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送別》語文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設計并實現(xiàn)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yōu)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fā)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送別》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五年級《送別》語文教學設計 1
教學目標:
1、會唱歌曲《送別》
2、通過演唱和對歌曲的藝術處理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
3、初步認識影視歌曲、學堂樂歌
教學重點:
學會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唱出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欣賞根據(jù)四大古典名著改編的電視連續(xù)劇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師:同學們,今天在上新課之前,我們先來欣賞幾首歌,并且請大家來猜猜它的歌名?
播放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
2、簡介歌曲
這四首歌曲是依據(jù)我國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改編的電視劇主題歌曲——《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枉凝眉》。四大古典名著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尤其在中央電視臺將其拍攝成電視劇后,其主題旋律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廣大群眾非常喜愛的電視歌曲。主題歌曲恰如其分的突出作品的主題,起到了歌頌主題思想,幫助觀眾明確理解作品思想內涵的作用。
一、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課也是一首影視歌曲,它是一部老電影《城南舊事》的插曲--《送別》
二、認識作者:
李叔同(1880-1942)又名弘一法師。浙江平湖人,中國著名音樂家、戲劇活動家。
1880年9月生于天津,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 1942年10月逝世于福建泉州開元寺。李叔同是第一個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
除音樂、戲劇外,繪畫、書法、詩詞均所擅長。名畫家豐子愷、音樂家劉質平等文化名人皆出其門下。主要音樂代表作品有《送別》、《西湖》、等。
三、歌曲介紹:
1945年,在杭州第一師范人教的李叔同,寫了這首著名的《送別》。它屬于李叔同早年的創(chuàng)作的“學堂樂歌”,所謂“學堂樂歌”是指清末明初一批有抱負的知識分子,鼓吹音樂對思想啟蒙的重大作用,積極倡導在學校中開設音樂課,同時,一 些在日本留學的青年學子,借當時流行于日本和歐美的曲調填上新詞,編成新的歌曲。此外“學堂樂歌”還常常采用中國國典詩詞來填寫新的歌詞。李叔同的.《送別》就具有這些鮮明的“學堂樂歌”的特點,一是,古典詩詞體填寫歌詞,二是,選用美國流行曲調作譜。不了解這些背景,難免會對《送別》不同于現(xiàn)代歌曲的某些特點感到困惑和不解。
四、學唱歌曲
1.聽音范唱播放《送別》
師:我們在聽到時候看看這首歌曲是幾拍子,速度是,力度以及調號?
生:回答
師:概括,四四拍、中速稍慢、中弱、D大調、再次聽《送別》
師:一起來聽聽這首歌曲,注意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誰來說說歌曲的特點和情緒?
師:說的很正確,
這首歌曲特點,旋律平緩悠長,凄美柔婉,節(jié)奏也比較簡單,表達李叔同對“金蘭之”交友人分別時的離愁別緒,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情緒:憂傷惆悵深情
師:好,那么下面把旋律帶上跟著老師一起學唱這首歌曲
1、先來朗誦一遍歌詞
2、學生一起朗誦
3、老師領唱一邊簡譜
4、學生聆聽一遍歌曲
5、學生跟著音樂輕聲哼唱
6 、教師領唱
7、學生一起唱
三、主題延伸、擴大視野
《城南舊事》是1982年女作家林海音改編的同名電影,《送別》因在影片中作為主題曲而廣為人知。我將播放電影片段,學生會看到在電影那行云流水般的敘述中,《送別》的旋律隨著淡淡哀傷的情節(jié)的發(fā)展數(shù)度響起,深深地刻印在人們的心上,此時學生會感受到歌曲在影片中的隱約、哀婉之美。
四、擴展。
除了這首《送別》外,你們知道的還有哪些關于離別惆悵的歌曲或者詩歌文章呢?
李白寫了很多離別的詩篇,其中有兩首很有名: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五、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一起欣賞演唱了這首清新、淡雅、優(yōu)美的《送別》。在這里老師真誠地希望同學們珍惜我們現(xiàn)在的師生情、同學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少一點沖動與矛盾,多一點寬容和幫助,為我們的和諧班級、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讓我們將來的離別不留遺憾。
2、今天的音樂課就要結束了,謝謝大家!讓我們唱著《送別》所再見吧!
五年級《送別》語文教學設計 2
教材分析:
《送別》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語文出版社)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24課的一首送別詩,詩人抓住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楊柳,通過描寫、渲染,抒發(fā)離愁別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課文注釋或查字典、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采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友誼。
2、激起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yǎng)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理解時局的意思。
2、想像詩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經(jīng)過初中一年的學習,逐漸變的穩(wěn)重成熟起來。一方面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和理性思維的重要階段,這是積極的一面。另一方面不愿意發(fā)表個人意見。教師一定要善于捕捉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主動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收集送別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贈汪倫》這首詩嗎?誰來背一背?(生背誦《贈汪倫》)
師:誰來說說這首詩的作者李白為什么寫這首詩。(因為李白要回家鄉(xiāng)去了,汪倫很舍
不得他,親自來送他,李白很感激汪倫)
師:從古到今,人們在離別的時候總是特別的難過。今天,讓我們一起回到隋朝去,再次體驗一下離別的愁緒。
師:板書課題。(《送別》)
二、學習古詩
(一)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師:誰還記得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
生: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師:你們的記性都很好。現(xiàn)在,讓我們根據(jù)學習古詩的這三大步驟,來學習這首古詩。
(二)自主合作學習古詩
1、解詩題,知作者。
師:通過預習,誰來說說這首詩的題目應該怎么解釋?
生:詩人抓住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楊柳,通過描寫、渲染,抒發(fā)離愁別緒。
2、抓字眼,明詩意。
師: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根據(jù)學古詩的第二個步驟:四人小組合作學習這首古詩,熟讀古詩,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可以用鉛筆在旁邊做批注,寫下你們的解釋或感受。
(1)學生自愿或學習小組推薦1個學生講解古詩
(詩意:楊柳青青柳條垂地,楊柳飛舞漫天柳絮。折柳相送楊花散盡,借問行人何時是歸期。)
(2)教師指點,指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字詞。
著:接觸,貼近。漫漫:遍布的樣子
柳條折盡:折柳條是古人表示送別的一種象征。“柳條折盡”表明思念志深,戀戀不舍。行人:出征的人。
(3)小組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合作探究體會詩的意境。
A、想象描述“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
B、作者這時有心情賞景嗎?為什么?
C、你如何理解后兩句的含義
D、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從這首詩中,你看見了什么?感
受到什么?
小組經(jīng)過一番討論、探究,發(fā)言如下:
A、首先,折柳送別在古詩中早有表述,在后來的唐代折柳相送更成為一種生活的情趣。所以,開篇即寫楊柳,很吻合送別的情趣。其次,作者創(chuàng)設的這種情景也烘托了送別的氣氛。楊樹柳樹的枝條一片青翠,已經(jīng)垂到地上,楊花紛紛揚揚漫飛舞。這兩句詩,為下面作者升華離之情作了很好的鋪墊。
B、看似大好的春光,卻不得不面對離別,怎能不讓人更加傷感。楊花“攪天飛”,一個“攪”字,既寫了楊花一鋪天蓋地,也表現(xiàn)一種糾纏清、難以割舍狀態(tài)。這樣的景色只能增加作者的離愁別緒,無心賞景。
C、后兩句寫楊花尚有飛盡之時,反襯出征歸期難料,從而更加重了離別的悲涼氣氛。
D、從字面上看,這是首送別詩,抒發(fā)詩人離愁別緒。也有人把它理解為影射、諷刺隋朝統(tǒng)治者的詩,詩人以“楊柳”之“楊”諧“楊廣”之“楊”;以寫楊柳、楊花鋪天蓋為名,行揭露統(tǒng)治者兇殘暴虐之實。最后,假借“柳條折盡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問話,表達百姓對統(tǒng)治者的詛咒:楊氏王朝終究要垮臺,看你橫行到幾時!
3、多誦讀,悟詩情
(1)復習誦讀方法。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古詩,了解了古詩的大意,接下來請同學自己帶上感情,把這首古詩
美美地讀一讀,能背誦的同學就背下來。
師:學完古詩,應該做什么呢?(多誦讀,悟詩情)誰還記得誦讀古詩的方法有幾種?(小
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2)現(xiàn)在,就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有感情地朗讀這首古詩,
朗讀的時候不要影響其他小組。
(3)匯報:哪個小組愿意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古詩?
(4)讓我們一起有感情地讀一讀這首詩,可以帶上自己的動作。
三、能力訓練: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
1、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設計這分別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發(fā)生的時間、環(huán)
境,人物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2、學生自愿或推薦表演,表演后師生共同評議,選也最佳表演小組。
3、根據(jù)表演效果,再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詩句的意境。
四、練習
比比誰的反應快
1、___________________,楊花漫漫攪天飛。
2、著:________。
3、“攪”這個字讀________。
4、柳樹的顏色是________。
5、古詩前兩句是寫景還是寫送別的?
6、這首古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同學們反應都很快,有興趣的下課后自己出幾道題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五、課外拓展
你們還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生自己說說以前學過的或讀過的送別詩)今天我們學
習又學了一首送別的詩,這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六、總結
一首簡短的古詩,往往包含著詩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學們課后能自己找?guī)资坠旁妬矸?/p>
復誦讀,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送別》。
2、搜集并閱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五年級《送別》語文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送別詩語文教學設計02-27
《送別》教學設計08-13
《送別》教學設計08-21
長亭送別高二語文教學設計09-11
《長亭送別》教學設計09-11
送別教學設計10-27
送別教學設計04-04
《送別冰心》教學設計07-01
長亭送別的教學設計08-08
《渡荊門送別》教學設計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