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四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
篇一:小學英語教學設計案例4
1、話題:Numbers
2、課題名稱:How many?
教學目標:
1、能聽、說、認讀16-20的數字單詞,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2、能聽懂、會說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 并在實際情景中運用;
3、了解西方復活節(Easter)的有關知識。
教學重點:數字單詞16-20的聽、說、認讀。
教學難點:單詞eighteen和twenty的發音,句型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在實際
情景中的運用。
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本課用詞卡和圖卡、一套多媒體課件、一個兔子頭飾、一籃彩色小巧克
力蛋,一個自制的金色五角星,一個皮球、一張翻動式數字片(如附圖1)、一
套射飛鏢活動用具、一個裝有鉛筆的筆盒、骰子若干個、學生每人一份的調查表
(如附圖2)和一套16-20的單詞卡片。學生自備文具用品若干。
板書設計:(課前寫在黑板上)
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
教學步驟:
Step 1 Warming-up / Revision (熱身/復習)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 教師戴上復活節兔子的頭飾,提著一籃子彩蛋,向全體學生
作自我介紹:Hello! I’m Easter Bunny. I’m from American. Nice to meet you. 然后走向幾位學生,問幾個問題:What’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 How are you?等。Boys and girls,the Easter Sunday is coming.簡單向全體學生介紹一下復活節Easter和Easter egg。并說明將把彩蛋獎勵給課堂表現好的同學。最后獲得彩蛋總數最多的組,將得到一顆金色五角星。(全班分為四個大組)
2、Let’s do(Book 1,Unit 6).“Show me 1 and 2.Show me 3 and 4….”(課件提供節奏和動畫,教師和學生一起邊說邊做動作)
3、Let’s do math.(課件出示一系列算式,如4+7=?3+9=?……。教師問:What’s four and seven?....讓學生用英語說出和是什么。復習單詞eleven到fifteen。把彩蛋獎勵給答得又快又好的學生,以下環節都注意適時適當的獎勵。)
4、Sing a song “Ten Little Candles Dance”.(課件提供歌曲和動畫,教師和學生一起邊唱邊做動作。)
Step 2 Presentation (新授)
1、當學生唱完上面這首歌后,教師問: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 學生答:Ten.
接著屏幕上又跳出6支蠟燭。教師問:How many candles can you see now? Can
you answer according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 fourteen? (你能根據fourteen的發音來回答嗎?給學生一點提示) 有學生答:Sixteen. (教師點擊課件,屏幕上跳出sixteen這個單詞,并伴有拍手聲) 教師:Great! You are right. Sixteen, we can see sixteen candles now. This is for you.(獎勵答對的學生)引導學生回答:Six and ten is sixteen. 教師出示詞卡帶讀,一小組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發音。
2、以相同的方法教seventeen和nineteen,分別由7+10及9+10引入。
3、課件出示一幅風箏圖。教師:Spring is coming. Many people like to fly kites. Look! How
many kites can you see? Let’s count. One, two,…當數到最后一個18時,有的學生會發/’eit’ti:n/。這時教師強調eight的發音是/’ei’ti:n/, 與前面教的三個數詞在發音和構詞上都有區別。同時出示翻動式數字片比較16-19四個數字單詞的異同。教師出示詞卡帶讀,然后一小組開火車認讀這四個單詞。
4、教師拿出一個皮球,說:Look! What’s this? Oh, It’s a ball. I can bounce the ball. Now, I
will bounce it, please count! 教師拍球,學生數數,數到20,故意把球拍丟了。問學生:How many times did I bounce? 教學twenty。教師出示詞卡帶讀,學生開火車讀,教師注意糾正發音。
5、教師拿出一只筆盒搖一搖,說:I have some pencils. Guess, How many pencils do I have?
讓學生猜,然后請一個學生上來打開盒子數一數。教師和學生一起數:One, two,…oh, twenty pencils. I have twenty pencils. 帶讀I have…這個句子。然后問學生:How many pencils do you have?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回答。(教師可提示)
6、課件出示一些畫有不同數量物品的圖片,如球、鋼筆、小船等。教師問:How many balls do you have?并帶讀多遍。讓學生從中隨意挑選一樣物品向教師提問:How many…do you have? 教師根據畫面回答:I have….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互相問答。
Step 3 Practice (練習)
1、Let’s play. 教師讓一個學生上臺根據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如:Bounce 20 times. Jump 18
times. 教師示范后,再讓學生發令,每組派1人依次進行比賽,其他學生為他/她數數,教師計時,最先完成者可贏得5個彩蛋。
2、射飛鏢游戲。飛鏢靶上貼著五種水果的圖案,每張圖案背面分別寫上16-20的數字
單詞。請學生上來射飛鏢,取下射中的那張,并用口形讀出背面的單詞,但不能發出聲音,下面的學生根據他/她的口形猜單詞,并快速出示該詞卡,猜對人數最多的一組可獲5個彩蛋(作為分數暫記在黑板上相應格子中)。
3、課件出示畫面:小紅帽急著要過河到對岸生病的外婆家送點心,小河上只有五只烏
龜。她想讓烏龜幫忙,踩著它們的背過河。但是烏龜們要她猜出它們各自的年齡才讓她一步一步過河。范圍是16-20歲。你能幫助小紅帽嗎?教師依次指著烏龜問:How old is it? 請學生在上來回答的同時點一下這只烏龜,如果猜對,它會說:Cool! 同時小紅帽可以跨上它的背。反之,它會說:Try again! 獎勵猜對的學生一個彩蛋。直到小紅帽順利過河后說:Thank you! 游戲結束。
4、擲骰子游戲:四人小組同時開展活動。每組三個骰子,骰子六面各畫有不同數量的小蘋果(各組骰子上的圖案不同,如可以是cake, ball等)。一人擲骰子,其他三人問:How many apples do you have? 擲的人將投的三個骰子的點數相加,如加起來是17,就回答:I have seventeen apples. 四人如上輪流擲骰子,得的點數最多者為優勝者。可得到一個彩蛋。
Step 4 Consolidation (鞏固)
四人根據調查表上的事物用How many…do you have? I have…句型互相問答,并在表上記錄下被訪問同學的姓名和答案,自己可以改動或添加表中的事物。教師請幾個小組長反饋本組調查結果,并將其填寫在課件上類似的表格中。
Step5 Assessment(評價)
教師統計各組所得彩蛋總數:How many eggs do you have? 把結果寫在黑板上(見板書)。把金色五角星貼在得分最高的組上。
篇二:小學四年級英語教學案例
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是指在教師教授新課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所進行的嘗試性學 習。鑒于前置性作業在生本課堂中的重要性,按學校的要求,本學期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嘗試設計前置性作業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一定的效果。下面我以小學四年級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為例,介紹一下課堂教學中設計前置性作業并運用在課堂教學中的一些情況。
前置性作業設計時首先我事先讓學生根據本學校的場所位置畫一幅平面圖(簡圖),但不標出場所的名稱。其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單詞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做成小卡片。做活動時每小組一套。
在教學過程中我借助圖片向學生呈現下列單詞:school,playground,classroom,office, art room,music room,multimedia room,library,language lab。要求學生做到:
(1)看見圖片能說出單詞。
(2)給出單詞也能說出場所名稱,只要求學生能認讀,不要求拼寫。將學生分為4一5人一組 (小組成員必須圍成一圈)。每組拿出布置的前置性作業學校平面圖和單詞小卡片。要求學生根據學校場所的實際位置把單詞貼在平面圖上。讓相鄰的兩個小組對比他們貼好的平面圖。如有不同之處,學生自己討論為什么出現不同之處,并進行適當的修正。
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大組 (隊)。在黑板上貼三幅平面圖。給每個大組再發一套單詞卡片。每個大組派兩個人到前面,把卡片貼到平面圖上。首先完成且貼得正確的大組獲勝。小組內學生輪流根據貼好的平面圖向其他學生介紹自己學校的場所 (如:This is theplayground.)。鼓勵學生使用其他所學語言進行創造性表達,如It is small,but I like it.
把學生貼好的平面圖貼在班級的墻報上,或者貼在學校的布告欄或校門入口處,當作本校場所位置的英文示意圖。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設計一個所教學校的平面圖,并用英語向他人作介紹。此項活動結合學生所在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比較真實的任務(貼卡片),幫助學生學習語言和運用語言,并開展合作學習。
篇三:小學英語教學案例:(PEP)四年級下冊
四年級下冊Unit 3 Is This Your Skirt?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能聽懂,會說:Is this your skirt? Yes, it is. Is that your T-shirt? No, it isn’t. Whose is it? It’s my T-shirt. 并能在情景中運用。
2、學習策略:注重合作學習,鼓勵學生創新。
3、情感目標:教育學生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Is this your…? Yes, it is./No, it isn’t.”的用法。
教學難點:名詞所有格的正確使用。
三、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卡片,衣服,幻燈片,多個獎勵小貼畫。
學生準備舊衣服,單詞卡片。
四、教學步驟:
Step 1: Warm up.
(1) 師生問候。
(2)分組,教師講清規則。
(3)認讀單詞。(復習有關單詞)
(4)Let’s sing: My clothes.
(用小組比賽的形式復習單詞,既能為后面的新課做鋪墊,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Step 2: Presentation.
(1) Let’s learn.
師:This is my sweater. Is this your sweater/skirt/dress…?
師: Now, please repeat after Sally. (播放 DVD)
師:Can you read this sentence?
學生跟讀時出示句子卡片,貼在黑板上。
師: Repeat after Sally.并分組讀一讀,然后用shirt等單詞替換。
師: Repeat after Sally and Sissy. 暫停DVD。讓學生跟讀,
Pair work:運用學生手中的卡片模仿Sally 和Sissy練習一遍。
運用chant加深主題句印象。
再用學生手中的卡片或衣服創設情境在練習主題句。了解whose和名詞所有格。
用whose is it? It’s my baby brother’s.完善chant。并運用chant練習本節課的主要句子。
(2) Let’s play.
師:Do you like playing games? Now, it’s time to play.
Guess: Whose is it?
(突出重點句型,突破難點whose和名詞所有格。分解重難點后.讓學生根據所學內容編類似的對話,初步運用語言知識。)
(3) Let’s talk.
師:Do you know Mike? Mike is talking with his family. Listen carefully, pleas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播放 DVD。看后回答先提的問題。
跟錄音讀兩遍后。分組扮演朗讀。
四人組成小組學習理解對話。(讀前提醒有兩個問題)
回答問題,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Step 3: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isten, number and match.
(2)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ll in the blanks.
(3)創設失物認領的情景,讓學生現場運用主題句進行對話。
(檢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簡評
課堂亮點
1. 教學目標明確適當,教學過程清晰有效;
2. 備課充分,設計巧妙;
3. 有真實運用語言的意,Task設計比較合理;
4. 課件、媒體運用充分;
5. 教學活動多樣,歌曲導入,拍手,跟唱,chant,小組活動,結對活動,卡片練習 能吸引學生興趣;
6. 教學環節梯度把握較好,銜接比較自然;
7. 注重情感教育滲透;
8. 體現出一些有效的課堂常規;
細節問題
1. 限時閱讀然后回答問題的.環節,屏幕文字字體太小,可能有學生看不清;
2. 衣服找失主的task設計新穎,體現學以致用。但考慮成本和日常教學可行性,可能卡片更方便,可以讓學生自己畫,剪,涂色,教師提供語言支持,然后學生分組交流,同時也可以復習顏色。
3. Hong Tai Lang& Hui Tutu,和Yao Ming的任務也很有趣,能吸引學生,也有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契機。再推進一步,讓這個活動更充分,比如讓學生分組或pair work形式,指屏幕相互問答,讓所有學生參與并有所獲。
4. 活動設計可以再開放些,不比拘泥于教材課時內容限制,圍繞核心目標展開聯想,比如可以利用學生的文具來開展活動。分組,收集小組成員的各種文具book, notebook ,pen ,pencil, ball pen ,ruler, pencil case, eraser等,然后“找主人”,可以滾動復習文具,顏色以及功能句型Where is my…? What color is it? Is it green? Whose… is this? Is this your …? 等表達方式。簡便有效。
其他討論
這里的討論不是針對這節課的,而是所有九節課都可以參考的。目前小學英語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仍然強調教師作用,忽視學生能力培養;強調教學目標預設,忽視課堂目標生成;強調知識積累和技能操練,忽視能力培養。對教學目標和過程對學生已有經驗的關注不夠,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操作不夠。
對照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新近編制的《課堂教學觀察表》來看這次恩施老師們的幾節課,我把表中需要特別強調的地方單獨列出來,供大家今后教學中參考。老師們做的好的地方很多條款這里就略去了,列出來的也不是老師們做得不好,而是相對于其他條款的落實,還有改進空間。
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有聯系;教學內容使學生對每個學習主題都有一個整體認識;教學內容能對學生人格塑造、價值觀等產生影響;;教師能創造性地運用教材;以促進學生的發展定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與生活經驗,將課本知識融入生活;教學內容及活動符合中國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文化傳統;有效地拓展和開發教學資源;教學內容能夠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教學活動能引起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學生語言操練活動有足夠的語言支持;教學活動易操作;教學活動能考慮班級人數及環境;有挑戰潛能意識及挑戰學生獨立思維的教學活動;能使學生對學習的主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促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激發學生在學習中討論及提出問題的意識;記憶性提問,理解性提問,運用性提問,推理分析提問,評價性提問等;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要考慮思維互動、語言互動、情感互動以及信息的互動;有課堂中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失敗的補救措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合作不流于形式;讓學生關注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能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學生的內部歸因;教師對學生錯誤后的反應。
【小學四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Dinner》的英語課程教學設計08-17
關于小學四年級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范文02-21
網上英語課程的教學設計策略07-14
小學英語課程教學計劃03-30
小學英語課程的教學計劃02-09
小學英語課程具體教學計劃03-24
英語課程教學反思08-24
英語課程教學反思08-24
英語課程的教學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