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課件《1--5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4~1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1~5各數表示物體的個數,知道1~5的數序,能認讀l~5各數,建立初步的數感。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與同伴互相交流學習的樂趣。
4.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1~5基數含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1~5的數字卡片、點子圖;學生準備1~5的數字卡片、5個小圓片、5根小棒。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
預期目標
活動反饋
一、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談話:觀察第14、15頁主題圖,你看到了什么?數一數有幾個?
2.跟周圍的.小伙伴交流,同時教師到各組共同交流并指導。
3.學生匯報。
4.教師根據匯報情況把卡片1~5貼在黑板上進行認讀,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的數字片片,并擺在桌子上。
二、反饋實踐
1.談話:老師說一個數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來嗎?你還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嗎?
2.談話: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3.同桌之間考一考。
三、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學生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是幾?這個2是怎么得來的?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2.整體感知。
出示點子圖,請學生給它們5個排排隊。
四、開放性活動
1.聯系生活,豐富聯想。
談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請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
。1)小組交流。
(2)匯報。
2.猜數游戲。
提問:這個數比2大,可能是幾?
這個數比4小,可能是幾?
這個數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幾?
只有這一種可能嗎?
3.用你們桌子上的圓片、小棒、卡片等擺出你喜歡的圖形,并跟你的同伴說說分別用了幾個學具。
小組活動。
五、全課小結(略)
創設學生喜歡、熟悉的情境“野生動物園”,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然后進行小組間的交流,初步地從現實世界中抽象出數,并會認1~5這幾個數字。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擺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數含義,使學生在豐富的操作和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通過親自擺一擺,讓學生感知每一個數都是在前一個數的基礎上添1得到的。
點子圖則讓學生整體感知數與數之間的橫向聯系。
通過學生進行有關數的表述,加深學生對數的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
利用這個游戲引導學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數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此活動是為了初步建立數與圖之間的聯系。并且讓學生體驗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學生運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正確而生動地描述出圖中的人和物,但不能進行有順序的表述。
學生的創造力較強,在此活動中有的用圓片表示數,有的用數字卡,有的用手勢,達到了預期目標。
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能夠說出數字2的來源,以此類推3、4、5的來源也能表述出,從而很容易地從整體上把握1—5各數的順序。
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開放的,能夠舉出生活中不同的例子,而且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由于剛才逐步感知了數的順序,所以學生能夠準確答出。
這個活動符合兒童心理發展特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小學一年級課件《1--5的認識》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02-23
小學課件《7的認識》教學設計02-24
小學課件認識鐘表教學設計11-03
《認識周長》教學課件設計04-01
圓錐的認識教學課件設計04-01
小學課件《認識立體圖形》教學設計02-23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及課件參考02-23
認識鐘表課件設計06-12
小學數學《乘法的初步認識》課件設計06-12