著肚子,在陣地上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時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說是雪中送炭。)

  ②用“雪中送炭”說一句話,教師給以及時指導,(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沒辦法回家時,媽媽給我送來了雨傘,這真是雪中送炭啊!)

  句(2)“八年來,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這句話可看出什么?(看出大娘為志愿軍做的不只是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軍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來一直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

  5.反復讀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話

  (1)志愿軍是怎樣贊揚大娘對志愿軍的情誼呢?(板書:比山高比海深)

  (2)將反問句“這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的的情誼,我們怎么能忘懷?”改成陳述句。體會使用反問句的好處。

  五、指導朗讀

  六、布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中朝人民的偉大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了解課文重點語句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小組學習

  (1)第二自然段中講了一件什么事?

  (2)小金花的剛強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用筆畫一畫。多讀讀小金花聽到媽媽犧牲的消息時的動作、表情和語言,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板書:救偵察員,失去媽媽 剛強

  (3)小金花與志愿軍親密感情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

  2.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主要講了大嫂的什么事情?(講了大嫂為了給志愿軍挖野菜,被敵人的炮彈炸斷了雙腿的事情。)

  板書:挖野菜,炸斷雙腿

  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中的“這樣高的代價”,指的是什么?

  3.“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換個說法? 比較兩個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使用反問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強調。)

  板書:深情厚誼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四、歸納小結

  1.教師根據板書進行歸納,板書: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2.把前三個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五、學習課文第二段(4——6自然段)

  1.談話:

  第一段講了朝鮮的老鄉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軍回憶了許多與朝鮮人民共同戰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們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寫了什么呢?

  2.指讀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講的是什么?(列車開動時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感人場面。)

  3.投影句子,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1)“列車呀,請慢一點開,讓我們再看一眼朝鮮的親人,讓我們在這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兩個“再”表達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的難舍難分,也表達了他們對曾經灑過鮮血的土地的眷戀之情。

  (2)“再見了,親人!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你認為這句話只是志愿軍說的嗎?

  (這句話是志愿軍戰士此時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說,也同樣表達了朝鮮人民的心聲。)

  4.練習有感情朗讀第二段

  六、總結

  1.學習這篇課文,我們不能僅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為志愿軍做了哪些事,要進一步通過這些事情,體會朝鮮人民和志愿軍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聽誦讀,體會感情。

  3.觀看相關的錄像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搜集志愿軍的英雄事跡,講給同學聽。

  3.以《夢中見到阿媽妮》或《小金花來到我們中間》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

  板書設計

【再見了親人課文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7-12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2-10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范文07-12

再見了親人課文教學設計07-03

小學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07-13

課文《再見了,親人》優秀教學設計01-16

課文《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范文06-27

《再見了親人》課文教學設計12-03

課文《再見了親人》課堂教學設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