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到哪里去了》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
1、能預測各種物體與水混合后的結果。
2、能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3、能自己制定標準對各種物質進行分類。
4、能設計分離與混合物體的方法啊。
5、能舉例說明有一些變化是可逆的。
6、能與其他同學交流自己設計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
7、能實事求是地觀察、記錄實驗現象。
8、能用自己的話說明溶解的含義。
9、能用可逆變化的`原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
10、恩能夠描述汽水生產的基本過程。
11、能舉出生活生產中人們利用分離與混合技術的實例。
(一)導入新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需要將一種或幾種物體與其他物體混合在一起,例如沖糖水、炒菜等。物體混合之后會發生什么變化?混合后的物體還能分離嗎?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二)學習新課:
1、混合。
(1)師:將沙、鐵粉、食鹽、鋸末、白糖分別防如水中會發生什么現象呢?
。2)學生猜想,并提出注意事項。
。3)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5)師:根據物體在水中的變化情況進行分類,并將自己確定的標準和分類結果記錄下來。
(6)學生進行分類。
。7)討論:物體在水中的變化有什么不同?食鹽和白糖到哪里去了?
(8)教師小結:像食鹽或白糖這樣,在水中變成極小的微粒,均勻分散到水中的過程叫做溶解。
。9)師:我們還知道哪些物體容易在水中溶解?
2、分離。
。1)師:怎樣把活動1中不溶解于水的物體與水分離呢?想想辦法,選擇工具自己動手試一試吧!
(2)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3)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4)匯報實驗結果。
。5)師:溶解在水中的食鹽或白糖能從水中分離出來嗎?課后查找資料設計分離方案。
(6)學生閱讀科學在線,確定溶解于水的物質怎樣分離的方法。
(7)學生用加熱的方法進行實驗。
。8)匯報觀察結果。
(9)討論:夏天人出汗后,為什么會在衣服上留下一些白色的東西?
。10)教師小結:像上面實驗中的物體(如沙、鋸末、鐵粉、鹽等)那樣,與水混合后又能從水中分離出來,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種變化過程是可逆的。
3、汽水。
。1)師:氣體能否像食鹽那樣溶解在水中,又從水中分離出來呢?
。2)師:打開汽水瓶蓋,觀察有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
(3)學生實驗,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氣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溶解在水中,并能從水中分離出來。
(5)教師講解汽水的生產過程。
(6)學生描述汽水的生產過程。
(三)鞏固練習: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18鹽到哪里去了
像食鹽或白糖這樣,在水中變成極小的微粒,均勻分散到水中的過程叫做溶解。
混合 分離
可逆
作業
教學反思
【《鹽到哪里去了》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相關文章:
《鹽到哪里去了》教學反思范文07-01
鹽到哪里去了作文02-18
水到哪里去了教學課件03-31
鹽和糖哪兒去了 教學設計12-06
《礦產》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06-10
落葉到哪里去了教案02-14
它們到哪里去了教案01-16
《沉浮的秘密》教案課件教學設計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